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佛教礼仪对中国古代法制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周东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5-113,共9页
佛教对中国古代法制影响深广。首先,唐代僧尼是否应行致拜君亲之礼的论争,实质上是佛教平等思想与儒家忠孝思想的冲突关系在法制上的反映,体现了佛教礼仪影响中国古代正统法律思想的一个侧面。其次,由佛教慈悲思想衍生出信徒应禁杀的&qu... 佛教对中国古代法制影响深广。首先,唐代僧尼是否应行致拜君亲之礼的论争,实质上是佛教平等思想与儒家忠孝思想的冲突关系在法制上的反映,体现了佛教礼仪影响中国古代正统法律思想的一个侧面。其次,由佛教慈悲思想衍生出信徒应禁杀的"断屠月"与"十斋日"之礼,不但是对传统"秋冬行刑"制度的有效补充,而且也对古代法律的残酷刑杀起到一种比"秋冬行刑"效果更为显著的缓和性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也是刑罚文明化、人道化的一种表现。再次,佛教的戒律不但有利于德主刑辅的教化,而且也鼓励一般民众修持向善,因此戒律的提倡能够起到减少犯罪的发生,有助于对犯罪的一般预防;但以佛教戒律来替代刑罚处罚,则是司法不公正与司法恣意性的反映。最后,禁止盗毁佛像的法律规定,实质上彰显了佛教的戒律与礼仪对立法的影响;禁止"私入道"的法律规定,实质上彰显了佛教的规模与国家税制、兵役制度的冲突关系对立法者权衡利弊考量的影响;僧侣犯奸罪加重处罚的特殊规定,实质上彰显了僧侣身份的特殊性对立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礼仪 中国古代法制 法律思想
下载PDF
东北亚文明的创造性起源与发展性保存——以中国和韩国的宗教思想和礼仪为中心(下) 被引量:2
2
作者 崔俊植 《当代韩国》 2012年第3期60-72,共13页
中国将自身的固有思想和印度思想融合后,产生了禅宗和新儒学两种创造性的宗教思想。韩国狂热地接受了这两种思想。有趣的是,如今这两种思想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难觅踪迹,而在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却能够轻易找到。可以说,在理论和实... 中国将自身的固有思想和印度思想融合后,产生了禅宗和新儒学两种创造性的宗教思想。韩国狂热地接受了这两种思想。有趣的是,如今这两种思想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难觅踪迹,而在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却能够轻易找到。可以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依然保存着这两种思想的国家大概在全世界也只有韩国了。例如,现在韩国的僧侣还在沿用中国唐朝时僧侣背诵的礼法文,普通韩国人举行婚礼、葬礼和祭祀时依然遵循中国的朱子家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禅宗新儒学 宗教思想
原文传递
朝鲜通信使眼中的日本丧祭礼俗——以《海行总载》中的记录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金禹彤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2,111,共6页
在《海行总载》中,朝鲜通信使记录了日本江户时代的丧祭礼俗。受佛教薄葬观念和轮回转世思想的影响,日本社会普遍实行佛教火葬,对逝亲实行超度追荐仪式,对共同祖先神、自然神、英雄神则实行神道教祭祀,而对神的祭祀重于对逝亲的追荐。... 在《海行总载》中,朝鲜通信使记录了日本江户时代的丧祭礼俗。受佛教薄葬观念和轮回转世思想的影响,日本社会普遍实行佛教火葬,对逝亲实行超度追荐仪式,对共同祖先神、自然神、英雄神则实行神道教祭祀,而对神的祭祀重于对逝亲的追荐。朝鲜通信使认为这样的习俗不符合儒家丧祭理念,因此予以了全面的否定,进而认为日本人是无君亲、悖礼无识之民,日本是"禽兽之域",其原因则是统治者的失教和性理学不畅其道。这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主观评判,体现了朝鲜通信使面对异质文化时的封闭性价值体认和对自身文化优越性的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丧祭礼俗 佛教火葬 神道教祭祀 悖礼无识
下载PDF
东北亚文明的创造性起源与发展性保存——以中国和韩国的宗教思想和礼仪为中心(上)
4
作者 崔俊植 《当代韩国》 2012年第2期84-93,共10页
中国将自身的固有思想和印度思想融合后,产生了禅宗和新儒学两种创造性的宗教思想。韩国狂热地接受了这两种思想。不过有趣的是,这两种思想的痕迹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难觅踪迹,而在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却能够轻易找到。可以说在理... 中国将自身的固有思想和印度思想融合后,产生了禅宗和新儒学两种创造性的宗教思想。韩国狂热地接受了这两种思想。不过有趣的是,这两种思想的痕迹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难觅踪迹,而在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却能够轻易找到。可以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依然保存着这两种思想的国家大概在全世界也只有韩国了。例如,现在韩国的僧侣还在沿用中国唐朝时僧侣背诵的礼法文,普通韩国人举行婚礼、葬礼和祭祀时依然遵循中国的朱子家礼。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现在在中国人身上已经很难找到这些旧习俗的痕迹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禅宗 新儒学 宗教思想
原文传递
佛寺与家庙:滇西土官仪式的重构 被引量:5
5
作者 连瑞枝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0-202,共33页
明代中央王朝以违背伦理与礼仪原则为由废除西南土官。正统年间,革除鹤庆土官,改派流官。官员将佛寺改建为庙学,打击活佛信仰,士人也莫不以毁淫祀、诫僭越之名倡议正统祀典。此时,邻近土官开始谨慎处理身份与仪式的政治问题,并在经学传... 明代中央王朝以违背伦理与礼仪原则为由废除西南土官。正统年间,革除鹤庆土官,改派流官。官员将佛寺改建为庙学,打击活佛信仰,士人也莫不以毁淫祀、诫僭越之名倡议正统祀典。此时,邻近土官开始谨慎处理身份与仪式的政治问题,并在经学传统中寻找身份、仪式的合法性基础。本文以云南丽江府与蒙化府的两位土官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他们如何以古代诸侯的身份,致力于建置相应的仪式和祠宇,如:(1)修建家寺、宦祠乃至勋祠与报功祠等;(2)将神话转为符合仪式正统的山川祭祀,成为土官领地的守护神;(3)建立宦谱,以文字书写的方式将氏族神话、传说系谱纳入正统历史叙事,并强化边境土官世系的优越性。通过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土官的一系列作为,本文探究了土官在维护地方声望与地方利益时所采取的文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寺 家庙 土官仪式与历史 书写家谱
下载PDF
儒释融合思想在西夏文学作品中的反映
6
作者 黄婷玉 《西夏研究》 2024年第2期12-18,共7页
西夏崇佛,佛教思想唐时已传入河西地区,西夏在此建立后又多次向宋朝请经翻印;儒家的政治观符合西夏掌权者的需求,因此也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儒释两种外来文化被西夏人融合使用,并反映在用西夏文创作的文学作品中。以俄藏инв.№121... 西夏崇佛,佛教思想唐时已传入河西地区,西夏在此建立后又多次向宋朝请经翻印;儒家的政治观符合西夏掌权者的需求,因此也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儒释两种外来文化被西夏人融合使用,并反映在用西夏文创作的文学作品中。以俄藏инв.№121V和инв.№5189缀合而成的《宫廷诗集》,将“颂圣”与“崇佛”两种文化观念融入同一篇文学作品中,并最终集结成册,是西夏诗人的独特创造。在思想上借鉴儒释理想,文学形式则保留党项民族文学的传统,则是西夏人充分考虑现实需求和民族特性后作出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文学 儒释融合 《宫廷诗集》
下载PDF
明清佛教水陆画与道教斋醮画图像表现异同辨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梦莹 《艺术与民俗》 2023年第3期46-55,共10页
明清佛教水陆画与道教斋醮画在绘画题材上存在主尊、祖师、弟子等差异,也存在大量题材相同的神祇。二者在视觉表达方面,当处理相同题材时,存在构图、空间、色彩及细节的差异。在处理不同题材时,由于粉本相近,存在地区风格与细节的相似... 明清佛教水陆画与道教斋醮画在绘画题材上存在主尊、祖师、弟子等差异,也存在大量题材相同的神祇。二者在视觉表达方面,当处理相同题材时,存在构图、空间、色彩及细节的差异。在处理不同题材时,由于粉本相近,存在地区风格与细节的相似。佛教水陆画与道教斋醮画的差异源于不同的宗教属性,体现出佛道宗教义理、神系、仪式以及仪式空间构建上的不同。水陆画与斋醮画在绘画题材上的相似,体现出佛教水陆仪轨对道教神祇的吸收,以及明清民间社会佛道融合的潜流。视觉表现上二者的风格与细节的相似则体现出民间宗教美术图像生成的特点,即地区内流行的粉本图式趋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水陆画 道教斋醮画 水陆法会 斋醮仪式
原文传递
梅州客家佛教香花音乐与地域流派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春沐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7-41,共15页
文章根据田野调查实录,对梅州客家佛教香花音乐在器乐、声乐中的基本特征做了梳理和说明,同时从各类旧钞本中辑录相关音乐规范,并对当代所存的上水派、下水派、丰顺派、兴宁派等四个香花音乐流派的区别做了界别和说明。
关键词 梅州客家 佛教香花 香花音乐 地域流派 上水派 下水派 丰顺派 兴宁派
下载PDF
由唐宋禅籍看佛教行香礼的世俗化变革 被引量:2
9
作者 徐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00-104,共5页
行香礼自佛教传入后,成为了中国佛教的重要礼仪。在唐宋禅院中,行香礼经历了去神佛化和世俗化演变的过程。借香谈禅之风盛行于禅林,行香礼被禅师们用来启悟僧徒、接待宾客,甚至被作为禅僧间斗机锋比禅法的赌注。佛教行香礼在唐宋禅院中... 行香礼自佛教传入后,成为了中国佛教的重要礼仪。在唐宋禅院中,行香礼经历了去神佛化和世俗化演变的过程。借香谈禅之风盛行于禅林,行香礼被禅师们用来启悟僧徒、接待宾客,甚至被作为禅僧间斗机锋比禅法的赌注。佛教行香礼在唐宋禅院中被赋予了更多世俗化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行香礼 唐宋禅籍 世俗化
下载PDF
浅析中国传统陶瓷饮水器具造型的佛教文化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龚晓芸 田锋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08年第6期30-32,7,共4页
佛教中国化后,中国各艺术领域均受到佛教的刺激和强大的影响。中国传统陶瓷饮水器具结合并吸收了佛教文化,形成了具有莲花形态和佛教法器形态特征的陶瓷饮水器具造型,不仅使蕴涵文化的中国传统陶瓷饮水器具的造型更加丰富多彩,满足了实... 佛教中国化后,中国各艺术领域均受到佛教的刺激和强大的影响。中国传统陶瓷饮水器具结合并吸收了佛教文化,形成了具有莲花形态和佛教法器形态特征的陶瓷饮水器具造型,不仅使蕴涵文化的中国传统陶瓷饮水器具的造型更加丰富多彩,满足了实用与审美的功能,还促进了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陶瓷饮水器具 造型 佛教文化特征 莲花 法器
下载PDF
論禪宗語錄之詞作
11
作者 李小榮 《中国俗文化研究》 2018年第2期3-42,共40页
詞是禪僧在宗教實踐及社會交遊活動中的常用文體之一。從題材言,禪宗語錄中的詞作大致可分成神聖與世俗兩大類,前者主要有佛事、悟道、像讚、贊僧和勸化詞,後者則有山水、詠物、時事、羈旅行役、詠史懷古、僧俗交遊、節日、題畫、豔情... 詞是禪僧在宗教實踐及社會交遊活動中的常用文體之一。從題材言,禪宗語錄中的詞作大致可分成神聖與世俗兩大類,前者主要有佛事、悟道、像讚、贊僧和勸化詞,後者則有山水、詠物、時事、羈旅行役、詠史懷古、僧俗交遊、節日、題畫、豔情和邊塞詞。但無論神聖、世俗,它們都是音聲佛事的表現,並分別對應禪宗的狹義音聲佛事和廣義音聲佛事。相對說來,前者與禪的關係更為密切,其表現形態主要有兩種,即'以詞說/喻禪'和'以詞證/悟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禪宗語錄 音聲佛事 詞、禪關係
原文传递
韩国朝鲜时代“甘露帧”内容和风格之考察
12
作者 尹惠俊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52-59,共8页
"甘露帧"即汉语中的"水陆画",在韩国历史上曾经盛极一时,"甘露帧"分为上、中、下三坛结构。综合考察韩国现存"甘露帧"之图像内容,并分期对其风格论断,画面运用具有典型化特征。受画师的风格,... "甘露帧"即汉语中的"水陆画",在韩国历史上曾经盛极一时,"甘露帧"分为上、中、下三坛结构。综合考察韩国现存"甘露帧"之图像内容,并分期对其风格论断,画面运用具有典型化特征。受画师的风格,地方风格因素的影响,多样的图像发展,其画面又不断形成新的画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帧 图像内容 地方风格
下载PDF
西域“舞效天魔”同唐代乐舞的关联
13
作者 任子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0-97,166,168,共10页
百年前,游历新疆的士人往往用“天魔”一词形容维吾尔族舞蹈,其意并不是指维吾尔族舞蹈与元代的“十六天魔舞”相似,而是借“天魔”一词,表达对维吾尔族乐舞的直观印象,即唐代乐舞风格的体现。究其原因,是由于佛教伎乐曾深刻影响西域乐... 百年前,游历新疆的士人往往用“天魔”一词形容维吾尔族舞蹈,其意并不是指维吾尔族舞蹈与元代的“十六天魔舞”相似,而是借“天魔”一词,表达对维吾尔族乐舞的直观印象,即唐代乐舞风格的体现。究其原因,是由于佛教伎乐曾深刻影响西域乐舞,使之成为构成唐代乐舞风貌的重要元素,而且,维吾尔族舞蹈是唐风西域乐舞的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乐舞 佛教伎乐 维吾尔族乐舞 天魔舞
下载PDF
点与平面的相关位置的拓广
14
作者 杨尚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1期9-10,共2页
本文利用离差具有判别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特性,用以判别多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关键词 矢量 射影 离差 法式化因子 二面角 角平分面
原文传递
藏传佛教寺院仪式音乐鲁诵经调音乐形态分析
15
作者 才让措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47-150,共4页
藏传佛教仪式音乐具有特殊的宗教内涵和特定的宗教功用。鲁诵经调是藏传佛教仪式音乐形态中普遍使用的一种诵经调类型,也是藏传佛教仪式诵经调音乐中歌唱性最强的、最接近藏族民间歌曲的一种有别于其他音乐歌体的音乐形态。本文根据鲁... 藏传佛教仪式音乐具有特殊的宗教内涵和特定的宗教功用。鲁诵经调是藏传佛教仪式音乐形态中普遍使用的一种诵经调类型,也是藏传佛教仪式诵经调音乐中歌唱性最强的、最接近藏族民间歌曲的一种有别于其他音乐歌体的音乐形态。本文根据鲁诵经调吸取世俗民间鲁体歌成为寺院诵经调音乐的这一特点,通过藏传佛教寺院仪式音乐鲁诵经调当中的个别曲谱的案例分析,以音乐形态的分析方法揭示鲁诵经调的音乐形态和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仪式音乐 诵经调:鲁诵经调 音乐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