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申明铺遗址战国至两汉先民食物结构和农业经济的转变
被引量:
20
1
作者
侯亮亮
王宁
+3 位作者
吕鹏
胡耀武
宋国定
王昌燧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18-1025,共8页
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显示,战国(475~221BC)至两汉(206BC~220AD)时期,我国农业经济的基本格局发生了明显改变,即以稻粟农业为主转为稻粟麦农业.然而,在此阶段先民食物结构的演变及其与农业经济转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却缺乏相应的认识.为此...
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显示,战国(475~221BC)至两汉(206BC~220AD)时期,我国农业经济的基本格局发生了明显改变,即以稻粟农业为主转为稻粟麦农业.然而,在此阶段先民食物结构的演变及其与农业经济转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却缺乏相应的认识.为此,我们对河南淅川申明铺遗址出土的人骨和兽骨进行了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在排除异常的δ13C和δ15N值后,两汉先民的δ13C均值((16.7±0.8)‰,n=15)明显低于战国先民的相应值((12.7±0.8)‰,n=14),两者差异极其显著,这与两汉时期的先民普遍种植水稻和小麦,尤其是小麦的大量推广,密切相关;两汉时期先民δ15N值的变异范围(6.6‰~9.3‰),也小于战国先民(6.2‰~10.4‰),暗示两汉先民较战国先民的肉食来源更为接近.战国至两汉时期先民食物结构的变化,当为两汉时期更为稳定的社会环境、利农政策的实施及新农业工具的出现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明铺遗址
战国至两汉
c
和
n
稳定同位素
食物结构
农业经济
社会环境
原文传递
新疆下坂地墓地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3500年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启示
被引量:
10
2
作者
张昕煜
魏东
+2 位作者
吴勇
聂颖
胡耀武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3509-3519,共11页
公元前2千纪下半叶,以蒙古人种、粟作农业(包括粟和黍)、彩陶等为特征的东方人群已到达新疆中部,并与安德罗诺沃文化等西方文明发生碰撞、交流甚至融合.然而,受益于新的考古发现,以粟黍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要素在公元前3千纪~前2千纪时...
公元前2千纪下半叶,以蒙古人种、粟作农业(包括粟和黍)、彩陶等为特征的东方人群已到达新疆中部,并与安德罗诺沃文化等西方文明发生碰撞、交流甚至融合.然而,受益于新的考古发现,以粟黍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要素在公元前3千纪~前2千纪时已传播至哈萨克斯坦、希腊、意大利等地.作为文化传播十字路口的帕米尔高原,其人群何时开始食用粟黍,东西方文化交流是否存在更早的迹象,尚缺乏佐证.为此,本文通过对新疆下坂地墓地青铜时代(公元前1500~前600年)出土的人骨进行C,N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下坂地墓地先民的食物结构,虽以C_3类的动物蛋白为主,但也不乏少许C_4类,在个别个体中,C_4类甚至占较大比例.结合考古资料,研究结果显示:先民的主要生活方式为畜牧或半游牧业,但麦作及粟作农业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环.下坂地墓地的部分先民可能已开始食用粟类作物,这暗示了东方文化因素在帕米尔高原东端,即新疆西南部出现的时间可早至公元前1500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坂地墓地
c
和
n
稳定同位素
粟类食物
东方文化因
素
原文传递
南秦岭钡成矿带重晶石与毒重石成矿特征
被引量:
18
3
作者
吴胜华
刘家军
+1 位作者
张鼐
柳振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7-244,共8页
在我国扬子地块北缘南秦岭一带的早古生代硅质岩建造中,存在一大批重晶石矿床和毒重石矿床,构成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大型钡成矿带。根据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重晶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低于毒重石流体包裹体峰值。这些矿床中重晶石的...
在我国扬子地块北缘南秦岭一带的早古生代硅质岩建造中,存在一大批重晶石矿床和毒重石矿床,构成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大型钡成矿带。根据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重晶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低于毒重石流体包裹体峰值。这些矿床中重晶石的3δ4S值比同期海水3δ4S值高(除去文峪矿区重晶石一个3δ4S值与同期海水3δ4S值接近),表明当时细菌对硫酸盐的还原作用引起了重S的富集。各钡矿床中的毒重石有各自的1δ3C和1δ8O值范围,毒重石中的C来自有机质事件反应。根据热力学计算表明,小于162.42℃的温度有利于形成重晶石矿石;在温度高于162.42℃时,海水中积累充足的CO32-(来自有机事件)有利于形成毒重石矿石。在重晶石矿床形成的晚期,如出现贫Ba2+热液,且海水中积累足够的CO32-和温度高于162.42℃,CO32-可以交代重晶石中的SO42-,形成交代成因的毒重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重晶石
毒重石
流体包裹体
S、
c
和
O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浙江塔山遗址人和动物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
8
4
作者
张国文
蒋乐平
+6 位作者
胡耀武
司艺
吕鹏
宋国定
王昌燧
Michael P. Richard
郭怡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8-146,共9页
探讨塔山先民食物结构和生计方式,有助于全面揭示塔山遗址及其所在的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期先民的稻作农业发展、动植物资源利用情况和史前文化面貌等考古学信息。塔山遗址动物和先民骨骼胶原蛋白C、N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野生动物属于...
探讨塔山先民食物结构和生计方式,有助于全面揭示塔山遗址及其所在的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期先民的稻作农业发展、动植物资源利用情况和史前文化面貌等考古学信息。塔山遗址动物和先民骨骼胶原蛋白C、N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野生动物属于陆生系统C3草食性食物结构。家猪的食物来源中C3植物类食物占主体,兼有一些δ15N值较高的食物,可能与人的饲喂活动有关。人主要依赖于C3类食物,这可能来自水稻等C3类食物的贡献。结合考古学资料,对比动物和先民稳定同位素结果,发现塔山先民主要依赖稻作农业经济,可能辅以少量采集经济。毗邻大海的塔山先民摄取的动物蛋白资源并不是来自海生系统,而主要来自基于陆生系统的渔猎经济,少量来自家畜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山遗址
c
、
n
稳定同位素
分析
生计方式
稻作农业经济
采集
和
渔猎经济
海生系统
原文传递
题名
申明铺遗址战国至两汉先民食物结构和农业经济的转变
被引量:
20
1
作者
侯亮亮
王宁
吕鹏
胡耀武
宋国定
王昌燧
机构
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人类演化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处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18-1025,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德国马普学会伙伴小组项目(编号:KACX1-YW-0830)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项目(编号:KZCX2-YW-Q1-04)
+2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编号:XDA05130303,XDA051305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编号:2010BAK67B03)
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项目科研课题资助
文摘
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显示,战国(475~221BC)至两汉(206BC~220AD)时期,我国农业经济的基本格局发生了明显改变,即以稻粟农业为主转为稻粟麦农业.然而,在此阶段先民食物结构的演变及其与农业经济转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却缺乏相应的认识.为此,我们对河南淅川申明铺遗址出土的人骨和兽骨进行了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在排除异常的δ13C和δ15N值后,两汉先民的δ13C均值((16.7±0.8)‰,n=15)明显低于战国先民的相应值((12.7±0.8)‰,n=14),两者差异极其显著,这与两汉时期的先民普遍种植水稻和小麦,尤其是小麦的大量推广,密切相关;两汉时期先民δ15N值的变异范围(6.6‰~9.3‰),也小于战国先民(6.2‰~10.4‰),暗示两汉先民较战国先民的肉食来源更为接近.战国至两汉时期先民食物结构的变化,当为两汉时期更为稳定的社会环境、利农政策的实施及新农业工具的出现所致.
关键词
申明铺遗址
战国至两汉
c
和
n
稳定同位素
食物结构
农业经济
社会环境
分类号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新疆下坂地墓地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3500年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启示
被引量:
10
2
作者
张昕煜
魏东
吴勇
聂颖
胡耀武
机构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与人类学系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3509-3519,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30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KG00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5CB953803)资助
文摘
公元前2千纪下半叶,以蒙古人种、粟作农业(包括粟和黍)、彩陶等为特征的东方人群已到达新疆中部,并与安德罗诺沃文化等西方文明发生碰撞、交流甚至融合.然而,受益于新的考古发现,以粟黍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要素在公元前3千纪~前2千纪时已传播至哈萨克斯坦、希腊、意大利等地.作为文化传播十字路口的帕米尔高原,其人群何时开始食用粟黍,东西方文化交流是否存在更早的迹象,尚缺乏佐证.为此,本文通过对新疆下坂地墓地青铜时代(公元前1500~前600年)出土的人骨进行C,N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下坂地墓地先民的食物结构,虽以C_3类的动物蛋白为主,但也不乏少许C_4类,在个别个体中,C_4类甚至占较大比例.结合考古资料,研究结果显示:先民的主要生活方式为畜牧或半游牧业,但麦作及粟作农业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环.下坂地墓地的部分先民可能已开始食用粟类作物,这暗示了东方文化因素在帕米尔高原东端,即新疆西南部出现的时间可早至公元前1500年前后.
关键词
下坂地墓地
c
和
n
稳定同位素
粟类食物
东方文化因
素
Keywords
Xiaba
n
di
c
emetery,
c
arbo
n
a
n
d
n
itroge
n
stable isotope ratios, millet
c
ultivatio
n
, easter
n
c
ultural fa
c
tor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南秦岭钡成矿带重晶石与毒重石成矿特征
被引量:
18
3
作者
吴胜华
刘家军
张鼐
柳振江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7-24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303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6CB403500)
+1 种基金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B07011)
长江学者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文摘
在我国扬子地块北缘南秦岭一带的早古生代硅质岩建造中,存在一大批重晶石矿床和毒重石矿床,构成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大型钡成矿带。根据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重晶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低于毒重石流体包裹体峰值。这些矿床中重晶石的3δ4S值比同期海水3δ4S值高(除去文峪矿区重晶石一个3δ4S值与同期海水3δ4S值接近),表明当时细菌对硫酸盐的还原作用引起了重S的富集。各钡矿床中的毒重石有各自的1δ3C和1δ8O值范围,毒重石中的C来自有机质事件反应。根据热力学计算表明,小于162.42℃的温度有利于形成重晶石矿石;在温度高于162.42℃时,海水中积累充足的CO32-(来自有机事件)有利于形成毒重石矿石。在重晶石矿床形成的晚期,如出现贫Ba2+热液,且海水中积累足够的CO32-和温度高于162.42℃,CO32-可以交代重晶石中的SO42-,形成交代成因的毒重石。
关键词
南秦岭
重晶石
毒重石
流体包裹体
S、
c
和
O
稳定同位素
Keywords
Souther
n
Qi
n
li
n
g
barite
witherite
fluid i
n
c
lusio
n
S
c
a
n
d O stable isotope
分类号
P619.251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江塔山遗址人和动物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
8
4
作者
张国文
蒋乐平
胡耀武
司艺
吕鹏
宋国定
王昌燧
Michael P. Richard
郭怡
机构
南开大学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人类演化实验室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河南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Max Planck Institute tb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Brilish Columbia
浙江大学
出处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8-146,共9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KZXB1232)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3YJCZH242)
+1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2014M551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2014)资助
文摘
探讨塔山先民食物结构和生计方式,有助于全面揭示塔山遗址及其所在的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期先民的稻作农业发展、动植物资源利用情况和史前文化面貌等考古学信息。塔山遗址动物和先民骨骼胶原蛋白C、N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野生动物属于陆生系统C3草食性食物结构。家猪的食物来源中C3植物类食物占主体,兼有一些δ15N值较高的食物,可能与人的饲喂活动有关。人主要依赖于C3类食物,这可能来自水稻等C3类食物的贡献。结合考古学资料,对比动物和先民稳定同位素结果,发现塔山先民主要依赖稻作农业经济,可能辅以少量采集经济。毗邻大海的塔山先民摄取的动物蛋白资源并不是来自海生系统,而主要来自基于陆生系统的渔猎经济,少量来自家畜饲养。
关键词
塔山遗址
c
、
n
稳定同位素
分析
生计方式
稻作农业经济
采集
和
渔猎经济
海生系统
Keywords
Tasha
n
site
c
arbo
n
a
n
d
n
itroge
n
stable isotope a
n
alysis
Subsiste
n
c
e strategies
Ri
c
e agri
c
ultural e
c
o
n
omy
Gatheri
n
g fishi
n
g a
n
d hu
n
ti
n
g e
c
o
n
omy
Mari
n
e system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申明铺遗址战国至两汉先民食物结构和农业经济的转变
侯亮亮
王宁
吕鹏
胡耀武
宋国定
王昌燧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0
原文传递
2
新疆下坂地墓地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3500年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启示
张昕煜
魏东
吴勇
聂颖
胡耀武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0
原文传递
3
南秦岭钡成矿带重晶石与毒重石成矿特征
吴胜华
刘家军
张鼐
柳振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浙江塔山遗址人和动物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
张国文
蒋乐平
胡耀武
司艺
吕鹏
宋国定
王昌燧
Michael P. Richard
郭怡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