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
作者 邢伟伟 李振宇 +6 位作者 闫志凌 刘凯歌 李宁 曹江 潘秀英 何徐彭 徐开林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9-412,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方案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74例ITP患者,男35例、女39例,中位年龄34(18—70)岁,新诊断的ITP60例、持续性ITP6例、慢性ITP5例、难治性ITP3例。按糖皮质激素... 目的比较两种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方案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74例ITP患者,男35例、女39例,中位年龄34(18—70)岁,新诊断的ITP60例、持续性ITP6例、慢性ITP5例、难治性ITP3例。按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随机分为①对照组(36例):地塞米松40mg/d第1-4天口服;利妥昔单抗100mg第7、14、21、28天静脉滴注。②试验组(38例):地塞米松40mg/d第1—4天口服;泼尼松60mg/d第5~7天、30mg/d第8~14天、20mg/d第15~21天、10mg/d第22~28天1:3服;利妥昔单抗100mg第7、14、21、28天静脉滴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第4天,对照组、试验组患者PTJT分别由治疗前的11(1~26)X109/L、10(2~20)X109/L升高至84(23—132)X10。/L、80(22—115)X109/L;治疗第14天,试验组患者PⅡ明显高于对照组[163(19~262)X109儿对98(18~238)X109/L,P=0.045];治疗第28天,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4.21%对66.67%,P=0.03);随访至6、12个月,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持续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89%对65.79%,58.33%对60.53%,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能耐受。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后泼尼松维持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ITP早期缓解率优于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 单克隆抗体 CD20 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抗CD20单克隆抗体质量控制中生物学活性的趋势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春雨 王兰 +1 位作者 郭玮 高凯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对抗CD20单克隆抗体质量控制中的生物学活性进行趋势分析。方法利用人淋巴瘤Raji细胞株作为靶细胞,通过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omplement 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使用Cyto Tox 96 Non-Radioactive Cytotoxicity Assay试剂... 目的对抗CD20单克隆抗体质量控制中的生物学活性进行趋势分析。方法利用人淋巴瘤Raji细胞株作为靶细胞,通过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omplement 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使用Cyto Tox 96 Non-Radioactive Cytotoxicity Assay试剂监测抗CD20单抗的生物学活性,以抗CD20单抗参比品计算供试品的相对百分效价。通过对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NIFDC)和企业质控实验室99批次抗CD20单抗生物学活性的检测结果,分别建立警戒限(均值±2 SD)和行动限(均值±3 SD),绘制趋势分析图,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连续性及周期性趋势分析。结果对2009~2013年某企业抗CD20单抗的生物学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抗CD20单抗供试品和参比品在CDC活性中均存在量效关系,且符合四参数方程:y=(A-D)/[1+(X/C)^B]+D。NIFDC体外CDC活性的相对百分效价为(99.95±10.83)%,企业自检的相对百分效价为(100.7±19.29)%;对上述结果进行连续性趋势分析,未发现超出行动限的结果;对不同年度间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显示,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对年度数据进行周期性趋势分析,结果均在行动限以内,无过高或过低结果,未出现严重的漂移或连续两批结果相差4 SD以上结果,总体趋势较平稳。结论首次通过对抗CD20单克隆抗体生物学活性的趋势分析,反映了该制品的批间一致性以及生产工艺的稳定性,也为其他单抗类治疗药物质量控制中关键质量属性的趋势分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 单克隆抗体 质量控制 生物学活性 趋势分析
原文传递
奥法妥木单抗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副肿瘤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雅菁 冯双浩 +2 位作者 江佳佳 杨伊 卜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61,共3页
报告应用奥法妥木单抗(Ofatumumab,OFA)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引起的副肿瘤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综合征1例。患者,男,57岁,既往小细胞肺癌病史,应用“卡瑞丽珠单抗”免疫治疗,主因“行走不稳1年余,头部不... 报告应用奥法妥木单抗(Ofatumumab,OFA)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引起的副肿瘤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综合征1例。患者,男,57岁,既往小细胞肺癌病史,应用“卡瑞丽珠单抗”免疫治疗,主因“行走不稳1年余,头部不自主晃动1月余”入院。入院后完善头颅核磁、胸部CT、脑电图、腰椎穿刺等相关检查,副肿瘤综合征抗体谱抗GAD65抗体IgG(+),确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s,PNS),给予OFA治疗(20mg/次)后症状明显改善。本文通过分析该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思路,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为类似病例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法妥木单抗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小脑共济失调 CD20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响综述
4
作者 吴炫璐 丁心 +1 位作者 郑焱华 王晓雪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2期137-142,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引起的一种传染病。B细胞淋巴瘤患者因疾病本身及其治疗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成为COVID-19易感及重症的高危人群。因此,分析确诊COVID-19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引起的一种传染病。B细胞淋巴瘤患者因疾病本身及其治疗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成为COVID-19易感及重症的高危人群。因此,分析确诊COVID-19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基线特征、探究共同易感因素、评估疫苗接种效果及免疫治疗(尤其是CD20单抗)导致的免疫缺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发生COVID-19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需要进行个体化风险因素的评估。本综述就淋巴瘤患者对COVID-19的免疫应答展开阐述,总结发生COVID-19后的淋巴瘤患者特征,分析疫苗在这类群体中的有效性,探讨COVID-19对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及抗肿瘤治疗的影响与相关风险因素,为拟定治疗策略及临床管理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CD20单抗 风险因素 病死率
下载PDF
抗CD20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郑淑贞 周逢云 +1 位作者 代虎 朱建伟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52-1459,共8页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大量的基础研究证实了B细胞分化抗原20(CD20)是治疗淋巴瘤的重要靶点。抗CD20单克隆抗体药物不仅可以治疗NHL,还为多发性硬化、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提供了更多治疗机会。本研究从C...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大量的基础研究证实了B细胞分化抗原20(CD20)是治疗淋巴瘤的重要靶点。抗CD20单克隆抗体药物不仅可以治疗NHL,还为多发性硬化、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提供了更多治疗机会。本研究从CD20抗原靶点、抗CD20单克隆抗体药物作用机制以及抗CD20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抗CD20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CD20 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CD20单抗治疗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董小林 张少君 +3 位作者 杨洁 刘翔 周颖君 周辉 《肿瘤药学》 CAS 2017年第3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CD20单抗治疗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3例B-N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抗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3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目的探讨CD20单抗治疗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3例B-N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抗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3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单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62.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抗治疗组的肝功能代表性指标ALT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AS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肾功能代表性指标BUN和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为Ⅰ~Ⅱ级,其中单抗治疗组肝、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6%(P<0.05);单抗治疗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35.00%,对照组为3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20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侵袭性B-NHL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肝、肾功能损害也相对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单抗 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近期疗效 肝肾功能
下载PDF
抗人CD20单克隆抗体诱导Daudi细胞凋亡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爱玲 黎燕 +4 位作者 孙瑛勋 于鸣 赵法伋 郭俊生 沈倍奋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2-295,305,共5页
目的 观察由基因重组抗原制备的抗人CD2 0单克隆抗体 (CD2 0 McAb) 1- 2 8对B淋巴瘤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所获 1- 2 8单抗对标准CD2 0 FITC单抗的竞争抑制作用及对胞内游离钙的影响 ;通过... 目的 观察由基因重组抗原制备的抗人CD2 0单克隆抗体 (CD2 0 McAb) 1- 2 8对B淋巴瘤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所获 1- 2 8单抗对标准CD2 0 FITC单抗的竞争抑制作用及对胞内游离钙的影响 ;通过电镜观察其诱导Daudi细胞凋亡后形态上的改变 ,免疫印迹实验显示Daudi细胞凋亡后功能上的变化。结果  1- 2 8能明显竞争标准CD2 0 FITC单抗与Daudi细胞表面CD2 0分子的结合。电镜结果证实了 1- 2 8能够促进Daudi细胞发生凋亡的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Daudi细胞与 1- 2 8作用后胞内游离钙浓度明显升高 (P <0 .0 5 ) ,细胞内Bcl 2蛋白和caspase酶原的表达量下降 ,而Bax蛋白和caspase酶原降解的活性产物表达增加。结论  1- 2 8能竞争结合Daudi细胞表面的C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蛋白 单克隆抗体 DAUDI细胞 流式细胞术 淋巴瘤 McAb疗法
下载PDF
HI_(47)(CD_(20))单克隆抗体对B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希峰 沈德诚 陈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1-24,共4页
CD_(20)单克隆抗体(HI_(47))能够抑制SAC诱导B细胞~3H-TdR掺入。进一步研究发现HI_(47)也能抑制SAC诱导B细胞~3H-UdR掺入和母细胞化,但对PHA和Anti-Ig引起的B细胞活化和T、B及髓细胞系的增殖无影响。用相同免疫球蛋白亚类的无关抗体及HI... CD_(20)单克隆抗体(HI_(47))能够抑制SAC诱导B细胞~3H-TdR掺入。进一步研究发现HI_(47)也能抑制SAC诱导B细胞~3H-UdR掺入和母细胞化,但对PHA和Anti-Ig引起的B细胞活化和T、B及髓细胞系的增殖无影响。用相同免疫球蛋白亚类的无关抗体及HI_(47)F(ab′)_2片段试验表明HI_(47)的抑制活性是抗体的特异性作用,与Fc片段无关。通过观察HI_(47)抗原表达与B细胞活化的关系,结果提示HI_(47)对SAC活化途径的抑制作用可能与CD_(20)抗原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CD20 B细胞
下载PDF
特异性iRNA对烧伤患者CD20^+B细胞及增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卓安山 陈爱娟 +2 位作者 王丽 程国华 周志华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7-99,共3页
将28名烧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3例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1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iRNA),同时采用鼠抗人B细胞CD20单克隆抗体(McAb),借助APAAP桥联酶标技术,观察了两组烧伤患... 将28名烧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3例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1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iRNA),同时采用鼠抗人B细胞CD20单克隆抗体(McAb),借助APAAP桥联酶标技术,观察了两组烧伤患者外周血CD20+B细胞数量(百分比)及增殖反应的变化。结果发现:(1)烧伤后患者外周血CD20+B细胞数量百分比和CD20+B细胞对丝裂原刺激的增殖反应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2)治疗组经特异性iRNA治疗后CD20+B细胞数量比治疗前平均增加11.5%,而对照组患者CD20+B细胞数量及增殖反应无明显变化,表明特异性iRNA可明显提高烧伤患者外周血CD20+B细胞数量,并可增强烧伤患者外周血CD20+B细胞对丝裂原刺激的增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免疫核糖核酸 CD20 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抗CD20嵌和抗体的体外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扬 张大鹏 +4 位作者 郭怀祖 吴兰 聂丽 钱卫珠 李博华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5-98,共4页
c8F6是我们实验室制备的一株抗CD20的鼠/人嵌合抗体。本研究对c8F6的体外生物学活性进行了测定并与临床上使用的CD20抗体Rituximab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c8F6具有与Rituximab相似的抗原结合活性,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 c8F6是我们实验室制备的一株抗CD20的鼠/人嵌合抗体。本研究对c8F6的体外生物学活性进行了测定并与临床上使用的CD20抗体Rituximab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c8F6具有与Rituximab相似的抗原结合活性,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肿瘤细胞凋亡诱导活性及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但c8F6的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CDC)明显强于Rituximab,在10μg/ml浓度时c8F6对Daudi细胞和Raji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91%和86%,而Rituximab的杀伤率分别为65%(Daudi细胞)和32%(Raji细胞)。研究结果提示,c8F6可能发展成为一个比Rituximab更为有效的用于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抗体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嵌和抗体 CD20 c8F6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原文传递
Efficacy of anti-CD20 chimeric Fab' fragment on proliferation of B lymphoma cells 被引量:1
11
作者 LAI Zengzu XIONG Dongsheng +5 位作者 FAN Dongmei XU Yuanfu LIU Hanzhi PENG Hui ZHU Zhenping YANG Chunzh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1年第14期1182-1186,共5页
The variable domain of heavy chain (VH) and light chain (VL) genes of anti-CD20 monoclonal antibody HL47 were cloned from anti-CD20 ScFv expression vector pCANBTEcd20 by PCR and ligated into vector pYZF to construct c... The variable domain of heavy chain (VH) and light chain (VL) genes of anti-CD20 monoclonal antibody HL47 were cloned from anti-CD20 ScFv expression vector pCANBTEcd20 by PCR and ligated into vector pYZF to construct chimeric anti-CD20 Fab’ fragment expression vector pTZFcd20. Chimeric anti-CD20 Fab’ fragment was expressed in E. coli 16C9 and purified by protein G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Competitive inhibition assay showed that anti-CD20 Fab’ fragment inhibited binding of HI47 to CD20 on the surface of Daudi cells. Results from MTT assay indicated that chimeric anti-CD20 Fab’fragment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Daudi cells, IC50=69 ug/mL. Affinity of chimeric anti-CD20 Fab’ fragment was determined, Ka was about 8.9×108 (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OCLONAL antibody CHIMERIC Fab’ B LYMPHOMA CD20.
原文传递
CD20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惰性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12
作者 蓝清华 曾庆芳 +2 位作者 宋欢 詹涛 钟建明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2期1302-1305,共4页
目的探讨CD20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惰性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90例惰性淋巴瘤患者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6),对照组患者给予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苯达莫司汀联合CD20单抗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CD20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惰性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90例惰性淋巴瘤患者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6),对照组患者给予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苯达莫司汀联合CD20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82.6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CD8^(+)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6.09%,与对照组患者的77.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20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惰性淋巴瘤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性淋巴瘤 CD20单抗 苯达莫司汀 安全性
下载PDF
人源化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理化性质及结晶条件的筛选
13
作者 何睦 谭小钉 +2 位作者 卢日峰 刘大涛 王志武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657-660,共4页
目的分析人源化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理化性质,并初步筛选其结晶条件。方法分别采用还原、非还原SDS-PAGE及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size exclusive chromatography-HPLC,SEC-HPLC)法检测抗体纯度;还原SDSPAGE测定抗体轻重链相对分子质量;... 目的分析人源化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理化性质,并初步筛选其结晶条件。方法分别采用还原、非还原SDS-PAGE及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size exclusive chromatography-HPLC,SEC-HPLC)法检测抗体纯度;还原SDSPAGE测定抗体轻重链相对分子质量;毛细管电泳测定抗体等电点;高效液相阳离子交换色谱(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HPLC,IEC-HPLC)法检测抗体电荷异质体含量;悬滴气相扩散法初步筛选抗体的结晶条件。结果人源化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非还原SDS-PAGE纯度为100%,还原SDS-PAGE纯度(轻链+重链)为100%,重链、轻链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8 000和27 000,SFC-HPLC纯度为99.2%;等电点为9.2;抗体表面电荷分布较均一;得到的蛋白晶体为孪晶,分辨率约为8埃。结论该抗体的纯度达到结晶要求,以其理化性质为基础,初步筛选出了结晶条件,为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化抗体 单克隆抗体 CD20 纯度 理化性质 结晶
原文传递
利妥昔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9例
14
作者 于晓宁 陈学良 《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9例均为住院患者,用药剂量为375mg/m2,每周1次,连续4~6次,可与化疗方案联用。[结果]CR5例,PR1例,SD1例,PD2例,总有效率(RR)为66.67%,其中ⅠA期6例,ⅢB期1例,ⅣB期2例...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9例均为住院患者,用药剂量为375mg/m2,每周1次,连续4~6次,可与化疗方案联用。[结果]CR5例,PR1例,SD1例,PD2例,总有效率(RR)为66.67%,其中ⅠA期6例,ⅢB期1例,ⅣB期2例。主要毒副反应为发热、寒战、胸闷、一过性皮疹及短暂的肝功能指标升高等。[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是治疗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有效而安全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免疫疗法 利妥昔单抗 单克隆抗体 CD20
下载PDF
Anti-CD 20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associated viral hepatitis in hematological diseases
15
作者 Shih-Hung Yang Chiun Hsu +1 位作者 Ann-Lii Cheng Sung-Hsin Kuo 《World Journal of Hematology》 2014年第2期29-43,共15页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administration of anti-CD20 monoclonal antibodies such as rituximab has demonstrated various degrees of effectiveness and has improved patients' outcomes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un...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administration of anti-CD20 monoclonal antibodies such as rituximab has demonstrated various degrees of effectiveness and has improved patients' outcomes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hematological disorders and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However, the depletion of B-cells, the distribution of T-cell populations,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host immunity resulting from the use of anti-CD20 monoclonal antibodies potentially lead to severe viral infections, such as hepatitis B virus(HBV), hepatitis C virus(HCV), parvovirus B19, and herpes viruses, in patients who are undergoing immune therapy or immunochemotherapy. Of these infections, HBV- and HCV-related hepatitis are a great concern in endemic areas because of the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s in untreated patients. As a result, prophylaxis against HBV infection is becoming a standard of care in these areas. Parvovirus B19, a widespread pathogen that causes red blood cell aplasia in immunocompromised hosts, also causes hepatitis in healthy individuals. Recently, its association with hepatitis was recognized in a patient treated with rituximab. In addition, adenovirus, varicella-zoster virus hepatitis E virus, and rituximab itself have been linked to the occurrence of hepatitis during or after rituximab treatments. The epidemiologies and pathogeneses of these etiologies remain unknown.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use of anti-CD20 monoclonal antibod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or autoimmune hematological disorders, it is imperative that physicians understand and balance the risks of hepatotropic virusassociated hepatitis against the benefits of using antiCD20 monoclonal antibo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 MONOCLONAL antibody HEPATITIS HEPATITIS B VIRUS HEPATITIS C VIRUS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评价CD20抗体体内外抗肿瘤效应模型的建立
16
作者 刘广洛 钱卫珠 +3 位作者 李博华 杨扬 许静 王皓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研究通过基因转染的方法建立了稳定表达不同水平人CD20分子的小鼠骨髓瘤细胞克隆:CD20高表达(NS1-CD20H)、中表达(NS1-CD20M)和低表达(NS1-CD20L)的NS-1细胞株。利用建立的CD20分子高、中、低表达的NS-1细胞系,我们初步研究了CD20分子... 研究通过基因转染的方法建立了稳定表达不同水平人CD20分子的小鼠骨髓瘤细胞克隆:CD20高表达(NS1-CD20H)、中表达(NS1-CD20M)和低表达(NS1-CD20L)的NS-1细胞株。利用建立的CD20分子高、中、低表达的NS-1细胞系,我们初步研究了CD20分子表达水平与CD20抗体杀伤活性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D20分子表达水平的提高,CD20抗体(Rituximab和2F2)的CDC和ADCC作用均相应增强。2F2抗体具有与Rituximab相似的ADCC作用。对于CD20高表达细胞,2F2抗体显示出和Rituximab相似的CDC活性。但对于CD20低表达的NS-1细胞,2F2的CDC活性远强于Rituximab。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荷有NS1-CD20L的小鼠,Rituximab不能显示出抗肿瘤活性,而2F2则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由于这两个抗体有相似的ADCC活性,实验结果提示CDC可能是CD20抗体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我们建立的不同程度表达CD20的NS-1细胞克隆可以成为一种新型的CD20抗体活性评价模型,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CD20抗体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 RITUXIMAB 单克隆抗体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原文传递
基于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2种夹心ELISA法的建立
17
作者 邓承莲 董立厚 +1 位作者 邹佳 宋海峰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4年第3期406-409,共4页
目的:建立和比较2种灵敏、特异的夹心ELISA方法,用于准确定量检测食蟹猴血浆中重组抗CD20人源化单克隆抗体(rh—anti—CD20zumab)浓度。方法:以rh—anti—CD20zumab为基础,分别用山羊抗人IgGF(ab')2抗体和驴抗人IgG Fc抗体包... 目的:建立和比较2种灵敏、特异的夹心ELISA方法,用于准确定量检测食蟹猴血浆中重组抗CD20人源化单克隆抗体(rh—anti—CD20zumab)浓度。方法:以rh—anti—CD20zumab为基础,分别用山羊抗人IgGF(ab')2抗体和驴抗人IgG Fc抗体包被96孔酶标板,加入待测样品,均采用HRP标记的猴血清吸附的山羊抗人IgG抗体进行检测,加底物显色,读取D450nm值。结果:建立了2种定量检测rh—anti—CD20zumab的夹心ELISA方法并进行了确证,样品的前处理分别为1:20和1:10,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0~5000和40~12500ng/mL,定量下限均为40ng/mL,两者的板内、板间精密度分别小于16.2%和19.4%,准确度分别为-10.3%~16.6%和-14.4%~12.9%。2种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稀释线性,且都未出现钩状效应。结论:方法学确证表明,本研究建立的2种ELISA法均符合新生物制品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指导原则的要求,可用于rh—anti—CD20zumab的检测,为后续rh—anti—CD20zumab在食蟹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不同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重组嵌合抗CD20 IgG1型单克隆抗体的结构验证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陶磊 饶春明 +3 位作者 高凯 史新昌 赵阳 王军志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2-755,共4页
本文选择一种重组嵌合抗CD20 IgG1型单抗,应用液质联用仪及N-末端测序仪对其进行结构验证。对该单抗进行还原、烷基化、酶解等处理后,对其氨基酸序列、二硫键配对方式、糖链类型及糖基化位点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该单抗轻、重链氨基... 本文选择一种重组嵌合抗CD20 IgG1型单抗,应用液质联用仪及N-末端测序仪对其进行结构验证。对该单抗进行还原、烷基化、酶解等处理后,对其氨基酸序列、二硫键配对方式、糖链类型及糖基化位点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该单抗轻、重链氨基酸序列与理论一致。通过液质肽图的解析,对单抗10条二硫键的配对方式进行了验证;通过比较单抗重链切糖前、后的相对分子质量,预测单抗所含糖链类型为岩藻糖化的双触角复杂型N-糖,糖基化位点位于重链的Asn301上。本方法可为该类重组单抗制品的质量控制及其参考品的结构确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20IgG1单克隆抗体 结构验证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原文传递
基于报告基因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ADCC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春雨 王兰 +5 位作者 郭玮 于传飞 张峰 王文波 李萌 高凯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4-98,共5页
利用Jurkat/NFAT-luc+FcγRIIIa转基因细胞系作为效应细胞,WIL2-S细胞系作为靶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检测系统(Bio GloTM Luciferase Assay System)进行抗CD20单抗的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及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抗CD20... 利用Jurkat/NFAT-luc+FcγRIIIa转基因细胞系作为效应细胞,WIL2-S细胞系作为靶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检测系统(Bio GloTM Luciferase Assay System)进行抗CD20单抗的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及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抗CD20单抗在该方法中存在量效关系,且符合四参数方程式:y=(A-D)/[1+(X/C)B]+D。方法经优化确定靶细胞为WIL2-S细胞,抗体稀释浓度为18 000 ng·m L-1,1∶5倍的稀释倍数,效靶比为6∶1,诱导时间为6 h。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8次独立实验的回归分析、线性及平行性均通过统计学检验;4个不同稀释组回收率样本经3次测定,相对效价分别为(44.39±3.93)%、(72.74±2.78)%、(128.28±7.01)%和(168.19±2.70)%,变异系数均小于10%,对应回收率分别为(88.78±7.85)%、(96.99±3.70)%、(102.63±5.61)%和(112.12±1.80)%。本研究利用转基因细胞法成功建立抗CD20单抗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可作为抗CD20单抗ADCC生物学活性的常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20单克隆抗体 ADCC 生物学活性
原文传递
抗CD20单克隆抗体在儿童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方香 杨晓 +1 位作者 高春林 夏正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5-318,共4页
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diopathic refractory nephritic syndrome,IRNS)一直是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抗CD20单克隆抗体是一种诱导B细胞溶解和凋亡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其出现极大地改善了IRNS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多数病例分析和临床试验... 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diopathic refractory nephritic syndrome,IRNS)一直是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抗CD20单克隆抗体是一种诱导B细胞溶解和凋亡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其出现极大地改善了IRNS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多数病例分析和临床试验对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儿童IRNS的有效性进行了报道。本文就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在IRNS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抗CD20单克隆抗体 利妥昔单抗 免疫抑制剂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