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rine products of bone breakdown as markers of bone resorption and clinical usefulness of urinary hydroxyproline:an overview 被引量:3
1
作者 Baris Simsek zgülKaracaer inci Karac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91-295,共5页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view the urine products of bone breakdown as markers of bone resorption and usefulness of urinary hydroxyproline.Data Related researches published in 1985 -2000 were systemati...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view the urine products of bone breakdown as markers of bone resorption and usefulness of urinary hydroxyproline.Data Related researches published in 1985 -2000 were systematically reviewed.Results Bone markers could be used for early diagnosis of bone metabolic diseases. Biochemical markers of bone resorption that reflect osteoclast activity and/or collagen degradation provide a new and potentially important clinical tool for the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of bone metabolism. Assessment of bone resorption can be achieved with measurement of urinary hydroxylysine glycosides, urinary excretion of the collagen pyridinium cross-links, urinary excretion of type I collagen telopeptide breakdown products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and urinary hydroxyproline.Conclusion Urinary hydroxyproline has been in use as a marker of bone resorption, but it lacks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It is a modified aminoacid that is a metabolic product of collagen breakdown. Hydroxyproline may be released either free or with fragments of the collagen molecule attached during bone resorption, and it is also liberated by the breakdown of complement and nonskeletal colla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resorption marker biochemical markers HYDROXYPROLINE collagen breakdown hydroxylysine glycosides pyrolidine deoxypyrolidine N-tebpeptides c-telopeptides
原文传递
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前后骨转换指标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斐 朱志颖 +2 位作者 刘庆旭 徐静 李嫔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541-1545,共5页
目的探讨青春前期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前后血清骨形成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及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水平变化及其在早期治疗随访体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ISS组患儿40例... 目的探讨青春前期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前后血清骨形成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及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水平变化及其在早期治疗随访体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ISS组患儿40例(男18例,女22例),健康对照组儿童50例,ISS组患儿予rhGH0.15IU/(kg·d),每晚皮下注射,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PINP、β-CTX、胰岛素样因子-1(I 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并记录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骨龄、生长速度。结果1.青春前期ISS组血清PINP水平[(479.51±134.61)μg/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INP[(651.31±212.41)μg/L],β-CTX水平[(0.84±0.33)μg/L]高于健康对照组[(0.50±0.1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76、-2.709,P均〈0.05)。2.ISS男童(18例)及女童(22例)GH治疗前后血清PINP及β-CT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ISS患儿GH治疗后3个月,血清PINP水平[(736.15±156.59)μg/L]及β-CTX水平[(1.08±0.27)μg/L]较治疗前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6、2.497,P均〈0.05),其中PINP尤为显著,HtSDS(-2.95±0.43)与治疗前HtSDS(-2.69±0.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4,P〈0.05);治疗6个月与3个月比较,PINP水平(860.90±254.59)μg/L及β-CTX水平(0.94±0.32)μg/L增加缓慢(t=1.366、-0.831,P均〉0.05),HtSDS(-2.51±0.54)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9,P〉0.05)。3.血清PINP与IGF-1、IGFBP3呈正相关性(r=0.636、0.673,P均〈0.05),与β-CTX无相关性(r=0.336,P〉0.05),PINP、β-CTX与HtSDS呈正相关(r=0.655、0.782,P均〈0.05)。结论骨转换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矮小症 生长激素 骨转换指标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
原文传递
中医综合疗法防治绝经后骨量减少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施振宇 刘钟 +6 位作者 陈文亮 毛一凡 张佳锋 李春雯 刘康 吴连国 史晓林 《中医正骨》 2017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观察口服强骨饮颗粒联合新编五禽戏锻炼及佩戴药穴腰带的中医综合疗法防治绝经后骨量减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6家医院共纳入800例绝经后骨量减少患者,其中400例患者进行日光浴和饮食干预(常规治疗组),其余400例患者在此基... 目的:观察口服强骨饮颗粒联合新编五禽戏锻炼及佩戴药穴腰带的中医综合疗法防治绝经后骨量减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6家医院共纳入800例绝经后骨量减少患者,其中400例患者进行日光浴和饮食干预(常规治疗组),其余40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口服强骨饮颗粒联合新编五禽戏锻炼及佩戴药穴腰带的中医综合治疗(中医综合治疗组),共治疗12个月。观察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N^(-1)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precollagen,PⅠ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ross^(-1)linked C^(-1)telopeptides of typeⅠcollagen,β^(-1)CTX)含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1)BMD测定结果。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腰椎BM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 974.342,P=0.000);治疗后中医综合治疗组腰椎BMD逐渐升高(F=1 482.684,P=0.000),常规治疗组腰椎BMD先升高然后降低(F=1 161.076,P=0.000)。2组患者腰椎BMD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2.939,P=0.087)。治疗前,2组患者腰椎BM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75±0.046)g·cm~(^(-1)2),(0.777±0.049)g·cm~(^(-1)2),t=0.416,P=0.677];治疗6个月后和12个月后,中医综合治疗组的腰椎BMD均大于常规治疗组[(0.788±0.047)g·cm~(^(-1)2),(0.780±0.049)g·cm~(^(-1)2),t=~(^(-1)2).487,P=0.013;(0.789±0.048)g·cm~(^(-1)2),(0.778±0.049)g·cm~(^(-1)2),t=^(-1)3.039,P=0.002]。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958.556,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股骨近端BM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 639.694,P=0.000);治疗后中医综合治疗组股骨近端BMD逐渐升高[(0.704±0.056)g·cm~(^(-1)2),(0.709±0.057)g·cm~(^(-1)2),(0.713±0.057)g·cm~(^(-1)2),F=5 515.964,P=0.000],常规治疗组股骨近端BMD逐渐降低[(0.707±0.054)g·cm~(^(-1)2),(0.706±0.054)g·cm~(^(-1)2),(0.706±0.054)g·cm~(^(-1)2),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骨量减少 强骨饮 五禽戏 日光疗法 骨密度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临床试验
下载PDF
脊柱关节炎患者血清中25-(OH)D3,t-PINP,b-CTx水平表达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小莉 张红梅 +1 位作者 张静 邹明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关节炎(SpA)患者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PINP)和I型胶原C端肽(β-CTx)的水平及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四川省骨科医院就诊且... 目的探讨脊柱关节炎(SpA)患者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PINP)和I型胶原C端肽(β-CTx)的水平及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四川省骨科医院就诊且初次诊断为SpA患者120例作为病例组,其中包括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60例、放射学阴性脊柱关节炎(nr-ax SpA)患者30例和外周型SpA患者30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25-(OH)D3,t-PINP和β-CTx的水平。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指数(BASDAI)评分将SpA患者分为疾病活动组(BASDAI>4.0)及非活动组(BASDAI≤4.0),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SpA患者疾病活动组与非活动组25-(OH)D3,t-PINP和β-CTx水平的差异,及随访40例SpA患者治疗前后水平的变化。结果SpA患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t-PINP和β-CTx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20,4.118,4.128,均P<0.05),而AS,nr-ax SpA,外周型SpA患者之间三个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70~0.236,均P>0.05)。在AS,nr-ax SpA和外周型SpA中,疾病活动组t-PINP,β-CTx高于非活动组,25-(OH)D3水平只有AS组降低(P<0.05),且t-PINP,β-CTx水平与BASDAI评分呈正相关。随访40例SpA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后25-(OH)D3水平升高,t-PINP,β-CTx水平降低(P<0.05)。结论SpA患者外周血中存在25-(OH)D3,t-PINP和β-CTx水平的异常表达,在疾病活动期表现得更加明显。检测25-(OH)D3,t-PINP和β-CTx水平对SpA患者疾病活动性及病情监测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关节炎 25羟基维生素D3 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I型胶原c端肽
下载PDF
uNTX、sICTP及sBALP表达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胡晓晔 邹青峰 +3 位作者 金川 李卫东 陈文晟 刘晓燕 《实用癌症杂志》 2010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sICTP)及骨碱性磷酸酶(sBALP)表达在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小麦菌凝集素沉淀法... 目的探讨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sICTP)及骨碱性磷酸酶(sBALP)表达在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小麦菌凝集素沉淀法,测定uNTX、sICTP及sBALP水平。随访骨相关事件(SREs)及生存状况。结果患者基线uNTX/Cr、sICTP及sBAL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其浓度与骨转移负荷呈正相关性,与疼痛强度无显著相关性。治疗3个月时uNTX/Cr、sICTP及sBALP水平明显降低,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ECT)尚无明显改变;32例患者中24例基线uNTX/Cr水平高于正常水平,治疗后降至正常水平的15例患者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为53%,而治疗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的9例患者为89%(P=0.039);32例患者中27例基线sICTP水平高于正常,治疗后16例降至正常,11例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两者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为50%和91%(P=0.032);26例基线sBALP水平高于正常值,治疗后16例降至正常水平,10例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两者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为50%和90%(P=0.038)。uNTX/Cr、sICTP及sBALP水平与肿瘤患者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骨代谢标记物uNTX、sICTP及sBALP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疗效的监测及骨相关事件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 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 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 骨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骨转换标志物与肿瘤标志物在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熊炳钧 黄静 +2 位作者 袁可玉 吕淑贞 李艳萍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3年第5期633-638,共6页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血清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5b(Tracp 5b)联合CA15-3检测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乳腺科就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87...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血清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5b(Tracp 5b)联合CA15-3检测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乳腺科就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87例,根据骨转移情况分为骨转移组32例,无转移组35例,骨外转移组20例。并取同期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25例为良性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SA)方法检测87例乳腺癌患者以及25例良性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CTP、Tracp 5b及CA15-3水平。结果血清ICTP、Tracp 5b和CA15-3水平在骨转移组显著升高(P<0.05)。ICTP、Tracp 5b、CA15-3平行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8%、76.36%、70.45%、97.67%。平行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较ICTP、Tracp 5b、CA15-3单独检测时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TP、Tracp 5b、CA15-3三项指标系列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7.50%、98.18%、92.31%、72.97%,系列联合检测的特异性较各指标单独检测时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较三者独立诊断的效能高。结论血清ICTP、Tracp 5b联合CA15-3检测可显著提高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率,可作为辅助影像学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有效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 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5b
下载PDF
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和骨唾液酸蛋白在甲状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军凯 李丽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7期1429-1433,共5页
目的:探讨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pyridinoline cross-linked C-telopeptides of type I collagen,I CTP)和骨唾液酸蛋白(bone s ialoprotein,BSP)在甲状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确诊的甲状腺癌患者1 0 2例,分为无骨转... 目的:探讨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pyridinoline cross-linked C-telopeptides of type I collagen,I CTP)和骨唾液酸蛋白(bone s ialoprotein,BSP)在甲状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确诊的甲状腺癌患者1 0 2例,分为无骨转移组和骨转移组,采用So l owa y分级将骨转移组病例分为4级(0~I I I级),ELI SA测定血清I CTP和BSP水平。半年后再次评估骨转移情况。结果:骨转移组血清I CTP和BSP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骨转移组中随着转移病灶数目的增加,血清I CTP和BSP水平逐步升高,与病情进展呈显著正相关(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分析显示:血清I CTP诊断甲状腺癌骨转移截断值为18 U/L,灵敏度85.2%,特异度98.9%,ROC曲线下面积0.967;血清BSP诊断甲状腺癌骨转移截断值为2.8 g/L,灵敏度87.9%,特异度99.1%,ROC曲线下面积0.976;初诊骨转移组和新发骨转移组的I CTP和BS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骨转移组(P<0.05)。结论:血清I CTP和BSP可用作诊断甲状腺癌骨转移的参考指标,通过对二者水平的监测可预测骨转移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骨转移癌 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 骨唾液酸蛋白
下载PDF
血清ICTP与TRACP 5b联合检测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辉 唐中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5-559,共5页
目的:探讨溶骨性骨代谢标志物血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和血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 5b)的检测对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测定78例乳腺癌患者及4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ICTP和TRACP 5b水平,比较两者水平在骨... 目的:探讨溶骨性骨代谢标志物血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和血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 5b)的检测对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测定78例乳腺癌患者及4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ICTP和TRACP 5b水平,比较两者水平在骨转移、非骨转移乳腺癌患者及良性乳腺肿瘤患者中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ICTP和TRACP 5b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及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均P<0.001),而后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ICTP与TRACP 5b浓度表达呈正相关(r=0.63,P<0.01)。血清ICTP和TRACP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5.3%,92.5%,81.4%和84.2%,83.8%,83.9%,两者联合检测分别为94.7%,81.3%,85.6%。结论:血清ICTP和TRACP 5b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诊断 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原文传递
骨形成指标PINP与骨吸收指标β-CTX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8
9
作者 丁瑞 阳毅 +3 位作者 侯俊霞 李思源 李军 孙侃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骨形成指标I型胶原氨基端肽原(procollagen type I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与骨吸收指标β-异构C-端肽(beta-isomerized C-telopeptide,β-CTX)的表达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合并骨质疏松(osteoprosis,OP)中的... 目的探讨骨形成指标I型胶原氨基端肽原(procollagen type I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与骨吸收指标β-异构C-端肽(beta-isomerized C-telopeptide,β-CTX)的表达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合并骨质疏松(osteoprosis,OP)中的意义。方法将118例研究对象按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检查结果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41例,骨量减少组42例,骨质疏松组35例。记录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病程等一般基线资料。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钙(blood calcium,Ca)、血磷(phosphate,P)、血清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等生化指标,高压液相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 A1c),ELISA法检测血清骨形成指标PINP及血清骨吸收指标β-CTX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量减少组与OP组中的PINP、β-CTX均高于正常组(P<0.05),与骨量减少组相比,OP组中PINP、β-CTX均高于减少组(P<0.05)。股骨颈BMD与年龄、病程、FPG、Hb A1c、β-CTX、PINP呈负相关(r=-0.559、-0.368、-0.255、-0.284、-0.613、-0.314,P<0.05),与BMI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T2DM合并OP患者中骨形成与骨吸收均增高,属于高转换性的骨代谢,监测骨代谢标志物PINP与β-CTX,有助于早期诊断及防治T2DM合并OP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骨质疏松 I型胶原氨基端肽原 β-异构c-端肽 骨密度
下载PDF
多种骨代谢生化指标联合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风险的意义 被引量:36
10
作者 唐三元 谭文成 +4 位作者 杨辉 唐天华 梅其伟 朱亚平 黄馨霈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653-1656,共4页
[目的]探讨多种骨代谢生化指标联合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风险的临床意义。[方法]老年髋部骨折患者50例,对照组同龄健康体检人员50例。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ELLSA法)测定血清BGP、IGF-1、SHBG、CTX和DPD值。对上述... [目的]探讨多种骨代谢生化指标联合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风险的临床意义。[方法]老年髋部骨折患者50例,对照组同龄健康体检人员50例。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ELLSA法)测定血清BGP、IGF-1、SHBG、CTX和DPD值。对上述结果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折组和对照组间血清骨代谢指标水平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CTX和DPD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相关性更高[OR 8.176(2.719,76.058),7.230(1.798,33.851)]。五者单独预测骨折风险的敏感度均较低,而联合预测骨折风险的敏感度为99.2%。[结论]骨折组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BGP、IGF-1、SHBG、CTX和DPD水平存在异常。CTX与DPD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更为敏感。5指标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敏感度,可以作为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风险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 骨钙素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I型胶原交联 羧基末端肽 脱氧吡啶啉
原文传递
“短刺法”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中Ⅱ型胶原及其标记物表达的影响及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29
11
作者 任毅 刘菲 +4 位作者 张愉 付妮妮 席小芳 杨晓光 李学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2-628,共7页
目的:观察"短刺法"对兔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KOA)软骨中Ⅱ型胶原及分子标记物Ⅱ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ⅡC-terminal propeptide,PⅡCP)、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C-telopeptide of typeⅡcollag... 目的:观察"短刺法"对兔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KOA)软骨中Ⅱ型胶原及分子标记物Ⅱ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ⅡC-terminal propeptide,PⅡCP)、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C-telopeptide of typeⅡcollagen,CTX-Ⅱ)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新西兰兔取10只作为正常组,剩余30只复制KOA模型,X线检测评估造模结果。造模成功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模型组、短刺组和普通刺法组,每组10只。短刺组和普通刺法组均取"内膝眼""犊鼻""阴陵泉""足三里""梁丘"穴,短刺组采用贴骨进针,针刺深度以抵骨为准,普通刺法组常规针刺,除"梁丘"外均连接电针仪,每次20min,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d,连续治疗4个疗程。正常组与模型组相同固定。治疗结束后采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进行膝关节影像学观察;透射电镜观察膝关节软骨细胞组织结构;HE染色观察膝关节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Ⅱ型胶原蛋白和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PⅡCP、CTX-Ⅱ表达。结果: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相比,短刺组与普通刺法组关节腔积液减少,无软骨下骨水肿;膝关节软骨细胞形态规则,凋亡减少;Ⅱ型胶原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PⅡCP水平上升(均P<0.05),而CTX-Ⅱ水平下降(均P<0.05)。短刺组Ⅱ型胶原蛋白及mRNA表达、PⅡCP、CTX-Ⅱ水平与普通刺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短刺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短刺法"能显著改善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的病理状态,减少软骨细胞凋亡,可能通过调节PⅡCP、CTX-Ⅱ表达来促进Ⅱ型胶原的合成,且效果优于普通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短刺法 Ⅱ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 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 模型
原文传递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鹏 罗伟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3期265-267,27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OP)中医证型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及特点。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并进行了骨标志物检查的154例OP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分型,分为气滞血瘀组、脾气虚弱组、肝肾阴虚组、肾阳虚衰组和肾精不足组。观察各组病例骨... 目的: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OP)中医证型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及特点。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并进行了骨标志物检查的154例OP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分型,分为气滞血瘀组、脾气虚弱组、肝肾阴虚组、肾阳虚衰组和肾精不足组。观察各组病例骨代谢标志物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I)、总I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血清骨钙素(BGP)和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结果:CTX-I指标气滞血瘀组和肾阳虚衰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INP指标气滞血瘀组和肝肾阴虚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GP水平各证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P指标气滞血瘀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气虚弱组和肾精不足组在各指标中均为低水平。结论:OP气滞血瘀组有较高骨代谢水平,多为高转换状态,其次为肾阳虚衰和肝肾阴虚组,肾精不足和脾气虚弱组骨代谢水平较低,多为低转换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指标 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 总I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 中医证型
下载PDF
健康汉族男女性血清骨转换生化指标P1NP和β-CTX浓度范围再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梅 章振林 +6 位作者 李艳 邓伟民 邓忠良 胡莹莹 吕芳 徐苓 夏维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根据健康汉族男女性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浓度,按照不同年龄段进行分层再分析,建立简便... 目的根据健康汉族男女性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浓度,按照不同年龄段进行分层再分析,建立简便的参考范围。方法纳入位于中国不同纬度5个城市的健康汉族受试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骨形成指标P1NP及骨吸收指标β-CTX浓度,并检测骨代谢调节激素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及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采用自动分析仪检测肝肾功能及血清钙、磷浓度。按照〈30岁;男性:30~50岁,女性:30岁~绝经前;男性:51~70岁,女性:绝经~70岁;〉70岁不同年龄段,分层分析男女性β-CTX和P1NP浓度范围。结果纳入健康受试者1 436人,其中女性936人(65.18%),男性500人(34.82%)。受试者平均年龄(50.6±19.6)岁(15~110岁)。血清P1NP及β-CTX浓度呈非正态分布,总人群P1NP和β-CTX浓度中位数分别是49.36 ng/m L(95%CI:18.79~155.55 ng/m L)及0.37 ng/m L(95%CI:0.11~0.90 ng/m L)。女性按30岁~绝经前作为正常参考人群,血清P1NP及β-CTX浓度范围95%CI分别为17.10~102.15及0.08~0.72 ng/m L;以30~50岁男性为正常参考人群,血清P1NP及β-CTX浓度95%CI分别是20.29~110.53及0.11~0.83 ng/m L。结论在健康汉族大样本男女性建立不同年龄段血清P1NP及β-CTX浓度的正常范围,30岁以下男女性及女性绝经后20年骨转换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换生化指标 1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 血清1型原胶原氨基端肽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蕊 张念荣 +3 位作者 席秋萍 张学滨 张凌 李荣山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2-437,共6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r SHPT)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AC)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间于中日友好医院就诊拟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r SHPT患者,记录患者一般情况,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r SHPT)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AC)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间于中日友好医院就诊拟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r SHPT患者,记录患者一般情况,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清钙(Ca)、血清磷(P)及骨转化标志物等实验室指标,测量骨密度(BMD),根据AAC评分分为无钙化、轻度钙化、中重度钙化三组,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82例r SHPT患者纳入研究,年龄50.99±12.98岁,透析龄88.42±50.15月,男性40例占48.8%。AAC发生率为63.4%,其中腰椎L1~L4对应的四段血管壁均受累20例(24.4%)。男性AAC积分更高(P=0.016)。与无钙化组相比,发生钙化的两组年龄更大(P<0.001),透析龄更长(P<0.05);轻度及中重度钙化组的I型胶原羧基端肽(CTX)明显低于无钙化组(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AC与年龄(r=0.042,P<0.001)、血清磷(r=0.438,P=0.045)呈正相关,与CTX(r=-0.100,P=0.035)呈负相关。结论:MHD合并r SHPT患者AAC发生率高,高龄、男性、高血磷及CTX低是血管钙化的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腹主动脉钙化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
下载PDF
骨代谢转换生化指标与性别、年龄的相关趋势 被引量:14
15
作者 董晖 陈达强 +1 位作者 王嬿 李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64-1566,共3页
目的探讨骨代谢转换生化指标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的变化规律,为建立不同性别各年龄组的参考范围和开展骨质疏松症的预防、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对276例各年龄段非骨质疏松症人员,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放射免疫法以及动态速率法分... 目的探讨骨代谢转换生化指标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的变化规律,为建立不同性别各年龄组的参考范围和开展骨质疏松症的预防、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对276例各年龄段非骨质疏松症人员,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放射免疫法以及动态速率法分别测定血清中Ⅰ型胶原C-末端肽(β-Crosslaps)、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的含量。结果碱性磷酸酶在男、女性中没有显示规律性变化。β-Crosslaps在男、女血清中的含量有随年龄增大而升高的趋势,与最低值年龄组比较,均只是到了50~59年龄组才开始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自此增幅明显,在组间开始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男性在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女性骨钙素在50岁前,有随年龄增高而降低的趋势,至50~59岁突然明显升高,与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后各组缓慢升高,组间不再有显著性差异;男性骨钙素在30~39组别最高,以后有随年龄增高而降低的趋势,降低幅度也较平缓稳定,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β-Crosslaps/骨钙素比值在男女两组均有逐渐升高趋势。结论β-Crosslaps与骨钙素,尤其是二者的比值在男、女性别及各年龄组中有较好的变化趋势,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胶原c-末端肽 骨钙素 性别 年龄 相关趋势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血清N端骨钙素、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β-胶原降解产物的变化 被引量:15
16
作者 迟海燕 周玉萍 王永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55-857,865,共4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血清N端骨钙素(N-MID)、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及血清肌酐水平分为无微量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血清N端骨钙素(N-MID)、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及血清肌酐水平分为无微量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肾功能不全代偿组和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记录其年龄、性别、病程、身高、体重、腰围、体重指数(BMI),测定血清N-MID、PINP、β-CTX水平。结果糖尿病肾病组的年龄、性别构成、腰围、臀围及BMI与无糖尿病肾病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程在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微量白蛋白尿组病程最短为(8.3±3.5)年,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最长为(18.9±7.4)年。糖尿病肾病组的血清N-MID和PINP水平降低(P<0.05),随着糖尿病肾病分期的进展,血清N-MID和PINP水平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的血清β-CTX较无糖尿病肾病组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时进一步明显增高,为(519.49±89.65)pg/ml。结论糖尿病肾病可引起骨的吸收增加,形成减少,通过监测骨代谢指标,有助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减少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N端骨钙素 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β-胶原降解产物
下载PDF
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组织蛋白酶K和骨保护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丹 王治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31-1235,共5页
目的观察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组织蛋白酶K(CatheK)和骨保护素(OPG)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同济医院和第八医院就诊诊断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患者110例,为骨质疏松组。选择同期在我院... 目的观察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组织蛋白酶K(CatheK)和骨保护素(OPG)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同济医院和第八医院就诊诊断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患者110例,为骨质疏松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诊断为骨量减少者(65例)和骨量正常者(30例)分别为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观察各组血清β-CTX,CatheK和OPG水平,骨质疏松患者血清β-CTX,CatheK和OPG与骨折的关系和椎体骨折严重程度的关系,骨质疏松患者血清β-CTX,CatheK和OPG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及血清β-CTX,CatheK和OPG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在诊断椎体骨折的价值。结果骨质疏松组的血清β-CTX和CatheK水平明显高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P<0.01),骨量减少组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P<0.01),而骨质疏松组的OPG水平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P<0.01),而骨量减少组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P<0.01)。骨折组的血清β-CTX和CatheK水平明显高于未骨折组(P<0.01),而骨折组的OPG水平明显低于未骨折组(P<0.01)。骨质疏松患者血清β-CTX和CatheK水平随着骨折严重程度的增加出现升高(P<0.01),而OPG水平随着严重程度增加而降低(P<0.01)。骨质疏松患者血清β-CTX与CatheK呈正相关(r=0.816,P<0.05),与OPG水平呈负相关(r=-0.763,P<0.05),CatheK与OPG水平呈负相关(r=-0.687,P<0.05)。通过ROC来预测骨质疏松发生椎体骨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联合检测ROC曲线下的面积明显高于β-CTX(Z=2.389,P=0.017),CatheK(Z=2.707,P=0.007)和OPG(Z=2.926,P=0.003)检测,而β-CTX、CatheK和OPG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β-CTX、CatheK和OPG对骨质疏松患者合并椎体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胶原降解产物 组织蛋白酶K 骨保护素 骨质疏松 绝经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TNF-a、BGP和CTX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1
18
作者 许敬人 房敏 +3 位作者 韩捷 林研 许淑敏 孙勤 《颈腰痛杂志》 2006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骨质疏松(OP)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测定36例男性A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骨钙素(BGP)I、-型胶原C末端肽(CTX)水平及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BMD)值,并与2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AS早期腰椎和股骨颈BM...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骨质疏松(OP)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测定36例男性A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骨钙素(BGP)I、-型胶原C末端肽(CTX)水平及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BMD)值,并与2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AS早期腰椎和股骨颈BMD均低于对照组,晚期股骨颈BMD更低于对照组。AS血清TNF-a、CTX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5),而血清BGP水平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差异(P>0.05)。AS患者中OP组TNF-a、CTX水平较NOP组显著增高(P<0.01;P<0.05),OP组中血清TNF-a与CTX呈正相关,与股骨颈密度呈负相关;与BGP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S患者主要是由于骨吸收增加而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血清TNF-α水平的增高可促进骨吸收加强,是AS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降低血清TNF-a水平,对AS患者骨质疏松的防治可能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骨密度 肿瘤坏死因了-a 骨钙素 I-型胶原c末端肽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TRACP-5b、PINP、β-CTX在绝经期骨质疏松病人中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束婷婷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分析25羟维生素D[25(OH)D]、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骨质疏松专病门诊诊疗... 目的分析25羟维生素D[25(OH)D]、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骨质疏松专病门诊诊疗的150例OP病人为绝经后OP组,另选取同时期体检骨量正常的150名绝经女性纳入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骨密度(BMD)、25(OH)D、TRACP-5b、PINP、β-CTX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指标与OP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25(OH)D及骨代谢指标对OP的诊断效能。结果OP组血清BMD及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TRACP-5b、PINP、β-CTX水平高于对照组。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绝经后OP病人血清25(OH)D含量与BMD呈正相关,TRACP-5b、PINP、β-CTX水平与BMD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含量降低及TRACP5b、PINP、β-CTX水平升高可能是造成绝经后OP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四个指标单独用于诊断OP的AUC分别为0.82、0.87、0.82、0.70,联合诊断效能达到0.90。结论血清25(OH)D、TRACP-5b、PINP、β-CTX可联合用于诊断绝经后OP,为临床预防、干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25羟维生素D 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 β胶原降解产物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β-CTX、OC、PINP、25(OH)D3表达与血糖、胰岛素水平的关联性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建丰 韩晓芳 +5 位作者 翟斐 宋佳佳 尹德超 石珍珍 刘克梅 张新秀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7期959-96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OC)、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25-羟维生素D3[25(OH)D3]表达变化及与血糖、胰岛素水平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老年T2DM患者120例...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OC)、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25-羟维生素D3[25(OH)D3]表达变化及与血糖、胰岛素水平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老年T2DM患者120例为T2DM组,同期86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测定对比两组血清β-CTX、OC、PINP、25(OH)D3与血糖指标[餐后2h血糖(2 hPG)、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应用Pearson分析老年T2DM患者血清β-CTX、OC、PINP、25(OH)D3表达与血糖指标、胰岛素指标的关联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血糖、胰岛素指标的有关因素。结果T2DM组血清β-CTX、PINP水平高于健康组,血清OC、25(OH)D3水平低于健康组,2 hPG、FPG水平和FINS、HOMA-IR水平高于健康组(P均<0.01);老年T2DM患者血清β-CTX、PINP水平与2 hPG、FPG、FINS、HOMA-IR水平呈正相关,血清OC、25(OH)D3水平与2 hPG、FPG、FINS、HOMA-IR水平呈负相关(P均<0.01);血清β-CTX、OC、PINP、25(OH)D3均为患者血糖、胰岛素指标的重要影响因素(P均<0.01)。结论老年T2DM患者血清β-CTX、OC、PINP、25(OH)D3表达明显异常,并与血糖、胰岛素指标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骨钙素 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 25-羟维生素D3 血糖 胰岛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