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底脊索瘤的分型、诊断与手术 被引量:41
1
作者 周定标 余新光 +3 位作者 许百男 魏少波 张远征 程东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6-159,共4页
 目的 探讨颅底脊索瘤的临床分型、诊断与手术。方法 1988年 9月至 2002年 12月收治 102例颅底脊索瘤病人,临床主要表现为颅神经功能损害、运动障碍、鼻咽部症状等。根据肿瘤起源和发展方向,分为鞍区型、颅中窝型、颅后窝型、鼻 (口 ...  目的 探讨颅底脊索瘤的临床分型、诊断与手术。方法 1988年 9月至 2002年 12月收治 102例颅底脊索瘤病人,临床主要表现为颅神经功能损害、运动障碍、鼻咽部症状等。根据肿瘤起源和发展方向,分为鞍区型、颅中窝型、颅后窝型、鼻 (口 )咽型和混合型。99例病人 106次分别经枕下远外侧、乳突后、前方颅底、鼻蝶、额下、颞下、侧裂、口咽和联合入路手术。肿瘤未能全切除者术后辅以放疗或放射外科治疗。结果 99例手术者,肿瘤全切除 25例(25 3% ),次全或大部切除32例(32 3% ),部分切除 41例(41 4% ), 1例仅作活检。死亡 1例(1% )。2例发生脑脊液漏, 6例出现新的颅神经损害, 1例偏瘫。86例平均随访 5 6年, 21例恢复正常工作, 28例恢复部分工作, 17例生活自理, 9例不能自理, 11例死于肿瘤复发或其他原因。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多数颅底脊索瘤术前可确诊,但有些病例需与侵袭性垂体腺瘤、鼻咽癌、软骨性肿瘤 (尤其软骨肉瘤 )鉴别。恰当的临床分型有助于手术入路的选择。治疗应首选手术,部分肿瘤可全切除,多数不能全切者术后辅以放疗,可达到缓解症状延长存活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脊索瘤 疾病分型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颅底脊索瘤的MR影像研究(论动态增强扫描的意义) 被引量:38
2
作者 江波 孟悛非 +4 位作者 陈应明 罗柏宁 陈美霞 邹文星 黄权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探讨颅底脊索瘤动态增强MRI上T1WI信号的变化规律。方法 分析 15例颅底脊索瘤的MRI资料 ;测量 15例脊索瘤和 3例鼻咽癌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后 0s至 6 0~90min期间肿瘤实质同一区域各时相的T1WI信号强度 ,获取并比较两... 目的 探讨颅底脊索瘤动态增强MRI上T1WI信号的变化规律。方法 分析 15例颅底脊索瘤的MRI资料 ;测量 15例脊索瘤和 3例鼻咽癌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后 0s至 6 0~90min期间肿瘤实质同一区域各时相的T1WI信号强度 ,获取并比较两类肿瘤的动态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结果 颅底脊索瘤呈持续缓慢强化 ,动态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分上升期、平台期和消退期 :0s至12~ 35min(平均 2 7min) ,信号逐渐上升至最大值 ,持续 35~ 6 6min(平均 5 0min)后逐渐下降 ,平均强化速率 10 /min ,平均下降速率 1 5 /min。鼻咽癌呈快速强化和快速消退 ,平均强化速率 32 5 /min ,平均下降速率 17/min。结论 持续缓慢强化是颅底脊索瘤的MRI影像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颅底肿瘤
原文传递
颅底脊索瘤临床分期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28
3
作者 吴彦桥 杨伟炎 +6 位作者 周定标 黄德亮 余新光 韩东一 李向红 武文明 戴仆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8-362,T006,共6页
目的 通过对 61例颅底脊索瘤回顾性分析 ,简化原颅底脊索瘤分型并提出新的临床分期。方法 颅底脊索瘤 61例 ,典型脊索瘤 5 8例 ,软骨型脊索瘤 3例 ,男 34例 ,女 2 7例 ,男女之比为1 2 6∶1 ,年龄 7~ 75岁 ,平均 ( 38 44± 1 3 6... 目的 通过对 61例颅底脊索瘤回顾性分析 ,简化原颅底脊索瘤分型并提出新的临床分期。方法 颅底脊索瘤 61例 ,典型脊索瘤 5 8例 ,软骨型脊索瘤 3例 ,男 34例 ,女 2 7例 ,男女之比为1 2 6∶1 ,年龄 7~ 75岁 ,平均 ( 38 44± 1 3 61 )岁。初诊患者 40例 ,复发患者 2 1例。术前或术后接受放射治疗 2 6例。分期方法 :鞍区型Ⅰ、Ⅱ、Ⅲ、Ⅳ期 ,斜坡型Ⅰ、Ⅱ、Ⅲ、Ⅳ期 ,广泛型只有Ⅳ期。随访时间 1 2~ 2 0 6个月。结果  61例患者本院接受 90例次手术 ,全切除 7例次 ,次全切除 2 6例次 ,大部分切除 41例次 ,部分切除 1 6例次 ;Ⅱ、Ⅲ、Ⅳ期手术分别为 2 1例、30例次、39例次 ;上方入路全切或次全切为 1 8例次 ( 37 5 % ) ,下方入路为 2 3例次 ( 5 4 8% )。并发症上方入路 2 1例 ( 4 3 75 % ) ,下方入路为 6例 ( 1 4 2 7% )。 3、5、1 0年生存率分别为 73 0 2 %、62 60 %、37 64%。结论 颅底脊索瘤临床分型与分期结合可以更好的对病变进行定位、定量、指导手术入路选择、比较疗效、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脊索瘤 临床分期 手术治疗 肿瘤 影像学
下载PDF
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方法切除鞍区和斜坡巨大肿瘤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任直 任祖渊 +4 位作者 苏长保 杨义 陶蔚 马文斌 尹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693-1697,共5页
目的 探讨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和斜坡巨大肿瘤的方法。方法 鞍区和斜坡巨大肿瘤患者 2 8例 ,男 19例 ,女 9例 ;年龄 17~ 6 7岁 ,平均 4 7 8岁 ;病程 1~ 14年 ,平均 6 2年。其中 ,侵袭性垂体巨大腺瘤 13例 ,脊索瘤 10例 ,骨... 目的 探讨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和斜坡巨大肿瘤的方法。方法 鞍区和斜坡巨大肿瘤患者 2 8例 ,男 19例 ,女 9例 ;年龄 17~ 6 7岁 ,平均 4 7 8岁 ;病程 1~ 14年 ,平均 6 2年。其中 ,侵袭性垂体巨大腺瘤 13例 ,脊索瘤 10例 ,骨巨细胞瘤 2例 ,垂体转移癌 2例 ,垂体内分泌癌 1例。肿瘤直径为 3 0~ 5 5cm ;向前方及额叶底部生长 2例 ,向侧方生长侵入海绵窦 7例 ,向后方斜坡方向生长 19例。 2 8例患者均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结果 手术显微镜下全部切除肿瘤 19例 ,次全切除 6例 ,大部分切除 3例。随诊 6个月至 4年 ,2例垂体转移癌和 1例脊索瘤的残留肿瘤增大 ,其余患者肿瘤无复发。结论 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巨大肿瘤 ,显露满意 ,切除较彻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巨大肿瘤 经蝶窦入路 鞍区 患者 垂体转移癌 脊索瘤 生长 残留 斜坡
原文传递
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亚卓 王忠诚 +6 位作者 赵德安 周益民 张世渊 宗绪毅 宋明 裴傲 赵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蝶治疗颅底脊索瘤的技术、方法和手术指征。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应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30例。29例应用30°,70°硬性神经内镜,经鼻中隔和中鼻甲间入路,用高速磨钻磨除相应的骨性...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蝶治疗颅底脊索瘤的技术、方法和手术指征。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应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30例。29例应用30°,70°硬性神经内镜,经鼻中隔和中鼻甲间入路,用高速磨钻磨除相应的骨性结构,显露肿瘤并分块切除。1例在显微外科下开颅切除颅内部分肿瘤,然后在神经内镜引导下,经鼻蝶切除斜坡、鞍区蝶筛窦、上颌窦、颞下窝的肿瘤。18例在术后6-12个月获得随访。结果肿瘤近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16例,部分切除7例。24例术后获得一定程度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6例无变化。所有病人在术后7- 10d可恢复日常生活。1例在出院后20d因脑脊液漏再次入院做修补手术。随访的18例中,有4例在术后10-18个月复发,这4例均为广泛性生长的病例。结论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有明显的优势。其操作简便安全;术中视野清楚,有利于显露;术后严重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经鼻蝶入路 脊索瘤
原文传递
颅底脊索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俊廷 吴震 +2 位作者 贾桂军 张力伟 钱珂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脊索瘤的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对105例颅底脊索瘤作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手术108例次,有3例病人复发后再次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14例次,近全切除65 例次,全切和次全切除率为73.2%,大部及部分切除29例次。手术死亡2例。108... 目的探讨脊索瘤的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对105例颅底脊索瘤作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手术108例次,有3例病人复发后再次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14例次,近全切除65 例次,全切和次全切除率为73.2%,大部及部分切除29例次。手术死亡2例。108例次手术中有34 例次术后出现并发症。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治疗方法,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是提高肿瘤切除率, 降低术后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颅底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颅底脊索瘤的CT和核磁共振成像影像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江波 孟悛非 陈应明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3-366,T006,共5页
目的 研究颅底脊索瘤的CT、核磁共振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诊断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6例颅底脊索瘤和侵犯颅底的 13例鼻咽癌、11例垂体瘤患者作了头颅CT、MRI检查 ;7例颅底脊索瘤作了MRI的多层面重建 (multipleplan... 目的 研究颅底脊索瘤的CT、核磁共振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诊断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6例颅底脊索瘤和侵犯颅底的 13例鼻咽癌、11例垂体瘤患者作了头颅CT、MRI检查 ;7例颅底脊索瘤作了MRI的多层面重建 (multipleplanarreconstruction ,MPR)。结果 MRI反映肿瘤的部位和侵犯范围优于CT ,CT、MRI显示颅底中线骨质破坏作用相似。根据MRI显示肿瘤的部位与侵犯范围 ,颅底脊索瘤分为蝶鞍斜坡型、鼻咽型和颞枕型。颅底脊索瘤T2 加权 (T2 weightimaging,T2 WI)信号强度明显高于侵犯颅底的鼻咽癌和垂体瘤 (P <0 0 1)。MRI的MPR影像显示 ,3例视神经被肿瘤推压移位 ,4例被肿瘤包埋 ,7例功能损害的外展神经均为肿瘤包绕侵蚀 ,3例动眼神经受压。结论 T2 WI显著高信号是颅底脊索瘤的特征性MRI征象 ,有重要鉴别意义 ;MRI的MPR技术可对颅神经精确显示 ,在颅底脊索瘤的手术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颅底肿瘤 核磁共振 X线 体层摄影术 CT MRI
下载PDF
颅底脊索瘤的MR表现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静 张云亭 +3 位作者 李威 张敬 陈静 何雅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7-389,共3页
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的MRI特征,评价肿瘤T2WI信号强度与病理分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底脊索瘤的MRI资料,包括部位、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评价肿瘤T2WI信号强度,并将其与病理分型进行... 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的MRI特征,评价肿瘤T2WI信号强度与病理分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底脊索瘤的MRI资料,包括部位、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评价肿瘤T2WI信号强度,并将其与病理分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6例中12例发生于斜坡,4例位于斜坡以外,其中鞍旁、颈静脉孔区各1例,蝶窦2例。病变均边界清楚、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分叶状)。病变信号不均,均可见蜂窝状表现。T1WI呈明显低或稍低信号,其中8例可见局灶性高信号;T2WI均为高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均显示不均匀强化,其中轻度强化4例,中度强化6例,缓慢渐进性强化6例。多方位成像可以清晰显示病变位置及与邻近重要结构的关系。16例中10例为经典型,6例为软骨瘤样型。两型之间T2WI的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底脊索瘤MRI无论在发病部位、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上都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单纯根据病变的信号强度无法确定脊索瘤病理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 脊索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颅底脊索瘤的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分型及入路 被引量:16
9
作者 桂松柏 宗绪毅 +4 位作者 王新生 李储忠 赵澎 鲁润春 张亚卓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51-654,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内镜经鼻手术治疗需要的颅底脊索瘤临床分型及入路选择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使用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133例颅底脊索瘤病例资料。依据内镜经鼻手术斜坡解剖区域分类方法对脊索瘤进行临床分型...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内镜经鼻手术治疗需要的颅底脊索瘤临床分型及入路选择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使用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133例颅底脊索瘤病例资料。依据内镜经鼻手术斜坡解剖区域分类方法对脊索瘤进行临床分型。其中,主体位于颅底中线区域116例:(1)主体位于前颅底6例;(2)主体位于上斜坡7例;(3)主体位于上中斜坡42例;(4)主体位于中下斜坡8例;(5)主体位于下斜坡21例;(6)主体位于全斜坡32例。主体位于中线及中线旁区域(广泛型)17例。全部病人均行内镜经鼻手术切除。中线区域型共使用4种内镜经鼻手术入路:内镜经鼻-前颅底入路、内镜经鼻-上斜坡入路、内镜经鼻-中斜坡入路、内镜经鼻-下斜坡入路。广泛型使用内镜经鼻手术入路结合其他开颅手术入路进行肿瘤切除。结果病变全切为26例(20%),次全切62例(47%),大部切除38例(29%),部分切除7例(5%)。结论制定适合内镜经鼻手术的斜坡解剖区域划分,并以此为基础对颅底脊索瘤进行临床分型,可以更好地指导内镜经鼻切除颅底脊索瘤的手术入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颅底外科 神经内镜 分型 经鼻入路
原文传递
经鼻内镜斜坡脊索瘤和脊索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秋航 孔锋 +1 位作者 严波 倪志立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438-440,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外科技术在斜坡脊索瘤和脊索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2年11月 ̄2006年2月对7例脊索瘤和2例脊索肉瘤行经鼻内镜手术,其中3例是复发病例。所有病例均有头痛,复视4例,视力障碍或失明3例,鼻塞、嗅觉减退或失嗅4例,面部麻...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外科技术在斜坡脊索瘤和脊索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2年11月 ̄2006年2月对7例脊索瘤和2例脊索肉瘤行经鼻内镜手术,其中3例是复发病例。所有病例均有头痛,复视4例,视力障碍或失明3例,鼻塞、嗅觉减退或失嗅4例,面部麻木1例。肿瘤同时侵犯海绵窦和颈内动脉4例,岩尖区5例,寰枢椎2例。随访时间3 ̄39个月。结果6例脊索瘤和1例脊索肉瘤术中内镜下及术后影像学证实完全切除,1例脊索瘤和1例脊索肉瘤次全切除。1例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至随访期结束,7例病人无复发。1例带瘤生存。1例行脊索瘤次全切除的病人5个月后复发。结论经鼻内镜治疗斜坡脊索瘤和脊索肉瘤可以更好地辨认深部结构,视觉效果好,可以大范围切除病变。同时,可以简单迅速地到达斜坡区域。对斜坡脊索瘤和脊索肉瘤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外科 脊索瘤 软骨肉瘤 颅窝 颅底
下载PDF
颅底脊索样肿瘤的影像学与组织学鉴别诊断 被引量:14
11
作者 潘斌才 李斌 +1 位作者 罗柏宁 李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611-619,共9页
研究背景脊索样肿瘤系指具有原始脊索形态特点的肿瘤性病变,常规HE染色表现为短梭形或上皮样肿瘤细胞特征性地呈条索状或簇状分布于淡蓝色黏液样基质中。颅底是发生脊索样肿瘤比较集中的部位,主要包括脊索瘤、脊索样脑膜瘤、脊索样胶质... 研究背景脊索样肿瘤系指具有原始脊索形态特点的肿瘤性病变,常规HE染色表现为短梭形或上皮样肿瘤细胞特征性地呈条索状或簇状分布于淡蓝色黏液样基质中。颅底是发生脊索样肿瘤比较集中的部位,主要包括脊索瘤、脊索样脑膜瘤、脊索样胶质瘤和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由于影像学表现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存在重叠,颅底脊索样肿瘤的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鉴别一直是临床诊断的难点,极易误诊。笔者对各种颅底脊索样肿瘤的发生部位、MRI影像学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分析,以期提高对此类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发生于颅底的10例脊索瘤、5例脊索样脑膜瘤、3例脊索样胶质瘤和5例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病例的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脊索瘤主要发生于斜坡伴骨质破坏,T2WI呈高信号和"蜂房征",组织形态学可见脊索样特征和"液滴"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上皮性标志物广谱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呈弥漫性强阳性。脊索样脑膜瘤位于鞍旁海绵窦,边界清楚,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增强后呈均匀强化,并可见典型的"脑膜尾征";肿瘤组织中黏液样基质和典型脑膜瘤区域比例不均匀,间质中浸润的淋巴细胞数目不等,除表达上皮膜抗原外,D2-40表达阳性率为4/5。脊索样胶质瘤好发于第三脑室,增强后呈均匀致密强化灶、边界锐利;上皮样肿瘤细胞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除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恒定表达阳性外,广谱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均有不同程度表达。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也位于斜坡,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均与脊索瘤相似,但不表达或仅灶性表达上皮性标志物,Galectin-3在肿瘤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颅底脊索样肿瘤有各自较明确的解剖学定位和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对于易混淆的病例,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脑膜瘤 神经胶质瘤 颅底肿瘤 磁共振成像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颅底脊索瘤内镜经鼻手术后的颅底重建技术 被引量:14
12
作者 桂松柏 曹磊 +3 位作者 宗绪毅 李储忠 王飞 张亚卓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27-1030,共4页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手术切除颅底脊索瘤后的颅底重建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3年10月使用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146例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资料.将颅底缺损根据硬膜缺损大小分为3种类型:(1)硬膜完整113例,主要使用人工材料进行...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手术切除颅底脊索瘤后的颅底重建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3年10月使用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146例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资料.将颅底缺损根据硬膜缺损大小分为3种类型:(1)硬膜完整113例,主要使用人工材料进行颅底重建;(2)硬膜缺损≤1.0cm 12例,使用自体游离组织(自体游离脂肪、肌肉、肌筋膜)结合人工材料进行多层加固技术颅底重建;(3)硬膜缺损>1.0cm21例,使用带蒂鼻中隔黏膜瓣结合自体游离组织进行颅底重建。结果 硬膜完整的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为0例(0%);硬膜及蛛网膜缺损≤1.0cm的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为1例(8.3%);硬膜和蛛网膜缺损>1.0cm的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为2例(9.5%).总体脑脊液鼻漏发生率为2.1%.结论 不同类型的硬膜缺损应选择不同的颅底重建方法;尽量减少鼻腔带蒂黏膜瓣的使用,不但可以减少鼻腔创伤,减少术后鼻腔并发症,增加术后的舒适度,而且可以为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的颅底重建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神经内镜 颅底重建
原文传递
骶骨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及综合治疗 被引量:14
13
作者 曹东 肖建如 +2 位作者 马俊明 杨兴海 冯大鹏 《脊柱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350-353,共4页
目的介绍骶骨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并对其综合治疗的疗效和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方法对1999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行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的40例骶骨脊索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无术中死亡,术后肿瘤局部复发13例,复发率... 目的介绍骶骨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并对其综合治疗的疗效和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方法对1999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行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的40例骶骨脊索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无术中死亡,术后肿瘤局部复发13例,复发率为32.5%,其中3例复发2次;发生肺部转移2例,转移发生率为5%。术后5年内共5例死亡,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的术后5年生存率达87.5%。结论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术中化疗、术后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对降低骶骨脊索瘤的局部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是治疗骶骨脊索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脊索瘤 肿瘤治疗方案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颈椎高位多节段脊索瘤手术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马立敏 张余 +4 位作者 周烨 陈加荣 蓝国波 黄文汉 姚孟宇 《中国数字医学》 2014年第6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颈椎高位多节段脊索瘤手术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两例颈椎高位脊索瘤患者,术前行64排双源螺旋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制作出与实体1:1大小的颈椎模型,对颈椎模型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手术规划和模拟手术,指...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颈椎高位多节段脊索瘤手术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两例颈椎高位脊索瘤患者,术前行64排双源螺旋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制作出与实体1:1大小的颈椎模型,对颈椎模型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手术规划和模拟手术,指导手术治疗。结果:术前模拟手术使手术时间缩短,减少术中失血量,手术中参照模型,达到术中精确置钉效果。结论:3D打印技术能全面、直观、精确地显示颈椎肿瘤各部位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于颈椎高位多节段脊索瘤治疗均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作用,使手术更精确、更可靠、更方便,它在颈椎肿瘤的治疗中有着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颈椎 3D打印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鼻入路治疗斜坡脊索瘤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白吉伟 郑仕奇 +6 位作者 桂松柏 王帅 李储忠 杜江 赵澎 曹磊 张亚卓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65-869,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入路手术治疗斜坡脊索瘤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内镜专业组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入路切除123例斜坡脊索瘤患者,共行内镜手术160例次。对可能影响肿...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入路手术治疗斜坡脊索瘤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内镜专业组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入路切除123例斜坡脊索瘤患者,共行内镜手术160例次。对可能影响肿瘤全切除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3例患者行160例次手术,斜坡脊索瘤在神经内镜下全切除46例次,全切率为28.8%。在所分析的因素中,肿瘤所在斜坡部位、肿瘤与海绵窦的关系、肿瘤钙化程度、肿瘤体积、质地、导航的应用、手术治疗史、放射治疗史以及治疗年代等对全切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技术切除斜坡脊索瘤安全、有效。影响全切除的因素包括肿瘤位于斜坡的部位、肿瘤与海绵窦的关系、钙化程度、体积、质地以及手术和放射治疗史等。全切率随着导航等新设备的应用和术者手术经验的积累而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颅窝 神经内镜 切除程度
原文传递
脊索瘤的影像诊断及分期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冬梅 孙琦 +3 位作者 杨献峰 牡丹 周正杨 朱斌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63-866,共4页
目的:分析脊索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分期,探讨影像学方法在脊索瘤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首发脊索瘤患者的21个肿瘤病灶的CT和MRI表现,术前进行影像学分期,并随访术后的复发情况。结果:发生在典型部位(颅底和脊柱)的脊索... 目的:分析脊索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分期,探讨影像学方法在脊索瘤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首发脊索瘤患者的21个肿瘤病灶的CT和MRI表现,术前进行影像学分期,并随访术后的复发情况。结果:发生在典型部位(颅底和脊柱)的脊索瘤17个(17/21,81.0%),少见部位的脊索瘤为4个(4/21,19.0%);90.5%(19/21)的病灶CT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71.4%(15/21)的病灶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块,具有MRI T2WI"蜂房征"的病例为90.5%;随着肿瘤分期级别的提高,复发率也提高。结论:脊索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以诊断大多数脊索瘤,明确肿瘤范围,为手术切除及相关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并且根据肿瘤的分期对肿瘤的复发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神经内镜在颅底脊索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亚卓 王忠诚 +6 位作者 宗绪毅 王新生 桂松柏 赵澎 李储忠 何乐 王红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734-1738,共5页
目的进一步探索神经内镜在颅底脊索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指征和预后。方法自2000年5月至2010年4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天坛医院收治颅底脊索瘤患者101例,其中男59例,女42例。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头痛、颅神经损伤、呼吸困难... 目的进一步探索神经内镜在颅底脊索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指征和预后。方法自2000年5月至2010年4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天坛医院收治颅底脊索瘤患者101例,其中男59例,女42例。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头痛、颅神经损伤、呼吸困难等。按肿瘤生长方式分型,I型:肿瘤侵袭单个颅底腔隙13例,Ⅱ型:肿瘤侵袭两个以上结构,未侵入硬脑膜56例,Ⅲ型:肿瘤侵袭多个颅底结构,长入硬脑膜内,压迫脑干等重要结构32例。依据肿瘤不同分型,采用内镜下经鼻或经口,内镜下经颞下窝,或联合应用显微神经外科开颅并分期手术。结果全切19例,次全切58例,部分切除24例,部分切除的病例中16例实行了二期联合入路手术,术后均达到次全切。术后多数病例的临床症状获得明显改善。术后1周恢复生活自理占58.4%,2周占30.69%,1个月6.9%,〉1个月占1.9%。手术并发症发生13例(12.87%),以脑脊液漏(4例)和经鼻术后创面出血(3例)较多,经适当处理多获得好转。结论颅底脊索瘤的治疗应当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神经内镜技术可以在颅底脊索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广泛生长、颅内外沟通的脊索瘤,应当提倡多种技术、多种入路联合,必要时分期手术,保证提高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神经内镜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颅底脊索瘤的CT、MRI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邓利猛 廖伟华 +1 位作者 王小宜 郑发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5期624-626,共3页
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的CT、MRI表现,探讨CT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颅底脊索瘤,6例同时进行CT、MRI扫描,4例仅行CT扫描,5例仅行MRI扫描,2例同时行CTA检查。结果:颅底脊索瘤发生在斜坡8例,鞍区5例,颈静脉孔... 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的CT、MRI表现,探讨CT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颅底脊索瘤,6例同时进行CT、MRI扫描,4例仅行CT扫描,5例仅行MRI扫描,2例同时行CTA检查。结果:颅底脊索瘤发生在斜坡8例,鞍区5例,颈静脉孔区1例,1例同时跨颅中、后窝生长。形态多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13例边界清晰,2例边界不清晰。CT表现肿块呈不均匀等或稍高密度软组织块,7例见斑点状钙化,8例见不同程度骨质破坏。MRI肿块信号不均匀,T1WI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MRI扫描对病变范围的显示优于CT。结论:颅底脊索瘤有典型的好发部位,T2WI明显高信号较具特征性,CT和MRI对术前诊断颅底脊索瘤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 脊索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复发颅底脊索瘤的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19
作者 桂松柏 李储忠 +7 位作者 赵澎 白吉伟 刘春晖 曹磊 李振业 王新生 宗绪毅 张亚卓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6-549,共4页
目的 探讨复发颅底脊索瘤的神经内镜经鼻手术的治疗策略和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8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23例复发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位置将其分为4种类型:全斜坡型(43例... 目的 探讨复发颅底脊索瘤的神经内镜经鼻手术的治疗策略和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8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23例复发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位置将其分为4种类型:全斜坡型(43例)、中上斜坡型(51例)、中下斜坡型(8例)、广泛型(21例).123例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123例患者中,39例(31.7%)肿瘤全切除,58例(47.2%)次全切除,26例(21.1%)部分切除.术后9例(7.3%)出现脑脊液鼻漏,并再次行修补术;3例发生颅内感染,其中2例经治疗后康复,1例死亡;术后新发生脑神经损伤14例;术中颈内动脉破裂3例,其中2例为微小破口,经电凝后止血满意,1例破口较大,鼻腔填塞止血后立即行介入手术置入覆膜支架治疗,3例患者均康复.术后6个月随访,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的改善率为47.6%(10/21),复视的改善率为32.3%(10/31),面部麻木及疼痛的改善率为41.7% (5/12),耳鸣及听力下降的改善率为30.0% (3/10),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以及饮水呛咳的改善率为25.0% (4/16),头痛、头晕的改善率为86.6%(58/67),鼻塞的改善率为100% (9/9),肢体偏瘫或运动障碍的改善率为66.7%(8/12).结论 复发颅底脊索瘤手术难度增大,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优势明显.正确的手术策略和技巧,并结合神经导航、神经电生理监测、多普勒超声等辅助设备,是保证手术质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颅底肿瘤 复发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原文传递
MR动态增强对于中轴骨脊索瘤和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郎宁 苏敏英 +1 位作者 Hon J.Yu 袁慧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6-619,共4页
目的探讨MR T1WI动态增强成像半定量和定量分析对中轴骨脊索瘤和骨巨细胞瘤鉴别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3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进行MR T1WI动态增强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中轴骨13例脊索瘤和17例骨巨细胞瘤患者... 目的探讨MR T1WI动态增强成像半定量和定量分析对中轴骨脊索瘤和骨巨细胞瘤鉴别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3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进行MR T1WI动态增强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中轴骨13例脊索瘤和17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对两者后处理分析得到的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类型及应用双室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获得的转运常数(K^(trans))和速率常数(k_(ep))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例脊索瘤中,9例(69.2%)为持续上升型,4例(30.8%)为平台型;17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中,11例(64.7%)为速升速降型曲线,6例(35.3%)为平台型曲线。骨巨细胞瘤Ktrans明显高于脊索瘤K^(trans)[(0.1247±0.0747)/min比(0.0603±0.0411)/min,P<0.01];骨巨细胞瘤的k_(ep)明显高于脊索瘤的k_(ep)[(0.6629±0.2272)/min比(0.1736±0.1184)/min,P<0.01]。以K^(trans)为0.0777/min作为诊断骨巨细胞瘤的阈值时,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5%、76.9%;以k_(ep)为0.4339/min作为诊断骨巨细胞瘤的阈值时,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7%、100.0%。ROC分析K^(trans)诊断骨巨细胞瘤的曲线下面积为0.826,k_(ep)诊断骨巨细胞瘤的曲线下面积为0.980。结论MR T1WI动态增强成像可以为常规影像学诊断困难的中轴骨脊索瘤和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肿瘤 脊索瘤 巨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