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氧化碳发色处理对罗非鱼鱼片暗色肉贮藏过程色泽影响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郝淑贤 林婉玲 +4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黄卉 胡晓 邓建朝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2,共6页
以罗非鱼(Orochromis niloticus♀×0.aureu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一氧化碳(CO)发色处理对鱼片背部暗色肉贮藏过程中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CO发色处理可以明显提高鱼片的红绿色值(a^*),并影响贮藏过程中色泽变化,特别... 以罗非鱼(Orochromis niloticus♀×0.aureu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一氧化碳(CO)发色处理对鱼片背部暗色肉贮藏过程中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CO发色处理可以明显提高鱼片的红绿色值(a^*),并影响贮藏过程中色泽变化,特别是表征鱼片色泽的a^*。冷藏初期发色鱼片a^*略有上升,而后缓慢下降,但未发色鱼片则始终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冻藏期间3种处理鱼片a^*均缓慢下降;发色鱼片冷藏期间保持鲜红色泽达13d,冻藏达半年。其他2项色泽指标亮度(L^*)和黄蓝色值(b^*)贮藏过程中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贮藏过程中a^*的变化情况与肌肉组织对CO的结合程度及稳定性密切相关,一般经CO发色处理的鱼片贮藏1~2d后鱼片的a^*会进一步提高,这在冷藏过程中表现尤为明显。CO发色处理对鱼肉中的色素成分肌红蛋白(Mb)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抑制或减缓了Mb氧化反应的发生,阻止高铁肌红蛋白(met—Mb)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鱼片 co 贮藏 肌红蛋白
下载PDF
CO发色对罗非鱼片贮藏过程质量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郝淑贤 林婉玲 +5 位作者 李来好 邓建朝 杨贤庆 胡晓 魏涯 黄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6-290,共5页
以罗非鱼片为研究对象,通过理化、质构及微生物指标分析CO发色处理对鱼片贮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O发色处理可将鱼片初始pH由6.75降低至6.62左右。冷藏过程中,发色处理后的样品TVB-N值5d内基本保持稳定,较未发色样品延长约2d;未发色... 以罗非鱼片为研究对象,通过理化、质构及微生物指标分析CO发色处理对鱼片贮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O发色处理可将鱼片初始pH由6.75降低至6.62左右。冷藏过程中,发色处理后的样品TVB-N值5d内基本保持稳定,较未发色样品延长约2d;未发色和活体发色样品冷藏5d后硬度、粘性、咀嚼性出现明显下降,但传统发色样品在1d以后上述指标就明显下降;活体发色处理使鱼片初始细菌数量降低,并延缓冷藏过程中的变化。冻藏过程中三种处理方式对鱼片各项质量指标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片 co 活体 贮藏
下载PDF
一种替代罗非鱼片CO活体发色方法的复合发色新工艺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晶 林向东 +1 位作者 曹雪涛 符天长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1-186,共6页
罗非鱼鱼片发色最常用的技术是一氧化碳(CO)活体发色,近年来已被欧盟和中国政府严令禁止。为寻找一种替代罗非鱼片CO活体发色的新方法,在亚硝酸钾、氯化钠、L-抗坏血酸钠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法对罗非鱼片进行发... 罗非鱼鱼片发色最常用的技术是一氧化碳(CO)活体发色,近年来已被欧盟和中国政府严令禁止。为寻找一种替代罗非鱼片CO活体发色的新方法,在亚硝酸钾、氯化钠、L-抗坏血酸钠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法对罗非鱼片进行发色组合的处理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亚硝酸钾浓度1.5 g/kg、氯化钠6.9%、L-抗坏血酸钠0.19 g/kg的组合发色处理效果良好,用色差仪测得鱼片亮度值L=48.9、a*=5.5、b*=12.7,可达到CO发色鱼片的感官标准。经亚硝酸盐残留量检测,活体发色鱼片中均低于10 mg/kg,符合GB 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鱼片 co 复合
下载PDF
CO发色罗非鱼片中耐冷腐败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韵思 郝淑贤 +3 位作者 黄卉 张冲溢 罗东红 汪玲玲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0-577,共8页
从一氧化碳(CO)发色罗非鱼片中分离到耐冷腐败菌LFA04和LFA09,经细菌形态学观察和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两株均为费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菌株LFA04和LFA09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均为4~37℃;适宜的pH范围均为7~9;适宜的... 从一氧化碳(CO)发色罗非鱼片中分离到耐冷腐败菌LFA04和LFA09,经细菌形态学观察和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两株均为费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菌株LFA04和LFA09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均为4~37℃;适宜的pH范围均为7~9;适宜的NaCl浓度范围分别为0~60g/L和0~40g/L;10℃下的生长代时分别为6.9h和5.87h,25℃下的生长代时分别为2.44h和2.37h。8℃下菌株LFA04和LFA09在鱼片中的腐败规律相似。前3天细菌增殖较快,数量由103CFU/g增至108CFU/g;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则变化不大,由10.94mg/100g分别变为20.32mg/100g(LFA04)和15.97mg/100g(LFA09)。第3~7天细菌数量维持稳定,而TVB-N值则均迅速增加至70mg/100g以上,鱼肉变软发黏,肉色变绿,散发腐败臭味。常见消毒剂对菌株LFA04和LFA09的致死率实验结果显示,2%次氯酸钠和75%乙醇对菌株LFA04和LFA09的致死率均较高,处理1min时致死率接近或超过70%;2.0mg/L臭氧水对菌株LFA04和LFA09的影响差别较大,浸泡20min时致死率分别为34.8%和71.9%。本研究分离到的2株费氏柠檬酸杆菌能够在冰箱温度下正常生长且能导致鱼肉迅速腐败,其中菌株LFA04经臭氧水处理后存活率较高。因此控制费氏柠檬酸杆菌的污染和繁殖对罗非鱼产品的加工和保鲜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罗非鱼片 费氏柠檬酸杆菌 耐冷菌 鉴定 生长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