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技术体系 被引量:24
1
作者 郭启全 张海霞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共9页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是当前网络空间安全的核心任务。文章阐述了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涵盖采集汇聚层、数据治理层、智慧大脑层、业务应用层的技术体系架构,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新型技...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是当前网络空间安全的核心任务。文章阐述了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涵盖采集汇聚层、数据治理层、智慧大脑层、业务应用层的技术体系架构,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新型技术,构建网络空间安全地图,利用智慧大脑实现智能化、精准化的情报挖掘、目标画像、行为推理和预测预警,支撑“实战化、体系化、常态化”安全能力建设,为国家网络安全监管部门和重要行业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网络安全 智慧大脑 人工智能 网络空间地图
下载PDF
Clinical, brain electric earth map, endothelin and transcranial ultrasonic Doppler findings after hyperbaric oxygen treatment for severe brain injury 被引量:2
2
作者 任海军 王维平 +1 位作者 葛朝明 张建生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1-54,106-107,共6页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35例为治疗组 ,2 0例为对照组 ,观察高压氧治疗前后临床 (GCS)、脑电地形图 (BEAM)、血内皮素 (ET)、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及预后 (GOS)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35例为治疗组 ,2 0例为对照组 ,观察高压氧治疗前后临床 (GCS)、脑电地形图 (BEAM)、血内皮素 (ET)、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及预后 (GOS)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经高压氧治疗后临床 (GCS)、脑电地形图及预后均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高压氧治疗 1个疗程后 ,治疗组血内皮素由 91 2 4± 12 18ng/L下降到 6 8 88± 14 37ng/L(P <0 0 1) ;经颅多普勒超声示大脑中动脉Vm也由 6 4 2± 4 8cm/s下降到 51 6± 4 2cm/s(P <0 0 1) ;同时 ,大脑中动脉VsPI也明显下降。统计学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高压氧治疗能够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脑电地形图及预后 ,并且通过降低急性期血内皮素、改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及血管阻力来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及脑缺血缺氧。同时 ,降低颅内压是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baric oxygen·severe brain injury·Glasgow coma scale·brain electric earth map·endothelin ·transcranial ultraconic Doppler
原文传递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人脑图谱构建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蔡文琴 王远军 《波谱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1-253,共13页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脑图谱构建对于脑与认知科学的研究非常重要,借助脑图谱,研究者可以精确地分析比较不同的脑影像数据,然而目前尚没有比较统一的标准脑图谱.本文针对基于磁共振成像的脑图谱构建方法进行概述,首先介绍了人脑图谱构建的...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脑图谱构建对于脑与认知科学的研究非常重要,借助脑图谱,研究者可以精确地分析比较不同的脑影像数据,然而目前尚没有比较统一的标准脑图谱.本文针对基于磁共振成像的脑图谱构建方法进行概述,首先介绍了人脑图谱构建的发展进程,阐述脑图谱构建中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及其局限性;然后着重描述了构建脑图谱的基本方法;最后论述了应用脑图谱进行精确定量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包括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分析法和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法,并较深入地比较了两种方法的差异和近期研究进展.通过分析目前研究现状,本文总结了脑图谱构建研究中的主要方法及不足,并就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图像配准 脑区划分 脑图谱 统计学分析
下载PDF
基于图论的交互式脑部肿瘤MRI自动三维分割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伟 陈武凡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0-143,共4页
目的交互式自动三维分割脑部肿瘤。方法根据最大后验马尔可夫随机场理论(MAP-MRF),提出基于图论的最小切优化准则的三维脑肿瘤分割算法,同时结合期望最大化参数估计方法(EM)来自动估计混合高斯模型的参数,实现了脑部肿瘤三维(3D)分割。... 目的交互式自动三维分割脑部肿瘤。方法根据最大后验马尔可夫随机场理论(MAP-MRF),提出基于图论的最小切优化准则的三维脑肿瘤分割算法,同时结合期望最大化参数估计方法(EM)来自动估计混合高斯模型的参数,实现了脑部肿瘤三维(3D)分割。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脑部肿瘤的自动三维分割,具有分割结果准确,鲁棒性好的优点。结论本算法能够在简单交互下,完成脑部肿瘤快速,准确的三维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三维分割 图论 最大后验马尔可夫随机场 EM算法
下载PDF
空间导航的脑网络基础和调控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孔祥祯 张凤翔 蒲艺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0-337,共8页
空间导航在生活中时刻发生,空间能力衰退是阿尔兹海默症的重要早期表现。早期关于空间导航神经机制的研究主要关注单个脑区的特异性功能,但这些脑区如何交互以整合不同模态的信息支持复杂导航行为尚不清楚。脑成像技术、脑网络建模方法... 空间导航在生活中时刻发生,空间能力衰退是阿尔兹海默症的重要早期表现。早期关于空间导航神经机制的研究主要关注单个脑区的特异性功能,但这些脑区如何交互以整合不同模态的信息支持复杂导航行为尚不清楚。脑成像技术、脑网络建模方法和神经调控手段的发展,为在脑网络水平理解人类空间导航的认知神经机制提供了重要研究手段。本研究试图融合空间导航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借助脑网络建模、大数据分析、微电流刺激等前沿研究手段,研究空间导航脑网络的关键拓扑属性特征(如模块化、核心节点等),探寻该功能特异性神经网络的重要影响因素和调控机制,并构建空间导航的脑网络理论模型。研究成果将有利于理解人类复杂导航行为的脑网络基础,为阿尔兹海默症等相关认知障碍脑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导航 脑网络 神经调控 神经机制 认知地图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器官捐献学科建设现状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江文诗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1-870,共10页
目的提炼和总结我国器官捐献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学科发展趋势变化。方法以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器官捐献研究的中文和英文文献为样本,应用CiteSpace软... 目的提炼和总结我国器官捐献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学科发展趋势变化。方法以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器官捐献研究的中文和英文文献为样本,应用CiteSpace软件从发文量、关键词、期刊来源分布、核心作者合作网络、主要研究机构、重点文献被引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2018年至2022年共发表792篇,年均发文量达158篇,趋势呈现出迅速上升态势,以研究生毕业论文形式发表的论文达182篇(占23%)。常见的研究关键词包括器官移植、脑死亡、心死亡、意愿/认知/态度、法制、影响因素/危险因素、感染/并发症、器官获取组织、预后/质量、大学生/医学生教育、体外膜肺氧合、儿童、缺血-再灌注损伤、供者来源性感染、伦理、扩大标准供者、护理、协调员等,关键词聚类热点呈现围绕“器官捐献”这一主题向各个学科领域展开的趋势。研究成果发表刊物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研究内容以医学为核心,并跨越多个学科领域。大型器官移植机构团队发表的研究数量占绝大多数,机构内形成了相对紧密的合作关系;各机构间的合作强度较低,各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也较为松散,尚未能形成紧密的学术合作关系。全球“器官捐献”主题研究发文量前5的国家分别是美国(940篇)、英国(377篇)、西班牙(263篇)、加拿大(241篇)、中国(181篇),表明中国研究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发声已逐渐被认可。结论从近年文献发表的数量和内容来看,“器官捐献”在我国学术领域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是我国多个学界关心和广泛研究的课题之一,且相关的研究问题具有跨界、多元和多样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学科建设 脑死亡 多学科 文献计量学 知识图
下载PDF
On brain activity mapping: Insights and lessons from Brain Decoding Project to map memory patterns in the hippocampus 被引量:1
7
作者 TSIEN Joe Z. LI Meng +9 位作者 OSAN Remus CHEN GuiFen LIN LongNian WANG Phillip Lei FREY Sabine FREY Julietta ZHU DaJiang LIU TianMing ZHAO Fang KUANG Hui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3年第9期767-779,共13页
The BRAIN project recently announced by the president Obama is the reflection of unrelenting human quest for cracking the brain code, the patterns of neuronal activity that define who we are and what we are. While the... The BRAIN project recently announced by the president Obama is the reflection of unrelenting human quest for cracking the brain code, the patterns of neuronal activity that define who we are and what we are. While the Brain Activity Mapping proposal has rightly emphasized on the need to develop new technologies for measuring every spike from every neuron, it might be helpful to consider both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aspects that would accelerate our search for the organizing principles of the brain code. Here we share several insights and lessons from the similar proposal, namely, Brain Decoding Project that we initiated since 2007. We provide a specific example in our initial mapping of real-time memory traces from one part of the memory circuit, namely, the CA1 region of the mouse hippocampus. We show how innovative behavioral tasks and appropriate mathematical analyses of large datasets can play equally, if not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uncovering the specific-to-general feature-coding cell assembly mechanism by which episodic memory, semantic knowledge, and imagination are generated and organized. Our own experiences suggest that the bottleneck of the Brain Project is not only at merely developing additional new technologies, but also the lack of efficient avenues to disseminate cutting edge platforms and decoding expertise to neuroscience community. Therefore, we propose that in order to harness unique insights and extensive knowledge from various investigators working in diverse neuroscience subfields, ranging from perception and emotion to memory and social behaviors, the BRAIN project should create a set of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Brain Decoding Centers at which cutting-edge recording technologies and expertise on analyzing large datasets analyses can be made readily available to the entire community of neuroscientists who can apply and schedule to perform cutting-edg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 project brain Decoding Project brain activity map learning and memory episodic memory semantic knowledge IMAGINATION concepts fear conditioning earthquake experiences neural code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Neurexan on Stress-Induced Changes of Spectral EEG Power: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Crossover Exploratory Trial in Human Volunteers
8
作者 Wilfried Dimpfel 《World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9年第3期100-112,共13页
Neurexan is a multicomponent natural medicinal product?used?for?stress-related?symptoms such as nervous restlessness and insomnia. The present study?investigated?the?efficacy?of Neurexan on stress-induced changes of b... Neurexan is a multicomponent natural medicinal product?used?for?stress-related?symptoms such as nervous restlessness and insomnia. The present study?investigated?the?efficacy?of Neurexan on stress-induced changes of brainwave frequencies?us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pectral EEG power. Thirty healthy male and female volunteers were tested in a randomized, placebo controlled cross-over trial under conditions of relax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ress-in-?duction. Recording of the EEG was performed over four hours after drug administration. Data was?analyzed using the proprietary fast dynamic EEG technology Neurocode-Tracking. Quantitative EEG revealed a task dependent increase of beta2 power as a surrogate parameter of stress induced anxiety. The elevated frontotemporal beta2 power was ameliorated by intake of Neurexan during the second and third hour after administration. This indicates that Neurexan is effectively helping subjects to better cope with task-related stress situ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SS Anxiety QEEG brain map brainwave Frequency HOMEOPATHY Neurexan Nx4
下载PDF
跨通路选择性注意脑内记忆痕迹的位置 被引量:2
9
作者 罗跃嘉 吴宗耀 魏景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99-300,共2页
目的:研究脑内记忆痕迹的位置。方法:采用“跨通路延迟反应”实验模式,研究12名正常青年人注意与非注意条件下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实验分为二项:①注意视觉通路,忽视听觉通路;②注意听觉通路,忽视视觉通路。主要分析偏差刺... 目的:研究脑内记忆痕迹的位置。方法:采用“跨通路延迟反应”实验模式,研究12名正常青年人注意与非注意条件下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实验分为二项:①注意视觉通路,忽视听觉通路;②注意听觉通路,忽视视觉通路。主要分析偏差刺激ERP减去标准刺激ERP的偏差成分地形图。结果:发现视听通路在注意时最大失匹配负波(MMN)波幅分布于它们的初级感觉投影,而在非注意条件下视听最大MMN波幅均分布于额中央部。结论:对于长期争论的注意早晚期选择理论提出了选择位置具有可塑性这一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地形图 事件相关电位 选择性注意 记忆痕迹
下载PDF
基于WOS和Citespace的近十年全球脑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尧 孙燕群 +1 位作者 湛乐 刘宏毅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0年第11期1245-1250,共6页
目的为了解近十年全球脑科学研究现状,为推动我国脑科学研究提供建议和思考。方法检索WOS数据中脑科学研究文献,导出出版年、机构、资助机构、被引频次、高被引文献数据并进行分析,应用Citespace对WOS数据库中收录的脑科学文献进行共被... 目的为了解近十年全球脑科学研究现状,为推动我国脑科学研究提供建议和思考。方法检索WOS数据中脑科学研究文献,导出出版年、机构、资助机构、被引频次、高被引文献数据并进行分析,应用Citespace对WOS数据库中收录的脑科学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对学科类别、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6 067篇文献,近年来出版文献和被引频次均持续增长;美国在此研究领域占绝对优势地位;文献主要分布在神经科学等学科,研究热点和趋势呈现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结论中国应对脑科学宏观研究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加大投入,补足短板,加强应用研究和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科学 WOS CITESPACE 知识图谱
原文传递
应用双能计算机断层水肿图改进脑卒中介入治疗后早期梗死的可视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鹏飞 赵施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5期695-697,700,共4页
目的:观察双能计算机断层(DECT)重建优化水肿可视性(水肿图,EM)是否可改善脑卒中介入治疗(EST)后早期梗死检测。方法:46例患者,依照3种物质分解技术对脑窗(BW)、虚拟非增强(VNC)和改良VNC系列的水肿可视性优化结果进行分析,以随访图像... 目的:观察双能计算机断层(DECT)重建优化水肿可视性(水肿图,EM)是否可改善脑卒中介入治疗(EST)后早期梗死检测。方法:46例患者,依照3种物质分解技术对脑窗(BW)、虚拟非增强(VNC)和改良VNC系列的水肿可视性优化结果进行分析,以随访图像为对照。测定对侧与脑梗死侧密度差异(CID)。结果:与BW(-1.72±13.29)HU和VNC(8.30±4.74)HU相比,EM系列具有最大CIDs(73.34±49.32)HU,切点值<50.7HU时EM具有最高的梗死检出率(曲线下面积0.97 VS 0.54、0.91,P<0.01),尽管图像噪声稍显著。梗死定位不影响检测能力(P>0.05)。结论:在EST后,EM系列比VNC或BW系列具有更高的对比度和更好的早期梗死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计算机断层 脑卒中 脑梗死 脑水肿 水肿图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三阴性乳腺癌脑转移”研究可视化分析
12
作者 徐佳伟 汤雷 +4 位作者 徐思怡 虞程栋 余腾骅 陈雯 孙正魁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10期1579-1583,共5页
目的分析全球三阴性乳腺癌脑转移文献的分布规律和研究前沿,对三阴性乳腺癌脑转移的研究进行整体文献计量评价,为此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方向。方法研究数据均来自WOS核心数据库,使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三阴性乳腺癌脑转移研究的作者... 目的分析全球三阴性乳腺癌脑转移文献的分布规律和研究前沿,对三阴性乳腺癌脑转移的研究进行整体文献计量评价,为此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方向。方法研究数据均来自WOS核心数据库,使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三阴性乳腺癌脑转移研究的作者、机构及国家分布、研究热点与演进趋势等进行数据可视化处理以及相关分析。结果共分析了2007年到2021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的文献共计393篇,出版物发表数量呈波动性上升的趋势,发表数量最多的一年为2021年,全球共计发表相关文献60篇。主要研究机构有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北卡罗来纳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System)等。关键词分析得到350个关键词、20簇主要关键词聚类和14个突现关键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治疗、肿瘤分型、生存期等方面。突变点分析显示,三阴性乳腺癌脑转移的趋势集中在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增殖研究上。结论本研究成果为三阴性乳腺癌脑转移提供了研究重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可以进一步准确地指导学者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脑转移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Cite Space
下载PDF
脑的解剖结构与太极图关系之假说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洪彬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62-864,共3页
人体是一个大的生物场,脑有两个生物场,脑的解剖结构形成一个结构场,现代科学已证明了它的存在。同时,脑神经细胞组织的能量,在人体内影射出另一个异地聚合能的功能能量场,它没有解剖结构,但受脑形态结构的制约,气功态下腹部可见其与脑... 人体是一个大的生物场,脑有两个生物场,脑的解剖结构形成一个结构场,现代科学已证明了它的存在。同时,脑神经细胞组织的能量,在人体内影射出另一个异地聚合能的功能能量场,它没有解剖结构,但受脑形态结构的制约,气功态下腹部可见其与脑之形态相吻合的运转变化之太极图,这个功能能量场通过特殊的信息与脑相互沟通。放大镜是脑,太阳光是脑的功能,纸是机体的组织,光的聚焦点是脑神经能的异地聚合能的功能能量场,它具有功能。放大镜和聚焦点之间依据太阳光(气功修炼水平)的强弱而使纸燃烧程度不同。脑的解剖结构是太极图的物质基础,太极图是大脑能量场的反映体,他全息缩影复制脑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结构 太极图 反映体 能量场
下载PDF
Nanoscience and the nano-bioelectronics frontier
14
作者 Xiaojie Duan Charles M. Lieber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22,共22页
This review describes work presented in the 2014 inaugur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Springer Nano Research Award lecture, as well as current and future opportunities for nanoscience research at the interface with bra... This review describes work presented in the 2014 inaugur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Springer Nano Research Award lecture, as well as current and future opportunities for nanoscience research at the interface with brain science. First, we briefly summarize some of the considerations and the research journey that has led to our focus on bottom-up nanosca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cond, we recapitulate the motivation for and our seminal contributions to nanowire- based nano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ration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increasingly complex nanowire structur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broad range of "applications" enabled by the capability to control structure, com- position and size from the atomic level upwards. Third, we describe in more detail nanowire-based electronic devices as revolutionary tools for brain science, including (i) motivation for nanoelectronics in brain science, (ii) demonstration of nanowire nanoelectronic arrays for high-spatial/high-temporal resolution extracellular recording, (iii) the development of fundamentally-new intracellular nanoelectronic devices that approach the sizes of single ion channels, (iv) the introduc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a new paradigm for innervating cell networks with addressable nanoelectronic arrays in three-dimensions. Last, we conclude with a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exciting and potentially transformative advances expected to come from work at the nanoelectronics-brain inte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e-dimensional materials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NANOWIRES carbon nanotubes bottom-up paradigm nanoelectronics nanoelectronic arrays neural probes electrophysiolog35neural circuits brain activity map chronic recording and stimulation brain-machine interfaces
原文传递
电刺激的fMRI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飞燕 胡正珲 +2 位作者 赵小虎 王锐 杨振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6期954-956,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在大脑产生的激活 ,为理解和发展电刺激治疗疾病的方法提供依据和方向。方法 对健康被试者的手腕和肘部内侧进行不同频率的低频电刺激 ,采用功能磁共振仪进行脑部激活图像的采集。结果 表明不同频率的电刺... 目的 研究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在大脑产生的激活 ,为理解和发展电刺激治疗疾病的方法提供依据和方向。方法 对健康被试者的手腕和肘部内侧进行不同频率的低频电刺激 ,采用功能磁共振仪进行脑部激活图像的采集。结果 表明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在大脑中的激活具有差异性 ,引起了运动皮层和躯体感觉区的明显激活。结论 提示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可能激活了不同的神经通路 ,这些神经通路可能服务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功能 ,对于在电刺激的康复治疗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电刺激 大脑激活图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心理旋转的事件相关电位脑地形图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玖 杨来启 +4 位作者 刘光雄 吴兴曲 张彦 马文涛 邓自和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心理旋转的事件相关电位(ERP)脑地形图的变化,完善抑郁症患者在空间能力方面的脑地形图功能联系。方法对32例抑郁症患者和29例健康被试进行心理旋转任务的ERP测定。对其脑分布地形图的变化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心理旋转的事件相关电位(ERP)脑地形图的变化,完善抑郁症患者在空间能力方面的脑地形图功能联系。方法对32例抑郁症患者和29例健康被试进行心理旋转任务的ERP测定。对其脑分布地形图的变化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1)与对照组[错误率(29±9)%,反应时(604.74±54.39)ms]相比,抑郁症组合计错误率[(33±15)%]显著性升高,反应时[(755.22±70.18)ms]显著延长(P〈0.05)。(2)与对照组[N100:PZ(-3.78±1.05)μV、CZ(-5.67±2.21μV、P3(-2.34±0.59)μV、P4(-2.92±0.80)μV;P500:PZ(7.35±2.61)μV、CZ(7.65±2.42)μV、P3(6.53±2.11)μV、P4(7.29±2.57)μV]相比,抑郁症组合计波幅[N100:PZ(~0.31±0.09)μV、CZ(-2.27±0.57)μV、P3(-0.30±0.07)μV、P4(-0.33±0.08)μV;P500:PZ(6.04±2.16)μV、CZ(5.92±2.01)μV、P3(6.02±2.11)μV、P4(6.01±2.34)μV]显著性降低(P〈0.05),左右顶枕叶兴奋性差异消失(P〉0.05);N100抑郁症组正镜像兴奋性显著性降低(P〈0.05);P500则正像兴奋性降低,镜像显著性升高(P〈0.05)。左右大脑顶枕叶相比,抑郁症组正像右顶枕叶兴奋性显著性偏高(P〈0.05),而镜像的兴奋性差异消失(P〉0.05),对照组正镜像右顶枕叶兴奋性都显著性偏高(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心理旋转能力受损,即心理旋转反应准备负电位降低,正像存在优势半球,镜像优势半球消失。提示心理旋转能力受损的脑地形图可为临床诊断提供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心理旋转 事件相关电位 脑地形图
原文传递
钩藤碱对苯丙胺依赖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吉银 莫志贤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95-98,107,共5页
目的:观察钩藤碱对苯丙胺依赖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和脑电超慢涨落分析技术。结果:氯胺酮和钩藤碱均能消除苯丙胺导致的位置偏爱效应;苯丙胺使大鼠呈现完全偏离的“脑功能平衡图”,氯胺酮... 目的:观察钩藤碱对苯丙胺依赖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和脑电超慢涨落分析技术。结果:氯胺酮和钩藤碱均能消除苯丙胺导致的位置偏爱效应;苯丙胺使大鼠呈现完全偏离的“脑功能平衡图”,氯胺酮和钩藤碱可使其恢复至平衡态;苯丙胺导致大鼠脑内抑制性氨基酸含量明显下降(P<0.01),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明显上升(P<0.01),氯胺酮和钩藤碱均可恢复其至正常水平,钩藤碱本身对这些均无影响。结论:钩藤碱可调整苯丙胺引起的大鼠脑内氨基酸神经递质含量的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碱 苯丙胺 抑制性氨基酸 兴奋性氨基酸 条件性位置偏爱 全脑分维参数地形图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大鼠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雅宁 高俊玲 +3 位作者 李丽娜 安超旺 田艳霞 崔建忠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1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5只)、创伤组(60只)和依达拉奉组(50只)。Marmarous法建立SD大鼠弥漫性脑创伤模型;依达拉奉组大鼠伤后即刻经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10mg/kg,...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1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5只)、创伤组(60只)和依达拉奉组(50只)。Marmarous法建立SD大鼠弥漫性脑创伤模型;依达拉奉组大鼠伤后即刻经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10mg/kg,每天1次,共3d;分别于伤后1h、6h、24h、48h和72h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大脑皮质中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皮质区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及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伤后24h、48h、72h对大鼠综合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创伤组大鼠脑组织MDA水平(6h、24h、48h、72h)、磷酸化ERK1/2(1h、6h、24h、48h)和CytC(6h、24h、48h、72h)表达明显增高,细胞凋亡数(6h、24h、48h、72h)增多;综合运动能力评分下降(均P<0.05)。与创伤组比较,依达拉奉组大鼠脑组织MDA含量、磷酸化ERK1/2和CytC表达、神经细胞凋亡数下降;大鼠的运动功能评分回升(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抑制ERK1/2信号途径活化、减少神经细胞凋亡而发挥对脑创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创伤 依达拉奉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 细胞色素C 凋亡
下载PDF
基于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完善中医脑病学理论体系初探 被引量:11
19
作者 蒋莉娅 赵弘卿 +1 位作者 龚镭 蔺玉昌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8-120,共3页
互为表里的肺与大肠两经以及脑和腹部分别对应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中的四兑金、九乾督脉和一坤任脉。我们在既往研究基础上,从人身脏腑经络应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的表里关系、有关四兑金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基础研究、中医脑病学对应九... 互为表里的肺与大肠两经以及脑和腹部分别对应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中的四兑金、九乾督脉和一坤任脉。我们在既往研究基础上,从人身脏腑经络应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的表里关系、有关四兑金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基础研究、中医脑病学对应九乾督脉的初步研究、九乾督脉与一坤任脉表里对应关系启示新的脑病诊疗思路四个角度出发,探讨基于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以完善中医脑病学基础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脑病学 河图洛书 先天八卦图
原文传递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联合血栓弹力图MA值预测急性颅脑损伤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松 苏菲 +2 位作者 李士雪 郑勇涛 王敏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联合血栓弹力图(TEG)血栓最大振幅(MA)值预测急性颅脑损伤预后的价值。方法对9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损伤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小板(PLT)、白细胞计数、凝血功能和血栓弹力图(TEG)检查...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联合血栓弹力图(TEG)血栓最大振幅(MA)值预测急性颅脑损伤预后的价值。方法对9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损伤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小板(PLT)、白细胞计数、凝血功能和血栓弹力图(TEG)检查。脑损伤组患者伤后6个月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估其预后。PLR、MA值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LR和MA值预测预后的效能用ROC曲线分析。结果脑损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_(PT)=0.000,P_(APTT)=0.000,P_(Fib)=0.000);脑损伤组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NLR)、PLR、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凝血指数(C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LT计数、凝固角(α角)、M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_(R值)=0.000,P_(NLR)=0.000,P_(PLR)=0.012,P_(K值)=0.000,P_(PLT)=0.000,P_(α)=0.000,P_(MA值)=0.000,P_(CI)=0.025)。脑损伤组患者中预后不良患者的NLR、PLR、R值、K值、CI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LT计数、α、MA值均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_(R值)=0.000,P_(NLR)=0.000,P_(PLR)=0.000,P_(K值)=0.000,P_(PLT)=0.002,P_(α)=0.000,P_(MA值)=0.000,P_(CI)=0.000)。脑损伤组患者的PLR、CI、R值、K值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GOS评分均呈负相关(GCS:r_(PLR)=-0.304,P_(PLR)=0.006,r_(R)=-0.452,P_(R)=0.004,r_(K)=-0.241,P_(K)=0.033,r_(CI)=-0.416,P_(CI)=0.010;GOS:r_(PLR)=-0.421,P_(PLR)=0.008,r_(R)=-0.504,P_(R)=0.023,r_(K)=-0.316,P_(K)=0.009,r_(CI)=-0.486,P_(CI)=0.011),MA值、α与GCS和GOS评分均呈正相关(GCS:r_(MA)=0.341,P_(MA)=0.016,r_(α)=0.358,P_(α)=0.007;GOS:r_(MA)=0.467,P_(MA)=0.012,r_(α)=0.411,P_(α)=0.003)。MA值、PLR预测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1、0.937,而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79。结论PLR和TEG各指标可反映急性颅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血栓弹力图 血栓最大振幅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