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圈养马麝夏秋冬活动格局的比较 被引量:44
1
作者 孟秀祥 杨奇森 +5 位作者 冯祚建 夏霖 王培民 蒋应文 白正清 李国林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7-97,共11页
2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1月间 ,在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麝场对 46只圈养马麝进行扫描取样观察 ,记录其站立及运动、摄食、反刍和静卧 4种行为 ,并对各行为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圈养马麝的活动有昼夜节律和季节变化 ,夏季... 2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1月间 ,在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麝场对 46只圈养马麝进行扫描取样观察 ,记录其站立及运动、摄食、反刍和静卧 4种行为 ,并对各行为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圈养马麝的活动有昼夜节律和季节变化 ,夏季活动型属于晨昏型偏夜型 ,秋季偏向昼夜型 ,冬季也属昼夜型但趋于白昼活动 ;除季节间分布不一的晨昏活动高峰期外 ,3个季节均有相对恒定的午夜 (2 2 :0 0~ 0 1 :3 0 )活动高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马麝 活动格局 季节 行为生态
下载PDF
圈养条件下岩羊冬季昼间的行为及活动规律 被引量:40
2
作者 刘振生 王小明 曹丽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3,51,共4页
2003年12月在西宁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9只岩羊的行为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羊冬季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依次为卧息(38.65±9.84)%、取食(35.27±8.72)%、运动(23.55±5.36)... 2003年12月在西宁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9只岩羊的行为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羊冬季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依次为卧息(38.65±9.84)%、取食(35.27±8.72)%、运动(23.55±5.36)%、反刍(17.47±4.07)%、其它(2.77±0.30)%(包括饮水、排便、修饰、嗅闻、站立和发声等).冬季,岩羊在一天内的卧息有3个高峰期(8:00~9:00、12:00~15:00和17:00~18:00);取食有2个高峰期(9:00~12:00和15:00~18:00).上述2种行为在一天中是交替出现的.运动在8:00~10:00和15:00~18:00时发生较多.反刍有2个高峰期(11:00~14:00和17:00~18:00).岩羊的取食和反刍具有相似的规律,但反刍高峰的出现时间较取食延迟了1 h左右.其它行为在一天中发生的较为随机.年龄因素和性别因素对岩羊冬季昼间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率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并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羊 圈养 行为 活动规律
下载PDF
养殖型暗纹东方鲀生长与发育特性 被引量:23
3
作者 华元渝 李廷友 邹宏海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4,共7页
观测养殖型暗纹东方鲀,获得4个年龄组的生长数据和解剖资料。拟合出雌、雄的体长体重关系和生长方程,分析其肥满度、胸腹围特点以及性腺和肝脏发育特点。结果显示,养殖型暗纹东方鲀雌雄体长生长规律相似;但体重在2.5龄前雄鱼生长速度大... 观测养殖型暗纹东方鲀,获得4个年龄组的生长数据和解剖资料。拟合出雌、雄的体长体重关系和生长方程,分析其肥满度、胸腹围特点以及性腺和肝脏发育特点。结果显示,养殖型暗纹东方鲀雌雄体长生长规律相似;但体重在2.5龄前雄鱼生长速度大于雌鱼,2.5龄后则相反。养殖暗纹东方鲀体型比野生暗纹东方鲀肥胖,体重/体长和肥满度皆大于野生型。研究还发现,养殖暗纹东方鲀性腺发育不良和肝脏脂肪变性发生率高,且两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致使全人工育成的成鱼繁殖难以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型暗纹东方鲀 生长发育 性腺 肝脏 肥满度 体长体重比 胸腹围
下载PDF
Tree shrew models:A chronic social defeat model of depression and a one-trial captive conditioning model of learning and memory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静 周启心 +2 位作者 田孟 杨跃雄 徐林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30,共7页
Recent genome studies indicate that tree shrew is in the order or a closest sister of primates,and thus may be one of the best animals to model human diseases.In this paper,we report on a social defeat model of depres... Recent genome studies indicate that tree shrew is in the order or a closest sister of primates,and thus may be one of the best animals to model human diseases.In this paper,we report on a social defeat model of depression in tree shrew(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Two male tree shrews were housed in a pair-cage consisting of two independent cages separated by a wire mesh partition with a door connecting the two cages.After one week adaptation,the connecting door was opened and a brief fighting occurs between the two male tree shrews and this social conflict session consisted of 1 h direct conflict(fighting) and 23 h indirect influence(e.g.smell,visual cues) per day for 21 days.The defeated tree shrew was considered the subordinate.Compared with na?ve animals,subordinate tree shrews at the final week of social conflict session showed alterations in body weight,locomotion,avoidance behavior and urinary cortisol levels.Remarkably,these alterations persisted for over two weeks.We also report on a novel captive conditioning model of learning and memory in tree shrew.An automatic trapping cage was placed in a small closed room with a freely-moving tree shrew.For the first four trials,the tree shrew was not trapped when it entered the cage and ate the bait apple,but it was trapped and kept in the cage for 1 h on the fifth trial.Latency was defined as the time between release of the tree shrew and when it entered the captive cage.Latencies during the five trials indicated adaptation.A test trial 24 h later was used to measure whether the one-trial trapping during the fifth trial could form captive memory.Tree shrews showed much longer trapping latencies in the test trial than the adaptation trials.The N-methyl-d-aspartate(NMDA) receptor antagonist MK-801(0.2 mg/kg,i.p.),known to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memory,did not affect latencies in the adaptation trails,but did block captive memory as it led to much shorter trapping latencies compared to saline treatment in the test trial.These results demons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defeat DEPRESSION captive conditioning Learning and memory Tree shrew
下载PDF
圈养大熊猫的行为训练 被引量:21
5
作者 何绍纯 刘学锋 +3 位作者 张轶卓 王泽重 马涛 闫宝芝 《野生动物》 2011年第5期282-284,共3页
大熊猫行为训练是针对圈养大熊猫医学检查和繁殖需要进行的,有利于饲养管理和减少应激反应。本文详细记录了大熊猫行为训练的方法、过程及训练目标,把医学检查和繁殖需要分解到具体的目标动作,并规范动作要求(站,坐,趴,躺),从食物和训... 大熊猫行为训练是针对圈养大熊猫医学检查和繁殖需要进行的,有利于饲养管理和减少应激反应。本文详细记录了大熊猫行为训练的方法、过程及训练目标,把医学检查和繁殖需要分解到具体的目标动作,并规范动作要求(站,坐,趴,躺),从食物和训练技术上严格把关,分析解决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安全有效的训练方法,形成科学规范的大熊猫行为训练程序,为提高繁殖力和医疗检查提供方便条件,达到提高圈养大熊猫生存福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 大熊猫 行为训练
下载PDF
通过环境丰容提高圈养野生动物福利 被引量:17
6
作者 吴海丽 沙炳福 +2 位作者 朱建青 戴蕾 刘群秀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3-467,共5页
环境丰容是促进动物展示其物种典型性行为,并使之掌控和选择环境的一种刺激行为和管理手段。且可提高圈养野生动物的福利。本文综述了从物理环境、食物投喂方式、社群、感官刺激以及行为训练等5个方面的丰容形式,探讨了不同形式的丰容... 环境丰容是促进动物展示其物种典型性行为,并使之掌控和选择环境的一种刺激行为和管理手段。且可提高圈养野生动物的福利。本文综述了从物理环境、食物投喂方式、社群、感官刺激以及行为训练等5个方面的丰容形式,探讨了不同形式的丰容对动物福利的影响。通过环境丰容,展示动物的自然行为,有助于改进现有饲养管理方式,并为将来野化训练、维持或重建动物野外种群提供动物行为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丰容 圈养 动物福利
下载PDF
圈养马麝发情交配后期的日活动格局 被引量:13
7
作者 孟秀祥 杨奇森 +3 位作者 冯祚建 夏霖 蒋应文 王培民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42,共8页
20 0 1年 1月 ,对 46只圈养马麝进行了行为取样 ,记录了四种行为状态 ,站立及运动、摄食、反刍、静卧。区分性别和年龄组 ,比较各组在发情后期的活动格局。在发情末期 ,马麝呈现多高峰的日活动节律 ,清晨的活动高峰不明显 ,故而包含于... 20 0 1年 1月 ,对 46只圈养马麝进行了行为取样 ,记录了四种行为状态 ,站立及运动、摄食、反刍、静卧。区分性别和年龄组 ,比较各组在发情后期的活动格局。在发情末期 ,马麝呈现多高峰的日活动节律 ,清晨的活动高峰不明显 ,故而包含于持续时间极长 (0 7:0 0~ 1 4:3 0时 )的上午活动高峰 ,另具黄昏(1 6:3 0~ 1 8:0 0时 )和午夜 (2 1 :0 0~ 0 0 :3 0时 )活动高峰。发情后期 ,马麝的活动节律主要受圈养条件、气温和生理状态的影响 ,摄食高峰的初次出现与喂饲时间有关 ,在喂饲前后发生反刍高峰 ,这是对饲料限量投放的一种适应 ;为适应冬季夜间的低气温 ,马麝在夜间趋向于静卧 ,而在较暖的昼间活动 ,以减少热量消耗 ;马麝雌体的发情交配状态影响其活动性 ,已交配受孕的雌体活动性降低。雄体的活动格局也受年龄和近期交配经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 马麝 发情交配后期 日活动格局
下载PDF
圈养猩猩的行为训练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梅荣 窦海静 李俊娴 《野生动物学报》 2014年第1期62-65,共4页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圈养的3只猩猩在接受了行为训练后,相继完成了串笼、称重、肌肉注射、前臂静脉穿刺,及眼、耳、口、鼻、腹部和四肢检查等训练项目。所有训练项目均使用食物、响片正强化,动物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主动完成,去除了化学...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圈养的3只猩猩在接受了行为训练后,相继完成了串笼、称重、肌肉注射、前臂静脉穿刺,及眼、耳、口、鼻、腹部和四肢检查等训练项目。所有训练项目均使用食物、响片正强化,动物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主动完成,去除了化学保定或强制保定对动物造成的伤害。动物行为训练极大地方便了日常管理,丰富了动物行为,减少了刻板行为,提高了动物福利。训练发现,训练效果主要受不同的强化物、强化时间和训练环境的影响。刺激强烈或动作复杂的训练项目可以通过动作拆分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 猩猩 训练
下载PDF
圈养马来熊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5
9
作者 兰存子 刘振生 +3 位作者 王爱善 郑建清 刘群秀 夏菊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4689-4698,共10页
2009年3—12月,分春、夏、秋、冬4个季节,采用人工观察和红外摄像记录观察2种方式,对上海动物园圈养马来熊进行行为学研究。建立的行为谱包括休息、走动、踱步、乞食、采食、爬树、探寻、擦痒、玩耍、追逐、嗅闻、示警、打斗、爬跨、舔... 2009年3—12月,分春、夏、秋、冬4个季节,采用人工观察和红外摄像记录观察2种方式,对上海动物园圈养马来熊进行行为学研究。建立的行为谱包括休息、走动、踱步、乞食、采食、爬树、探寻、擦痒、玩耍、追逐、嗅闻、示警、打斗、爬跨、舔阴、交配和排泄,相关行为归类,即休息、运动、乞食、刻板、社群和其他行为。马来熊用于休息的时间最多,其次是运动和乞食行为。各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季节性差异:运动行为(F=62.748,P<0.001)和社群行为(F=26.041,P<0.001)季节性差异极显著,运动行为在春夏季较低,夏季最低(13.96%),而秋冬季的运动行为较高,且秋季达到最高(43.39%),社群行为春夏季较高而秋冬季较低;刻板行为(F=4.667,P<0.05)差异显著,春季出现的频率最高(7.56%),夏季频率最低(0.69%);休息行为(F=1.857,P>0.05)和乞食行为(F=1.180,P>0.05)季节性差异不显著。春夏季的运动行为(P=0.002)和刻板行为(P=0.001)差异显著,都表现出春季高于夏季的特点;秋冬季间各行为无明显差异。圈养马来熊具有明显的日活动节律,休息的行为曲线呈"W"型,00:00—5:00和20:00—24:00是马来熊的主要休息时间,6:00开始活动量增大,8:00—8:54是马来熊的正常进食高峰,同时,运动、乞食、社群等行为逐渐增多,乞食行为集中在运动场10:00—16:00游客多的时段。19:00之后马来熊活动量逐渐减少,直至进入睡眠。对春季和夏季昼间行为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年龄因素对休息、运动、社群、乞食和刻板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性别因素对社群行为的影响比较明显。对秋冬季室内和运动场的行为节律进行分析:马来熊在运动场的活动比率高于室内,休息和刻板行为多发生在室内,运动行为集中在运动场,室内的休息行为曲线呈"W"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熊 圈养 行为谱 行为节律 时间分配
下载PDF
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差异的比较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振生 滕丽微 +2 位作者 李枫 毕肖峰 王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3,共4页
  1998年 3月~ 2 0 0 1年 4月 ,在哈尔滨动物园和黑龙江东北虎林园采用全事件取样法、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取样法 ,对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在时间分配方面 ,笼养东北虎的休息远远高于...   1998年 3月~ 2 0 0 1年 4月 ,在哈尔滨动物园和黑龙江东北虎林园采用全事件取样法、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取样法 ,对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在时间分配方面 ,笼养东北虎的休息远远高于半散放东北虎 ,而摄食、站立和其它行为则明显低于半散放东北虎 ,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的运动较为接近。在活动规律方面 ,虽然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均有 2个运动的高峰期 ,但笼养东北虎的相对集中且变化幅度较大 ;半散放东北虎的休息有 1个明显的高峰期和 2个不明显的高峰期 ,与笼养东北虎的 1个高峰期有很大不同 ;笼养东北虎的摄食仅出现在 16∶0 0~ 17∶0 0 ,而半散放东北虎则在 1d中均有发生 ,且在 9∶0 0~ 11∶0 0和 14∶0 0~ 16∶0 0有 2个高峰期 ;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的站立和其它行为变化规律较为相似 ,但半散放东北虎的发生强度要远远高于笼养东北虎。通过对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各种行为进行的配对T检验 ,发现二者的休息、摄食、站立和其它行为存在极显著差异 (P<0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笼养 半散放 时间分配 活动规律
下载PDF
圈养小熊猫繁殖初探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奎兴 彭文培 +6 位作者 张皓 卓桂富 吴孔菊 尹洪 袁博 陈敏 谢意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7-181,共5页
建立小熊猫人工种群开展繁殖研究是减轻野生种群压力,有效保护小熊猫的措施之一。为探索提高人工条件下小熊猫繁殖水平,2011年以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对圈养小熊猫的环境条件等进行了改进提高。通过对小熊猫的饲养、繁育环境条件的... 建立小熊猫人工种群开展繁殖研究是减轻野生种群压力,有效保护小熊猫的措施之一。为探索提高人工条件下小熊猫繁殖水平,2011年以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对圈养小熊猫的环境条件等进行了改进提高。通过对小熊猫的饲养、繁育环境条件的改善,小熊猫的繁育情况有了一定的提高,初步结果显示,改进后,小熊猫的发情率、受胎率没有显著变化,但其繁殖成活率从改进前的55. 5%极显著地提高到改进后的76. 26%(P <0. 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 小熊猫 成活率
下载PDF
圈养大熊猫的部分行为训练 被引量:12
12
作者 祝朝怡 马晓萍 +1 位作者 钱程 何东旭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3-466,共4页
圈养大熊猫的行为训练多以医学检查为目的。在圈养条件下通过行为训练可以有效地保障圈养大熊猫的健康状态,提高圈养大熊猫的生存福利。科学的行为训练指的是动物在放松状态下接受检查,这样有效避免了以往因化学或物理保定对动物个体可... 圈养大熊猫的行为训练多以医学检查为目的。在圈养条件下通过行为训练可以有效地保障圈养大熊猫的健康状态,提高圈养大熊猫的生存福利。科学的行为训练指的是动物在放松状态下接受检查,这样有效避免了以往因化学或物理保定对动物个体可能造成的伤害。本文对大熊猫的4项基本训练包括定位、称重、测体温、采血的具体训练步骤和训练目标的实施做了详细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 大熊猫 行为训练
下载PDF
笼养东北虎春季行为及活动规律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滕丽微 李枫 +1 位作者 刘振生 张清靖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80,共3页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 ,在哈尔滨动物园对 4只笼养东北虎的行为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笼养东北虎春季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依次为睡眠 (39.4 2 % )、走动 (2 8.4 6 % )、卧息 (2 6 .4 1% )、其它 (5...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 ,在哈尔滨动物园对 4只笼养东北虎的行为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笼养东北虎春季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依次为睡眠 (39.4 2 % )、走动 (2 8.4 6 % )、卧息 (2 6 .4 1% )、其它 (5 .71% ,包括取食、饮水、排尿、排粪、修饰、嗅闻、嬉戏、站立、直立及发声行为等 )。睡眠在一天中有一个持续长达 5h的高峰期 (10 :0 0~ 15 :0 0时 ) ,走动和卧息则分别有两个高峰期 (8:0 0~ 10 :0 0时和 14 :0 0~16 :0 0时 )。通过周末与非周末的比较发现游人的多少可显著改变笼养东北虎的行为 ,其中对卧息 (F =5 .2 7,p <0 .0 1)影响极显著 ,对睡眠 (F =3.16 ,p <0 .0 5 )和走动 (F =2 .80 ,p <0 .0 5 )影响显著。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养东北虎 春季 行为 活动规律
下载PDF
海南坡鹿种群发展动态与保护建议 被引量:8
14
作者 卢学理 袁喜才 +2 位作者 彭建军 李善元 张海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8-141,共4页
就地保护的海南坡鹿种群分布于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和半野放两种类型,其中野生种群个体数量为65头,在1986~1992年间年均增长率为2.0%;半野放种群个体数量为1093头,同期年均增长率为22.4%。迁地保护的海南坡鹿的... 就地保护的海南坡鹿种群分布于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和半野放两种类型,其中野生种群个体数量为65头,在1986~1992年间年均增长率为2.0%;半野放种群个体数量为1093头,同期年均增长率为22.4%。迁地保护的海南坡鹿的分布种群有野放、半野放和圈养等3种类型,种群个体数量分别为524、337和86头。野放种群个体已有产仔现象;海南邦溪自然保护区的半野放种群在1994~2004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8.9%;枫木鹿场的圈养种群同期年均增长率为12.4%。目前,半野放是就地保护的主要方式;而野放是迁地保护的主要方式。应该注重发展迁地保护的半野放种群及其栖息地。对坡鹿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野生 野放 半野放 圈养
下载PDF
滤过型固相萃取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鸡蛋中15种全氟化合物的含量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坤 吴玉田 +1 位作者 赵君 周贻兵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6,共7页
提出了滤过型固相萃取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鸡蛋中全氟丁酸、全氟戊酸、全氟己酸、全氟庚酸、全氟辛酸、全氟壬酸、全氟癸酸、全氟十一酸、全氟十二酸、全氟十三酸、全氟十四酸、全氟丁烷磺酸、全氟己烷磺酸、全氟... 提出了滤过型固相萃取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鸡蛋中全氟丁酸、全氟戊酸、全氟己酸、全氟庚酸、全氟辛酸、全氟壬酸、全氟癸酸、全氟十一酸、全氟十二酸、全氟十三酸、全氟十四酸、全氟丁烷磺酸、全氟己烷磺酸、全氟庚烷磺酸、全氟辛烷磺酸等15种全氟化合物含量的方法。鸡蛋样品(2 g)中加入0.1 mL 20.0μg·L^(-1)同位素内标混合溶液,经10 mL 80%(体积分数)乙腈溶液振荡和超声提取后,离心;分取5 mL滤液,直接过滤过型Captive EMR-Lipid柱净化,收集流出液,氮吹至近干,加入500μL甲醇复溶,经涡旋、离心处理后测定。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RRHD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分离,以不同体积比的2 mmol·L^(-1)乙酸铵溶液和甲醇的混合溶液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扫描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5种全氟化合物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均为0.125~20.0μg·L^(-1),测定下限(10S/N)为0.05~0.16μg·kg^(-1);在0.500,4.00,16.0μg·kg^(-1)加标浓度水平下,15种目标物的回收率为78.0%~11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87%~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鸡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captive EMR-Lipid柱
下载PDF
圈养小熊猫对栖息地点的选择及其行为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黎绘宏 李婉萍 +2 位作者 黄志宏 谢高基 王兴金 《野生动物》 2013年第3期125-127,140,共4页
为了解圈养条件下小熊猫对人工环境的选择和行为习性,为笼舍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在春夏两季对圈养的10只小熊猫进行了行为观察。结果表明,与野生小熊猫白天主要以活动行为为主不同,圈养小熊猫白天以睡和卧等安静行为为主(68.32%)... 为了解圈养条件下小熊猫对人工环境的选择和行为习性,为笼舍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在春夏两季对圈养的10只小熊猫进行了行为观察。结果表明,与野生小熊猫白天主要以活动行为为主不同,圈养小熊猫白天以睡和卧等安静行为为主(68.32%),对行为发生的地点具有明显的选择性(P<0.001),而且几乎不受气温和天气的影响(P>0.05)。自然生长的树为圈养小熊猫的首选地点(53.6%)。小熊猫在地面主要以活动行为为主(83.06%),对笼箱的结构和材料没有明显的选择性(P>0.05)。因此,圈养小熊猫笼舍内最好能种植树木,而笼箱的结构和材料则依景观的需要进行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行为 笼舍 饲养
下载PDF
多功能波浪浮标的研制 被引量:8
17
作者 唐原广 李琛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04年第3期12-15,共4页
本文简述了多功能波浪浮标的研制过程,着重解析了浮标体、系留部分及波高倾斜一体化传感器的设计, 并对其主要功能和初步应用做了介绍。
关键词 波浪浮标 功能 浮标体 系留 传感器
下载PDF
圈养川金丝猴生命表和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素芬 张成林 +5 位作者 于泽英 王运盛 刘学锋 贾婷 陶玉静 夏茂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2-676,共5页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通过对全世界785只圈养川金丝猴的年龄分布、繁殖率、性比进行统计分析,编制圈养川金丝猴种群的生命表,绘制死亡曲线及存活曲线,计算川金丝猴的内禀增长能力。结果显示:圈养川金...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通过对全世界785只圈养川金丝猴的年龄分布、繁殖率、性比进行统计分析,编制圈养川金丝猴种群的生命表,绘制死亡曲线及存活曲线,计算川金丝猴的内禀增长能力。结果显示:圈养川金丝猴的寿命期望值较长,死亡率低,种群数量波动小,具有相对稳定的生态学特征;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分别为2.674 6、0.095 28/年和1.100 0,说明圈养川金丝猴种群目前仍存在上升的空间,种群结构整体上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圈养 生命表 内禀增长能力 种群动态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离子阱质谱法同时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26种新型抗病毒药物
19
作者 刘瑜 董鸿竺 +6 位作者 王悦 耿庆华 李晓东 张彤 姜莉 万建春 李志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7期101-107,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离子阱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andem ion trap-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同时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种抗病毒药物的方法。方法样品经三氯乙酸-乙腈(20:... 目的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离子阱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andem ion trap-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同时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种抗病毒药物的方法。方法样品经三氯乙酸-乙腈(20:80,V:V)溶液提取,Captive EMR-Lipid净化柱净化,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分离,UPLC-MS/MS检测,多反应监测-信息关联扫描-增强子离子扫描(multiple response monitoring-information dependent acquisition-enhanced product ion,MRM-IDA-EPI)确证,外标法定量。结果26种抗病毒药物定量限为0.1~5.0μg/kg,相关系数均高于0.99,回收率范围为71%~97%,相对标准偏差为1.3%~10.7%。结论采用新型通过型净化技术及四极杆串联离子阱质谱法,可同时对26种抗病毒药物进行定性、定量检测;采用二级全扫描谱图与谱库检索比对,实现了化合物的确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药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离子阱质谱法 动物源性食品 captive EMR-Lipid
下载PDF
笼养大斑啄木鸟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 被引量:8
20
作者 邢茂卓 张志明 +1 位作者 田恒玖 温俊宝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101,共7页
2011年6~8月,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露天笼舍内,采用瞬时扫描法对笼养条件下的4只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说明不同性别大斑啄木鸟间行为时间分配差异以及研究对象在... 2011年6~8月,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露天笼舍内,采用瞬时扫描法对笼养条件下的4只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说明不同性别大斑啄木鸟间行为时间分配差异以及研究对象在日间不同时间段行为节律差异。结果显示,笼养条件下大斑啄木鸟的各种行为活动具有一定的时间分配特点和日行为节律。大斑啄木鸟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休息和飞行走动,占全部行为的36.24%和26.96%,其次为觅食行为,占17.69%。除觅食、理羽和其他行为外,雌雄间行为时间分配差异不显著(P>0.05)。大斑啄木鸟昼间活动的高峰期出现在上午,中午有午休现象,日间行为节律明显。飞行走动、休息、理羽、跳跃行为的发生频次在雌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雄性觅食的发生频次显著地大于雌性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斑啄木鸟 笼养 行为 时间分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