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系统中农作物对空气CO_2浓度增加的响应 被引量:147
1
作者 B.A.Kimball 朱建国 +2 位作者 程磊 K.Kobayashi M.Bindi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1323-1338,共16页
FACE试验 (free airCO2 enrichment)开展的 10多年中 ,供试农作物主要有 :C3 禾本科作物小麦(TriticumaestivumL .)、多年生黑麦草 (Loliumperenne)和水稻 (OryzasativaL .) ,C4禾本科类高粱(Sorghumbicolor (L .)M ench) ,C3 豆科植物... FACE试验 (free airCO2 enrichment)开展的 10多年中 ,供试农作物主要有 :C3 禾本科作物小麦(TriticumaestivumL .)、多年生黑麦草 (Loliumperenne)和水稻 (OryzasativaL .) ,C4禾本科类高粱(Sorghumbicolor (L .)M ench) ,C3 豆科植物白三叶草 (Trifoliumrepens) ,C3 非禾本科块茎状作物马铃薯 (SolanumtuberosumL .) ,以及多年生C3 类木本作物棉花 (GossypiumhirsutumL .)和葡萄 (VitisviniferaL .) .本文系统整理和分析了以下各项参数的结果 :光合作用、气孔导度、冠层温度、水分利用、水势、叶面积指数、根茎生物量累积、作物产量、辐射利用率、比叶面积、N含量、N收益、碳水化合物含量、物候变化、土壤微生物、土壤呼吸、痕量气体交换以及土壤碳固定 .CO2 浓度升高对农作物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促进了植物光合作用、增加了其生物量累积 ;(2 )显著提高C3 作物产量 ,但对C4作物产量的影响很小 ;(3)降低了C3 和C4作物气孔导度 ,非常显著地提高了所有作物的水分利用率 ;(4)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在水分不足与水分充足时二者相当或前者大于后者 ;(5 )对非豆科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要受到土壤低N水平限制 ,而对豆科植物则不受氮肥水平限制 ;(6 )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地上部分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系统 农作物 空气co2浓度增加 响应 全球变化 生长 产量 水分 碳固定 N固定
下载PDF
种植绿肥与稻秸协同还田对单季稻田土壤有机碳库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威 耿明建 +4 位作者 秦自果 张智 鲁君明 鲁剑巍 曹卫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5-133,共9页
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是稻田土壤培肥的重要措施。研究江汉平原单季稻田冬闲期种植绿肥及稻秸不同利用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库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合理利用秸秆和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基于3 a田间定位试验,以稻秸不还田不种绿肥(CK1... 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是稻田土壤培肥的重要措施。研究江汉平原单季稻田冬闲期种植绿肥及稻秸不同利用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库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合理利用秸秆和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基于3 a田间定位试验,以稻秸不还田不种绿肥(CK1)和不施肥空白(CK0)为对照,分析了冬闲期稻秸全量覆盖单独还田(RSM)、稻秸原位焚烧还田(RSB)、单种绿肥(GM)以及稻秸全量覆盖与种植绿肥协同还田利用(RSM+GM)等处理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碳库管理指数、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CK1和CK0相比,RSB处理3 a后显著降低了土壤稳态有机碳含量,对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以及碳库管理指数均无显著影响;而GM、RSM及RSM+GM处理3 a后显著提高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碳库指数、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尤其是RSM和RSM+GM处理还可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且多数指标均以RSM+GM处理增幅为最大,其次是RSM处理。与CK1相比,RSB处理3 a后显著提高了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但对土壤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而RSM、GM及RSM+GM处理模式3 a后均可显著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其中RSM+GM处理模式在1 a后即可显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2 a后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3 a后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增幅均是最大。相比于CK1,RSM和RSB处理模式3 a的稻谷增产效果均不显著,而GM和RSM+GM处理模式连续3 a显著提高了稻谷产量,增幅分别为6.88%~11.67%和6.00%~13.40%。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土壤酶活性与水稻产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在江汉平原单季稻作条件下,冬闲期稻秸全量覆盖还田或种植绿肥均可改善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但前者更有助于土壤有机碳积累,后者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稻秸还田 种植绿肥 混合利用 土壤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土壤酶活性 产量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稻麦轮作生态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从 李舒清 +1 位作者 刘树伟 邹建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535-2550,共16页
【目的】研究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条件下稻麦轮作生态系统N_2O排放的响应规律,以期科学评估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稻麦轮作生态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为中国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依托同步模拟自... 【目的】研究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条件下稻麦轮作生态系统N_2O排放的响应规律,以期科学评估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稻麦轮作生态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为中国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依托同步模拟自由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温度升高的T-FACE试验平台,设置本底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Ambient)、500μmol·mol^(-1) CO_2+本底大气温度(C)、本底大气CO_2浓度+温度增加2℃(T)和500μmol·mol-1 CO_2+温度增加2℃(C+T)等4个处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原位观测稻麦轮作生态系统N_2O排放通量,研究稻麦轮作生态系统N_2O排放对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规律。【结果】(1)CO_2浓度升高使水稻和小麦生物量和产量分别显著增加9.7%、11.3%和5.6%、5.7%(P<0.05);温度升高使水稻和小麦生物量和产量分别显著减少21.1%、18.0%和31.6%、17.7%(P<0.05);CO_2浓度和温度的同步升高使水稻和小麦生物量和产量分别显著降低13.5%、8.7%和26.0%、10.3%(P<0.05)。(2)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均未改变稻麦轮作系统N_2O的季节排放模式。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水稻季和小麦季N_2O排放分别增加15.2%和39.9%,其中后者达显著水平(P<0.05);温度升高未显著影响水稻季N_2O排放,但显著增加小麦季N_2O排放20.5%(P<0.05);CO_2浓度和温度同步升高对水稻季N_2O排放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年际差异,但总体上有促进N_2O排放的趋势;CO_2浓度和温度同步升高极显著增加小麦季N_2O排放(46.0%,P<0.01)。(3)小麦季N_2O排放与小麦生物量密切相关,在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条件下,小麦季N_2O排放与小麦地下部生物量和ΔSOC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与对照组相比,CO_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以及两者的共同作用,分别导致稻麦轮作系统单位产量的N_2O排放强度(GHGI)分别增加29.1%、66.3%和81.8%,其中温度升高和CO_2浓度和温度同步升高处理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FACE 稻麦轮作 co2 温度 生物量 产量 N2O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下载PDF
磷石膏对麦田CO_2排放和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经济环境效益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季 吴洪生 +12 位作者 高志球 尚小厦 郑培慧 印进 Kakpa Didier 任迁琪 Ogou Katchele Faustin 陈素云 徐亚 姚童言 季炜 钱景珊 马世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099-3105,共7页
磷石膏是一种可以利用的磷化工废渣,本文以磷石膏为麦田温室气体减排剂,研究磷石膏对小麦生长、麦田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排放的影响,并分析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的经济环境效益.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条件下,增施磷石膏2 100kg·hm-2能... 磷石膏是一种可以利用的磷化工废渣,本文以磷石膏为麦田温室气体减排剂,研究磷石膏对小麦生长、麦田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排放的影响,并分析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的经济环境效益.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条件下,增施磷石膏2 100kg·hm-2能显著促进小麦生长,增产达37.71%.磷石膏对麦田CO2的减排作用在小麦生长的各个时期有所不同:施用磷石膏1 050 kg·hm-2处理,在小麦生长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对麦田CO2的减排效果较为明显,相比对照分别减少8%、10%和6%;在整个小麦生长季累计减少CO2排放3%;施用磷石膏2 100 kg·hm-2处理,在小麦越冬返青期、拔节期和抽穗期,相比对照减少CO2排放11%、4%和12%,在小麦生长季累计减少CO2排放7%.磷石膏施用量较大的处理对CO2的抑制和减排效果较好.研究还表明在施用磷石膏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CO2的排放强度(单位鲜重CO2排放与单位产量CO2排放)与小麦穗长、鲜重和产量呈现显著负相关:即穗长越长,鲜重和产量越大,CO2的排放效率越低.在碳交易背景下,磷石膏资源化利用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与对照相比,投入/产出从1∶8.3变为1∶10.7,即在相同投入的情况下可提高28.92%的产出;每吨磷石膏作为麦田温室气体减排剂,可节省治理环境的费用与增产总额合计约290元.废渣磷石膏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小麦生长,而且可以减少CO2排放,对发展低碳农业、生态农业以及可持续发展农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田 二氧化碳 磷石膏 增产 减排 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原文传递
二氧化碳、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汕优63产量形成的影响--FACE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赖上坤 周三妮 +5 位作者 顾伟锋 庄时腾 周娟 朱建国 杨连新 王余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6-843,共8页
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使水稻产量增加,但这种影响是否因不同栽培条件而异尚不清楚。2011年利用中国稻田FACE(Free Air CO2Enrichment)系统平台,以敏感水稻品种汕优63为供试材料,二氧化碳设环境CO2浓度(Ambient)和高CO2浓度(Ambient... 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使水稻产量增加,但这种影响是否因不同栽培条件而异尚不清楚。2011年利用中国稻田FACE(Free Air CO2Enrichment)系统平台,以敏感水稻品种汕优63为供试材料,二氧化碳设环境CO2浓度(Ambient)和高CO2浓度(Ambient+200μmol·mol-1),施氮量设低氮(15 g·m-2)和高氮(25 g·m-2),移栽密度设低密度(16穴·m-2)和高密度(24穴·m-2),研究了不同栽培条件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杂交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CO2对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没有影响,但使结实期株高显著增高(+7%);使单位面积穗数(+8%)和每穗颖花数(+19%)明显增多,进而使单位面积颖花量大幅增加(+29%)。高浓度CO2条件下穗数增多主要与最高分蘖数明显增加有关,而分蘖成穗率显著下降;穗型增大主要由单茎干重而非单位干重形成的颖花数增加所致。高浓度CO2环境下水稻结实能力呈增加趋势,其中平均粒重的增幅达显著水平。大气CO2浓度升高使水稻籽粒产量平均增加36%,其中在低氮低密度、低氮高密度、高氮低密度和高氮高密度条件下分别增加43%、46%、34%、23%。增施氮肥或增加移栽密度使水稻产量略有下降,但均未达显著水平。以上结果表明,高浓度CO2环境下杂交水稻因库容量增大导致产量大幅增加,调整施氮水平和移栽密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肥料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FACE(Free AIR co2Enrichment) 二氧化碳 产量 产量构成
下载PDF
不同氮效率粳稻生育后期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 被引量:13
6
作者 金磊 李霞 +3 位作者 魏晓东 刘小龙 王才林 仲维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5-186,共12页
为明确不同施氮量下高产粳稻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在盆栽条件下,选取3个中粳(武育粳3号、南粳45、02102)和4个晚粳(武运粳7号、南粳44、南粳46、南粳5055),在开花后不同天数,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150.0 kg/hm2:LN、30... 为明确不同施氮量下高产粳稻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在盆栽条件下,选取3个中粳(武育粳3号、南粳45、02102)和4个晚粳(武运粳7号、南粳44、南粳46、南粳5055),在开花后不同天数,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150.0 kg/hm2:LN、300.0 kg/hm2:MN、450.0 kg/hm2:HN)剑叶光合作用对光强和二氧化碳(CO2)响应曲线,氮代谢关键酶如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抗氧化酶和非酶系统的抗氧化能力以及耐光氧化表现等,并在收获期考察其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超级稻中粳南粳45和晚粳南粳44在LN、MN和HN的单株产量分别比对照武育粳3号和武运粳7号有所提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对高光强的利用能力增强,并可缓解开花后35 d剑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Maximum net photosynthetic rate,P nmax)的下降;而供试材料在LN或者MN下,在高CO2浓度下可通过提高表观羧化效率(Apparent carboxylation efficiency,ACE),达到与HN的P nmax,提高CO2浓度有利于减氮;开花前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诱导增加,后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诱导增加以缓解后期光氧化,其中超级稻南粳44和南粳45在不同的氮素处理下,均具有中等耐光氧化和耐荫的特性。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后7 d的叶片的光合能力与千粒质量有关,而花后35 d,功能叶片的抗氧化能力则影响其结实率。可见,超级粳稻南粳44和南粳45在中等氮素下,可通过开花前期诱导NR和开花后期抗氧化能力增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叶片的光合功能,从而表现稳产高产。今后兼顾选择具有高光合特性的水稻品种,将是实现水稻高产和减氮统一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合作用 氮素 二氧化碳 抗氧化酶 产量
下载PDF
钛酸钙体系电流变液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学昭 沈容 +2 位作者 温维佳 孙刚 陆坤权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1-683,共3页
采用草酸共沉淀的方法合成钛酸钙(CTO)体系的纳米颗粒,将颗粒与硅油均匀混合成的电流变液表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屈服强度可达100kPa以上;电流密度小,不超过10μA/cm2;同时具有抗沉降性好,制备工艺简单,周期短等优点。研究了体积浓度、硅... 采用草酸共沉淀的方法合成钛酸钙(CTO)体系的纳米颗粒,将颗粒与硅油均匀混合成的电流变液表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屈服强度可达100kPa以上;电流密度小,不超过10μA/cm2;同时具有抗沉降性好,制备工艺简单,周期短等优点。研究了体积浓度、硅油粘度等对钛酸钙体系电流变性能的影响。不同温度处理过的CTO粉末所配制的电流变液的流变性能结果和FT-IR结果表明,羰基、羟基等极性基团是引发该体系巨电流变效应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变液 钛酸钙 共沉淀法 屈服强度
下载PDF
不同浓度CO2与化肥配施对番茄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汉文 武国慧 +8 位作者 王玲莉 张蕾 高纪超 丁芳 张雷 段刚强 李杰 王丽希 石元亮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8-125,共8页
为阐明CO_2气肥在番茄种植中的最佳施用浓度,本试验通过在不同CO_2浓度(300、600、800、1 000、1 200、1 400μL/L)处理下配施不同浓度化肥[不施肥(CK),常规施肥,常规施肥基础上减施20%,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20%]来探究CO_2气肥对番茄生... 为阐明CO_2气肥在番茄种植中的最佳施用浓度,本试验通过在不同CO_2浓度(300、600、800、1 000、1 200、1 400μL/L)处理下配施不同浓度化肥[不施肥(CK),常规施肥,常规施肥基础上减施20%,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20%]来探究CO_2气肥对番茄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浓度在800μL/L时,4种化肥处理下的番茄产量提高9. 11%~67. 76%,Vc含量增加12. 52%~38. 60%,可溶性糖含量增加45. 77%~85. 92%,硝酸盐含量下降7. 78%~38. 18%,并且CO_2浓度在800μL/L时,CK与减施化肥处理的番茄产量高于常规施肥处理与增施化肥处理,具有明显的减肥增效效应。因此,施用800μL/L的CO_2气肥能显著增加番茄产量,促进N、P、K养分的积累,同时对改善番茄品质,以及提高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番茄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微量元素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晓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3年第2期11-12,共2页
试验结果表明微量元素钴拌种施用能促进小麦生长发育 ,增加植株干鲜重、穗粒数、千粒重 ,产量提高 ,较对照增产幅度为 7.1%~ 9.7%。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小麦 产量
下载PDF
富含CO_2天然气低温分离防冻堵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治红 吴明鸥 +1 位作者 王小强 肖乐 《天然气与石油》 2012年第4期26-29,98-99,共4页
富含CO2天然气在采用低温分离技术进行处理时,容易导致天然气处理装置发生CO2冻堵,造成装置停车甚至设备损坏,影响装置的正常生产。借助HYSYS模拟软件,选择P-R状态方程,通过气体过冷、液体过冷、残余气再循环、残余气富集再循环、加入... 富含CO2天然气在采用低温分离技术进行处理时,容易导致天然气处理装置发生CO2冻堵,造成装置停车甚至设备损坏,影响装置的正常生产。借助HYSYS模拟软件,选择P-R状态方程,通过气体过冷、液体过冷、残余气再循环、残余气富集再循环、加入防冻剂五种工艺的CO2在脱甲烷塔塔液分布、乙烷收率、能耗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寻求较佳的方案解决富含CO2天然气轻烃回收装置的冻堵问题。经过综合分析得出,残余气再循环工艺及残余气富集再循环工艺性能优良,能有效处理富含CO2天然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co2 冻堵 乙烷收率 防堵工艺 HYSYS软件
下载PDF
佛山市垃圾填埋场地下废气组成与产量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鲁言 李顺诚 覃有钧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0-34,共5页
在佛山市五峰山垃圾卫生填埋场安装地下废气监测井,对地下废气的组成与性质进行监测.在位于较迟填埋垃圾区域的监测井内,地下废气CH4、CO2的浓度较高、较稳定.在位于较早填埋垃圾区域的监测井内,地下废气CH4、CO2的浓... 在佛山市五峰山垃圾卫生填埋场安装地下废气监测井,对地下废气的组成与性质进行监测.在位于较迟填埋垃圾区域的监测井内,地下废气CH4、CO2的浓度较高、较稳定.在位于较早填埋垃圾区域的监测井内,地下废气CH4、CO2的浓度较低、变化也较大;且在最后一次监测中,井内的废气已失去了垃圾填埋场废气的特征,说明地下垃圾的厌氧分解过程已经完成或者厌氧环境已被破坏,前后只约持续了4a的时间,远低于预期所需的10-20a.比较了佛山市五峰山垃圾填埋场地下废气与香港船湾堆填区地下废气的差异,分析了引起差异的各种原因.根据地下垃圾有机碳的含量,估算了五峰山垃圾填埋场的废气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卫生填埋场 地下废气 监测井 产气量 佛山市
下载PDF
普通土壤栽培增施CO_2和有机土栽培对日光温室秋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俊 贺超兴 +2 位作者 闫妍 李衍素 于贤昌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X期47-53,共7页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研究了普通土壤栽培增施CO2及有机土栽培对黄瓜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对比了两种栽培方式下CO2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土栽培与增施CO2的普通土壤栽培均在上午提高了温室内CO2浓度,使温室中CO2浓度在上午光合作用最...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研究了普通土壤栽培增施CO2及有机土栽培对黄瓜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对比了两种栽培方式下CO2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土栽培与增施CO2的普通土壤栽培均在上午提高了温室内CO2浓度,使温室中CO2浓度在上午光合作用最强的时期显著高于普通土壤栽培,最终表现为黄瓜生长优于普通土壤栽培。生理分析表明:普通土壤栽培增施CO2和有机土栽培均可增加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并显著提高了植株的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增施CO2对盛果期黄瓜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有显著提高作用,分别提高10.21%和7.23%;而有机土栽培下黄瓜总糖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黄瓜盛果期增施CO2增产效果明显,单株产量较对照显著提高,与有机土栽培产量相当。增施CO2对黄瓜产量的影响主要在采收中后期;而有机土栽培对黄瓜产量的影响主要是在采收的前中期。有机土栽培不仅改善了根区环境,还对温室CO2浓度有很好改善作用,可以不用增施CO2而实现优质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黄瓜 co2 有机土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助剂改性FeOOH及其煤直接液化催化活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谢晶 卢晗锋 +2 位作者 陈银飞 高山松 王洪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92-1899,共8页
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引入Si、Al、La、Ca、Mg、Zr、Cu、Ni和Co 9种助剂元素对Fe OOH催化剂改性,借助BET、XRD、SEM手段表征各助剂对催化剂微观结构、晶相和形貌的影响,在0.5 L高压釜内测试各催化剂对神东煤的直接液化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引... 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引入Si、Al、La、Ca、Mg、Zr、Cu、Ni和Co 9种助剂元素对Fe OOH催化剂改性,借助BET、XRD、SEM手段表征各助剂对催化剂微观结构、晶相和形貌的影响,在0.5 L高压釜内测试各催化剂对神东煤的直接液化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引入Si、Al、Ca、Zr、Ni、Co能改善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分散度,分别提高煤液化油收率0.7-2.7个百分点;Ni和Co为最优助剂,Mg没有促进作用,Cu、La降低了油收率。研究表明,Al、Ca、Zr是通过结构支撑改善催化剂的织构性质,促进生成易于转化为活性相的小晶粒γ-Fe OOH,Ni、Co主要起到电子型助剂作用,通过强化对氢气的活化,促进煤的转化,提高油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FeOOH催化剂 改性 助剂 共沉淀 油收率
下载PDF
北方冬麦区CO_2浓度增高与氮肥互作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居辉 姜帅 +4 位作者 李靖涛 韩雪 高霁 秦晓晨 林而达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948-4956,共9页
【目的】阐明CO_2浓度增高与氮肥互作对冬小麦生理和产量的影响,为客观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冬小麦生产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1—2014年利用开放式CO_2富集系统(FACE)平台,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冬小麦"中麦175"在不同CO_2... 【目的】阐明CO_2浓度增高与氮肥互作对冬小麦生理和产量的影响,为客观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冬小麦生产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1—2014年利用开放式CO_2富集系统(FACE)平台,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冬小麦"中麦175"在不同CO_2浓度及高低氮肥水平下(高浓度CO_2 550 mg·L^(-1)和大气浓度390 mg·L^(-1);高氮N1,0.16 g·kg^(-1)和低氮N0,0 g·kg^(-1))的生育进程、光合特征及产量变化。CO_2富集处理于每年返青-成熟期间进行,通气时间为每日6:30-18:30,夜间不通气。CO_2浓度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并根据具体风向和风速控制释放管电磁阀的开合度,实现预定设置浓度。【结果】盆栽试验表明与大气CO_2浓度相比,高浓度CO_2加快了冬小麦生育进程,拔节期提前1d,开花期可提前1-2 d,全生育期可缩短3-5 d,高氮肥处理对生育进程具有延迟作用,开花期延长1-2 d,灌浆期可延长4-5 d,同步缓解高浓度CO_2对生育进程的加快作用;高浓度CO_2使叶片光合速率提高13.7%,产量平均提高16.0%,且在高氮肥下光合速率的增幅比低氮肥相对提高2.5%,蒸腾速率提高13.5%;试验中单独高氮较低氮的增产效果达到50%,高于单独高浓度CO_2较大气浓度的增产效果;高浓度CO_2对产量构成中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明显,高浓度CO_2较大气浓度穗粒数增加3.69%,单独高氮处理较低氮处理平均穗粒数增加3.43%,即CO_2肥效起到了增加穗粒数的作用并略高于单独氮肥处理,高氮和高CO_2双重促进下的穗粒数最多,达到38.37粒/穗,低氮和低CO_2处理的穗粒数水平最低,可见CO_2和氮肥互作对穗粒数的促进相对更明显,各自单独施用的促进作用彼此差异不大,但低氮、大气CO_2浓度处理的穗粒数则相对较低;与大气CO_2浓度相比,高浓度CO_2的千粒重增加5.3%,高氮高浓度CO_2处理的千粒重大约提高7.3%,说明氮肥的施用促进了高浓度CO_2对千粒重的提升效果。【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FACE co2 氮肥 产量
下载PDF
CO_2肥对保护地茄果类蔬菜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的效应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志华 蒋海燕 程建峰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5期81-83,87,共4页
采用施液态CO2法,研究了CO2肥对保护地茄果蔬菜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的效应,并探讨了CO2与光合作用的关系、CO2肥增产的可能机制和CO2肥施放应注意的事项。结果表明:1)施放CO2肥,能改善保护地茄果类蔬菜的生存环境,极显著地增强光合作用,... 采用施液态CO2法,研究了CO2肥对保护地茄果蔬菜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的效应,并探讨了CO2与光合作用的关系、CO2肥增产的可能机制和CO2肥施放应注意的事项。结果表明:1)施放CO2肥,能改善保护地茄果类蔬菜的生存环境,极显著地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其生理代谢机能。2)施放CO2肥,能极显著或显著地增加茄果类蔬菜的株高、株幅、茎粗、分枝数和果实的纵径等生长发育性状,极显著地提高保护地茄果类蔬菜的平均坐果率、单株坐果数、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实现最终的极显著增产。3)CO2肥对保护地茄果类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因种而异,总体看来,辣椒>茄子>番茄。4)CO2肥对保护地茄果类蔬菜生长发育的促进效应表现为细胞的伸长和纵向生长效应大于细胞的增殖和横向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保护地 茄果类蔬菜 光合作用 产量
全文增补中
神木烟煤与桦甸油页岩的共热解特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石勇 赖登国 +3 位作者 陈兆辉 高士秋 崔平 许光文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4-638,共5页
采用热重分析仪和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神木烟煤和桦甸油页岩的混合共热解特性及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神木煤与桦甸油页岩混合共热解的失重率高于计算值,表明二者在热解和挥发分逸出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促进了挥发分释放,减少了半焦生成... 采用热重分析仪和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神木烟煤和桦甸油页岩的混合共热解特性及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神木煤与桦甸油页岩混合共热解的失重率高于计算值,表明二者在热解和挥发分逸出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促进了挥发分释放,减少了半焦生成.煤与油页岩的协同作用可增加热解油收率、降低半焦和水收率.油页岩与煤质量比为1:1时,所得油收率最高,为9.84%,比计算值提高8.8%.共热解有助于提高轻质油含量和收率,油页岩与煤质量比为1:4时,轻质油含量超过80%,收率约为7.5%,比计算值分别提高了8%和11.2%,表明添加少量油页岩可明显提高热解油品质.共热解过程中油页岩产生的富氢组分及自由基能抑制煤热解产生的芳香族化合物的聚合反应,促进芳烃向产物油转化,提高热解油的收率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共热解 收率 品质
原文传递
日光温室内不同浓度CO_2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培良 邱东凤 +2 位作者 谢志明 宁瑞斌 闫景东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3期64-67,共4页
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农业气象服务,指导设施农业生产,以‘美红2号’番茄为试验材料,通过日光温室内自然环境浓度CO_2的番茄为对照,研究增施不同浓度CO_2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2年的试验观测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增施CO_2能促进番茄... 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农业气象服务,指导设施农业生产,以‘美红2号’番茄为试验材料,通过日光温室内自然环境浓度CO_2的番茄为对照,研究增施不同浓度CO_2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2年的试验观测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增施CO_2能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表现为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结果个数增加及产量提高;且增施CO_2浓度1200 mg/kg处理比700 mg/kg处理效果更好。说明对日光温室的番茄增施CO_2可以促进其光合作用,对番茄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co2 番茄 产量 生长量
下载PDF
添加秸秆对废橡胶/塑料共热解制油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厚洋 李刚 +3 位作者 张秀丽 杨林 杨雅 王翠苹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17-1421,共5页
针对难降解类垃圾资源化处理的难题,利用固定床系统对废弃橡胶/塑料以不同比例掺混进行了共热解制油实验,研究掺混燃料中添加少量秸秆对共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和塑料共热解,较各自热解的得油率和油发热量增加,橡胶/塑料比例2... 针对难降解类垃圾资源化处理的难题,利用固定床系统对废弃橡胶/塑料以不同比例掺混进行了共热解制油实验,研究掺混燃料中添加少量秸秆对共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和塑料共热解,较各自热解的得油率和油发热量增加,橡胶/塑料比例2∶3~3∶2时,制油收益率最佳;添加秸秆,能够促进热解反应提前进行,进一步提高得油率和油发热量同时提高了固体残渣的热值,则制取热解油的收益率明显提高。橡胶/塑料比例4∶1的混合燃料,添加秸秆共热解获得了最高得油率,油发热量为39.93 MJ/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降解垃圾 秸秆 共热解 热解油 收益率
原文传递
城市污泥与玉米秸秆共热解及炭粉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殷志源 张双全 +2 位作者 范恒亮 冀有俊 周记玲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4-77,共4页
利用外热式固定床反应器,在400~700℃下对不同比例的城市污泥与玉米秸秆混合物进行共热解,研究热解条件对炭粉的产率、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的提高和玉米秸秆量的增加,炭粉的产率逐渐减小,700℃时,纯... 利用外热式固定床反应器,在400~700℃下对不同比例的城市污泥与玉米秸秆混合物进行共热解,研究热解条件对炭粉的产率、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的提高和玉米秸秆量的增加,炭粉的产率逐渐减小,700℃时,纯污泥热解的炭粉得率是51.5%(以干原料计),添加45%的秸秆时,炭粉得率是41.75%;炭粉的比表面积随热解温度的提高而增大,随玉米秸秆量的增加而增大,700℃时,比表面积在50-80m^2/g;纯污泥热解炭粉的孔径以中大孔为主,随玉米秸秆添加量的增大,炭粉的孔径分布由中大孔趋向中微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炭粉 共热解 产率 比表面积
下载PDF
光催化CO_(2)转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6
20
作者 佟振伟 钟振成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102,共12页
以获得具有经济价值的能源或化学品为目标的CO_(2)化学转化,可实现CO_(2)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是解决我国碳排放问题、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潜在路径。光催化技术相比传统的热催化,具有能耗低、反应条件温和等优势,是实现CO_(2)能源化利用的理... 以获得具有经济价值的能源或化学品为目标的CO_(2)化学转化,可实现CO_(2)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是解决我国碳排放问题、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潜在路径。光催化技术相比传统的热催化,具有能耗低、反应条件温和等优势,是实现CO_(2)能源化利用的理想方式之一。然而由于CO_(2)极其稳定,导致反应转化率低。光催化CO_(2)转化反应的核心是通过设计催化剂和反应体系,尽可能提高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进而提高CO_(2)还原产物的选择性和产率。基于现阶段对光催化CO_(2)转化技术需求的紧迫性,及时全面了解近几年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有助于合理分析未来研究方向。主要从光催化还原CO_(2)反应技术优势、反应机理、催化剂种类和最新研究成果等方面综述了光催化CO_(2)转化利用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光催化体系的组成、CO_(2)得电子的还原过程和目前CO_(2)光催化转化产物产量规模及影响产物选择性的因素,重点探讨提高光催化反应转化率的策略,包括引入贵金属助催化剂、构建异质结结构、挖掘新型光催化剂、构建促进电子传递通道和电/热催化与光催化的耦合等。结果表明,上述策略均可不同程度提高CO_(2)转化反应的转化率,还原产物种类也从C_(1)产物逐渐发展到C_(2)产物,其中光电/光热催化相较于单独光催化具有更高的转化率,这使得光催化CO_(2)转化技术在未来应用的可能性得以提升。此外,指出了当前光催化CO_(2)能源化利用方面存在的不足,如转化效率低、产物选择性差和无法实现高附加值产物的可控合成等,对光催化实现CO_(2)能源化利用的研究重点,即高效光催化剂的开发、催化过程动力学反应机理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 光催化 光催化剂 选择性 co产率 光热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