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46例报告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立华 徐如祥 +5 位作者 魏群 李运军 李文德 赵浩 高进宝 于斌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指征和技巧,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近十年期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46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中脑海绵状血管瘤8例,间脑-中脑交界处1例,中脑-桥脑交界处2例...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指征和技巧,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近十年期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46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中脑海绵状血管瘤8例,间脑-中脑交界处1例,中脑-桥脑交界处2例,桥脑海绵状血管瘤29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瘤4例,桥脑-延髓交界处2例。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引导手术,5例术中采用神经导航定位。结果肿瘤全切45例,1例次全切。术中见19例伴有明显的静脉畸形,予以保护。神经功能障碍改善22例,无明显变化21例,术后症状改善和稳定率为93.5%(43/46)。术后症状加重3例,出现复视、面瘫和肢体活动障碍加重各1例。2例经随访神经功能已恢复至术前状态,仍有1例患者未恢复至术前状态。随访3~58个月,肿瘤全切的43例,42未见肿瘤增大,均未见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再出血,1例复发行伽玛刀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指征和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及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安全和有效地切除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指征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力 王汉东 +3 位作者 潘云曦 丁可 祝剑虹 茅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43-548,共6页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SCM)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连续收治的25例行显微手术治疗BSCM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头部CT、MRI),其中急性出血患者14例,非急性出...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SCM)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连续收治的25例行显微手术治疗BSCM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头部CT、MRI),其中急性出血患者14例,非急性出血患者11例。所有患者术前行头部CT及MRI检查。术中采用枕下正中入路14例,枕下远外侧入路7例,颞下入路3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采用卡氏评分(KPS)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功能状况。术后定期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 (1)25例患者中,病灶位于桥脑18例,中脑4例,延髓2例,桥脑-延髓交界区1例。病灶最大径<2 cm 5例,2~<3 cm 14例,3~<4 cm 6例,最大径平均值为(2.3±0.7)cm。(2)14例急性出血患者中,13例术后复查头部CT示术区无出血,复查头部MRI示病灶全切,术后(12±3)d KPS显示患者的功能状况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术后分别为(57±17)和(72±11)分,配对t=26.419,P<0.01],其中6例患者术后定期随访[3~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3,15)个月,复查头部MRI]无不适主诉及复发。14例急性出血患者中,术后1例死亡,2例出现并发症,其余患者无明显并发症,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1例非急性出血患者术后复查头部CT示术区无出血,复查头部MRI示病灶全切,术后(12±3)d KPS显示患者的功能状况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术后分别为(75±10)和(87±12)分,配对t=13.203,P<0.01],其中6例患者术后定期随访[3~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4,14)个月,复查头部MRI]无不适主诉及复发。11例非急性出血患者中,术后1例出现并发症,其余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BSCM有较高的出血倾向,显微手术是治疗BSCM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患者功能状况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特点 显微手术治疗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辛灿 许双祥 +3 位作者 王煜 游超 何跃 陈劲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12期737-739,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9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9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桥脑12例,中脑4例,延髓2例,桥脑延髓交界区1例。经坐位枕下后正中小脑延髓裂入路12例... 目的 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9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9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桥脑12例,中脑4例,延髓2例,桥脑延髓交界区1例。经坐位枕下后正中小脑延髓裂入路12例,坐位乙状窦后入路4例,坐位后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2例,翼点入路1例。结果 病灶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症状改善16例,无明显变化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4~58个月,次全切除2例均复发并行二次手术;术前KPS评分为(75±6)分,术后KPS评分为(84±8)分,随访1年KPS评分为(90±5)分。结论 应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以及术者经验及习惯选择手术方式,坐位可以作为大部分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常规手术体位;显微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做到全切除,使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显微手术 疗效
下载PDF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4
4
作者 艾国平 刘江勇 +3 位作者 王翅鹏 薛阳 黄文才 李国雄 《中国数字医学》 2019年第2期60-62,共3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MRI-SWI)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0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MRI及SWI检查,观察各自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究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MRI-SWI)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0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MRI及SWI检查,观察各自影像学表现,并比较常规MRI与SWI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检出率、病灶大小。结果:T_1WI呈现高信号68例,占56.67%;T_2WI呈现高信号70例,占58.33%。增强扫描显示强化83例,占69.17%。SWI显示完全低信号51例,占42.50%,部分病灶呈现"蝌蚪"征;混杂信号69例,占57.50%,病灶内部信号不均,表现出"爆米花"或"桑葚"征;病灶中央高信号,周围绕以低信号的"铁环"征;相位图混杂信号,呈现"光环"征。共检出病灶232个,SWI病灶检出率100.00%,显著高于T_1WI、T_2WI的44.83%、53.02%;SWI检出最大瘤体直径显著大于T_1WI、T_2WI检查(P<0.05)。结论:SWI相比常规MRI能更好地显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灶,有明确的影像学征象,可作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