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联合补肺强心方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肺气虚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方 魏永魁 位亚丽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5期147-152,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肺强心方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肺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9例肺源性心脏病心肺气虚证患者分为针刺组、中药组、联合组各43例。3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针刺组联用针刺治疗,中药组联用...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肺强心方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肺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9例肺源性心脏病心肺气虚证患者分为针刺组、中药组、联合组各43例。3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针刺组联用针刺治疗,中药组联用补肺强心方治疗,联合组联用针刺合补肺强心方治疗,3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6 min步行试验(6MWT)、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评分、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MLHFQ)评分;比较3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每搏输出量(SV)]及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氢离子浓度指数(pH值)];评估3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7.67%,高于针刺组81.40%、中药组76.74%(P<0.05)。治疗后,3组mMRC、MLHFQ评分、中医证候积分、LVEDD、LVESD、PaCO_(2)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针刺组、中药组(P<0.05)。治疗后,3组6MWT、PEF、FEV_(1)、FVC、LVEF、PaO_(2)、SaO_(2)、SV、FEV_(1)/FVC及联合组pH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高于针刺组、中药组(P<0.05)。3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补肺强心方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肺气虚证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和血气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源性心脏病 心肺气虚证 针刺 补肺强心方 心功能 肺功能 血气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