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语万古新:元好问五言诗的审美取向 |
谢丹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从东坡作品中看苏轼的旷达人生 |
谭淑红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3
|
大学语文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 |
韩忠治
解丽君
闫红
王淑梅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
2009 |
2
|
|
4
|
苏轼的旷达精神及其特点 |
权梨舟
|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9 |
2
|
|
5
|
也无风雨也无晴——解读苏轼的文化性格 |
姚华
|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2
|
|
6
|
庄子的生死观 |
金五德
|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
2010 |
1
|
|
7
|
苏轼词的多样化创作风格研究 |
张成恩
|
《安康师专学报》
|
2006 |
1
|
|
8
|
苏轼词作的艺术风格 |
王晋中
|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1
|
|
9
|
对苏轼贬谪黄州后的诗作三个阶段的思考 |
余立莉
|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7 |
1
|
|
10
|
苏轼和陶诗浅论 |
文迪义
|
《凯里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1
|
清代“诗教”观念与《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意蕴 |
刘冬颖
刘娜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2
|
格式塔心理学视域中苏轼词风的表现方式 |
黄一斓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13
|
冲淡·旷达·飘逸——苏轼的词风探析 |
叶冲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0 |
0 |
|
14
|
论三毛散文的旷达文风 |
乔春雷
|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0 |
|
15
|
从苏词看苏轼的创作个性 |
李会转
|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6
|
苏轼作品的文化精神 |
储兆文
|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7
|
无奈的风雨中人——读苏轼《定风波》 |
王林晚
|
《宜宾学院学报》
|
2004 |
0 |
|
18
|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李亮伟《冰壶集》研究 |
徐燕婷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17 |
0 |
|
19
|
宋人旷达的处世态度及其对词风的影响 |
李惠玲
|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0 |
|
20
|
苦痛中的抉择——仕隐情结在苏轼词作中的情感转化 |
孔现红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