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鲆抗病群体和家系的建立及其生长和抗病性能初步测定 被引量:77
1
作者 陈松林 田永胜 +5 位作者 徐田军 邓寒 刘寿堂 刘本伟 季相山 于过才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5-673,共9页
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感染途径筛选出抗鳗弧菌病牙鲆鱼种,将其培育成亲鱼94尾,建立了牙鲆抗病群体;从日本引进了牙鲆日本群体;以上述2个群体以及黄海中捕捞的黄海群体为基础群体,通过不同组合的交配,建立了63个牙鲆家系,其中半同... 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感染途径筛选出抗鳗弧菌病牙鲆鱼种,将其培育成亲鱼94尾,建立了牙鲆抗病群体;从日本引进了牙鲆日本群体;以上述2个群体以及黄海中捕捞的黄海群体为基础群体,通过不同组合的交配,建立了63个牙鲆家系,其中半同胞家系54个,全同胞家系9个。生长比较实验表明这63个家系的生长速度存在着明显差异,从中筛选出生长快速的家系4个(家系36,42,43和57),生长较快的家系9个(家系27、28、35、39、41、51、60、65和76),生长慢的家系1个(75号家系)。通过对59个家系的抗病能力测定表明,不同家系在抗鳗弧菌感染的能力上存在着明显差别,从中鉴定出抗病力强的家系3个(家系50,61和68号),其在鳗弧菌感染后的成活率高达60%以上;抗病力比较强的家系17个,其成活率为39%~60%;抗病力一般的家系33个,其成活率为17%~39%之间;抗病力差的家系6个,其成活率在17%以下。这些牙鲆家系的建立为牙鲆抗病、高产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抗病群体 日本群体 黄海群体 家系 选育 生长率 抗病力
下载PDF
半滑舌鳎家系建立及其生长和抗病性能测定 被引量:48
2
作者 陈松林 杜民 +3 位作者 杨景峰 胡乔木 徐营 翟介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89-1794,共6页
以半滑舌鳎渤海野生群体和人工养殖群体为基础群体,建立了半滑舌鳎家系18个。对不同家系鱼苗进行荧光标记后放在同池进行生长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鱼苗生长速度差异显著,筛选出生长快速的家系2个(家系15和16号),生长较快的家系4个(家系... 以半滑舌鳎渤海野生群体和人工养殖群体为基础群体,建立了半滑舌鳎家系18个。对不同家系鱼苗进行荧光标记后放在同池进行生长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鱼苗生长速度差异显著,筛选出生长快速的家系2个(家系15和16号),生长较快的家系4个(家系6号、7号、16号和30号),生长速度一般的家系12个(家系1号、3号、4号、10号、12号、14号、19号、24号、27号、28号、33号和34号)。利用鳗弧菌感染其中12个家系,结果显示,2号家系感染后的成活率为79.25%,被认作抗病力强家系;2个家系(12号和14号)感染后的成活率为50%~60%,被认作抗病力较强家系;6个家系(3号,6号,7号,10号,16号和19号)成活率为35%~50%,被认作抗病力一般的家系;3个家系(15号、27号和30号)的成活率在35%以下,被认作抗病力差的家系。结果表明通过家系选育方法可以筛选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半滑舌鳎优良家系,从而为半滑舌鳎高产、抗病优良品种培育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家系 选育 生长率 抗病力
下载PDF
悬铃木种子^(60)Coγ辐照及其苗期生物学性状调查 被引量:43
3
作者 李志能 刘国锋 包满珠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9-302,共4页
以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悬铃木干种子,测定不同剂量对悬铃木M1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400Gy辐射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悬铃木种子的萌发率、出苗率、成苗率降低,株高、鲜重、根长也明显下降。辐射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极显著,50~... 以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悬铃木干种子,测定不同剂量对悬铃木M1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400Gy辐射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悬铃木种子的萌发率、出苗率、成苗率降低,株高、鲜重、根长也明显下降。辐射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极显著,50~250Gy处理各组出真叶期比对照组依次推后2、5、9、14d。300~400Gy处理组虽有发芽,但幼芽严重扭曲,15d后逐渐死亡。通过对悬铃木辐射组与对照组成苗率和根长进行比较,初步推测悬铃木辐射的半致死剂量为50Gy,辐照诱变的适宜剂量为50至250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铃木 ^60Coγ射线 萌发率 出苗率 成苗率
下载PDF
菲牛蛭的人工养殖方式试验 被引量:20
4
作者 周维官 周维海 覃国森 《广西科学》 CAS 2008年第3期317-320,共4页
于2004年5月8日至2005年3月8日,采用垄沟、池塘和水泥池三种养殖方式进行菲牛蛭的人工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菲牛蛭的生长期,其条均净增重和成活率分别是:垄沟组1.253g和91.7%,池塘组1.087g和79.3%,水泥池组0.919g和67.3%;垄沟组的净增... 于2004年5月8日至2005年3月8日,采用垄沟、池塘和水泥池三种养殖方式进行菲牛蛭的人工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菲牛蛭的生长期,其条均净增重和成活率分别是:垄沟组1.253g和91.7%,池塘组1.087g和79.3%,水泥池组0.919g和67.3%;垄沟组的净增重和成活率与池塘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与水泥池组比较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池塘组与水泥池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在菲牛蛭的冬眠期,采用垄沟养殖的菲牛蛭,其越冬后的成活率为85.3%,显著高于池塘组的74.4%(P<0.05),而水泥池组的成活率为0;相对增重率为-12.6%,与池塘组的-13.5%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可提高人工养殖菲牛蛭的成活率并能使其安全越冬,水泥池养殖不适合菲牛蛭的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牛蛭 养殖方式 成活率 生长 越冬
下载PDF
小麦航天诱变育种效果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程西永 许海霞 +2 位作者 董中东 宋培菊 马青荣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7期598-601,共4页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两个小麦品种(系)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对SP2代农艺性状变异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均发生了变异,但株系内变异多数为不显著。两个品种(系)的诱变率和性状的变异方向存在差异,豫农201的诱...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两个小麦品种(系)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对SP2代农艺性状变异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均发生了变异,但株系内变异多数为不显著。两个品种(系)的诱变率和性状的变异方向存在差异,豫农201的诱变率高于大粒1号;大粒1号变异株系的性状指标多数为增加,豫农201变异株系的性状指标多数为减少。性状间的诱变率具有差异,株高和粒重的诱变率明显高于其它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育种 空间诱变 农艺性状 诱变率
下载PDF
大口黑鲈选育效果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胜杰 白俊杰 +4 位作者 谢骏 陈焜慈 何小燕 汪洪永 崔荫强 《水产养殖》 CAS 2009年第10期10-13,共4页
通过选择培育获得大口黑鲈群体选育子三代,对其选育效果进行初步评价。实验数据分析表明,经过三代的选育,大口黑鲈2个选育组在体长、体高和体重上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选育组1和2的日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5.32%和... 通过选择培育获得大口黑鲈群体选育子三代,对其选育效果进行初步评价。实验数据分析表明,经过三代的选育,大口黑鲈2个选育组在体长、体高和体重上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选育组1和2的日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5.32%和23.42%,平均每代的选育效应分别为8.44%和7.81%,而体重变异系数分别是26.8%和20.2%,相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9.8%和21.1%。试验结果表明,大口黑鲈的选育效果明显,F3代的生长性能有了显著性的提高,个体之间的生长速度更加趋于一致,同时,F3代仍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可继续对其进行选育。该研究为进一步通过选择育种培育大口黑鲈优良品种(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选育 生长 选育效应
下载PDF
菊花杂交结实率与杂交种子发芽率问题探讨 被引量:13
7
作者 唐岱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200-203,208,共5页
对菊花杂交育种中杂交结实率和杂交种子发芽率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认为影响结实率和发芽率的因素有杂交组合的亲和性 ,减数分裂行为的异常形成生活力低的花粉或不育花粉 ,细胞质不育基因 ,杂交技术 ,气候条件 ,无籽果实等 .
关键词 菊花 杂交育种 杂交结实率 杂交种子发芽率 杂交组合亲和性 细胞质不育基因
下载PDF
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和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的选育效果评价 被引量:16
8
作者 朱华平 卢迈新 +1 位作者 黄樟翰 高风英 《南方水产》 2008年第3期1-6,共6页
以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和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为基础群体,分别对其进行选育,并对产生的选育系F4代的选育效果进行了评价。经过4代的选育,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的日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系提高了27... 以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和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为基础群体,分别对其进行选育,并对产生的选育系F4代的选育效果进行了评价。经过4代的选育,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的日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系提高了27.96%和36.73%,差异显著(P<0.05),平均每代选育效应分别为6.99%和9.18%。F4代的体重变异系数分别为23.74%和22.17%,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4.83%和36.33%。而且第一次性成熟时这2种罗非鱼的平均体重都比对照系增加2倍以上,其杂交子代的雄性率达到了99.4%。试验结果表明,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的选育效果明显,F4代的生长性能有了显著提高,个体之间的生长速度趋于一致;也说明这2种罗非鱼F代仍具有一定的选育潜力,对其继续进行选育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 荷那龙罗非鱼 选择育种 生长速度 选育效应
下载PDF
新疆野生郁金香与栽培品种的杂交性状 被引量:15
9
作者 欧阳彤 姜彦成 +1 位作者 栾启福 王彩霞 《植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6-664,共9页
为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新种质,本实验选择6种栽培郁金香品种为母本,5种野生郁金香为父本进行杂交试验。结果显示,平均受精率为(84.8±3.5)%,母本受精率最高的是克斯奈丽斯,平均为(94.0±2.3)%,受... 为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新种质,本实验选择6种栽培郁金香品种为母本,5种野生郁金香为父本进行杂交试验。结果显示,平均受精率为(84.8±3.5)%,母本受精率最高的是克斯奈丽斯,平均为(94.0±2.3)%,受精率最低的是蒙特卡罗,平均为(71.0±3.8)%。果实发育1个月最高坐果率为100.0%,平均为(75.2±4.1)%,2个月最高坐果率为(90.0±3.6)%,平均为(47.0±3.4)%;杂交种子平均结实率为24.3%。研究结果表明,母本与杂交组合对受精率、坐果率和结实率有显著影响,父本则没有显著影响;杂交组合小黑人×伊犁郁金香、小黑人×柔毛郁金香及小黑人×天山郁金香亲合性较好,其杂交种子结实率分别为78.2%、68.4%和5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育种 受精率 坐果率 结实率 新疆郁金香
下载PDF
荒漠沙蜥繁殖生态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迺发 陈强 解雪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6-282,共7页
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przewalskii)1年繁殖1次,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4月初出蛰时雄性精巢已相当发育,5月其重量和体积最大,6月变小,进入精子发生的晚期,7月降到最小,8月开始回升,10月中... 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przewalskii)1年繁殖1次,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4月初出蛰时雄性精巢已相当发育,5月其重量和体积最大,6月变小,进入精子发生的晚期,7月降到最小,8月开始回升,10月中旬入蛰时已接近春季出蛰时水平。1年内仅7月精巢中无精子。雌性出蛰后卵细胞开始发育,4月下旬进入成熟期,6月达高峰,7月下降,8月进入休止期。每雌年产卵1~3枚或1~4枚,平均1.83(n=48,1987)和2.17(n=48,1993)。特定体长组的生殖率是影响种群年平均生殖率的主要因素。生殖周期与光周期相符,光周期是影响荒漠沙蜥生殖周期的主要气候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蜴 荒漠沙蜥 繁殖生态
下载PDF
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早期生长发育与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邱成功 徐善良 +1 位作者 齐闯 林少珍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3年第4期17-23,共7页
在室内水泥池育苗条件下研究了褐菖(Sebastiscus marmoratus)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特性和人工育苗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育苗水温12~17℃,5日龄卵黄囊消失进入仔鱼后期,36日龄各鳍鳍条形成进入稚鱼期,经57~62d鳞被完整发育为幼鱼;... 在室内水泥池育苗条件下研究了褐菖(Sebastiscus marmoratus)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特性和人工育苗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育苗水温12~17℃,5日龄卵黄囊消失进入仔鱼后期,36日龄各鳍鳍条形成进入稚鱼期,经57~62d鳞被完整发育为幼鱼;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17.42%、66.01%和89.21%;水温对30日龄前的仔鱼生长影响不显著,平均体长增长率为(0.12±0.01)mm·d-1,30日龄后温度效应不断增大,平均日增长率(0.75±0.05)mm·d-1,其生长拟合方程为Lt=0.0001D3+0.001D2+0.0123D+4.3919,R2=0.98;蛋黄可以部分代替轮虫,且存活率及生长速度与轮虫组无显著差异;育苗中发现第14~15天、第28~30天、第41~50天分别为褐菖育苗的3个危险期,死亡率以第1个危险期最高,达67.20%;针对3个危险期提出了加强早期营养供应,缩短卤虫投喂时间,增设底部和各水层隐蔽物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菖鲉 人工繁育 饵料系列 成活率 危险期
下载PDF
东方田鼠的驯育与繁殖研究初报 被引量:14
12
作者 沈志明 余家璜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1995年第2期88-90,共3页
对108只野生东方田鼠(MicrotusfortisBuchner)进行了驯育,并观察其习性和繁殖情况。经过2年,东方田鼠已适应实验鼠类常规饲养环境(温度18~26℃,相对湿度60%~70%),生长发育良好,繁殖产仔... 对108只野生东方田鼠(MicrotusfortisBuchner)进行了驯育,并观察其习性和繁殖情况。经过2年,东方田鼠已适应实验鼠类常规饲养环境(温度18~26℃,相对湿度60%~70%),生长发育良好,繁殖产仔日趋正常;75~80日龄性成熟,初配日龄为85~90日龄,孕期为21d;平均每胎产仔3.7只,仔鼠成活率6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 驯育 繁殖 实验动物
下载PDF
紫海胆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冯永勤 许志坚 +2 位作者 覃锐 沈铭辉 曾关琼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48,共5页
于1999年进行两批次紫海胆(Anthocidariscrassispina)育苗试验,浮游幼体以螺旋藻粉+光合细菌和球等鞭金藻+螺旋藻粉的两组饵料进行培育,当幼体发育变态为后期八腕幼体并30%幼体管足从前庭腹合体伸出之后,以已培养底栖硅藻的塑料薄膜进... 于1999年进行两批次紫海胆(Anthocidariscrassispina)育苗试验,浮游幼体以螺旋藻粉+光合细菌和球等鞭金藻+螺旋藻粉的两组饵料进行培育,当幼体发育变态为后期八腕幼体并30%幼体管足从前庭腹合体伸出之后,以已培养底栖硅藻的塑料薄膜进行采苗。附着后的稚海胆经过3个多月培育,壳径达到3~5mm剥离到网箱中进行中间培育。本试验两批共培育出壳径为2~11mm的海胆苗105155个,探索出易于推广应用的紫海胆育苗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 育苗 附着率 成活率
下载PDF
北方寒地池养大鳞鲃生长和越冬成活 被引量:12
14
作者 徐伟 耿龙武 +3 位作者 李池陶 佟广香 刘晓勇 张勇旺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1,共4页
池塘人工养殖条件下测定了大鳞鲃(Barbus capito)的生长和越冬存活率,结果得出,水温20~23℃时大鳞鲃仔鱼的全长与生长时间相关方程为L全长=0.577 9t天数+5.422 1(R2=0.994 2,n=30);池塘水温13~28℃时,1龄鱼体长与生长时间的相关方程为... 池塘人工养殖条件下测定了大鳞鲃(Barbus capito)的生长和越冬存活率,结果得出,水温20~23℃时大鳞鲃仔鱼的全长与生长时间相关方程为L全长=0.577 9t天数+5.422 1(R2=0.994 2,n=30);池塘水温13~28℃时,1龄鱼体长与生长时间的相关方程为L=18.234e0.132 6t(R2=0.978 5,n=30),体重与体长的关系式为W=0.017 3 L2.953 6(R2=0.9976,n=30)。夏季(5~10月)在室外池塘饲养,冬季(11~4月)自然越冬条件下,大鳞鲃1龄鱼体重为(40.06±6.53)g,2龄鱼体重为(241.35±45.31)g;夏季饲养条件不变,冬季在室内水泥池中(水温15~23℃)饲养条件下,12月龄体重为(90.02±32.17)g,24月龄为(807.27±150.46)g,30月龄为(1 380.08±176.26)g。大鳞鲃采取在越冬池中饲养,冬季直接在原塘自然越冬,存活率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鲃(Barbus capito) 饲养 生长 越冬 存活率
下载PDF
岩扇贝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曹善茂 汪健 +3 位作者 王谦 梁伟锋 印明昊 刘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为丰富中国扇贝养殖品种,利用从加拿大引进的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种贝,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于2016年进行室内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种贝室内培育28 d后自然排卵一次,培育至37 d后用联合刺激法催产,获得约4亿个卵,通过人工授精,... 为丰富中国扇贝养殖品种,利用从加拿大引进的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种贝,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于2016年进行室内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种贝室内培育28 d后自然排卵一次,培育至37 d后用联合刺激法催产,获得约4亿个卵,通过人工授精,卵受精率为90%,孵化率为80%,选育出D形幼虫约3.2亿个;幼虫浮游期持续30 d,成活率为31.4%,采苗后附着变态率为13.2%,变态期持续5~10 d;采苗后培养25 d出池进行海上中间育成,存活率为24.2%。研究表明,岩扇贝在大连人工控温室内育苗和海上中间育成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扇贝 人工育苗 变态率 海上中间育成
下载PDF
蛋重和蛋形指数对拉萨白鸡种蛋孵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冯静 臧蕾 +2 位作者 刘会杰 王燕 马雪英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年第6期1-7,共7页
为研究拉萨白鸡种蛋蛋重和蛋形指数(纵径/横径)对孵化效果的影响,在相同孵化条件下,选用3世代47周龄拉萨白鸡种蛋,按蛋重分组进行孵化,Ⅰ组(≤45.0 g)蛋形指数为(1.27±0.05),Ⅱ组(45.1~50.0 g)蛋形指数为(1.27±0.05),Ⅲ组(50.... 为研究拉萨白鸡种蛋蛋重和蛋形指数(纵径/横径)对孵化效果的影响,在相同孵化条件下,选用3世代47周龄拉萨白鸡种蛋,按蛋重分组进行孵化,Ⅰ组(≤45.0 g)蛋形指数为(1.27±0.05),Ⅱ组(45.1~50.0 g)蛋形指数为(1.27±0.05),Ⅲ组(50.1~55.0 g)蛋形指数为(1.27±0.05),Ⅳ组(55.1~60.0 g)蛋形指数为(1.28±0.05),Ⅴ组(>60.0 g)蛋形指数为(1.31±0.05)。结果表明,种蛋的蛋重越大,其纵径均值、横径均值、蛋形指数均值、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雏鸡初生重越大,即Ⅴ组(>60.0 g)种蛋的蛋重均值、纵径均值、横径均值、蛋形指数均值、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雏鸡初生重均最大,分别为(61.03±0.82)g、(58.13±1.68)mm、(44.59±0.79)mm、(1.31±0.05)、98.15%、85.19%、86.79%和(42.48±1.98)g;Ⅱ组(45.1~50.0 g)的健雏率最高,为96.09%;Ⅰ组(≤45.0 g)的雏鸡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最大,为(69.91±2.71)%;蛋重与纵径、横径、蛋形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蛋重和蛋形指数对拉萨白鸡种蛋的孵化率影响较大,应选择较大种蛋(>45.0 g),蛋形指数的范围则较宽,在≥1.27时即可以达到较理想的孵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白鸡 种蛋 蛋重 蛋形指数 受精率 孵化率 初生重
下载PDF
玉米单倍体高频诱导系吉诱101号的选育 被引量:10
17
作者 岳尧海 路明 +6 位作者 张建新 马英杰 周旭东 赵万庆 王绍平 张志军 刘文国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38,共4页
引进具有诱导率高、抗性好、早熟等优点的诱导系材料,融合国内玉米种质资源,利用Y6×农大高诱1号的后代分离群体作为选系的基础群,选育出一个适合东北生态区的玉米单倍体高频诱导系吉诱101号。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诱导系 选育 诱导率
原文传递
提高肉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技术措施 被引量:6
18
作者 许文斌 赵利娟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3年第3期28-30,共3页
伴随着黑龙江省“两牛一猪”项目的推进,黑龙江肉牛产业得以迅速发展,人工授精技术在肉牛养殖过程中逐渐变成了最主要的繁殖技术之一。肉牛人工授精是指人为地使用特殊的器械采集公牛的精液,经过技术处理、保存后,借助器械在母牛发情时... 伴随着黑龙江省“两牛一猪”项目的推进,黑龙江肉牛产业得以迅速发展,人工授精技术在肉牛养殖过程中逐渐变成了最主要的繁殖技术之一。肉牛人工授精是指人为地使用特殊的器械采集公牛的精液,经过技术处理、保存后,借助器械在母牛发情时期将精液注入子宫内,以达到受孕的目的。人工授精受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养殖者的经济收入,受胎率的高低与多种因素有关。文章主要从母牛体况、母牛健康、母牛营养、精子活力、精液贮存、输精时间、器械卫生、冻精解冻、配种操作等方面介绍了提高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对提高肉牛人工受胎率都有明显的作用,希望为广大肉牛从业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人工授精 精液 配种流程 受胎率
下载PDF
怀地黄新品种选育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建军 任美玲 +2 位作者 王君 孙树武 马文喜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52-1456,共5页
目的: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怀地黄新品种。方法:通过85-5×北京1号杂交种子的太空诱变,并经系统选育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地黄新品种怀地81,对新品种与主栽品种在单株鲜质量、指标成分含量、抗病性、叶绿素和花青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等... 目的: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怀地黄新品种。方法:通过85-5×北京1号杂交种子的太空诱变,并经系统选育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地黄新品种怀地81,对新品种与主栽品种在单株鲜质量、指标成分含量、抗病性、叶绿素和花青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等方面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1)单株鲜质量怀地81高于5个主栽品种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怀地81(82 353 kg/hm2)高于5个主栽品种29.7%以上;(2)不同品种地黄中梓醇的含量依次是:北京3号(1.601%)>沁怀(1.588%)>怀地81(1.314%)>金九(1.277%)>85-5(1.073%)>怀丰(0.924%),怀地81梓醇含量居中,与金九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品种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品种地黄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依次是:怀地81(0.096%)>沁怀(0.069%)>85-5(0.047%)>北京3号(0.035%)>怀丰(0.023%)>金九(0.022%),怀地81高于5个主栽品种,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3)怀地81高抗斑枯病,中抗轮纹病,对叶类病害抗性较高;(4)怀地81叶绿素含量较主栽品种高,花青素含量适中,光合速率较主栽品种高。结论:新品种怀地81具有优良的综合性状,适宜作为怀地黄新品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地黄 怀地81 杂交育种 太空育种 指标成分 光合速率
下载PDF
2种微生态制剂对南美白对虾育苗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姜松 蒋华杰 +2 位作者 周发林 黄建华 杨其彬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0-134,共5页
为了探究芽孢杆菌、乳酸菌在南美白对虾育苗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在南美白对虾育苗期间,定期向育苗水体添加不同剂量的芽孢杆菌制剂(活菌量为1.2×109cfu/g)和乳酸菌制剂(活菌量为1.0×108cfu/g)。试验设对照(C)组、添加不同剂量... 为了探究芽孢杆菌、乳酸菌在南美白对虾育苗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在南美白对虾育苗期间,定期向育苗水体添加不同剂量的芽孢杆菌制剂(活菌量为1.2×109cfu/g)和乳酸菌制剂(活菌量为1.0×108cfu/g)。试验设对照(C)组、添加不同剂量芽孢杆菌制剂处理(Y1、Y2、Y3)组和添加不同剂量乳酸菌制剂处理(R1、R2、R3)组等7个组,每隔5 d分别向育苗水体添加芽孢杆菌、乳酸菌,Y1、Y2和Y3组水体芽孢杆菌制剂分别达到10 g/m3、15 g/m3和20 g/m3,R1、R2和R3组水体乳酸菌制剂分别达到20 g/m3、25 g/m3和30 g/m3,C组不添加微生态制剂,测定不同微生态制剂对南美白对虾虾苗生长性能及抗逆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Y3组的虾苗体质量最大,较C组显著提高27.18%,R3组次之;R3组虾苗的出苗率最高,较C组显著提高34.86%;R3组虾苗在淡水中60 min的存活率和温度突变5℃条件下的平均存活率均较高,较C组分别显著提高14.88%和10.38%。综上,南美白对虾育苗期间,在育苗水体内适当添加微生态制剂,有利于提高虾苗的生长性能和抗逆性,以添加30 g/m3乳酸菌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微生态制剂 育苗 体质量 存活率 抗逆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