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范存刚 张庆俊 韩忠朝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88-392,共5页
目的研究人脐带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将剔除动静脉的新鲜人脐带组织切成小块培养,得到贴壁细胞;经传代培养、细胞周期分析、流式细胞检测后,再以不同方案诱导向其神经细胞分化,并以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进行鉴... 目的研究人脐带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将剔除动静脉的新鲜人脐带组织切成小块培养,得到贴壁细胞;经传代培养、细胞周期分析、流式细胞检测后,再以不同方案诱导向其神经细胞分化,并以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培养5-7d后,有细胞从组织块中游出.细胞传代培养达23代后无明显的形态和增殖能力改变.细胞周期分析表明80%以上的细胞都处于G0~G1期.流式细胞检测表明这些细胞表达CD13、CD29、CD44、CD90、CD105和CD166等MSCs标志物.经神经分化诱导后,部分细胞呈现出与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类似的形态;免疫荧光检测表明,第二神经分化诱导方案优于第一方案,其NSE和MBP阳性细胞分别达80.8%±3.9%、4.2%±1.3%,但未能见到GFAP阳性细胞.RT-PCR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神经标志物的表达.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可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细胞移植治疗的备选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分化 间充质干细胞 人脐带 RT-PCR方法 细胞周期分析 流式细胞检测 细胞传代培养 神经胶质细胞 免疫荧光检测 细胞移植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 分化诱导 阳性细胞 cd166 cd105 贴壁细胞 增殖能力 cd13 细胞表达 cd29
原文传递
人羊膜诱导胚胎干细胞向表皮样干细胞的定向分化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仁礼 李海标 +2 位作者 黄冰 陈系古 李树浓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25-328,I002,共5页
【目的】探索体外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 (ES细胞 )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的条件 ,为研究其分化机理及寻找新的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将小鼠胚胎干细胞单独 (对照组 )或与人羊膜共培养 4~ 5d ,观察其形态分化 ,分别用β1整... 【目的】探索体外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 (ES细胞 )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的条件 ,为研究其分化机理及寻找新的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将小鼠胚胎干细胞单独 (对照组 )或与人羊膜共培养 4~ 5d ,观察其形态分化 ,分别用β1整合素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胚胎干细胞向表皮样干细胞的分化。【结果】与人羊膜共培养 4~ 5d后 ,ES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样的单层细胞 ,细胞排列紧密 ,呈多边形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 ,多数细胞呈现 β1整合素阳性 ,对照组大量细胞死亡 ,未见 β1整合素阳性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 :实验组和对照组β1整合素阳性细胞分别为 81 4%和 8 4%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Z检验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表皮样干细胞 羊膜 抗原 cd29 定向分化
下载PDF
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晓东 利天增 +6 位作者 祁少海 谢举临 徐盈斌 潘姝 袁即山 张涛 梁惠珍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分布的规律,分析用P63、CD29单标记和双标记法鉴定表皮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5例正常人头顶部、足背、足底、阴阜(阴毛区)、阴囊等21个部位的全层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辣... 目的观察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分布的规律,分析用P63、CD29单标记和双标记法鉴定表皮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5例正常人头顶部、足背、足底、阴阜(阴毛区)、阴囊等21个部位的全层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SP)染色法,用P63、CD29作为一抗进行单、双标记。对染色结果作图像分析并以阳性单位(PU)值表示,观察表皮干细胞在各部位皮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P63单标记法及P63、CD29双标记法染色均显示, 正常人体21个部位中,足背皮肤的PU值最小,头皮PU值最大。CD29单标记法染色显示,足底皮肤 PU值[(11.9±1.5)%]最小,头皮PU值[(29.1±5.0)%]最大。毛发区皮肤P63、CD29单、双标记染色的PU值均高于汗毛区(P<0.01),但躯干与四肢部位皮肤P63、CD29单标记及双标记染色的 PU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人头顶部、阴阜、阴囊皮肤组织中的表皮干细胞多于其他部位。P63、CD29单标记法对表皮干细胞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而P63、CD29 双标记法的敏感性较低,特异性较高;后者不失为鉴定表皮干细胞较为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干细胞 抗原 cd29 P63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鹿茸多肽对兔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林建华 修忠标 +1 位作者 吴朝阳 王日雄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27-828,共2页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PAP)对兔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45、CD29、CD90表达;将MSCs分为对照组、PAP不同浓度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培养48h后用四唑盐比色法测细胞活力、流...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PAP)对兔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45、CD29、CD90表达;将MSCs分为对照组、PAP不同浓度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培养48h后用四唑盐比色法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增殖指数(PI)、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CD34、CD45、CD29、CD90分别为0.81%、0.09%、95.90%、67.00%;PAP不同浓度组与TGFβ1组吸光度值与PI较大,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棕褐色颗粒较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P不同浓度组MSCs在体外连续培养中没有异倍体的产生。结论PAP对兔MS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且能逆转MSCs体外连续培养中异行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 细胞体外增殖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兔骨髓间质干细胞 ENVISION 免疫组织化学 体外连续培养 流式细胞术检测 MSCs 不同浓度 四唑盐比色法 细胞增殖指数 cd34 cd29 PAP cd45 细胞活力
原文传递
一种表皮干细胞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0
5
作者 程大胜 夏照帆 +2 位作者 唐洪泰 田建广 王皓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6-567,共2页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抗原 cd29 增殖细胞核抗原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人AGM区基质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惠芹 张绪超 +2 位作者 黄绍良 魏菁 吴北燕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23,28,共5页
【目的】建立人主动脉鄄性腺鄄中肾(AGM)区基质细胞系,研究其生长特性及表面标志的表达。【方法】取孕30~35d的人胚胎分离培养AGM区基质细胞,传代培养成系并检测其增殖能力,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其造血相关表面标志和细胞... 【目的】建立人主动脉鄄性腺鄄中肾(AGM)区基质细胞系,研究其生长特性及表面标志的表达。【方法】取孕30~35d的人胚胎分离培养AGM区基质细胞,传代培养成系并检测其增殖能力,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其造血相关表面标志和细胞外基质蛋白成分。【结果】人AGM区基质细胞呈成纤维样形态,指数生长期倍增时间约为16h。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31、CD34、CD45在人AGM区基质细胞表面为阴性表达,而CD29、CD44、CD105、CD166均为阳性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AGM区基质细胞表达细胞外基质蛋白Tenascin、Fibronectin、Laminin及α鄄SMA。【结论】人AGM区基质细胞系呈现造血组织特异的相关分子表达特征,可以作为研究造血发生机理的模式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 表达 表面标志 造血组织 细胞外基质蛋白 cd29 cd31 传代培养 性腺 免疫荧光检测
下载PDF
基因物质p63、β1整合素对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晓东 利天增 +5 位作者 祁少海 谢举临 袁即山 徐盈斌 潘姝 张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76-1378,共3页
目的 探讨基因物质 p63、β1整合素对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在 5例正常人尸体上各取 2 1个不同部位的全层皮肤组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用基因物质 p63、β1整合素作为第一抗体标记表皮干细胞 ,并... 目的 探讨基因物质 p63、β1整合素对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在 5例正常人尸体上各取 2 1个不同部位的全层皮肤组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用基因物质 p63、β1整合素作为第一抗体标记表皮干细胞 ,并通过图像分析 ,研究表皮干细胞在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头皮 p63的PU值 [阳性单位 (% ) ] (4 2 .17± 3 .10 )最大 ,与面皮、腋部、上臂内侧、前臂内侧、腰背部、手背、足背及足底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足背p63的PU值(2 1.19± 6.89)最小 ,与身体其他部位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头皮CD2 9的PU值 (2 9.13± 4.99)最大 ,与身体其他部位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足底CD2 9的PU值 (11.89±1.5 2 )最小 ,阴囊与面皮、腰背、上臂内外侧、手掌、手背、腹部及足底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2 )正常人不同部位多毛组与汗毛组 p63、CD2 9的PU值差异有显著性(P <0 .0 0 0 1)。(3 )躯干组与四肢组p63、CD2 9的PU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4 )屈侧与伸侧p63、CD2 9的PU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1) p63、CD2 9对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的表达不同 ,头皮、阴阜、阴囊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物质 P63 Β1整合素 正常人群 皮肤表皮 干细胞 基因表达 cd29
原文传递
表皮生长因子影响肿瘤病人舌苔形成的机理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许冬青 王明艳 +1 位作者 梁枫 詹瑧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04-606,共3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舌鳞癌细胞Tca-8113株粘附分子CD29、CD54、CD106表达的影响,探讨EGF促进肿瘤患者舌苔增厚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29、CD54、CD106的表达。结果:EGF能明显促进Tca-8113细胞膜上CD29、CD54...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舌鳞癌细胞Tca-8113株粘附分子CD29、CD54、CD106表达的影响,探讨EGF促进肿瘤患者舌苔增厚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29、CD54、CD106的表达。结果:EGF能明显促进Tca-8113细胞膜上CD29、CD54的表达,但对CD106的表达影响不明显。结论:EGF可能通过促进CD29、CD54的表达影响舌苔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 舌苔 TCA-8113 cd29 cd54 cd106
下载PDF
整合素β1及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对胶质瘤细胞浸润性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黄江梅 田新霞 +4 位作者 钟延丰 马德莲 马悦 由江峰 张燕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78-482,共5页
目的探讨整合素β1和纤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对人胶质瘤浸润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以U251人胶质母细胞瘤(U251MG)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黏附实验、迁移实验和体外侵袭实验,检测整合素β1及LN、FN对人恶性胶质瘤细胞黏附、迁... 目的探讨整合素β1和纤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对人胶质瘤浸润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以U251人胶质母细胞瘤(U251MG)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黏附实验、迁移实验和体外侵袭实验,检测整合素β1及LN、FN对人恶性胶质瘤细胞黏附、迁移和转移能力的影响。通过荧光染色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方法,观察细胞微丝数量、分布和细胞表面伪足情况,比较整合素β1及FN、LN对微丝骨架的影响。结果(1)FN对U251MG细胞黏附能力无明显影响,但抗整合素β1抗体可减少U251MG细胞的黏附数量(P<0.01);LN增加U251MG细胞黏附能力(P<O.01),抗整合素β1抗体对此作用影响较小。(2)抗整合素β1抗体减弱U251MG细胞在FN的运动、迁移能力(P<0.05)。(3)U251MG细胞内可见清晰的微丝结构,FN、LN使细胞内纤维型肌动蛋白(F-actin)形成束状纤维,粗壮而密集;抗整合素β1抗体处理的细胞内,难以见到清晰的细胞微丝骨架,并常见大量絮团状的F-actin。(4)扫描电镜观察显示,FN、LN使细胞表面的伪足数量明显增加,而抗整合素β1抗体使细胞伪足数量明显减少,甚至消失。(5)FN和抗整合素β1抗体对U251MG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无明显影响;LN可促进U251MG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抗整合素β1抗体可抑制这种作用(P<0.01)。结论(1)U251MG细胞通过整合素β1和FN相互作用,改变细胞微丝骨架、伪足结构和数量而促进U251MG细胞的运动、迁移能力。(2)整合素β1参与了LN介导的U251MG细胞体外侵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29 纤连蛋白 层粘连蛋白 神经胶质瘤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原文传递
人羊膜上皮细胞的干细胞特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金玲 陈剑 +3 位作者 吴静 徐锦堂 周清 刘小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555-3558,共4页
背景:研究发现人羊膜上皮细胞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说明其可能是未来组织工程重建的一种新型种子细胞。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人羊膜上皮细胞的干细胞特性。方法:取足月剖宫产的人羊膜组织,经酶消化法和差异黏... 背景:研究发现人羊膜上皮细胞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说明其可能是未来组织工程重建的一种新型种子细胞。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人羊膜上皮细胞的干细胞特性。方法:取足月剖宫产的人羊膜组织,经酶消化法和差异黏附法获得纯度高的人羊膜上皮细胞,接种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检测人羊膜上皮细胞表面胚胎干细胞的表面标记蛋白OCT-4和干细胞表面分子标记CD29、CD34、CD44、CD45、CD105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人羊膜上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呈上皮细胞特有的铺路石样外观,其胞浆中有OCT-4免疫荧光表达,其干细胞标记分子CD29、CD34的表达是阳性,但干细胞标记分子CD44、CD45、CD105的表达为阴性。结果表明人羊膜上皮细胞具有干细胞的某些特性,其可能是未来组织工程重建的一种新型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上皮细胞 细胞培养 胚胎干细胞 OCT-4 cd29 cd34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明辉 田丁 +4 位作者 刘聪燕 孙雪静 万岁桂 苏力 徐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 了解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的培养条件、生物特性及分化能力。方法 抽取健康成人骨髓,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培养人MSC,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体外诱导MSC向成骨细胞分化。结果 成功地进行了人MSC... 目的 了解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的培养条件、生物特性及分化能力。方法 抽取健康成人骨髓,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培养人MSC,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体外诱导MSC向成骨细胞分化。结果 成功地进行了人MSC的原代和传代培养;MSC CD34、CD45、HLA DR、CD62p等为阴性,CD29、CD44、CD166、CD90 等为阳性;MSC能够分化为成骨细胞。结论 人骨髓MSC在体外有较强的扩增能力,并能够向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分化 流式细胞仪检测 密度梯度离心 细胞表面标记 MSC cd62p cd166 cell 培养条件 分化能力 生物特性 成人骨髓 分离培养 体外诱导 传代培养 cd34 cd45 cd29 cd44 HLA
下载PDF
AG490阻断Stat3信号蛋白活性对巩膜成纤维细胞MMP-2和Integrin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朱子诚 张金嵩 柯根杰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 研究AG490阻断Stat3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对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MMP-2和Integrin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选用传3代处于对数生长期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实验共分4个组,分别为A组(空白对照组):不加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的DME... 目的 研究AG490阻断Stat3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对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MMP-2和Integrin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选用传3代处于对数生长期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实验共分4个组,分别为A组(空白对照组):不加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的DMEM培养液、B组(单纯IGF-1组)、C组(IGF-1+PBS组)、D组(IGF-1+25 μm0l/L AG490组).置入37 ℃ 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48 h后终止培养.采用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4组中Stat3、MMP-2、Integrinβ1mRNA水平和Stat3、p-Stat3(结合位点Tyr-705)、MMP-2、Integrinβ1的蛋白含量变化.用配对t检验和one-wayANOVA方法对测得的数据作处理分析.结果 A、B、C、D组Stat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0637±0.0024、0.6167±0.0276、0.6141±0.0271、0.0674±0.0044,mRNA表达量分别为0.3600±0.0148、0.6315±0.0003、0.6311±0.0001、0.3702±0.0142;p-Stat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0031±0.0000、0.4252±0.0107、0.4274±0.0040、0.0032±0.0000,MMP2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0044±0.0002、0.5252±0.0083、0.5251±0.0076、0.0053±0.0003,mRNA表达量分别为0.3067±0.0196、0.5894±0.0122、0.5858±0.0083、0.3107±0.0082.与A、D组比较,B、C组的Stat3、p-Stat3、MMP-2蛋白和基因转录水平明显上调(tpr=-32.324,-26.284,-32.876,-26.345,-68.668,-58.724,-187.481,-58.842,-110.264,-120.256,-121.345,-120.286;tmRNA=-31.554,-31.178,-31.286,-31.198,-12.076,-14.969,-11.896,-14.546;均P<0.05),但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32.720,-32.816,-68.668,-187.481,-110.264,-121.345;tmRNA=-0.692,-0.579;均P>0.05);而Integrinβ1在4个组中无明显改变(Fpr=0.214;FmRNA=0.045,均P>0.05).结论 AG490阻断Stat3信号通路激活可下调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MMP-2的表达,AG490可以阻断Stat3信号通路激活,是否可作为预防近视的靶点候选药物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转录因子 酷氨酸磷酸化抑制剂 近视 巩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 抗原 cd29
原文传递
缺氧诱导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在胰腺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臻 柴小军 +1 位作者 孙红成 裘正军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了解胰腺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与E-钙黏素(E-cadherin)、整合素β1(in-tegrinβ1)的表达关系,探讨HIF-1α促进胰腺癌侵袭转移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4例胰腺癌和10... 目的:了解胰腺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与E-钙黏素(E-cadherin)、整合素β1(in-tegrinβ1)的表达关系,探讨HIF-1α促进胰腺癌侵袭转移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4例胰腺癌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HIF-1α、E-cadherin和integrinβ1的表达,分析HIF-1α和E-cadherin、integrinβ1的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存在HIF-1α过表达、E-cadherin异常表达和integrinβ1高表达。HIF-1α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与integrinβ1无关;HIF-1α表达与病理分期、淋巴转移有关,E-cadherin异常表达与肿瘤分化、病理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关,integinβ1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HIF-1α可能通过调节E-cadherin异常表达促进胰腺癌侵袭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IF-1α和E-cadherin对判断胰腺癌恶性潜能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E-钙黏素 抗原 cd 29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整合素beta1亚单位对肝癌细胞与IV型胶原黏附与趋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傅遍红 吴泽志 +1 位作者 董澄 秦建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41-745,共5页
采用微吸管实验技术 ,测定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 a,HCC)细胞与 IV型胶原裱衬表面的黏附力 ;进一步加入针对整合素 beta1亚单位 (CD2 9)的单克隆抗体 (Anti- CD2 9)处理 HCC细胞 ,观察 Anti- CD2 9对细胞与 IV型胶原裱衬表... 采用微吸管实验技术 ,测定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 a,HCC)细胞与 IV型胶原裱衬表面的黏附力 ;进一步加入针对整合素 beta1亚单位 (CD2 9)的单克隆抗体 (Anti- CD2 9)处理 HCC细胞 ,观察 Anti- CD2 9对细胞与 IV型胶原裱衬表面的黏附力的影响。采用双微吸管实验法进行 HCC细胞趋化实验 ,在两侧微管内加入相同浓度 (6 0 0μg/ ml )的 IV型胶原 ,并引导微管尖端与同一细胞紧密接触 ,动态观察细胞两侧伪足形成过程 ;在一侧微吸管内加入 2 0μg/ ml Anti- CD2 9,考察 beta1整合素亚单位阻断对 HCC细胞伪足形成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对 HCC细胞表面整合素 beta1亚单位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HCC细胞与 5μg/ ml IV型胶原裱衬表面之间的黏附力为 932± 134(× 10 - 1 0 N ,n=6 0 ) ,加入 5μg/ ml Anti- CD2 9黏附力减小到 4 4 9± 119(× 10 - 1 0 N,n=6 0 ) ;加入 10 μg/ ml Anti- CD2 9时黏附力减小到 2 2 0± 78(× 10 - 1 0 N,n=5 5 )。双微吸管趋化实验表明 :两侧微吸管加入相同浓度 IV型胶原 ,细胞向两侧微吸管均有伪足形成 ;在此基础上 ,微吸管加入 Anti- CD2 9的一侧 ,HCC细胞伪足生长曲线呈现明显的抑制 ,而未加入 Anti- CD2 9的微吸管一侧与加入的对侧相比 ,该侧细胞的伪足明显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V型胶原 HCC cd29 细胞 整合素 亚单位 黏附力 微管 生长曲线 表达率
下载PDF
兔脂肪干细胞的多向诱导分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清富 陈庄洪 +3 位作者 蔡贤华 谢永辉 刁波 刘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9期9162-9167,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体外特定诱导条件下实现了向骨、软骨、脂肪、肌肉、心肌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以及肝细胞方向分化。目的:进一步验证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其基本生物学特性,并对细胞表型进行鉴定。方法:从成年日本大... 背景: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体外特定诱导条件下实现了向骨、软骨、脂肪、肌肉、心肌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以及肝细胞方向分化。目的:进一步验证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其基本生物学特性,并对细胞表型进行鉴定。方法:从成年日本大耳白兔的颈背部分离脂肪组织,通过Ⅰ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取原代脂肪干细胞并培养,待细胞生长至约80%融合时传代,用倒置显微镜逐日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描绘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将脂肪干细胞行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别通过碱性磷酸酶、茜素红、VonKossa(钙结节)染色和油红O染色检测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潜能和成脂分化潜能,以未诱导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脂肪干细胞呈梭形纤维样细胞形态,增殖活跃,多次传代后细胞仍保持较强增殖能力,生长曲线呈"S"型。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6代脂肪干细胞均高表达CD29、CD44,阳性率超过90%;低表达CD34、CD45阳性率不超过5%,且CD29、CD44随着传代表达逐渐增高,CD34、CD45随细胞培养时间延长表达逐渐降低。成骨诱导实验组碱性磷酸酶、茜素红、vonKossa染色阳性,成脂诱导实验组油红O染色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结果证实,兔脂肪干细胞在体外易于分离培养,保持稳定增殖,并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表型,特定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干细胞 细胞培养 鉴定 诱导分化 成骨诱导 成脂诱导 cd29 cd44 cd34 cd45
下载PDF
小鼠脂肪源和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表达的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余霞 李琼 +3 位作者 任明芬 牛艳菲 甘黎 郭志坤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目的探讨小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和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s)表面标记表达的差异。方法分别对小鼠脂肪源和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成脂、成心肌分化诱导、鉴定;流式细胞术与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CD29、CD44、CD45和CD7... 目的探讨小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和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s)表面标记表达的差异。方法分别对小鼠脂肪源和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成脂、成心肌分化诱导、鉴定;流式细胞术与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CD29、CD44、CD45和CD73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 BMSCs形态均一,呈长梭形;ADMSCs形态多样,呈梭形、星形、多角形等,胞体较大,表面分泌物较多;两者均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心肌样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BMSCs表面分子CD29、CD44和CD73表达率分别为(83.43±1.97)%、(90.33±0.81)%、(2.63±0.42)%;ADMSCs表面分子CD29和CD44的表达率分别为(53.1±1.05)%、(34.8±2.1)%,CD73表达不稳定,在1.8%~19.7%之间波动。两种细胞均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记物CD45。免疫荧光显示,CD73分子与部分CD29、CD44阳性细胞共表达。结论小鼠BMSCs和ADMSCs均具有成脂、成骨、成心肌分化能力,但是在形态上和分子表达上均存在差异。BMSCs的CD44和CD29表达高于ADMSCs;而CD73的表达则相反,CD73在两种细胞的表达均较低,在ADMSCs的表达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73 cd29 cd44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荧光法 流式细胞术 小鼠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对前列腺癌细胞DU145表面整合素α_5、β_1的调控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海蛟 王浩 +2 位作者 王秋雁 张立 王国民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966-969,共4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信号通路对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表面整合素α_5、β_1的调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EG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信号通路对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表面整合素α_5、β_1的调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EG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对DU145细胞整合素α_5和β_1表达的影响;采用细胞粘附能力测定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EGF及PD98059对DU145细胞粘附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EGF上调DU145细胞表面整合素β\-1亚基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231%和248%(方差值为9.0和24.6,P均<0.01),并可促进DU145细胞对纤维连接蛋白(Fn)的粘附和迁移能力。而PD98059则具有相反的作用,下调DU145细胞表面整合素β_1亚基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60%和63%(方差值为6.3和15.3,P均<0.01),并可抑制DU145细胞对Fn的粘附和迁移能力。EGF和PD98059对整合素α\-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EGF可能通过MAPK信号通路上调前列腺癌DU145细胞表面整合素β_1亚基的表达,从而促进DU145细胞对Fn的粘附能力和迁移能力;此调节作用主要发生在mRNA转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前列腺肿瘤 抗原 cd29 受体 纤连蛋白 细胞粘附
原文传递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整合素β1和上皮钙粘附素表达与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余小冬 杨瑞森 +1 位作者 张百江 王国范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18期1396-1398,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整合素β1(integrinβ1,INTβ1)和E-cd表达与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INTβ1和上皮钙粘附素(epithelial cadherin,E-cd)的表达,分析其与...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整合素β1(integrinβ1,INTβ1)和E-cd表达与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INTβ1和上皮钙粘附素(epithelial cadherin,E-cd)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5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NTβ1正常表达率为18.5%(10/54),E-cd为25.9%(14/54);8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INTβ1正常表达率为5/8,E-cd为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NTβ1(rs=-0.313,P=0.021)和E-cd(rs=-0.342,P=0.011)表达程度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E-cd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s=-0.289,P=0.034。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NTβ1和E-cd蛋白表达降低,影响肿瘤细胞分化、生长、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上皮 细胞粘附 抗原 cd29 肿瘤浸润
下载PDF
整合素β1、β3与肺癌转移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汤轶 刘建新 金龙玉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288-288,F0003,共2页
关键词 肺肿瘤 抗原 cd29 整合素Β3
原文传递
瘢痕疙瘩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及其生长曲线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海峰 刘涛 张衍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5-858,共4页
目的探索获得瘢痕疙瘩来源的高纯度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培养方法。方法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皮肤科住院的4例患者的瘢痕疙瘩标本,所取病变部位均位于前胸及后背皮肤,采用DMEM∶F12/(100mL/L)胎牛血清(FBS)初步培养,再改用低糖DME... 目的探索获得瘢痕疙瘩来源的高纯度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培养方法。方法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皮肤科住院的4例患者的瘢痕疙瘩标本,所取病变部位均位于前胸及后背皮肤,采用DMEM∶F12/(100mL/L)胎牛血清(FBS)初步培养,再改用低糖DMEM/(100mL/L)FBS培养,接着用低糖DMEM/(10mL/L)FBS培养,最后用无血清的干细胞培养基(SCM)培养,并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及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情况进行鉴定。结果经血清梯度培养后得到了长梭形、形态均一,纯度较高的纤维样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后细胞表面标记物表达情况为:CD29为99.99%,CD44为99.7%,CD45为0.69%,CD73为99.96%。结论血清浓度逐渐降低的梯度培养法可获得高纯度的瘢痕疙瘩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间充质干细胞 cd29 cd44 cd45 cd73 细胞生长曲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