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9篇文章
< 1 2 1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不动产优先购买权制度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吕志兴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以亲、邻优先权为核心的中国古代不动产优先购买权 ,滥觞于中唐 ,于宋、元形成制度 ,至明、清则融于交易习惯和家法族规。该项制度的产生 ,主要是受中国古代社会注重维护宗法家族利益精神的影响 ,也与维护乡党利益、处理相邻关系及其些... 以亲、邻优先权为核心的中国古代不动产优先购买权 ,滥觞于中唐 ,于宋、元形成制度 ,至明、清则融于交易习惯和家法族规。该项制度的产生 ,主要是受中国古代社会注重维护宗法家族利益精神的影响 ,也与维护乡党利益、处理相邻关系及其些赋役征发的法例和习惯等因素有关。该项制度与中国古代国情基本相适应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史 不动产 优先购买权 承佃人 地邻人
下载PDF
近十年明清宗族研究综述 被引量:47
2
作者 常建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5-105,共21页
明清时期断代性综合研究以及闽粤、长江中游(鄂湘赣)、江南(江浙皖)、北方(晋冀鲁豫陕)的地域性宗族研究,展示出明清时期宗族组织普及的时间差与区域分布,地域性宗族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最有挑战性的是华北宗族研究,北方宗族形态的特色... 明清时期断代性综合研究以及闽粤、长江中游(鄂湘赣)、江南(江浙皖)、北方(晋冀鲁豫陕)的地域性宗族研究,展示出明清时期宗族组织普及的时间差与区域分布,地域性宗族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最有挑战性的是华北宗族研究,北方宗族形态的特色日渐清晰。受到乡约保甲的深刻影响,明代宗族乡约化,清代宗族受保甲影响出现族正,在闽台地区深入基层社会。宗族研究不应忽略族学、书院等地方文化内容。宗族的形成发展也与移民、开发联系在一起,祖先传说的故事结合地方社会才能深刻理解。解析祖先故事成为宗族研究的重要途径,族谱世系的早期部分也焕发出新的资料价值。田野调查与改变解读史料的方式在宗族研究中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宗族 族谱 祖先传说 乡约保甲
下载PDF
宗族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5
3
作者 丁从明 邵敏敏 梁甄桥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5-108,共14页
本文利用CFPS2014微观数据研究了宗族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宗族能够促进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平均而言,宗族使农村个人受教育年限提高约1.3年。考虑到宗族文化强调延续家族香火的重要性,宗族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效应... 本文利用CFPS2014微观数据研究了宗族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宗族能够促进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平均而言,宗族使农村个人受教育年限提高约1.3年。考虑到宗族文化强调延续家族香火的重要性,宗族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效应也表现出明显的"重男轻女"差异。在相同条件下,宗族使得男性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约1.6年,而对女性受教育年限的影响不显著。在考虑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之后,本文使用历史上的宗族力量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回归,结果表明,宗族对个人受教育年限的影响是稳健的。本文进一步分析指出,宗族通过强化家庭教育观念、影响社会关系网络以及改善村级公共物品供给三个途径提高了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人力资本投资 性别差异
原文传递
“祖业权”:嵌入乡土社会的地权表达与实践——基于对赣西北宗族性村落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44
4
作者 陈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8-76,共9页
经历了一系列土地制度变革后,当前的农村社会中依然有着较大范围和程度上关于土地是"祖业"的认知和表达,并影响着国家的法律实践。祖业观念下的土地产权———祖业权,具有人格化、象征性和社区化的特征,使得其性质上是具有较... 经历了一系列土地制度变革后,当前的农村社会中依然有着较大范围和程度上关于土地是"祖业"的认知和表达,并影响着国家的法律实践。祖业观念下的土地产权———祖业权,具有人格化、象征性和社区化的特征,使得其性质上是具有较为完整的使用权,却不具备独立产权的完整性,而明显区别于建立在西方市民社会基础上的私有产权。中国土地产权的观念型塑与村落的社会结构之间有着自洽的逻辑,它与家族的绵延性、伦理本位和差序格局有着密不可分的共通关系,"祖业权"是嵌入在以血缘为主要纽带的乡土社会之中。由此,在国家建构的地权建设中,尤其要注意地方社会也在建构着关于土地产权的"地方性共识",进而避免落入历史虚无主义的窠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业权 土地产权 地权表达 家族 乡土社会
下载PDF
先秦文献中的“族”与“族类”观 被引量:35
5
作者 郝时远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6-46,共11页
中国古代的“族”字原指氏族军事组织 ,后具有了分类学意义 ,西周时期主要指宗族。随着国家组织的发展 ,血缘关系意义上的周氏宗族组织成为统治阶级力量 ,同族的观念也在国家形式的政治层面渐次扩大 ,中原“诸夏”为同族 ,蛮夷戎狄为“... 中国古代的“族”字原指氏族军事组织 ,后具有了分类学意义 ,西周时期主要指宗族。随着国家组织的发展 ,血缘关系意义上的周氏宗族组织成为统治阶级力量 ,同族的观念也在国家形式的政治层面渐次扩大 ,中原“诸夏”为同族 ,蛮夷戎狄为“他族”。先秦文献中的“五方之民”是最具民族志意义的记载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对“族类”关系的影响是一个方面 ,而以当时“中国”之“教”来教化天下的观念 ,则产生了“有教”则无“族类”之分的观念或事实。春秋战国时期的“族类”观与今天理解的“民族”具有渊源关系和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文献 “族” “族类” 字义 分类学 家族 宗族 国族 社会等级结构
原文传递
清代宗族祖坟述略 被引量:39
6
作者 冯尔康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75,共16页
清代宗族的祖坟,被视为安放祖宗体魄之所,地位崇高;虽为民间之事,没有像皇家山陵那样的体制,然也多所规范,墓穴空间布局,在理想的条件下遵行昭穆制、房支葬区制和坟丁护坟制。宗族视维护祖坟为重大事务和重要活动内容,成为宗族建设的重... 清代宗族的祖坟,被视为安放祖宗体魄之所,地位崇高;虽为民间之事,没有像皇家山陵那样的体制,然也多所规范,墓穴空间布局,在理想的条件下遵行昭穆制、房支葬区制和坟丁护坟制。宗族视维护祖坟为重大事务和重要活动内容,成为宗族建设的重要环节,培土护林,竖立碑石,绘制坟图,载入族谱,反对盗卖坟山田地林木,不惜破财打官司;感念祖宗功德遗泽,设置祀田,进行持久不懈的墓祭。祖坟的存在令族人由观念上的祖宗认同,进到组织上的建立清明会之类的团体,令族姓的天然血缘事物变成为宗族社会群体,成为宗族的一种载体,与祠堂、祀产、族谱共同构成宗族实体元素;祖茔还能为宗族编纂族谱提供实物史料。北方宗族不被学者看重,若给祖坟以应有的地位,以之为视角观察宗族史,可知它是北方宗族存在和活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祖坟 风水 墓祭 清明会
下载PDF
宗族的功能及其历史变迁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天意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0-53,共4页
中国农村传统宗族具有组织、协调、教育和文化等诸方面的功能;宗族功能有正负两方面的双重社会效应,其功能的发挥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新中国成立后,宗族的功能经历了超强社会控制与单一权威格局下宗族功能的萎缩、社会转型与多种权威互... 中国农村传统宗族具有组织、协调、教育和文化等诸方面的功能;宗族功能有正负两方面的双重社会效应,其功能的发挥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新中国成立后,宗族的功能经历了超强社会控制与单一权威格局下宗族功能的萎缩、社会转型与多种权威互动格局中宗族功能的复兴、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背景下宗族功能向城市延伸的历史变迁;对宗族的功能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使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节奏合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变迁 城市化进程 中国农村 社会效应 社会控制 社会转型 多因素 新中国 工业化 格局 权威
下载PDF
人类学视野中的宗族社会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周建新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3-101,共9页
本文大致以时间为纵轴,对以往的宗族研究进行了梳理,回顾和总结了人类学、历史学学者在宗族研究方面的理论视野、主要内容以及经验,并介绍了当前宗族研究的新动向和存在的不足。文章重点对传统与现代、国家与社会等框架下的宗族复兴和... 本文大致以时间为纵轴,对以往的宗族研究进行了梳理,回顾和总结了人类学、历史学学者在宗族研究方面的理论视野、主要内容以及经验,并介绍了当前宗族研究的新动向和存在的不足。文章重点对传统与现代、国家与社会等框架下的宗族复兴和传统创造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新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宗族 传统创造
原文传递
村治过程中的宗族——对赣、皖10个村治理状况的一项综合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肖唐镖 戴利朝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7-23,共7页
按西方主流理论 ,宗族作为“原始组织” ,将为“人工创立的社会组织”所取代 ,但在近 2 0年来我国农村宗族却出现了复兴的新情况。本文根据对 1 0个村治理状况的深度观察 ,从日常生活、村庄、行政村和村际关系等层面分析了宗族对村治的... 按西方主流理论 ,宗族作为“原始组织” ,将为“人工创立的社会组织”所取代 ,但在近 2 0年来我国农村宗族却出现了复兴的新情况。本文根据对 1 0个村治理状况的深度观察 ,从日常生活、村庄、行政村和村际关系等层面分析了宗族对村治的实际影响。指出 ,宗族在村治过程中发挥着双重性的功能 ,一方面 ,提供了较好的服务与帮助 ,填补了若干管理真空 ,避免了更严重的失范和无序 ,而且 ,强族组织与宗族集体意识成了抗拒行政权力不法侵害与剥夺的工具 ;但另一方面 ,宗族往往以狭隘的本族利益为归依 ,奉行着恃强欺弱的逻辑 ,并倡导男尊女卑 ,崇尚迷信。因此 ,不应简单地对宗族给以全面否定和肯定的结论。要构建农村治理的新秩序 ,虽然无法舍弃宗族 ,但是应当寻求新的资源和新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村治 互动
下载PDF
村落视野下的农民机构养老意愿研究——基于鄂、川、赣三省抽样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狄金华 季子力 钟涨宝 《南方人口》 CSSCI 2014年第1期69-80,共12页
本文基于对鄂、川、赣三省34个村庄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定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村庄因素尤其是宗族对于农村居民入住养老机构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现阶段机构养老成为了部分农村居民的养老选择,但总体来看,多数农民入住... 本文基于对鄂、川、赣三省34个村庄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定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村庄因素尤其是宗族对于农村居民入住养老机构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现阶段机构养老成为了部分农村居民的养老选择,但总体来看,多数农民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较低。村庄的宗族结构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居民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有非正式宗族网络的农村居民比没有宗族网络的农村居民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低,有正式宗族组织的农村居民入住意愿最低。宗族在公共服务中的功能越强,农村居民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越低。同时,家庭在村庄中的经济社会地位处于非下层的农村居民比处于下层的农村居民入住意愿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养老 村落文化 宗族 养老模式
下载PDF
试论殷墟卜辞之“周”为金文中的妘姓之琱 被引量:22
11
作者 董珊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8-63,共16页
本文根据黄天树先生对殷墟卜辞分类断代的研究,确定了卜辞国族名称"周"的时代属殷墟二期,并根据文献记载古公亶父迁岐的时间相当于殷墟三期,指出殷墟卜辞"周"不会是姬姓周人。然后根据王恩田先生的考释,用古文字学... 本文根据黄天树先生对殷墟卜辞分类断代的研究,确定了卜辞国族名称"周"的时代属殷墟二期,并根据文献记载古公亶父迁岐的时间相当于殷墟三期,指出殷墟卜辞"周"不会是姬姓周人。然后根据王恩田先生的考释,用古文字学的方法,将甲骨、金文中表示国族名称的两种写法的"周"相联系;又据张懋镕先生姬周贵族不用族徽和日名的说法,指出西周金文中的"周"族也不是姬姓,而是妘姓,此妘姓之周应与殷墟卜辞中的"周"为同一族属。最后指出,同族氏称号而不同族姓是先秦历史上常见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周 妘周 族氏 族姓
原文传递
从图腾崇拜到英雄崇拜──论图腾崇拜的起源、发展与衰落 被引量:18
12
作者 胡晓靖 《天中学刊》 2002年第4期79-81,共3页
图腾崇拜是人类所有民族早期普遍存在的一种最初的崇拜信仰,并由此导致许多特殊的习俗。图腾崇拜产生于人们对某种动物行为和植物作用的神秘感和领带感,崇拜的图腾纷繁多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由自然的奴隶开始变为自然的主人,在自然面... 图腾崇拜是人类所有民族早期普遍存在的一种最初的崇拜信仰,并由此导致许多特殊的习俗。图腾崇拜产生于人们对某种动物行为和植物作用的神秘感和领带感,崇拜的图腾纷繁多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由自然的奴隶开始变为自然的主人,在自然面前,人并不是绝对的弱小,英雄人物征服自然已成为可能,于是对英雄的崇拜与日俱增,图腾崇拜就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崇拜 起源 发展 图腾 图腾崇拜 氏族 多样性
下载PDF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的内部救济 被引量:19
13
作者 陈瑞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6-99,共14页
明清时期,由于人地矛盾加剧、自然灾害频发、战争摧残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徽州宗族部分族人生存状况趋于恶化并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之中。族人的贫困处境引发了秩序动荡、伤风败俗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为了有效维持族人的基本生存及宗族社会秩... 明清时期,由于人地矛盾加剧、自然灾害频发、战争摧残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徽州宗族部分族人生存状况趋于恶化并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之中。族人的贫困处境引发了秩序动荡、伤风败俗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为了有效维持族人的基本生存及宗族社会秩序的稳定,徽州宗族非常重视救济贫困族人,并通过设置义田、义仓、学田、义屋、义冢等途径积极开展内部救济,以帮助弱势族众战胜困难、渡过难关,实现了宗族社会正常的持续的惯性发展。许多徽州宗族在实施族内救济时,通过增设各类禁止性与惩罚性的附加条件或条款以约束、控制族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宗族 救济 社会控制
下载PDF
苏区革命与地方社会:查田运动之发轫新探 被引量:22
14
作者 孟庆延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103,6-7,共22页
划分阶级成分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土地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重要政治传统。这一政治传统的最初形态可以追溯到1933—1934年间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以经济因素为标准的阶级成分划分开始在革命中得以大范围实践,同强调情绪性和斗... 划分阶级成分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土地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重要政治传统。这一政治传统的最初形态可以追溯到1933—1934年间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以经济因素为标准的阶级成分划分开始在革命中得以大范围实践,同强调情绪性和斗争性的社会动员一并构成"查阶级"的重要内容。基于查田运动的这一制度史意义,本文对查田运动得以发轫的社会历史场域进行了历史社会学意义上的再考察。本文将中共党史、革命史与地方社会史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文件档案、方志谱牒、回忆材料、报刊杂志等多种史料,通过对瑞金地区苏区时期革命史的重新解读,揭示查田运动得以发轫的社会与政治场域,由此呈现出宏观意识形态、现实斗争形势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并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政权在独立掌握武装和建政初期,将"革命"落实到地方社会时所面临的一系列局限与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田运动 意识形态 土地革命 宗族 查阶级
原文传递
从前语言到语言转换阶段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3岁前汉语儿童语用交流行为习得的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周兢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70-1375,共6页
研究着重探讨汉语儿童从前语言到语言交往阶段语用交流行为发展,通过质和量两种方式搜集14-32月儿童与母亲互动交往语料,采用汉化的CHILDES模式转录并用CLAN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岁前汉语儿童语用交流行为清晰度的快速增长,语用交往... 研究着重探讨汉语儿童从前语言到语言交往阶段语用交流行为发展,通过质和量两种方式搜集14-32月儿童与母亲互动交往语料,采用汉化的CHILDES模式转录并用CLAN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岁前汉语儿童语用交流行为清晰度的快速增长,语用交往行为类型的明显扩展和语用交流行为核心类型的运作倾向,是该阶段具有标志性的语用发展阶段特征。研究同时发现汉语儿童语用交流行为与母亲的语用交流行为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运用能力语用交流行为 前语言到语言转换阶段 国际儿童语言语料交流系统(CHILDES) 计算机儿童语言分析系统(OLAN)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农村宗族问题研究管窥 被引量:15
16
作者 温锐 蒋国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7-96,共10页
本文就当代宗族复兴的原因、宗族由传统向现代变迁、宗族与农村民主政治的关系、宗族与社会经济和宗族与现代化的宏观思考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对学术界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当代农村宗族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回顾和梳理 ,进而对研究... 本文就当代宗族复兴的原因、宗族由传统向现代变迁、宗族与农村民主政治的关系、宗族与社会经济和宗族与现代化的宏观思考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对学术界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当代农村宗族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回顾和梳理 ,进而对研究中存在的某些误区和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作了简要的探讨。我们认为 :当代农村宗族的研究 ,既有实证研究的不足 ,也有多视野、多角度综合研究的缺乏 ,更有漠视处于特定生存环境下的农民政治经济利益诉求的问题 ;研究要继续深入与取得新突破 ,我们应摒弃自我文化优越意识为特征的贵族思维 ,克服“封建宗族论”和农民政治意识落后论等思维惯性 ,正视城乡社会生存方式与社会利益的多元选择 ;把农村宗族的研究和它的利益主体农民紧密相连而不是割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宗族 农民
下载PDF
水患压力下的传统岭南水乡聚落形态解析——以珠江三角洲桑园围四村为例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智敏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2-107,共6页
通过对桑园围的水患及其治理的梳理,解析在这种治理中所形成的自治机制对传统水乡聚落的影响,从而得出以桑园围为代表的传统水乡聚落中,以宗族为基础的乡村自治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态形成与演变的内在机制,水患压力下的宗族生存与发展是... 通过对桑园围的水患及其治理的梳理,解析在这种治理中所形成的自治机制对传统水乡聚落的影响,从而得出以桑园围为代表的传统水乡聚落中,以宗族为基础的乡村自治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态形成与演变的内在机制,水患压力下的宗族生存与发展是促成乡村自治的首要因素,而乡村自治机制的完善进一步促进了水患的治理,同时也导致了具有岭南传统特色的水乡聚落形态的相似演变。桑园围内的松塘、村头、简村、烟桥四个村落所具有的不同形态特征正是在演变中适应不同自然环境和宗族繁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乡聚落 宗族 自治 桑园围
原文传递
连坐: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的制度基础——关于连坐与社会治理的思考 被引量:18
18
作者 窦竹君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101,共12页
连坐的核心价值是在组织成员之间形成互相监督、自我管理的约束机制。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宗族、乡里、行帮等以血缘、地缘、业缘为纽带的社会组织,担负着社会救济、纠纷调处、行为规范、共同发展、社会治安等治理功能,其治理形式将利益和... 连坐的核心价值是在组织成员之间形成互相监督、自我管理的约束机制。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宗族、乡里、行帮等以血缘、地缘、业缘为纽带的社会组织,担负着社会救济、纠纷调处、行为规范、共同发展、社会治安等治理功能,其治理形式将利益和规范有机结合起来,寓规范于利益之中,在成就高超治理艺术的同时,极大节约了社会治理成本。而连坐正是维系这些社会组织发挥社会治理功能效用的制度基础。中国现代社会治理应当汲取传统的营养,连坐(连带责任)仍然是社会治理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坐 社会治理 宗族 乡里 行帮
原文传递
宋代的宗族祠堂、祭祀及其它 被引量:15
19
作者 游彪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22-327,共6页
宋代是中国古代新型宗族体系得以确立的最重要时期,此后的中国基层社会组织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随着唐以前社会基层权力体系的崩溃,宋代必须要在原有制度基础之上拓展新的路径,否则难以适应经济基础已然发生巨大变化的社会环境。宋儒... 宋代是中国古代新型宗族体系得以确立的最重要时期,此后的中国基层社会组织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随着唐以前社会基层权力体系的崩溃,宋代必须要在原有制度基础之上拓展新的路径,否则难以适应经济基础已然发生巨大变化的社会环境。宋儒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逐步解决了新型宗族组织的理论问题,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而又具有规范意义的模式,这些理念随着元朝以后儒学地位的崇高而愈益得到民间的认同,使祠堂等设施得以普遍化,祠堂成为民间极其普遍的家族活动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宗族 祠堂 祖先祭祀
下载PDF
中共暴动中的宗族组织(1927~1929) 被引量:16
20
作者 黄琨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8-53,共6页
在中共于1927~1929年发动的暴动过程中,阶级意识并没有像我们想象中那样深入到乡村社会,相反地,它在乡村中的传播却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当时有限的社会资源总量决定着农民很难摆脱家族文化的束缚。在中共暴动中,宗族组织一直扮演着重... 在中共于1927~1929年发动的暴动过程中,阶级意识并没有像我们想象中那样深入到乡村社会,相反地,它在乡村中的传播却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当时有限的社会资源总量决定着农民很难摆脱家族文化的束缚。在中共暴动中,宗族组织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一柄双刃剑,可以同中共暴动实现有限度的结合,有时也会给中共暴动设置人为的壁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动 阶级意识 宗族 家族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