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香CO_2超临界萃取物的GC-MS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郭丽冰 王蕾 廖华卫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对降香CO2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和GC-MS联用分析技术对萃取物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出52种化学成分,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15%的组分有3个,分别鉴定为橙... 目的对降香CO2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和GC-MS联用分析技术对萃取物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出52种化学成分,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15%的组分有3个,分别鉴定为橙花叔醇、2,4-二甲基-2,4-庚二烯醛、2,4-二甲基-2,6-庚二烯醛。结论3种挥发性成分占超临界萃取物气化产物的82.5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 co2超临界萃取 GC-MS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关苍术化学成分 被引量:15
2
作者 玄淑华 张善玉 朴惠善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分析关苍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方法]采用不加夹带剂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SFE)法及加入夹带剂(乙醇)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SFC加C)法对关苍术进行萃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关苍术挥发油进行成分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 [目的]分析关苍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方法]采用不加夹带剂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SFE)法及加入夹带剂(乙醇)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SFC加C)法对关苍术进行萃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关苍术挥发油进行成分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用SFE法提取的关苍术挥发油中鉴定出37种成分,从SFE加C法提取的中鉴定出55种化合物,2种方法所得提取物中8种成分相同.[结论]基本确定了关苍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属 碎片质谱法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下载PDF
金银花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苏香萍 龚大春 +1 位作者 张亚雄 龚美珍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2-834,共3页
目的研究金银花CO2超临界萃取(SFE)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和试管稀释法研究金银花的5种提取工艺,即SFE萃取、SFE-C萃取(C表示带夹带剂)、乙醇提取、超声波提取、共水蒸馏(SD)法提取,所得提取原液药物对6种细菌,即金黄色... 目的研究金银花CO2超临界萃取(SFE)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和试管稀释法研究金银花的5种提取工艺,即SFE萃取、SFE-C萃取(C表示带夹带剂)、乙醇提取、超声波提取、共水蒸馏(SD)法提取,所得提取原液药物对6种细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结果5种提取原液药物对6种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而且SFE萃取物对绿脓杆菌的MIC为1∶16;SFE-C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MIC均为1∶16。结论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采用SFE-C和SFE工艺得到的萃取物含非绿原酸类热敏抗菌物质,提高了金银花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 夹带剂 体外抑菌
下载PDF
鹿茸多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响 鞠贵春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8-522,共5页
鹿茸多肽是指鹿茸在再生发育过程中其组织器官中表达的具有功能的短肽,是鹿茸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本文综述了鹿茸多肽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着重归纳出多种常见的鹿茸多肽提取方法,总结出国内外已发现的鹿茸多肽的不同药理作用,... 鹿茸多肽是指鹿茸在再生发育过程中其组织器官中表达的具有功能的短肽,是鹿茸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本文综述了鹿茸多肽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着重归纳出多种常见的鹿茸多肽提取方法,总结出国内外已发现的鹿茸多肽的不同药理作用,并对鹿茸多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 co2超临界萃取法 酶解法 超氧化物歧化酶 肝纤维化
下载PDF
雪峰蜜橘果皮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夏湘 赵良忠 +2 位作者 袁其丽 张丹 张冠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2-106,共5页
利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雪峰蜜橘果皮色素,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色素在不同条件下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研究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光照、时间、温度、金属离子、氧化剂对雪峰蜜橘果皮色素的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长时... 利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雪峰蜜橘果皮色素,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色素在不同条件下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研究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光照、时间、温度、金属离子、氧化剂对雪峰蜜橘果皮色素的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长时间的光照对色素稳定性影响明显,氧化剂双氧水的存在对橘皮色素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但0.5%、1%、2%、3%四个浓度的H2O2对同一样品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该类色素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同时研究发现,不同萃取条件下得到的果皮色素对光照、时间、温度、金属离子、氧化剂的稳定性不同,说明不同萃取条件下得到的果皮色素组分、含量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蜜橘 果皮色素 co2超临界萃取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稳定性
下载PDF
白芷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成分分析及CO_2超临界萃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欣 苏乐群 +3 位作者 邵伟 殷佳 张学顺 刘逢芹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24-826,共3页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白芷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成分及CO2超临界流体法萃取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的的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药材粒度对总香豆素收率的影响,用HPLC法检测萃取物中欧前...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白芷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成分及CO2超临界流体法萃取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的的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药材粒度对总香豆素收率的影响,用HPLC法检测萃取物中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结果: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29.4~235.2、10~80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6±1.42)%、(99.94±1.18)%(n=3),相对标准差分别为1.76%、1.62%;以无水乙醇作为改性剂,白芷在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药材粒度60目、萃取时间3h时总香豆素收率最高。结论:萃取压力、药材粒度、萃取时间对总香豆素萃取收率均有显著影响;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精密度高、简便快速,适于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超临界萃取 白芷 欧前胡素 异欧前胡素 正交试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CO_2超临界和乙醇提取蜂胶对大鼠降血脂效果 被引量:11
7
作者 曾志将 杨明 +2 位作者 杨新跃 周银平 刘志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3-435,共3页
试验用健康雄性SD大鼠,给予高脂颗粒饲料喂饲后第9 d,大鼠眶静脉取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值。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给予聚乙二醇400)、超临界蜂胶高剂量组(600 mg/kg BW)、超... 试验用健康雄性SD大鼠,给予高脂颗粒饲料喂饲后第9 d,大鼠眶静脉取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值。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给予聚乙二醇400)、超临界蜂胶高剂量组(600 mg/kg BW)、超临界蜂胶中剂量组(300 mg/kg BW)、超临界蜂胶低剂量组(150 mg/kg BW);对照组2(给予食用油)、乙醇提取蜂胶高剂量组(600 mg/kg BW)、乙醇提取蜂胶中剂量组(300 mg/kg BW)、乙醇提取蜂胶低剂量组(150 mg/kg BW)8个组。分组后连续4周蜂胶灌胃,同时各组大鼠继续给予高脂颗粒饲料喂饲,之后各组大鼠取血测定TC、TG和HDL-C。结果表明:喂蜂胶28 d后,只有超临界蜂胶高剂量组(600 mg/kg BW)的TG值和乙醇提取蜂胶高剂量组(600 mg/kg BW)的TC值分别与相对照组差异显著,其它指标都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co2 超临界提取 乙醇提取 降血脂
下载PDF
烤烟花挥发性成分的萃取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许春平 肖源 +1 位作者 孙斯文 刘绍华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3-27,共5页
通过CO2超临界萃取法萃取烤烟花中的挥发性成分,然后用蒸馏萃取法对其萃取物进行前处理,通过GC-MS分析萃取物的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鉴定出,挥发性成分中含有醇类11种,酯类7种,酸类8种,烷烃类8种,萜烯类8种,酮类5种,醛类2种,氮杂环化合... 通过CO2超临界萃取法萃取烤烟花中的挥发性成分,然后用蒸馏萃取法对其萃取物进行前处理,通过GC-MS分析萃取物的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鉴定出,挥发性成分中含有醇类11种,酯类7种,酸类8种,烷烃类8种,萜烯类8种,酮类5种,醛类2种,氮杂环化合物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花蕾 co2超临界萃取法 挥发性成分 GC-MS
下载PDF
蜂胶CO_2超临界萃取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曾志将 樊兆斌 +1 位作者 谢国秀 颜伟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9-771,共3页
以正交试验方法,取得了蜂胶CO2超临界萃取最佳提取条件:即萃取温度为46℃、萃取压力为25MPa、分离1温度为50℃、分离1压力为7MPa、萃取时间为3h;发现加入5%~10%乙醇作为萃取的携带剂,有利于提高蜂胶超临界萃取率;同时发现CO2超... 以正交试验方法,取得了蜂胶CO2超临界萃取最佳提取条件:即萃取温度为46℃、萃取压力为25MPa、分离1温度为50℃、分离1压力为7MPa、萃取时间为3h;发现加入5%~10%乙醇作为萃取的携带剂,有利于提高蜂胶超临界萃取率;同时发现CO2超临界萃取是一种去除蜂胶原料中铅的有效方法.但不能富集蜂胶中黄酮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co2超临界萃取 黄酮类
下载PDF
香鳞毛蕨CO_2超临界萃取物的GC-MS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沈志滨 罗文英 +1 位作者 朱俊访 马英丽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42-143,共2页
目的对香鳞毛蕨CO2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和的GC-MS联用分析技术对萃取物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确定了15种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棕榈酸(17.584%),1,1-二乙氧... 目的对香鳞毛蕨CO2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和的GC-MS联用分析技术对萃取物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确定了15种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棕榈酸(17.584%),1,1-二乙氧基乙烷(17.575%),香橙烯(5.541%),亚油酸乙酯(2.266%),棕榈酸乙酯(1.791%)等。结论15种化合物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鳞毛蕨 co2超临界萃取 GC-MS
下载PDF
CO_2超临界萃取蛇床子中蛇床子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闫志芳 刘必旺 赵水平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CO2超临界萃取蛇床子中有效成分蛇床子素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各工艺参数对蛇床子素得率的影响。方法以蛇床子素得率和萃取物中蛇床子素的含量为主要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优选CO2超临界萃取的蛇床子素最佳工艺条件。结果CO2... 目的研究CO2超临界萃取蛇床子中有效成分蛇床子素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各工艺参数对蛇床子素得率的影响。方法以蛇床子素得率和萃取物中蛇床子素的含量为主要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优选CO2超临界萃取的蛇床子素最佳工艺条件。结果CO2超临界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及萃取次数均对蛇床子素提取率有较大影响,以萃取温度为40℃,萃取压力为40MPa,萃取3次,每次1h时,蛇床子素得率最高,达98.63%。结论CO2超临界萃取可用于蛇床子中的有效成分蛇床子素的提取,且工艺条件简单、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超临界萃取 蛇床子素 正交试验
下载PDF
CO2超临界萃取艾叶油工艺及其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誉梦 李磊 +2 位作者 范为 冯言颜 熊维政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9期54-58,共5页
目的:优选CO2超临界萃取艾叶油的最佳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条件,运用气相色谱法对艾叶油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测定结果作为萃取条件的评价指标。结果:最佳萃取工艺为提取罐为1 L时:提取时间为2 h,药材粒度为粗粉,夹带剂为... 目的:优选CO2超临界萃取艾叶油的最佳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条件,运用气相色谱法对艾叶油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测定结果作为萃取条件的评价指标。结果:最佳萃取工艺为提取罐为1 L时:提取时间为2 h,药材粒度为粗粉,夹带剂为乙酸乙酯,药材装量为150 g,CO2的流量为50 L/h,萃取压力为25 MPa,萃取温度为40℃,分离温度为50℃,分离压力为6 MPa。结论:CO2超临界萃取艾叶油的工艺可行,为艾叶油萃取工艺提供了实验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超临界萃取 萃取工艺 艾叶油主要成分 正交实验
下载PDF
沙漠嘎种子的TLC鉴定及超临界CO_2萃取物的GC-MS测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延年 乔延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8-70,共3页
目的 研究沙漠嘎种子化学成分及药材鉴定方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 (GC MS)测定超临界CO2 萃取物化学成分 ;药材鉴定采用薄层色谱 (TLC)法。结果 从哲里木盟产沙漠嘎种子超临界CO2 萃取物中 ,共检出 72个成分 ,鉴定了其中 ... 目的 研究沙漠嘎种子化学成分及药材鉴定方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 (GC MS)测定超临界CO2 萃取物化学成分 ;药材鉴定采用薄层色谱 (TLC)法。结果 从哲里木盟产沙漠嘎种子超临界CO2 萃取物中 ,共检出 72个成分 ,鉴定了其中 6 0个 ,并测定了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结论 超临界CO2 萃取物中 ,9,12 -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最高 ,达 2 8 5 2 % ,其次是n -十六酸 ;建立了沙漠嘎种子TLC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嘎 种子 鉴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化学成分 超临界co2萃取
原文传递
当归精油的促透皮吸收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丹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8期74-75,共2页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根。研究发现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当归得率较高为2.5%,且对进行动物皮肤刺激性实验,结果表明均为中等刺激。以黄芩苷为模型药物进行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归油对...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根。研究发现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当归得率较高为2.5%,且对进行动物皮肤刺激性实验,结果表明均为中等刺激。以黄芩苷为模型药物进行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归油对黄芩苷均有一定的促透作用,在化妆品行业中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水蒸气蒸馏 co2超临界萃取 化妆品
下载PDF
超临界CO2萃取银杏叶中银杏内酯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潘炘 谷西荣 +1 位作者 庄晓伟 陈顺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50-251,254,共3页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银杏叶中有效成分银杏内酯的最佳工艺,考察工艺参数对银杏叶萃取得率及萃取物中银杏内酯A、B、C的影响。以银杏叶萃取得率及萃取物中银杏内酯A、B、C含量为主要指标,采用SPSS统计软件生成的L9(34)正交设计优选超临界CO...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银杏叶中有效成分银杏内酯的最佳工艺,考察工艺参数对银杏叶萃取得率及萃取物中银杏内酯A、B、C的影响。以银杏叶萃取得率及萃取物中银杏内酯A、B、C含量为主要指标,采用SPSS统计软件生成的L9(34)正交设计优选超临界CO2萃取银杏叶中银杏内酯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h。萃取得率及萃取物中银杏内酯A、B、C含量分别可达4·85%,0·38%,0·27%,0·22%。该工艺简单、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萃取 银杏内酯 正交实验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白及挥发性成分提取工艺 被引量:3
16
作者 金智伟 杨维雄 +2 位作者 尹建华 王军民 严毅 《桉树科技》 2021年第3期47-53,共7页
以提取率作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提取粉碎粒度、压力、温度三个因素对白及挥发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粉碎粒度、提... 以提取率作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提取粉碎粒度、压力、温度三个因素对白及挥发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粉碎粒度、提取压力、提取温度分别为50目、27 MPa、50℃时,提取率达到最大(1.28%);通过NIST14质谱库检索,鉴定白及挥发油中匹配度大于85的72种可能物质,运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鉴定物质占挥发油总量的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挥发油 二氧化碳超临界 提取工艺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决明子降脂保肝胶囊的CO2超临界萃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红梅 刘必旺 +3 位作者 赵换 吉海杰 周然 尤舒彻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年第11期153-154,共2页
目的研究CO2超临界萃取决明子降脂保肝胶囊中有效成分之一的蒽醌类化学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各工艺参数对蒽醌类化学物质的影响。方法以决明子降脂保肝胶囊中蒽醌类化学物质的含量为主要指标,采用L(3)4正交设计优选CO2超临界萃取... 目的研究CO2超临界萃取决明子降脂保肝胶囊中有效成分之一的蒽醌类化学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各工艺参数对蒽醌类化学物质的影响。方法以决明子降脂保肝胶囊中蒽醌类化学物质的含量为主要指标,采用L(3)4正交设计优选CO2超临界萃取的蒽醌类化学物质最佳工艺条件。结果CO2超临界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及萃取次数均对蒽醌类化学物质有较大影响,以萃取温度为60℃,萃取压力为60mPa,萃取2次,每次1.5h时,蒽醌类化学物质的萃取最佳。结论CO2超临界萃取可用于决明子降脂保肝胶囊的生产,且工艺条件简单、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明子降脂保肝胶囊 co2超临界萃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四种不同香型乌龙茶在卷烟滤嘴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涛 曹秋娥 +2 位作者 刘润昌 何雪峰 温光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12期246-249,共4页
以铁观音清香型茶、铁观音浓香型茶、黄金桂清香型茶、黄金桂浓香型茶4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香型安溪乌龙茶为研究对象,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将其进行提取,得到提取物。以固相微萃取-顶空进样,GC-MS法对不同香型安溪乌龙茶提取物进行分析,... 以铁观音清香型茶、铁观音浓香型茶、黄金桂清香型茶、黄金桂浓香型茶4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香型安溪乌龙茶为研究对象,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将其进行提取,得到提取物。以固相微萃取-顶空进样,GC-MS法对不同香型安溪乌龙茶提取物进行分析,比较各香型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和致香成分的差异。同时将其应用于卷烟丝束当中,评价卷烟抽吸品质,探讨其在卷烟滤棒中应用时的增香效果。结果表明,黄金桂清香型茶超临界萃取物中致香成分最为丰富,特征成分含量较高,同时与卷烟烟气的谐调性较好,能显著改善卷烟的抽吸品质,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茶提取物 co2超临界萃取 卷烟滤嘴
下载PDF
烟草薄片中添加烟草花蕾挥发油对烟气化学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农李政 孙斯文 +3 位作者 肖源 胡志忠 刘绍华 许春平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19-23,共5页
通过CO2超临界萃取法萃取烟草花蕾中的挥发油,研究了花蕾挥发油不同添加比例对烟草薄片烟气化学组成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鉴定可知,添加花蕾挥发油比例为0.1%,0.2%,0.4%的薄片叶组卷烟所产生的烟气粒相物挥发性成分分别为74种、73种... 通过CO2超临界萃取法萃取烟草花蕾中的挥发油,研究了花蕾挥发油不同添加比例对烟草薄片烟气化学组成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鉴定可知,添加花蕾挥发油比例为0.1%,0.2%,0.4%的薄片叶组卷烟所产生的烟气粒相物挥发性成分分别为74种、73种、88种.三种添加量的新增物质种类分别为38种、39种、52种,与空白样对比,烟气粒相物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均有明显提高.对卷烟烟气化学成分分析后发现,花蕾挥发油添加比例并非与烟草吃味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花蕾 挥发油 烟草薄片 烟气粒相物挥发性成分 co2超临界萃取
下载PDF
Extra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Oil from <i>Moringa oleifera</i>Using Supercritical CO<sub>2</sub>and Traditional Solvents
20
作者 Jessica Ortiz Palafox Abelardo Navarrete +3 位作者 Julio C. Sacramento-Rivero Carlos Rubio-Atoche Pablo Acereto Escoffie Jose Antonio Rocha-Uribe 《American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2年第12期946-949,共4页
The present work presents a first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oil from the Moringa (Moringa oleifera) kernel as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Moringa is an indigenous tree in the Yucatan Peninsula in Mex... The present work presents a first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oil from the Moringa (Moringa oleifera) kernel as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Moringa is an indigenous tree in the Yucatan Peninsula in Mexico, where there is a nascent biodiesel industry. Several extraction methods are compared in terms of the extraction yields, including solvent extraction (n-hexane and ethanol), and supercritical extraction (Sc-CO2). The results are also compared against previ- ously reported data. For supercritical extraction pressures of 200 to 400 bar and temperatures of 40℃ and 60℃ were tested. Gas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main fatty acids in Moringa oil are oleic acid (69%), palmitic acid (10%), and stearic acid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inga oleifera co2 supercritical extraction Solvent extraction BEN OI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