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冬岩 孙方舟 姚国华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7期2064-2068,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中新生态城医院进行治疗的8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口服盐... 目的探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中新生态城医院进行治疗的8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溶液,1~3岁,2 mL/次,4~6岁,2.5 mL/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1~2岁,10 mL/次,3~4岁,15 mL/次;5岁以上,20 mL/次;3次/d。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CQ评分、C-ACT评分、MARS-A评分、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1.40%、9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CQ评分、C-ACT评分、MARS-A评分、FEV1、PEF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CQ评分、C-ACT评分、MARS-A评分、FEV1、PEF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人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显著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IMP-1、IL-6、TNF-α、CysLTs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2、IFN-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患儿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机体细胞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溶液 咳嗽变异性哮喘 LcQ评分 c-act评分 MARS-A评分 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最大呼气流量 人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人半胱氨酰白三烯
原文传递
小青龙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邹昌文 胥亚福 蒋承勇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7期2058-2063,共6页
目的探讨小青龙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目的探讨小青龙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4~5岁,4 mg/次,1次/d;6~12岁,5 mg/次,1次/d;睡前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小青龙颗粒,4~6岁,6 g/次,3次/d;7~12岁,13 g/次,3次/d;开水冲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哮喘症状评分、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呼气峰流速(PEF)昼夜变异率、EOS百分比(EOS%)和血清学指标比较。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6.7%、9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哮喘日间和夜间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C-ACT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哮喘日间和夜间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ACT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PEF、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而PEF昼夜变异率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EV1、PEF、FEV1/FV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EF昼夜变异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及血清白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三烯B4(LTB4)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EOS%及血清IL-17、TGF-β1、LTB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青龙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减轻患儿症状,提高哮喘控制水平,保护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青龙颗粒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支气管哮喘 哮喘症状评分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 呼气峰流速昼夜变异率 EOS百分比
原文传递
哮喘控制测试与呼气峰流速值监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范丽琴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期190-191,207,共3页
目的哮喘控制测试与呼气峰流速值监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对比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经我院诊治的哮喘患儿12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ACT评分评估病情,对照组采用PEF变化情况监测病情,评价右心功能。结... 目的哮喘控制测试与呼气峰流速值监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对比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经我院诊治的哮喘患儿12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ACT评分评估病情,对照组采用PEF变化情况监测病情,评价右心功能。结果两组患儿的病情评估手段准确率均很高,但指导治疗后患儿的右心舒张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是目前更为科学可靠的评估手段,为病情变化提供鉴别指标,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哮喘 病情评估 c-act评分 PEF监测
下载PDF
羧甲司坦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于卫卫 刘莹 +1 位作者 李沛珊 邢艳敏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949-952,共4页
目的探讨羧甲司坦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7月天津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口服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溶液,3mL/... 目的探讨羧甲司坦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7月天津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口服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溶液,3mL/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口服羧甲司坦片,0.5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消失时间,比较治疗前后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后,治疗组哮鸣音消失、痰鸣音消失、咳嗽消失、喘息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CT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C-AC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干扰素-γ(INF-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白三烯B4(LTB4)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羧甲司坦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调节患儿机体血清炎性因子,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司坦片 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溶液 小儿支气管哮喘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6 细胞间黏附因子-1 白三烯B4
原文传递
小儿支气管哮喘诱导痰EOS、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与C-ACT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先锋 田慧 秦蒙蒙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4期32-33,共2页
目的研究小儿支气管哮喘诱导痰中嗜酸性细胞(EOS)、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并根据病情控制效果分为完全控制组、部... 目的研究小儿支气管哮喘诱导痰中嗜酸性细胞(EOS)、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并根据病情控制效果分为完全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选取同期体检结果健康的30例儿童作为健康组,均进行诱导痰EOS和FeNO检测,并分析其与哮喘患儿C-AC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组比较,哮喘组诱导痰EOS、FeNO水平明显高(P<0.05);完全控制组诱导痰EOS、FeNO水平<部分控制组<未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诱导痰EOS、FeNO水平均与C-ACT评分呈负相关(r=-0.412,r=-0.498,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诱导痰EOS和Fe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且与C-ACT评分及病情控制效果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痰中嗜酸性细胞 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 c-act评分 支气管哮喘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分期控制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芳 虞坚尔 +2 位作者 张新光 赵宇华 李美花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12期39-43,共5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分期疗法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全程予西药GINA方案,治疗组予中西医结合方案分期治疗。两组疗程均约为4个半月、随访1年,观察临床疗效,比...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分期疗法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全程予西药GINA方案,治疗组予中西医结合方案分期治疗。两组疗程均约为4个半月、随访1年,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采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评分评估与比较哮喘的长期控制水平。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87.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存在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与治疗1个半月、疗程结束时组内比较,两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1个半月时,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已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疗程结束时、随访6个月、随访1年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C-ACT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随访1年与疗程结束时组内比较,对照组C-ACT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组C-A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随访1年比较,治疗组C-ACT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与疗程结束时组内比较,两组FEV1%、PE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明显升高(P<0.05)。组间疗程结束时比较,FEV1%、PE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全阶段,中西医结合分期疗法与全程西药疗法的临床疗效相当,但中西医结合分期疗法在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改善患儿症状与体征,随访期哮喘控制的远期疗效方面存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哮喘 中西医结合 分期治疗 病情控制 c-act评分 远期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