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ndscape transition of historic villages in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23
1
作者 Yafang Yu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CSCD 2013年第2期234-242,共9页
The environment in villages in Southwest China has been experiencing constant changes, indicating related change-inducing factors as well as their constitution and hierarchy. Starting from the classification of built ... The environment in villages in Southwest China has been experiencing constant changes, indicating related change-inducing factors as well as their constitution and hierarchy. Starting from the classification of built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Rapoport's view, the "environment" consists of fixed, semi-fixed and unfixed elements (A. Fixed-feature elements: infrastructure, buildings, walls, floors, etc. B. Semi-fixed-feature elements: "furnishings" of the environ- ment, interior or exterior, trees and gardens, fences, signs, billboards, lights, etc. C. Unfixed- feature elements: typically people and their activities, behaviors, etc.). Five representative historic villages in Southwest China (Zhenshan Village in Guizhou, Zhangtang Village in Yunnan, Motuo Village in Sichuan, Huaili Village in Guangxi, and Gongzhong Village in Tibet) were investigated to demonstrate the changes in terms of landscape in the last decade.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analysis of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rvation practices and evolving landscapes from a diachronic perspective. This analysis reveals defects of heritage conservation projects for historic villages in Southwest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following: (1) there exists an import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unfixed-feature elements of Landscape and cultural heritages in historic villages; (2) semi-fixed-feature elements, although being neglected in most preservation practices, show strong sensitivity to mass tourism; (3) fixed-feature elements are highly vulnerable to civil engineering techniques; and (4) the most active change-inducing factors for evolving landscapes in historic villages include value orientations of villagers, relative locations of villages, ethnic groups, custom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In conclusion, approaches to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storic village in Southwest China are expl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ic villages built environment Evoiving landscape Cuttural heritage Southwest China
原文传递
建成环境中声景与情绪感知研究以古典园林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许晓青 刘珊珊 《时代建筑》 2020年第5期42-46,共5页
声景是建成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参与空间氛围的营造,对人们的情绪感知与心理健康营造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章以古典园林这类建成环境中的声景为研究对象,以实测与声漫步相对比的方式研究声景带给人的情绪感受。将建成环境中的实测声级与表... 声景是建成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参与空间氛围的营造,对人们的情绪感知与心理健康营造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章以古典园林这类建成环境中的声景为研究对象,以实测与声漫步相对比的方式研究声景带给人的情绪感受。将建成环境中的实测声级与表达人们情绪感知的声漫步图对比,得出:一,园林中声级空间分布的规律及其与建成空间特征的耦合关系;二,园林空间中具有特殊声景感知的空间及其特征。同时,文章结合声源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总结出建成环境中声景营造在影响情绪方面应注意的规律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景 情绪感知 声漫步 建成环境 风景园林
下载PDF
场地建造的设计方法论提要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洁萍 葛明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19,共6页
探讨关于"场地建造"的设计方法论提要,在发展罗塞琳·克劳斯图示结构基础上,提升"场地建造"这一概念的设计潜力,致力处理当代建成环境中大量无名景观为基底时所需面对的设计方法论问题。通过对"场地建造&q... 探讨关于"场地建造"的设计方法论提要,在发展罗塞琳·克劳斯图示结构基础上,提升"场地建造"这一概念的设计潜力,致力处理当代建成环境中大量无名景观为基底时所需面对的设计方法论问题。通过对"场地建造"与"场地结构"、"标示场地"与"自明结构"、"轻"与"重"几组关系和相关方法的讨论,试图走向关于场地建造的诗学,形成一种扩展领域的场地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建成环境 场地建造 无名景观 场地结构 标示场地/自明结构 轻/重
下载PDF
地形重生与对象终结 上海杨浦滨江的空间艺术及其基础设施向度 被引量:6
4
作者 谭峥 吴静遥 《时代建筑》 2020年第1期76-79,共4页
当代公共艺术从20世纪后期紧密地参与到后工业化城市的复兴计划中,这一趋势近年蔓延到中国的城市更新计划中。随着公共艺术的体型日趋膨胀、媒介日趋多样、场地日趋复杂,以往"公共艺术"的定义已难以包容如此多样的构筑物类型... 当代公共艺术从20世纪后期紧密地参与到后工业化城市的复兴计划中,这一趋势近年蔓延到中国的城市更新计划中。随着公共艺术的体型日趋膨胀、媒介日趋多样、场地日趋复杂,以往"公共艺术"的定义已难以包容如此多样的构筑物类型。在2019年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中,公共艺术家溢出其职能边界,变成公共行为的导引者与地表形态的共同设计者,同时建筑师与景观设计师"越界"承担一部分公共艺术策划的工作。这两方的双向渗透对艺术实践的新组织方式提出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基础设施 地形 社区再造 文化产业 空间实践 建成景观
下载PDF
西南山地建成环境的景观审美体验 被引量:2
5
作者 杜春兰 龙灏 《新建筑》 2007年第5期41-44,共4页
对山地城市这一人类建成环境的景观体验是剖析、总结其鲜明地域景观特色的手段。通过对西南山地城市景观的形成演化分析,具体体验其独特的景观布局意向,以冀找出创造地域景观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建成环境 地域景观 布局意向 建设反思
下载PDF
原型思维在广义建成景观中的设计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静芸 董华冠 姜佳怡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20年第4期90-103,共14页
“原型”起源于“本质主义”—认为万物均拥有其客观存在的本质,人们可以对典型现象进行抽象、描述并揭示该事物的本质。在建筑学发展过程中,由于本质主义无法描述形态变体的差异性,因而产生了类型学的概念。类型学强调对建筑形式进行... “原型”起源于“本质主义”—认为万物均拥有其客观存在的本质,人们可以对典型现象进行抽象、描述并揭示该事物的本质。在建筑学发展过程中,由于本质主义无法描述形态变体的差异性,因而产生了类型学的概念。类型学强调对建筑形式进行变化和组合,形成与历史、文化或环境具有内在联系的新的空间形式。而在景观领域,面对复杂多变的设计对象,自类型学衍化而来的原型概念由于包含时间维度而被更广泛应用。可以说,原型思维是一种空间秩序的描述及测试,从提取特征、确定形式、测试模拟,到最终引入实体空间,形成了“抽象-衍化-测试-结果”的设计方法。在景观都市主义语境下,设计者首先必须了解场地的特定文脉,了解过去和未来及使用人群的设计语言,而后进行原型推演,并将时间性纳入考虑。本文主要探讨了原型概念的演化过程,并进一步讨论原型思维在广义建成景观设计过程的三个阶段—研究设计对象、推敲设计策略及测试最优策略—中起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思维 建成景观 切片 情境分析 模拟
原文传递
建成遗产语境下的风景园林遗产保护演进 被引量:1
7
作者 温泉 唐业易 刘夤昊 《科技通报》 2018年第5期108-111,116,共5页
在建成遗产保护理论的框架下,首先在建成遗产保护学科的发展历程回顾基础上梳理出风景园林遗产理论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接着提炼出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实践的自身特色。作为一种“有生命的遗产”,需要遗产保护方法的动态性和对时间因素的... 在建成遗产保护理论的框架下,首先在建成遗产保护学科的发展历程回顾基础上梳理出风景园林遗产理论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接着提炼出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实践的自身特色。作为一种“有生命的遗产”,需要遗产保护方法的动态性和对时间因素的考虑;为延续精神意境或保持环境的文化关联,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中的“重建”扩展了遗产保护的实践领域范畴;风景园林遗产的广泛性和复杂性需要保护方法的整体性和层次性。总结指出在生态环境和文化价值关注的今天,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丰富并促进了建成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并应在其框架体系下培养符合自身特色的遗产保护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遗产 风景园林遗产 发展历程 实践特征
下载PDF
夜间灯光数据驱动的成渝城市群空间形成过程重建及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杨任飞 罗红霞 +4 位作者 周盛 程玉丝 陈婧祎 向海燕 雷茜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3-661,共9页
2016年4月发布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首次正式确定了成渝城市群的内涵和具体边界,重建成渝城市群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并合理优化与调整其发展过程。在重建技术方面,对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传统的不变目标区域校正法... 2016年4月发布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首次正式确定了成渝城市群的内涵和具体边界,重建成渝城市群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并合理优化与调整其发展过程。在重建技术方面,对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传统的不变目标区域校正法加以改进,将成渝城市群2013年城市市区范围内的全部像元加入校正模型的拟合中,设计了统计数据的校正规则,再通过二分比较法较好地恢复了成渝城市群内各城市建成区的时序空间信息。提取面积与统计面积总体平均相对误差为-0.38%,利用高分辨率Google Earth图像验证的建成区提取准确率达到98.29%,相比其他研究结果,经方法改进后的提取结果精度高且稳定。在结果分析方面,基于提取结果展开对城市群建成区重心转移过程与城市聚合过程的深层次研究,剖析了城市群的内部格局与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表明,成渝城市群的聚合情况与《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高度吻合,城市群已进入快速发育阶段,随着区域差异的持续扩大,成都、重庆都市圈的核心地位逐渐形成,而重庆的发展态势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SP/OLS 建成区 重心 分离度
原文传递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广州城镇建设用地扩张模式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金兰 欧阳婷萍 +1 位作者 朱照宇 柏杨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0-414,共5页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提取了广州市老八区(以2000年行政区划为准)1978—2005年四个时段的建设用地面积,结合景观指数,从建设用地变化的数量、速度和时空扩张模式几个方面探讨了1978—2005年间三个不同阶段的城市扩张规律。结果表明:(1...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提取了广州市老八区(以2000年行政区划为准)1978—2005年四个时段的建设用地面积,结合景观指数,从建设用地变化的数量、速度和时空扩张模式几个方面探讨了1978—2005年间三个不同阶段的城市扩张规律。结果表明:(1)广州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在1978—2005年期间,总面积增加了47158.94,其中1978—1990、1990—2000、2000—2005三个时期的建设用地年扩张速度一直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395.42hm2·a-1、1699.92hm2·a-1、2682.93hm2·a-1。(2)三种扩展类型中,蔓延式扩张是广州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类型,各时期所占扩展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71.2%、60.5%、47.7%,呈下降的趋势;与此相反的是填充式扩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呈上升趋势,所占比例分别为:9.3%、31.7%、46.4%;跳跃式扩张仅在第一时段较高为19.7%,而后两个时段较低,分别为7.8%和5.9%。通过研究为城市模式研究提供了详细且准确的数据,为寻求优良扩张模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 建设用地 景观指数 扩张模式
下载PDF
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到建成遗产保护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松 《中国名城》 2019年第5期4-11,共8页
回顾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制度的形成历程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详细梳理了欧洲城市遗产概念发明和形成的过程,在比较分析了欧洲建成遗产保护理念、UNESCO推进的"历史性城市景观"国际建议、日本历史风致保护制度特色的基础上,... 回顾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制度的形成历程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详细梳理了欧洲城市遗产概念发明和形成的过程,在比较分析了欧洲建成遗产保护理念、UNESCO推进的"历史性城市景观"国际建议、日本历史风致保护制度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机制的建议,主张将建成遗产和历史景观保护作为城乡空间规划的主要目标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应当拓展保护对象和扩大保护范围,采取更加积极、综合有效的措施与手段,以促进城市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城市文化的全面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遗产 次要建筑 历史性城市景观 可持续城市保护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建设用地扩张过程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周翔 陈亮 象伟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22-1430,共9页
基于遥感影像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本文综合运用3S空间分析技术、景观扩张指数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1990—2010年苏锡常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空间模式及社会经济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建设用地面积经历了快速增长-缓慢增长... 基于遥感影像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本文综合运用3S空间分析技术、景观扩张指数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1990—2010年苏锡常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空间模式及社会经济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建设用地面积经历了快速增长-缓慢增长-加速增长的变化轨迹,这与不同时期国家宏观政策的重大调整紧密相关;研究期间,建设用地面积增长2218.9 km2,主要源于对水田、旱田、水库坑塘等生态用地的占用;1990—1995年,区域建设用地主要以填充式、边缘式进行扩张;1995—2000年,填充式、边缘式受到政策限制,飞地式成为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途径;2000年以后,飞地式扩张大幅锐减,填充式扩张显著增强,建设用地空间形态逐渐趋向紧凑;区域经济高速增长是驱动建设用地扩张的主导因素,城镇人口的激增也加速了建设用地的扩张.未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应重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强土地管理体制创新并推行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景观扩张指数 社会经济驱动力 城市化 苏锡常地区
原文传递
九龙江流域城镇建设用地与河流水质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孙芹芹 黄金良 +1 位作者 洪华生 冯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49-2854,共6页
基于波段组合指数与单波段特征相结合的方法对九龙江流域城镇建设用地进行提取,并采用景观生态学与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对流域内城镇建设用地的面积百分比及景观格局指数与水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NH 4+-N、TP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基于波段组合指数与单波段特征相结合的方法对九龙江流域城镇建设用地进行提取,并采用景观生态学与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对流域内城镇建设用地的面积百分比及景观格局指数与水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NH 4+-N、TP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城镇建设用地的面积百分比与高锰酸盐指数、NH 4+-N、TP呈现显著正相关(r为0.701、0.695、0.789),城镇建设用地的最大斑块指数(LPI)与高锰酸盐指数、NH 4+-N、TP浓度呈现显著正相关(r为0.555、0.643、0.722),城镇建设用地的景观形状指数(LSI)与高锰酸盐指数、TP浓度呈现正相关(r为0.564、0.553),说明城镇建设用地对水质的影响不仅与其在流域内的面积比例有关,而且与其空间格局关系密切.季节性关联分析发现,随着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多,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恶化过程较快,是水华易发的敏感时期;各小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处于受影响状态,位于九龙江源头的龙门溪、苏溪、小溪流域城镇建设用地比例较高(9%~16%),需及时进行城市化进程的调整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江 流域 城镇建设用地 景观 水质
原文传递
基于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时空扩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茜铭 郑伯红 熊羽军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2-102,共11页
文章基于1993—2017年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与ArcGIS,采用参考数据辅助对比法提取城市群建成区范围,利用Landsat 8遥感影像和Kappa系数进行精度检验,运用时空扩展规模、重心偏移及景观格局形态... 文章基于1993—2017年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与ArcGIS,采用参考数据辅助对比法提取城市群建成区范围,利用Landsat 8遥感影像和Kappa系数进行精度检验,运用时空扩展规模、重心偏移及景观格局形态分析方法对城市群演变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动态阈值法提取夜光数据城市群建成区与实际符合,演变规律与规划、经济和政策贴合,经过中速调整过渡—高速边缘扩展—低速内部填充—快速飞地式扩展过程,呈现复杂周期性变化。②城市群重心由荆州市石首市南移至益阳市南县内,常德市与岳阳市主导城市群快速发展。③景观格局破碎度较高,空间连通性较弱,城镇相对独立,城市群呈"五核"空间扩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城市群 城市建成区 景观格局 重心分析 生态保护
原文传递
城市建成区水景观建设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及应用——以潍坊市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桐 王列升 +3 位作者 孙一豪 张子玉 刘煜 姚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5-117,共13页
【目的】城市建成区的水景观建设是与城镇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功效发挥最为明显的重要生态工程,在新时代城市生态建设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背景下,以多学科综合的视角对其构建一套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 【目的】城市建成区的水景观建设是与城镇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功效发挥最为明显的重要生态工程,在新时代城市生态建设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背景下,以多学科综合的视角对其构建一套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方法】本文在分析水景观建设内涵的基础上,将城市建成区的水景观作为研究范围,提出将生态建设、生活游憩和生产发展作为综合效益评价的准则层,并确定了相关要素层;应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筛选出典型指标,构建了城市建成区水景观建设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进行单指标定量评价和多指标综合评价,对多准则集成获得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进行分级,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综合效益评价方法;最后以潍坊市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1)2004年,潍坊市建成区水景观建设的综合效益得分为17.11,提供了极少效益,3个子效益均处于极少效益等级。(2)2004−2012年,综合效益得分增长较快,子效益中生活游憩效益得分增长最为显著。2012年的综合效益得分达到53.46,提供了中等效益,3个子效益均达到中等效益等级。(3)2012−2018年,综合效益及子效益得分的增长速度减缓,2018年的综合效益得分为76.54,提供了较多效益,子效益中生活游憩效益和生态建设效益得分提高较快,生活游憩效益得分最高,3个子效益均达到较多效益等级。(4)2004−2018年,生态建设效益中的环境改善得分增长显著,生活游憩效益中的文化承载和活动支持得分增长较为显著,生产发展效益中的经济效益得分增长最为显著,是推动对应子效益增长的主要因素。【结论】本研究评价方法的提出能够将城市建成区水景观建设的综合效益进行科学量化与比较,发现当前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并明确未来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区 水景观 生态建设 生活游憩 生产发展
下载PDF
建造环境供给结构的转型与都市景观的演化——以南京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启焰 甄峰 +1 位作者 张京祥 杨庆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0-367,共8页
在综合国外新古典经济学和土地经济学、激进马克思主义学派及制度分析中有关建筑环境保障结构理论的基础上 ,确定建造环境保障结构转型对都市景观演变的三个基本作用要素 ,并针对中国都市区 ,揭示由特定的政治经济关系转型 ;城市内各行... 在综合国外新古典经济学和土地经济学、激进马克思主义学派及制度分析中有关建筑环境保障结构理论的基础上 ,确定建造环境保障结构转型对都市景观演变的三个基本作用要素 ,并针对中国都市区 ,揭示由特定的政治经济关系转型 ;城市内各行业、部门的发展和土地发展的组织过程和干预手段对都市景观发展过程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造环境保障结构 都市景观 南京市 政治经济 土地发展
下载PDF
太原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雒峰 冯蕾 +2 位作者 任鹏成 杨秀云 武小钢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5期805-808,共4页
通过提取不同时空尺度下太原市城区绿地景观信息和分析其驱动因素,以期为城市生态格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以2006,2015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SVM方法进行监督分类,利用Fragstats 4.2软件计算景观格局特征指数。结果表明,在过去近10 a... 通过提取不同时空尺度下太原市城区绿地景观信息和分析其驱动因素,以期为城市生态格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以2006,2015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SVM方法进行监督分类,利用Fragstats 4.2软件计算景观格局特征指数。结果表明,在过去近10 a中,城区绿地景观面积比例由30.60%上升到35.41%,新增绿地主要来源于城市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面积分别为3 405,2 710 hm^2,失去的绿地主要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3 444 hm^2;城市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斑块形状更加复杂,景观多样性降低;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调整、城市道路建设和政府政策是城市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建成区 城市绿地 景观指数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居住小区架空层园林绿化景观的营造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晓娟 钟岸青 《福建林业科技》 2009年第1期238-242,共5页
简述了居住小区架空层的作用及景观特点,分析了其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居住小区架空层绿化设计的原则、植物的选择、植物配置、绿化与其它景观要素的配置等。
关键词 居住小区 架空层 园林绿化 景观营造
下载PDF
城市湖泊湿地周边建成环境温湿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武汉16个湖泊湿地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婷婷 赵聆言 +1 位作者 关艺蕾 朱春阳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6-111,共6页
选取武汉市16个城市湖泊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湖泊湿地对周边建成环境温湿效应时空分布的影响。测定时间为2016年1、4、7和10月,分别对16块湖泊湿地建成环境气温(T)和相对湿度(RH)进行同步测定。结果表明:1)... 选取武汉市16个城市湖泊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湖泊湿地对周边建成环境温湿效应时空分布的影响。测定时间为2016年1、4、7和10月,分别对16块湖泊湿地建成环境气温(T)和相对湿度(RH)进行同步测定。结果表明:1)城市湖泊湿地建成环境500m缓冲区范围对空气温湿度关键影响因子(测试点周边25~100m范围内交通道路长度、水体面积、非硬质下垫面面积和距城市中心距离、距湖泊湿地边界距离)构建的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调整后R~2值分别为0.116~0.954(RH)、0.160~0.957(T),经留一交叉验证调整后R~2分别为0.248~0.994(RH)、0.212~0.991(T)(P<0.05);2)随距湖泊湿地边界距离的增加,空气T呈上升趋势,RH呈下降趋势,空气T变化幅度最大值为4.2℃,RH为13.3%;3)温湿效应日变化表明空气T从8:00开始逐渐上升,春、夏、秋三季在14:00—16:00达到峰值,冬季在12:00—14:00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RH与T变化相反。合理规划城市湖泊湿地建成环境对整个湖泊湿地温湿改善效应具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湖泊湿地 温湿效应 周边建成环境 土地利用回归模型 景观指数
下载PDF
北京城市绿地对大气PM_(2.5)的削减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肖玉 王硕 +4 位作者 李娜 谢高地 鲁春霞 张彪 张昌顺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41-1148,共8页
PM2.5导致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共同面临的问题。城市绿地对削减大气PM2.5具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基于NDVI数据模拟北京城市绿地叶面积指数,再利用干沉降模型模拟区域绿地PM2.5削减量,最后根据大气PM2.5存量计算了绿... PM2.5导致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共同面临的问题。城市绿地对削减大气PM2.5具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基于NDVI数据模拟北京城市绿地叶面积指数,再利用干沉降模型模拟区域绿地PM2.5削减量,最后根据大气PM2.5存量计算了绿地对大气PM2.5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显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北京城市绿地PM2.5削减总量分别为1 861t、2 987t和3 852t,单位面积削减量分别为22.71kg/hm2、24.64kg/hm2和33.36kg/hm2,可分别将研究区内PM2.5削减0.07%、0.12%和0.19%。苗圃与果园、社区林和路旁林的PM2.5削减总量较高,而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和针叶林的单位面积削减量较高。五环以外绿地的PM2.5削减总量、单位面积削减量和大气PM2.5去除率都高于五环以内绿地。本研究可以为北京城市规划中更好发挥绿地缓解大气PM2.5作用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成区 绿色空间 配置格局 时空变化 北京
原文传递
基于景观指数分析的海口市建成区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一茹 朱国鹏 刘铁冬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407-413,共7页
为了给海口市建成区的绿地格局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绿地景观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的方法,本研究以海口市建成区的绿地作为研究对象,以2008年、2013年、2017年和2020年的QuickBird卫星影像作为数据源,在ArcGIS10.2中按照《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为了给海口市建成区的绿地格局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绿地景观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的方法,本研究以海口市建成区的绿地作为研究对象,以2008年、2013年、2017年和2020年的QuickBird卫星影像作为数据源,在ArcGIS10.2中按照《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提取绿地信息,同时结合Fragstats4.2软件对绿地信息进行了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在12年间海口市建成区各绿地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SHDI值在1~2的范围内下降,而SHEI值则在0~1的范围内下降,绿地景观的多样性降低;绿地斑块个数从1052个增加到1482个,绿地斑块的平均面积从1.86 hm^(2)减少到1.73 hm^(2),且破碎化程度升高;分维数从1.05较少到1.03,景观形状趋向规则化.其中,其他专类公园、游园、广场用地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附属绿地斑块数量持续增加,但斑块的平均面积却持续减少,由此可见,此类用地的附属绿地破碎化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口市建成区 城市绿地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景观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