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空间形态为核心的公共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72
1
作者 韩冬青 顾震弘 吴国栋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84,共7页
从气候的差异性和相对性认知出发,基于建筑、气候、能耗的辨证关系,提出绿色公共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的4个层级,进而从微气候调节的场地总体形态、气候和能量管理的空间类型与形态组织、单一空间的气候针对性设计和性能导向的外围护结构... 从气候的差异性和相对性认知出发,基于建筑、气候、能耗的辨证关系,提出绿色公共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的4个层级,进而从微气候调节的场地总体形态、气候和能量管理的空间类型与形态组织、单一空间的气候针对性设计和性能导向的外围护结构与空间分隔4个层级分别探讨了公共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的主要策略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公共建筑 气候适应性 空间形态 设计方法
原文传递
坑角效应对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变形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李佳宇 陈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38-2246,共9页
坑角效应是基坑空间效应的具体体现之一,它对建筑物的沉降形态有显著的影响。以盘锦渤海路地下商业街基坑工程为依托,通过FLAC3D数值计算,研究坑角部位建筑物受基坑开挖影响的变形特点。计算结果表明:坑角附近的建筑物在垂直基坑和沿基... 坑角效应是基坑空间效应的具体体现之一,它对建筑物的沉降形态有显著的影响。以盘锦渤海路地下商业街基坑工程为依托,通过FLAC3D数值计算,研究坑角部位建筑物受基坑开挖影响的变形特点。计算结果表明:坑角附近的建筑物在垂直基坑和沿基坑方向均发生不均匀沉降,表现为三维沉降状态;建筑物的存在会显著改变基坑周围土体的位移场;基础刚度对建筑物沉降影响较小,而基础埋深则会明显的影响建筑物变形;划分环境保护等级时,应考虑建筑物对位移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坑角效应 FLAC3D 建筑物 基础形式 三维沉降
下载PDF
密度与城市形态 被引量:29
3
作者 董春方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27,共6页
通过基本的数值量度解释密度的多种含义和量度方法,在厘清了建筑密度的相关内容和参照指标之后,指出需要将多种建筑密度指标结合成一种整体性的评价方法,用于描述、评价与预测建筑与城市的环境密度状态,以及所产生的形态和组织结构形式... 通过基本的数值量度解释密度的多种含义和量度方法,在厘清了建筑密度的相关内容和参照指标之后,指出需要将多种建筑密度指标结合成一种整体性的评价方法,用于描述、评价与预测建筑与城市的环境密度状态,以及所产生的形态和组织结构形式,从而为建筑和规划密度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指导,也为建筑与城市的形态和组织结构选择提供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密度 空间伴侣 建筑形态 城市形态
原文传递
论篮球运动的健身功能与方法 被引量:23
4
作者 薛岚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66-568,共3页
篮球运动的健身功能主要表现为发展人的体能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人们参与篮球健身运动的动机产生于处于社会发展中的个体的自身需要。独特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是实现篮球健身功能的基本动因。作为健身运动项目,篮球运动具有自已的特点:... 篮球运动的健身功能主要表现为发展人的体能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人们参与篮球健身运动的动机产生于处于社会发展中的个体的自身需要。独特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是实现篮球健身功能的基本动因。作为健身运动项目,篮球运动具有自已的特点:可用多种比赛形式和对抗方式进行运动;在具有一定的行为规范的前提下,参与者的运动行为可有较强的随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篮球运动 健身 规则 比赛形式 对抗方式 运动行为
原文传递
城市住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时空变化及空气质量评价——以合肥市为例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薇 张之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83-1791,共9页
以夏热冬冷地区合肥市为研究区域,从建筑布局、空间形态、建筑密度、交通路网、植物绿化等方面综合考虑城市住区的不同环境特征,选择12个样点进行实地观测,于2013年8至2014年1月进行了空气离子浓度、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等指标的实地测... 以夏热冬冷地区合肥市为研究区域,从建筑布局、空间形态、建筑密度、交通路网、植物绿化等方面综合考虑城市住区的不同环境特征,选择12个样点进行实地观测,于2013年8至2014年1月进行了空气离子浓度、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等指标的实地测定,并对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得出结果,1空气负离子浓度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夏季最高,平均浓度约为358/cm3,秋季次之,平均浓度约为338/cm3,冬季最低,平均浓度约为322/cm3。总体看来,上午9:00─10:00和下午14:30─15:30区间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上午10:30和下午16:00─16:30区间空气负离子浓度相对较低。2自由式布局和具有较明显开敞空间的测试样点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夏季样点9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平均浓度为815/cm3;秋季样点12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平均浓度约为483/cm3;冬季样点9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平均浓度约为407/cm3。最后运用单极系数和安培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对住区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得出住区环境的空气清洁度以允许和清洁为主,等级多分布在D级和B级。根据这些结果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不同的季节,住区室外环境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较为明显,夏季最高,冬季最低。2影响城市住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最主要气象因子是风速、温度和相对湿度,其中风速和温度与空气负离子浓度呈现出正相关,而相对湿度则总体趋势不明确。3采取层次丰富的植物结构有利于提高环境的空气负离子浓度。4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清洁度有着密切关系,不同的环境特征下空气清洁度存在差异。5以空气负离子浓度为参考标准指导并优化住区建筑布局,不仅有利于提高住区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同时对于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营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住区 建筑布局 空间形态 空气负离子 时间序列 空间序列 空气质量
下载PDF
基于城市肌理层级解读的滨水步行可达性研究--以上海市苏州河河口地区为例 被引量:24
6
作者 杨春侠 史敏 耿慧志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滨水步行空间的营造和步行活力的激发正逐渐受到重视,而城市肌理的重塑是从汽车城市向步行城市回归的重要干预手段。研究将城市肌理形态看作具有尺度和层级连续性的有机整体,在传统的街道、地块、建筑层级之外,增加街廓层级,使线性街道... 滨水步行空间的营造和步行活力的激发正逐渐受到重视,而城市肌理的重塑是从汽车城市向步行城市回归的重要干预手段。研究将城市肌理形态看作具有尺度和层级连续性的有机整体,在传统的街道、地块、建筑层级之外,增加街廓层级,使线性街道与面状街廓的研究互为补充;在传统的二维形态研究之外,重视三维空间分析,包括街道断面,建筑高度等,细化步行体验的空间感受。研究以上海苏州河河口区域为对象,调研分析步行交通的现状和问题,测算统计街道、街廓、地块、建筑等层级要素的数据;然后逐层分析城市形态与河流之间的互动关系,观察下一层级对上一层级形态特征的演绎以及对步行活动的影响;最后,从步行支持出发对4个层级要素提出优化策略,并指出大尺度街廓是步行环境低下的根源,应从规划源头抓起,增加控制性详细规划在产权地块形态这一中间层面的管理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理形态 街道体系 街廓结构 产权地块 建筑形态
下载PDF
中国民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1
7
作者 陆元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33-139,共7页
论述了中国传统民居研究的意义、民居研究发展四个阶段的特点和成就、民居研究的现状,包括民居研究与社会、文化、哲理思想的结合,与形态、环境的结合,与营造、设计法的结合以及与保护、改造、发展的结合。论文最后着重提出了两点展望,... 论述了中国传统民居研究的意义、民居研究发展四个阶段的特点和成就、民居研究的现状,包括民居研究与社会、文化、哲理思想的结合,与形态、环境的结合,与营造、设计法的结合以及与保护、改造、发展的结合。论文最后着重提出了两点展望,一是抢救民居遗产和加强民居的保护和利用,二是深入进行民居理论的研究,从而使民居研究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居遗产 建筑形态 民居环境 形态 文化 哲理思想
下载PDF
建筑体形与防热 被引量:7
8
作者 唐鸣放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7-259,共3页
为了减少建筑物夏季所得的太阳辐射热同时又不影响冬季日照 ,需要对建筑体形进行优化设计。对于南北朝向的长方体形建筑 ,控制其外表面的太阳辐射量最小 ,可以得出建筑物的最佳长宽比和高宽比。按照这种方法 。
关键词 太阳辐射 建筑防热 建筑体形 南方建筑 节能 方位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一种人工智能精细识别城市用地的方法探索——基于建筑形态与业态大数据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俊宴 邵典 +1 位作者 王桥 张宇豪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56,共11页
面对城市空间的高度集聚以及用地类型的日趋复杂,如何高效科学地识别大规模空间用地类型,成为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基于此,本文从业态功能和城市形态学视角出发,交叉利用建筑形态及业态POI大数据,突破目前已有的业态赋权模型识别... 面对城市空间的高度集聚以及用地类型的日趋复杂,如何高效科学地识别大规模空间用地类型,成为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基于此,本文从业态功能和城市形态学视角出发,交叉利用建筑形态及业态POI大数据,突破目前已有的业态赋权模型识别方法,在进行空间校准、TF-IDF变换和数据库建构的基础上,采用人工智能方法,对不同类型、规模、区位的城市进行系统性的有监督深度学习与智能识别,将城市用地精细识别至国标最小类。同时,从形态指标、布局形态、特殊形态等维度嵌入智能规则,并通过置信度标注、调研反馈和系统自优化等方法,来进一步提高识别的精细度与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形态 业态大数据 城市用地精细识别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建筑遮阳体系与外遮阳建筑一体化形式谱系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抚英 《新建筑》 2013年第4期46-50,共5页
建筑遮阳技术对建筑室内热环境和光环境的调控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对遮阳技术层级、遮阳设置位置和遮阳材料三种分类方式的整合,构建了遮阳体系框架;系统梳理了建筑外遮阳的基本形式;着重探讨了与建筑表皮多种形态相结合的外遮阳建筑一... 建筑遮阳技术对建筑室内热环境和光环境的调控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对遮阳技术层级、遮阳设置位置和遮阳材料三种分类方式的整合,构建了遮阳体系框架;系统梳理了建筑外遮阳的基本形式;着重探讨了与建筑表皮多种形态相结合的外遮阳建筑一体化形式系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遮阳体系 外遮阳建筑一体化 建筑表皮 形式系谱
下载PDF
材料的意志与建筑的本质 被引量:9
11
作者 卫大可 刘德明 郭春燕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57,共3页
材料是建筑的物质基础,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物理及视觉性质,建筑形式应该是适应和表现材料的结果。首先,建筑的形式要满足结构作用力的传递,这种为传递各种荷载而形成的结构受力关系又必须与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质相符合。另外,建筑材料的... 材料是建筑的物质基础,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物理及视觉性质,建筑形式应该是适应和表现材料的结果。首先,建筑的形式要满足结构作用力的传递,这种为传递各种荷载而形成的结构受力关系又必须与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质相符合。另外,建筑材料的存在形式与反映一个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构件制作和施工方式密切相关。并且,通过与建筑材料在形体造型和表面特征方面性质相适应的形式化表现,才能使建筑最终上升到艺术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材料 形式
原文传递
从城市体形环境的角度控制建筑形态———山地城市旧城改造中建筑形态控制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彭寰 戴志中 《重庆建筑》 2005年第4期14-20,共7页
从城市体形环境角度控制山地旧城改造建筑形态是整合旧城空间及景观秩序,延续城市特色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山地特点,将城市体形环境归纳为城市的自然背景,城市骨架,城市地标,城市天际线,城市肌理等五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它们对旧城改造... 从城市体形环境角度控制山地旧城改造建筑形态是整合旧城空间及景观秩序,延续城市特色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山地特点,将城市体形环境归纳为城市的自然背景,城市骨架,城市地标,城市天际线,城市肌理等五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它们对旧城改造项目建筑形态的影响,为城市建设提供有建设意义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形态 旧城改造 角度控制 控制研究 山地城市 环境 体形 城市天际线 旧城空间 城市特色 自然背景 城市肌理 改造项目 城市建设 地标
下载PDF
地域性气候对新疆喀什民居建筑形式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涛 母俊景 《山西建筑》 2009年第24期43-44,共2页
结合新疆喀什地域气候特征和当地高台民居的特点,研究了地域气候对喀什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影响,揭示了地域气候影响喀什高台民居建筑风格形成的原理,从而总结出喀什高台民居适应气候、自然的建筑特点。
关键词 地域气候 传统民居 建筑形式 影响
下载PDF
中日养老建筑空间知觉体验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博 王洪羿 +1 位作者 陆伟 李铁丽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66-71,共6页
以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养老设施的空间知觉体验为核心,通过对中国北方城市、农村地区及日本九州地区的养老建筑的实地调研,围绕养老建筑空间构成的感知度、老年人视觉环境、空间体验的连续性和选择性对中日调研案例进行比较分析,... 以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养老设施的空间知觉体验为核心,通过对中国北方城市、农村地区及日本九州地区的养老建筑的实地调研,围绕养老建筑空间构成的感知度、老年人视觉环境、空间体验的连续性和选择性对中日调研案例进行比较分析,针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改善老年人对于居住环境的空间知觉体验为切入点,探讨并提出对现有的养老设施的建筑空间的改进措施,为老年人创造丰富的建筑空间知觉体验环境,进而为我国养老建筑的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式塔 养老建筑 空间形态 知觉体验
原文传递
解读安藤忠雄建筑的禅意美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旻瑾 《山西建筑》 2009年第32期36-37,共2页
从材料质感、结构形态和场所精神三方面解读了安藤忠雄建筑的禅意美,指出安藤忠雄的建筑所传达出的素朴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精神与禅宗的思想高度契合,彰显了深厚的日本禅宗美学意蕴。
关键词 建筑 禅意美 材料质感 结构形态 场所精神
下载PDF
我选择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永和 《建筑师》 2006年第1期9-12,共4页
本文是作者对建筑学现状的一些认识以及自己目前从事建筑实践和教学的方向。
关键词 盖房子 物质性 社会性 城市 策划 后现代技术 可持续发展 建造 全球化 形式 方法 过程 风格 教育
下载PDF
图书馆建筑的特征与功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冯洁音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6-29,共4页
通过分析最近20年世界图书馆新建筑的特征,从建筑的艺术造型和象征意义、造型与环境、实际使用功能、内部结构与布局等方面,探讨了当代图书馆建筑如何满足图书馆服务和读者的需求,符合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关键词 图书馆建筑 建筑设计 艺术造型 阅读环境 建筑结构
下载PDF
1949年以来的中国集合住宅设计变迁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燕珉 李佳婧 《时代建筑》 2020年第6期53-57,共5页
集合住宅是城市人口的主要居住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70余年来,中国集合住宅经历了非同寻常的发展历程,楼栋与户型设计也随之不断演进。文章以中国住宅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两个转折点--改革开放与住宅商品化为分水岭,分三个时期梳理... 集合住宅是城市人口的主要居住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70余年来,中国集合住宅经历了非同寻常的发展历程,楼栋与户型设计也随之不断演进。文章以中国住宅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两个转折点--改革开放与住宅商品化为分水岭,分三个时期梳理1949年以来中国集合住宅的楼栋与户型设计变迁,并结合各时期的时代背景、住宅政策、人口结构、生活方式等分析集合住宅设计演进背后的内在机理。最后,基于对中国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居住生活方式发展方向的分析,作者对今后中国集合住宅设计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住宅 楼栋形式 户型 设计变迁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东亚发展型国家的制度建设问题——基于国家治理转型的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卢正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43,281,共9页
从国家治理角度看,东亚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属于典型的发展型国家,但它们正经历着由发展型国家转向平衡型国家的转型。国家形态的不同,对制度建设的要求也不同。发展型国家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国家从社会集中并配置资源、推动经济高速发展... 从国家治理角度看,东亚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属于典型的发展型国家,但它们正经历着由发展型国家转向平衡型国家的转型。国家形态的不同,对制度建设的要求也不同。发展型国家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国家从社会集中并配置资源、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平衡型国家的制度建设转向实现国家、企业、社会和个人之间力量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发展型国家 制度建设 国家治理 国家形态
下载PDF
商业建筑入口外部空间设计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立华 《山西建筑》 2012年第32期38-39,共2页
对商业建筑入口外部空间特征及构成形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设计原则和策略,力求创造具有商业文化特色、满足人们购物、娱乐、休闲等需求的商业建筑入口外部空间。
关键词 商业建筑 入口外部空间 空间特征 构成形式 设计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