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_4-N_2-CO_2三元汽液相平衡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石玉美 汪荣顺 +1 位作者 顾安忠 鲁雪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4-87,共4页
在有些油气田中 ,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高。如我国莺—琼盆地的崖 1 3 - 1油气田的二氧化碳含量为9.6 % ,东海平湖油田中二氧化碳含量为 3 .95 %。当其在多组分混合物中的分压小于 0 .51 6MPa,温度低于 - 56 .5℃时 ,将成为固相 ,堵塞管... 在有些油气田中 ,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高。如我国莺—琼盆地的崖 1 3 - 1油气田的二氧化碳含量为9.6 % ,东海平湖油田中二氧化碳含量为 3 .95 %。当其在多组分混合物中的分压小于 0 .51 6MPa,温度低于 - 56 .5℃时 ,将成为固相 ,堵塞管道 ;同时在天然气液化流程中液化二氧化碳是不经济的。为此在天然气液化前要除去它 ,通过相变分离是除去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文章测量了N2 、CH4 和CO2 三元体系在温度为 2 2 7.1 5K ,压力为 2 .0MPa、2 .5MPa、3 .0MPa下的相平衡数据 ;用试验数据关联了试验温度下SRK方程和PR方程中的CO2 与N2 、CO2 与CH4 的二元交互作用系数 ;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关联及验证性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n2-co2 三元汽液相平衡 试验 研究 甲烷 氮气 二氧化碳 油气田
下载PDF
CH_4、N_2和CO_2在碳纤维分子筛上的吸附分离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水利 葛岭梅 《矿业工程研究》 2009年第3期34-37,共4页
矿井瓦斯中CH4与N2和CO2的有效分离是解决低浓度瓦斯回收利用的技术关键.为此,利用自制的吸附装置,研究了CH4、N2、CO2及其两相混合物在沥青基碳纤维分子筛(ACF-MS)上的吸附、分离特征.结果表明,单组分吸附时,ACF-MS对CO2具有较高的吸附... 矿井瓦斯中CH4与N2和CO2的有效分离是解决低浓度瓦斯回收利用的技术关键.为此,利用自制的吸附装置,研究了CH4、N2、CO2及其两相混合物在沥青基碳纤维分子筛(ACF-MS)上的吸附、分离特征.结果表明,单组分吸附时,ACF-MS对CO2具有较高的吸附量,CH4次之,N2最低.1:1mol两相混合气体吸附时,ACF-MS对CO2/N2有较好的吸附分离作用,对CH4/N2和CH4/CO2的分离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基ACF-MS ch4n2和co2 吸附分离
下载PDF
模板法多孔炭的制备及CH_4/N_2/CO_2吸附分离
3
作者 余新江 赵元首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1-226,共6页
以糠醇为碳源,模板法两次浸渍制备多孔炭,采用XRD、SEM、FTIR、N_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利用磁悬浮天平测量了CH_4,N_2,CO_2的吸附等温线,并对吸附等温数据进行Langmuir拟合,由Henry常数预测多孔炭对混合体系的平衡选择性。表... 以糠醇为碳源,模板法两次浸渍制备多孔炭,采用XRD、SEM、FTIR、N_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利用磁悬浮天平测量了CH_4,N_2,CO_2的吸附等温线,并对吸附等温数据进行Langmuir拟合,由Henry常数预测多孔炭对混合体系的平衡选择性。表征结果显示,多孔炭孔分布较窄,具有丰富的孔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复制了分子筛的孔道结构,且表面呈现一定的极性,有利于CH_4,N_2,CO_2的吸附和分离。实验结果表明,CH_4,N_2,CO_2的平衡吸附量大小的顺序为:CO_2>CH_4>N_2,Langmuir模型拟合相关系数均大于0.993,拟合效果较好,可用Langmuir理论解释气体在多孔炭孔结构及表面的吸附行为,制备的多孔炭适用于烟道气中CO_2的吸附与分离及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提纯,但对垃圾填埋气的分离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法 多孔炭 ch4/n2/co2吸附分离 Langmuir拟合 平衡选择性
下载PDF
南京城市交通甲烷排放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雪 胡凝 +7 位作者 刘寿东 王淑敏 高韵秋 赵佳玉 张圳 胡勇博 李旭辉 张国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69-475,共7页
城市交通是CH_4等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而CH_4排放的观测研究是定量分析城市碳排放的基础.本项研究考虑城市交通的周变化和日变化特点,于2014年10月17日、18日、20日、23日每日5个时段在南京市主城区三条交通主干道上和2015年9月11日... 城市交通是CH_4等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而CH_4排放的观测研究是定量分析城市碳排放的基础.本项研究考虑城市交通的周变化和日变化特点,于2014年10月17日、18日、20日、23日每日5个时段在南京市主城区三条交通主干道上和2015年9月11日的早晚时段在南京长江隧道内,观测大气CH_4和CO_2浓度,分析交通CH_4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南京城区交通主干道的CH_4平均浓度均大于背景大气CH_4浓度.受交通车流量的影响,ΔCH_4浓度的空间差异显著.ΔCH_4浓度的日变化呈现倒"W"型,在交通早晚高峰时出现峰值.2由于隧道内"活塞风"的作用,长江隧道内的CH_4浓度从入口到出口逐渐增大,出入口浓度差在0.21×10-6~0.38×10-6(摩尔分数,下同)之间.3大气CH_4浓度与CO_2浓度之间线性相关.交通主干道上的ΔCH_4∶ΔCO_2值平均为0.009 1;隧道内的ΔCH_4∶ΔCO_2值仅为0.000 47~0.001 4.4影响南京城区道路大气ΔCH_4浓度和ΔCH_4∶ΔCO_2值的主要因素分别是车流量和天然气车占车流量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主干道 隧道 ch4浓度 ch4:△co2
原文传递
甲烷重整热化学储能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杜娟 洪宇翔 +2 位作者 杨晓西 魏小兰 丁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765-2771,共7页
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实验制备Pt-Ru/γ-Al2O3催化剂,对该催化剂进行活性、稳定性测试,并进行TG与TEM表征,然后建立二维固定床数值模型分析反应器内的温度场、流场与组分场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效率及优越的稳定性,CH... 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实验制备Pt-Ru/γ-Al2O3催化剂,对该催化剂进行活性、稳定性测试,并进行TG与TEM表征,然后建立二维固定床数值模型分析反应器内的温度场、流场与组分场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效率及优越的稳定性,CH4在800℃时的转化率为94.1%,CO/H2比为1.03,在800℃下能连续运行500 h。模拟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值模型与实验值吻合较好,不同温度下的最大偏差不超过14.81%,能较好地反应固定床反应器内的热质传递与组分分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重整二氧化碳 热化学储能 固定床反应器 催化实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CH_4-CO_2重整反应镍催化剂的积碳性能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文英 冯杰 +1 位作者 谢克昌 孙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60-464,共5页
用热分析技术结合现代测试仪器分析,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CH4/CO2重整反应镍催化剂上的积碳量及积碳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反应过程中镍催化剂上形成了3种不同反应活性的碳物种,积碳量的大小与所生成这三种碳物种的相对量有关。... 用热分析技术结合现代测试仪器分析,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CH4/CO2重整反应镍催化剂上的积碳量及积碳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反应过程中镍催化剂上形成了3种不同反应活性的碳物种,积碳量的大小与所生成这三种碳物种的相对量有关。XPS、SEM、EPMA对三种不同碳物种的结构进行初步确定,为CH4/CO2重整反应镍催化剂上积碳机理研究提供了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碳 催化剂 催化重整 甲烷 二氧化碳
下载PDF
双碳战略中煤气共采技术发展路径的思考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树刚 张静非 +5 位作者 林海飞 丁洋 白杨 周雨璇 朱冰 戴政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53,共16页
自提出“双碳”目标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煤炭作为兜底能源的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核心即为CH_(4)-CO_(2)协同减排。在精准分析碳达峰、碳中和阶... 自提出“双碳”目标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煤炭作为兜底能源的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核心即为CH_(4)-CO_(2)协同减排。在精准分析碳达峰、碳中和阶段煤矿CH_(4)-CO_(2)双重碳减排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明确了双碳战略中煤气共采技术发展需结合现状需求-技术攻关-政策驱动的核心原则,制定了双碳战略中煤气共采技术的发展路径,论述了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碳达峰阶段,CH_(4)减排以排放源管控为基础视角,核心为瓦斯抽采-利用全周期碳减排关键技术,包含瓦斯富集区靶向精准抽采技术、低渗煤层增透及注气驱替增流抽采技术、关闭矿井瓦斯逃逸通道封堵减碳技术、瓦斯富集-提浓-利用一体化技术,目的是大幅提升高浓度瓦斯抽采-利用效率,减少低浓度及通风瓦斯碳排放;CO_(2)减排以“CCUS+生态碳汇”全域负碳排放技术为核心,包含煤层CO_(2)封存、工业固废采空区充填协同CO_(2)地质封存、煤矿碳封存区域土壤-地表-大气异常监测及生态碳汇技术,进一步吸纳烟道气或纯CO_(2)排放。碳中和阶段核心任务是实现CH_(4)-CO_(2)(近)零碳排放,CO_(2)减排应当由技术攻关示范工程转变为规模化应用阶段,并建立全生命周期煤矿CH_(4)-CO_(2)排放智能监测及动态管控技术体系,实现监测管控技术手段与碳排放环节深度匹配、碳排放监测管控云平台与煤矿全局监控系统深度对接。最后对未来煤气共采体系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自身见解与思考:(1)继续深化“高效精准抽采+全浓度梯级利用”煤矿CH_(4)零排放技术模式;(2)持续攻关“CO_(2)工程封存+生态碳汇”CO_(2)零排放技术体系;(3)积极探索煤矿“零碳智慧园区”综合解决方案,形成激励和倒逼并重的煤矿碳减排政策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ch_(4)-co_(2)协同减排 煤气共采 发展路径 绿色低碳
下载PDF
高稳定度CH_4/CO_2重整Ni/MgO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基涛 陈明旦 +2 位作者 严前古 万惠霖 蔡启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445-1447,共3页
用 TPR,TPD,TPO,TPMC(程序升温 CH4解离积炭 )和活性评价等手段研究了普通浸渍法与载体盐助分散浸渍法制得的 CH4/CO2 重整制合成气 Ni基催化剂的性能 .结果表明 ,用载体盐助分散浸渍制备的催化剂 Ni-O-Mg间作用较强 ,吸附 CO2 能力较大... 用 TPR,TPD,TPO,TPMC(程序升温 CH4解离积炭 )和活性评价等手段研究了普通浸渍法与载体盐助分散浸渍法制得的 CH4/CO2 重整制合成气 Ni基催化剂的性能 .结果表明 ,用载体盐助分散浸渍制备的催化剂 Ni-O-Mg间作用较强 ,吸附 CO2 能力较大 ,CH4解离积炭量少 ,因此其稳定性及寿命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合成气 催化重整 二氧化碳 镍基催化剂
下载PDF
CO_2/CH_4重整镍基催化剂制备与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基涛 严前古 +2 位作者 张伟德 万惠霖 区泽棠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5-208,共4页
一般浸渍法与真空浸渍法的比较说明,真空浸渍制备的催化剂,其表面具有较多的Ni原子,催化活性较高.现场TPO实验表明,CO岐化的积炭量大于CH4解离的积炭量.
关键词 重整 镍基 催化剂 合成气 二氧化碳 甲烷
原文传递
甲烷-CO_2重整制合成气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丁荣刚 阎子峰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5,共6页
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当前甲烷和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研究现状,分析了催化剂研究状况、反应机理和动力学行为及催化剂失活特性。探索抑制催化剂积碳失活的有效途径是CO2重整过程开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甲烷 二氧化碳 重整 催化剂 合成气
下载PDF
LaNiAl_(11)O_(19)催化剂上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纪敏 毕颖丽 +1 位作者 甄开吉 吴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1698-1699,共2页
A new type of the catalyst, LaNiAl11O19 for the methane reforming with carbondioxide was synthesized and evaluated. LaNiAl11O19 has a hexaaluminate structure and cankeep large surface and heat resistance against sinte... A new type of the catalyst, LaNiAl11O19 for the methane reforming with carbondioxide was synthesized and evaluated. LaNiAl11O19 has a hexaaluminate structure and cankeep large surface and heat resistance against sintering at high reaction temperature. Ascompared with La2O3-Ni/SrAl12O19, in the CH4+CO2 reaction, LaNiAl11O19 catalyst displaysa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lower coking amount and excellent sintering resistance of Niparticle, due to its stable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催化剂 甲烷 二氧化碳 重整 复合型
下载PDF
基于上海高层建筑观测冬季大气CO_(2)/CH_(4)垂直变化
12
作者 陈珑珑 肖薇 +5 位作者 杨帆 单萌 王君 胡凝 李若男 程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155-4166,共12页
采用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于2021年12月6日~2022年3月31日在上海中心大厦255和500m高度以及浦东新区环境监测站25m高度连续观测大气CO_(2)和CH_(4)浓度.结果表明:(1)城市中不同高度上温室气体的日变化趋势存在差异,25m高度CO_(2)和CH_(4... 采用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于2021年12月6日~2022年3月31日在上海中心大厦255和500m高度以及浦东新区环境监测站25m高度连续观测大气CO_(2)和CH_(4)浓度.结果表明:(1)城市中不同高度上温室气体的日变化趋势存在差异,25m高度CO_(2)和CH_(4)浓度白天低夜间高,255和500m高度的浓度则白天高夜间低.各高度处CO_(2)和CH_(4)浓度变化都明显受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影响,因此城市内部温室气体浓度垂直观测中观测点高度设置要充分考虑城市大气边界层的变化特征.(2)CO_(2)和CH_(4)浓度的垂直差异受到人为活动以及气象等条件的影响,可以指征城市大气CO_(2)和CH_(4)浓度增强的局地和区域贡献.(3)各高度处(25,255,500m)CO_(2)浓度与CH_(4)浓度均显著相关,但观测高度越高所代表的浓度贡献源区越大,多种排放源的干扰使得温室气体之间的同源性变差,导致其相关性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城市温室气体浓度的垂直观测提供了从水平方向上无法获得的独特信息,因此有必要在城市开展立体化的温室气体监测,以便更好地捕捉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从而服务于城市碳减排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和ch_(4)浓度 垂直差异 上海 大气边界层高度 ch_(4):co_(2)比值
下载PDF
CH_(4)/H_(2)O/CO_(2)在煤大分子中自扩散的分子模拟
13
作者 许将 陈倩 李居云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93,共9页
通过巨正则蒙特卡罗和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不同系综条件下CH_(4)、CO_(2)、H_(2)O在煤分子中的扩散系数,并考察了温度和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PT系综下,随着温度的升高,CH_(4)和CO_(2)的扩散系数逐渐增大,H_(2)O的扩散系数呈现波动... 通过巨正则蒙特卡罗和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不同系综条件下CH_(4)、CO_(2)、H_(2)O在煤分子中的扩散系数,并考察了温度和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PT系综下,随着温度的升高,CH_(4)和CO_(2)的扩散系数逐渐增大,H_(2)O的扩散系数呈现波动式增加;在每个温度下,H_(2)O扩散系数均大于CH_(4)和CO_(2);扩散活化能表现为E(H_(2)O)<E(CO_(2))<E(CH_(4)),表明CH_(4)的扩散最难发生,CO_(2)的扩散更容易发生;随着压力的升高,各种气体分子的溶胀率逐渐越大;高压时,分子溶胀作用显著,预示着H_(2)O和CO_(2)吸附在提高煤层气采收率过程中可以引起显著的煤基质溶胀,从而导致气体传输通道变窄,不利于煤层气的产出;CH_(4)、H_(2)O和CO_(2)扩散活化能均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逐渐升高,且增幅有增大的趋势,预示着在压力较高时激活CH_(4)、H_(2)O和CO_(2)扩散需要克服更高的分子结构能垒,CO_(2)应以较快的速度注入煤体中,从而提高煤层气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采收率 ch_(4)/co_(2)/H_(2)O 煤大分子 自扩散 分子结构能垒 活化能
下载PDF
W负载量对Ni-W双金属催化剂催化CH_(4)-CO_(2)重整反应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段姗姗 吕永康 +1 位作者 王荀 任瑞鹏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8,26,共8页
CH_(4)-CO_(2)重整反应是一种可实现CO_(2)资源化利用的途径。CH_(4)-CO_(2)重整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烧结和积炭是制约其工业化应用的主要因素。采用固态研磨法合成了一系列Ni-W双金属催化剂,通过BET、XRD、H_(2)-TPR、H_(2)-TPD、XPS、T... CH_(4)-CO_(2)重整反应是一种可实现CO_(2)资源化利用的途径。CH_(4)-CO_(2)重整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烧结和积炭是制约其工业化应用的主要因素。采用固态研磨法合成了一系列Ni-W双金属催化剂,通过BET、XRD、H_(2)-TPR、H_(2)-TPD、XPS、TG-DTA和Raman分析了催化剂的织构性质、物相组成、活性位点数和积炭,评价了不同W负载量(质量分数,下同)对催化剂催化性能和抗积炭性能的影响。与单金属Ni催化剂相比,W的引入显著减小了活性组分的晶粒尺寸。但在Ni-W双金属催化剂中,随着W负载量的增大,活性组分的晶粒尺寸增大,活性位点数明显减少。其中,Ni2W/SBA-15的初始活性最高,在700℃、30000 mL/(g·h)时,CH_(4)和CO_(2)转化率分别为58%和66%。TG-DTA结果表明,Ni6W/SBA-15产生的积炭量最少,反应进行1450 min后,积炭量为3.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_(4)-co_(2)重整 双金属催化剂 抗积炭性能 W负载量
下载PDF
太阳能熔融盐供热的CH_(4)-CO_(2)重整热化学储能反应热力学分析
15
作者 王洪明 王观竹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共9页
以太阳能熔融盐为载热工质的CH_(4)-CO_(2)重整热化学反应是极具应用潜力的热化学储能技术,为探讨工业级CH_(4)-CO_(2)重整储能反应器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热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基于太阳能熔融盐供热的CH_(4)-CO_(2)重整储能反应器... 以太阳能熔融盐为载热工质的CH_(4)-CO_(2)重整热化学反应是极具应用潜力的热化学储能技术,为探讨工业级CH_(4)-CO_(2)重整储能反应器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热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基于太阳能熔融盐供热的CH_(4)-CO_(2)重整储能反应器的二维拟均相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反应混合物进口温度(T_(in))和进口摩尔流率(F_(tot,in))对反应器内温度、反应转化率和热化学储能效率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进口温度较高时(T_(in)=823 K),转化管内温度沿转化管轴向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当进口温度较低时(T_(in)=573K),转化管内温度沿转化管轴向单调升高;T_(in)=573K下,随着进口摩尔流率的增大,反应转化率单调减小,化学储能效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进口摩尔流率相同的条件下,进口温度越高,反应转化率和化学储能效率越大;T_(in)=823 K下,随着进口摩尔流率的增大,显热储能效率和热损失率减小,化学储能效率增大;F_(tot,in)=1 mol/s下,随着反应混合物进口温度的升高,化学储能效率与热损失率增大,显热储能效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热化学储能 ch_(4)-co_(2)重整反应 储能效率
下载PDF
CH_(4)-CO_(2)干重整Ni基催化剂性能调控及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连英 李洪宝 +3 位作者 辛靖 杨国明 宋宇 陈禹霏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4年第5期389-394,共6页
基于CH_(4)-CO_(2)干重整(DRM)反应的热力学和反应机理,从Ni颗粒尺寸、空间限域结构、形成氧空位和增加活性氧物种等方面综述了避免Ni基催化剂积炭和烧结的调控技术,以及等离子体-催化剂耦合和光热协同催化DRM的应用技术,展望了DRM技术... 基于CH_(4)-CO_(2)干重整(DRM)反应的热力学和反应机理,从Ni颗粒尺寸、空间限域结构、形成氧空位和增加活性氧物种等方面综述了避免Ni基催化剂积炭和烧结的调控技术,以及等离子体-催化剂耦合和光热协同催化DRM的应用技术,展望了DRM技术的发展方向。指出利用可再生电能协同发展等离子体以及光热催化DRM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_(4)-co_(2)干重整 nI基催化剂 积炭 烧结 等离子体 光热催化
下载PDF
小型养殖塘水体中CH_(4)、CO_(2)和N_(2)O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7
作者 石婕 张弥 +7 位作者 邱吉丽 万梓文 赵若男 谢燕红 陈明健 赵佳玉 肖薇 刘寿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867-4877,共11页
养殖塘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水体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不仅是准确量化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础,还是明确其影响因素的重要依据.基于顶空平衡-气相色谱仪法对长三角一处典型的小型养殖塘水体中CH_④、CO_②和N_②O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养殖塘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水体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不仅是准确量化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础,还是明确其影响因素的重要依据.基于顶空平衡-气相色谱仪法对长三角一处典型的小型养殖塘水体中CH_④、CO_②和N_②O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春季外,在水温影响下,CH_④和N_②O浓度在午间或午后出现高值;受水温和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影响,CO_②浓度的高值出现在晨间光合作用较弱的时候.养殖塘水体中CH_④和CO_②浓度呈现秋季最高、冬季最低的季节变化特征,c(CH_④)在秋季和冬季的均值分别为176.34 nmol·L_(-1)和32.75 nmol·L_(-1),主要受气温、水温和溶解氧(DO)影响;c(CO_②)秋季和冬季的均值分别为134.37μmol·L_(-1)和23.10μmol·L_(-1),主要受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和pH影响;c(N_②O)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均值分别为97.05 nmol·L_(-1)和19.41 nmol·L_(-1),主要受气温和水温影响.在空间上,垂直方向上,夏季养殖塘c(CH_④)随水深的加深而降低,表层与底层、中间层的浓度差值为71.28 nmol·L_(-1)和42.80 nmol·L_(-1),秋季随水深的加深而升高,底层与表层的浓度差值为163.94 nmol·L_(-1).c(CO_②)在夏季和秋季都表现为随着水深的加深而升高,其底层与表层的浓度差值分别为18.69μmol·L_(-1)和29.90μmol·L_(-1).N_②O浓度在垂直方向上无明显变化规律.水平方向上,夏季饲料及春季鸡粪投放的区域会出现CH_④、CO_②和N_②O浓度的高值,春季和夏季CH_④浓度约为其他区域的1.34~1.98倍和1.95~2.42倍,春季N_②O浓度和夏季CO_②浓度约为其他区域的1.13~1.26倍和1.39~1.7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塘 ch_(4)、co_(2)和n_(2)O浓度 时空变化特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变压吸附分离CH_(4)/CO_(2)模拟计算与工艺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玲 《中国沼气》 2023年第1期66-72,共7页
利用Aspen adsim模拟软件,以CH_(4)/CO_(2)混合气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硅胶作为吸附剂,对变压吸附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建立单塔动态吸附模型,流动模型为考虑轴向扩散的一维活塞流模型;吸附方程为扩展的Langmuir方程;传质模型选用线形推动力(... 利用Aspen adsim模拟软件,以CH_(4)/CO_(2)混合气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硅胶作为吸附剂,对变压吸附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建立单塔动态吸附模型,流动模型为考虑轴向扩散的一维活塞流模型;吸附方程为扩展的Langmuir方程;传质模型选用线形推动力(Linear Drive Force,简称LDF)模型;采用塔底进料方式;床层动量平衡采用Ergun方程计算。利用该模型分别考察了不同流量、压力和温度下的床层穿透曲线。掌握了各种参数对变压吸附过程的影响,获得工艺设计和操作运行的优化解(操作温度298.15 K、压力0.6 MPa、吸附时间550 S以内)。在高压低温的优化条件下,建立双塔循环吸附过程模型,实现了系统的稳定操作。通过模拟计算,推进生物天然气提纯技术进步,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吸附 ch_(4)/co_(2) Aspen adsim 模拟计算 工艺设计
下载PDF
等离子催化重整CH_(4)/CO_(2)中的协同效应及积碳动力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进桃 赵旭腾 +1 位作者 陈琪 林赫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28-1437,共10页
本文采用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对NSD等离子体-催化剂协同重整CH_(4)/CO_(2)过程中的协同效应以及积碳动力学进行研究。构建了包含中性分子、自由基、振动激发态、电子激发态、带电粒子、表面吸附态等物质在内的详细动力学机理... 本文采用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对NSD等离子体-催化剂协同重整CH_(4)/CO_(2)过程中的协同效应以及积碳动力学进行研究。构建了包含中性分子、自由基、振动激发态、电子激发态、带电粒子、表面吸附态等物质在内的详细动力学机理。采用ZDPlasKin-CHEMKIN耦合的方法迭代求解等离子体放电过程、气相反应动力学及表面反应动力学在内的详细动力学机理。在300~700 K的温度范围内,该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反应物的消耗和产物的生成,路径通量分析表明CH_(3)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直接吸附反应以及CH_(4)振动激发态分子的吸附态CH_(4)(vs)在催化剂表面上的解离吸附均可促进吸附态CH_(3)(s)的生成。积碳动力学研究表明催化剂上的积碳主要来源于吸附态CH(s)的脱氢反应CH(s)+Ni(s)→C(s)+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_(4)/co_(2)重整 激发态 协同效应 路径通量分析 积碳动力学
原文传递
煤层气中CH_(4)/CO_(2)分离用椰壳活性炭的制备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江朋 马博文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4-261,共8页
为解决煤层气中CH_(4)/CO_(2)分离用吸附剂的难题,以椰壳炭化料为原料,通过水蒸气活化工艺制备活性炭吸附剂,考察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改性剂添加量对变压吸附分离CH_(4)/CO_(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活性炭吸附剂最适宜的条件为... 为解决煤层气中CH_(4)/CO_(2)分离用吸附剂的难题,以椰壳炭化料为原料,通过水蒸气活化工艺制备活性炭吸附剂,考察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改性剂添加量对变压吸附分离CH_(4)/CO_(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活性炭吸附剂最适宜的条件为:炭化温度600℃,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30 min,改性剂添加量10%。最适宜的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吸附剂对CH_(4)和CO_(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34 mmol/g和3.23 mmol/g,CO_(2)/CH_(4)平衡吸附分离系数可达到10.27,较不改性条件下平衡分离系数提高了190%,对CO_(2)/CH_(4)有良好的分离效果。随着活化温度的提高,CO_(2)/CH_(4)平衡吸附分离系数和CO_(2)和CH_(4)的吸附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这是由于活化温度达到800℃后,活化温度反应速度显著增快,使微孔壁面容易烧穿形成中孔,甚至进一步形成大孔,活性炭吸附剂比表面积降低,微孔数量变少,吸附能力降低;随着活化时间的延长,CO_(2)/CH_(4)平衡分离系数和CO_(2)和CH_(4)的吸附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这是由于活化时间达到30 min后,更多的水蒸气和炭发生反应,使开始形成的微孔被烧穿,导致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降低,对CO_(2)和CH_(4)的吸附能力也随之降低,对CO_(2)的吸附能力降低更明显;随改性剂添加量的增加,CO_(2)/CH_(4)平衡分离系数逐渐增加,CO_(2)和CH_(4)的饱和吸附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吸附剂对CO_(2)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对CH_(4)的吸附性能则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ch_(4)/co_(2) 吸附剂 活性炭 制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