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逼真的历史质感与诗意的情感体验——与曹郁谈《八佰》的摄影创作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刚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3-149,共7页
《八佰》是一首悲壮的史诗,在黑暗的最深处点燃了人性的光辉。在影片的摄影创作中,摄影指导曹郁通过还原历史情境的影像质感、现代派绘画风格的色彩基调、多重转换的视点调度,以及柔和、写意而富有冲突美感的光影处理,将观众带入到富有... 《八佰》是一首悲壮的史诗,在黑暗的最深处点燃了人性的光辉。在影片的摄影创作中,摄影指导曹郁通过还原历史情境的影像质感、现代派绘画风格的色彩基调、多重转换的视点调度,以及柔和、写意而富有冲突美感的光影处理,将观众带入到富有诗意的精神世界之中。正如《通天塔》结尾处写道:"最黑的夜,最亮的光",这正是曹郁对于《八佰》摄影风格的诠释,通过各种手段衬出苏州河北岸战争的残酷与凌厉,塑造出那夜里最耀眼的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佰》 曹郁 电影摄影创作
原文传递
以女性意识的视角观照曹禺悲剧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新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9-122,共4页
如果用女权主义批评理论进行观照,我们会发现,曹禺的悲剧作品中既有合于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规范的女性形象,又有迥异于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规范的女性形象,而后者则体现了作者鲜明的女权意识,也更能表达作者对固有文化的省察和破解,以及... 如果用女权主义批评理论进行观照,我们会发现,曹禺的悲剧作品中既有合于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规范的女性形象,又有迥异于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规范的女性形象,而后者则体现了作者鲜明的女权意识,也更能表达作者对固有文化的省察和破解,以及对建立新型文化的焦虑和渴望,对女性生命、情感世界的钟情眷顾和殷切关爱。同时,这些人物与前者相比,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思想穿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悲剧 女权意识 女性人物形象
下载PDF
曹禺、奥尼尔与古希腊悲剧——《悲悼》和《雷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艳霞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9-31,共3页
美国戏剧家奥尼尔的创作对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产生过很大影响 ,而两位剧作家都对古希腊悲剧情有独钟。古希腊悲剧熏陶、启发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沟通了他们的创作。以往在进行影响研究时 ,研究者往往只就二者进行单向比较 ,未能全面揭... 美国戏剧家奥尼尔的创作对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产生过很大影响 ,而两位剧作家都对古希腊悲剧情有独钟。古希腊悲剧熏陶、启发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沟通了他们的创作。以往在进行影响研究时 ,研究者往往只就二者进行单向比较 ,未能全面揭示两位戏剧大师创作中的共性与个性。如果引入古希腊悲剧这一参照对曹禺、奥尼尔的创作进行比较研究 ,则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把握两人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尔 曹禺 古希腊悲剧参照 共性 个性
下载PDF
曹禺前期戏剧的三种思想资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晓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1-66,共6页
本文通过对曹禺戏剧的文本分析和考察曹禺的精神历程发现:曹禺在建构自己的前期戏剧时整合了基督教文化、中国道家思想、西方生命哲学等思想资源,由此形成了自己剧作独特的结构和思想意蕴。曹禺之所以能够成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戏剧家... 本文通过对曹禺戏剧的文本分析和考察曹禺的精神历程发现:曹禺在建构自己的前期戏剧时整合了基督教文化、中国道家思想、西方生命哲学等思想资源,由此形成了自己剧作独特的结构和思想意蕴。曹禺之所以能够成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戏剧家,与他善于整合各种精神资源有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戏剧 思想资源
下载PDF
曹禺新笔名辨认及其译作《戏》演出考析
5
作者 杨萌 刘川鄂 《戏剧艺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6,共14页
“全集不全”是近年来现当代文学文献研究热中的学界共识。散佚的曹禺作品、笔名等线索信息仍潜藏在曹禺年谱、词典、索引之中,有待发掘辨别。对《文学季刊》中剧本《戏》的舞台演出史料文献进行充分考察,可以证实《戏》的译者“林菲”... “全集不全”是近年来现当代文学文献研究热中的学界共识。散佚的曹禺作品、笔名等线索信息仍潜藏在曹禺年谱、词典、索引之中,有待发掘辨别。对《文学季刊》中剧本《戏》的舞台演出史料文献进行充分考察,可以证实《戏》的译者“林菲”实为曹禺新笔名,《戏》实为曹禺译作。进一步结合文本分析《戏》的演出意义,探究《戏》销声匿迹的原因,则可还原历史真相。考析曹禺新笔名及其演出活动,为曹禺研究提供新的史料和视角,研究曹禺从译作到原创的倾斜,有助于深化理解与认知中国话剧的现代化与民族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林菲 新笔名 舞台演出
原文传递
中国新文学中的父子母题(上)——以鲁迅、曹禺等人作品为中心的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重岗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6-89,共4页
 文章分析了鲁迅、曹禺等二、三十年代作家对父子母题的处理及其中所隐藏的文化内涵。父子母题的处理在新文学中有着独特而复杂的文化意义:它既背负着反传统的精神使命,又融入了日常亲情和人生伦理的意味。这种取向的混杂使其意义显得...  文章分析了鲁迅、曹禺等二、三十年代作家对父子母题的处理及其中所隐藏的文化内涵。父子母题的处理在新文学中有着独特而复杂的文化意义:它既背负着反传统的精神使命,又融入了日常亲情和人生伦理的意味。这种取向的混杂使其意义显得隐晦难明。因而,疏理这种意义隐晦的情形,并借此揭示新文学在精神开掘方面所达到的深度就成了文中之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 父子母题 鲁迅 曹禺
下载PDF
戏剧评论与《日出》的经典化生成
7
作者 段金龙 汪子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日出》作为曹禺最具代表性的剧作之一,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乃至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学界对于《日出》的论争历经几个阶段:首先在其公开发表伊始,萧乾便邀请众多作家、评论家对其进行评论,加之曹禺本人的回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作品... 《日出》作为曹禺最具代表性的剧作之一,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乃至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学界对于《日出》的论争历经几个阶段:首先在其公开发表伊始,萧乾便邀请众多作家、评论家对其进行评论,加之曹禺本人的回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作品的纵深研究;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日出》又展开过几次大讨论,这些讨论对其从文本到舞台的经典化生成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关于《日出》颇具价值的学术论争对当下的戏剧评论具有重要的镜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日出》 学术论争 经典化
下载PDF
论曹禺经典话剧的意象构成
8
作者 葛胜君 付洪蕊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13-121,共9页
作为中国话剧的翘楚,曹禺凭借《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经典剧作让人望尘莫及。爬梳曹禺经典剧作,其中的诗意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而与其直接相关的意象研究同样不容忽视。如果可以对曹禺经典话剧作出宇宙意象、自... 作为中国话剧的翘楚,曹禺凭借《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经典剧作让人望尘莫及。爬梳曹禺经典剧作,其中的诗意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而与其直接相关的意象研究同样不容忽视。如果可以对曹禺经典话剧作出宇宙意象、自然意象、人文意象的界说给予纵横,那么,爬梳曹禺经典话剧的象征、暗示、隐喻、渲染、对立统一、简义串联、复义叠加等意象构成的艺术技巧,似乎可以更好地认知曹禺对于生命的理解和对身边世界的体悟,也能更有效地领会曹禺经典话剧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经典话剧 意象 构成
下载PDF
论译界楷模朱生豪在中国及世界的深远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曹树钧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2,共6页
朱生豪是中国莎学史上首屈一指的莎士比亚翻译家。曹禺赞扬他的译作“功绩奇绝”。中国翻译家、莎学家则公认他为译界楷模。朱生豪的业绩还以传记、电视艺术片、电视连续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传颂,产生深远的影响。朱生豪的莎剧翻译... 朱生豪是中国莎学史上首屈一指的莎士比亚翻译家。曹禺赞扬他的译作“功绩奇绝”。中国翻译家、莎学家则公认他为译界楷模。朱生豪的业绩还以传记、电视艺术片、电视连续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传颂,产生深远的影响。朱生豪的莎剧翻译,在世界舞台上也获得高度评价,他是中国文化领域中的一座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生豪 曹禺 《朱生豪传》 译界楷模
下载PDF
论曹禺早期戏剧创作的诗性思维
10
作者 王艺珍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24年第1期29-39,共11页
曹禺说他的剧作“是一首诗”。这里的“诗”不仅在于曹禺早期剧作所显现出来的浓厚的诗意氛围和抒情倾向,更重要的是曹禺是以“纷复的情趣”也即诗性的思维运思,而非以明确清晰的理念来营构戏剧世界。诗性思维是诉诸感官的感性体验和想... 曹禺说他的剧作“是一首诗”。这里的“诗”不仅在于曹禺早期剧作所显现出来的浓厚的诗意氛围和抒情倾向,更重要的是曹禺是以“纷复的情趣”也即诗性的思维运思,而非以明确清晰的理念来营构戏剧世界。诗性思维是诉诸感官的感性体验和想象力而持续进行的一种非对象性的沉思或感悟。这种基于内知觉的诗性之思,本质上是海德格尔意义上的“存在之思”,它提示的是生命在场状态的诸多可能性而非某种确定的界说。曹禺独特的创作思维使他早期的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意涵,也因此,曹禺早期的作品较其后期的作品更具有艺术自为的特性。曹禺早期剧作的成功,对于我们反思当代戏剧创作的得失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诗性思维 存在之思 意象 氛围
原文传递
《雷雨》的版本与曹禺的文学思想 被引量:5
11
作者 谢国冰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4-25,共2页
论文针对“认为《雷雨》始终只有一种版本”的谬误,简介《雷雨》的多种版本及其基本情况,进而论述《雷雨》几种主要版本是如何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曹禺不同时期与背景下的文学思想的变迁。
关键词 《雷雨》 版本 曹禺 文学思想 变迁
下载PDF
论合法化新局面下本土大型剧的历史困境——以《雷雨》和《这不过是春天》为中心
12
作者 侯抗 《戏剧艺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9,共13页
话剧合法性包括社会层面的合法性与政治层面的合法性,二者既有重合也有错位。如何在两个层面的合法性中取得微妙的平衡,是中国现代话剧必须解决的问题。《雷雨》《这不过是春天》两部剧在1935年的演出,各自遭遇了一定的困境,前者大受观... 话剧合法性包括社会层面的合法性与政治层面的合法性,二者既有重合也有错位。如何在两个层面的合法性中取得微妙的平衡,是中国现代话剧必须解决的问题。《雷雨》《这不过是春天》两部剧在1935年的演出,各自遭遇了一定的困境,前者大受观众欢迎却屡遭禁演,后者政治正确却为观众所冷落。两部剧截然不同的遭遇,客观上反映了本土大型剧在面对两个不同层面合法性时的历史困境。这也是一定历史阶段内中国现代民族戏剧建设所面临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法性 曹禺 李健吾 雷雨 这不过是春天
原文传递
曹禺《蜕变》接受史考论--以历史档案为依托 被引量:1
13
作者 祝贺 《戏剧艺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86,共11页
20世纪40年代,专业剧团、学校剧团、官方评奖共同促使《蜕变》成为抗战话剧的经典。该剧作呼应了国民政府提出的抗战建国纲领,经过审查部门的多次删改,获得教育部1943年度优良剧本二等奖。新发现的档案史料呈现了国民政府自上而下推广... 20世纪40年代,专业剧团、学校剧团、官方评奖共同促使《蜕变》成为抗战话剧的经典。该剧作呼应了国民政府提出的抗战建国纲领,经过审查部门的多次删改,获得教育部1943年度优良剧本二等奖。新发现的档案史料呈现了国民政府自上而下推广此剧的诸多细节,从中可见政治对文学传播的影响。《蜕变》舞台生命较为短暂,抗战胜利后演出随即减少,主要原因是剧作时事性特点突出,性格扁平的戏剧人物也暴露了剧作家过于理想化的政治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蜕变 接受史 档案 文学评奖
原文传递
《雷雨》中周萍形象的美学内涵再探 被引量:5
14
作者 金生翠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63-66,共4页
在《雷雨》这部剧作的研究中,关于人物性格的讨论已是"昨日黄花",少有人提,本文从剧作家的潜意识心理、中西文化的冲撞与融合、"同性同体"的性格内涵等三个方面重新探析周萍这一人物,试图探讨隐藏在《雷雨》表象之... 在《雷雨》这部剧作的研究中,关于人物性格的讨论已是"昨日黄花",少有人提,本文从剧作家的潜意识心理、中西文化的冲撞与融合、"同性同体"的性格内涵等三个方面重新探析周萍这一人物,试图探讨隐藏在《雷雨》表象之下的剧作家的真正心理暗流,挖掘周萍这一让众人熟视无睹而又无话可说的悲剧人物的真正的美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曹禺 周萍 美学意蕴
下载PDF
“升到上帝的座”上重新审读曹禺的《雷雨》——《雷雨》本源真诠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浦棠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49,共9页
《雷雨》研究近70年来,鲜有符合曹禺创作初衷的中的之论。根据曹禺的提示"我请了看戏的宾客升到上帝的座,来怜悯地俯视""在下面蠕动的生物",站在上帝的视点重新审读《雷雨》,可获得一系列全新的且能贴近曹禺创作初... 《雷雨》研究近70年来,鲜有符合曹禺创作初衷的中的之论。根据曹禺的提示"我请了看戏的宾客升到上帝的座,来怜悯地俯视""在下面蠕动的生物",站在上帝的视点重新审读《雷雨》,可获得一系列全新的且能贴近曹禺创作初衷的观点:推动《雷雨》创作的本源力量是人的性爱情感,《雷雨》人物都在为实现自己的性爱情感而挣扎着,《雷雨》的矛盾主线是周萍与蘩漪及四凤的乱伦情感纠葛,主要冲突是人与神的对抗、搏击,主旨在于揭示宇宙间隐秘不可知的人与上帝的关系,最后启示人们要得到拯救,必须皈依上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曹禺 戏剧创作
下载PDF
从《雷雨》看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生成 被引量:4
16
作者 章池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02-306,共5页
曹禺的《雷雨》是中国引进西方悲剧观念后在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中产生的经典作品,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生成提供了一种可能:和实生物。它对中国古典悲情戏和西方悲剧吸纳、改造,进而生成,形成了一种自成一格的"新物"的特色。
关键词 曹禺 《雷雨》 中国现代悲剧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俊虎 张宸菡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7-81,共5页
曹禺先生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大师,他在戏剧创作过程中不仅善于汲取西方戏剧理论精华,同时他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成长起来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同时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他剧作中对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关系的描... 曹禺先生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大师,他在戏剧创作过程中不仅善于汲取西方戏剧理论精华,同时他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成长起来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同时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他剧作中对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关系的描写以及对父权秩序的不满和挑战,是受到幼年家庭文化的影响;他在塑造女性人物形象和构筑戏剧氛围时,又借鉴并浸润着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化精髓;他对“仁”这一品质的不吝赞美,对善恶因果论的重视以及对原始人性的肯定和赞扬,则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的理解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传统戏曲 曹禺 戏剧创作
下载PDF
论曹禺的女性审美转向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扬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40,共5页
以 1938年为界 ,曹禺的女性形象塑造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对洋溢着生命激情、充满现代气息的女性的赞美转向讴歌更具古典美的传统类型的女性。作为一个男性作家 ,他对女性的态度由“审美的”变为“功利的” ,由对“人”的生活关注 ,转向... 以 1938年为界 ,曹禺的女性形象塑造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对洋溢着生命激情、充满现代气息的女性的赞美转向讴歌更具古典美的传统类型的女性。作为一个男性作家 ,他对女性的态度由“审美的”变为“功利的” ,由对“人”的生活关注 ,转向了对男性自我生活的关注。这一转向是曹禺在家事和国事的双重困扰下做出的 ,它已经逸出了纯粹创作风格的范畴 ,标志着作家在文化立场、价值观念、审美趣味诸方面的转向。它意味着曹禺正在悄悄地收拾起“反传统”的旗帜 ,返身向“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女性审美 女性形象塑造 创作风格 价值观念 审美趣味 道德观念
下载PDF
论曹禺对女性命运的沉思与冥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国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3-36,共4页
曹禺在前期剧作中,塑造出了周蘩漪、陈白露、花金子、瑞珏和愫方等现代文学史上光彩照人的女性系列形象。在这些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气禀美丽的女主人公“金丝鸟”般处境尴尬的命运寓言里,寄寓着作者对女性原罪意识和人的自然本性相... 曹禺在前期剧作中,塑造出了周蘩漪、陈白露、花金子、瑞珏和愫方等现代文学史上光彩照人的女性系列形象。在这些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气禀美丽的女主人公“金丝鸟”般处境尴尬的命运寓言里,寄寓着作者对女性原罪意识和人的自然本性相冲突的女性人生命运及个体存在方式的形而上思索,升腾着作者迥异于其他作家的强烈深刻、宗教般的悲剧命运感以及对整个人类命运进行审美关注的人文情怀,从而使得曹禺的戏剧蕴含更为深远、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曹禺 话剧 女性命运关注 女性原罪意识
下载PDF
“雷雨”意象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3
20
作者 石明圆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3-36,共4页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雷雨"不再是自然现象,而是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物的命运息息相关,是自然法则的执行者。这种理解不是某个作家个人的,而是全人类的。在曹禺的戏剧《雷雨》中,"雷雨"具有了道德评判者的...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雷雨"不再是自然现象,而是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物的命运息息相关,是自然法则的执行者。这种理解不是某个作家个人的,而是全人类的。在曹禺的戏剧《雷雨》中,"雷雨"具有了道德评判者的特殊身份。"雷雨"意象的反复出现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使《雷雨》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也昭示了曹禺超越时空的对普遍人类命运追问的深长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曹禺 道德评判者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