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丝绸之路与茹河道沿线佛教遗存
1
作者
刘治立
王荣乐
王博文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1-34,共4页
茹河道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交通网上非常重要的一段,其开通时间早,距离长安较近,沿线曾经上演过许多历史壮剧,留下许多中西文化交流的遗迹,众多的佛教石窟、碑塔及金石造像镶嵌在沿途的摩崖或道旁,静静地守望古道,折射出昔日中外文化交...
茹河道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交通网上非常重要的一段,其开通时间早,距离长安较近,沿线曾经上演过许多历史壮剧,留下许多中西文化交流的遗迹,众多的佛教石窟、碑塔及金石造像镶嵌在沿途的摩崖或道旁,静静地守望古道,折射出昔日中外文化交融的盛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茹河道
佛教遗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南新乡时代华庭遗址H37发掘简报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文胜
梁法伟
+7 位作者
杨树刚
申文
牛力
王红义
瓮兆功
申占德
张连峰
鲁红卫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44,F0002,I0001-I0006,共14页
2013年底至2014年初,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会同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新乡市时代华庭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编号为H37的水井内发现了佛教造像等遗存。佛像多带有铭文,为研究豫北地区北朝至唐代佛教的兴衰提供了重要线索。
关键词
新乡
时代华庭遗址
H37
佛教遗存
原文传递
唐代渤海国佛教遗存的研究回顾与思考——基于中国境内的渤海遗存
3
作者
王俊铮
《地域文化研究》
2021年第6期69-82,M0004,共15页
对渤海佛教遗存的研究始于清代以宁古塔流人为主的士人群体对"东京城"一带渤海佛寺遗址的著录与考证。民国初年,宁安、长白、珲春一带的地方官员和学者在编纂地方志时也对相关遗存进行了整理与绘图。20世纪20-40年代,为加强...
对渤海佛教遗存的研究始于清代以宁古塔流人为主的士人群体对"东京城"一带渤海佛寺遗址的著录与考证。民国初年,宁安、长白、珲春一带的地方官员和学者在编纂地方志时也对相关遗存进行了整理与绘图。20世纪20-40年代,为加强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文化渗透,俄人、日人开展了对渤海上京城、八连城及其他地区渤海佛寺遗址的"调查"与"发掘"。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学术界多次开展了渤海佛寺遗址的调查与发掘,较为全面地建构起中国境内渤海遗迹的空间分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国
佛教遗存
渤海上京
佛寺
原文传递
日本的“佛舍利”信仰?
被引量:
1
4
作者
中村一基
李广志
《古代文明》
CSSCI
2009年第2期98-105,共8页
舍利崇拜与遗骨崇拜密切相关,它们影响到纳骨习俗。本文以“佛舍利”为中心,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考证了印度、中国及日本“佛舍利”崇拜的演变传播过程,进而阐明了日本“遗骨崇拜”及“佛舍利”信仰的关系,并阐释其背后的思想根源。
关键词
圣遗物信仰
佛舍利
遗骨
日本
佛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丝绸之路与茹河道沿线佛教遗存
1
作者
刘治立
王荣乐
王博文
机构
陇东学院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甘肃省庆阳林业学校
镇原县博物馆
出处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1-34,共4页
基金
甘肃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2022YB118)
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专项研究重点课题“以南梁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文摘
茹河道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交通网上非常重要的一段,其开通时间早,距离长安较近,沿线曾经上演过许多历史壮剧,留下许多中西文化交流的遗迹,众多的佛教石窟、碑塔及金石造像镶嵌在沿途的摩崖或道旁,静静地守望古道,折射出昔日中外文化交融的盛况。
关键词
丝绸之路
茹河道
佛教遗存
Keywords
Silk
Road
Ru
River
buddhist
remains
分类号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南新乡时代华庭遗址H37发掘简报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文胜
梁法伟
杨树刚
申文
牛力
王红义
瓮兆功
申占德
张连峰
鲁红卫
机构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44,F0002,I0001-I0006,共14页
文摘
2013年底至2014年初,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会同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新乡市时代华庭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编号为H37的水井内发现了佛教造像等遗存。佛像多带有铭文,为研究豫北地区北朝至唐代佛教的兴衰提供了重要线索。
关键词
新乡
时代华庭遗址
H37
佛教遗存
Keywords
Xinxiang
City
Shidaihuating
Site
H37
buddhist
remains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唐代渤海国佛教遗存的研究回顾与思考——基于中国境内的渤海遗存
3
作者
王俊铮
机构
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宗教学与历史教研室、考古学与人类学实验室
出处
《地域文化研究》
2021年第6期69-82,M0004,共15页
文摘
对渤海佛教遗存的研究始于清代以宁古塔流人为主的士人群体对"东京城"一带渤海佛寺遗址的著录与考证。民国初年,宁安、长白、珲春一带的地方官员和学者在编纂地方志时也对相关遗存进行了整理与绘图。20世纪20-40年代,为加强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文化渗透,俄人、日人开展了对渤海上京城、八连城及其他地区渤海佛寺遗址的"调查"与"发掘"。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学术界多次开展了渤海佛寺遗址的调查与发掘,较为全面地建构起中国境内渤海遗迹的空间分布体系。
关键词
渤海国
佛教遗存
渤海上京
佛寺
Keywords
Bohai
State
buddhist
remains
the
Upper
Capital
buddhist
temple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日本的“佛舍利”信仰?
被引量:
1
4
作者
中村一基
李广志
机构
日本岩手大学教育学部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古代文明》
CSSCI
2009年第2期98-105,共8页
文摘
舍利崇拜与遗骨崇拜密切相关,它们影响到纳骨习俗。本文以“佛舍利”为中心,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考证了印度、中国及日本“佛舍利”崇拜的演变传播过程,进而阐明了日本“遗骨崇拜”及“佛舍利”信仰的关系,并阐释其背后的思想根源。
关键词
圣遗物信仰
佛舍利
遗骨
日本
佛塔
Keywords
Worship
of
buddhist
relics
remains
Japan
pagoda
分类号
B947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丝绸之路与茹河道沿线佛教遗存
刘治立
王荣乐
王博文
《陇东学院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河南新乡时代华庭遗址H37发掘简报
杨文胜
梁法伟
杨树刚
申文
牛力
王红义
瓮兆功
申占德
张连峰
鲁红卫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原文传递
3
唐代渤海国佛教遗存的研究回顾与思考——基于中国境内的渤海遗存
王俊铮
《地域文化研究》
2021
0
原文传递
4
日本的“佛舍利”信仰?
中村一基
李广志
《古代文明》
CSSCI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