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伤创面内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myc三种基因表达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谷廷敏 谷阳 +2 位作者 隋志甫 刘静杰 赵志力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31-1433,共3页
目的为探讨烧伤创面愈合机理,了解烧伤创面内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和C-myc基因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我们对25例病人烧伤创面的不同部位应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和C-... 目的为探讨烧伤创面愈合机理,了解烧伤创面内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和C-myc基因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我们对25例病人烧伤创面的不同部位应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和C-myc基因在烧伤创面肉芽中心部(肉芽中心部)、肉芽与愈合皮肤的交界部(创面交界部)、愈合皮肤部位(创面愈合部)和自身正常皮肤对照部位内表达强度和分布的特点。结果同一部位烧伤创面内,表皮生长因子基因和C-myc基因在交界部表达最强;烧伤创面中心部位表达次之,烧伤创面愈合部位表达较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表达在创面中心部位表达较强,在表达交界部次之;在创面愈合部表达较弱;正常皮肤对照部位三种基因表达不明显。结论烧伤创面内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和C-myc基因在烧伤创面内有明显的规律性表达,表达与创面愈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创面 表皮生长因子基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 c-myc原癌基因 位组织杂交
下载PDF
c-myc原癌基因在半乳糖性白内障晶状体中的表达 被引量:7
2
作者 马卫列 葛正龙 +4 位作者 欧钢卫 曾小平 蔡善军 李海祥 陈凤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8-309,共2页
关键词 c-myc原癌基因 半乳糖性白内障晶状体 上皮细胞 纤维细胞
原文传递
实时RT-PCR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用于乳腺癌鉴别诊断及与c-Myc基因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唐峰 陈忠清 +5 位作者 包芸 朱腾芳 王虹 朱虹光 许祖德 胡锡琪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7-731,共5页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观察原癌基因c-Myc与hTERT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不典型导管增生、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病例,采用实时荧光定...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观察原癌基因c-Myc与hTERT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不典型导管增生、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病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Real-ti me RT-PCR)定量检测hTERT和c-Myc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以NhTERT=10为临界值,所有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NhTERT值均小于临界值,而hTERT基因转录升高的导管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其NhTERT值均大于此临界值。显示hTERT和c-Myc基因转录水平呈正相关(γ=0.7395,P<0.01)。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TERT基因表达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能为常规病理学诊断提供客观的参考指标,从而提高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与导管原位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原癌基因c-Myc转录水平上调可能与乳腺癌hTERT基因转录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端粒酶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c-myc原癌基因
下载PDF
IL-6对人系膜细胞c-myc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大黄素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志红 黎磊石 +1 位作者 胡伟新 周虹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58-61,共4页
本文应用体外细胞培养和斑点杂交技术,首次对重组人IL-6对人系膜细胞c-myc原癌基因mRNA的表达以及大黄素对IL-6的作用进行了观察。发现IL-6能够促进人系膜细胞c-myc原癌基因mRNA的增殖表达,该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而大黄素能够拮抗I... 本文应用体外细胞培养和斑点杂交技术,首次对重组人IL-6对人系膜细胞c-myc原癌基因mRNA的表达以及大黄素对IL-6的作用进行了观察。发现IL-6能够促进人系膜细胞c-myc原癌基因mRNA的增殖表达,该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而大黄素能够拮抗IL-6的上述作用。本项研究阐明了IL-6促进系膜细胞的可能机理,为进一步论证大黄素对系膜细胞功能的影响,大黄素与细胞因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大黄在防治肾小球硬化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大黄素 c-myc原癌基因 系膜细胞
下载PDF
瘢痕疙瘩组织中c-myc、ras原癌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开文 郑晓冬 刘保平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 2006年第10期1799-1801,共3页
目的探讨c-myc、ras原癌基因表达与瘢痕疙瘩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myc、ras p21蛋白在30例瘢痕疙瘩组织和26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c-myc蛋白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与正常皮肤对照组相... 目的探讨c-myc、ras原癌基因表达与瘢痕疙瘩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myc、ras p21蛋白在30例瘢痕疙瘩组织和26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c-myc蛋白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与正常皮肤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瘢痕疙瘩的成纤维细胞中,ras p21蛋白缺乏表达。结论瘢痕疙瘩中c-myc蛋白表达升高提示c-myc原癌基因的激活,c-myc原癌基因可能参与了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增殖、胶原合成与降解以及对细胞因子的调控,并导致瘢痕增生;ras原癌基因在瘢痕疙瘩形成中可能不突变或不起主要调控作用,这可能是瘢痕疙瘩较少癌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蛋白表达 瘢痕疙瘩组织 ras原癌基因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c-myc原癌基因 RASP21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正常皮肤组织
下载PDF
颌面部火器伤损伤组织中C-myc原癌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秦军志 周树夏 刘荫秋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8期485-487,共3页
目的 :探讨 C m yc原癌基因在颌面部火器伤损伤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方法对颌面部火器伤损伤组织中 C myc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 :创伤组织中炎性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 目的 :探讨 C m yc原癌基因在颌面部火器伤损伤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方法对颌面部火器伤损伤组织中 C myc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 :创伤组织中炎性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均可表达 C m yc,C m yc产生水平不仅与组织损伤反应程度密切相关 ,而且与 C m yc m RNA转录表现一致。结论 :C m yc在颌面部火器伤组织损伤反应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是控制组织损伤反应的重要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颌面部 火器伤 c-myc原癌基因
下载PDF
基于c-myc启动子的抗肿瘤药物筛选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朱琳 王晓燕 +1 位作者 徐维果 李大伟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95-498,共4页
建立基于c-myc启动子,以β-半乳糖苷酶报告基因(β-galactosidase reporter gene)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筛选系统。构建含有c-myc启动子和β-半乳糖苷酶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U2OS细胞,获取稳定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细胞株并使用常用抗肿瘤... 建立基于c-myc启动子,以β-半乳糖苷酶报告基因(β-galactosidase reporter gene)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筛选系统。构建含有c-myc启动子和β-半乳糖苷酶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U2OS细胞,获取稳定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细胞株并使用常用抗肿瘤药物对其筛选特异性与筛选机制进行鉴定。细胞水平常用化疗药物的筛选验证实验表明,部分临床化疗药物如阿霉素在这一系统中能显著下调c-myc启动子的活性和c-myc mRNA的量,同时证实阿霉素对c-myc启动子的作用位点在+66位以前的P2启动子。因而通过建立基于c-myc启动子的抗肿瘤药物筛选系统,不但可以有效筛选能够抑制c-myc表达的抗肿瘤药物,也可以研究这类药物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原癌基因 药物筛选 阿霉素 化疗
原文传递
脂质体介导反义核酸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莉娟 税青林 +3 位作者 何国平 赵小平 马莉 彭春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8-339,355,i0006,共4页
目的:探讨脂质体LipfectAMINETM介导c-myc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MCF-7细胞分五组处理:c-mycSODNs组、LR/c-mycSODNs组、c-mycASODNs组、LR/c-mycASODNs组、LR组和空白对照组。以MTT法检测72h各处理组细胞增... 目的:探讨脂质体LipfectAMINETM介导c-myc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MCF-7细胞分五组处理:c-mycSODNs组、LR/c-mycSODNs组、c-mycASODNs组、LR/c-mycASODNs组、LR组和空白对照组。以MTT法检测72h各处理组细胞增殖的情况;以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检测LR/c-mycASODNs组转染前后细胞中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c-mycASODNs组(0.383±0.015)和LR/c-mycASODNs组(0.178±0.015)均能明显抑制细胞生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且后者对细胞的生长抑制率(73.13%)明显高于前者(17.47%):LR/c-mycASODNs组免疫细胞化学显示c-myc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LR介导的c-mycASODN能明显抑制MCF-7细胞生长和c-myc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c-myc原癌基因 反义寡核苷酸 McF-7细胞
下载PDF
创面修复中C-myc原癌基因表达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谷廷敏 李文 +3 位作者 隋志甫 刘建春 陶东升 赵连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期266-267,T005,共3页
目的:观测创面修复中C-myc原癌基因的表达变化,探讨C-myc原癌基因表达变化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对临床患者断层供皮区创面愈合中C-myc原癌基因表达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并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结果:临床创面愈合中C-... 目的:观测创面修复中C-myc原癌基因的表达变化,探讨C-myc原癌基因表达变化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对临床患者断层供皮区创面愈合中C-myc原癌基因表达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并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结果:临床创面愈合中C-myc原癌基因有明显的规律性的表达变化,伤后4d时,C-myc原癌基因在创面内有明显的表达,表达强度+~。伤后10d时,C-myc原癌基因在创面内表达较伤后4d时增强,除分布在创面浅层的成纤维细胞胞浆和创缘上皮基底细胞胞浆以外,尚可见分布在血管内皮细胞和皮肤附属上皮细胞中,创面的中层和深层也可见有表达,多较密集分布,表达强度~。伤后16d时,C-myc原癌基因在创面内表达的强度较伤后10d时明显减弱,表达强度接近伤后4d时的水平,表达强度+。结论:C-myc原癌基因表达与临床创面修复的过程有明显相关,C-myc原癌基因表达变化参与了临床创面修复过程,合理调控其表达变化有助于临床创面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 c-myc原癌基因 基因表达 治疗
下载PDF
鸡c-myc原癌基因反义RNA的鉴定及其抗ALV-J能力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骆欢 张瑾麒 +6 位作者 朱姝桐 柴文娴 陈绪靖 陈世豪 耿拓宇 崔恒宓 胡序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65,共7页
原癌基因c-myc被鉴定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诱导髓样细胞瘤的常见整合位点,其异常激活可能是ALV-J最重要的分子致病机制。为了鉴定c-myc反义RNA对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在ALV-J增殖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 原癌基因c-myc被鉴定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诱导髓样细胞瘤的常见整合位点,其异常激活可能是ALV-J最重要的分子致病机制。为了鉴定c-myc反义RNA对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在ALV-J增殖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PCR扩增5’-race和3’-race后对其编码属性的分析鉴定结果显示,鸡c-myc原癌基因反义RNA全长621 bp,且不编码蛋白;该反义RNA序列定位于鸡2号染色体,且源自c-myc外显子3反向序列,因此将其命名为ch-MYC-AS1。将ch-MYC-AS1连接载体pcDNA3.1,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h-MYC-AS1,将其转染至鸡巨噬细胞细胞系HD11,培养48 h后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h-MYC-AS1过表达对c-myc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ch-MYC-AS1可以显著抑制c-myc原癌基因在HD11中的表达。以MOI 5的ALV-J(JS09GY3株)感染HD11细胞4 h后,将pcDNA3.1-ch-MYC-AS1质粒转染该细胞,48 h后采用IDEXX禽白血病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ALV-J p2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过表达ch-MYC-S1显著减少细胞上清中ALV-J p27蛋白的表达;进一步通过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ch-MYC-AS1对ALV-J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ALV-J env基因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在ch-MYC-AS1转染后48 h的HD11细胞中均显著下调(P<0.01);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DF-1细胞上清中ALV-J的病毒效价,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D11细胞上清中ALV-J的病毒效价在ch-MYC-AS1转染后48 h明显降低。上述结果表明过表达ch-MYC-AS1可以显著抑制ALV-J在HD11细胞中的增殖。本研究首次揭示了原癌基因c-myc反义RNA的抗病毒功能,为进一步探究c-myc基因在ALV-J致病机理中的作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原癌基因 反义RNA 禽白血病病毒 巨噬细胞
下载PDF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c-myc基因表达增强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梅 蔡英年 邓希贤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4期293-296,共4页
本研究分析了大鼠肺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链、B链(PDGF-A,PDGF-B)和c-myc原癌基因mRNA在正常和缺氧时的含量变化。正常肺组织可表达1.7kb的PDGF-AmRNA和3.5kb的PDGF-BmRN... 本研究分析了大鼠肺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链、B链(PDGF-A,PDGF-B)和c-myc原癌基因mRNA在正常和缺氧时的含量变化。正常肺组织可表达1.7kb的PDGF-AmRNA和3.5kb的PDGF-BmRNA,还有少量2.2kbc-mycmRNA。在缺氧过程中,PDGF-B链mRNA和c-mycmRNA迅速增加,至缺氧14d时,分别为正常的3倍和5倍。而PDGF-AmRNA在缺氧7d时增高,而后又略有降低。结果表明:缺氧的肺组织局部生成的PDGF激活了c-myc原癌基因,这对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c-myc原癌基因 肺动脉高压 生长因子
下载PDF
儿童淋巴结肿大疾病中c-myc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章均 王珊 +1 位作者 金先庆 唐开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56-359,共4页
目的 :探讨儿童淋巴结肿大疾病与c -myc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 84例淋巴结肿大患儿肿大淋巴结标本c -myc基因的表达。 结果 :①、炎症、反应性增生、恶性肿瘤 3种类型淋巴结肿大组织中c -my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15 .... 目的 :探讨儿童淋巴结肿大疾病与c -myc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 84例淋巴结肿大患儿肿大淋巴结标本c -myc基因的表达。 结果 :①、炎症、反应性增生、恶性肿瘤 3种类型淋巴结肿大组织中c -my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15 .6 2 % ( 5 /32 ) ,4 0 .4 8% ( 17/42 )和 80 .0 0 % ( 8/10 ) ,且差异有显著性 ( χ2 =14 .5 9,P <0 .0 5 )。②、反应性增生肿大和恶性肿瘤性肿大淋巴结组织的c -mye表达区域不同。 结论 :检测c -mye基因的表达 ,对鉴别恶性淋巴瘤与非肿瘤性淋巴结疾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疾病 cmyc原癌基因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白血病人外周血白细胞c-myc原癌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13
作者 王坦 陈济民 +3 位作者 李秀珍 梅广义 夏虹 王巧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79-283,共5页
应用DNA和RNA斑点杂交技术,对30例白血病患者外用血白细胞中c-myc原癌基因的扩增水平及其中17例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在30例白血病仅发现c-myc原癌基因有限程度的扩增(最高2~4倍),仅1例达到4倍的扩增。②在各类型白血病中不... 应用DNA和RNA斑点杂交技术,对30例白血病患者外用血白细胞中c-myc原癌基因的扩增水平及其中17例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在30例白血病仅发现c-myc原癌基因有限程度的扩增(最高2~4倍),仅1例达到4倍的扩增。②在各类型白血病中不同的病例,c-myc表达水平差异很大,一般急性白血病表达程度相对较高,而慢性白血病表达程度较低。③对17例同时检测了c-myc扩增水平及表达水平的研究发现,扩增的程度、水平与表达无相关性。④各型白血病中c-myc表达量与外周血白血病细胞(原+早或原+幼)百分比可能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c-myc原癌基因 扩增 表达
下载PDF
p62^(c-myc)癌基因产物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14
作者 米建强 巴亚萍 沈铭昌 《洛阳医专学报》 1995年第1期3-6,共4页
应用抗c-myc原癌基因蛋白(p62c-myc)的单抗,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正常胃粘膜、胃粘膜异型增生及胃癌进行标记,发现正常胃粘膜腺体颈部偶见弱阳性表达,而胃粘膜异型增生则有较高的表达率,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的表达率分别为70%... 应用抗c-myc原癌基因蛋白(p62c-myc)的单抗,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正常胃粘膜、胃粘膜异型增生及胃癌进行标记,发现正常胃粘膜腺体颈部偶见弱阳性表达,而胃粘膜异型增生则有较高的表达率,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的表达率分别为70%、100%及71.4%,三者之间无显著性意义。早期及进展期胃癌的表达率分别为38.9%和73.3%,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p62c-myc可能参与正常胃粘膜的增殖过程,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此基因蛋白的表达有可能作为判断胃粘膜早期癌变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原癌基因 胃肿瘤 前状态
下载PDF
慢性排斥移植体动脉硬化与C-myc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黔生 靳凤烁 +7 位作者 乔着意 江军 徐序广 朱方强 聂志林 靳文生 罗军 颜加强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48-349,共2页
关键词 慢性排斥反应 动脉硬化 c-myc原癌基因 肾移植
下载PDF
蝮蛇抗栓酶对兔血管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C-myc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张川 艾淑智 +1 位作者 张静 季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蝮蛇抗栓酶抑制血管再狭窄的作用机制,对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再狭窄的防治寻找治疗药物。方法:建立兔髂动脉再狭窄模型,用自行设计、合成的C-myc cDNA探针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血管内膜C-myc mRNA的表达与内膜血管平滑细胞... 目的:探讨蝮蛇抗栓酶抑制血管再狭窄的作用机制,对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再狭窄的防治寻找治疗药物。方法:建立兔髂动脉再狭窄模型,用自行设计、合成的C-myc cDNA探针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血管内膜C-myc mRNA的表达与内膜血管平滑细胞(vscular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和内膜形成的关系。结果:C-myc mRNA表达于动脉受损后1周即达高峰并分布于增生的内膜全层,平均阳性细胞个数为29.23·mm^(-2),蝮蛇抗栓酶1周时对C-myc 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平均阳性细胞个数为10.73·mm^(-2)。结论:抑制C-myc基因的表达可能减少或阻止内明显病变的形成,有利于血管再狭窄的防治。研究显示蝮蛇抗栓酶对防治再狭窄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蝮蛇抗栓酶 血管再狭窄 c-myc原癌基因 血管损伤 血管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人c-myc乳腺定位表达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17
作者 赵君 张守峰 +5 位作者 刘彬 任文陟 宇丽 乔贵林 扈荣良 殷震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7-589,共3页
以含有 1.6 kb的小鼠乳清酸蛋白 (WAP)上游调序列的 p CAT- WAP和含有人 c- myc c DNA的 p WM为原始质粒 ,构建了 WAP启动子调控下的 c- myc乳腺定位表达载体 p WCS。载体用 Bgl +Bam H 酶切 ,回收 3.5 kb的基因片段 WAP- c- myc- SV40 ... 以含有 1.6 kb的小鼠乳清酸蛋白 (WAP)上游调序列的 p CAT- WAP和含有人 c- myc c DNA的 p WM为原始质粒 ,构建了 WAP启动子调控下的 c- myc乳腺定位表达载体 p WCS。载体用 Bgl +Bam H 酶切 ,回收 3.5 kb的基因片段 WAP- c- myc- SV40 Poly A,通过显微注射方法导入 C5 7BL/ 6 J× DBA/ 2 JF1 代小鼠受精卵的雄原核内。共注射10 0 0枚卵 ,将存活的约 6 0 0枚卵分别移植至 2 9只假孕母鼠输卵管内 ,获得仔鼠 45只。PCR检测 ,阳性鼠 9只 ,South-ern blot检测 ,阳性鼠 3只 ,其中 1只母鼠 ,2只公鼠 ,在饲养过程中 ,1只母鼠意外死亡。对 2只转基因公鼠的 F1代PCR检测表明 ,仅 1只公鼠具有遗传性 ,在所生的 2 7只 F1代小鼠中有 13只为 PCR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小鼠 乳腺 定位表达 c-myc原癌基因 乳腺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人白细胞c-myc癌蛋白的免疫印渍测定
18
作者 芮红兵 陈志哲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1997年第2期80-83,共4页
建立了免疫印渍法检测人白细胞中c-myc原癌基因蛋白方法,利用生物素-链菌素亲生物素蛋白系统提高检测敏感性;上样蛋白量约合细胞数为3×106~4×106。采用光密度扫描进行癌蛋白的半定量分析。
关键词 免疫印渍 c-myc原癌基因 白细胞 肿瘤 诊断
原文传递
Abrupt decrease of c-myc expression by antisense transcripts induces terminal differentiation and apoptosis in human promyelocytic leukemia HL-60 cells
19
作者 HAO XIU JUAN PEI HSIEN TANG +5 位作者 XIU SEN LI FEI ZI JIANG YONG ZHI XI NING MAO DE LIN DU MIN WU (Institut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850)(National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Oncology, In 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 Beijing, Chinese Academy of Med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89-199,共11页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using c-myc antisense transcripts to evaluate how alteration of c-myc expression in human myeloid leukemic HL-60 cells could influence the myelomonocytic differentiation and induction of apopto...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using c-myc antisense transcripts to evaluate how alteration of c-myc expression in human myeloid leukemic HL-60 cells could influence the myelomonocytic differentiation and induction of apoptosis.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DACx expressing antisense transcripts to c-myc fragment containing a part of intron 1 and 137 nt exon 2 was constructed. pDACx was transfected into HL-60 cell line by lipofectin reagent.Cytochemical stainings including NBT reduction, peroxidase and α -NAE as well as detection of CD13 and CD33 antigens by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indicated occurrence of myelomonocytic differentiation in cells expressing antisense transcripts to c-myc. DNA degradation measured by DNA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typical morphological changes observed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e proved the switchon of apoptosis in terminally differentiating HL-60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 oncogene antisense transcripts DIFFERENTIATION APOPTO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