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9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泡囊丛枝菌根对红三叶草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4
1
作者 宋勇春 冯固 李晓林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71-175,共5页
以三叶草为材料 ,利用三室隔网培养方法 ,研究了缺磷土壤上施用植酸时接种 3种泡囊丛枝菌根真菌(Glomusmosseae ,Glmousversiforme ,Gigasporamargarita)对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三叶草生长 6 0d后 ,收获测定距根... 以三叶草为材料 ,利用三室隔网培养方法 ,研究了缺磷土壤上施用植酸时接种 3种泡囊丛枝菌根真菌(Glomusmosseae ,Glmousversiforme ,Gigasporamargarita)对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三叶草生长 6 0d后 ,收获测定距根表不同距离土壤中的磷酸酶活性 .结果表明 ,接种菌根真菌增加了根际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 ,Gigasporamargarita菌根菌的作用大于其它两个菌根菌 .图 5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菌根 三叶草 酸性磷酸酶 碱性 土壤有机磷
下载PDF
不同磷水平土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64
2
作者 陈梅梅 陈保冬 +2 位作者 王新军 朱永官 王幼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80-1986,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磷水平土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对三叶草(Clover)和黑麦草(Ryegrass)生长、P浓度及N∶P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Glomus mosseae显著提高了三叶草中P浓度和生物量,降低了植株N∶P比,对黑麦草植株P含量...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磷水平土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对三叶草(Clover)和黑麦草(Ryegrass)生长、P浓度及N∶P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Glomus mosseae显著提高了三叶草中P浓度和生物量,降低了植株N∶P比,对黑麦草植株P含量、生物量及N∶P比没有显著影响;在不同磷水平土壤中,接种处理对单种时三叶草中P含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以中磷和高磷水平下的影响较显著,这表明Glomus mosseae对三叶草的菌根效应在不同磷水平下并不相同;另外,两种植物混合种植情况下,黑麦草的竞争能力高于三叶草,使得其P浓度和生物量都显著高于三叶草,而接种Glomus mosseae增加了混种中三叶草的生物量和P浓度,降低了黑麦草的生物量,表明Glomus mosseae能提高混种中三叶草的竞争能力,从而改变群落中物种的竞争关系。此外,在一定磷水平下,菌根真菌的存在降低了三叶草中N∶P比,这会改变三叶草的受限制方式,由受P元素限制变为受N元素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 三叶草 黑麦草 N∶P比
下载PDF
不同AM菌根菌分泌的磷酸酶对根际土壤有机磷的影响 被引量:37
3
作者 苏友波 林春 +1 位作者 张福锁 李晓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4-338,343,共6页
以三叶草为材料,利用3室隔网培养方法,研究了4种AM菌根菌侵染三叶草后对根际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菌丝酶活性对土壤有机P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菌根菌 (9周) 对根际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增强作用,但作用强度主要取决... 以三叶草为材料,利用3室隔网培养方法,研究了4种AM菌根菌侵染三叶草后对根际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菌丝酶活性对土壤有机P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菌根菌 (9周) 对根际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增强作用,但作用强度主要取决于菌丝在土壤中的生长状况,Glomus属菌根菌在整个菌丝室 (0~6cm) 都影响土壤磷酸酶的活性,其活性在整个菌丝室中都比Gigaspora的高.同一属不同种的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差异不大.AM菌根根际土壤磷酸酶对土壤有机P的降解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菌根 三叶草 磷酸酶 土壤有机P
下载PDF
利用多时相Landsat近红外波段监测冬小麦和苜蓿种植面积 被引量:35
4
作者 李存军 王纪华 +2 位作者 刘良云 宋晓宇 王人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6-101,共6页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分布有了较大的时空变化,必然对环境、生态和政府决策产生影响。由于近几年北京及其周边地区苜蓿种植面积大量增加,在利用遥感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和更新时,原来提取冬小麦的一些方法受到苜蓿的...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分布有了较大的时空变化,必然对环境、生态和政府决策产生影响。由于近几年北京及其周边地区苜蓿种植面积大量增加,在利用遥感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和更新时,原来提取冬小麦的一些方法受到苜蓿的干扰,使精度降低。该文主要探讨针对春夏季作物进行监测和面积提取的方法。通过从4月到6月初的地面测量的小麦和苜蓿的4个时期的光谱发现,初期小麦和苜蓿的差异很小,而后期差异增大,尤其在近红外波段处差异最大,5月下旬到6月初是区分小麦和苜蓿的最佳时期。但5月到6月期间不同地块苜蓿的刈割时间不一致,使小麦和苜蓿在单个时相的影像中难以区分。利用3个时相的Landsat近红外波段合成的假彩色影像图很容易区分冬小麦和苜蓿,并能判断苜蓿的刈割时间,经地面验证,该方法分类精度高。且只使用不同时相的一个近红外波段,将大大节约成本和提高处理速度,受薄云和气溶胶的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相 遥感 近红外波段 分类 冬小麦 苜蓿
下载PDF
苜蓿田间地下滴灌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程冬玲 李富先 林性粹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共3页
根据苜蓿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变化 ,并以常规沟灌为对照 ,对苜蓿田间地下滴灌的适宜埋深和灌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地下滴灌比常规沟灌的苜蓿 ,鲜草出草率高 ;滴灌带埋深 3 5 比埋深 10 的苜蓿长势好 ,鲜草产量高 ,并初步拟定了苜... 根据苜蓿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变化 ,并以常规沟灌为对照 ,对苜蓿田间地下滴灌的适宜埋深和灌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地下滴灌比常规沟灌的苜蓿 ,鲜草出草率高 ;滴灌带埋深 3 5 比埋深 10 的苜蓿长势好 ,鲜草产量高 ,并初步拟定了苜蓿地下滴灌的灌溉制度。因此 ,苜蓿田实施地下滴灌是可行的 ,在新疆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地下滴灌 沟灌 灌水量 灌溉制度
下载PDF
核桃青皮水提液对小麦和三叶草的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别智鑫 翟梅枝 +2 位作者 贺立虎 王婷 景炳年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8-110,共3页
利用核桃青皮水提液对小麦和三叶草的生物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核桃青皮水提液中含有植物生长抑制物质,抑制率随水提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2)不同水提方式直接影响提取液的生物活性。在相同浓度条件下,对植物生长的抑制率次序是:... 利用核桃青皮水提液对小麦和三叶草的生物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核桃青皮水提液中含有植物生长抑制物质,抑制率随水提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2)不同水提方式直接影响提取液的生物活性。在相同浓度条件下,对植物生长的抑制率次序是:鲜样热提液>鲜样冷提液>干样热提液>干样冷提液,鲜样热提液和干样冷提液的生物活性差异显著,采用鲜样热水提取的方式较适宜。(3)核桃青皮化感物质对不同受体的抑制作用不同,对三叶草的抑制率高于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青皮 化感作用 小麦 三叶草
下载PDF
茶树—苜蓿间作条件下主要生态因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沈洁 董召荣 +2 位作者 朱玉国 冯继明 李晓玲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3-497,共5页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茶树与苜蓿间作条件下主要生态因子特征。结果表明,在盛夏季节,间作能降低茶园光照强度、空气温度,提高系统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改善土壤温度和物理性状,且随着间作密度的增加其效应更加明显。试验表明茶树-...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茶树与苜蓿间作条件下主要生态因子特征。结果表明,在盛夏季节,间作能降低茶园光照强度、空气温度,提高系统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改善土壤温度和物理性状,且随着间作密度的增加其效应更加明显。试验表明茶树-苜蓿的合理间作能够创造良好的生态效应,促进茶园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苜蓿 间作系统 生态因子特征
下载PDF
三叶草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友生 王瑛 李阳春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2-215,共4页
以4个三叶草品种的胚轴、叶片和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外植体愈伤诱导率差异较大,杂三叶下胚轴为较适宜的外植体,其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体细胞胚形成率最高可达96.7%和33.... 以4个三叶草品种的胚轴、叶片和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外植体愈伤诱导率差异较大,杂三叶下胚轴为较适宜的外植体,其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体细胞胚形成率最高可达96.7%和33.4%;改良SH+2,4-D 4.0 mg/L+KT 1 mg/L为最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O培养基适宜三叶草胚状体的形成及植株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草 外植体 胚性愈伤组织 胚状体 植株再生
下载PDF
AM菌对三叶草吸收、累积重金属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孔凡美 史衍玺 +2 位作者 冯固 李晓林 许鹏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92-96,共5页
采用4室根箱培养系统,探讨了Cu、Zn、Pb、Cd4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丛枝菌根菌对三叶草生长及吸收、累积重金属的作用,结果表明:重金属Cu 100mg/kg、Zn 600mg/kg、Pb300mg/kg、Cd 10mg/kg的复合污染对三叶草生物量影响较小,... 采用4室根箱培养系统,探讨了Cu、Zn、Pb、Cd4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丛枝菌根菌对三叶草生长及吸收、累积重金属的作用,结果表明:重金属Cu 100mg/kg、Zn 600mg/kg、Pb300mg/kg、Cd 10mg/kg的复合污染对三叶草生物量影响较小,但土壤重金属处理使丛枝菌根菌Glomusintraradices和Glomus caledonium对三叶草的侵染率分别降低53%和56%,菌种G.intraradice的菌丝密度降低73%;接种菌根真菌能明显减少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三叶草对Cu、CA和Pb的吸收,并强化根系在限制重金属Pb和Cd向地上部运输中的作用,地上部Pb和Cd含量分别下降24.2%~55.3%和65%~97.9%,使三叶草地上部CA和Pb含量均低于我国牧草重金属安全含量,提高了三叶草可食部分的质量;不同菌根真菌对三叶草吸收、累积及分配重金属的影响有明显差异,Glomus intraradices对减少三叶草对重金属的吸收及其在地上部可食部分的累积的作用大于Glomus caledonium。丛枝菌根菌对于强化三叶草根系对重金属的固持作用,调节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生物循环,减轻重金属对食物链的污染风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菌 重金属 复合污染 三叶草
下载PDF
三叶草不同品种茎结构特征与抗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阳 陈雅君 +2 位作者 周阳 闫庆伟 李鑫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6-691,共6页
为评价三叶草3个品种间抗旱能力的强弱,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其茎解剖结构,分析茎形态结构与不同品种抗旱性的关系,并测定生理指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辅以验证。结果表明:测定茎部6个指标中有5个指标,包括表皮细胞厚度... 为评价三叶草3个品种间抗旱能力的强弱,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其茎解剖结构,分析茎形态结构与不同品种抗旱性的关系,并测定生理指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辅以验证。结果表明:测定茎部6个指标中有5个指标,包括表皮细胞厚度、皮层厚度、角质层厚度、导管直径及木质部面积与维管束面积比值在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可作为评定三叶草抗旱性形态结构的理想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值法综合分析茎的形态结构评价3个品种的抗旱能力,依次为黑龙江乡土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瑞文德(T.repens L.)>普通红三叶(T.pratense L.);其相应生理指标判断的抗旱性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草 抗旱性 形态解剖 维管束 石蜡切片
下载PDF
小麦/苜蓿套作对菲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马恒亮 占新华 +1 位作者 张晓斌 周立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684-3690,共7页
以菲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采用植物土培和室内培养、分析试验探讨了菲污染土壤小麦/苜蓿套作修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种植植物提高了菲污染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脲酶和磷酸酯酶的活性,酶活性升高幅度为14.72%... 以菲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采用植物土培和室内培养、分析试验探讨了菲污染土壤小麦/苜蓿套作修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种植植物提高了菲污染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脲酶和磷酸酯酶的活性,酶活性升高幅度为14.72%-46.52%;却抑制了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抑制率为36.13%-94.79%.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第14 d,脲酶和磷酸酯酶活性在第21 d达到最大值;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第7 d达到最小值;过氧化氢酶活性达到极值所需时间短,其对菲相对敏感,过氧化氢酶可作为关键酶,用于评价土壤PAHs污染状况.小麦/苜蓿套作土壤蔗糖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单作处理.过氧化氢酶与蔗糖酶(r=-0.482)、多酚氧化酶(r=-0.599)、脲酶(r=-0.329)和磷酸酯酶(r=-0.297)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脲酶和磷酸酯酶之间则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酶活性可用作PAHs污染土壤修复的评价指标;修复实践中勿需对所有酶活性进行监测,只需监测关键酶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土壤酶活性 小麦 苜蓿 套作
原文传递
苜蓿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华晶忠 刘笑笑 +1 位作者 武巍 魏春雁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47,共3页
在国家标准GB 6195-86《水果、蔬菜维生素C含量测定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不同制样方法对苜蓿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以及不同部位、热烫时间、贮藏时间等条件下苜蓿中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手工研磨法制... 在国家标准GB 6195-86《水果、蔬菜维生素C含量测定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不同制样方法对苜蓿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以及不同部位、热烫时间、贮藏时间等条件下苜蓿中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手工研磨法制样测得维生素C含量高于组织捣碎法,但差异不显著(P>0.05),且直接加浸提剂制成匀浆要显著高于匀浆后加浸提剂(P<0.05);不同部位测定结果为叶片>嫩茎;贮藏时间愈长,热烫时间愈长,维生素C含量损失愈多,因此,建议采摘后立即食用,若不能及时食用,低温贮藏2 d为宜;热烫时间最好能控制在3 min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维生素C 2 6-二氯靛酚滴定法
下载PDF
三叶草中叶绿素提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志强 杨清香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8年第5期126-129,共4页
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三叶草中叶绿素,通过对影响提取效率的各参数进行正交实验得出鲜叶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用85%乙醇按照1∶3的料液比于60℃恒温水浴中加热1.5h;叶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95%乙醇按照1∶15的料液比于60℃恒温水浴中加热1h。
关键词 三叶草 叶绿素 提取
下载PDF
小麦/苜蓿套作条件下菲污染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晓斌 占新华 +1 位作者 周立祥 梁宵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62-1470,共9页
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果和修复后土壤适耕性的重要因素.以菲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采用植物土培和室内分析试验探讨了菲污染土壤小麦/苜蓿套作修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种植植物明显提高了菲污染土... 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果和修复后土壤适耕性的重要因素.以菲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采用植物土培和室内分析试验探讨了菲污染土壤小麦/苜蓿套作修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种植植物明显提高了菲污染土壤pH,最大升高幅度可达0.61;相同菲污染水平条件下,套作处理土壤pH与单作处理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和速效钾由于生物的分解作用和植物的吸收利用都随处理时间延长而下降.小麦/苜蓿套作加速了它们的消耗,降低幅度为5.24%~57.85%,较单作多消耗6.29%~39.09%,特别是促进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的消耗,最高可达57.85%.因此,小麦/苜蓿套作修复菲污染土壤时,应注意氮、磷肥的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土壤理化性质 小麦 苜蓿 套作
原文传递
Study on the Degradation Trend of Ryegrass-White Clover Artificial Grassland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建波 李相林 +4 位作者 万里强 陈瑞祥 赵相勇 陈伟 陈国南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1期26-28,88,共4页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degradation law and trend of artificial grassland. [Method] Taking the ryegrass (Lolium perenne) - white clover ( Trifolium repens) artificial grassland in Maiping Townsh...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degradation law and trend of artificial grassland. [Method] Taking the ryegrass (Lolium perenne) - white clover ( Trifolium repens) artificial grassland in Maiping Township, Guizhou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grassland vegetation of 40 quadrate from different areas (area around the sheep shed, hilltop, hillside, flatland at the foot of the hill) were analyzed by comparing the dominance and richness index. [ Result] Degradation of different degrees appeared in various areas of this artificial grassland. To be specific, the degradation of grassland around the sheep shed was not serious for less consumption by the sheep; however, the areas on the hilltop and hillside degenerated to the grassland types of dallis grass ( Paspalum dilatatum Poir. ) -Indian lovegrass ( Eragrostis pilosa) and dallis grass - cogongrass [ Imperata cylindrica ( Linn. ) Beauv. ], respectively, and the area at the foot of the hill degenerated to the grassland type dominated by garland chrysanthetnum ( 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L. ) and knotgrass ( Paspalum distichum L. ). [ Conclusion ] This study provided a basis for grassland improvement as well as the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grazing-type artificial grassland in Sou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yegrass Lolium perenne) White clover Trifolium repens) Artificial grassland DEGRADATION
下载PDF
4个三叶草种质材料的抗逆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于凤芝 王晓军 +5 位作者 邢珊珊 马琳琳 余守海 李伟群 陈雪丽 张磊 《草原与草坪》 CAS 2010年第2期86-88,共3页
通过对乡土三叶草和进口三叶草可溶性糖、叶绿素等生理指标的测定及返青期、水分胁迫下不同植株抗旱性的比较,研究不同种质材料的抗逆性。结果表明,在10月下旬,2种乡土三叶草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高于进口三叶草,三叶草抗旱性强... 通过对乡土三叶草和进口三叶草可溶性糖、叶绿素等生理指标的测定及返青期、水分胁迫下不同植株抗旱性的比较,研究不同种质材料的抗逆性。结果表明,在10月下旬,2种乡土三叶草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高于进口三叶草,三叶草抗旱性强弱顺序为:乡土白三叶>进口白三叶>乡土红三叶>进口红三叶。乡土三叶草的耐寒性、抗旱性高于进口进口三叶草,绿色期延长10~2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草 耐寒性 抗旱性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根际土壤微生物量氮周转率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庞欣 张福锁 王敬国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用15N示踪法研究了不同植物对根际及非根际微生物量氮周转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植物对微生物量氮周转率的影响不同。栽种豆科植物三叶草由于其根系分泌物中的含氮有机物含量较高 ,所以土壤中微生物量氮的周转率快于栽种黑麦草。两... 用15N示踪法研究了不同植物对根际及非根际微生物量氮周转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植物对微生物量氮周转率的影响不同。栽种豆科植物三叶草由于其根系分泌物中的含氮有机物含量较高 ,所以土壤中微生物量氮的周转率快于栽种黑麦草。两种植物根际土壤的微生物量氮的周转率都快于非根际土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量氮 周转率 根际土壤 黑麦草 三叶草
下载PDF
Plant coexistence can enhance phytoextraction of cadmium by tobacco (Nicotiana tabacum L.) in contaminated soil 被引量:9
18
作者 Ling Liu Yuefang Li +2 位作者 Jianjun Tang Liangliang Hu Xin Che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3期453-460,共8页
A mesocosm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plant coexistence affects cadmium (Cd) uptake by plant in contaminated soil. Tobacco (Nicotiana tabacum L. var. K326) and Japanese clover (Kummerowia str... A mesocosm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plant coexistence affects cadmium (Cd) uptake by plant in contaminated soil. Tobacco (Nicotiana tabacum L. var. K326) and Japanese clover (Kummerowia striata (Thunb.) Schindl.) were used. Cadmium was applied as 3CdSO4.SH2O in solution at three levels (0, 1, and 3 mg/kg soil) to simulate an unpolluted soil and soils that were slightly and moderately polluted with Cd. Tobacco (crop), Japanese clover (non-crop), and their combination were grown under each Cd treatment. Compared to monoculture and under all Cd treatments, co-planting with Japanese clover did not affect tobacco biomass bu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d concentration in all tobacco tissues and enhanced Cd accumulation in tobacco shoots and roots. Compared to monoculture, co-planting reduced soil pH and increased Cd bioavailability. For tobacco, co-planting with Japanese clover increased the Cd bioconcentration factor (BCF) in Cd contaminated soil. Japanese clover also accumulated substantial quantities of Cd in shoots and roots. Thus, total Cd uptake by the plants was much greater with co-planting than with monoculture.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hytoextraction can be effectively increased through tobacco co-planting with Japanese clover in mildly Cd-contaminated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coexistence PHYTOEXTRACTION CADMIUM TOBACCO Japanese clover
原文传递
Uptake of Organic Phosphorus by Arbuscular Mycorrhizal Red Clover 被引量:10
19
作者 SONGYONGCHUN P.CHRISTIE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3-110,共8页
The capacities of two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 fungi, Glomusmosseae and Glomus versiforme, to mineralize added organic P werestudied in a sterilized clacareous soil. Mycorrhizal (inoculated witheither of the AM fun... The capacities of two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 fungi, Glomusmosseae and Glomus versiforme, to mineralize added organic P werestudied in a sterilized clacareous soil. Mycorrhizal (inoculated witheither of the AM fungi) and non-mycorrhizal red clover (Trifoliumpratense L.) plants were grown for eight weeks in pots with upperroot, central hyphal and lower soil compartments. The hyphal and soilcompartments received either organic P (as Na-phytte) or inorganic P(as KH_2PO_4) at the rate of 50 mg P kg^-1. No P was added to theroot compart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buscular mcorrhiza organic P P uptake red clover
下载PDF
接种根瘤菌的三叶草在矿区复垦土壤中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建华 郜春花 +3 位作者 卢朝东 张强 靳东升 范继香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2期55-56,67,共3页
通过盆栽试验,在山西省襄垣县矿区复垦土壤上不同施肥条件下种植接种根瘤菌的白三叶草,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能显著提高白三叶草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增强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和对氮磷元素的吸收,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加速矿区生态恢复。
关键词 根瘤菌 三叶草 矿区复垦 生态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