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文学外译的可信度透视——以徐穆实《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英译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朱振武 黄天白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17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民族文学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正是其译介出去的难点,也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徐穆实的代表译作The Last Quarter of the Moon(《额尔古纳河右岸》)为研究对象,从对民族特有词语的翻译、对话形式转换和语... 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民族文学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正是其译介出去的难点,也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徐穆实的代表译作The Last Quarter of the Moon(《额尔古纳河右岸》)为研究对象,从对民族特有词语的翻译、对话形式转换和语段添减等方面入手,通过原文与译文的对比,来探究徐穆实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思想。徐穆实充分尊重原文,尽可能保证对原文准确地翻译,同时他的翻译又有着独特的个人色彩,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原文的可信度和可读性。徐穆实通过两方面的兼顾与平衡,证明中国文学走出去并不是非要削足适履以迎合西方人的价值观,而是要在充分尊重和保留原作的特色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以尽可能保证作品的可信度和真实性,以独特而又可信的方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穆实 翻译策略 《额尔古纳河右岸》 中国文学走出去 可信度
原文传递
从认知隐喻视阈议《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明喻翻译 被引量:1
2
作者 程羽麒 《现代英语》 2023年第17期107-110,共4页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语言朴素直白,共包含283个明喻。在徐穆实的英译中,约有80%的明喻翻译保留了原词和比喻意象,旨在忠实传递原著的文化信息和写作风格给英语读者。然而,因为英语和汉语在词汇层面不是逐字对应的,译文中的...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语言朴素直白,共包含283个明喻。在徐穆实的英译中,约有80%的明喻翻译保留了原词和比喻意象,旨在忠实传递原著的文化信息和写作风格给英语读者。然而,因为英语和汉语在词汇层面不是逐字对应的,译文中的明喻翻译需要做出创新。徐穆实的翻译符合目标读者的认知范畴,同时强调了原文的风格。只有迎合目标读者的认知,方能推动中国文学走向国际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穆实 认知隐喻 明喻翻译 《额尔古纳河右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