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铜鼓文化圈 被引量:18
1
作者 万辅彬 韦丹芳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5,共7页
铜鼓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古代文化的共同载体之一,自春秋时期铜鼓在云南由铜釜脱胎之后,于滇池地区逐渐发展成熟,继而传播到越南和川、渝、黔、桂、粤、琼等地,然后再传播至东南亚诸国。20世纪以来这些地区先后出土了大量铜鼓,这些地区... 铜鼓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古代文化的共同载体之一,自春秋时期铜鼓在云南由铜釜脱胎之后,于滇池地区逐渐发展成熟,继而传播到越南和川、渝、黔、桂、粤、琼等地,然后再传播至东南亚诸国。20世纪以来这些地区先后出土了大量铜鼓,这些地区基本上属于壮侗语族(侗台语族)生活的地区,铜鼓本身寄寓了丰富的稻作文化信息,在各地有着大致相同的社会文化功能,至今还不同程度存在着活态铜鼓文化。从文化圈的概念研判,上述地区可以看作是铜鼓文化圈,这一文化现象说明中国南方与东南亚自古以来便有着密切的文化与技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 文化功能 文化圈 稻作文化 壮侗语族
下载PDF
壮族铜鼓文化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何正廷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23-26,共4页
壮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积淀了独特的铜鼓文化。此文化始于2600多年前的句町时代,融入了壮族的三元宇宙观念和万物分公母的哲学思维,成为壮族祖宗基业的标志及后代命脉所出、精神所在的心灵圣殿,并作为该民族的制胜法宝及族... 壮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积淀了独特的铜鼓文化。此文化始于2600多年前的句町时代,融入了壮族的三元宇宙观念和万物分公母的哲学思维,成为壮族祖宗基业的标志及后代命脉所出、精神所在的心灵圣殿,并作为该民族的制胜法宝及族群寻根的信物,一直传承至今。应该讲铜鼓是壮民族族群记忆的载体,故有"读懂铜鼓、就读懂了壮族"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铜鼓 文化 句町古国
下载PDF
铜鼓文化圈的演变过程 被引量:13
3
作者 彭长林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123,共8页
铜鼓文化圈是南中国与东南亚特有的文化现象,但不等同于铜鼓的分布区域,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时空概念,中心与边缘的分布区域随时代变迁而变化,各时期铜鼓文化的内涵也不断变化,经历了形成、发展、兴盛、散播与传承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 铜鼓 文化圈 演变过程
下载PDF
老挝克木族铜鼓考察 被引量:8
4
作者 韦丹芳 万辅彬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7-133,共7页
克木族主要居住在老挝北部,是现今仍在"使用铜鼓的民族"。国内外学术界对老挝铜鼓情况了解甚少,通过对老挝馆藏铜鼓和克木族铜鼓文化的考察发现,老挝博物馆收藏有较多数量的铜鼓,这些铜鼓大多数为黑格尔Ⅲ型鼓,即中国学者所称... 克木族主要居住在老挝北部,是现今仍在"使用铜鼓的民族"。国内外学术界对老挝铜鼓情况了解甚少,通过对老挝馆藏铜鼓和克木族铜鼓文化的考察发现,老挝博物馆收藏有较多数量的铜鼓,这些铜鼓大多数为黑格尔Ⅲ型鼓,即中国学者所称的"西盟鼓"。老挝克木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村社文化保持着封闭性、凝固性、稳定性的特征,尽管老挝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但铜鼓文化在克木族聚居区仍保存较好。目前,铜鼓仍被广泛地用于求雨、占卜星象、祈求丰收、祈福等各种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 铜鼓文化 克木族 老挝
下载PDF
壮族铜鼓元素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金旭明 徐沛文 +1 位作者 严世华 吴隽洁 《设计艺术研究》 2018年第3期80-83,89,共5页
将壮族铜鼓元素作为壮族文化的物化形态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中,丰富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在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通过对壮族铜鼓中的装饰元素及该元素应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实例分析,探究将铜鼓元素应用... 将壮族铜鼓元素作为壮族文化的物化形态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中,丰富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在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通过对壮族铜鼓中的装饰元素及该元素应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实例分析,探究将铜鼓元素应用到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 壮族文化 景观设计
下载PDF
西南民间铜鼓纹饰艺术探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易嘉勋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9-93,共5页
铜鼓装饰纹样及铜鼓造型伴随着铜鼓的发生而发展。它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造型与装饰的高度统一,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民族习俗、图腾崇拜、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真实写照,也是西南少数民族先民文化艺术形态... 铜鼓装饰纹样及铜鼓造型伴随着铜鼓的发生而发展。它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造型与装饰的高度统一,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民族习俗、图腾崇拜、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真实写照,也是西南少数民族先民文化艺术形态和思想意识的具象或抽象的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 纹饰 图腾 崇拜
下载PDF
古代铜鼓上太阳纹饰产生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永强 《艺术探索》 2010年第4期35-36,共2页
由光体和光芒构成的太阳纹是最早出现于铜鼓上的最基本的装饰纹样,是鼓面装饰中最重要、最醒目的图案,也是唯一贯穿于铜鼓历史始终的纹样。它原本是浇铸铜鼓时留下的疤痕,后经少数民族先民艺术化的处理,并结合太阳崇拜,最终形成了太阳... 由光体和光芒构成的太阳纹是最早出现于铜鼓上的最基本的装饰纹样,是鼓面装饰中最重要、最醒目的图案,也是唯一贯穿于铜鼓历史始终的纹样。它原本是浇铸铜鼓时留下的疤痕,后经少数民族先民艺术化的处理,并结合太阳崇拜,最终形成了太阳纹的基本概念与内涵。此外,它作为礼器,还是权利与地位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 太阳纹 历史渊源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跨越边界:铜鼓民族考古学的三个范式 被引量:7
8
作者 徐坚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3-140,共8页
铜鼓民族考古学是为了解决铜鼓的使用问题而出现的。虽然鸟居龙藏以贵州发现的铜鼓为例首倡于20世纪初,但中国的铜鼓民族考古学的主流是在50年代的考古发现和民族调查基础上形成的,以直接历史类比为主要特征。铜鼓民族考古学研究范式的... 铜鼓民族考古学是为了解决铜鼓的使用问题而出现的。虽然鸟居龙藏以贵州发现的铜鼓为例首倡于20世纪初,但中国的铜鼓民族考古学的主流是在50年代的考古发现和民族调查基础上形成的,以直接历史类比为主要特征。铜鼓民族考古学研究范式的变迁显示出以今知古和以己推人的直接历史类比方法在材料和观念在如何实现跨越边界上缺乏必要的审慎,而汪宁生提出的夸富宴模式为解决铜鼓的使用问题提供了正确方向。本文在此基础之上,进而以情境分析方法完善了夸富宴范式,强调在充分理解不同学科材料的属性差异和学科的预置观念的情况下实现跨越材料和学科边界的综合研究,揭示铜鼓需要在与东亚大陆地区青铜文明显著有别的青铜文明类型下予以理解和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 民族考古学 类比 夸富宴
原文传递
越南铜鼓及相关器物金相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孙淑云 姚智辉 万辅彬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8-505,共8页
铜鼓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越南发现的大量古代铜鼓,为研究铜鼓的制作技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越南铜鼓及相关器物样品共97件进行了金相组织检测,部分样品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铜鼓及其它相关器物全部铸造成... 铜鼓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越南发现的大量古代铜鼓,为研究铜鼓的制作技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越南铜鼓及相关器物样品共97件进行了金相组织检测,部分样品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铜鼓及其它相关器物全部铸造成形,依铸造冷却速度不同及合金元素含量不同,组织有别.其中有7件样品显示热、冷加工组织,应是铸件在使用过程形成的.越南铜鼓金相组织与中国铜鼓相似,从技术角度提供了中、越古代铜鼓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 青铜器 金相组织 越南
下载PDF
从虎钮錞于和铜鼓看西南民族地区青铜文化的交流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世学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2-28,141,共8页
虎钮錞于和铜鼓,分别作为古代巴族和西南少数民族青铜文化的代表,从分布地域、源流、类型以及纹饰特征看,二者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两种青铜乐器,应该是西南民族地区青铜文化联系与交流的表征。
关键词 虎钮錞于 铜鼓 西南民族地区 青铜文化
下载PDF
佤族的鼓与鼓文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29,共5页
在佤族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木鼓和木鼓文化是佤族文化特征中的一个极为彰显的文化事项。而木鼓与铜鼓在佤族文化中属于两个子文化系统。它们承载了佤族的历史和文化,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铜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精... 在佤族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木鼓和木鼓文化是佤族文化特征中的一个极为彰显的文化事项。而木鼓与铜鼓在佤族文化中属于两个子文化系统。它们承载了佤族的历史和文化,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铜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精神领域里,曾经起着十分重要的特殊作用。佤族木鼓并不是产生于某种传说故事,而是产生于他们先人的生产劳动之中。在木鼓的身上,人们赋予了太多的思想和情感,使之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容,成为佤族文化当然的代表性器物。木鼓文化以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存留在人们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族 铜鼓 木鼓 鼓文化 探析
下载PDF
川南都掌蛮铜鼓文化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屈川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5-92,共8页
在历史上拥有巨量铜鼓的川南都掌蛮 ,既是铜鼓的使用者 ,又是铜鼓的铸造者和铜鼓文化的原创者。都掌蛮铜鼓在使用、流传过程中 ,充分发挥了伴歌节舞、媚事鬼神和夸富显贵、集众征战的社会功能 ,铜鼓是都掌蛮的神灵之物 ,也是财富与权力... 在历史上拥有巨量铜鼓的川南都掌蛮 ,既是铜鼓的使用者 ,又是铜鼓的铸造者和铜鼓文化的原创者。都掌蛮铜鼓在使用、流传过程中 ,充分发挥了伴歌节舞、媚事鬼神和夸富显贵、集众征战的社会功能 ,铜鼓是都掌蛮的神灵之物 ,也是财富与权力的象征。都掌蛮铜鼓文化与悬棺葬俗交融渗透、融为一体 ,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铜鼓文化的内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掌蛮 四川 铜鼓文化 民俗文化
原文传递
广西南丹县中堡苗族铜鼓的主要仪式运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陶磊 《柳州师专学报》 2015年第3期1-5,共5页
中堡苗族的铜鼓习俗时至今日依然保持着活态的形式,在中堡苗族社群中铜鼓必须与木鼓搭配使用,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仪式单元。铜鼓与木鼓作为沟通祖先和神灵的神器被主要运用于周期性的农业岁时节日和作为人生礼仪的"葬礼"中。... 中堡苗族的铜鼓习俗时至今日依然保持着活态的形式,在中堡苗族社群中铜鼓必须与木鼓搭配使用,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仪式单元。铜鼓与木鼓作为沟通祖先和神灵的神器被主要运用于周期性的农业岁时节日和作为人生礼仪的"葬礼"中。铜鼓在岁时节日中的使用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农业生产增殖、丰产的愿望,在葬礼中使用铜鼓则主要是为了隔断死者灵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实现人们阴安阳乐、回归正常生活秩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堡苗族 铜鼓 仪式运用 欢喜鼓 白喜鼓
下载PDF
越南铜鼓样品铅的富集与铅同位素测定 被引量:5
14
作者 韦冬萍 房明惠 +1 位作者 万辅彬 叶挺花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57-59,76,共4页
在对越南80个铜鼓样品和相关铜器以及若干矿样进行成份分析的基础上,对样品进行了铅同位素测定。
关键词 越南 铜鼓 铅同位素
下载PDF
文化象征符号的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月亮河乡布依族铜鼓神圣性的再造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青青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72,共7页
通过描述贵州省六盘水市月亮河乡布依族的神圣器物——老铜鼓在当地村民生活中的传统实践,依托对旅游人类学中"原真性"概念的再解读,将传统文化的象征物——老铜鼓同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复刻产物——大铜鼓进行对照,提出了铜鼓... 通过描述贵州省六盘水市月亮河乡布依族的神圣器物——老铜鼓在当地村民生活中的传统实践,依托对旅游人类学中"原真性"概念的再解读,将传统文化的象征物——老铜鼓同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复刻产物——大铜鼓进行对照,提出了铜鼓神圣性的传递和构建路径,进而提出民族文化产业化的一种可行模式,既可以通过文化嫁接模式保留当地传统文化的原真性,同时又满足游客体验异文化的需求,从而依托旅游产业的吸附力将外部资源引入民族地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地方传统文化的原真性又得到了完整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布依族 铜鼓 神圣性 原真性
原文传递
海南岛古代铜鼓初论 被引量:4
16
作者 曹量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30-139,共10页
历史上,铜鼓的影响范围几乎遍及我国西南、华南各省,以及除菲律宾以外的整个东南亚地区。大量的事实证明,南方铜鼓源自我国西南地区的滇中高原,后逐渐向东、南方向沿地势而下直入大洋,并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越南北部等地形成了... 历史上,铜鼓的影响范围几乎遍及我国西南、华南各省,以及除菲律宾以外的整个东南亚地区。大量的事实证明,南方铜鼓源自我国西南地区的滇中高原,后逐渐向东、南方向沿地势而下直入大洋,并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越南北部等地形成了几个重要的铜鼓文化中心。海南岛所处的环北部湾地带曾是上古时代骆越民族的分布区域,也是我国古代铜鼓分布的主要地区之一。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这一区域的古代遗存格外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正因此,海南岛铜鼓的出土成为研究我国华南地区少数民族青铜文化的布局,以及东南亚古代海洋世界人口流变和文化传播的重要研究对象。同时,这些南方古老民族生成的田野证据,还弥补了海南岛早期社会史料所未及的部分,为我们研究古代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青铜文化 铜鼓 族属 类型与分类
下载PDF
唐代以前广西冶铜铸铜成就概览 被引量:4
17
作者 万辅彬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114-120,共7页
早在战国时期,广西就有骆越人铸造青铜器的石范;著名的铜石岭遗址说明汉代广西有了大规 模炼铜业,罗泊湾汉墓出土的大量铜器,一方面说明广西与中原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另一方 面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铜器,也反映了当时南越国冶铜、... 早在战国时期,广西就有骆越人铸造青铜器的石范;著名的铜石岭遗址说明汉代广西有了大规 模炼铜业,罗泊湾汉墓出土的大量铜器,一方面说明广西与中原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另一方 面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铜器,也反映了当时南越国冶铜、铸铜的精湛技术;三国到隋代,广西俚 人、僚人大量铸造硕大的铜鼓,使青铜铸造技术达到一个高峰,并深刻地影响当时社会的发展. 大量史实说明唐代以前骆越人、乌浒人、俚人、僚人在开采铜矿、冶炼铜、铸造铜器方面都为中 华民族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冶铜 铸铜 铜鼓 骆越 俚人 僚人
下载PDF
金石学典籍中铜鼓图像考述
18
作者 李保江 李莉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3期104-111,共8页
清代官方金石图录典籍如《西清古鉴》《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等,以及私人著述如吴云编撰《两罍轩彝器图释》、端方辑录《陶斋吉金录》、李光庭辑录《吉金志存》等,收录有一定的铜鼓图像和文字史料。图像的整体形制和纹饰特征... 清代官方金石图录典籍如《西清古鉴》《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等,以及私人著述如吴云编撰《两罍轩彝器图释》、端方辑录《陶斋吉金录》、李光庭辑录《吉金志存》等,收录有一定的铜鼓图像和文字史料。图像的整体形制和纹饰特征显示,典籍所录铜鼓有北流型、冷水冲型及麻江型等三个类型,且分别有着相应所属时代。铜鼓史学史书写,须将古代金石学纳入研究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石学 铜鼓 图像 类型
下载PDF
老挝克木鼓的纹饰内涵与稻作文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韦丹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2-107,共6页
通过实地调查和民族志资料,对老挝克木鼓纹饰的文化内涵进行阐释。认为其是农耕文化的产物,与稻作文化密切相关。克木人以鼓面光体为中心,构建了一个由纹饰组成的神圣的求雨空间。正是透过此空间,克木人在农耕生产中建构了其与神灵的沟通。
关键词 老挝 铜鼓 纹饰内涵 稻作文化 克木族
原文传递
镇宁布依族的铜鼓十二调 被引量:2
20
作者 占升平 尹玉霞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75-78,共4页
铜鼓是布依族重要的文化传承物,其功能经历了多次演变而最终成了一种打击乐器。内容丰富的铜鼓十二调节奏简单明快,格式较为固定,演奏也有一定的程式,保留了古朴的民族音乐特色,也反映了布依族的音乐审美趣味。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进... 铜鼓是布依族重要的文化传承物,其功能经历了多次演变而最终成了一种打击乐器。内容丰富的铜鼓十二调节奏简单明快,格式较为固定,演奏也有一定的程式,保留了古朴的民族音乐特色,也反映了布依族的音乐审美趣味。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 铜鼓 十二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