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化过氧化氢应用于烧伤重症监护病房终末消毒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寅 唐毅 +7 位作者 王亦晨 叶震遐 汪雯靓 刘怡青 滕培敏 张祎博 王群 糜琛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30-834,共5页
目的运用汽化过氧化氢消毒法对烧伤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终末消毒,比较不同消毒用量的消毒效果。方法选取某院灼伤整形科一间110 m^3空病房作为试验场地。将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打开后放置于事先预定无遮隔的15个布点位置(距消毒机器0... 目的运用汽化过氧化氢消毒法对烧伤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终末消毒,比较不同消毒用量的消毒效果。方法选取某院灼伤整形科一间110 m^3空病房作为试验场地。将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打开后放置于事先预定无遮隔的15个布点位置(距消毒机器0、1、2、3、4 m处,每处再分上、中、下3个平面),以及无盖无菌试管内15个布点(位置同前),每个位点无盖无菌试管内和无遮隔各放置一张过氧化氢指示胶带。根据病房的大小分别以8、12 g/m^3计算过氧化氢用量。待消毒5 h后,观察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菌片放入肉汤培养,培养后观察结果。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采用8 g/m^3过氧化氢消毒时,峰值浓度为255.9 g,达到峰值浓度的时间为1 h 48 min;采用12 g/m^3消毒时,峰值浓度为337.6 g,达到峰值浓度的时间为2 h 26 min。当两种消毒用量消毒时间达到8 h,病房内的浓度基本相同。无遮隔情况下,两种消毒用量化学指示胶带均变色;无盖无菌试管内的化学指示胶带不能完全变色。过氧化氢消毒用量分别为8、12 g/m^3时,无遮隔的标本阳性率分别为6.67%和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位点不同消毒用量的消毒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化学指示胶带变色在临床中可作为消毒效果的初步判断。使用汽化过氧化氢进行终末消毒时要尽可能地充分暴露需消毒的物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消毒时间和消毒用量,病室内不同位点消毒效果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化过氧化氢 消毒 烧伤科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保洁员手卫生依从性培训对烧伤监护室感染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祝红娟 王淑君 +1 位作者 李旭 李芳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14期1935-1938,共4页
目的:探讨烧伤科监护室保洁员手卫生依从性培训和规范化管理对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9月1日—11月30日,在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对烧伤监护室的9名保洁员进行系统的工作流程、制度及规范培训。分析培训前后保洁员的洗手依从性和... 目的:探讨烧伤科监护室保洁员手卫生依从性培训和规范化管理对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9月1日—11月30日,在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对烧伤监护室的9名保洁员进行系统的工作流程、制度及规范培训。分析培训前后保洁员的洗手依从性和对感控知识掌握的情况,分析保洁员手部细菌种类与患者创面细菌种类是否相同。结果除了肺炎克雷伯菌未在保洁员手部发现外,患者创面检出的菌株均在保洁员手部发现。培训后,保洁员在操作前后、接触患者前后和接触患者体液后的洗手依从性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培训后,保洁员对手卫生时机、洗手的重要性、六步洗手法、消毒液的使用、污染物品的处理和擦拭床体规范的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提高监护室保洁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和加强规范化培训,可以减少烧伤患者交叉感染的机会和降低监护室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监护室 感染控制 手卫生 培训 保洁员
原文传递
微信平台在烧伤外科监护室外国留学生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朱成杰 孙颖 纪世召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6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烧伤外科监护室外国留学生的临床教学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将微信平台引入烧伤外科的临床教学,将专业知识、医学图片、视频等内容采取基于手机的主动推送方式发布微信,形成师生之间点对点、点对面的三维时空教学模式,在临床带... 烧伤外科监护室外国留学生的临床教学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将微信平台引入烧伤外科的临床教学,将专业知识、医学图片、视频等内容采取基于手机的主动推送方式发布微信,形成师生之间点对点、点对面的三维时空教学模式,在临床带教中贯彻病例教学法,实现积极的教学反馈和师生互动,显著提高烧伤外科监护室的临床教学质量,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外科监护室 微信平台 外国留学生 临床教学
下载PDF
对BICU重度烧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云霞 韩先芳 刘洪琪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184-185,192,共3页
【目的】探讨对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urn intensive care unit,BICU)重度烧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以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42例入住BICU的重度烧伤患者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58例入住BICU的重度烧伤患者为... 【目的】探讨对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urn intensive care unit,BICU)重度烧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以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42例入住BICU的重度烧伤患者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58例入住BICU的重度烧伤患者为观察组,按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BICU入住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费用、BICU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BICU入住时间及抗生素应用时间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创面脓毒症、导管败血症、应激性溃疡、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BICU重度烧伤患者实施护理,能减少患者入住BICU的时间,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烧伤重症监护病房 重度烧伤
下载PDF
“9S”管理理论结合SWOT分析法提升烧伤重症监护病区精细化管理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骆婧 周纹娟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 探讨“9S”管理理论结合SWOT分析法提升烧伤重症监护病区精细化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就诊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 目的 探讨“9S”管理理论结合SWOT分析法提升烧伤重症监护病区精细化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就诊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心理、饮食等方面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9S”管理理论结合SWOT分析法进行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所在病区质量评分、所在科室平均耗材使用费用、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所在病区环境卫生、仪器设备管理情况、医务者仪容仪表、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所在科室平均耗材使用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所在科室的文书书写、理论知识考核、实践能力、操作技术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医院感染、创面脓毒血症、导管性败血症、应激性溃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9S”管理理论结合SWOT分析法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患者所在病区的质量评分,降低患者所在科室的平均耗材使用费用,提高护理质量评分,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S”管理理论 SWOT分析法 烧伤重症监护病区 精细化管理
下载PDF
特重度烧伤患者急诊ICU救治早期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灿 陆茵 +2 位作者 王玉宇 殷琼花 郗玉芝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24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患者急诊ICU救治早期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方法,以目的抽样法抽取爆炸事故后9例急诊ICU救治的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深度访谈。结果:特重度烧伤患者急诊ICU救治早期的真实体验体现在:对生命的热爱、安全感的缺... 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患者急诊ICU救治早期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方法,以目的抽样法抽取爆炸事故后9例急诊ICU救治的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深度访谈。结果:特重度烧伤患者急诊ICU救治早期的真实体验体现在:对生命的热爱、安全感的缺失以及对重生的迷惘3个主题。结论:护理人员应关注此阶段患者体验,在积极给予患者生命支持的同时应注重包括非现实乐观主义的早期植入与延续、改善ICU环境、加强疼痛管理及积极有效的信息支持等人文主义关怀护理措施的应用,对减轻患者创伤后的应激障碍,促进创伤后成长具有现实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重度烧伤 重症监护室 早期 体验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尿流量动态监测仪的测量精确度及临床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曾庆玲 王开发 +7 位作者 李永勤 高鹏 黎宁 陶莉菊 郝芬 武艳军 罗奇志 王庆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对每小时尿量人工监测与尿流量动态监测仪监测的精度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收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ICU进行治疗的68例烧伤患者的尿量监测数据进行前瞻性分析。对按医嘱需要进行每小时尿量监测... 目的对每小时尿量人工监测与尿流量动态监测仪监测的精度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收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ICU进行治疗的68例烧伤患者的尿量监测数据进行前瞻性分析。对按医嘱需要进行每小时尿量监测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进行随机分组。根据尿量监测的方法分为人工监测组(对照组,34例)和设备监测组(试验组,34例),每名患者监测时间为8 h。对照组由护士目测一次性集尿袋刻度监测患者尿量值,试验组使用尿流量动态监测仪自动监测患者尿量,2组均使用量筒对该小时尿量进行复测。统计2组患者每小时尿量值,并与量筒所测得的该小时尿量标准值进行对照。记录对照组患者每小时尿量实际测量时间点。对数据进行Kolmogorov-Smirnov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线性回归分析和χ2检验。结果人工测量对照组测量偏差值的中位数为15.00 mL,测量偏差率的中位数为17.75%,高于试验组的偏差值(2.00 mL)和测量偏差率(1.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的可决系数(R2=0.999)高于对照组(R2=0.860),并且试验组回归方程的斜率(0.988)比对照组(0.890)更加接近1。试验组在可接受误差范围内的百分比(93.75%)与对照组(14.00%)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和试验组均有272个尿量测量时间点,其中对照组的准点测量次数仅为34次(12.50%),最大测量时间误差为20 min,中位数为10 min;而试验组的所有实际测量时间点均与计划测量时间点一致,无测量时间误差。χ2检验结果表明两组测量时间准点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尿流量动态监测仪的测量精度远高于人工监测,具有更好的临床适用性,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量 监测 精度 烧伤监护室
下载PDF
不同镇痛镇静模式在严重烧伤患者回收期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代涛 李延仓 +9 位作者 娄季鹤 夏成德 王磊 张建 赵孝开 吕涛 李晓亮 裴会乐 郭继龙 刘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分别联合舒芬太尼在严重烧伤患者回收期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严重烧伤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42例。2组...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分别联合舒芬太尼在严重烧伤患者回收期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严重烧伤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42例。2组患者均给予舒芬太尼进行镇痛,进入回收期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咪达唑仑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进行镇静。比较2组患者进入回收期后第1、3、5、7、9天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和镇静-躁动评分(SAS);比较2组患者在烧伤重症监护室(BICU)住院时间以及谵妄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在回收期后各时间点的镇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进入回收期后第1天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咪达唑仑组患者SAS评分均显著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患者在B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5.81±5.02)、(20.95±4.94)d,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在B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咪达唑仑组(t=-4.730,P<0.05)。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患者谵妄发生率分别为9.52%(4/42)、30.95%(13/4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71%(15/42)、59.52%(25/42);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谵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咪达唑仑组(χ^2=5.972、4.773,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分别联合舒芬太尼对严重烧伤患者均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对于回收期患者,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优于咪达唑仑,且患者谵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烧伤 回收期 舒芬太尼 镇痛 烧伤重症监护室
下载PDF
重症烧伤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营养治疗策略分析
9
作者 盛聪聪 陈宾 张志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5期158-162,共5页
回顾性分析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ICU)收治的4例重症烧伤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为3女1男,其中1例为女性儿童。烧伤原因均为火焰烧伤,深度以Ⅱ~Ⅲ°为主,入院时均合并有不同严重程度吸入性损伤。将患者按年... 回顾性分析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ICU)收治的4例重症烧伤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为3女1男,其中1例为女性儿童。烧伤原因均为火焰烧伤,深度以Ⅱ~Ⅲ°为主,入院时均合并有不同严重程度吸入性损伤。将患者按年龄从小到大编号, 1、2、3、4号患者年龄分别为10、30、40、62岁,烧伤总面积为70%~92%、平均烧伤总面积(80.5±12.2)%,Ⅲ°烧伤面积为55%~80%、平均Ⅲ°烧伤面积(68.8±13.1)%。2号患者于伤后3 h直接收治入本院, 1、3、4号患者分别于伤后456、192及16 h由外院转入本院。并发SMAS的时间分别为伤后20、35、10、50 d。4例患者SMAS诊断均通过临床症状、腹部X线平片和腹部CT结果综合判定。SMAS确诊后治疗上予禁食,留置鼻胃管和鼻空肠管,胃肠减压,翻身床俯卧位治疗,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深度烧伤创面早期采用切削痂后异体皮临时覆盖,后期分别用自体MEEK皮、网状皮或邮票皮移植修复创面。4例患者分别行5、8、6、7次手术,分别禁食和胃肠减压3、4、7、5 d,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3、29、60、17 d,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42、70、97、45 d,肠外营养支持治疗17、53、81、25 d后,患者体重增加,营养指标显著改善,创面均完全愈合后出院,随访6~36个月后SMAS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肠内营养 烧伤重症监护病房 胃肠减压
下载PDF
烧伤重症监护室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率分析
10
作者 胡建明 陆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烧伤重症监护室(烧伤ICU)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重症烧伤感染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01月-2022年12月某三甲医院烧伤重症监护室分离的病原菌。分别采用法国Bio-MerieuxVITEKM... 目的了解近年来烧伤重症监护室(烧伤ICU)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重症烧伤感染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01月-2022年12月某三甲医院烧伤重症监护室分离的病原菌。分别采用法国Bio-MerieuxVITEKMS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仪与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及配套试剂完成细菌鉴定及相应的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当年标准判读结果,应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20~2022年烧伤重症监护室送检各类标本2404份,经培养分离后鉴定出1167株病原菌,阳性率48.54%。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811株,69.49%),其次是革兰阳性菌(321株,27.51%)和真菌(35株,2.99%)。构成比前4位的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5.02%)、肺炎克雷伯菌(21.17%)、金黄色葡萄球菌(18.42%)、鲍曼不动杆菌(16.45%)。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97.7%,对青霉素、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率均>90%、对红霉素耐药率稍低,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的耐药率在80%以上,而鲍曼不动杆菌的碳青酶烯类的耐药率高达98.4%。结论烧伤重症监护室分离病原菌耐药比率较高,应加强临床标本送检及抗菌药物的耐药监测,参考病原菌的抗生素敏感模式用药,提升烧伤ICU的抗感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ICU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烧伤重症监护单元对严重烧伤早期救治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娄季鹤 牛希华 +2 位作者 赵春安 赵耀华 田社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3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目的 :探讨提高严重烧伤早期救治的疗效措施。方法 :总结分析烧伤重症监护单元 (burnintensivecareunit,BICU)成立前后各两年收治的伤后 3天内入院严重烧伤病例资料 ,A组住抢救室 ,B组住BICU ,比较其救治方法及疗效。结果 :两组病例伤... 目的 :探讨提高严重烧伤早期救治的疗效措施。方法 :总结分析烧伤重症监护单元 (burnintensivecareunit,BICU)成立前后各两年收治的伤后 3天内入院严重烧伤病例资料 ,A组住抢救室 ,B组住BICU ,比较其救治方法及疗效。结果 :两组病例伤情具有可比性 ,治疗原则类同 ,但患者接受救治模式有所变化 ,治疗和监护手段更加深入、细腻和得力 ,缩短了持续少尿和无尿时间 ,内脏并发症例次数减少 ,休克期切痂机会增加 ,治愈率提高 ,总花费无明显增加。结论 :BICU较重症监护单元 (intensivecareunit ,ICU)更加专业化 ,对严重烧伤早期救治起积极作用 ,为后续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明显提高抢救质量和总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重症监护单元 早期救治 救治模式 休克期 严重烧伤 气管切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