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6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胺装置循环废酸泵的选材 被引量:2
1
作者 郭金彪 宋学泳 +2 位作者 盛刚 张婷 王桂敏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50-551,554,共3页
利用静态挂片试验、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分析方法,比较了Hastelloy C合金、804合金、20号合金、904L和316L不锈钢在温度为80℃的循环废酸中的耐蚀性能,对循环废酸泵进行了选材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80℃的循环废酸中,除Hastelloy ... 利用静态挂片试验、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分析方法,比较了Hastelloy C合金、804合金、20号合金、904L和316L不锈钢在温度为80℃的循环废酸中的耐蚀性能,对循环废酸泵进行了选材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80℃的循环废酸中,除Hastelloy C合金外,其余四种合金都具有优异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废酸泵 HASTELLOY c合金 804合金 316L不锈钢
下载PDF
316L和Hastelloy C合金在不同温度循环废酸中的耐蚀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郭金彪 曲云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62,68,共3页
为了解316L和Hastelloy C合金在不同温度的循环废酸中的耐蚀性能,利用静态挂片试验、电化学试验和扫描电镜研究了2种合金在不同温度循环废酸中的腐蚀速率及形貌。结果表明:在50℃的循环废酸中,316 L和Hastelloy C合金均具有优异的耐蚀性... 为了解316L和Hastelloy C合金在不同温度的循环废酸中的耐蚀性能,利用静态挂片试验、电化学试验和扫描电镜研究了2种合金在不同温度循环废酸中的腐蚀速率及形貌。结果表明:在50℃的循环废酸中,316 L和Hastelloy C合金均具有优异的耐蚀性,且耐蚀性相当;316L和Hastelloy C合金的腐蚀速率均随循环废酸温度的升高而增加,316L合金的增加缓慢,Hastelloy C合金的增加急剧;当温度由50℃升高到80℃时,循环废酸的氧化性增加,Mo含量较高的Hastelloy C合金在循环废酸中不能形成完整、致密的钝化膜,从而使其耐蚀性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合金 HASTELLOY c合金 循环废酸 耐蚀性能
下载PDF
3种合金在80℃H_2SO_4和H_2SO_4-HNO_3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3
作者 郭金彪 曲云 刘晓丽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58,10,共3页
化工装置常用316L合金、804合金和Hastelloy C合金制造,使用过程中常接触65%~85%H2SO4溶液和65%~85%H2SO4与少量HNO3的混合液。采用静态挂片试验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这3种合金在80℃,72%H2SO4溶液和80℃,72%H2SO4+0.1%HNO3混合溶液中... 化工装置常用316L合金、804合金和Hastelloy C合金制造,使用过程中常接触65%~85%H2SO4溶液和65%~85%H2SO4与少量HNO3的混合液。采用静态挂片试验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这3种合金在80℃,72%H2SO4溶液和80℃,72%H2SO4+0.1%HNO3混合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80℃,72%H2SO4溶液中,804合金的耐蚀性优于Hastelloy C合金,316L的耐蚀性最差;在80℃,72%H2SO4+0.1%HNO3溶液中,804合金的耐蚀性优于316L,Hastelloy C合金的耐蚀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行为 H2SO4溶液 H2SO4-HNO3混合液 316L合金 804合金 HASTELLOY c合金
下载PDF
700吨金属的强度测试——用在世界最大废气脱硫设备上的高效材料
4
作者 JǒrgKempf 《流程工业》 2005年第6期60-61,共2页
加拿大Syncrude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开采商,计划将年产量从9千万桶增加到今年的1亿3千~5千万桶。其废气脱硫单元Syncrude吸收塔的外层部分使用的是蒂森克虏伯公司的VDM材料。该装置是世界上最大的脱硫装置之一。
关键词 废气脱硫设备 VDM材料 强度测试 Syncrude公司 蒂森克虏伯公司 c合金
下载PDF
耐磨铸造Fe-B-C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63
5
作者 符寒光 蒋志强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5-548,共4页
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硼(B)含量>2.0%和碳(C)含量<0.2%的铸造 Fe-B-C合金的凝固组织及热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铸造Fe-B-C合金的凝固组织由Fe2B、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硼化物呈网状沿晶界分布... 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硼(B)含量>2.0%和碳(C)含量<0.2%的铸造 Fe-B-C合金的凝固组织及热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铸造Fe-B-C合金的凝固组织由Fe2B、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硼化物呈网状沿晶界分布.Fe-B-C合金经950℃正火处理后,局部出现断网现象,基体组织全部转变为板条马氏体,硬度大幅度提高, HRC接近60,冲击韧度大于10 J/cm2,动态断裂韧度大于30 MPa·m1/2.在干滑动磨损条件下,Fe-B-C合金的耐磨性优于镍硬白口铸铁和GCr15、Cr12MoV等合金钢,与高铬白口铸铁相当.Fe-B-C合金熔炼简便、铸造性能好,且不含Ni 和MO等昂贵合金元素,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Fe-B-c合金 硼化物 板条马氏体 耐磨性
下载PDF
铸造Fe-B-C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符寒光 《铸造》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59-863,共5页
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和X衍射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含1.5%~2.0%B、0.4%~0.7%C的铸造Fe-B-C合金的凝固组织及合金元素的分布规律,并测试了铸造Fe-B-C合金的力学性能.结果显示铸造Fe-B-C合金的凝固组织主要由珠光... 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和X衍射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含1.5%~2.0%B、0.4%~0.7%C的铸造Fe-B-C合金的凝固组织及合金元素的分布规律,并测试了铸造Fe-B-C合金的力学性能.结果显示铸造Fe-B-C合金的凝固组织主要由珠光体、马氏体、铁素体和高硬度的Fe2B组成,硼元素主要分布在硼化物中,基体中分布甚微.铸造Fe-B-C合金正火处理后可以获得马氏体加Fe2B组成的双相组织,硬度大于60HRC,冲击韧性大于8 J/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B-c合金 硼钢 硼化物 硬度 冲击韧性
下载PDF
Fe-Ti-C熔体在大气条件下原位合成TiC_P/Fe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严有为 魏伯康 +1 位作者 傅正义 袁润章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1-54,共4页
为了在大气条件下利用 Fe- Ti- C熔体中 Ti C的合成反应制备原位 (in situ) Ti CP/Fe复合材料 ,研究了三种覆盖剂对熔体中 Ti元素氧化烧损率的影响 ,并分析了所得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 :采用所开发的混合盐型覆盖剂能在大气... 为了在大气条件下利用 Fe- Ti- C熔体中 Ti C的合成反应制备原位 (in situ) Ti CP/Fe复合材料 ,研究了三种覆盖剂对熔体中 Ti元素氧化烧损率的影响 ,并分析了所得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 :采用所开发的混合盐型覆盖剂能在大气条件下制备出原位 Ti CP/Fe复合材料 ,且原位合成的 Ti C颗粒尺寸细小、分布均匀 ,从而使制备的复合材料特别是经淬火处理后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Ti-c合金 覆盖剂 原位反应 铁基复合材料
下载PDF
Fe-C-Mn-B合金奥氏体等温分解动力学及Mn的再分配 被引量:26
8
作者 杨柳 方鸿生 孟至和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A016-A020,共5页
测定了不同含Mn量的Fe—C—Mn—B系合金的等温转变TTT曲线,结果表明,适量Mn加入Fe—C合金不但推迟转变,而且使TTT曲线形状发生较大改变而出现河湾形状。用能谱分析方法测定Mn在奥氏体、铁素体及相界处的分布规律表明,随转变温度的降低,M... 测定了不同含Mn量的Fe—C—Mn—B系合金的等温转变TTT曲线,结果表明,适量Mn加入Fe—C合金不但推迟转变,而且使TTT曲线形状发生较大改变而出现河湾形状。用能谱分析方法测定Mn在奥氏体、铁素体及相界处的分布规律表明,随转变温度的降低,Mn由再分配向无再分配转化,在其间存在一个温度范围、虽然无两相间的再分配,但在相界处有明显的Mn浓度峰,而且浓度峰最强的温度与TTT曲线上河湾温度相对应。说明TTT曲线形状的改变与合金元素再分配规律变化有关,河湾的出现归因于Mn在相界富集而产生的溶质拖曳与溶质类拖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T曲线 再分配 MN FE-c合金
下载PDF
Fe-Cr-C系耐磨堆焊合金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9
作者 杨庆祥 周野飞 +1 位作者 杨育林 齐效文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89-196,282,共9页
Fe-Cr-C堆焊合金具有成本低、品种多、耐磨性好等优点,是当前堆焊合金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应用前景广阔。本文针对Fe-Cr-C堆焊合金的凝固行为、组织演变规律、焊态合金典型显微组织特征、耐磨性影响因素等研究内容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 Fe-Cr-C堆焊合金具有成本低、品种多、耐磨性好等优点,是当前堆焊合金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应用前景广阔。本文针对Fe-Cr-C堆焊合金的凝固行为、组织演变规律、焊态合金典型显微组织特征、耐磨性影响因素等研究内容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该堆焊合金的具体工程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r-c合金 堆焊 耐磨性 M7c3碳化物
下载PDF
热处理对Fe-B-C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符寒光 宋绪丁 +3 位作者 刘海明 雷永平 成小乐 邢建东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5-1128,共4页
研究含1.4%-2.0%B和0.4%-0.6%C的Fe-B-C合金凝固过程和凝固组织以及不同淬火加热温度下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Fe-B-C合金凝固组织由Fe2B、Fe3(C, B)和Fe23(C, B)6等硼化物及马氏体、珠光体和铁素体等... 研究含1.4%-2.0%B和0.4%-0.6%C的Fe-B-C合金凝固过程和凝固组织以及不同淬火加热温度下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Fe-B-C合金凝固组织由Fe2B、Fe3(C, B)和Fe23(C, B)6等硼化物及马氏体、珠光体和铁素体等金属基体组成。淬火后硼化物局部断网且无硼化物新相出现,基体全部转变成马氏体,硬度大于55 HRC。随淬火温度升高,Fe-B-C合金硬度增加,冲击韧性变化不明显。Fe-B-C合金在静载销盘磨损和动载冲击磨损条件下,都具有优异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B-c合金 硼化物 淬火温度 力学性能 耐磨性
下载PDF
铁碳合金薄带气固反应脱碳试验 被引量:15
11
作者 洪陆阔 艾立群 +2 位作者 程荣 孙彩轿 隋艳龙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31,共5页
提出了高炉铁水双辊连铸薄带+高温气固反应脱碳生产钢带的全新工艺流程。试验以Ar-H2-H2O为脱碳气氛,在可控气氛管式炉内对Fe-C合金薄带进行脱碳。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浴温度(40~60℃)、脱碳时间(5~50 min)和脱碳温... 提出了高炉铁水双辊连铸薄带+高温气固反应脱碳生产钢带的全新工艺流程。试验以Ar-H2-H2O为脱碳气氛,在可控气氛管式炉内对Fe-C合金薄带进行脱碳。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浴温度(40~60℃)、脱碳时间(5~50 min)和脱碳温度(920~1140℃)对脱碳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升高脱碳温度、水浴温度和延长脱碳时间均有利于合金薄带的脱碳,其中脱碳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脱碳时间,水浴温度对脱碳效果的影响最小。碳质量分数为4.05%,厚度分别为2.0、1.0、0.5 mm的薄带,在水浴温度为60℃时,1140℃下固态脱碳25 min,薄带平均碳质量分数分别降至1.12%、0.41%和0.017%,证明了碳铁碳合金在可控气氛下通过气固反应脱碳生产中低碳钢带技术上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反应 脱碳 FE-c合金 薄带
原文传递
不同温度下微波烧结Fe-Cu-C的性能 被引量:12
12
作者 彭元东 易健宏 +2 位作者 郭颖利 罗述东 李丽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3-728,共6页
对微波烧结Fe-2Cu-0.6C粉末冶金材料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不同烧结温度下微波烧结样品的性能和显微组织,并与相同温度下的常规烧结样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烧结相比,微波烧结可得到较高的烧结密度以及较高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对微波烧结Fe-2Cu-0.6C粉末冶金材料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不同烧结温度下微波烧结样品的性能和显微组织,并与相同温度下的常规烧结样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烧结相比,微波烧结可得到较高的烧结密度以及较高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两者的洛氏硬度相当;微波烧结样品在1150℃时性能最佳,密度为7.20g/cm3,抗拉强度为413.90MPa,洛氏硬度为HRB75;微波烧结样品具有良好的微观结构,即小的、近圆形且均匀分布的孔隙结构,从而也有利于获得细小的晶粒和较高的致密度;微波烧结与常规烧结相比,样品具有更多片状和粒状珠光体,能显著改善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烧结 Fe—cu—c合金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下载PDF
C含量对Fe-Mn-Al-C低密度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兴品 李文佳 +2 位作者 任平 曹文全 刘庆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51-957,共7页
采用EBSD、TEM、XRD和万能试验机等对比研究了4种Fe-30Mn-10Al-xC (x=0.53、0.72、1.21、1.68,质量分数,%)低密度钢固溶处理后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C含量的增加,奥氏体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多,显微结构由铁素体/奥氏体双相... 采用EBSD、TEM、XRD和万能试验机等对比研究了4种Fe-30Mn-10Al-xC (x=0.53、0.72、1.21、1.68,质量分数,%)低密度钢固溶处理后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C含量的增加,奥氏体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多,显微结构由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逐渐演变为单相奥氏体组织,钢的强度不断增加,而延伸率则先增加后减小。统计分析表明,奥氏体的应变协调能力高于铁素体,双相钢随着奥氏体含量的增加,延展性明显增加,强度略微增加;而对于单相奥氏体钢,随着C含量的增加,屈服强度明显增加,延展性变差,加工硬化能力显著降低,这是由于钢中κ′碳化物的析出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钢 Fe-Mn-Al-c合金 力学性能 奥氏体 铁素体
原文传递
激光熔覆Ni基B_4C合金涂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斯松华 袁晓敏 何宜柱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共4页
利用5kW连续波CO2激光器对16Mn钢基材表面预置的含20 vol%B4CP的Ni基合金复合粉末进行激光熔覆得到Ni基B4C合金涂层(NiB4c),研究了NiB4c涂层的组织形貌与相组成,并用单纯的镍基合金涂层(Ni60)进行了显微硬度及滑动磨损性能的对比试验。... 利用5kW连续波CO2激光器对16Mn钢基材表面预置的含20 vol%B4CP的Ni基合金复合粉末进行激光熔覆得到Ni基B4C合金涂层(NiB4c),研究了NiB4c涂层的组织形貌与相组成,并用单纯的镍基合金涂层(Ni60)进行了显微硬度及滑动磨损性能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NiB4C涂层由涂层下部的胞状晶和涂层中上部的树状枝晶及其间的共晶组织所组成,其组成相为γ-Ni,γ-(Ni,Fe)固溶体和(Cr,Fe)7C3,CrB,Ni3B,Fe2B,Fe23(C,B)6等化合物,涂层中存在未熔的B4C颗粒。激光熔覆NiB4c涂层比Ni60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并分析了NiB4C涂层的强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4c合金 激光熔覆 镍基合金 组织结构 耐磨性 表面涂层 强化机理
原文传递
垂直定向凝固条件下通道偏析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5
作者 韩志强 柳百成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0-144,共5页
建立了描述合金凝固过程热,溶质对流和宏观偏析形成过程的教学模型,模型中耦合求解了凝固过程中质量、动量.能量和溶顷守恒方程;同时,基于固液两相区中温度和成分的耦合关系建立了固相分数场的更新方法.利用该模型模拟了底部冷却的三维... 建立了描述合金凝固过程热,溶质对流和宏观偏析形成过程的教学模型,模型中耦合求解了凝固过程中质量、动量.能量和溶顷守恒方程;同时,基于固液两相区中温度和成分的耦合关系建立了固相分数场的更新方法.利用该模型模拟了底部冷却的三维矩形区域内Fe-C合金凝固过程中通道偏析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垂直定向凝固条件下通道偏析形成于液相线前沿附近,而不是两相区内部.这一结果很好地支持厂文献中基于实验观察提出的通道偏析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合金 定向凝固 热-溶质对流 通道偏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铁碳合金薄带气固反应脱碳工艺 被引量:13
16
作者 洪陆阔 艾立群 +3 位作者 程荣 孙彩娇 赵定国 付强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40,共5页
提出了高炉铁水双辊连铸薄带+高温气固反应脱碳,生产钢带的全新工艺流程。实验以高碳铁碳合金板带为研究对象,在Ar-H2-H2O气氛下可控气氛管式炉内,利用高温气固反应脱碳机制,探索铁碳合金固态下脱碳而铁基不氧化的可行性,确定可控气氛... 提出了高炉铁水双辊连铸薄带+高温气固反应脱碳,生产钢带的全新工艺流程。实验以高碳铁碳合金板带为研究对象,在Ar-H2-H2O气氛下可控气氛管式炉内,利用高温气固反应脱碳机制,探索铁碳合金固态下脱碳而铁基不氧化的可行性,确定可控气氛下脱碳的温度和气氛条件范围。实验结果表明:气氛条件对铁的氧化有显著影响,当水浴温度不大于60℃或气体流量不大于300mL/min时,脱碳后基体中不存在铁的氧化物;当水浴温度达到70℃或气体流量达到450mL/min时,脱碳后基体中出现铁的氧化物,此时由于铁氧化的出现降低了脱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反应 脱碳 FE-c合金 薄带
原文传递
TC4钛合金表面激光合金化Ti-Si-C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庆辉 许晓静 +3 位作者 戈晓岚 何星华 陶俊 仲奕颖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6-551,共6页
以Ti-Si-C单质元素混合粉末为原料,采用激光合金化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成功制备出Ti-Si-C合金涂层。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其配备的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以及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了涂层的组... 以Ti-Si-C单质元素混合粉末为原料,采用激光合金化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成功制备出Ti-Si-C合金涂层。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其配备的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以及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了涂层的组织形貌、成分和物相,测试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及与YG6在干摩擦磨损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P=2.0 k W,扫描速度v=9 mm·s^(-1),光斑直径D=2 mm下制备的涂层整体均匀致密、无裂纹,与TC4基体具有较高的冶金结合性;涂层组织主要由α-Ti基体、网状分布的Ti_3Si C_2,Ti_5Si_3/β-Ti共晶体(室温下为Ti_5Si_3/α-Ti)和弥散分布的Ti C相组成;Ti-Si-C涂层的显微硬度值沿层深变化比较平缓,平均硬度为HV 649,比TC4基体(HV 360)提高了80%;涂层平均摩擦系数为0.38,比钛合金基体(0.45)降低了16%;涂层的磨损体积为0.048 mm^3,耐磨性是钛合金基体(0.13 mm^3)的2.7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激光合金 Ti-Si-c合金 显微硬度 摩擦磨损性能
原文传递
Fe-Mn-C合金奥氏体强化对马氏体相变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潘牧 徐祖耀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A389-A393,共5页
测定了5种Fe-Mn-C合金的M_s温度及奥氏体在M_s温度时的屈服强度,结果表明两者成线性关系。还研究了奥氏体固溶强化对马氏体形态的影响,提出存在一个奥氏体强化特征温度T_c,当M_s>T_c时,马氏体形态主要为位错型条状马氏体,当M_s<T_... 测定了5种Fe-Mn-C合金的M_s温度及奥氏体在M_s温度时的屈服强度,结果表明两者成线性关系。还研究了奥氏体固溶强化对马氏体形态的影响,提出存在一个奥氏体强化特征温度T_c,当M_s>T_c时,马氏体形态主要为位错型条状马氏体,当M_s<T_c时,主要为孪晶型片状马氏体,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n-c合金 奥氏体强化 马氏体
下载PDF
改善Fe-B-C合金韧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匡加才 符寒光 +2 位作者 叶昌 刘冶球 陈亚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5-109,共5页
为了提高Fe-B-C合金的韧性,应用稀土-钛-氮复合变质剂改善Fe-B-C合金组织和性能.结果发现,Fe-B-C合金复合变质处理后的凝固组织明显细化,且组织分布均匀,并出现钛硼化合物,钛硼化合物不同于普通Fe-B-C合金中的Fe2B呈网状分布,而是呈断... 为了提高Fe-B-C合金的韧性,应用稀土-钛-氮复合变质剂改善Fe-B-C合金组织和性能.结果发现,Fe-B-C合金复合变质处理后的凝固组织明显细化,且组织分布均匀,并出现钛硼化合物,钛硼化合物不同于普通Fe-B-C合金中的Fe2B呈网状分布,而是呈断网状和块状分布,特别是经高温热处理后,硼化物变成球状和棒状,Fe-B-C合金韧性明显提高,由8~10 J/cm^2提高至22~25 J/cm^2.经变质处理的Fe-B-C合金可用于制造轧钢机导卫板,其耐磨性比高镍铬合金钢提高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B-c合金 硼化物 变质处理 冲击韧性 导卫板
下载PDF
Ni—Fe—C对YG30硬质合金与45^#钢TIG焊过程中η相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培全 杨德新 +2 位作者 赵秀娟 陈春焕 王庆章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8-23,共6页
采用Ni-Fe-C合金作为填充金属,实现了YG30硬质合金与45#钢的TIG焊。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和显微硬度等方法对焊后试样的焊接接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Ni-Fe-C合金可以获得YG30硬质合金与45#钢TIG焊的... 采用Ni-Fe-C合金作为填充金属,实现了YG30硬质合金与45#钢的TIG焊。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和显微硬度等方法对焊后试样的焊接接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Ni-Fe-C合金可以获得YG30硬质合金与45#钢TIG焊的焊接接头;(2)在Ni-Fe合金的基础上加入适量的C可以抑制YG30/焊缝界面侧大块η相的形成;(3)由于C的扩散而引起的W-Co-C体系的贫碳与YG30/焊缝处高浓度Fe的出现是η相形成的重要原因,YG30/焊缝界面侧形成的η相为M6C型和M12C型复合碳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G30 Ni—Fe—c合金 TIG焊 Η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