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心肌桥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祖亚南 张明宇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54-258,共5页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解剖学异常,以往认为只是一种良性病变,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临床中逐渐发现,有些症状的罪魁祸首正是心肌桥的存在。本文将从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发病率、解剖学特点、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进...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解剖学异常,以往认为只是一种良性病变,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临床中逐渐发现,有些症状的罪魁祸首正是心肌桥的存在。本文将从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发病率、解剖学特点、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管状血管 心肌缺血
下载PDF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同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8期601-602,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冠脉造影特点、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3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的8例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检出心肌桥8例,均位于前降支,心肌桥发生率为2.7%,心肌桥长度8~25mm,平均14.5mm。依据Nobel分级...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冠脉造影特点、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3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的8例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检出心肌桥8例,均位于前降支,心肌桥发生率为2.7%,心肌桥长度8~25mm,平均14.5mm。依据Nobel分级法,Ⅰ级3例,Ⅱ级4例,Ⅲ级1例。1例Ⅲ级患者同时并发冠脉粥样硬化,病变位于回旋支中段,狭窄<50%。8例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治疗后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选择性冠脉造影可用于心肌桥的诊断,心肌桥可能引起心肌缺血表现,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等药物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冠状血管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朱建波 梁瑞冰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4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154例MB-MCA患者的影像资料,用双时相冠状动脉重建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MIP)投影技术测量MB-MCA,对比分析其结果、临床症...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154例MB-MCA患者的影像资料,用双时相冠状动脉重建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MIP)投影技术测量MB-MCA,对比分析其结果、临床症状及心电图ST-T改变的差异。结果 MB-MCA多发生于前降支(116例占75.3%),MB厚度0.51-4.6 mm,平均1.25 mm。长为1.2-5.1 mm,平均2.47 mm。其中75%时相MCA狭窄106段,狭窄程度25%-65%;45%时相MCA狭窄154段,狭窄程度32%-82%。48例未见血管硬化及狭窄征象;106例管腔伴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以前降支近段、中段多见。管腔狭窄<50%者126例(81.8%);钙化斑块伴狭窄<50%36例、≥50%12例;软斑块23例狭窄<50%;混合斑块35例(其中狭窄<50%20例、≥50%15例)。不同时相管腔狭窄程度与临床症状、心电图ST-T段改变有明显相关性。结论64层CT双时相重建对MB-MCA检出率高,但仍有一定局限性,对不同心动周期时MB-MCA的动态变化不了解。 MB发生部位、厚度与临床症状、心电图ST-T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与MCA长度可能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心电描记术 心肌桥 冠状血管
下载PDF
冠状动脉桥血管吻合口病变的介入治疗及临床预后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巍 周玉杰 +3 位作者 刘宇扬 吕树峥 陈方 李志忠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3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本文总结桥血管吻合口病变的介入治疗特点及临床预后。方法 2005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桥血管吻合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44例患者(47个病变)中,位于左侧内乳动脉桥远端吻合口病变9个,主动脉-静脉桥开口病变19... 目的本文总结桥血管吻合口病变的介入治疗特点及临床预后。方法 2005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桥血管吻合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44例患者(47个病变)中,位于左侧内乳动脉桥远端吻合口病变9个,主动脉-静脉桥开口病变19个,静脉桥远端吻合口病变19个。临床观察终点为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性死亡、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急性心肌梗死(AMI)。结果平均桥血管病变发生时间中位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5年(2个月~14年),总介入成功率为75.5%,左侧内乳动脉吻合口PCI的介入成功率为77.8%,主动脉-静脉桥开口的介入成功率为68.4%,静脉桥远端吻合口的介入成功率为78.9%。72%的病变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住院期间,主动脉-静脉桥开口患者3例死亡。患者平均随访中位数30个月,靶病变狭窄或闭塞(TLF)8例,占所有介入成功病例的22.8%,其中5例(14.3%)行TLR。随访30个月,累积无MACE生存率在左侧内乳动脉桥远端吻合口病变患者中为85.7%,主动脉-静脉桥开口病变为60.7%,静脉桥远端吻合口病变为94.1%。结论桥血管吻合口介入手术可行,以静脉桥主动脉开口病变的介入治疗成功率低,静脉桥远端吻合口病变置入DES的远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冠状血管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采用RA和SVG分别联合LIMA实施CABG治疗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术后1年桥血管通畅情况 被引量:2
5
作者 蔡超 刘戈 +1 位作者 亓先杰 施超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32-36,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采用桡动脉(RA)和大隐静脉(SVG)分别联合左乳内动脉(LIMA)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术后1年桥血管通畅情况。方法接受CABG治疗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67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RA组、SVG组,其... 目的对比观察采用桡动脉(RA)和大隐静脉(SVG)分别联合左乳内动脉(LIMA)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术后1年桥血管通畅情况。方法接受CABG治疗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67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RA组、SVG组,其中RA组35例患者选用LIMA+RA作为桥血管进行CABG治疗,SVG组32例患者选用LIMA+SVG作为桥血管CABG治疗。两组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CABG。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胸骨哆开、肾功能不全、二次探查止血)、术肢伤口长度及术肢伤口愈合情况等。术后1年行冠脉CTA与心脏彩超检查,评估患者桥血管早期通畅情况,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二次血运重建)发生情况、术后生存情况、术肢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体外循环下CABG手术。RA组患者共涉及桥血管76支,其中LIMA桥血管35支、RA桥血管41支。SVG组共涉及桥血管97支,其中LIMA桥血管32支、SVG桥血管65支。RA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出现肺部感染的概率、术肢伤口长度、出现术肢伤口愈合不良的概率均低于SVG组(P均<0.05)。两组患者LIMA桥血管均通畅。RA组术后1年RA桥血管通畅率(85.4%)与SVG组SVG桥血管通畅率(87.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A组RA桥血管与SVG组SVG桥血管相比更易出现“线样征”(P<0.05)。两组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术后生存情况、术肢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RA桥血管、SVG桥血管在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CABG术后1年的通畅率均较高,与SVG组患者相比,RA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肺部感染等术后并发症更少、更易出现“线样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桥血管 桡动脉 大隐静脉 血管通畅率 线样征
下载PDF
复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常枫 常金生 +1 位作者 申学明 王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24期2745-2751,共7页
目的探讨复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效果及术中桥血管选择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人民医院2013-03—2017-12收治的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复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共40例临床资料,其中桥血管选择桡动脉10例,桥血管... 目的探讨复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效果及术中桥血管选择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人民医院2013-03—2017-12收治的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复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共40例临床资料,其中桥血管选择桡动脉10例,桥血管选择小腿段大隐静脉15例,桥血管选择大腿段大隐静脉15例;观察桥血管基本情况、桥血管术后闭塞情况、预后情况、出院时情况及随访情况,并比较不同类型桥血管闭塞发生率。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第1天行CTA检查均提示桥血管通畅,术后仅3例发生桥血管闭塞,占总数7.50%,其中桡动脉作为桥血管1例,小腿段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2例;桥血管为桡动脉、小腿段及大腿段大隐静脉术后闭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例中出现偏瘫和脑血管痉挛各1例,1例随访判定为植物生存;术前未见出血症状患者30例中仅1例出现术后脑血管痉挛及脑缺血症状,随访mRS评分均≤1分。结论复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安全有效;其中桥血管是否通畅可对手术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应注意术前对桥血管选择,需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动脉瘤部位、载瘤动脉灌注及供血血管等因素制定差异化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颅内动脉瘤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 桥血管 安全性
下载PDF
256层螺旋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分析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7
作者 梁晓超 徐鹏 《实用医技杂志》 2022年第11期1175-1178,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中的心肌桥对其周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经256层极速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101例心肌桥患者,将其影像学数据经后处理后识别壁冠状动脉周围2 cm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节段,测量心肌桥...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中的心肌桥对其周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经256层极速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101例心肌桥患者,将其影像学数据经后处理后识别壁冠状动脉周围2 cm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节段,测量心肌桥厚度并进行分型(不完全型、表浅型及深包埋型),统计分析三型心肌桥与其前段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结果共发现101例LAD-心肌桥患者,其中壁冠状动脉(MCA)周围2 cm内伴有动脉粥样硬化者50例。壁冠状动脉前段组、后段组、壁冠状动脉组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分别为48例(96%)、2例(4%)、0例(0%),MCA前段组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2组。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三型心肌桥间的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A前段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深包埋型(72%)、表浅型(46.3%)、不完全型(25%),3型之间比较或两两对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D中的MCA前段易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LAD中心肌桥厚度与MCA前段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关联紧密,深包埋型心肌桥发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心肌桥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血管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中的疗效
8
作者 林国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0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究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中的疗效及对神经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0月泉州德诚医院收治的8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 目的:探究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中的疗效及对神经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0月泉州德诚医院收治的8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支架取栓术治疗,观察组则进行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比较两组再通情况、取栓次数、再通时间、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血清神经凋亡指标[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及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sFasL)]。结果:观察组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取栓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再通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情况、血清神经损伤指标及神经凋亡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及14 d,观察组NIHSS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48 h及72 h,观察组血清BDN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血清神经损伤指标及神经凋亡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中的疗效较好,且可有效控制神经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桥接支架 抽吸取栓术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神经凋亡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桥血管的选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史坤(综述) 夏宇(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790-793,共4页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严重冠心病(如左主干病变、多支病变等血管狭窄>70%)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选择适合的桥血管是决定搭桥手术效果和保证良好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有数据显示动脉桥优于静脉桥,但由于动脉桥受年龄限制...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严重冠心病(如左主干病变、多支病变等血管狭窄>70%)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选择适合的桥血管是决定搭桥手术效果和保证良好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有数据显示动脉桥优于静脉桥,但由于动脉桥受年龄限制、易痉挛、易受竞争血流影响、技术难度相对较高等多因素影响,多根/全动脉移植在临床上受到限制。目前,大隐静脉移植仍是心脏冠脉移植手术中使用最多的桥血管。由于目前对桥血管的最佳选择尚未达成共识,因此本文对CABG中主要推荐的桥血管的研究进展及目前移植血管主要选择的趋势和证据作一综述,为临床冠脉搭桥时桥血管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动脉桥 静脉桥 桥血管的选择 第二血管桥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妙泉 黄华锰 陈连辉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第2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效果。方法6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采取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效果。方法6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采取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取栓后的血管再通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的静脉与动脉血管再通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取栓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72 h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可使血管尽快再通,减少取栓次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支架 抽吸取栓 支架取栓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