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建筑部门实现碳中和的路径 被引量:167
1
作者 江亿 胡姗 《暖通空调》 2021年第5期1-13,共13页
建筑部门是能源消费的三大领域(工业、交通、建筑)之一,也是造成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的主要责任领域之一。在2030年之前力争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央对我国低碳发展给出的明确目标和时间表。中国建筑部门实现碳中和意味着零排... 建筑部门是能源消费的三大领域(工业、交通、建筑)之一,也是造成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的主要责任领域之一。在2030年之前力争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央对我国低碳发展给出的明确目标和时间表。中国建筑部门实现碳中和意味着零排放,指的是建筑部门相关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同样影响气候变化的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都为零。针对我国建筑部门的运行直接碳排放、运行间接碳排放、建造和维修导致的间接碳排放及运行导致的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的现状水平、主要来源、减排关键问题和实现零排放的路径与关键技术。指出"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是实现碳中和的基础",并给出了我国实现建筑部门碳中和的四个主要任务:取消直接碳排放,协助减少电力和热力使用导致的间接碳排放,减少建造和维修用材的生产和运输导致的碳排放,以及避免建筑空调制冷系统使用中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的排放,应该促进这四个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和关键低碳技术的应用,通过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部门 碳中和 生态文明 直接碳排放 间接碳排放 温室气体排放
下载PDF
低碳建筑概念及其发展分析 被引量:93
2
作者 李启明 欧晓星 《建筑经济》 2010年第2期41-43,共3页
从概念、内涵及理念等方面对低碳建筑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量构成,并剖析了实现低碳建筑的主要手法,最后提出了低碳建筑教育的控制与普及策略。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建筑 碳排量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建筑部门碳达峰碳中和排放控制目标研究 被引量:59
3
作者 张时聪 王珂 +1 位作者 杨芯岩 徐伟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9-198,共10页
我国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全社会总碳排放的比例为22%,建筑部门的节能减碳工作对我国"30·60"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影响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并对其中长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构建了基于LEAP模... 我国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全社会总碳排放的比例为22%,建筑部门的节能减碳工作对我国"30·60"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影响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并对其中长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构建了基于LEAP模型的建筑运行碳排放长期预测模型,量化分析不同建筑部门减碳工作对双碳目标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下,我国建筑运行与相关基础设施碳排放将于2040年左右达峰,峰值为31.1亿t CO_(2);通过建筑节能强规提升、建筑光伏一体化、清洁取暖等工作有效开展,我国建筑部门碳达峰时间可提前至2030年,峰值为27亿~28亿t CO_(2),到2060年,建筑领域将剩余6亿~8亿t CO_(2)需要完成碳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部门 碳达峰 碳中和 碳排放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的建筑碳排放计算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51
4
作者 潘毅群 梁育民 朱明亚 《暖通空调》 2021年第7期37-48,共12页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提出于2030年前后达到二氧化碳排放量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建筑碳排放的控制是减排工作的关键。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各国亟需制定涵盖建筑能耗及碳排放计算模型的减碳路线。建立建筑碳排放计算...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提出于2030年前后达到二氧化碳排放量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建筑碳排放的控制是减排工作的关键。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各国亟需制定涵盖建筑能耗及碳排放计算模型的减碳路线。建立建筑碳排放计算模型的基本方法分为自上而下方法和自下而上方法。欧美国家主要应用的建筑碳排放计算模型有Invert/EE-Lab、ECCABS、RE-BUILDS、CoreBee、Scout、BLUES和ELENA。结合情景分析,各模型可对不同国家的碳排放趋势进行预测并给出适宜的减碳措施。通过制定积极的政策,中国建筑碳排放可于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采用CBCEM模型对中国建筑碳排放总量控制路径进行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碳路线。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中国需要协同控制建筑面积和建筑能耗,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以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建筑 碳达峰 碳中和 碳排放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模型
下载PDF
基于碳排放模型的装配式混凝土与现浇建筑碳排放比较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43
5
作者 曹西 缪昌铅 潘海涛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233-1237,共5页
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考虑,降低建筑碳排放是生态文明发展建设要求的重点战略方向。装配式建造方式是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建造方式,是建筑业升级转型的必然趋势。比较研究装配式混凝土与现浇建筑碳排放,量化节能减排数据具有重要科... 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考虑,降低建筑碳排放是生态文明发展建设要求的重点战略方向。装配式建造方式是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建造方式,是建筑业升级转型的必然趋势。比较研究装配式混凝土与现浇建筑碳排放,量化节能减排数据具有重要科学意义。通过研究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工艺、运输手段和施工技术,测算装配式建筑在生产阶段、运输阶段和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量,建立基于预制构件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并运用该模型结合实际案例比较分析装配式建筑和现浇建筑物化阶段的碳排放总量。结果表明,针对18层典型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住宅建筑,在建筑物化阶段,装配式建筑相比现浇建筑单位面积可减少碳排放量7.67kg。这一研究结果为建筑行业节能减排提供了数据依据,为进一步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碳排放 物化阶段 碳排放计算模型
下载PDF
中国建筑领域CO_(2)排放达峰路径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袁闪闪 陈潇君 +5 位作者 杜艳春 曲世琳 胡楚梅 金玲 徐伟 严刚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4-404,共11页
实施建筑领域CO_(2)排放控制是推动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的关键举措.2020年我国建筑领域运行阶段CO_(2)排放量为21.7×10^(8) t,约占全国能源活动碳排放量的20%,其中直接排放6.9×10^(8) t,间接排放14.8×10^(8) t.... 实施建筑领域CO_(2)排放控制是推动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的关键举措.2020年我国建筑领域运行阶段CO_(2)排放量为21.7×10^(8) t,约占全国能源活动碳排放量的20%,其中直接排放6.9×10^(8) t,间接排放14.8×10^(8) t.随着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领域CO_(2)排放仍呈刚性增长态势.为明确建筑领域CO_(2)排放达峰路径,综合考虑建筑领域发展现状和用能情况,以建筑运行中供暖、炊事等活动所需一次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耗直接排放以及热电联产供暖、空调、照明、电梯、电器等外购热力和电力间接排放为核算范围,在预测不同阶段建筑发展规模、建筑能源消费、用能结构的基础上,分析未来碳排放变化趋势和达峰时间,提出达峰路径和重要政策举措.结果表明:①2010—2020年,我国建筑领域CO_(2)排放量从13.2×10^(8) t增至21.7×10^(8) t,其中直接排放已于2017年达峰,间接排放仍在持续增长.②从建筑规模和节能降碳措施等角度分情景开展建筑领域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预测建筑领域CO_(2)排放将在2029—2030年左右达峰,峰值排放量为28.1×10^(8)~29.2×10^(8) t,达峰后有2~3年的平台期.③低碳清洁取暖、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节能改造和合理控制建筑规模4项措施是建筑领域实现碳排放达峰的重要举措,4项措施的减排贡献率分别达到40.7%、27.1%、17.7%和14.5%.研究显示,2030年前,发展建筑可再生能源、强化建筑节能、合力控制建筑规模是建筑领域降碳的核心举措,而推动低碳清洁取暖是实现我国建筑领域降碳最主要的控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领域 CO_(2)排放 达峰路径 情景分析 建筑节能
下载PDF
预制装配式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评价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孙艳丽 刘娟 +1 位作者 夏宝晖 刘尚来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1-888,共8页
目的对预制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在物化阶段碳排放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价前者的减排情况,为制定建筑减排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预制装配式建筑物化工厂生产、物流运输、装配施工三个分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构建预制装配式建筑物化阶段的... 目的对预制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在物化阶段碳排放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价前者的减排情况,为制定建筑减排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预制装配式建筑物化工厂生产、物流运输、装配施工三个分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构建预制装配式建筑物化阶段的碳排放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评价模型.结果以沈阳市洪汇园项目为例,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可以得到,该项目碳排放处于中等水平.结论采用预制装配式建造方式,能有效地降低建筑物化阶段的碳排放量,但是目前的技术和施工所达到的碳减排效果有限,还未真正发挥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环保作用,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其碳减排价值,还需各方对物化各阶段采取有效的碳减排控制和管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物化阶段 碳排放 评价
下载PDF
国际建筑生命周期能耗和CO_2排放比较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林波荣 刘念雄 +1 位作者 彭渤 朱颖心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27,共6页
目前生命周期分析在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研究方面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和途径。本文主要对国际建筑生命周期研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对97个典型案例的计算模型和能耗、碳排放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可以看出,在不同研究中,对... 目前生命周期分析在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研究方面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和途径。本文主要对国际建筑生命周期研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对97个典型案例的计算模型和能耗、碳排放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可以看出,在不同研究中,对于建筑生命周期模型的建立存在较大的差异,阶段划分以及数据来源也不统一,导致不同研究中各案例的能耗和碳排放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缺乏可比性。通过对国际相关研究的对比分析,可为国内建筑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评价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生命周期 能耗 碳排放 评价模型
原文传递
建筑物碳排放计算方法的确定与应用范围的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张时聪 徐伟 孙德宇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41,共7页
本文归纳和分析了国内外建筑领域有关碳排放计算的相关研究进展和最新动向。首先对国内外建筑物碳排放计算方法的确定与应用范围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建筑物碳排放计算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低碳建筑以及建筑领域CDM(Clean Development Me... 本文归纳和分析了国内外建筑领域有关碳排放计算的相关研究进展和最新动向。首先对国内外建筑物碳排放计算方法的确定与应用范围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建筑物碳排放计算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低碳建筑以及建筑领域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工作中的作用与应用方法。而后,介绍了建筑物碳排放计算在评估不同建筑设计方案对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所造成的影响这一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而直观、准确地体现出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应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建筑能源系统和设备能效提升所带来的节能减排效果,以此为基础可以确定单体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最优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碳排放 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 CDM
原文传递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典型公共建筑运行中碳减排潜力评估 被引量:27
10
作者 潘毅群 魏晋杰 +2 位作者 梁育民 李宏军 梁浩 《暖通空调》 2022年第4期83-89,131,共8页
绿色建筑技术对减少建筑领域碳排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关注公共建筑运行阶段,对几种主要的绿色建筑技术的碳减排潜力进行评估。利用EnergyPlus软件,针对上海和哈尔滨2个城市,对办公建筑和酒店建立典型模型,通过能耗模拟得到多种... 绿色建筑技术对减少建筑领域碳排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关注公共建筑运行阶段,对几种主要的绿色建筑技术的碳减排潜力进行评估。利用EnergyPlus软件,针对上海和哈尔滨2个城市,对办公建筑和酒店建立典型模型,通过能耗模拟得到多种技术情景下的能耗强度。碳排放因子依据我国能源结构计算得到。结果表明,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等被动式技术可以显著减少碳排放,其次是建筑围护结构性能和暖通空调设备能效的提升。按照三星级绿色建筑的技术要求,完全应用7种三星级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综合情景下,酒店运行阶段的减排率可达近25%,办公建筑运行阶段的减排率可达近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节能技术 碳减排 ENERGYPLUS 公共建筑 碳排放因子 自然通风 自然采光
下载PDF
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研究——基于碳排放量的角度 被引量:27
11
作者 刘秋雁 《建筑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100,共4页
深入分析绿色建筑在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和效益,建立一套全新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将碳排放量纳入到考量范围之内,并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给出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同时将政府对碳排放量减排的奖励也作为绿色建筑环境效益评价指标,给出绿色建... 深入分析绿色建筑在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和效益,建立一套全新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将碳排放量纳入到考量范围之内,并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给出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同时将政府对碳排放量减排的奖励也作为绿色建筑环境效益评价指标,给出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各项活动、消耗的碳排放量减量的具体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生命周期 评价体系 碳排放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低碳建筑的内涵与碳排放量的估算模型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陶新 周跃云 芦鹏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77-80,共4页
提出并阐述了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实际的城市低碳建筑概念及其内涵,构建了建筑碳排放测算的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分析了中国城市建筑碳排放的现状,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测算建筑碳排放量,是有助于低碳建筑发展决策的一个较好的工具。
关键词 低碳建筑 全生命周期 碳排放
下载PDF
基于BIM的公共建筑低碳设计分析与碳排放计量 被引量:24
13
作者 华虹 王晓鸣 +5 位作者 邓培 何建清 陈冲 曾波波 张晓鸽 张鹏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4年第2期62-67,72,共7页
针对公共建筑低碳设计和碳排放计量的需要,构建了基于BIM的公共建筑低碳设计分析方法和碳排放计量模型。建立了公共建筑低碳设计分析流程,以一栋样本公共建筑为实例,进行了建筑地理环境影响分析和建筑本体节能效果分析,包括建筑热工性... 针对公共建筑低碳设计和碳排放计量的需要,构建了基于BIM的公共建筑低碳设计分析方法和碳排放计量模型。建立了公共建筑低碳设计分析流程,以一栋样本公共建筑为实例,进行了建筑地理环境影响分析和建筑本体节能效果分析,包括建筑热工性能和建筑光环境分析,提出了低碳设计的优化对策。建立了公共建筑碳排放计量清单构成和分析流程,分别对样本建筑的建造、运营和拆除三个阶段的碳排放量进行了计算,进而得出了建筑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数值,分析了公共建筑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贡献比例,指出降低公共建筑生命周期运营阶段的能耗是控制和减少公共建筑碳排放量的最重要措施。本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公共建筑低碳设计和建立公共建筑碳排放计量标准提供了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建筑 低碳设计 碳排放计量 生命周期
下载PDF
建筑物碳排放计算方法及案例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陈莎 崔东阁 张慧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4-600,共7页
为了对城市建筑的温室气体减排与建筑废弃物的处置和资源化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的支撑,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建立了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方法,分别计算了北京地区某办公和教学用公共建筑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显示在50 a的建... 为了对城市建筑的温室气体减排与建筑废弃物的处置和资源化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的支撑,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建立了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方法,分别计算了北京地区某办公和教学用公共建筑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显示在50 a的建筑生命周期内,使用阶段温室气体排放分别占总排放量的82%和89%,建材生产阶段分别为17.3%和10.4%.为此,根据北京地区能源结构优化与绿色建筑节能的要求,利用情景分析法,通过模型计算,提出了公用建筑温室气体减排的建议.同时基于我国废弃物处理处置现状,对建筑废弃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的不同情景进行了分析,定量核算了不同情景下建筑废弃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建筑 碳排放
下载PDF
建筑行业碳排放特征及减排潜力预测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常莎莎 冯国会 +2 位作者 崔航 张磊 李奇岩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46,共8页
目的 预测中国建筑行业碳达峰年限和减排潜力,明确超低或近零能耗建筑在推动建筑行业节能降碳方面的贡献,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获得不同建筑类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征;基于建筑面积和不同能效等级建筑碳... 目的 预测中国建筑行业碳达峰年限和减排潜力,明确超低或近零能耗建筑在推动建筑行业节能降碳方面的贡献,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获得不同建筑类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征;基于建筑面积和不同能效等级建筑碳排放强度自下而上建立建筑行业运行过程碳排放计算模型,并根据不同建筑类型未来发展情况设置4种情景,预测建筑行业未来40年建筑碳排放情况。结果 随着建筑能效等级提升,建材生产阶段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比例越来越大,而运行阶段占比相反;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量比普通建筑减少了20.0%左右,超低和近零能耗建筑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普通建筑约减少了56.0%。随着绿色建筑和超低或近零能耗建筑发展时间提前,占比越来越大,建筑行业的达峰年限逐渐提前,峰值也逐渐降低;中速情景下建筑行业2030年达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为26.44亿t;预测到2060年,低速、中速和高速情景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比基准情景降低23.2%、29.7%和45.1%左右。结论 大力发展超低+近零能耗建筑对于推动建筑行业节能降碳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行业 建筑碳排放 碳达峰 潜力预测
下载PDF
建筑碳排放标准化计算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取值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时聪 王珂 徐伟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57,共12页
建筑碳排放控制指标是引导建筑迈向低碳、近零碳、零碳排放的重要技术指标,科学合理的确定计算建筑碳排放控制指标时所选取的电碳因子是推动低碳、近零碳、零碳建筑发展的重要基础性问题。本文梳理了目前已有电碳因子的来源、类别和适... 建筑碳排放控制指标是引导建筑迈向低碳、近零碳、零碳排放的重要技术指标,科学合理的确定计算建筑碳排放控制指标时所选取的电碳因子是推动低碳、近零碳、零碳建筑发展的重要基础性问题。本文梳理了目前已有电碳因子的来源、类别和适用范围,分析了不同类型电碳因子在建筑领域碳排放计算中的应用方式,综合考虑电网清洁度提升和建筑自身能效提升对建筑减碳的贡献,提出建筑碳排放标准化计算中的电碳因子取值应以“全国技术难度一致性、标准执行周期公平性、建筑低碳方案引导性和有关各方认知一致性”为目的,并研究了取值方法。结果表明:从空间维度考虑,单体建筑设计阶段采用全国统一电碳因子可增强建筑节能和减碳技术应用的一致性;从时间维度考虑,采用动态电碳因子取值法进行建筑碳排放计算存在时间不公平性,会导致以同等碳排放绝对值为控制目标时,越晚设计建造的建筑对于减碳技术的应用越少;当采用静态电碳因子取值法时,如采用基准年法(0.581 kgCO_(2)/kW·h)进行取值计算将弱化电气化率提升的减碳作用。因此,本文提出采用静态中间值法(0.5或0.45 kgCO_(2)/kW·h)作为下一阶段固定周期内(2023—2030年)建筑设计阶段碳排放标准化计算的电碳因子取值,这样即可体现电网清洁化对建筑减碳的贡献,又可充分引导建筑设计阶段采用提升电气化率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建筑 零碳建筑 碳排放计算 电碳因子
原文传递
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CO_(2)排放敏感性与减碳潜力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彭卓 郭春梅 +1 位作者 汪磊磊 李胜英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436-441,共6页
基于LCA软件eFootprint和LCI数据库,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某绿色运营三星级办公建筑全生命周期物化、使用和拆除三个阶段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对该项目在物化阶段的建材类型、使用阶段的各个用能系统的碳排放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 基于LCA软件eFootprint和LCI数据库,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某绿色运营三星级办公建筑全生命周期物化、使用和拆除三个阶段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对该项目在物化阶段的建材类型、使用阶段的各个用能系统的碳排放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剖析了本地建材、节能照明、太阳能热水、地源热泵、绿化系统等一系列绿色建筑技术的减碳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技术 全生命周期 碳排放核算 敏感性分析 减碳潜力
下载PDF
住宅建筑生命周期CO_2排放的核算方法 被引量:17
18
作者 黄志甲 赵玲玲 +1 位作者 张婷 刘钊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03-105,共3页
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住宅建筑生命周期进行了阶段划分,并建立了住宅建筑生命周期CO2排放的核算模型。选取马鞍山市某栋住宅建筑作为实例研究,计算得到该住宅建筑单位面积年CO2排放量为25.38kgCO2/(㎡.a)。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日常... 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住宅建筑生命周期进行了阶段划分,并建立了住宅建筑生命周期CO2排放的核算模型。选取马鞍山市某栋住宅建筑作为实例研究,计算得到该住宅建筑单位面积年CO2排放量为25.38kgCO2/(㎡.a)。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日常使用阶段的碳排放量占整个生命周期的比例最大,达到72.26%。最后通过对比日本、台湾住宅建筑生命周期过程中CO2排放的分布情况,以验证核算模型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建筑 生命周期 碳排放
下载PDF
地铁站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以成都三号线某站为例 被引量:16
19
作者 秦骜 袁艳平 蒋福建 《建筑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29-334,共6页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迅速发展带来的日益突出的碳排放问题,以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能耗比重达到50%的地铁站建筑为研究对象,计算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并分析其碳排放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相比较于常规建筑,地铁车站建筑物化过程...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迅速发展带来的日益突出的碳排放问题,以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能耗比重达到50%的地铁站建筑为研究对象,计算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并分析其碳排放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相比较于常规建筑,地铁车站建筑物化过程碳排放在其全生命周期中的比重明显更高,在车站使用年限为50年时可达49%排放量。最后基于地铁车站碳排放特征,对其生命周期内的减排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生命周期 碳排放 地铁车站 排放特征
下载PDF
基于LCA法的木结构建筑使用阶段碳排放探讨 被引量:16
20
作者 徐伟涛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38,共3页
木结构建筑可以发挥优良的固碳作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木结构建筑的使用维护阶段是其生命周期中持续时间最长、对碳排放影响最大的阶段。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法研究了木结构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影响其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和... 木结构建筑可以发挥优良的固碳作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木结构建筑的使用维护阶段是其生命周期中持续时间最长、对碳排放影响最大的阶段。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法研究了木结构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影响其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和量化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减少碳排放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建筑 碳排放 生命周期分析 固碳 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