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CMS-C同质异核不育系育性恢复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卓凡 黄玲 +3 位作者 刘永明 张鹏 魏桂 曹墨菊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2-414,共13页
玉米是最早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的作物之一,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typ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CMS-C)在杂交种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育性恢复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其应用价值。然而,玉米CMS-C的育性恢复机理复杂,且至今仍... 玉米是最早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的作物之一,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typ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CMS-C)在杂交种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育性恢复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其应用价值。然而,玉米CMS-C的育性恢复机理复杂,且至今仍不明确。为进一步探究玉米CMS-C育性恢复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以玉米CMS-C同质异核不育系C48-2、C黄早四和C478为母本,分别与测验系18白、自330、5022以及恢复系A619组配杂交获得F1。其中育性恢复F1通过自交获得F2,并以育性恢复F1为父本分别给育性保持F1授粉,组配双交群体,共获得4个F2群体,6个双交群体。同时以不育系C48-2、C黄早四和C478为母本,各自的保持系48-2、黄早四和478为父本杂交组配不完全双列杂交F1。将所有杂交组合的F1、F2以及双交组合群体分别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种植观察,通过植株田间育性调查并结合室内花粉镜检鉴定育性表现。结果表明:1)同一测验系对玉米CMS-C同质异核不育系的恢保关系不同,暗示不育系的核背景参与调控育性恢复表现;2)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对(C48-2×A619)F2群体进行种植观察,发现不同环境下F2群体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均符合15∶1,但在云南种植的可育株的育性级别主要为Ⅲ和Ⅳ级,而在四川种植的可育株的育性级别主要为Ⅴ级,表明环境对恢复系A619恢复后代的育性表现有影响;3)通过恢保关系测定发现18白不能恢复C478,48-2也不能恢复C478,但双交群体[(C478×18白)F1S×(C48-2×18白)F1F]后代却出现了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同理,双交群体[(C48-2×自330)F1S×(C478×自330)F1F]的后代也出现了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因此,本文推测C48-2、C478核背景中存在微效恢复基因,这些微效基因与18白、自330中的微效恢复基因通过杂交聚合后能使C478、C48-2的育性恢复,暗示玉米CMS-C的育性恢复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这些结果为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cms-c 育性恢复 双交群体
下载PDF
玉米CMS-C不育系及保持系vdac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继玥 汪生庆 曹墨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62-1168,共7页
为了探讨玉米C胞质花粉败育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在玉米不育系C48-2及保持系N48-2单核期花药中克隆了vdac1a和vdac1b基因。序列分析发现,C48-2和N48-2间vdac1b的序列完全一致,而vdac1a在C48-2和N48-2间存在单碱基差异。vdac1... 为了探讨玉米C胞质花粉败育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在玉米不育系C48-2及保持系N48-2单核期花药中克隆了vdac1a和vdac1b基因。序列分析发现,C48-2和N48-2间vdac1b的序列完全一致,而vdac1a在C48-2和N48-2间存在单碱基差异。vdac1a推定蛋白质的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相对于N48-2,C48-2编码的VDAC1a蛋白理化性质以及结构发生了变化,可能导致C48-2线粒体膜上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关闭,活性氧(ROS)上升,线粒体渗透孔(PTP)持续开放,最终引起细胞凋亡。通过Real-Time qPCR检测了vdac1a基因在C48-2和N48-2小孢子发育的花粉母细胞时期、四分体时期、单核期以及双核期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相对于N48-2,花粉母细胞时期和双核期vdac1a基因在C48-2中上调表达。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探索vdac1a基因差异表达与花粉败育的关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cms-c 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 差异表达
下载PDF
玉米CMS-C同质异核、同核异质系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邱涛 刘孝伟 +3 位作者 唐津 张鹏 易洪杨 曹墨菊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基于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粗制线粒体DNA高通量测序数据,对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方法】应用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进行线粒体DNA测序。利用软件Velvet对过滤后的clean reads进行拼接和叶绿体基因组的组装。采用在线注... 【目的】基于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粗制线粒体DNA高通量测序数据,对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方法】应用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进行线粒体DNA测序。利用软件Velvet对过滤后的clean reads进行拼接和叶绿体基因组的组装。采用在线注释软件DOGMA(http://dogma.ccbb.utexas.edu/)对叶绿体基因组完整序列进行基因预测和基因功能分析。【结果】成功组装出C48-2和C黄早四2个不育系及48-2和黄早四2个保持系的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分别为140 473 bp(C48-2)、140 478 bp(C黄早四)、140 458 bp(48-2)、140 448 bp(黄早四),均包含84种编码基因,30种tRNA基因,4种r RNA基因。新组装的4个叶绿体基因组,在基因组大小及所包含的基因种类及数量方面都与叶绿体参考基因组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说明粗制线粒体的高通量测序数据可以用来组装叶绿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高度保守,但也存在SNP及InDel,基于不育系与保持系叶绿体DNA(cpDNA)的SNP位点设计特异引物,可用来鉴定区分CMS-C不育胞质与正常胞质。【结论】利用粗制线粒体DNA的高通量测序数据可以完成叶绿体基因组的组装,玉米CMS-C不育系与保持系的叶绿体基因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也存在一些多态性位点,基于多态性位点成功开发出可区分CMS-C不育胞质与正常胞质的特异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细胞质雄性不育 线粒体DNA 叶绿体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玉米CMS-C不育系及保持系差异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4
作者 王继玥 易洪杨 +1 位作者 汪生庆 曹墨菊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15,共5页
以玉米不育系C48-2及保持系N48-2为材料,利用PCR和RT-PCR技术克隆了嵌合orf118-b并研究了cox2转录本的结构变化。orf118-b是玉米C48-2线粒体基因组特有的嵌合orf,并能在单核期花药中特异表达。cox2*仅在N48-2单核期花药中特异表达,cox2*... 以玉米不育系C48-2及保持系N48-2为材料,利用PCR和RT-PCR技术克隆了嵌合orf118-b并研究了cox2转录本的结构变化。orf118-b是玉米C48-2线粒体基因组特有的嵌合orf,并能在单核期花药中特异表达。cox2*仅在N48-2单核期花药中特异表达,cox2*是cox2基因转录本GRM ZM5G862955_T01的新注释,其5'UTR区域被延长。利用Real-Time qPCR检测了cdpk在不育系及保持系雄穗发育的花粉母细胞时期、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cdpk在C48-2的母细胞时期、四分体时期、双核期上调表达,在C48-2的单核期下调表达。这些发现为进一步探索玉米CMS-C核质互作导致花粉败育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cms-c 嵌合ORF 差异表达
下载PDF
玉米CMS-C不育系和保持系mads3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英文)
5
作者 王继玥 汪生庆 曹墨菊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5-680,共6页
MADS-box基因参与植物多种发育过程,尤其在花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该研究以玉米不育系C48-2及保持系N48-2为材料,采用RT-PCR克隆mads3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在不育系C48-2中该基因编码区发生单碱基突变,导致其推定的蛋白质中... MADS-box基因参与植物多种发育过程,尤其在花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该研究以玉米不育系C48-2及保持系N48-2为材料,采用RT-PCR克隆mads3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在不育系C48-2中该基因编码区发生单碱基突变,导致其推定的蛋白质中5个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荧光定量PCR显示,相对于保持系,花粉母细胞时期和四分体时期mads3基因在C48-2下调表达,而单核期和双核期上调表达。这些结果为进一步了解玉米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发生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花药 mads3基因 mads3
下载PDF
细胞水平抗玉米小斑病C小种的Cms-C玉米突变体选择 被引量:1
6
作者 梁根庆 戴景瑞 谢友菊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89年第4期11-13,共3页
用Cms-C综31×齐31,Cms-C综3×齐31,Cms-CAyx187y-1×齐31的玉米(Zeamays L.)幼胚所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在继代繁殖后转移到含有玉米小斑病(Helminthosporium maydis)C小种毒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并进行突变体选择。现已获得了大... 用Cms-C综31×齐31,Cms-C综3×齐31,Cms-CAyx187y-1×齐31的玉米(Zeamays L.)幼胚所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在继代繁殖后转移到含有玉米小斑病(Helminthosporium maydis)C小种毒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并进行突变体选择。现已获得了大量的抗病突变体再生植株,并有部分植株移栽成活,这些成活的植株经抗病性鉴定结果与对照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 cms-c 突变体 愈伤组织 选择培养基 幼胚 雄性不育系 抗病性鉴定 继代 组织培养方法
下载PDF
不同核背景对玉米CMS-C线粒体复合体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赵长云 张启明 +4 位作者 石海春 余学杰 董丽 夏伟 柯永培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89-93,共5页
为探究不同核背景下线粒体复合体活性对玉米C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的影响,明确其与花药败育的关系。以同质异核不育系K932S、K169S、近等基因恢复系K932R和保持系K169为材料,采用植物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对花药发育不同时... 为探究不同核背景下线粒体复合体活性对玉米C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的影响,明确其与花药败育的关系。以同质异核不育系K932S、K169S、近等基因恢复系K932R和保持系K169为材料,采用植物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对花药发育不同时期的5个线粒体复合体活性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除花粉母细胞时期复合体Ⅱ、Ⅳ外,其余时期不育细胞质复合体Ⅰ、Ⅱ、Ⅳ活性在K169核背景下显著高于K932,绝大多数时期复合体Ⅲ、Ⅴ的活性则相反,但存在恢复基因时,K932R可改变部分时期不育细胞质不同线粒体复合体的活性。在二分体时期,不育细胞质复合体Ⅱ、Ⅲ、Ⅴ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可育胞质,而其他多数时期5个复合体的活性则相反。由此可见,在花药发育不同时期,核背景对玉米CMS-C不同线粒体复合体活性均有显著影响;相同核背景下,二分体时期不育细胞质复合体Ⅱ、Ⅲ、Ⅴ活性比正常细胞质显著降低,可能与CMS-C花药败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细胞质雄性不育 线粒体复合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