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udd-Chiari syndrome:Etiology,pathogenesis and diagnosis 被引量:53
1
作者 Musa Aydinli Yusuf Bayrakta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9期2693-2696,共4页
Budd-Chiari syndrome is a congestive hepatopathy caused by blockage of hepatic veins. This syndrome occurs in 1/100 000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Hypercoagulable state could be identified in 75% of the patients; more... Budd-Chiari syndrome is a congestive hepatopathy caused by blockage of hepatic veins. This syndrome occurs in 1/100 000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Hypercoagulable state could be identified in 75% of the patients; more than one etiologic factor may play a role in 25% of the patients. Primary 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s are the leading cause of the disease. Two of the hepatic veins must be blocked for clinically evident disease. Liver congestion and hypoxic damage of hepatocytes eventually result in predominantly centrilobular fibrosis.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of the liver should be the initial diagnostic procedure. Hepatic venography is the reference procedure if required. Additionally liver biopsy may be helpful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The prognosis of the chronic form is acceptable compared to other chronic liver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 syndrome ETIOLOGY PATHOGENESIS DIAGNOSIS
下载PDF
500例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44
2
作者 顾玉明 祖茂衡 +3 位作者 徐浩 李国钧 张庆桥 魏宁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 探讨Budd Chiari综合征 (BCS)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1990~ 2 0 0 2年接受介入治疗的BCS患者共 5 0 0例 ,其中腔静脉阻塞型 337例、肝静脉阻塞型 77例、混合型 86例。所有病例均行经皮穿刺球囊... 目的 探讨Budd Chiari综合征 (BCS)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1990~ 2 0 0 2年接受介入治疗的BCS患者共 5 0 0例 ,其中腔静脉阻塞型 337例、肝静脉阻塞型 77例、混合型 86例。所有病例均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术 (PTA) ,其中 12 0例还做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发生介入治疗并发症共 5 8例 (11 6 % ) ,死亡 1例 (0 2 % )。术中并发症有误穿心包和心包填塞 9例 (1 8% ) ,其中心包填塞 3例 (死亡 1例 ) ;金属内支架脱落入右心房 2例 (0 4 % ) ;胸腔出血 1例 (0 2 % ) ;腹腔出血 2例 (0 4 % )。术后并发症为急性再狭窄 2 7例 ,其中单纯PTA后 2 2例(5 8% ,2 2 / 380 ) ,PTA +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 5例 (4 2 % ,5 / 12 0 )。穿刺部位形成假性动脉瘤 3例(0 6 % ) ;穿刺点出血和局部血肿形成 10例 (2 0 % ) ;穿刺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4例 (0 8% )。结论 介入治疗BCS是 1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介入治疗 并发症 原因 预防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原文传递
Budd-Chiari综合征血管病变的分型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徐克 有慧 +4 位作者 苏洪英 祖茂衡 赵金旭 崔进国 杨学良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96-900,共5页
目的 探讨Budd Chiari综合征 (BCS)的病变特点及合理分型。方法 对来自 5个BCS高发地区并按统一方案确诊的 4 12例BCS患者的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将BCS分为单纯肝静脉病变 (Ⅰ型 )、下腔静脉 (I... 目的 探讨Budd Chiari综合征 (BCS)的病变特点及合理分型。方法 对来自 5个BCS高发地区并按统一方案确诊的 4 12例BCS患者的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将BCS分为单纯肝静脉病变 (Ⅰ型 )、下腔静脉 (IVC)膜性病变 (Ⅱ型 )、IVC膜性病变伴远端腔内血栓形成 (Ⅲ型 )和IVC节段性病变 (Ⅳ型 ) 4种类型 ,并将Ⅰ型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 ,将Ⅱ~Ⅳ型各分为伴有和不伴有 1支以上肝静脉开放的 8种亚型。根据该方案分型 :Ⅰ型 4 9例 ,占11 9% ;Ⅱ型 2 0 8例 ,占 5 0 5 % ;Ⅲ型 19例 ,占 4 6 % ;Ⅳ型 136例 ,占 33 0 %。 4组患者间平均发病年龄无显著性意义 (F =1 6 3,P >0 0 5 )。但平均病程有明显不同 :I型短于其他 3型 (P <0 0 5 ) ;Ⅳ型长于Ⅱ型 (q =4 33,P <0 0 5 )和I型 (q =6 36 ,P <0 0 5 ) ;而Ⅱa与Ⅱb及Ⅳa与Ⅳb型之间的平均病程比较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1)伴有 1支或 1支以上肝静脉开放的IVC膜性阻塞性病变 (Ⅱa型 )是该组BCS的主要类型。 (2 )BCS血管病变的各种类型考虑是一由狭窄到闭塞、由膜性向节段性病变逐渐发展演化的过程 ,尤其是Ⅱ型、Ⅲ型和Ⅳ型病变是整个疾病进展过程中具有因果关系的不同阶段。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血管病变 分型 影像学检查 肝静脉血栓形成 预后
原文传递
Budd-Chiari综合征肝静脉闭塞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43
4
作者 张曦彤 徐克 +7 位作者 祖茂衡 崔进国 杨学良 赵金旭 陈凯 冯博 苏洪英 李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9-453,共5页
目的 评价Budd Chiari综合征患者肝静脉闭塞介入治疗方法及中远期疗效。方法42例Budd Chiari综合征患者 ,男 17例 ,女 2 5例 ,年龄 18~ 5 7岁 (平均 34 5岁 ) ;肝功能ChildA级 2 3例 ,B级 6例 ,C级 13例。共计 92条肝静脉闭塞 ,其中... 目的 评价Budd Chiari综合征患者肝静脉闭塞介入治疗方法及中远期疗效。方法42例Budd Chiari综合征患者 ,男 17例 ,女 2 5例 ,年龄 18~ 5 7岁 (平均 34 5岁 ) ;肝功能ChildA级 2 3例 ,B级 6例 ,C级 13例。共计 92条肝静脉闭塞 ,其中左肝静脉 2 9条 ,中肝静脉 2 4条 ,右肝静脉 36条 ,副肝静脉 3条。34例伴有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肝静脉治疗方法包括 :( 1)闭塞肝静脉穿通 (经颈、股静脉、经皮肝穿肝静脉或上述两种途径并用 ) ;( 2 )球囊导管扩张 ;( 3)内支架置入。 32例同时行下腔静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或内支架治疗。结果  40例患者的 40条肝静脉均成功开通。PTA治疗后 8例置入内支架。 32例下腔静脉均获通畅。术前肝静脉压力为 34 5cmH2 O ( 2 5 .0~ 48.0cmH2 O) ( 1cmH2 O =0 .0 98kPa) ,术后降为 2 2 0cmH2 O( 12 .0~ 35 .0cmH2 O) (T =11.5 0 ,P <0 0 1)。术后患者症状体征完全缓解 32例 ,8例部分缓解。随访 1~ 5 4个月 (平均 2 7 5个月 ) ,1例因肝功能衰竭术后 1个月死亡 ,2例因肝静脉闭塞经 2次介入治疗再次获得开通。 5例未再接受复查和治疗。余32例均无症状再发 ,超声检查均无肝静脉再闭塞发生 (平均 2 8 9个月 )。结论 ( 1)肝静脉闭塞介入治疗方法多样 ,可综合应用 ;(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肝静脉闭塞 介入治疗 闭塞肝静脉穿通术 球囊导管扩张术 金属内支架置入术
原文传递
Budd-Chiari综合征的影像综合诊断与介入治疗 被引量:38
5
作者 祖茂衡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08-115,共8页
根据近10年来国内文献报告,Budd-Chiari综合征在我国黄河和淮河中下游区域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在苏、鲁、豫、皖交界地区高达10/10万。超声、CT、MRI和血管造影的综合应用使Budd-Chiari综合征的检出率显著提高。尾状叶... 根据近10年来国内文献报告,Budd-Chiari综合征在我国黄河和淮河中下游区域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在苏、鲁、豫、皖交界地区高达10/10万。超声、CT、MRI和血管造影的综合应用使Budd-Chiari综合征的检出率显著提高。尾状叶增大,肝静脉之间交通支形成,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结构消失,下腔静脉钙化,肝脏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等已经成为Budd-Chiari综合征特有的的影像学表现和征象。尽管Budd-Chiari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但是,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在我国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用球囊扩张和血管内支架植入能够使阻塞的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再通,多种介入技术的联合应用使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的禁忌证逐渐缩小,采用多途径穿刺可以明显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6%,介入治疗术中病死率低于1/425,再狭窄发生率为20%。介入治疗已经成为Budd-Chiari综合征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诊断 治疗 肝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性放射学 支架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副肝静脉成形术在Budd-Chiari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6
作者 顾玉明 祖茂衡 +4 位作者 徐浩 李国均 魏宁 王诚 许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 评价副肝静脉成形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及支架置入术 ]在Budd Chiari综合征 (BCS)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本组 14例BCS患者均为肝静脉、副肝静脉狭窄或闭塞 ,主要症状和体征为腹胀、腹痛、腹水、肝脾肿大等。均接受了... 目的 评价副肝静脉成形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及支架置入术 ]在Budd Chiari综合征 (BCS)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本组 14例BCS患者均为肝静脉、副肝静脉狭窄或闭塞 ,主要症状和体征为腹胀、腹痛、腹水、肝脾肿大等。均接受了副肝静脉成形术 ,采用经股静脉或经颈静脉和经皮经副肝静脉途径开通副肝静脉的方法。结果  14例BCS开通副肝静脉均获得成功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临床治愈 7例 ,有效 5例 ,无效 2例。随访 3~ 48个月 ,3例PTA后再狭窄 (支架内血栓形成 1例 ) ,1例术后 2个月死于消化道大出血。结论 开通副肝静脉有着与开通肝静脉同等的治疗价值 ,易于操作 ,且更加安全。适应证为 :( 1)肝静脉和副肝静脉同时闭塞 ,而且肝静脉为节段性闭塞。( 2 )副肝静脉明显代偿性扩张 ,其管径大于 8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狭窄 临床应用 副肝静脉成形术 budd-chiari综合征 治疗
原文传递
Budd-Chiari综合征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及CT血管成像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孟晓春 单鸿 +4 位作者 朱康顺 徐川 张建生 刘凌云 叶滨宾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2-656,共5页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肝脏多层CT动态强化规律及形成机制,分析CT血管成像(CTA)在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DSA证实的28例BCS患者,在DSA检查前1周内行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并对其相关血管分别以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肝脏多层CT动态强化规律及形成机制,分析CT血管成像(CTA)在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DSA证实的28例BCS患者,在DSA检查前1周内行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并对其相关血管分别以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和多平面重建法(MPR)进行血管重建。分析BCS患者的肝脏多层CT动态强化规律,并以DSA结果为对照,评价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及CTA技术在判断血管梗阻平面及显示肝内、外侧支循环中的价值。结果与DSA对照,28例BCS中多层CT扫描准确判断梗阻平面者26例,未能诊断者2例,为膈肌水平以上的下腔静脉膜性阻塞。22例肝静脉梗阻的患者中,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肝脏典型斑片状强化者19例,不典型强化者3例,8例出现肝内良性结节,同时还显示门脉分支狭窄、僵直20例,肝动脉增粗14例,肝内侧支静脉开放20例。6例单纯性下腔静脉梗阻患者未出现肝脏异常表现。结论肝内、外侧支静脉的出现与梗阻部位有关。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准确地反映BCS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CTA技术,能够更直观、准确地显示血管梗阻平面及肝内、外侧支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CT动态增强扫描 成像分析 最大密度投影法 血流动力学变化 CTA技术 CT血管成像 梗阻平面 下腔静脉梗阻 多层CT 侧支循环 BCS DSA检查 多平面重建 肝静脉梗阻 形成机制 应用价值 相关血管 血管重建 CT扫描
原文传递
布-加综合征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9
8
作者 汪忠镐 李春民 +4 位作者 李震 卞策 谷涌泉 俞恒锡 陈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13-115,共3页
本文叙述了布-加综合征的演变,自1845年和1899年由Budd和Chiari报道的不同肝静脉阻塞引起的门脉高压,在病因和流行病学方面开始研究。我国、印度、南非等国的病变大多涉及下腔静脉,今后以改名为肝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更为恰当。在病变分类... 本文叙述了布-加综合征的演变,自1845年和1899年由Budd和Chiari报道的不同肝静脉阻塞引起的门脉高压,在病因和流行病学方面开始研究。我国、印度、南非等国的病变大多涉及下腔静脉,今后以改名为肝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更为恰当。在病变分类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系列治疗方法。在急性期,纤溶疗法是指征。慢性病例采用的方法:各种腔内治疗法、间接减压术、断流术、各种促进侧枝循环的手术、直接减压术,包括各型肠系膜上静脉或下腔静脉或水母头与右心房或颈内静脉之间的转流术、根治性矫治术和肝移植术,后者指征要严格。今后至少要把下腔静脉隔膜性的病因查清,要做到预防和早期诊断,要对复杂性病变的介入和手术方法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门体分流术 外科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和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肝脏病理学改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党晓卫 李鹏 +4 位作者 乔师师 杨志强 徐大千 王兆阳 许培钦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4-387,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和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intrahepaticportalhypertension,IPH)患者手术前后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特征。方法自2010年1月至12月,于患者行分流术中分别取肝脏组织活检(即术前,其... 目的对比研究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和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intrahepaticportalhypertension,IPH)患者手术前后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特征。方法自2010年1月至12月,于患者行分流术中分别取肝脏组织活检(即术前,其中BCS患者9例,IPH患者4例),术后6—9个月行肝穿刺取肝组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肝组织术前和术后肝脏Ⅳ型胶原(collagentypeIV,ColⅣ)、Ⅲ型前胶原(proeollagenⅢ,PCⅢ)、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inhibitorsofmetalloproteinase,TIMP.1)的表达情况,并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术中测量分流前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portalveinpressure,FPP)变化,并将其与肝脏纤维化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BCS组手术后与手术前相比,PCⅢ、ColⅣ和TIMP-1的表达均呈下降趋势[(127±15)比(137±16),t=4.896,P=0.013;(115.2±10.6)比(127.3±9.5),t=4.877,P=0.003;(119.2±11.3)比(131.2±19.6),t=2.841,P=0.023],手术前后MMP-1表达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1/TIMP.1比值与肝纤维化程度未呈现出相关[(O.95±0.16)比(0.98±0.15),t=-0.710,P=0.504]。IPH组在手术前后上述4项指标表达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BCS组Pcni、ColⅣ及TIMP.1表达与IP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BCS组上述指标下降比IPH组明显[(127±15)比(150±12),U=3.000,P=0.038;(115.2±10.6)比(128.1±2.8),U=2.000,P=0.023;(119.2±11.3)比(131.4±2.5),U=3.000,P=0.038]。HE染色结果显示:BCS组术前为淤血性,术后肝脏病变减轻。IPH组在手术前后肝组织病理相比无明显变化。BCS组及IPH组在分流后FPP均明显下降[(25±8)比(41±8)emH20,t=17.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高血压 门静脉 肝硬化 病理学
原文传递
布-加综合征、肝血窦阻塞综合征与肝硬化的鉴别 被引量:17
10
作者 彭涛 张国艳 刘玉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022-1026,1031,共6页
布-加综合征是由肝静脉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以下腔静脉阻塞、门静脉高压为特点的综合征,诊断依靠影像学检查,治疗的关键是解除梗阻。肝血窦阻塞综合征是指肝窦内皮完整性破坏和肝窦内充血阻塞而产生的肝内窦后性门... 布-加综合征是由肝静脉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以下腔静脉阻塞、门静脉高压为特点的综合征,诊断依靠影像学检查,治疗的关键是解除梗阻。肝血窦阻塞综合征是指肝窦内皮完整性破坏和肝窦内充血阻塞而产生的肝内窦后性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表现类似布-加综合征,诊断依靠肝组织活检。这两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均与肝实质病变导致的肝硬化不同,所以临床上需要注意这三种疾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肝硬化 肝窦阻塞综合征
下载PDF
Budd-Chiari综合征:下腔静脉闭塞钝性开通的技术探讨 被引量:16
11
作者 韩新巍 吴刚 +4 位作者 丁鹏绪 高雪梅 马南 王艳丽 管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9期524-526,共3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钝性开通技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96例患者中下腔静脉膜性闭塞63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33例,其中15例合并肝静脉狭窄或闭塞。透视下,使用开通导丝开通闭塞段下腔静脉。结果96例技术操作全...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钝性开通技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96例患者中下腔静脉膜性闭塞63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33例,其中15例合并肝静脉狭窄或闭塞。透视下,使用开通导丝开通闭塞段下腔静脉。结果96例技术操作全部成功,下腔静脉开通率100%,未出现心脏压塞、下腔静脉破裂、胸腔出血、腹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钝性破膜开通下腔静脉闭塞段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费用低、无严重并发症,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下腔静脉 穿刺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临床路径在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汤先萍 周莹 +1 位作者 谭迎春 祖茂衡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8期2020-2022,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P)在Budd-Chiari综合征(BCS)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介入治疗中实施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0年4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BCS病人160例、STEMI行急诊再灌注治疗(急诊PCI)的病人60例。根据随...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P)在Budd-Chiari综合征(BCS)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介入治疗中实施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0年4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BCS病人160例、STEMI行急诊再灌注治疗(急诊PCI)的病人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严格按设计好的临床路径表内容进行治疗与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模式进行治疗和护理,观察两组病人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实验组住院总费用、西药费、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健康教育有效性高于对照组。[结论]在BCS和STEMI血管介入治疗中应用临床路径可明显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临床路径 介入治疗
下载PDF
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金山 谢启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介入治疗 病因 病理 诊断
原文传递
Budd-Chiari综合征的MRI诊断及其与血管造影的比较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陶慕圣 毕永民 +2 位作者 李传福 丛培新 孟祥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探讨MRI对Budd Chiari综合征 (BC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 2例BCS患者先后行MRI和血管造影检查 ,然后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 2支下腔静脉中 ,MRI及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 1 0支有阻塞 ,并能判断其阻塞类型 (节段性阻塞 7... 目的 :探讨MRI对Budd Chiari综合征 (BC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 2例BCS患者先后行MRI和血管造影检查 ,然后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 2支下腔静脉中 ,MRI及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 1 0支有阻塞 ,并能判断其阻塞类型 (节段性阻塞 7例 ,膜性阻塞 3例 ) ;36支肝静脉中 ,MRI清楚显示 1 8支肝静脉阻塞 (肝右静脉 8支 ,肝中静脉 5支 ,肝左静脉 5支 ) ,1 8支通畅 (肝右静脉 4支 ,肝中静脉 7支 ,肝左静脉 7支 ) ,而血管造影见 31支肝静脉未显影 (肝右静脉 7支 ,肝中静脉 1 2支 ,肝左静脉 1 2支 ) ,5支显影 (肝右静脉 5支 )。根据检查结果的BCS分型 ,MRI为单纯下腔静脉阻塞 4例 ,单纯肝静脉阻塞 2例 ,并有两者阻塞者 6例 ;而血管造影因肝静脉分支多不能显影 ,难以作出分型诊断。结论 :MRI对Budd Chiari综合征的分型、梗阻的定位、定性较血管造影有明显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MRI 诊断 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下载PDF
Budd-Chiari综合征:多层螺旋CT诊断的扫描技术 被引量:13
15
作者 韩新巍 丁鹏绪 吴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Budd-Chiari综合征(BCS)诊断中的扫描方法与技术。方法 使用Philips Brilliance6排螺旋CT扫描机,扫描层厚3.0~5.0mm,螺距1.3,对14例BCS患者进行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其结果与下腔静脉造...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Budd-Chiari综合征(BCS)诊断中的扫描方法与技术。方法 使用Philips Brilliance6排螺旋CT扫描机,扫描层厚3.0~5.0mm,螺距1.3,对14例BCS患者进行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其结果与下腔静脉造影和肝静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4例成像均满意,不但清晰显示了肝脏脾脏的病变,而且也清晰显示了肝静脉、副肝静脉、下腔静脉以及侧支循环血管情况。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相比,下腔静脉病变的准确性为100%,主肝静脉病变的准确率为97.62%,副肝静脉的准确率为85.71%。结论 BCS病变显示依赖于检查前患者的准备、扫描时间的把握、扫描参数的合理性和扫描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下腔静脉 血管造影 重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腔内治疗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戎建杰 李晓强 +1 位作者 钱爱民 桑宏飞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2-394,共3页
目的 探讨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uddi—Chiarisyndrome,BCS)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的评估。方法37例肝静脉型BCS患者,术前常规行腹部彩超检查,CT扫描及肝脏血管重建。采用经颈静脉、经股静脉或二者联合途径行肝静脉穿刺造影及闭塞段的... 目的 探讨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uddi—Chiarisyndrome,BCS)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的评估。方法37例肝静脉型BCS患者,术前常规行腹部彩超检查,CT扫描及肝脏血管重建。采用经颈静脉、经股静脉或二者联合途径行肝静脉穿刺造影及闭塞段的开通。术后给予护肝、抗凝、溶栓治疗。结果手术成功34例,成功率92%,共开通了38条肝静脉。肝静脉开通后,单纯行球囊扩张患者9例;余25例患者置入肝静脉支架27枚,其中2例患者同时置入了右肝静脉和副肝静脉的支架。闭塞的下腔静脉开通后置入国产z型支架7枚。肝静脉的压力术前24—48cmH2O,平均为(36.0±3.4)cmH20,介入治疗后即刻下降为11~34cmH2O,平均(21.0±2.3)cmH2O。术后随访3~48个月,平均(23.0±2.0)个月,9例单纯行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患者中,有4例再次发生狭窄或闭塞,均再次行支架置入治疗。行支架置入的患者23例得到了随访,其中6例发生再狭窄或闭塞(6/23,26%)。结论肝静脉型BCS可根据肝静脉闭塞和肝内侧支建立的情况行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肝静脉和门静脉压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 气囊 介入性
原文传递
不同球囊导管治疗下腔静脉阻塞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项军 朱耀青 +3 位作者 王岩 刘牧 梅健 屈健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球囊导管治疗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的效果和选择要点。方法 分别选用聚乙烯 18mm、2 0mm球囊和Inoue 2 4mm、2 6mm球囊对 48例肝段下腔静脉阻塞患者进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PTA) ,9例放置血管内支架。术前术后行下腔静脉造... 目的 探讨不同球囊导管治疗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的效果和选择要点。方法 分别选用聚乙烯 18mm、2 0mm球囊和Inoue 2 4mm、2 6mm球囊对 48例肝段下腔静脉阻塞患者进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PTA) ,9例放置血管内支架。术前术后行下腔静脉造影并测量、计算下腔静脉至右心房压力阶差。结果 PTA术后下腔静脉内径由 (1.9± 0 .4)mm增至 (18.3± 6.3 )mm。下腔静脉压由 (3 .14± 0 .77)kPa降至 (1.50± 0 .53 )kPa。残余压力阶差聚乙烯 18mm球囊组、2 0mm球囊组分别为 (0 .77± 0 .3 2 )kPa、(0 .62± 0 .3 5)kPa ;Inoue 2 4mm球囊组、2 6mm球囊组分别为 (0 .3 4± 0 .2 7)kPa、(0 .2 4± 0 .2 5)kPa。结论 PTA是治疗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的有效方法 ,以大腔球囊对病变部位充分扩张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阻塞 球囊导管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budd-chiari综合征
下载PDF
节段闭塞性布加综合征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为民 吴浩荣 +1 位作者 李晓强 刘凤恩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61-563,共3页
目的探讨节段闭塞性布加综合征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节段闭塞性布加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下腔静脉开通术、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ere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复杂的病例采用三... 目的探讨节段闭塞性布加综合征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节段闭塞性布加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下腔静脉开通术、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ere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复杂的病例采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s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技术进行多角度评估下腔静脉病变,寻找腔内治疗最佳工作角度。结果本组45例中,43例成功穿通并扩张。下腔静脉压由术前的(35.3±3.9)cmH2O降至术后的(9.5±2.0)cmH2O,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8,P〈0.01)。2例下腔静脉穿通失败,改行腔房人工血管转流术。1例行PTA时发生急性心包填塞。35例获得随访,随访率77.8%(35/45),随访时间3~46个月,平均28.6个月。除1例术后15个月支架内血栓形成而改行腔房人工血管转流术外,其他34例患者无支架移位及肝静脉阻塞。心包填塞病例经手术修补下腔静脉后治愈,随访6个月除肋间神经痛外无其他不适。本组无肺栓塞及死亡病例。结论节段闭塞性布加综合征腔内治疗的近期、中期疗效较好。3D—DSA技术有助于布加综合征的腔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 支架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腔内治疗
原文传递
电子束CT增强双期扫描和血管重建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评价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伟 张宗军 +1 位作者 苏宏 陈君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8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 分析Budd Chiari综合征的CT增强双期扫描影像学征象 ,评价血管三维重建的临床意义。方法  3 2名患者CT扫描增强动脉期延迟时间为 3 0s ,门脉期延迟时间为 70s。血管三维重建方式为表面阴影遮盖法 (SSD)和多平面重建法 (MPR)。所... 目的 分析Budd Chiari综合征的CT增强双期扫描影像学征象 ,评价血管三维重建的临床意义。方法  3 2名患者CT扫描增强动脉期延迟时间为 3 0s ,门脉期延迟时间为 70s。血管三维重建方式为表面阴影遮盖法 (SSD)和多平面重建法 (MPR)。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下腔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 下腔静脉梗阻 :隔膜性 5例 ,闭塞性 15例 ,狭窄性 12例。肝静脉完全梗阻 10例 ,不完全梗阻 14例。可发现有两种肝外侧支循环形成 ,其中 10例有肝内侧支循环形成。SSD法血管重建可显示血管和侧支循环总体情况 ,而MPR法可多角度直接显示血管。结论 电子束CT增强双期扫描和血管三维重建可全面评价Budd Chiari综合征的血管和器官病变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电子束CT 血管重建 影像学 评价
下载PDF
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评分在布-加综合征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短期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20
作者 党晓卫 沈东启 +5 位作者 李路豪 刘兆臣 李素新 王培举 杨净 张跃辉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64-269,共6页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评估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PALBI)评分对布-加综合征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 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74例布-加...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评估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PALBI)评分对布-加综合征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 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74例布-加综合征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1例,女性23例,年龄(46.5±11.1)岁。根据30 d内是否死亡分为两组:死亡组(n=16)和生存组(n=58)。分析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并评估PALBI、白蛋白-胆红素(ALBI)、Child-Turcotte-Pugh(CTP)、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并比较曲线下面积。结果生存组和死亡组在白细胞、血小板、PALBI评分、PALBI分级、ALBI评分、CTP评分、MELD评分、肝性脑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P评分≥10即CTP C级(OR=1.669,95%CI:1.048~2.661)和PALBI评分>-2.09即PALBI 3级(OR=5.245,95%CI:2.128~12.924)是影响患者30 d内死亡的独立因素。PALBI、ALBI、CTP及MELD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72、0.77、0.76,截断值分别为-1.92、-1.60、8.50、13.60。四种评分系统AUC两两比较,PALBI评分预测能力好于ALBI和CTP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LBI评分对于布-加综合征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短期预后评估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效果与MELD评分相当,但优于ALBI和CTP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评分 上消化道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