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官僚资本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评价
1
作者
郭静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00-102,共3页
官僚资本和官僚资产阶级是腐朽的集权官僚制在近现代存在的社会表现,虽然其以"开明"的面目接纳外来资本和工业技术,但目的却是维护集权官僚制,谋取个人及其家族的私利,并未考虑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发展,阻抑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关键词
官僚资本
集权官僚制度
官僚体制
私人自由资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37年上海“纱交风潮”事件述评
被引量:
1
2
作者
裴世东
陈晨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96-103,共8页
1937年上海金融界发生一场空前的"纱交风潮"。风潮的爆发主要是由于官僚买办集团与政府高层相互勾结,抓住棉纱销售淡季的机会,散播虚假市场信息,对棉纱市场进行投机操纵。"纱交风潮"造成巨大危害,纱布交易一度停滞...
1937年上海金融界发生一场空前的"纱交风潮"。风潮的爆发主要是由于官僚买办集团与政府高层相互勾结,抓住棉纱销售淡季的机会,散播虚假市场信息,对棉纱市场进行投机操纵。"纱交风潮"造成巨大危害,纱布交易一度停滞,市场萧条,许多棉纱投资者倾家荡产,官僚资本集团赚得盆满钵盈。纱交投机风潮引起各方关注,国民政府也曾下令"彻查",但由于国民政府官僚本位传统的存在,纱交投机案最终不了了之,若干小商贩和少数做"空头"的投机者成为替罪羊,对民族工业尤其是棉纺织业造成巨大打击。"纱交风潮"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下金融领域的腐败程度日益加深,官僚资本成为当时社会毒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纱交风潮
官僚资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十年关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官僚资本的研究述评——以中国知网文献为基础
3
作者
张素欣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第11期72-77,共6页
近十年来学界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官僚资本的研究比较集中的讨论了统制经济政策与国家资本的形成及扩张的关系、官僚资本的垄断程度及其对民族资本的影响、官僚资本的积极作用、国家资本向官僚私人资本的转化等内容,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近十年来学界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官僚资本的研究比较集中的讨论了统制经济政策与国家资本的形成及扩张的关系、官僚资本的垄断程度及其对民族资本的影响、官僚资本的积极作用、国家资本向官僚私人资本的转化等内容,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但是基本概念仍需进一步界定,研究视野需要进一步拓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官僚资本
国家资本
研究述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建国前后共产党接管城市及对国有资产企业的管理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占才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8年第9期5-10,共6页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推进,共产党接管城市、没收官僚资本的政策和各项措施走向成熟。最突出的主张就是反对并制止对城市和官僚资本企业的破坏和肢解,实行"原封原样,原封不动"的接管方式。官僚资本一般集中在城市,没收之后...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推进,共产党接管城市、没收官僚资本的政策和各项措施走向成熟。最突出的主张就是反对并制止对城市和官僚资本企业的破坏和肢解,实行"原封原样,原封不动"的接管方式。官僚资本一般集中在城市,没收之后属于国有企业,共产党对其一般都实行了"国营"。共产党对所接管的旧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在管理体制上一些共产党人主张实行厂长负责制,毛泽东则强调集体领导;在经营方面共产党人主张实行经济核算制,强调增产节约、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文对建国前后共产党接管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及经营管理国有企业的政策措施进行了梳理、分析和历史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管城市
没收官僚资本
国营企业
经营管理
原文传递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
5
作者
张旭东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8-95,共8页
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大陆存在四种资本主义经济,即官僚资本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由于这四种资本主义经济对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中国共产党对它们采取不同的政策:没...
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大陆存在四种资本主义经济,即官僚资本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由于这四种资本主义经济对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中国共产党对它们采取不同的政策:没收官僚资本;监督、利用到军管、征用、代管、转让外资企业;利用、限制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但妥善处理了资本主义经济问题,而且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还为适时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9-1952年
官僚资本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
主义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官僚资本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评价
1
作者
郭静
机构
唐山师范学院政史系
出处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00-102,共3页
基金
河北省社科联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200803032)
唐山师范学院博士基金项目(07A10)
文摘
官僚资本和官僚资产阶级是腐朽的集权官僚制在近现代存在的社会表现,虽然其以"开明"的面目接纳外来资本和工业技术,但目的却是维护集权官僚制,谋取个人及其家族的私利,并未考虑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发展,阻抑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关键词
官僚资本
集权官僚制度
官僚体制
私人自由资本
Keywords
bureaucrat
capital
bureaucrat
monopolization
system
bureaucrat
system
private
non-monopoly
capital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历史学]
B95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37年上海“纱交风潮”事件述评
被引量:
1
2
作者
裴世东
陈晨
机构
安徽大学历史系
出处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96-103,共8页
文摘
1937年上海金融界发生一场空前的"纱交风潮"。风潮的爆发主要是由于官僚买办集团与政府高层相互勾结,抓住棉纱销售淡季的机会,散播虚假市场信息,对棉纱市场进行投机操纵。"纱交风潮"造成巨大危害,纱布交易一度停滞,市场萧条,许多棉纱投资者倾家荡产,官僚资本集团赚得盆满钵盈。纱交投机风潮引起各方关注,国民政府也曾下令"彻查",但由于国民政府官僚本位传统的存在,纱交投机案最终不了了之,若干小商贩和少数做"空头"的投机者成为替罪羊,对民族工业尤其是棉纺织业造成巨大打击。"纱交风潮"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下金融领域的腐败程度日益加深,官僚资本成为当时社会毒瘤。
关键词
上海
纱交风潮
官僚资本
Keywords
Shanghai
Gauze
Exchange
Agitation
bureaucrat
capital
分类号
K263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十年关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官僚资本的研究述评——以中国知网文献为基础
3
作者
张素欣
机构
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第11期72-77,共6页
文摘
近十年来学界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官僚资本的研究比较集中的讨论了统制经济政策与国家资本的形成及扩张的关系、官僚资本的垄断程度及其对民族资本的影响、官僚资本的积极作用、国家资本向官僚私人资本的转化等内容,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但是基本概念仍需进一步界定,研究视野需要进一步拓宽。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官僚资本
国家资本
研究述评
Keywords
the
period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bureaucrat
capital
the
state
capital
the
review
分类号
F12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建国前后共产党接管城市及对国有资产企业的管理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占才
机构
同济大学法政学院
出处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8年第9期5-10,共6页
文摘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推进,共产党接管城市、没收官僚资本的政策和各项措施走向成熟。最突出的主张就是反对并制止对城市和官僚资本企业的破坏和肢解,实行"原封原样,原封不动"的接管方式。官僚资本一般集中在城市,没收之后属于国有企业,共产党对其一般都实行了"国营"。共产党对所接管的旧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在管理体制上一些共产党人主张实行厂长负责制,毛泽东则强调集体领导;在经营方面共产党人主张实行经济核算制,强调增产节约、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文对建国前后共产党接管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及经营管理国有企业的政策措施进行了梳理、分析和历史反思。
关键词
接管城市
没收官僚资本
国营企业
经营管理
Keywords
Taking
over
Cities,Confiscating
bureaucrat
capital
,Nation-owned
Enterprises,Managernent
分类号
K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
5
作者
张旭东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
出处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8-95,共8页
文摘
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大陆存在四种资本主义经济,即官僚资本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由于这四种资本主义经济对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中国共产党对它们采取不同的政策:没收官僚资本;监督、利用到军管、征用、代管、转让外资企业;利用、限制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但妥善处理了资本主义经济问题,而且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还为适时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关键词
1949-1952年
官僚资本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
主义经济
Keywords
1949~1952
bureaucrat
-
capital
economy
foreign
capital
ist
economy
private
capital
ist
economy
state
capital
ist
economy
分类号
K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官僚资本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评价
郭静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937年上海“纱交风潮”事件述评
裴世东
陈晨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近十年关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官僚资本的研究述评——以中国知网文献为基础
张素欣
《宜春学院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试析建国前后共产党接管城市及对国有资产企业的管理
李占才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8
1
原文传递
5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
张旭东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