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整合药理学平台的柴胡-黄芩药对抗抑郁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王建婷 王上 +3 位作者 刘松林 王彦春 李家庚 陈雨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23-1330,共8页
小柴胡汤为中医经典方药,现代研究证明其对抑郁症的疗效确切。但由于中药复方的复杂性,其抗抑郁症的药理学机制难以明晰。柴胡-黄芩是小柴胡汤核心配伍,该研究以柴胡-黄芩为研究对象,借助整合药理学平台,对其治疗抑郁症的分子机制进行... 小柴胡汤为中医经典方药,现代研究证明其对抑郁症的疗效确切。但由于中药复方的复杂性,其抗抑郁症的药理学机制难以明晰。柴胡-黄芩是小柴胡汤核心配伍,该研究以柴胡-黄芩为研究对象,借助整合药理学平台,对其治疗抑郁症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探讨。对柴胡-黄芩药对预测共得到116个活性成分,其中柴胡62个,主要为柴胡皂苷类、酸类、醇类等;黄芩54个,主要为黄酮类和苷类。其抗抑郁作用涉及118个核心靶标,其中包括22个直接靶标,如五羟色胺受体(HTR2C),转录激活因子1,2(ATF1,ATF2),δ型阿片受体(OPRD1),μ型阿片受体(OPRM1),κ型阿片受体(OPRK1),肌醇单磷酸酶1(IMPA1),Toll样受体4(TLR4),组胺H1受体(HRH1),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1(NTRK1),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等;其抗抑郁作用涉及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转录因子的结合、细胞质、转录调控DNA模板、酶结合、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细胞生长和死亡、信号转导分子、甲状腺激素信号传导通路等相关生物过程和代谢通路。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药对抗抑郁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黄芩 药对 机制 整合药理学 抑郁症
原文传递
基于均匀设计法评价柴胡-黄芩的配伍比例及抗抑郁机制 被引量:24
2
作者 周丽萍 李国春 +4 位作者 章宸一瑜 赵凡 李亚芹 马世平 瞿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8-34,共7页
目的:研究柴胡-黄芩药对发挥抗抑郁功效的最佳配伍比例,探讨其可能的抗抑郁机制。方法:取柴胡、黄芩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的规定用量,按照二因素七水平均匀设计表进行配伍分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UMS)方法造模,抑郁症模型... 目的:研究柴胡-黄芩药对发挥抗抑郁功效的最佳配伍比例,探讨其可能的抗抑郁机制。方法:取柴胡、黄芩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的规定用量,按照二因素七水平均匀设计表进行配伍分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UMS)方法造模,抑郁症模型小鼠灌胃给予柴胡-黄芩不同配伍比例的水煎剂,观察其对模型小鼠糖水偏好、强迫游泳、悬尾、开野等行为学试验的影响。将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回归方程求解最佳配伍比例。对优选的配伍比例进行验证,并测定小鼠脑海马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的水平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探讨柴胡-黄芩药对可能的抗抑郁机制。结果:与空白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糖水偏好率显著降低(P <0. 01),开野穿格次数显著减少(P <0. 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 <0. 01);给予柴胡-黄芩水煎剂可增加模型小鼠的糖水偏好率(P <0. 05,P <0. 01)和穿格次数(P <0. 05,P <0. 01),缩短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P <0. 05,P <0. 01)。验证试验显示,柴胡与黄芩配伍后可改善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增加小鼠的糖水偏好率(P <0. 01),缩短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P <0. 05,P <0. 01);柴胡-黄芩(1∶1)配伍组及柴胡-黄芩(8∶3)配伍组均可显著增加模型小鼠穿格次数(P <0. 05,P <0. 01);柴胡-黄芩(1∶1)配伍组在强迫游泳试验和悬尾试验中优于柴胡-黄芩(3∶8)和(8∶3)配伍组(P <0. 05,P <0. 01),在糖水偏好试验和开野试验中显著优于柴胡-黄芩(3∶8)配伍组(P <0. 05),且柴胡-黄芩(1∶1)配伍组促进海马中CREB磷酸化和增加海马中BDNF表达的效果最佳。结论:柴胡-黄芩药对可改善CUMS小鼠抑郁样行为,发挥抗抑郁功效,其最佳配伍比例为1∶1,最佳用量均约为5 g,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中CREB磷酸化和增加海马中BDN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柴胡-黄芩 配伍比例 均匀设计 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行为学实验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柴胡-黄芩”药对治疗糖尿病的“理法-方药-成分-靶标-活性”关联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许海燕 彭修娟 +6 位作者 陈衍斌 许刚 逯莉 侯敏娜 刘艳红 刘峰 许海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14-1421,共8页
本文以"柴胡-黄芩"药对为研究对象,借助中药整合药理学平台,结合中医药大数据,按照"理法-方药-成分-靶标-通路-活性"关联性研究,预测其治疗糖尿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预测得到活性成分共计59个,分别... 本文以"柴胡-黄芩"药对为研究对象,借助中药整合药理学平台,结合中医药大数据,按照"理法-方药-成分-靶标-通路-活性"关联性研究,预测其治疗糖尿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预测得到活性成分共计59个,分别作用于22个直接靶标和26条主要通路,其药效物质基础主要为皂苷、黄酮、挥发油和脂肪酸等成分。其治疗糖尿病作用涉及的22个直接靶标主要有:精氨酸加压素受体基因、视网膜母细胞瘤1、受体活性修饰蛋白、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胰岛素受体和α-葡萄糖苷酶等;其治疗糖尿病作用涉及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甲状腺信号通路、Erb B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采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的虚拟筛选,结果表明,"柴胡-黄芩"药对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易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形成较好的对接模式与较高亲和力,具有治疗糖尿病的活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药对治疗糖尿病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为药对及中药复方的研究探索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柴胡-黄芩 药对 糖尿病 理法-方药-成分-靶标-活性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MS谱-效相关的柴胡-黄芩药对解热质量标志物的筛选及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4
4
作者 于蓓蓓 闫雪生 周洪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83-1992,共10页
目的筛选柴胡-黄芩(柴黄)药对解热作用质量标志物(qualitymarker,Q-Marker),并建立Q-Marker的U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建立柴黄药对配伍差异样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MS... 目的筛选柴胡-黄芩(柴黄)药对解热作用质量标志物(qualitymarker,Q-Marker),并建立Q-Marker的U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建立柴黄药对配伍差异样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建立柴黄药对煎液指纹图谱,采用Thermo Scientific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150 mm×2.1 mm,3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并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扫描模式下进行质谱数据采集。采用新西兰兔耳缘静脉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注射的方法建立少阳证高热模型,以体温变化值作为解热药效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指纹图谱中共有峰与解热作用的相关关系,筛选出关联性较大的成分作为柴黄药对解热作用的主要Q-Marker,采用UPLC建立Q-Marker含量测定方法。结果筛选出黄芩苷、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7-O-葡萄糖醛酸苷、去甲汉黄芩素-7-O-葡萄糖醛酸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作为柴黄药对解热Q-Marker,并建立了含量测定方法。结论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的谱-效相关研究策略可以快速分析及初步确定柴黄药对解热Q-Marker,在此基础上建立其UPLC含量测定方法,对优化柴黄类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效相关 质量标志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 柴黄药对 指纹图谱 黄芩苷 汉黄芩苷 千层纸素A-7-O-葡萄糖醛酸苷 去甲汉黄芩素-7-O-葡萄糖醛酸苷 黄芩素 汉黄芩素 柴胡皂苷A 柴胡皂苷C
原文传递
柴胡-黄芩药对主要成分与环氧化酶-2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仝艳 李晓飞 王宪龄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99-103,共5页
目的: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结合自由能计算结合的方法探讨柴胡-黄芩配伍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靶点。方法:以环氧化酶-2(COX-2)为作用靶点,以柴胡和黄芩中主要活性成分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黄芩苷、黄芩素为研究对象,采用分... 目的: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结合自由能计算结合的方法探讨柴胡-黄芩配伍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靶点。方法:以环氧化酶-2(COX-2)为作用靶点,以柴胡和黄芩中主要活性成分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黄芩苷、黄芩素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结合自由能计算结合的方法研究柴胡与黄芩配伍抗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结果:柴胡与黄芩起作用的靶点不同,在以COX-2为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靶点时,柴胡-黄芩配伍中的黄芩起主要作用。结论:黄芩素与COX-2的结合能力最强,是起主要作用的中药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黄芩配伍 分子对接 酒精性肝损伤 分子模拟 结合自由能
原文传递
柴黄鼻腔即型凝胶剂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婷婷 郭朋程 +4 位作者 刘婧昕 秦晶 蒋新国 傅超美 王建新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5-591,共7页
目的制备含有柴胡挥发油与黄芩苷有效组分的鼻腔给药温度/离子双敏感即型凝胶剂。方法以泊洛沙姆407与去乙酰结冷胶为凝胶基质,10%Pharmasolve与2%聚山梨酯-80为增溶剂,0.8%三乙醇胺为pH调节剂,制备柴黄鼻用即型凝胶鼻腔剂,对制剂外观... 目的制备含有柴胡挥发油与黄芩苷有效组分的鼻腔给药温度/离子双敏感即型凝胶剂。方法以泊洛沙姆407与去乙酰结冷胶为凝胶基质,10%Pharmasolve与2%聚山梨酯-80为增溶剂,0.8%三乙醇胺为pH调节剂,制备柴黄鼻用即型凝胶鼻腔剂,对制剂外观、相转换温度、黄芩苷释放性能等进行研究,并采用大鼠干酵母致热模型和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进行药效学评价。结果凝胶剂的相转换温度为36℃,黄芩苷从中的释放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大鼠干酵母高热模型和小鼠二甲苯耳廓肿胀炎症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凝胶剂具有显著的解热和抗炎效果,且均显著优于空白基质和柴黄颗粒对照组。纤毛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凝胶剂对蟾蜍上颚黏膜纤毛无明显毒性。结论所制备的柴黄即型凝胶剂具有速效、高效、长效的特点,具有进一步应用开发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黄芩药对 柴胡挥发油 黄芩苷 即型凝胶 鼻腔给药
原文传递
小柴胡颗粒薄层鉴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冯文明 沙禕炜 周丹丹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23期46-49,共4页
目的优化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小柴胡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建立"一板多药"的鉴别方法,对小柴胡颗粒中的柴胡、黄芩和甘草同时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H、甘草苷对照品和柴胡、黄芩对照药材薄... 目的优化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小柴胡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建立"一板多药"的鉴别方法,对小柴胡颗粒中的柴胡、黄芩和甘草同时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H、甘草苷对照品和柴胡、黄芩对照药材薄层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且阴性制剂无干扰。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耐用性好,可用于小柴胡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颗粒 薄层色谱鉴别 柴胡 黄芩 甘草
下载PDF
杨洪涛运用药对治疗血尿经验拾萃 被引量:6
8
作者 雷洋洋 杨洪涛 《河南中医》 2018年第5期687-689,共3页
杨洪涛教授秉承《黄帝内经》"少阳属肾,上连于肺,故将两脏"的经典理论,认为少阳枢机功能对于肾之气化,肺之宣肃,以至一身气、火、水的升降出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杨洪涛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宗"肾疏宁疏利少阳"之旨,... 杨洪涛教授秉承《黄帝内经》"少阳属肾,上连于肺,故将两脏"的经典理论,认为少阳枢机功能对于肾之气化,肺之宣肃,以至一身气、火、水的升降出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杨洪涛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宗"肾疏宁疏利少阳"之旨,在小柴胡汤基础上配伍补益脾肾、清热祛痰化瘀中药,取效显著。杨洪涛教授取小蓟、白茅根性凉濡润,入血分而止血之效,凡因热而出现血尿者常用此二药凉血而止血,同时配合地榆、侧柏叶等其他凉血药物,加强柴胡、黄芩疏理中焦热邪之效,临证为防凉血药有凉血留瘀之弊,常采用温性的活血化瘀药蒲黄炭、三七佐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 药对 柴胡 黄芩 小蓟 白茅根 蒲黄 三七 茜草 仙鹤草 茯苓 泽泻 杨洪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