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认知视角看佛经《宝积经》中的比喻 被引量:12
1
作者 蓝纯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33,共9页
本文从佛教经典《宝积经》着手,运用概念隐喻及概念合成理论分析其中的比喻用法,主要讨论赞菩萨功德和结劝中的大精进学和法船喻共计39喻,希望能从中(1)发现《宝积经》中所使用的比喻的特点,(2)分析这些比喻表达背后可能存在的概念隐喻... 本文从佛教经典《宝积经》着手,运用概念隐喻及概念合成理论分析其中的比喻用法,主要讨论赞菩萨功德和结劝中的大精进学和法船喻共计39喻,希望能从中(1)发现《宝积经》中所使用的比喻的特点,(2)分析这些比喻表达背后可能存在的概念隐喻系统,(3)讨论比喻的使用对佛教教义的阐释和弘扬佛法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概念合成 比喻 佛经 《宝积经》
原文传递
佛教在藏区的复兴与青海丹斗寺 被引量:7
2
作者 韩官却加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1-24,共4页
  丹斗寺是藏传佛教后弘期“下路弘法”的发祥地。经“三贤哲”、喇钦·公巴饶赛等佛教大师的不懈努力,在这里招徒建寺,积极传法,为多康地区培养了众多的佛教僧徒,并逐渐形成了佛教复兴与传播的中心,进而又为卫藏地区培养了佛教...   丹斗寺是藏传佛教后弘期“下路弘法”的发祥地。经“三贤哲”、喇钦·公巴饶赛等佛教大师的不懈努力,在这里招徒建寺,积极传法,为多康地区培养了众多的佛教僧徒,并逐渐形成了佛教复兴与传播的中心,进而又为卫藏地区培养了佛教复兴骨干力量,从而带动了佛教卫藏乃至整个藏区的复兴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后弘期 复兴 丹斗寺 作用
下载PDF
道安的“直译”观之我见——与梁启超、马祖毅等人的评断商榷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可培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5-118,共4页
学界普遍认为佛学家、佛经翻译理论家道安属直译派,对此提法值得商榷。从历史的角度对道安的翻译观做条分缕析的研究,根据其论说的各个出处以及后人对道安在佛经翻译史上的地位的认识、评价等,笔者认为道安并非是单纯的直译派,他对博大... 学界普遍认为佛学家、佛经翻译理论家道安属直译派,对此提法值得商榷。从历史的角度对道安的翻译观做条分缕析的研究,根据其论说的各个出处以及后人对道安在佛经翻译史上的地位的认识、评价等,笔者认为道安并非是单纯的直译派,他对博大精深的佛经的翻译有独到、深刻、明智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 道安 梁启超 马祖毅 翻译学
下载PDF
佛教与中医体系形成的重要联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卢祥之 《河南中医》 2003年第5期17-18,共2页
佛教产源于印度。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即公元前 2年 ,佛教始传入中国。真正影响中国医学的是佛经。主要表现在佛经对中医辨证理论的影响 ,佛经对中药品种、认识的丰富 ,佛经治疗技术对中医的补充。总之 ,佛教传入中国后 ,对中国医学产生的... 佛教产源于印度。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即公元前 2年 ,佛教始传入中国。真正影响中国医学的是佛经。主要表现在佛经对中医辨证理论的影响 ,佛经对中药品种、认识的丰富 ,佛经治疗技术对中医的补充。总之 ,佛教传入中国后 ,对中国医学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尤其在隋唐以前 ,对中医学早期的理论和实践 ,其补充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佛经 中医 中药 联系
下载PDF
近20年中国古代文学报恩母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立 王莉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20,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报恩题材十分丰富,近20年中国古代文学报恩母题日益引起学界的关注。研究内容上,从报恩故事的结构类型研究向报恩故事的文化内涵、来源及报恩方式研究纵深拓展;研究领域上,呈现出由民间文学逐渐向文人文学、通俗文学研...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报恩题材十分丰富,近20年中国古代文学报恩母题日益引起学界的关注。研究内容上,从报恩故事的结构类型研究向报恩故事的文化内涵、来源及报恩方式研究纵深拓展;研究领域上,呈现出由民间文学逐渐向文人文学、通俗文学研究移植的趋势;研究对象上,由民间故事的"动物报恩型"研究逐渐扩展到植物报恩、女性报恩、精怪报恩、鬼魂报恩、乞丐报恩等多个类型,注意揭示佛教文化、本土恩报伦理等深刻影响,以及作家文人的理想追求的报恩文学史实践。报恩主题的民俗学、社会学方法往往遮蔽了更多理论方法的运用,失之于简单化与平面化。作为一个跨学科性质很强的母题,其全面的、综合性的研究仍相对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恩母题 民间文学 佛经文献 伦理文化 主题学
下载PDF
论晋唐汉地僧传的存量及传世情况——以史志与经录对勘为中心
6
作者 刘静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晋唐之际产生的汉地僧传,在文献分类上属于“此方诸德传记”,实与“西域圣贤传记”并行不悖,成为梳理中国中古佛教史与佛教文化的重要证据。历代史志与佛教经录所见晋唐汉地僧传,虽然程度不等地存在着重出、淆乱现象乃至难以考证,然而... 晋唐之际产生的汉地僧传,在文献分类上属于“此方诸德传记”,实与“西域圣贤传记”并行不悖,成为梳理中国中古佛教史与佛教文化的重要证据。历代史志与佛教经录所见晋唐汉地僧传,虽然程度不等地存在着重出、淆乱现象乃至难以考证,然而毕竟依据各自的学术渊源和学理视角,为后人具体研究提供了相对可靠的文献清单。将史志与经录所见晋唐汉地僧传清单进行对勘,以史志补撰著录和汉文大藏经、敦煌宝藏收录为相关辅证,不仅得知这批僧传文献的体制形态、总体数量以及存佚情况,而且可见同列于上述两类目录者为少数全帙,它们因唐代佛教学者的编目入藏才得以流传至今。从古典目录学视角考察晋唐汉地僧传的分布,有利于全面把握佛教文献和学术史,从而推动文史研究走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志目录 佛教经录 晋唐汉地僧传 对勘
下载PDF
梁启超的佛经翻译史研究初探及思考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小秀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40,128,共5页
1920年代梁启超写下了一系列研究佛经翻译史的文章,但这些研究成果一直被学界所忽略。梁启超收集了广泛而丰富的史料,从错综复杂的史料中梳理出清晰的历史脉络,并大胆地推翻了史学界的一些错误观点;此外,他通过同本异译的对比研究方法,... 1920年代梁启超写下了一系列研究佛经翻译史的文章,但这些研究成果一直被学界所忽略。梁启超收集了广泛而丰富的史料,从错综复杂的史料中梳理出清晰的历史脉络,并大胆地推翻了史学界的一些错误观点;此外,他通过同本异译的对比研究方法,评点重要佛经译者的成就与不足,从文化角度思考直译、意译问题,并深入剖析了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学和语言的影响。梁启超的佛经翻译史研究在开拓史料范围和研究视野两个方面,都对当前翻译研究领域的史学探索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佛经翻译史 翻译文化史
原文传递
两部《维摩诘经》“云何”历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建生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93-94,共2页
本文主要考察两部《维摩诘经》中疑问代词"云何"的异同,揭示其从三国到姚秦时150多年的历时演变情况。
关键词 佛经 疑问代词 云何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西夏文献中通假的类型和起因 被引量:4
9
作者 孙颖新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5-101,共7页
西夏文献中广泛存在的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西夏语内部引发的通假、汉语内部引发的通假,以及与西夏语和汉语同时相关的通假。通假以语音形式的相同或相近为基础,其间表现出的现象超出了已知的语音转换规则范围。通假现象多见于... 西夏文献中广泛存在的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西夏语内部引发的通假、汉语内部引发的通假,以及与西夏语和汉语同时相关的通假。通假以语音形式的相同或相近为基础,其间表现出的现象超出了已知的语音转换规则范围。通假现象多见于佛教作品,是西夏时代承袭唐宋佛经译场组织形式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通假 佛经 翻译
下载PDF
佛经中有关乳制品的词语考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时仪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31-35,共5页
佛经中记载的酮用马奶制成,义同乳。酪是结成凝乳的牛奶、羊奶,或者是发酵过但还没有结成凝乳的马乳酒。酥是酪的表皮部分,又写作“苏”。醍醐是由牛乳精制而成的酥酪,又写作(食氐)(食胡)、(食弟)(食胡)、(酉帝)醐、(酉氐)酮等。醍醐和... 佛经中记载的酮用马奶制成,义同乳。酪是结成凝乳的牛奶、羊奶,或者是发酵过但还没有结成凝乳的马乳酒。酥是酪的表皮部分,又写作“苏”。醍醐是由牛乳精制而成的酥酪,又写作(食氐)(食胡)、(食弟)(食胡)、(酉帝)醐、(酉氐)酮等。醍醐和奶酒以及烧酒在制作方法上有相似之处,皆经过提炼取其精华而成,故表酪中精纯之义的(食氐)(食胡)、(酉氐)(食胡)等记音词由此意义上的关联,又可写作表示红色清酒的“醍”及因“醍”的酉旁而类推“醐”。蒙古语指烧酒的阿刺吉一词与指结成凝乳的奶酪无关,但其与指马乳酒的酪在制作方法上相似,二者在语源上或有一定的关联,也可能阿刺吉源自指马乳酒的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语 佛经 乳制品 语源 考证 "醍醐"
下载PDF
朦胧中清晰的轮廓:中国翻译历史及理论发展之佛经翻译探索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达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02-108,共7页
虽然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然而典籍浩瀚、哲理丰富、蕴含广博深奥的佛教是世界上其它的宗教都无法与之相比。纵观中国翻译事业,佛经翻译不仅是中国翻译的起点,且悠久的中国翻译史有半部是佛经翻译史。佛经的翻译... 虽然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然而典籍浩瀚、哲理丰富、蕴含广博深奥的佛教是世界上其它的宗教都无法与之相比。纵观中国翻译事业,佛经翻译不仅是中国翻译的起点,且悠久的中国翻译史有半部是佛经翻译史。佛经的翻译有力地推动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对中国历史、政治、宗教、哲学、文化等诸多领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为中国翻译理论奠定坚实的基础。佛经翻译活动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佛经 翻译 理论与实践
下载PDF
中古佛经词义抉要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昭聪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9-72,共4页
汉译佛经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尤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语料。讨论了东汉以来中古佛经词语恃怙、字、得、目士、一时三月。
关键词 佛经 词语 释义
下载PDF
佛典汉译的开山之作考证 被引量:3
13
作者 汪东萍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53,191,共9页
佛典汉译从东汉到宋朝,历时1218年,翻译佛典5396卷,史称千年译经运动。佛典汉译是中国翻译坚实的根基,是我国翻译凝练特色、形成传统、构建翻译学的关键所在。关于最早的佛典汉译作品,即佛典汉译的开山之作是哪一部?由于时间久远,一些... 佛典汉译从东汉到宋朝,历时1218年,翻译佛典5396卷,史称千年译经运动。佛典汉译是中国翻译坚实的根基,是我国翻译凝练特色、形成传统、构建翻译学的关键所在。关于最早的佛典汉译作品,即佛典汉译的开山之作是哪一部?由于时间久远,一些学者看法不一,至今尚未有定论。学界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浮屠经》是最早的佛典汉译作品,第二种认为《四十二章经》是最早的佛典汉译作品,第三种认为《明度五十校计经》是最早的佛典汉译作品。那么孰是孰非?哪部作品才是佛典汉译的开山之作?本文主张回归历史,正本清源,通过考证确定最早的佛典汉译作品,即佛典汉译的开山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典汉译 开山之作 最早的作品 考证
原文传递
汉语佛源释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文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2年第1期59-62,共4页
[摘要]佛教文化和汉文化本是两种不同质的文化,但随着佛典在中古时期的大量汉译,佛教的极度盛行,汉语和汉文化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很大影响,本文例举了四个有关的词语;芭蕉;车;泡(浮沤);心猿意马。
关键词 汉语 溯源 佛典
下载PDF
玄奘大师佛经翻译的价值和启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长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75-79,83,共6页
玄奘首先是一个最伟大的、最爱国的、最有成就的留学生,其次是一个最伟大的佛经翻译家。他在国内最认真地研习了佛法,声名远扬;在古印度留学的十余年,他又继续深入地钻研大乘佛法,其最终的佛法成就使他威震国内外。他的佛法研习成就是... 玄奘首先是一个最伟大的、最爱国的、最有成就的留学生,其次是一个最伟大的佛经翻译家。他在国内最认真地研习了佛法,声名远扬;在古印度留学的十余年,他又继续深入地钻研大乘佛法,其最终的佛法成就使他威震国内外。他的佛法研习成就是他从事佛经翻译的坚实知识基础,而他的佛经翻译事业也证明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他的翻译成就不仅改写和丰富了中国的翻译史,而且为后代译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珍贵遗产,从而给予现代译者以珍贵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奘 佛经 翻译 译者 理论启示
下载PDF
汉文佛典疑难俗字考释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贤章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9-23,共5页
汉文佛典保存了许多疑难俗字,包括历代大型字典收录的音、义不详或形音义可疑的汉文佛典俗字,历代大型字典收录的没有任何书证或例证而可用汉文佛典补证的俗字,历代大型字典未收录的正体不易知晓的汉文佛典俗字。研究这些俗字对于汉语... 汉文佛典保存了许多疑难俗字,包括历代大型字典收录的音、义不详或形音义可疑的汉文佛典俗字,历代大型字典收录的没有任何书证或例证而可用汉文佛典补证的俗字,历代大型字典未收录的正体不易知晓的汉文佛典俗字。研究这些俗字对于汉语俗文字研究、大型字典的完善、佛典的校勘整理都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典 俗字 考释
下载PDF
东巴文藏传佛教《皈依文》述要 被引量:2
17
作者 和继全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78-82,共5页
东巴文藏传佛教《皈依文》是用纳西东巴文记录藏语的文献,也是东巴文献中首次发现的藏传佛教经文。文章在对东巴文藏传佛教《皈依文》特征描述、字释、翻译的基础上,提出这份因历史上宗教互动和语言接触而产生的特殊文献,不仅填补了东... 东巴文藏传佛教《皈依文》是用纳西东巴文记录藏语的文献,也是东巴文献中首次发现的藏传佛教经文。文章在对东巴文藏传佛教《皈依文》特征描述、字释、翻译的基础上,提出这份因历史上宗教互动和语言接触而产生的特殊文献,不仅填补了东巴文献类型的空白,还对宗教互动、语言文字接触、民族关系等研究都有较高的资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巴文 藏传佛教《皈依文》 佛经
下载PDF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与古典文艺美学的不解之缘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占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8期6-9,41,共5页
中国传统翻译译论与古典文艺美学一脉相承,传统翻译译论不仅吸收了文艺美学的理论思想和原则,还借鉴文艺美学的研究方法。本文按照中国传统翻译译论演进过程和发展的轨迹,重点对佛经翻译思想、"信达雅"原则、"神似"... 中国传统翻译译论与古典文艺美学一脉相承,传统翻译译论不仅吸收了文艺美学的理论思想和原则,还借鉴文艺美学的研究方法。本文按照中国传统翻译译论演进过程和发展的轨迹,重点对佛经翻译思想、"信达雅"原则、"神似"和"化境"说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旨在证明中国传统译论与古典文艺美学有不解之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译论 佛经 信达雅 神似 化境 古典文艺美学
下载PDF
六朝佛经翻译的文饰倾向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辛刚国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六朝时期佛经翻译的发展趋势是由重质实的直译转向重文饰雅正的意译 ,此种转向促成了六朝人崇尚华丽藻采的文学思潮的形成 ,并对四声的发明具有催生之功。
关键词 鸠摩罗什 佛经 文饰 翻译 四声
下载PDF
论古代汉语教材对新语料的吸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俊之 张韵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14-116,共3页
出土文献、敦煌文献和汉译佛经是上个世纪以来学者研究的热门语料,其成果应该为古代汉语教材所吸收。
关键词 古代汉语 出土文献 敦煌文献 汉译佛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