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1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01
1
作者 李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CO2驱技术可以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和实现CO2地质封存,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中国陆相低渗透油藏复杂的地质和开发特征,系统阐述了中国石化CO2驱油理论、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注采工程及防腐工艺、产出CO2回收利用等技术进展及... CO2驱技术可以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和实现CO2地质封存,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中国陆相低渗透油藏复杂的地质和开发特征,系统阐述了中国石化CO2驱油理论、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注采工程及防腐工艺、产出CO2回收利用等技术进展及矿场试验情况。分析了低渗透油藏CO2驱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技术需求,从低成本CO2捕集、输送、降低混相压力,改善CO2驱开发效果、埋存优化及监测技术和超临界CO2压裂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加快CO2驱技术发展的建议。对于推动CO2驱油和埋存技术发展,提高低渗透油藏储量动用率和采收率、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和低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低渗透油藏 油藏工程 提高采收率 地质封存 发展方向
下载PDF
超稠油水平井CO_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吞吐技术 被引量:56
2
作者 李兆敏 鹿腾 +3 位作者 陶磊 李宾飞 张继国 李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0-605,共6页
为了改善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效果,通过室内驱油实验研究水平井CO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驱驱油效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水平井CO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吞吐的降黏机理。研究证实:CO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驱驱油效率(80.8%)明显高于常规蒸汽驱... 为了改善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效果,通过室内驱油实验研究水平井CO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驱驱油效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水平井CO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吞吐的降黏机理。研究证实:CO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驱驱油效率(80.8%)明显高于常规蒸汽驱驱油效率(65.4%);水平井CO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实现了降黏剂、CO2与蒸汽协同降黏作用的滚动接替,从而有效降低了注汽压力,扩大了蒸汽波及范围即扩大了降黏区域,提高了产油速度。根据温度分布和降黏机理的不同可将降黏区分成4个复合降黏区,即蒸汽复合降黏区、热水复合降黏区、低温水复合降黏区和CO2-降黏剂复合降黏区。矿场应用表明,水平井CO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在深部薄层超稠油油藏、深部厚层超稠油油藏和浅部薄层超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降黏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蒸汽吞吐 数值模拟 物理模拟 co2 降黏剂
下载PDF
二氧化碳—原油多相多组分渗流机理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沈平平 黄磊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7-251,共5页
二氧化碳与烃类体系的多相多组分渗流机理,对于深入理解实际油田注二氧化碳的驱替特征、提高采收率及地质埋存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用细管和多次接触实验以及包含相间传质的多相多组分CO2驱油藏数值模拟模型,系统研究了CO2—原油... 二氧化碳与烃类体系的多相多组分渗流机理,对于深入理解实际油田注二氧化碳的驱替特征、提高采收率及地质埋存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用细管和多次接触实验以及包含相间传质的多相多组分CO2驱油藏数值模拟模型,系统研究了CO2—原油体系的相变规律以及多组分体系的变相态渗流特征。结果表明,CO2能够大量蒸发C11以下的烃组分,甚至能够蒸发C32等重烃组分;CO2气驱过程是一个蒸发与凝析的混合过程,混相带出现在气驱前缘附近;温度越高,CH4和N2含量越大,最小混相压力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驱油 地层原油 多相多组分 渗流机理 最小混相压力 模拟实验
下载PDF
低渗油藏CO_2驱中注采方式优化设计 被引量:43
4
作者 李保振 李相方 +1 位作者 Kamy Sepehrnoori 姚约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07,共7页
低渗油藏储层致密,衰竭与注水效果差,由于CO2具有易流动、降黏、体积膨胀的特点,在解决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讨论了低渗油藏CO2驱中的注采方式,分析了目前常用的连续注气、水气交替和生产井控制等注采方式的优缺点,提... 低渗油藏储层致密,衰竭与注水效果差,由于CO2具有易流动、降黏、体积膨胀的特点,在解决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讨论了低渗油藏CO2驱中的注采方式,分析了目前常用的连续注气、水气交替和生产井控制等注采方式的优缺点,提出应综合考虑原油采收率、CO2埋存量、经济效益及其在低渗油藏中的适用性。并针对以上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另外3种改进注采方式,通过油藏工程研究、典型模型和实例油藏的数值模拟进行测试分析,表明改进的依据生产井气油比和平均静压两种指标实施开关井控制的CO2驱注采方法能够满足低渗油藏注气能力需要,且具有开发周期短、油藏采收率高、CO2埋存潜力大等特点,油田实施简易,能够取得较好经济、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 co2 EOR 埋存 注采方式
下载PDF
CO_2的地质埋存与资源化利用进展 被引量:39
5
作者 许志刚 陈代钊 曾荣树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98-707,共10页
把CO2注入油气藏、煤层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方法(CO2-EOR、CO2-EGR、CO2-ECBM),因其在提高石油、天然气和煤层气采收率的同时,又能使一部分CO2永久地埋存于地下,实现油气增产和CO2减排的双赢效果,而成为当今CO2减排最具潜力的现实选择。CO2... 把CO2注入油气藏、煤层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方法(CO2-EOR、CO2-EGR、CO2-ECBM),因其在提高石油、天然气和煤层气采收率的同时,又能使一部分CO2永久地埋存于地下,实现油气增产和CO2减排的双赢效果,而成为当今CO2减排最具潜力的现实选择。CO2-EOR(Enhanced Oil Re-covery)方法适用于油田开发晚期,通过把CO2注入到比较稳定的油藏,一般可提高油藏采收率达10%~15%;另外把CO2注入到气田中,实施CO2-EGR(Enhanced Gas Recovery)。一方面,接近枯竭的气田在没有地层水入侵之前具有巨大的埋存能力,为CO2提供巨大的埋存空间;另一方面注入CO2后,使地层重新增压保持储层中原始的压力,可以保持储层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原有的油气圈闭可作为良好的埋存箱能有效地阻止CO2泄漏,使部分CO2能永久地埋存于地下。此外,也可以把CO2注入到煤层中,实施CO2-ECBM(Enhanced Coalbed Methane Recovery),利用煤层对CO2和煤层气(主要为甲烷)吸附能力的差异,实现CO2排替CH4,提高CH4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油气藏 煤层 地质埋存 采收率
下载PDF
CO_2吞吐法在低渗透油藏的试验 被引量:32
6
作者 刘炳官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6年第2期44-50,共7页
针对江苏油田低渗透复杂小断块油田,其油藏分散、储量少,形不成常规注采对应井网的特点,进行CO2吞吐,在保证气源的条件下,可与压裂增产法相媲美。通过CO2对江苏油田典型原油的作用研究,分析了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 针对江苏油田低渗透复杂小断块油田,其油藏分散、储量少,形不成常规注采对应井网的特点,进行CO2吞吐,在保证气源的条件下,可与压裂增产法相媲美。通过CO2对江苏油田典型原油的作用研究,分析了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提出了在长岩心物理模型上进行的吞吐试验,明确了CO2吞吐的主要机理。同时给出了用组分模型进行吞吐数值模拟研究的结果,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具有丰富CO2资源的江苏油田,进行CO2单井吞吐来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吞吐 驱替试验 低渗透 油田开发 油藏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二氧化碳成因类型及富集条件初探 被引量:33
7
作者 邵明礼 门吉华 魏志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3,共3页
从CO2 分布特征入手 ,利用其天然气碳同位素图版分析了松辽盆地南部CO2 成因类型 ;利用CO2 百分含量及地层水HCO-3 含量在平面上的变化 ,指明了孤店地区气源方向及CO2 成因类型为无机成因碳酸盐矿物分解或与粘土反应而成 ;建立了孤店油... 从CO2 分布特征入手 ,利用其天然气碳同位素图版分析了松辽盆地南部CO2 成因类型 ;利用CO2 百分含量及地层水HCO-3 含量在平面上的变化 ,指明了孤店地区气源方向及CO2 成因类型为无机成因碳酸盐矿物分解或与粘土反应而成 ;建立了孤店油气田侧向运移上生、下储的成藏模式及万金塔气藏垂向运移下生、上储的成藏模式。通过评价工作 ,找出了松辽盆地南部CO2 平面分布规律及富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二氧化碳 成因类型 气藏 富集条件
下载PDF
CO_2驱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41
8
作者 仵元兵 胡丹丹 +2 位作者 常毓文 刘照伟 胡松昊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0年第1期36-39,54,共5页
国外注CO2混相和非混相驱油技术已在低渗透油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在阐述CO2混相和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原理基础上,系统整理和归纳了实施CO2驱油藏的适应性和混相驱、非混相驱筛选标准。通过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注CO2驱提高采收率应... 国外注CO2混相和非混相驱油技术已在低渗透油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在阐述CO2混相和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原理基础上,系统整理和归纳了实施CO2驱油藏的适应性和混相驱、非混相驱筛选标准。通过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注CO2驱提高采收率应用情况分析,指出CO2驱能起到明显的增油降水和提高采收率的效果,提出应积极开展注CO2驱油技术的研究和现场试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提高采收率 油藏适应性 筛选标准 应用现状
下载PDF
适合二氧化碳驱的低渗透油藏筛选方法 被引量:40
9
作者 王高峰 郑雄杰 +3 位作者 张玉 吕文峰 汪芳 尹丽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8-363,共6页
鉴于现有CO2驱油藏筛选标准缺乏体现未来生产效果的技术经济指标,向现有筛选标准中增补能够反映CO2驱经济效益的指标(单井产量相关指标),进而提出适合CO2驱的低渗透油藏筛选新方法。基于气驱增产倍数概念得出低渗透油藏气驱见效高峰期... 鉴于现有CO2驱油藏筛选标准缺乏体现未来生产效果的技术经济指标,向现有筛选标准中增补能够反映CO2驱经济效益的指标(单井产量相关指标),进而提出适合CO2驱的低渗透油藏筛选新方法。基于气驱增产倍数概念得出低渗透油藏气驱见效高峰期单井产量油藏工程预测方法,根据技术经济学原理得到反映CO2驱项目整个评价期盈亏平衡情况的经济极限单井产量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O2驱低渗透油藏筛选新指标:若油藏工程方法预测气驱见效高峰期单井产量高于气驱经济极限单井产量,则目标油藏适合注气。进一步提出了气驱油藏4步筛查法:技术性筛选→经济性筛选→可行性精细评价→最优注气区块推荐。利用新方法重新评价了某油田17个区块CO2驱潜力,得到适合CO2驱的地质储量仅为传统方法的32.4%。建议按照新方法选择注气区块,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低渗透油藏 筛选标准 气驱增产倍数 油藏工程方法 经济极限单井产量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水库红枫湖、百花湖p(CO_2)季节变化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吕迎春 刘丛强 +2 位作者 王仕禄 徐刚 刘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674-2681,共8页
针对贵州喀斯特地区富营养水库(红枫湖、百花湖)表层水中的CO2分压p(CO2)进行为期1 a的监测,分析了影响两湖p(CO2)季节变化的因素并阐明了两湖p(CO2)季节变化的机理.不同于北部温带地区水库,两湖出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表层水中CO... 针对贵州喀斯特地区富营养水库(红枫湖、百花湖)表层水中的CO2分压p(CO2)进行为期1 a的监测,分析了影响两湖p(CO2)季节变化的因素并阐明了两湖p(CO2)季节变化的机理.不同于北部温带地区水库,两湖出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表层水中CO2欠饱和,其他季节CO2过饱和.通过对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与p(CO2)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湖p(CO2)与Chla之间存在的显著负相关,是由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菌呼吸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也是两湖p(CO2)出现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水温与p(CO2)之间的显著负相关,主要是由于水温影响浮游植物生长引起的.降雨量与p(CO2)之间的显著负相关,主要是由于降雨量影响水库中营养盐的输入和浮游植物生长引起的.NO3-、NO2-与p(CO2)之间的显著正相关,是藻类吸收与有机质降解、硝化反应等共同作用的结果.SiO32-与p(CO2)之间的显著负相关,是SiO32-受降雨输入及藻类吸收共同影响的结果.而两湖DOC与p(CO2)相关性的差异可能与两湖DOC来源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富营养 水库 co2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单井CO_2吞吐参数优选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战菲 宋考平 +2 位作者 尚文涛 杨二龙 刘丽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5期70-72,共3页
通过选井选层研究结果,建立低渗透油藏目的区块精细地质模型。运用ECLIPSE中PVTi和E300模块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三维三相组分数值模拟模型,模拟水驱后CO2吞吐过程,以增油量和换油率为依据评价吞吐效果。研究表明:CO2注入量、注入速度以及... 通过选井选层研究结果,建立低渗透油藏目的区块精细地质模型。运用ECLIPSE中PVTi和E300模块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三维三相组分数值模拟模型,模拟水驱后CO2吞吐过程,以增油量和换油率为依据评价吞吐效果。研究表明:CO2注入量、注入速度以及闷井时间均为影响单井CO2吞吐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模拟计算确定CO2注入量、注入速度以及闷井时间的最优值。该研究工作可为同类低渗透油藏实施CO2吞吐工艺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co2吞吐 数值模拟 换油率 增油量 树16区块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油藏注CO_2混相条件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郭平 李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7-692,共6页
着重介绍了细管实验条件对最小混相压力实验确定方法测试结果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发现,当细管长度越长、细管直径越小、驱替速度越大、孔隙度越小,则得到的最小混相压力值也越小。另外,还讨论了油藏温度、注入气组成及原油的组成... 着重介绍了细管实验条件对最小混相压力实验确定方法测试结果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发现,当细管长度越长、细管直径越小、驱替速度越大、孔隙度越小,则得到的最小混相压力值也越小。另外,还讨论了油藏温度、注入气组成及原油的组成与性质对混相压力的影响情况。通过对比国内外注CO2混相驱油藏与流体的条件,说明了中国原油很难实现CO2混相的原因即地层温度高、地面油粘度大。建议开展降低最小混相压力技术及加强防止气体突破技术的研究,以解决注气过程中气体波及效率低的问题,实现较高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最小混相压力 低渗透储层 油田开发
下载PDF
致密油藏多级压裂水平井同井缝间注采可行性 被引量:28
13
作者 程时清 汪洋 +5 位作者 郎慧慧 于海洋 朱常玉 杨宝松 张洪亮 孙忠国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11-1419,共9页
以大庆油田L致密油藏为例,评价了L致密油藏的压裂改造效果;通过现代产量递减分析和试井分析,总结了生产动态规律;论证了水平井准天然能量、注水吞吐、注CO_2吞吐开发效果。针对致密油藏水平井产量递减快的问题,提出多级压裂水平井同井... 以大庆油田L致密油藏为例,评价了L致密油藏的压裂改造效果;通过现代产量递减分析和试井分析,总结了生产动态规律;论证了水平井准天然能量、注水吞吐、注CO_2吞吐开发效果。针对致密油藏水平井产量递减快的问题,提出多级压裂水平井同井缝间注采方法,即通过注采分隔装置和注采阀进行同井缝间注采,将井间驱替问题转化为缝间驱替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计算了准天然能量衰竭开发、注水吞吐、CO_2吞吐、同井缝间注采4种方式的开发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注水吞吐只能短期内提高累积采油量,不能显著提高采收率;同井缝间注采的产量比CO_2吞吐的产量高、稳产期更长、递减率更小、开发效果更好。进一步提出了致密油藏有效开发方式,即先以准天然能量衰竭式开采,控制地层压力均衡下降,在井底压力降到饱和压力附近时,转入同井缝间异步注采。现场实施时,采用水平井缝间强凝胶封堵完井工艺,即在注采缝之间的水平段射孔、注入强凝胶、封堵套管外侧与岩石连通空间。安装注采分隔装置和配注阀,采用温和注水方式,发挥裂缝的渗吸作用,能控制注入水的快速推进,提高致密油藏产量和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缝间异步注采 准天然能量 注水吞吐 co2吞吐
下载PDF
三峡水库两条支流水-气界面CO_2、CH_4通量比较初探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李哲 白镭 +2 位作者 郭劲松 方芳 蒋滔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08-1016,共9页
三峡水库是亚热带气候背景下的超大型水库,其水生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存在显著的时空异质性.本研究于2010年6月~2011年5月对三峡水库两条支流(龙溪河、澎溪河)水-气界面CO2、CH4通量特征进行了1 a的定位跟踪观测与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位... 三峡水库是亚热带气候背景下的超大型水库,其水生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存在显著的时空异质性.本研究于2010年6月~2011年5月对三峡水库两条支流(龙溪河、澎溪河)水-气界面CO2、CH4通量特征进行了1 a的定位跟踪观测与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位于三峡水库库尾变动回水区的龙溪河CO2、CH4通量年均值分别为(7.30±1.89)mmol·(m2.h)-1、(0.11±0.095)mmol·(m2.h)-1.而位于三峡水库库中常年回水区的澎溪河CO2、CH4通量年均值分别为(0.71±0.46)mmol·(m2.h)-1、(0.007 4±0.001 7)mmol·(m2.h)-1.龙溪河的温室气体通量水平显著高于澎溪河,季节性变化剧烈,幅度也显著大于澎溪河.相比澎溪河,龙溪河回水区极不稳定的水力、生境条件让浮游植物难以稳定生长,其水体固碳能力显著受限;加之龙溪河受淹区域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以及单位流域面积内污染负荷程度均显著高于澎溪河,共同导致了龙溪河温室气体通量水平普遍高于澎溪河流域.两条支流CH4通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龙溪河 澎溪河 co2 CH4 水-气界面通量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低渗油藏水驱后CO_2驱潜力评价及注入参数优化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杨红 余华贵 +3 位作者 黄春霞 王伟 赵永攀 王维波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0-244,共5页
延长油田乔家洼区块属于典型的低孔、特低渗油藏。针对该区块基质致密和非均质性严重造成注水开发效果差的问题,通过开展CO2室内驱油实验,在水驱基础上分别对连续气驱和气水交替驱驱油潜力进行评价,并对气水交替驱流体注入速度、段塞尺... 延长油田乔家洼区块属于典型的低孔、特低渗油藏。针对该区块基质致密和非均质性严重造成注水开发效果差的问题,通过开展CO2室内驱油实验,在水驱基础上分别对连续气驱和气水交替驱驱油潜力进行评价,并对气水交替驱流体注入速度、段塞尺寸及气水比等注入参数进行优化;同时,对区块采用水驱、优化井网后水驱、利用优化的CO2驱注入参数开展气驱和注气5 a后转气水交替驱4种开发方案进行数值模拟产量预测。实验结果表明:CO2驱在目标区块高含水后有着较大驱油潜力,连续气驱和气水交替驱分别在水驱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8.43,20.95百分点;最佳注入速度、最佳注入段塞尺寸和最佳气水比分别为0.727 m L/min,0.10 PV,1∶1。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连续气驱和注气5 a后转气水交替驱,在开发15 a末,在水驱基础上分别可以提高采收率13.81,12.98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co2 气水交替 注入参数
下载PDF
二氧化碳吞吐致密油藏的可动用性 被引量:25
16
作者 贾瑞轩 孙灵辉 +3 位作者 苏致新 丛苏男 李杰瑞 周义博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4-508,共5页
针对CO2吞吐致密油藏可动用性,文中通过CO2吞吐实验、CO2驱替实验,结合核磁共振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注入压力、吞吐轮次对原油动用程度影响较大,焖井时间为非敏感影响因素;CO2对微米级孔喉中原油的相对动用程度为76.30%~99.5... 针对CO2吞吐致密油藏可动用性,文中通过CO2吞吐实验、CO2驱替实验,结合核磁共振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注入压力、吞吐轮次对原油动用程度影响较大,焖井时间为非敏感影响因素;CO2对微米级孔喉中原油的相对动用程度为76.30%~99.54%,亚微米级孔喉为25.29%~58.72%,纳米级孔喉为6.91%~33.52%;对于注CO2开发致密砂岩油藏,微米级孔喉和亚微米级孔喉是可动原油的主要贡献者,且储层越致密,亚微米级孔喉贡献可动原油比例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co2吞吐 原油动用程度 核磁共振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无机成因CO2成藏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杨会东 姚萍 +3 位作者 张旭 刘立 杨彦成 王长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34-638,共5页
CO2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松辽盆地南部多处发现的高含量CO2气藏属于无机成因天然气。通过对盆地深部壳幔结构、深部热异常分布及长岭断陷火山活动等的综合研究,认为:松辽盆地深部热流异常的分布区是幔源气体的源头,而中上地壳的... CO2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松辽盆地南部多处发现的高含量CO2气藏属于无机成因天然气。通过对盆地深部壳幔结构、深部热异常分布及长岭断陷火山活动等的综合研究,认为:松辽盆地深部热流异常的分布区是幔源气体的源头,而中上地壳的低速高导体是把地幔流体中CO2通过壳内火山岩浆活动输送到盆地地层的中转站;长岭断陷在断陷期形成的大规模火山,为盆地晚期幔源气提供了储存空间;无机气具有晚期成藏特征,长岭地区与乾安—前神字井控陷断裂上盘的大型火山岩体是无机成因CO2聚集的主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气藏 无机成因 热异常 成藏机制 分布规律
下载PDF
碳酸盐倒退溶解模式的化学热力学基础——与CO_2有关的溶解介质 被引量:23
18
作者 黄思静 黄可可 +2 位作者 张雪花 刘丽红 钟倩倩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7-464,共8页
碳酸盐岩占据了油气储层的"半壁江山",次生孔隙是碳酸盐储集空间的主体,相对浅埋藏条件下碳酸盐矿物更容易溶解的倒退溶解模式在碳酸盐油气勘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化学热力学中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为基础,计算了与CO... 碳酸盐岩占据了油气储层的"半壁江山",次生孔隙是碳酸盐储集空间的主体,相对浅埋藏条件下碳酸盐矿物更容易溶解的倒退溶解模式在碳酸盐油气勘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化学热力学中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为基础,计算了与CO2(g)/CO2(aq)/H2CO3/HCO3-/H+/CO32-系统有关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包括不溶于水的CO2气体分子(即CO2(g))和溶于水中的CO2(即CO2(aq))之间的平衡反应(CO2(g)CO2(aq))、溶于水中的CO2(即CO2(aq))和碳酸(H2CO3)之间的平衡反应(CO2(aq)+H2O H2CO3)、碳酸(H2CO3)的一级电离反应(H2CO H++HCO3-)和碳酸(H2CO3)的二级电离反应(HCO3-H++CO32-)。同时,根据方解石和白云石在酸性条件下的溶解过程,获得了碳酸盐矿物溶解过程中地层中流体的H+离子浓度(或pH值)与pCO2,地层压力和埋藏深度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在埋藏成岩系统中,地层流体温度的降低、地层压力或pCO2的降低以及埋藏深度的变浅,碳酸盐矿物都可能会从饱和状态进入不饱和状态。该结果支持碳酸盐的倒退溶解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退溶解模式 化学热力学 碳酸盐储层 次生孔隙 溶解作用 co2
下载PDF
二氧化碳在毛8块稠油油藏热采中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李兆敏 孙晓娜 +2 位作者 鹿腾 李宾飞 王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2-124,157,共3页
通过PVT高温高压物性实验测定了CO2在查干凹陷毛8块稠油中的溶解度、对稠油的溶胀作用和降黏特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CO2的溶解作用机理和不同周期注入量对采出程度的影响,通过驱替实验研究了CO2对提高驱替效率的作用。结果表明:油... 通过PVT高温高压物性实验测定了CO2在查干凹陷毛8块稠油中的溶解度、对稠油的溶胀作用和降黏特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CO2的溶解作用机理和不同周期注入量对采出程度的影响,通过驱替实验研究了CO2对提高驱替效率的作用。结果表明:油藏条件下CO2在稠油中的溶解度达到55 m3/m3,油气混合物的体积系数为1.14,溶解度为40 m3/m3时,降黏率达到95%以上,对稠油的降黏作用显著;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CO2注入后近井地带原油黏度的变化规律以及CO2在油相中的含量,体现了CO2对原油的降黏溶胀作用;室内实验表明,降黏剂+CO2+蒸汽驱比降黏剂+蒸汽驱采出程度提高了11.4个百分点,研究结果对该稠油油藏采用CO2进行开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热采 co2 溶胀 降黏 作用机理 毛8块
下载PDF
致密砂岩油藏CO2驱油提高采收率机理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杨铁军 张英芝 +1 位作者 杨正明 陈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13-118,共6页
为研究致密砂岩油藏CO2驱油提高采收率机理,设计室内CO2溶解性测试实验、黏度测试实验、高压PVT(压力-体积-温度)实验,并结合致密油CO2驱现场试验数据,分析了CO2在油水中的溶解与扩散性能和注CO2后原油性质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CO2... 为研究致密砂岩油藏CO2驱油提高采收率机理,设计室内CO2溶解性测试实验、黏度测试实验、高压PVT(压力-体积-温度)实验,并结合致密油CO2驱现场试验数据,分析了CO2在油水中的溶解与扩散性能和注CO2后原油性质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CO2在水和油中的传质扩散系数和平衡溶解度都随压力增大呈线性增加。在油水两相共存情况下,CO2的有效传质扩散系数降低96%。注CO2后原油黏度大幅度降低,流动性明显增强。随着CO2注入体积分数增加,原油密度降低,泡点压力增大,CO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上升,重质组分沉淀量也随之增加。同一体积分数下,随着CO2注入压力升高,原油黏度降低、密度降低、重质组分沉淀量增加。实验结果可以为致密砂岩油藏CO2驱油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co2 扩散性能 原油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