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铜编钟起源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关晓武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1年第2期35-41,共7页
青铜编钟的起源若不梳理清楚,就难以论述明白青铜编钟的发展脉络。基于现有出土文物和文献记录,讨论了青铜编钟起源的若干问题,指出:青铜编钟可能滥觞于陶铃,其后陶寺铜铃的出现,为青铜编钟的产生发展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点,而青铜编钟... 青铜编钟的起源若不梳理清楚,就难以论述明白青铜编钟的发展脉络。基于现有出土文物和文献记录,讨论了青铜编钟起源的若干问题,指出:青铜编钟可能滥觞于陶铃,其后陶寺铜铃的出现,为青铜编钟的产生发展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点,而青铜编钟的真正起步是从晚商铜铙开始。对二里头铜铃至晚商铜铙之间存在的缺环,文中提出了一种可能性的解释。有人认为南方铙是中原铙南传的结果,本工作则根据中原铙别于南方铙的出土成编等现象,提出了中原铙是借鉴南方铙发展而来的观点。对南方铙和中原铙之间差异、甬钟等的由来、青铜编钟的起源所反映的礼乐意义及其带给今人的启示等问题亦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编钟 陶铃 铜铃 甬钟 钮钟
下载PDF
青铜的起源与发展
2
作者 孙贤 井中伟 《草原文物》 2023年第2期85-90,共6页
青铜■是西周时期新出现的青铜器类,根据自名器对西周晚期典型青铜■进行形制分析后,认为青铜■是起源于西周早中期的同型陶器,西周中期就已经出现青铜■,西周晚期发展出了周原式和东夷式两类青铜■。春秋时期,青铜■的名称发生了变化,... 青铜■是西周时期新出现的青铜器类,根据自名器对西周晚期典型青铜■进行形制分析后,认为青铜■是起源于西周早中期的同型陶器,西周中期就已经出现青铜■,西周晚期发展出了周原式和东夷式两类青铜■。春秋时期,青铜■的名称发生了变化,汉淮地区将青铜折肩罍也统称为■。青铜■的起源、发展是相对独立的,应与青铜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 青铜罍 周原 东夷
下载PDF
二里头文化铃的性质刍议 被引量:3
3
作者 邓玲玲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88,共8页
本文通过梳理二里头文化区内发现的铜铃及陶铃,对铃在二里头文化中所蕴涵的社会性质进行分析。铜铃出土于高等级墓葬中,而陶铃见于二里头遗址宫殿基址及二里头文化控制下的珍稀资源供应点。从二里头文化二期晚段开始,随着二里头人群以... 本文通过梳理二里头文化区内发现的铜铃及陶铃,对铃在二里头文化中所蕴涵的社会性质进行分析。铜铃出土于高等级墓葬中,而陶铃见于二里头遗址宫殿基址及二里头文化控制下的珍稀资源供应点。从二里头文化二期晚段开始,随着二里头人群以资源获取为目的的军事扩张,陶铃开始出现在二里头之外的遗址中。二里头文化二期晚段之后,铜铃和陶铃在器形及分布区域上表现出了较大的特殊性,结合铜铃与陶铃的出土背景,我们认为使用铃的二里头高等级贵族不仅具备政治和军事职能,在以高等级手工业为核心的经济职能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 铜铃 陶铃 手工业
原文传递
商代舌振式铜铃研究
4
作者 邓玲玲 田苗 张蕾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86,共10页
本文以商文化都邑性遗址出土的舌振式铜铃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铃的器型、出土背景、功能、性质及使用主体进行讨论。铜铃少见于早商和中商时期,殷墟二期后开始大规模出现于殷墟及商王朝势力辐射区内的众多大型遗址。晚商铜铃的使用者多为... 本文以商文化都邑性遗址出土的舌振式铜铃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铃的器型、出土背景、功能、性质及使用主体进行讨论。铜铃少见于早商和中商时期,殷墟二期后开始大规模出现于殷墟及商王朝势力辐射区内的众多大型遗址。晚商铜铃的使用者多为全部或部分参与军事活动的男性贵族及平民,虽然部分殉犬与殉马也是铜铃的使用主体,但反映的是所有者的社会等级与职能。铜铃在晚商军事系统中的广泛使用及其器用制度的普遍推广,证明了以商王为中心的权力体系在军事上的强势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文化 殷墟 铜铃 军事职能
下载PDF
郑义伯铭文补释 被引量:2
5
作者 谢明文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70,共7页
郑义伯铭文中的一些字,旧没有得到很好的释读。如"余以行以"后面一字,旧或释作"川"、或释作"顺"、或释作"征",本文赞同最后一种意见。"即"前一字,旧或释作"酉",或释作&quo... 郑义伯铭文中的一些字,旧没有得到很好的释读。如"余以行以"后面一字,旧或释作"川"、或释作"顺"、或释作"征",本文赞同最后一种意见。"即"前一字,旧或释作"酉",或释作"(郑)",本文赞同前一种意见,认为应读作"酒"。"我酒即"后面一字,旧或误释作"浩",或误释作"造"、或误释作"沽"、或误释作"",本文根据相关金文资料指出它应释作"清"。"孙子"后面之字,或误释作"隹",或误释作"唯",或误释作"为",本文根据相关金文资料指出它应释作"是"。此外,还讨论了与此铭相关的一些铭文内容,如国差""字,研究者或读作"静"、或读作"清",本文认为它与郑义伯铭文中"我酒既清"之"清"表示的应该是同一个词,""宜读作"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铭文 郑义伯
原文传递
论铜■与陶■
6
作者 王洋 雷兴山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7-205,共9页
通过与铜■形制的对比,初步辨识出西周时期关中地区流行的一类与铜■形制近同的陶器,应为"陶■"。陶■是殷遗民进入关中地区后,大约于西周早中期之际,在晚商文化陶罍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新器类,主要为殷遗民族群使用。铜■是西... 通过与铜■形制的对比,初步辨识出西周时期关中地区流行的一类与铜■形制近同的陶器,应为"陶■"。陶■是殷遗民进入关中地区后,大约于西周早中期之际,在晚商文化陶罍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新器类,主要为殷遗民族群使用。铜■是西周晚期仿自关中地区陶■创造的器类,其使用者已无明显族群限制。铜■与陶■多同形成对使用,其性质可能与盛酒器壶相近。陶■的辨识及相关认识,完善了西周陶器谱系及陶器与铜器的关系研究,也为寻找判断西周聚落中的酿酒作坊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 陶■ 文化因素 器用特点 酒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