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四号祭祀坑的碳十四年代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吴小红 +1 位作者 冉宏林 雷雨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7-120,共4页
2020年,广汉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祭祀坑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为解决祭祀坑的年代问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年代学联合实验室对四号祭祀坑开展了碳十四年代研究,得到6个碳十... 2020年,广汉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祭祀坑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为解决祭祀坑的年代问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年代学联合实验室对四号祭祀坑开展了碳十四年代研究,得到6个碳十四年代数据,经过贝叶斯统计树轮校正计算得到其埋藏年代有95.4%的概率落在距今3148—2966年的时间范围之内,属商代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 祭祀坑 碳十四年代 商代 青铜文化
原文传递
青铜文化在城市雕塑景观中应用研究——以安徽铜陵城市雕塑景观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晨 祝遵凌 《设计》 2019年第15期152-154,共3页
中国的青铜器在材料,形状和图案方面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并将青铜文化融入城市雕塑景观中。它不仅可以增强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而且还会对观众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总结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发展、雕塑发展的不足之处,再将青铜文化中的造... 中国的青铜器在材料,形状和图案方面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并将青铜文化融入城市雕塑景观中。它不仅可以增强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而且还会对观众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总结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发展、雕塑发展的不足之处,再将青铜文化中的造型和纹饰以原型再现和创意再现的方式加以设计,用于城市雕塑,以安徽省铜陵市青铜雕塑为例。因此,现代设计师必须努力发现青铜文化的仪式文化,合理地处理青铜元素。并灵活、巧妙地将青铜文化应用于城市雕塑景观设计中,给予它们契合当代精神的新内涵与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文化 城市雕塑景观设计 青铜造型 青铜纹饰
下载PDF
试论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两类青铜文化 被引量:15
3
作者 邵会秋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65,共7页
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古代阿勒泰地区存在着两类青铜文化遗存:克尔木齐早期遗存和库希遗存。克尔木齐早期遗存主体年代范围很可能在公元前2千纪初至公元前2千纪中叶之间;而库希遗存的年代与境外的卡拉苏克文化的年代相当。从这两类遗存的... 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古代阿勒泰地区存在着两类青铜文化遗存:克尔木齐早期遗存和库希遗存。克尔木齐早期遗存主体年代范围很可能在公元前2千纪初至公元前2千纪中叶之间;而库希遗存的年代与境外的卡拉苏克文化的年代相当。从这两类遗存的总体特征来看,都与境外的相关文化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它们的形成与境外的同时期青铜文化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勒泰 青铜文化 阿凡纳谢沃文化
下载PDF
中国早期铜器的起源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建华 邵会秋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65,138-139,共14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周边的中亚地区的三个早期铜器发展序列的分析,了解到亚洲地区早期铜器的一般发展规律以及本地发展与外来传入的区别;并收集了欧亚草原早期金属器的相关地区的资料,明确了这些铜器的年代;最后以此为基础审视中国最早并且... 本文通过对中国周边的中亚地区的三个早期铜器发展序列的分析,了解到亚洲地区早期铜器的一般发展规律以及本地发展与外来传入的区别;并收集了欧亚草原早期金属器的相关地区的资料,明确了这些铜器的年代;最后以此为基础审视中国最早并且集中的齐家文化金属器,对这些金属器可能的发展阶段以及来源做出有根据的推测。论文根据金属器的形态研究认为,中国早期金属器在形态方面很多都是外来的,但是没有解决中国金属器的制作能力是否也是外来的,这有待考古与冶金史更好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青铜器 冶金史 齐家文化 金属起源 青铜文化
原文传递
多元一体维度下石寨山型铜鼓纹饰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以滇池盆地为中心的古滇国地理环境中产生的石寨山型铜鼓及其纹饰为图像文本,将石寨山型铜鼓纹饰纳入中国早期青铜文化发展演变序列中进行解读。石寨山型铜鼓的定名源于1980年在南宁召开的"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会上确立了铜... 以滇池盆地为中心的古滇国地理环境中产生的石寨山型铜鼓及其纹饰为图像文本,将石寨山型铜鼓纹饰纳入中国早期青铜文化发展演变序列中进行解读。石寨山型铜鼓的定名源于1980年在南宁召开的"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会上确立了铜鼓的"八分法"。石寨山型铜鼓在八大类型中独树一帜,纹饰特点鲜明,主要有翔鹭纹、羽人纹、牛纹、鹿纹、同心圆纹、锯齿纹等。在对纹饰元素的整合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在中华多元一体的历史维度下,探讨石寨山型铜鼓纹饰形成的动力及其在由祀入礼、神权构建中的功用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寨山型铜鼓 铜鼓纹饰 图像文本 青铜文化
原文传递
论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青铜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段渝 刘弘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4-119,共6页
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青铜文化对南方丝绸之路沿线各区域的历时性辐射与影响,最明显地表现在青铜人物和动物造型、三角援铜戈、神树及树形器、金杖和铜杖、有领铜璧、太阳图案及太阳崇拜等几个方面,这些文化因素沿着南方丝绸之路向南传... 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青铜文化对南方丝绸之路沿线各区域的历时性辐射与影响,最明显地表现在青铜人物和动物造型、三角援铜戈、神树及树形器、金杖和铜杖、有领铜璧、太阳图案及太阳崇拜等几个方面,这些文化因素沿着南方丝绸之路向南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与西南诸青铜文化发生碰撞、交融、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南地区诸青铜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 南方丝绸之路 青铜文化
下载PDF
安徽青阳汪村出土青铜器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爱冰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58,共6页
安徽青阳县汪村出土青铜器单元明确、器物组合完整、器形风格新颖、文化内涵丰富。通过器物组合、形制和纹饰的比较分析,汪村出土青铜器的年代可以拟定为西周晚期,其形制特征反映了皖南与宁镇、江北以及中原地区青铜文化的互动与交流。... 安徽青阳县汪村出土青铜器单元明确、器物组合完整、器形风格新颖、文化内涵丰富。通过器物组合、形制和纹饰的比较分析,汪村出土青铜器的年代可以拟定为西周晚期,其形制特征反映了皖南与宁镇、江北以及中原地区青铜文化的互动与交流。汪村出土青铜器是构建皖南沿江地区西周青铜器编年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阳汪村 青铜器 西周 青铜文化
原文传递
从虎钮錞于和铜鼓看西南民族地区青铜文化的交流 被引量:6
8
作者 朱世学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2-28,141,共8页
虎钮錞于和铜鼓,分别作为古代巴族和西南少数民族青铜文化的代表,从分布地域、源流、类型以及纹饰特征看,二者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两种青铜乐器,应该是西南民族地区青铜文化联系与交流的表征。
关键词 虎钮錞于 铜鼓 西南民族地区 青铜文化
下载PDF
巴人青铜文化的历史与特点刍议 被引量:6
9
作者 朱世学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巴人的青铜文化自夏商时期开始萌芽,历经西周到春秋时期的逐步发展,直到战国及两汉时期才进入其兴盛时期。与中原地区相比,其时代较晚、规模较小,是巴族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族习性的真实体现。
关键词 巴人 青铜文化 特点
下载PDF
中国北方游牧起源问题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邵方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4-149,共6页
 关于中国北方游牧业的起源,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游牧与农业的分离,其中恩格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二,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混合经济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游牧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关于中国北方游牧业的起源,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游牧与农业的分离,其中恩格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二,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混合经济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游牧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第三,中国北方游牧的兴起是在青铜文化背景下展开的。在中国北方青铜时代,人们已生活在一种依赖动物畜养而经常移动的方式中。第四,在混合经济向游牧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生态环境的变化可能是导致中国北方游牧兴起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游牧业 农业 混合经济 生态环境 青铜文化
原文传递
海南岛古代铜鼓初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量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30-139,共10页
历史上,铜鼓的影响范围几乎遍及我国西南、华南各省,以及除菲律宾以外的整个东南亚地区。大量的事实证明,南方铜鼓源自我国西南地区的滇中高原,后逐渐向东、南方向沿地势而下直入大洋,并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越南北部等地形成了... 历史上,铜鼓的影响范围几乎遍及我国西南、华南各省,以及除菲律宾以外的整个东南亚地区。大量的事实证明,南方铜鼓源自我国西南地区的滇中高原,后逐渐向东、南方向沿地势而下直入大洋,并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越南北部等地形成了几个重要的铜鼓文化中心。海南岛所处的环北部湾地带曾是上古时代骆越民族的分布区域,也是我国古代铜鼓分布的主要地区之一。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这一区域的古代遗存格外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正因此,海南岛铜鼓的出土成为研究我国华南地区少数民族青铜文化的布局,以及东南亚古代海洋世界人口流变和文化传播的重要研究对象。同时,这些南方古老民族生成的田野证据,还弥补了海南岛早期社会史料所未及的部分,为我们研究古代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青铜文化 铜鼓 族属 类型与分类
下载PDF
宁夏南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文化的发现及其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建军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41-46,共6页
宁夏南部的固原地区,遗存有丰富发达的春秋战国青铜文化,这种文化的发现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末,发现、发掘和清理的各种类型青铜文化墓葬百余座,文化分布地点计有50处左右,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质地的器物,其风格与特征既展示出... 宁夏南部的固原地区,遗存有丰富发达的春秋战国青铜文化,这种文化的发现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末,发现、发掘和清理的各种类型青铜文化墓葬百余座,文化分布地点计有50处左右,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质地的器物,其风格与特征既展示出了"北方系青铜器"的一般特点,又显现出了独具一格的区域特征,从而使该地区一跃成为"北方系青铜器"分布和发现的稠密区域,也为中国北方青铜文化研究增添了新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南部 青铜文化 发现 特征
下载PDF
生态与历史——从滇国青铜器动物图像看“滇人”对动物的认知与利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尹绍亭 尹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59,共6页
战国初年至西汉末年,云南滇池地区的滇国创造了辉煌的青铜文化。以大量动物图像为装饰,是滇国青铜文化的突出特征。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将动物图像作为"滇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媒介",并对其进行分类,按分类考察滇人对动物的认知... 战国初年至西汉末年,云南滇池地区的滇国创造了辉煌的青铜文化。以大量动物图像为装饰,是滇国青铜文化的突出特征。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将动物图像作为"滇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媒介",并对其进行分类,按分类考察滇人对动物的认知,并从生计、娱乐、宗教及艺术四个方面考察滇人对动物的利用情况,以深化对古滇人生活环境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认识,为历史地考察滇池区域生态环境的变迁提供可信的历史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国 青铜文化 动物图像 生态人类学
下载PDF
青铜文化语言景观实证研究——以铜陵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盛榕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65-69,共5页
青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青铜文化发源地之一,铜陵市因铜得名,享有"中国古铜都"之美誉。基于语言景观场所符号学理论,以铜陵公共空间青铜文化语言物质载体为研究对象,从文本、体裁、非语言符号等维度解读铜陵... 青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青铜文化发源地之一,铜陵市因铜得名,享有"中国古铜都"之美誉。基于语言景观场所符号学理论,以铜陵公共空间青铜文化语言物质载体为研究对象,从文本、体裁、非语言符号等维度解读铜陵官方标牌和私人标牌的语言权势及文化认同。研究发现,青铜文化特色语言景观真实反映了铜陵地方现实社会语境,彰显了其在铜陵城市语言生态系统中绝对的文化权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文化 语言景观 语言权势 文化认同 安徽铜陵
下载PDF
云南古代滇池地区青铜文化中的贮贝器综述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金莲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6-62,共7页
云南古代滇池地区青铜文化中的贮贝器出现于战国末期,到西汉中期达到鼎盛,消亡于东汉初期。贮贝器是古代滇池地区社会历史画卷的缩影,其制作工艺集青铜文化之大成,显示了极高的水平。贮贝器与铜鼓一样,同为“国之重器”,是财富、权力与... 云南古代滇池地区青铜文化中的贮贝器出现于战国末期,到西汉中期达到鼎盛,消亡于东汉初期。贮贝器是古代滇池地区社会历史画卷的缩影,其制作工艺集青铜文化之大成,显示了极高的水平。贮贝器与铜鼓一样,同为“国之重器”,是财富、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只能为滇王及贵族所拥有。由于贮贝器并不具有全民性、普遍性和商品性,自然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最终在中原文化的冲击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随着滇国的灭亡而衰落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古代 滇池地区 青铜文化 贮贝器
下载PDF
铜陵青铜文化探源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海梅 《长沙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65-67,共3页
青铜器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历史发展不断进步的结果,是人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铜陵地区的青铜文化,源远流长,光彩夺目。对铜陵青铜文化进行探源,探讨青铜时代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梳理铜陵青铜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旨在丰富青铜文... 青铜器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历史发展不断进步的结果,是人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铜陵地区的青铜文化,源远流长,光彩夺目。对铜陵青铜文化进行探源,探讨青铜时代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梳理铜陵青铜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旨在丰富青铜文化研究,并为铜陵青铜文化研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 青铜文化 历史发展
下载PDF
广东早期青铜文化试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杰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0-117,146,共9页
"广东早期青铜文化"是指广东地区相当于商至西周前期阶段的考古遗存。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发展到夏商之际,文化面貌出现质的变化,北方中原地区青铜文明因素开始出现于岭南。广东早期青铜文化分为粤东区、粤北区、粤中区... "广东早期青铜文化"是指广东地区相当于商至西周前期阶段的考古遗存。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发展到夏商之际,文化面貌出现质的变化,北方中原地区青铜文明因素开始出现于岭南。广东早期青铜文化分为粤东区、粤北区、粤中区和粤西区。其中粤东区独立性最强,文化面貌与另外三个区差异最大。粤北、粤中和粤西区文化关系十分密切。其中粤中区是其中心区域,另两区和粤中区文化面貌相似,只是接受其他文化影响的程度和来源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早期 青铜文化
原文传递
陇山两侧青铜文化研究——青铜时代西北古代民族考古遗存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翀飞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6-123,131,共9页
本文对陇山两侧古代青铜文化如辛店文化、先周文化、商文化等作了研究,并指出它们与古代西北民族的关系。
关键词 陇山 青铜文化 古代西北民族
原文传递
湘江流域商周青铜文化概说 被引量:3
19
作者 向桃初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42-47,共6页
以最新考古材料和研究成果为依据,对湘江流域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结构体系、发展过程和特征、演变模式及其原因等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是湘江流域商周时期地方史框架创构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 湘江流域 商周时期 青铜文化
下载PDF
地域文化元素在现代铜工艺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2
20
作者 汪洋 何建波 《黑河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96-197,共2页
古往今来,人们对铜文化的传承从未中断。铜工艺品将铜文化与工艺品相结合,传统地域文化与时尚元素相结合,肩负着铜文化复兴的伟大任务,迎合了社会文化的潮流和消费需求,能更多地吸引消费者的目光。铜陵将现代铜工艺品设计与本土文化中... 古往今来,人们对铜文化的传承从未中断。铜工艺品将铜文化与工艺品相结合,传统地域文化与时尚元素相结合,肩负着铜文化复兴的伟大任务,迎合了社会文化的潮流和消费需求,能更多地吸引消费者的目光。铜陵将现代铜工艺品设计与本土文化中青铜文化元素紧密结合,使得铜陵铜文化的发展极富地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工艺品 地域文化元素 青铜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