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时不同润湿性管束对流冷凝传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唐上朝 胡浩威 +1 位作者 牛东 唐桂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4-31,共8页
为了实现工业中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场合下蒸气的高效冷凝传热,建立了混合蒸气水平管束外对流冷凝传热实验系统,通过化学刻蚀与自组装方法对光管管束、2D肋管管束和3D肋管管束进行疏水与超疏水表面改性处理。当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时,对... 为了实现工业中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场合下蒸气的高效冷凝传热,建立了混合蒸气水平管束外对流冷凝传热实验系统,通过化学刻蚀与自组装方法对光管管束、2D肋管管束和3D肋管管束进行疏水与超疏水表面改性处理。当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时,对不同润湿性管束表面的冷凝形式及管束间冷凝液流型进行可视化观测。实验研究了冷却水流速、混合蒸气流速、水蒸气体积分数等因素对不同润湿性的冷凝式换热器对流冷凝传热系数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水蒸气体积分数条件下管束效应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当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时,冷凝液在管束间形成滴状流,水蒸气体积分数对不同润湿性的冷凝式换热器的对流冷凝传热特性影响显著,随着管排数增加,对流冷凝传热系数增大,管束效应对超疏水光管管束的强化作用最大,当水蒸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1%时,9排超疏水光管管束的对流冷凝传热系数是单排的1.53倍,而当水蒸气体积分数约为23%时,9排超疏水光管管束的对流冷凝传热系数是单排的1.3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冷凝传热 不凝性气体 润湿性 管束效应
下载PDF
真空锅炉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丁亚琪 李建新 +4 位作者 蒋林 张秀珍 王永川 吴勇平 胡长兴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真空锅炉由于其安全可靠、效率高、热媒温度灵活可变等优点目前在暖通空调和锅炉研究领域饱受青睐。然而基于真空锅炉换热机理、结构性能优化的研究甚少。本文从增强换热稳定性、强化凝结换热、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等方面对影响真空锅炉整... 真空锅炉由于其安全可靠、效率高、热媒温度灵活可变等优点目前在暖通空调和锅炉研究领域饱受青睐。然而基于真空锅炉换热机理、结构性能优化的研究甚少。本文从增强换热稳定性、强化凝结换热、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等方面对影响真空锅炉整体性能的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提出从降低管束冷凝阶段的管束效应、改变蒸汽与冷凝液逆流的格局、增大蒸汽的干度三个方面来提高换热过程的稳定性,并提出将热泵系统应用于烟气冷凝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锅炉 换热系数 管束效应 换热稳定
下载PDF
管束效应对含空气蒸汽冷凝传热影响数值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全标 边浩志 +4 位作者 丁铭 李毅 成翔 彭航 孙中宁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66,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管束效应对管外含空气蒸汽冷凝传热的影响。基于3×3管束,分析了管间距在1.5d^5d(d为管径)范围内的管束效应及管间距对局部和平均冷凝传热性能的影响。在管间距为1.5d条件下讨论了管束结构对冷凝传热性能的...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管束效应对管外含空气蒸汽冷凝传热的影响。基于3×3管束,分析了管间距在1.5d^5d(d为管径)范围内的管束效应及管间距对局部和平均冷凝传热性能的影响。在管间距为1.5d条件下讨论了管束结构对冷凝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管束效应包括高浓度空气层的抑制传热作用和管束抽吸效应的强化传热作用。随着管间距的减小,第2类和第3类传热管主要受高浓度空气层的影响,第1类传热管主要受管束抽吸效应的影响。当管间距为1.5d时,第2类和第3类传热管的传热系数分别比单管恶化了6%和29%,而第1类传热管比单管增加了2.5%;在1.5d管间距条件下,管束抽吸效应随管列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导致管束平均冷凝传热系数(hb)逐渐增大。当管列数达到20列时,hb高于单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束效应 不凝性气体 蒸汽冷凝 数值模拟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
原文传递
The Bundle Effect of UD-laminate Made of Friction Spun Core Yarn as Premix
4
作者 吴学东 丁辛 张志奋 《Journal of China Textile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1998年第1期45-48,共4页
Consolidation of thermoplastic unidirectional(UD)lami-nate with friction spun core yarns was investigated,espe-cially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filament bundles in consoli-dation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rmoplastic unidirectional(UD)lami-nate with friction spun core yarns was investigated,espe-cially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filament bundles in consoli-dation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undleeffect was affected considerably by processing conditions(applied pressure and processing time).The boundaryof the bundles was disappeared under suitable processingconditions and finally an even fiber/resin distributioncould be attained.In consolidation,filament bundlesgetting close each other and resin flowing into the bundl-es occurred simultaneously,and eventually the bundleswere fully impregnated by the resin.Fiber packing den-sity in UD-laminate was the same as that of frictionspun core yarn(55%-65% in volume)and was not af-fected significantly by processing conditions under thecurr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ndle effect FRICTION SPUN CORE YARN unidirec-tional LAMINATE consolidation fiber packing density.
全文增补中
对流循环和滑移汽泡机制在管束核态沸腾换热中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温志敏 朱长新 周芳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5-50,共6页
对管束核态沸腾引起管束效应的对流循环和滑移汽泡两种机制作了模型假设和定量计算。并在实验基础上拟合了管束核态沸腾平均换热系数计算公式,分析了两种机制对换热的影响。
关键词 管束效应 沸腾换热 对流循环 汽泡
下载PDF
非共沸混合物在强化管管束外冷凝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耿建军 王世平 +1 位作者 张正国 林培森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125-130,共6页
对非共沸混合物R11/R113在花瓣型翅片管管束外的全冷凝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证实花瓣型翅片管能较好地强化非共沸混合物R11/R113的冷凝以及管束效应很小。还讨论了平均冷凝传热系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
关键词 非共沸混合物 花瓣型翅片管管束 全冷凝 管束效应
下载PDF
溴化锂水溶液在真空下池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余国和 费伟中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4-318,共5页
介绍了溴化锂水溶液池沸腾换热的实验装置,以及溴化锂水溶液在真空条件下的池沸腾换热性能.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压力对池沸腾换热有一定影响,且随溶液浓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浓度对池沸腾换热有明显影响,且随压力提高,影响增大; 管束对池... 介绍了溴化锂水溶液池沸腾换热的实验装置,以及溴化锂水溶液在真空条件下的池沸腾换热性能.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压力对池沸腾换热有一定影响,且随溶液浓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浓度对池沸腾换热有明显影响,且随压力提高,影响增大; 管束对池沸腾换热有增强效应,水平管束的沸腾换热系数明显高于单管的沸腾换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化锂水溶液 池沸腾 换热系数 管束效应 实验研究 制冷
下载PDF
不同排列方式下水平降膜管束中的管束效应及传热特性
8
作者 姚卓良 赵创要 +1 位作者 齐迪 李安桂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19-25,共7页
管束效应普遍存在于水平管降膜蒸发管束中,表现为随着管束深度的增加,传热性能逐渐变差,严重影响着降膜蒸发器的运行效率.为了查明管束效应的产生机理,文中研究了46℃水在恒热流密度(47.3 kWm^(-2)K^(-1))条件下的管束降膜流动及传热特... 管束效应普遍存在于水平管降膜蒸发管束中,表现为随着管束深度的增加,传热性能逐渐变差,严重影响着降膜蒸发器的运行效率.为了查明管束效应的产生机理,文中研究了46℃水在恒热流密度(47.3 kWm^(-2)K^(-1))条件下的管束降膜流动及传热特性.结果表明:(1)正方形排列管束传热性能最差,管束效应最明显;三角形排列管束传热性能最好,是正方形排列管束的1.3倍;(2)沿管束深度方向,传热系数波动幅度先增加后减小;(3)供液高度、竖直管间距的增加有利于上排管传热,对下排管影响较弱;(4)液膜分布对上排管传热影响较大,但随管束深度增加逐渐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膜流动 传热系数 数值模拟 管束效应
下载PDF
R142b在水平管束外池沸腾实验研究
9
作者 杨少华 高学农 +2 位作者 王世平 李国权 胡砚文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共4页
研究了替代工质R142b 在沸腾温度为3290 K 时,在光滑管束和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束外的池沸腾换热性能,并探讨了其换热机理。研究结果表明,R142b 在光滑管束外的池沸腾存在明显的管束效应。
关键词 池沸腾 传热系数 管束效应 替代物 制冷剂
下载PDF
CFCs替代工质R134a在水平管束外池沸腾传热
10
作者 杨少华 王世平 高学农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研究了替代工质R134a在沸腾温度为304.8K时,在光滑管管束和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管束外的池沸腾换热性能,并探讨了其换热机理。研究结果表明,R134a在光滑管管束外的池沸腾存在明显的管束效应,而在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 研究了替代工质R134a在沸腾温度为304.8K时,在光滑管管束和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管束外的池沸腾换热性能,并探讨了其换热机理。研究结果表明,R134a在光滑管管束外的池沸腾存在明显的管束效应,而在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管束外沸腾无管束效应出现,在相同热流密度下管束的各排管的沸腾传热系数均低于其单管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沸腾 传热 管束效应 替代工质 制冷剂 R134A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下砂岩层进式损伤劣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杰 张瀚 +2 位作者 王瑞红 王芳 何卓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81-1394,共14页
试验得到了试样直径、质量衰减量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指出80次冻融循环是石英砂岩直径、质量变化线的拐点。提出了层进式损伤的CT精准识别技术方法,定义了试样主要损伤区并将其细分,分析了表层剥落前与剥落后的两阶段层进式冻融... 试验得到了试样直径、质量衰减量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指出80次冻融循环是石英砂岩直径、质量变化线的拐点。提出了层进式损伤的CT精准识别技术方法,定义了试样主要损伤区并将其细分,分析了表层剥落前与剥落后的两阶段层进式冻融损伤过程,建立了CT值与弹性模量、孔隙率线性互推公式。分析认为:(1)40次冻融循环后,最外侧圈层弹性模量值为0,此时CT值不为0,圈层未剥落;(2)80次冻融循环后,最外侧圈层CT值为0,此时圈层孔隙率最大,圈层剥落;(3)试样内部圈层第2阶段劣化程度显著大于第1阶段劣化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外圈层的束箍效应和内圈层的加速劣化效应,并从力学机制上进行了阐述。结合冻融循环次数下的孔隙率变化、弹模损失率变化、细观孔隙变化图像进一步定量阐明层进式损伤的发育演化规律。基于弹性模量、孔隙率分别随冻融循环次数变化规律,定义冻融弹性模量劣化因子ω,结合层进式区域划分,构建层进式损伤弹性模量劣化预测公式,并与实测值对比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精准识别技术 层进式冻融损伤 束箍效应 细观孔隙变化 弹性模量劣化因子
下载PDF
“提低”目标下农村低保制度的捆绑效应与优化路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扬 程泽睿 《中国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1,共20页
低保制度作为中国社会救助体系中兜底性的核心制度安排,在实践中捆绑了大量的救助资源,这导致低保对象和其他低收入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出现扩大的趋势,不利于增强“提低”效果和推动共同富裕。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中国家庭金融调... 低保制度作为中国社会救助体系中兜底性的核心制度安排,在实践中捆绑了大量的救助资源,这导致低保对象和其他低收入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出现扩大的趋势,不利于增强“提低”效果和推动共同富裕。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样本数据,运用模糊断点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了不同时期农村低保制度的捆绑效应,并进行了政策模拟分析。结果发现,低保捆绑效应在脱贫攻坚时期不断放大,低保家庭获得的专项救助远高于其他低收入家庭,其中在危房改造、医疗健康和教育补助方面的差异尤为明显。进一步政策模拟发现,将低保捆绑的其他社会救助全部或部分转移至其他低收入群体,可以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前提下,缩小低收入群体内部的收入差距,提升社会救助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建议打破低保的捆绑效应,更好地发挥社会救助的“提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低收入群体 社会救助体系 低保捆绑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