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低频和高频电针镇痛阿片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24
1
作者 黄诚 王韵 +1 位作者 石玉顺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6-103,共8页
目的 :探讨小鼠低频和高频电针镇痛的阿片机制。方法 :采用交叉耐受和受体药理学方法 ,以甩尾潜伏期增加的百分数作为评判电针镇痛效果的指标。结果 :( 1 )吗啡镇痛与 2Hz电针镇痛之间存在交叉耐受。 ( 2 ) 2 /1 0 0Hz电针镇痛分别与 2H... 目的 :探讨小鼠低频和高频电针镇痛的阿片机制。方法 :采用交叉耐受和受体药理学方法 ,以甩尾潜伏期增加的百分数作为评判电针镇痛效果的指标。结果 :( 1 )吗啡镇痛与 2Hz电针镇痛之间存在交叉耐受。 ( 2 ) 2 /1 0 0Hz电针镇痛分别与 2Hz、1 0 0Hz电针镇痛存在交叉耐受 ;而 2Hz电针镇痛与 1 0 0Hz电针镇痛不存在交叉耐受。 ( 3)CCK受体拮抗剂L36 5 ,2 6 0可显著加强 1 0 0Hz电针镇痛效应 ,对 2Hz电针镇痛无明显影响。 ( 4)L36 5 ,2 6 0 ( 0 .5mg/kg)可翻转小鼠 1 0 0Hz急性 ( 6h)电针耐受和慢性 ( 6d)电针耐受。结论 :( 1 )中枢阿片受体参与了小鼠电针镇痛 ,低频和高频电针镇痛分别由不同类型的阿片受体介导 ;( 2 )内源性CCK对小鼠 1 0 0Hz电针镇痛起对抗作用并参与电针耐受。由此可见 ,小鼠与大鼠电针镇痛机制基本相似。这一认识为应用基因敲除技术研究电针镇痛分子机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镇痛 阿片受体 八肽胆囊收缩素 耐受性 小鼠
下载PDF
头孢匹胺的体外抗菌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乐 王明贵 张婴元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75-278,共4页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匹胺对518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其它9种抗菌药物作比较。结果显示头孢匹胺对肠杆菌科细菌具高度抗菌活性。对假单胞菌属、黄单胞菌的抗菌作用与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和阿米卡星相仿,明显...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匹胺对518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其它9种抗菌药物作比较。结果显示头孢匹胺对肠杆菌科细菌具高度抗菌活性。对假单胞菌属、黄单胞菌的抗菌作用与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和阿米卡星相仿,明显优于其它受试药物。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以外的革兰氏阳性球菌也具良好抗菌作用,其中对肠球菌的抗菌作用明显优于其它头孢菌素,与哌拉西林、青霉素接近。结果表明头孢匹胺抗菌谱广,尤对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具高度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匹胺 体外抗菌活性
下载PDF
头孢匹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3
作者 迟春花 何冰 +5 位作者 陈尔璋 缪竞智 张洪玉 赵桂荣 曹兆龙 叶静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28-630,共3页
目的 :评价头孢匹胺对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下呼吸道感染病人 4 2例 ,男性 2 7例 ,女性 15例 ,年龄 (6 2±s11)a ,给予头孢匹胺 2 g ,ivbid ,疗程 7~ 10d。结果 :34例病人痰细菌培养阳性 (81% ) ,革兰阴性... 目的 :评价头孢匹胺对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下呼吸道感染病人 4 2例 ,男性 2 7例 ,女性 15例 ,年龄 (6 2±s11)a ,给予头孢匹胺 2 g ,ivbid ,疗程 7~ 10d。结果 :34例病人痰细菌培养阳性 (81% ) ,革兰阴性杆菌占 97% ,β 内酰胺酶阳性率为 6 6 %。经头孢匹胺治疗 ,有效率为74 % ,细菌清除率为 5 6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 %。结论 :头孢匹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匹胺 治疗 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头孢匹胺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临床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慧琳 崔洪 +4 位作者 李家泰 陈尔章 曹兆龙 何冰 赵桂荣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89-692,699,共5页
目的评价头孢匹胺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开放试验。按照1g/次,每日二次,如病情严重可3g/日,每日二次的方法给药。结果头孢匹胺治疗64例细菌性感染患者总痊愈率为46.9%;总有效率为82.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结论... 目的评价头孢匹胺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开放试验。按照1g/次,每日二次,如病情严重可3g/日,每日二次的方法给药。结果头孢匹胺治疗64例细菌性感染患者总痊愈率为46.9%;总有效率为82.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结论头孢匹胺对临床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安全有效,特别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匹胺 细菌性感染 临床试验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匹胺中的残留溶剂 被引量:3
5
作者 关日晴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661-662,共2页
目的建立测定头孢匹胺中的残留溶剂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用涂渍PEG-20M的填充柱,N_2为载气,柱温100℃,以正丁醇为内标物,FID检测。结果丙酮、乙腈和二甲基甲酰胺分别在进样量0.500~2.000μg、0.041~0.164μg和0.088~0.352... 目的建立测定头孢匹胺中的残留溶剂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用涂渍PEG-20M的填充柱,N_2为载气,柱温100℃,以正丁醇为内标物,FID检测。结果丙酮、乙腈和二甲基甲酰胺分别在进样量0.500~2.000μg、0.041~0.164μg和0.088~0.352μg范围内,与相应溶剂峰/内标峰的面积比值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7、0.9994和0.9999),丙酮、乙腈和二甲基甲酰胺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0%、97.7%和100.4%,重复进样峰面积RSD分别为0.31%、1.28%和0.73%(n= 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好,简便准确,可用于检测头孢匹胺中的残留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头孢匹胺 残留溶剂 丙酮 乙腈 二甲基甲酰胺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匹胺钠的含量和有关物质 被引量:5
6
作者 赵艳霞 《齐鲁药事》 2007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中头孢匹胺的含量和有关物质含量。方法色谱柱为C8(5μm,250×4.6mm),磷酸盐缓冲液-甲醇(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本方法中头孢匹胺的...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中头孢匹胺的含量和有关物质含量。方法色谱柱为C8(5μm,250×4.6mm),磷酸盐缓冲液-甲醇(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本方法中头孢匹胺的回收率为100.0±2.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最小检测限为250ng,头孢匹胺钠溶液在0.4099~0.6149mg·ml^-1的浓度范围内,含量测定线性回归方程为:A=7351270.8 C-4136.7,r=0.9990。本品在强制条件下的降解产物与主峰能的分离度均大于1.5。结论本方法可有效地控制注射用头孢匹胺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匹胺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 有关物质
下载PDF
Self-assembly process of organic small molecular gel and its molecular mechanism
7
作者 Yingjie Ma Na Wang +6 位作者 Xin Huang Ting Wang Lina Zhou Xin Li Xiongtao Ji Yihan Zhao Hongxun Hao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22-133,共12页
Gel is a very diverse system that has pervaded our everyday life in a variety of forms.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gel formation remains ambiguo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gel formation, cefpiramide was s... Gel is a very diverse system that has pervaded our everyday life in a variety of forms.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gel formation remains ambiguo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gel formation, cefpiramide was selected as model compound to investigate gel formation from molecular level, with the help of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fiber aggregates by the molecules in the gel proces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gels, the molecules coalesce to form a fibrous network structure to wrap the liquid.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 and Raman spectroscopy were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solute–solute and solute–solvent interactions,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solvent molecules (formamide molecules)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process of gel formation and the solute–solute interactions played a leading role. Finall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were employed to reveal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gel formation from molecular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fpiramide GEL Self-assembly process Molecular interaction
原文传递
头孢匹胺无菌检查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趣嫦 李文靖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1242-1245,共4页
目的建立抗生素类固体原料药头孢匹胺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以碳酸钠溶液作为稀释液,采用薄膜过滤法去除头孢匹胺的抗菌活性,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无菌检查法进行方法的建立和验证。结果药典规定的6种标准菌株均在规定时间内正常生... 目的建立抗生素类固体原料药头孢匹胺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以碳酸钠溶液作为稀释液,采用薄膜过滤法去除头孢匹胺的抗菌活性,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无菌检查法进行方法的建立和验证。结果药典规定的6种标准菌株均在规定时间内正常生长。结论该方法能有效去除头孢匹胺的抗菌活性,对其相关产品的无菌检查起到较好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匹胺 无菌检查 方法适用性
下载PDF
Gelation Phenomenon During Crystallization of Cefpiramide Sodium 被引量:1
9
作者 Yu Wei Qiuxiang Yin +3 位作者 Mingxia Guo Ling Zhou Ying Bao Yongfan Yang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9年第4期364-370,共7页
Unlike the adverse eff ect caused by the gelation during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gelation of cefpiramide sodium was found to provide ideal product properties, such as a larger and more regular crystal shape. The caus... Unlike the adverse eff ect caused by the gelation during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gelation of cefpiramide sodium was found to provide ideal product properties, such as a larger and more regular crystal shape. The causes of the gelation phenomenon and the mechanism of gel-crystal transition during the crystallization of cefpiramide sodium were both investigated in this work. The gel was formed due to the strapping of the solvents by the networks of cefpiramide sodium molecules. The whole gel-crystal transition process wa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stages:(1) when the temperature decreased, the system reached a metastable-state gelation;(2) the initial microcrystal in the gel grew slowly because of the low supersaturation;and (3) the gel fi nally disappeared, and a larger and more regular crystal was formed. The Hansen solubility parameter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eff ects of the solvents on this gelation;the analysis results can serve as guidance for solvent screening in the actual produc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fpiramide SODIUM CRYSTALLIZATION GELATION
下载PDF
头孢匹胺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施耀国 张菁 +3 位作者 孔维佳 曹忆堇 曹国英 张婴元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4-297,共4页
为研究头孢匹胺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的体内过程特点 ,对 8名男性受试者接受单剂静脉滴注头孢匹胺 1g后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并以头孢哌酮为对照药 ,亦予以单剂静滴 1g。同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微生物法测定两药血、尿药物浓度。结果... 为研究头孢匹胺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的体内过程特点 ,对 8名男性受试者接受单剂静脉滴注头孢匹胺 1g后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并以头孢哌酮为对照药 ,亦予以单剂静滴 1g。同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微生物法测定两药血、尿药物浓度。结果表明 ,头孢匹胺消除半减期较头孢哌酮者为长 ,两者分别为 (4 .6 6±0 .94)和 (1.97± 0 .35 ) h;头孢匹胺的 AUC较头孢哌酮为大 ,分别为 (841.39± 2 0 8.0 9)和 (2 89.10± 5 9.12 ) (h·mg) / L。两者均以非肾消除途径为主 ,头孢匹胺自尿中排出给药量的 (18.45± 2 .72 ) % ,头孢哌酮为 (2 3.2 3± 4.3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匹胺 头孢哌酮 临床药物动力学
下载PDF
头孢匹胺钠在两种替硝唑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华 方崇波 郑厚林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7-248,共2页
目的 考察头孢匹胺钠与替硝唑注射液、替硝唑葡萄糖注射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按临床使用剂量在两种替硝唑输液中分别加入头孢匹胺钠 ,在 2 5℃下于 0 ,1,2 ,4 ,6h内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匹胺钠、替硝唑的含量。结果 在 0~ 6h内... 目的 考察头孢匹胺钠与替硝唑注射液、替硝唑葡萄糖注射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按临床使用剂量在两种替硝唑输液中分别加入头孢匹胺钠 ,在 2 5℃下于 0 ,1,2 ,4 ,6h内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匹胺钠、替硝唑的含量。结果 在 0~ 6h内两种混和液外观、PH值基本不变、主要成分头孢匹胺钠、替硝唑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头孢匹胺钠能够与替硝唑注射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头孢匹胺钠 替硝唑注射液 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 稳定性
下载PDF
HPLC测定血浆和尿液中头孢匹胺的浓度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志刚 甄健存 张同合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765-767,共3页
目的 建立头孢匹胺在人体血浆和尿液中的快速HPLC测定方法。方法 血浆和尿液样品经去蛋白、解离处理后 ,用RP HPLC进行分析。采用DiscoverODSC1 8柱 2 5 0mm× 4.6mm ,5 μm ,流动相为甲醇 三乙胺醋酸液 水 =6 40∶3∶135 7,pH ... 目的 建立头孢匹胺在人体血浆和尿液中的快速HPLC测定方法。方法 血浆和尿液样品经去蛋白、解离处理后 ,用RP HPLC进行分析。采用DiscoverODSC1 8柱 2 5 0mm× 4.6mm ,5 μm ,流动相为甲醇 三乙胺醋酸液 水 =6 40∶3∶135 7,pH 5 .38,紫外检测波长为 2 5 4nm ,乙酰苯胺为内标。结果 血浆和尿液中头孢匹胺回收率为 (99.5 8± 2 .94) %和 (98.72± 1.97) % ,在 1.2 5~ 16 0 μg·ml- 1 和 2 .5~ 16 0 μg·ml- 1 范围内线性良好 (r=0 .999) ,日内、日间RSD均小于 5 % ,重现性良好 ,RSD小于 7%。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灵敏、经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头孢匹胺 尿药浓度 血药浓度
下载PDF
双空白对照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配伍实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江铃 谭蓉 胡晓波 《抗感染药学》 2007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建立双空白对照平行实验考察两种药物理化性质方面配伍合理性评价的方法。方法:注射用头孢匹胺钠1.0 g溶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制得配伍溶液,注射用头孢匹胺钠1.0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及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同... 目的:建立双空白对照平行实验考察两种药物理化性质方面配伍合理性评价的方法。方法:注射用头孢匹胺钠1.0 g溶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制得配伍溶液,注射用头孢匹胺钠1.0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及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同为空白对照溶液,于20℃密闭放置0~4 h时,分别对其进行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检查,在波长273、320和357.5 nm处,用紫外分光光计分别测定其中头孢匹胺与奥硝唑含量,所得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0~4 h内,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不变化;空白对照溶液中所含头孢匹胺钠及奥硝唑的相对百分含量与配伍溶液中所含两药的相对百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5)。结论:双空白对照平行实验考察注射用头孢匹胺钠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在本次实验范围内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空白对照 头孢匹胺钠 奥硝唑 配伍
下载PDF
头孢匹胺与碳酸钠混粉均匀度的验证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二招 《中国处方药》 2015年第6期18-19,共2页
目的使用多向运动混合机,将头孢匹胺和无菌碳酸钠按比例进行混合,通过抽样检测含量,应用统计学的方法验证含量均匀度。方法通过对多向运动混合机进行参数设定,将头孢匹胺、无菌碳酸钠按比例投料,混合一定的时间,抽样检测含量,对含量数... 目的使用多向运动混合机,将头孢匹胺和无菌碳酸钠按比例进行混合,通过抽样检测含量,应用统计学的方法验证含量均匀度。方法通过对多向运动混合机进行参数设定,将头孢匹胺、无菌碳酸钠按比例投料,混合一定的时间,抽样检测含量,对含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了解粉体混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验证了头孢匹胺与碳酸钠混粉均匀度,并熟悉了粉体混合的定量分析。结论粉体混合质量的评估必须用科学的、数量形式来判定混合均匀度,即粉体混合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匹胺 碳酸钠 混粉 均匀度
下载PDF
头孢匹胺与头孢哌酮随机对照治疗细菌性感染127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孔维佳 张婴元 +2 位作者 吴菊芳 张功芬 汪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7-199,共3页
为评价头孢匹胺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以头孢匹胺与头孢哌酮随机对照治疗 12 7例患者 ,主要为下呼吸道、尿路等细菌性感染。两药剂量均为每日 2~ 4g,疗程 7~ 14d。头孢匹胺组 6 3例 ,头孢哌酮组 6 4例 ,两组有效率分别为 87... 为评价头孢匹胺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以头孢匹胺与头孢哌酮随机对照治疗 12 7例患者 ,主要为下呼吸道、尿路等细菌性感染。两药剂量均为每日 2~ 4g,疗程 7~ 14d。头孢匹胺组 6 3例 ,头孢哌酮组 6 4例 ,两组有效率分别为 87.3%和 90 .6 % ,痊愈率为 5 5 .6 %和 6 0 .9% ,细菌清除率为 84.7%和 89.7%。两药不良反应均轻微且呈一过性 ,发生率为 7.0 %和 4.3% ,主要为皮疹等。两组比较 ,上述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本研究提示 ,头孢匹胺每日 2~ 4g,疗程 7~ 14d治疗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头孢哌酮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匹胺 头孢哌酮 细菌性感染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头孢匹胺的合成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林 游莉 +3 位作者 石克金 李江红 张晓 刘家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7-280,304,共5页
目的研究头孢匹胺的合成工艺。方法(R)2-(6-甲基-4-羟基吡啶-3-羰基)-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酸乙酯(NPA-Et)经水解、成盐得到(R)2-(6-甲基-4-羟基吡啶-3-羰基)-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酸钠(NPA-Na)。NPA-Na与7-TMCA,即:(6R,7R)3-(1-甲... 目的研究头孢匹胺的合成工艺。方法(R)2-(6-甲基-4-羟基吡啶-3-羰基)-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酸乙酯(NPA-Et)经水解、成盐得到(R)2-(6-甲基-4-羟基吡啶-3-羰基)-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酸钠(NPA-Na)。NPA-Na与7-TMCA,即:(6R,7R)3-(1-甲基-1H-四唑-5-硫代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缩合得头孢匹胺粗品,再成三乙胺盐,转酸,得到头孢匹胺成品。结果第一步收率84.6%,第二步收率69.3%。结论本工艺易操作,三废少,收率较高,为中试生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A—Na 7-TMCA 头孢匹胺
下载PDF
头孢匹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艺海 《抗感染药学》 2010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第3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头孢匹胺的合成工艺。方法:以4-羟基-6-甲基-2-吡喃酮为原料合成(2R)-2-[(4-羟基-6-甲基-3-吡啶)甲酰胺基]-2-(4-羟基苯基)乙酸,再与侧链(6R,7R)-3-[(-甲基-1H-四唑-5-基)硫基]-7-氨基-8氧代-5-硫杂-1... 目的:探讨第3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头孢匹胺的合成工艺。方法:以4-羟基-6-甲基-2-吡喃酮为原料合成(2R)-2-[(4-羟基-6-甲基-3-吡啶)甲酰胺基]-2-(4-羟基苯基)乙酸,再与侧链(6R,7R)-3-[(-甲基-1H-四唑-5-基)硫基]-7-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7-ACA-MMT)反应合成得最终产品头孢匹胺。结果:反应总收率为19.42%,化合物经过核共振氢谱(1H-NMR)、红外图谱(IR)确证结构为头孢匹胺。结论:头孢匹胺的合成工艺确定增强了产率,提高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匹胺 抗菌药物 核磁共振氢谱 红外图谱 合成工艺
下载PDF
头孢匹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7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剑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11-113,共3页
将72例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6例,静脉滴注头孢匹胺1g,每日两次;对照组36例静脉滴注头孢尼西2g,每日一次,两组疗程均为7~14天,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是94%和83%,总... 将72例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6例,静脉滴注头孢匹胺1g,每日两次;对照组36例静脉滴注头孢尼西2g,每日一次,两组疗程均为7~14天,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是94%和83%,总有效率分别为97%和88%,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头孢匹胺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安全抗菌活性强.在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匹胺 头孢尼西 下呼吸道感染 SPSS11.0软件包 卡方检验
下载PDF
注射用头孢匹胺与注射用氯诺昔康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方宝霞 陈富超 +3 位作者 朱军 李鹏 林洁 杨盼鑫 《安徽医药》 2012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匹胺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25±1)℃]下,观察和检测两药配伍液在8 h内的外观及pH值变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配伍液中头孢匹胺与氯诺昔康的含量变化。结果 8 h内...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匹胺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25±1)℃]下,观察和检测两药配伍液在8 h内的外观及pH值变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配伍液中头孢匹胺与氯诺昔康的含量变化。结果 8 h内配伍液外观、pH值及氯诺昔康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头孢匹胺含量不断下降,8 h含量为96.5%。结论室温条件下,注射用头孢匹胺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8 h内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匹胺 氯诺昔康 配伍 稳定性 HPLC
下载PDF
头孢匹胺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震 向云洁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0年第10期940-941,共2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头孢匹胺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头孢匹胺"、"休克"等为检索词,检索1995—2009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头孢匹胺不良反应,并对文献中有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 目的:进一步了解头孢匹胺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头孢匹胺"、"休克"等为检索词,检索1995—2009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头孢匹胺不良反应,并对文献中有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检索到头孢匹胺所致不良反应文献16篇,病例29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6例。以心血管系统、变态反应多见,还有神经系统、输液反应、内分泌系统等不良反应。结论:在临床应用时,医护人员应对头孢匹胺的不良反应加以重视,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匹胺钠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