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研究进展:有效性、依从性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潇 张琪然 +3 位作者 黄柳 丁丽娜 张小遥 蔡春凤 《中国临床护理》 2018年第6期470-474,共5页
由于心理治疗可以产生持久的收益而没有药物疗法的耐受性或不良反应风险,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现在被建议作为慢性失眠的一线治疗方法。文章介绍了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有效性、依从性和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通过分析现存的问题和已有研究不足... 由于心理治疗可以产生持久的收益而没有药物疗法的耐受性或不良反应风险,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现在被建议作为慢性失眠的一线治疗方法。文章介绍了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有效性、依从性和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通过分析现存的问题和已有研究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 有效性 依从性 神经生物学研究
下载PDF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焦虑及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孟令娜 王娜娜 +3 位作者 韩晓嫣 毛丽丽 李洁 严芳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焦虑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失眠认知行为疗... 目的探讨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焦虑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睡眠质量,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失眠严重程度,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焦虑严重程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在常规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症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 疗效
下载PDF
中医放松诱导法联合电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3
作者 王君安 焦歆益 +3 位作者 陈开兵 杨小龙 张亚丽 吕红波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1002-1005,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放松诱导法联合电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甘肃省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收治的失眠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药物组、中医综合干预组、失眠认知与行... 目的:观察中医放松诱导法联合电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甘肃省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收治的失眠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药物组、中医综合干预组、失眠认知与行为疗法(CBT-I)组。药物组采用佐匹克隆片3.75~7.5 mg,每晚睡前口服。中医综合组给予中医放松诱导治疗技术,1次/周,40~60 min/次,电针治疗5次/周,留针20 min/次。CBT-I组给予CBT-I治疗,1次/周,45~60 min/次,3组均治疗6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多导睡眠监测(PSG)评定,对失眠症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结果:药物组有效率82.14%,中医综合干预组有效率75.86%,CBT-I组有效率82.76%,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佐匹克隆片、中医放松诱导法联合电针疗法及CBT-I对失眠症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觉醒次数、N1期、N2期、N3期及REM期睡眠百分比均有改善(P<0.05),且中医放松诱导法联合电针疗法及CBT-I对失眠症患者睡眠结构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中医放松诱导法联合电针治疗失眠症有较好的疗效,与佐匹克隆片、CBT-I疗效相当,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依从性好,克服了安眠药物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中医放松技术 电针 失眠认知与行为疗法
下载PDF
Changes in insomnia severity with advanced PAP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and comorbid sleep apnea:A retrospective,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4
作者 Barry J.Krakow Natalia D.McIver +1 位作者 Jessica J.Obando Victor A.Ulibarri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08-319,共12页
Background:Sleep disorders frequently occur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patients.Chronic insomnia is a common feature of and 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of PTSD.Another sleep disorder,obstructive sleep apnea(... Background:Sleep disorders frequently occur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patients.Chronic insomnia is a common feature of and 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of PTSD.Another sleep disorder,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also occurs frequently in PTSD,and emerging research indicates OSA fuels chronic insomnia.Scant research has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OSA treatment on insomnia outcomes(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in trauma survivors.Methods:OSA patients with moderately severe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were studied in 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Ninety-six patients who failed CPAP therapy due to expiratory pressure intolerance or complex sleep apnea or both underwent manual titration with advanced PAP modes[autobilevel(ABPAP);adaptive servo-ventilation(ASV)],which were subsequently prescribed.PAP use measured by objective data downloads divided the sample into three groups:compliant regular users(C-RU):n=68;subthreshold users(SC-RU):n=12;and noncompliant users(NC-MU):n=16.The average follow-up was 11.89±12.22 months.Baseline and posttreatment ISI scores were analyzed to assess residual insomnia symptoms as well as cure rates.Results:The C-RU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insomnia with very large effects compared to those in the NC-MU reference group(P=0.019).Insomnia severit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all three groups with large effects(C-RU,P=0.001;SC-RU,P=0.027;NC-MU,P=0.007).Hours of weekly PAP use and insomnia severity were inversely correlated(P=0.001,r=–0.321).However,residual insomnia symptoms based on established ISI cut-offs were quite common,even among the C-RU group.Post hoc analysis showed that several categories of sedating medications reported at baseline(hypnotics,anti-epileptic,opiates)as well as actual use of any sedating medication(prescription or nonprescription)were associated with smaller insomnia improvements than those in patients not using any sedating agents.Conclusions:In a retrospective,nonrandomized analysis of a select sample of sleep clinic patients with OSA 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OMNiA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Complex iNSOMNiA cbt-i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CPAP Auto bi-level Adaptive servo-ventilation
下载PDF
CBT-I对不同焦虑水平慢性失眠患者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媛媛 邓昭信 +1 位作者 曹民佑 李宇明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763-765,共3页
目的:观察CBT-I对慢性失眠患者的远期疗效,以及不同焦虑水平对CBT-I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条件的慢性失眠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HAMA是否≥14分标准分为低焦虑组和高焦虑组,每... 目的:观察CBT-I对慢性失眠患者的远期疗效,以及不同焦虑水平对CBT-I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条件的慢性失眠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HAMA是否≥14分标准分为低焦虑组和高焦虑组,每组30例,2组均予以6周CBT-I治疗并在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6个月进行随访,使用PSQI量表和HAMA量表来观察治疗的远期疗效,比较2组患者远期疗效有无不同。结果:经过6周治疗,2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PSQI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2个月及6个月的PSQI及HAMA评分均较治疗后下降(P<0.05),其中PSQI评分在治疗结束后2个月下降最为明显(P<0.05)。3次随访2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CBT-I对慢性失眠患者疗效肯定,不同焦虑水平对CBT-I的疗效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 慢性失眠 焦虑水平 远期疗效
下载PDF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改善失眠伴抑郁病人失眠和抑郁症状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黄子津 韩侨 +4 位作者 卢奕安 宋艳 王新宇 姜淼 李艳明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改善失眠伴抑郁病人的失眠和抑郁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和维普数据库、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建库至2019年8月9日关于CBT-I对失眠伴抑郁... 目的:系统评价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改善失眠伴抑郁病人的失眠和抑郁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和维普数据库、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建库至2019年8月9日关于CBT-I对失眠伴抑郁病人影响的相关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并评价其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涉及病人8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BT-I可改善失眠伴抑郁病人的失眠症状[SMD=-0.82,95%CI(-1.08,-0.56),P<0.000 01]、抑郁症状[SMD=-1.32,95%CI(-1.88,-0.76),P<0.000 01]。亚组分析显示,CBT-I改善重度抑郁病人的效果更显著(P=0.006),且干预时间在2个月及以上者效果更显著(P<0.000 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CBT-I能够通过治疗失眠改善其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对于重度抑郁病人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但干预时间应在2个月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 抑郁 失眠 Meta分析 循证护理
下载PDF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催眠对失眠和睡眠信念及态度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7
作者 雷莉 高东 +2 位作者 黄庆玲 陈小洁 张婷 《四川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897-901,共5页
目的探讨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联合催眠对慢性失眠患者失眠症状和睡眠信念及态度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睡眠心理科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失眠患者共5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分别给予6周团... 目的探讨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联合催眠对慢性失眠患者失眠症状和睡眠信念及态度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睡眠心理科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失眠患者共5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分别给予6周团体CBT-I治疗联合催眠和传统团体CBT-I治疗,在干预前、干预结束后即刻、干预结束后3个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失眠严重指数(ISI)及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用于评估失眠症状和睡眠的信念及态度。结果干预结束后即刻,试验组患者的PSQI、ISI及DBA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结束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的PSQI、ISI及DBA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试验组干预结束后3个月PSQI和DBAS得分高于干预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结束后3个月ISI得分与干预后即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结束后3个月ISI和DBAS得分高于干预结束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3个月PSQI得分较干预后即刻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CBT-I治疗联合催眠较传统团体CBT-I治疗对失眠症状、睡眠状态及不良睡眠信念及态度有更好的改善效果,可进一步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催眠治疗 睡眠信念及态度
下载PDF
短程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在慢性失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梁巧玲 徐国洪 +4 位作者 刘紫珊 章泽栋 潘锦环 李兰芳 欧嘉敏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3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探讨短程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在慢性失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3月—6月接收的80例慢性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短程CBT-I... 目的探讨短程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在慢性失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3月—6月接收的80例慢性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短程CBT-I治疗,以6~8名患者与干预者组成干预团体,开展3次共6周的短程CBT-I。采用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患者入组时及干预2个月后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快速眼动睡眠(REM)时间占比与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时间占比;采用Flinders疲劳量表(FFS)、简化版睡眠相关不良信念与态度量表(DBAS-16)评价患者入组时及干预2个月后的疲劳程度、睡眠信念与态度。结果研究组入组2个月时的TST、SE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组2个月时的FF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组2个月时的DBAS-16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短程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状况,减轻其疲劳程度,增强其睡眠信念与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 慢性失眠 睡眠状况 疲劳 睡眠信念与态度
下载PDF
CBT-I睡眠认知在抑郁症患者睡眠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贾晓荣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4期112-114,共3页
探讨给予抑郁症患者常规护理的同时联合CBT-I睡眠认知的护理干预差异,保证护理质量。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对象均为抑郁症患者,一共100例。数据分组的依据为数表法原则,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人数各占50%。对照组通过药物治疗达到改善病情的作... 探讨给予抑郁症患者常规护理的同时联合CBT-I睡眠认知的护理干预差异,保证护理质量。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对象均为抑郁症患者,一共100例。数据分组的依据为数表法原则,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人数各占50%。对照组通过药物治疗达到改善病情的作用,且给予其常规睡眠护理,观察组则以对照组的护理内容为基础,联合CBT-I睡眠认知,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前的睡眠质量评分这一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不大,但是经过护理,观察组的这一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相当明显,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用药依从性明显比对照组高,对比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 抑郁症患者治疗期间CBT-I睡眠认知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主要表现在护理后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更高,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护理总有效率较高,值得临床上加大推广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t-i睡眠认知 抑郁症 睡眠护理 效果
下载PDF
CBT-I睡眠认知在抑郁症患者睡眠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郭永梅 《进展》 2022年第1期205-206,共2页
目的:评价临床为抑郁症患者实施睡眠护理服务时,落实CBT-I睡眠认知方案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为纳入对象起止时间,总计选入82例抑郁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行分组研究,41例一组,组别名称是研究组和对比组,均通过药物... 目的:评价临床为抑郁症患者实施睡眠护理服务时,落实CBT-I睡眠认知方案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为纳入对象起止时间,总计选入82例抑郁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行分组研究,41例一组,组别名称是研究组和对比组,均通过药物方案改善病情,并行睡眠护理,分析组以此为基础,再行CBT-I睡眠认知护理,对二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实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抑郁心理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与对比组评分相比较低,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与对比组依从性相比较优秀,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与对比组有效率相比较优异,差异较显著,P<0.05。结论:临床通过睡眠护理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干预时,联合使用CBT-I睡眠认知方案,患者睡眠质量提升,抑郁心理减轻,用药依从性提高,病情好转,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质量 抑郁症 cbt-i睡眠认知 用药依从性 睡眠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