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救治经验 被引量:109
1
作者 章翔 费舟 +12 位作者 王占祥 傅洛安 张剑宁 刘卫平 贺晓生 李兵 蒋晓帆 王彦刚 宋少军 曹卫东 甄海宁 郭庆东 李侠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 回顾性研究重型颅脑损伤 (SCCI)患者临床救治经验 ,探讨有效的治疗措施与方法 ,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 分析 3310例SCCI患者的致伤原因、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抢救措施、手术方式及预后状况。结果 本组病例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 目的 回顾性研究重型颅脑损伤 (SCCI)患者临床救治经验 ,探讨有效的治疗措施与方法 ,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 分析 3310例SCCI患者的致伤原因、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抢救措施、手术方式及预后状况。结果 本组病例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伤和高处坠落伤 ,损伤类型最常见为硬膜下血肿 ,其次为硬膜外和多发性血肿。临床表现主要为意识障碍、锥体束征和瞳孔改变。采用手术、药物等综合疗法。本组治愈、好转 2 4 10例 (72 .8% ) ,死亡 6 4 5例 (19.5 % )。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减压、术中妥善脑保护、维持有效的脑灌注压、加强术后的监护和防治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救治 脑挫裂伤 血肿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实验性脑挫伤GFAP,PCNA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吴旭 汪德文 +3 位作者 张国华 陈怀芳 单亚明 陶陆阳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65-66,共2页
采用改进的Feeney氏落体打击致Wistar大鼠脑挫伤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GFAP、PCNA的改变,用图像分析仪对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灰度和面积进行测量,SAS统计软件分析,得出脑挫伤... 采用改进的Feeney氏落体打击致Wistar大鼠脑挫伤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GFAP、PCNA的改变,用图像分析仪对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灰度和面积进行测量,SAS统计软件分析,得出脑挫伤后GFAP、PCNA变化的时间规律性,为脑挫伤形成时间推断提供新的手段。GFAP阳性细胞面积和灰度伤后呈上升趋势,伤后3h,即有显著增加(P<0.01),至4天时,阳性细胞灰度,面积达到峰值(P<0.01),伤后7天仍保持较高水平(P<0.01)。PCNA阳性细胞伤后12h出现,灰度呈上升趋势,面积呈下降趋势,伤后3天时达到最大值(P<0.01)。因此,GFAP、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的数量,灰度,面积改变有时间性规律;推断2~7天的脑挫伤则以GFAP、PCNA改变为主;脑挫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增多,只有很少一部分为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免疫组化 图像分析
下载PDF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一站式急救护理 被引量:24
3
作者 徐玮玉 王吉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一站式急救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急诊救治的1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与实验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一站式急救护理,比较2组急救效果。结果经相关治疗与护... 目的探讨一站式急救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急诊救治的1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与实验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一站式急救护理,比较2组急救效果。结果经相关治疗与护理后,实验组的救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诊抢救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实验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一站式急救护理,不仅能及时有效地提升抢救成功率和抢救效率,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外伤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脑挫裂伤 一站式急救护理
下载PDF
HSP70、NF应用于脑挫伤时间推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慧君 饶广勋 +1 位作者 朱少华 秦启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32-134,共3页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SABC法 ) ,检测实验大鼠脑挫伤灶周围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神经丝蛋白(NF)的染色变化。结果发现NF和HSP70在脑挫伤后30min便可检测到 ,而且仅出现在脑挫伤灶周围 ,12~24h后逐渐消失 ,故此两项指...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SABC法 ) ,检测实验大鼠脑挫伤灶周围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神经丝蛋白(NF)的染色变化。结果发现NF和HSP70在脑挫伤后30min便可检测到 ,而且仅出现在脑挫伤灶周围 ,12~24h后逐渐消失 ,故此两项指标既可作为早期脑挫伤时间推断的依据 ,同时也可作为判断脑挫伤灶是否存在及区分生前和死后脑挫伤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损伤时间 热休克蛋白 神经丝蛋白
下载PDF
根据S—100蛋白阳性胶质细胞的变化判断脑挫伤时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汪德文 张国华 +4 位作者 姜景涛 李如波 陈怀芳 吴旭 刘桂琴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45-146,169+187,共4页
本文米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了24只大白鼠脑挫伤不同时间的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S-100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挫伤2天后S—100阳性胶质细胞的胞体开始增大,突起不明显,随着脑挫伤时间的延长,胞体增大,突起明显... 本文米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了24只大白鼠脑挫伤不同时间的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S-100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挫伤2天后S—100阳性胶质细胞的胞体开始增大,突起不明显,随着脑挫伤时间的延长,胞体增大,突起明显的S—100阳性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到第五天时达高峰,在脑挫伤的周围区均为胞林大、突起明显的S—100阳性细胞,此结果表明S-100蛋白的变化可用于挫伤后时间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免疫组化 S—100蛋白.
下载PDF
实验性脑挫伤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的时间性变化 被引量:14
6
作者 周高举 秦启生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7-11,共5页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以神经元特异性烯酸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作为标记物,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不同存活时间中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发现,伤后3h可见NSE和GFAP染色变化,且随着存活时间延长,脑皮质...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以神经元特异性烯酸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作为标记物,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不同存活时间中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发现,伤后3h可见NSE和GFAP染色变化,且随着存活时间延长,脑皮质内挫伤处周围神经元逐步减少,而星形胶质细胞则逐渐增加,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为脑挫伤后早期存活时间的推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免疫组化 神经元 胶质纤维 病理学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挫伤脑组织白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立良 黎建明 +2 位作者 张日华 魏建功 曹作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1-372,共2页
目的 抑制白细胞参与脑挫 (裂 )伤后的局部炎性反应以减轻脑水肿 ,有利于保护神经细胞。方法 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脑外伤动物模型 ,实验组伤后持续静脉使用利多卡因 ,伤后6h取挫伤灶脑组织作病理切片和脑组织水含量的测定。结果 使... 目的 抑制白细胞参与脑挫 (裂 )伤后的局部炎性反应以减轻脑水肿 ,有利于保护神经细胞。方法 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脑外伤动物模型 ,实验组伤后持续静脉使用利多卡因 ,伤后6h取挫伤灶脑组织作病理切片和脑组织水含量的测定。结果 使用利多卡因组脑挫伤灶血管内白细胞无明显增多 ,伤灶内几乎无白细胞浸润 [(5 6.0± 6.2 )个 /mm2 ]组织水肿较轻 [水含量为(86.6± 1.0 % ) ] ;而对照组挫伤灶血管内白细胞显著增多 ,附壁现象明显 ,伤灶内大量白细胞浸润[(4 3 2 .0± 3 8.4) /mm2 ,P <0 .0 1] ,组织水肿明显 [水含量为 (89.46± 0 .70 ) % ,P <0 .0 5 ]。结论 利多卡因能抑制白细胞参与脑挫 (裂 )灶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 利多卡因 脑挫(裂)伤 白细胞 炎症
原文传递
实验性脑挫伤后Fos蛋白和NGFR变化与损伤时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宋连芳 孟凡堂 +3 位作者 刘希余 秦启生 夏胜海 饶广勋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32-136,共5页
目的 检测分析不同损伤时间组实验大鼠脑挫伤灶周围神经细胞中 NGFR阳性染色强度变化与损伤后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对其在脑挫伤时间推断中的作用作出评价。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ABC法),结合计算机彩色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大鼠... 目的 检测分析不同损伤时间组实验大鼠脑挫伤灶周围神经细胞中 NGFR阳性染色强度变化与损伤后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对其在脑挫伤时间推断中的作用作出评价。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ABC法),结合计算机彩色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原癌基因 c- fos的表达产物 Fos蛋白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NGFR)的染色变化。结果 ( 1)伤后 0.5h组在挫伤灶周围可见 Fos阳性染色细胞出现。伤后 3h组阳性表达数量和强度达峰值,且分布广泛。后表达逐渐降低。 1d后各组未见 Fos阳性染色强度增加的细胞。对照组染色为阴性。( 2)伤后 1d组在挫伤灶周围可见少量 NGFR阳性染色细胞,以神经细胞表达为主。伤后 3d组,阳性细胞表达与 1d组相比有显著性增强 (P< 0.01), 数 量 和 着 色 强 度 达 到 高 峰 , 量 多 且 染 色 深 。 之 后 逐 渐 缓 慢 减 弱 。 对 照 组 染 色 为 阴 性 。 可 见 脑 挫 伤 后 Fos和 NGFR在 损 伤 局 部 的 阳 性 染 色 分 别 在 伤 后 早 期 及 随 后 较 晚 时 段 里 出 现 。 前 者 表 达 时 间 短 暂 , 而 后 者 则 持 续 时 间 较 长 , 但 都 有 一 定 的 规 律 性 。 结 论 Fos蛋 白 和 NGFR变 化 可 用 于 脑 挫 伤 后 不 同 时 段 的 损 伤 时 间 推 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免疫组织化学 损伤时间 FOS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法医鉴定学
下载PDF
针刺对脑挫伤大鼠脑组织坏死面积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毅敏 唐纯志 +3 位作者 程少冰 敖杰男 曹勇 马民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8-530,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挫伤模型大鼠脑组织坏死面积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参照Feeney自由落体撞击造模法建立脑挫伤大鼠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纳络酮组、针刺组,每组10只。针刺组、纳络酮组分别给予针刺、腹腔注射纳...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挫伤模型大鼠脑组织坏死面积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参照Feeney自由落体撞击造模法建立脑挫伤大鼠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纳络酮组、针刺组,每组10只。针刺组、纳络酮组分别给予针刺、腹腔注射纳络酮,每天1次,共7天。处理结束后,采用生物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坏死面积、TUNEL法检测脑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损伤严重,坏死面积大于损伤面积,出现大量的脑细胞凋亡(P<0.01);针刺组、纳络酮组脑组织坏死面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小,且均小于损伤面积(P<0.01);两组大鼠脑细胞凋亡指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针刺组脑组织坏死面积与纳络酮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缩小脑挫伤模型大鼠脑织坏死面积、减少脑细胞凋亡,具有确切的抗继发性脑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针灸疗法 坏死面积 细胞凋亡 大鼠
原文传递
胼胝体非出血性挫伤的MRI诊断(附12例报告) 被引量:15
10
作者 全冠民 胡昭兰 +2 位作者 叶录安 王松 任延玉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03-705,共3页
目的 提高对胼胝体非出血性挫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例胼胝体非出血性挫伤的MRI资料。 11例为机动车车祸伤 ,1例为坠落伤。全部病例均进行了CT和MRI非增强检查 ,外伤至MRI检查的间隔时间 :8例为 1~ 3d、4例为 6~ 30... 目的 提高对胼胝体非出血性挫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例胼胝体非出血性挫伤的MRI资料。 11例为机动车车祸伤 ,1例为坠落伤。全部病例均进行了CT和MRI非增强检查 ,外伤至MRI检查的间隔时间 :8例为 1~ 3d、4例为 6~ 30d。结果  12例胼胝体挫伤灶中 ,3例位于压部 ,涉及干部为主者 9例。CT扫描胼胝体区未见异常密度。MRI上均表现为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 ,T2 WI上呈明显高信号 ,未见出血信号。SE或快速自旋回波 (FSE)轴面或矢状面T2 WI对病变显示清楚 ,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fluid attenuatedinversionrecovery ,FLAIR)则能抑制脑脊液的高信号 ,使病变显示更加突出。 1例 4个月后MRI检查显示挫伤灶演变为类似脑脊液信号的软化灶。10例还合并颅内多处脑挫伤和血肿。结论 胼胝体非出血性挫伤少见 ,CT检查难以发现 ,MRI是其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体 挫伤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颅内压监测在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裂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桂运 海舰 詹青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85-86,93,共3页
目的探讨有创性颅内压监测在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裂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指导重症监护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组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裂伤患者,观察颅内压监测对硬膜外血肿清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预警价值与患者转归。结果两组中迟发性血... 目的探讨有创性颅内压监测在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裂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指导重症监护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组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裂伤患者,观察颅内压监测对硬膜外血肿清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预警价值与患者转归。结果两组中迟发性血肿的发病率未见统计学差异,有创颅内压监测组患者的GOS评分优于非监测组,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而人均住院费用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有创性颅内压监测对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裂伤患者就迟发性血肿的发生与否具有早期预警价值,为采取恰当的后续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硬膜外血肿 脑挫裂伤
下载PDF
准静态下颞部撞击致颅脑伤的有限元模拟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辉 尹志勇 +3 位作者 蒋建新 王正国 陈继川 杨成 《创伤外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建立准静态下颞部撞击致颅脑伤的虚拟模型,研究准静态下颞部撞击所致的应力分布以及应力波的传播,探讨颞部撞击致颅脑伤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在Hypermesh软件中建立准静态颞部撞击伤的有限元模型,用Ls-Dyna软件对该有限元模型进行... 目的建立准静态下颞部撞击致颅脑伤的虚拟模型,研究准静态下颞部撞击所致的应力分布以及应力波的传播,探讨颞部撞击致颅脑伤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在Hypermesh软件中建立准静态颞部撞击伤的有限元模型,用Ls-Dyna软件对该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最后用Ls-Prepost软件进行后处理。结果撞击点处颞骨Von Mises应力以及颅内压力随撞击速度的提高而增大;应力波在颅骨表面的传播以撞击点为圆心的径向上传播,在颅骨-脑组织耦合处急剧衰减;颅底有应力集中区域。该数值模拟的结果与生物试验结果较吻合。结论本研究对颞部撞击致颅脑损伤的诊断和防护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撞击伤 模拟
下载PDF
87例大脑及脑干挫伤HSP70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亦武 张益鹄 +3 位作者 邓伟年 刘艳 林元益 徐小虎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09-212,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人大脑及脑干挫伤后神经细胞HSP70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及大脑与脑干HSP70变化的差异。方法对87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死亡脑挫伤组织进行病理学及HSP7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脑挫伤24h后.HSP70阳性神经细胞最多见... 目的探讨人大脑及脑干挫伤后神经细胞HSP70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及大脑与脑干HSP70变化的差异。方法对87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死亡脑挫伤组织进行病理学及HSP7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脑挫伤24h后.HSP70阳性神经细胞最多见,且免疫反应性最强,随后逐渐下降,14d组及30d组HSP70表达与对照组类似。脑挫伤部位可见较多HSP70阳性的淀粉样小体。图像分析显示大脑与脑干HSP70阳性细胞3个参数(A、IOD及AOD)之间呈高度显著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由高至低排列为:A>IOD>AOD。结论神经细胞HSP70免疫组化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作为推断脑挫伤经过时间的参考,大脑与脑干挫伤后神经细胞HSP70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脑挫伤灶周围淀粉样小体形成的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HSP70 损伤时间 图像分析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 法医鉴定学
下载PDF
猫脑挫裂伤灶周围“半暗带”影像学结合超微结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佰运 郝淑煜 +5 位作者 李欢 王双坤 孙异临 蔡蕾 刘颖 张建宁(点评)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66-669,共4页
目的对猫脑挫裂伤周围半暗带的影像学及超微结构进行动态研究。方法采用改良的Feeney法制作猫脑挫裂伤模型,伤后1h用超导3.0T磁共振扫描仪行磁共振扫描,观察挫裂伤周同影像学变化,并进行定位取材,行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MRI可见挫... 目的对猫脑挫裂伤周围半暗带的影像学及超微结构进行动态研究。方法采用改良的Feeney法制作猫脑挫裂伤模型,伤后1h用超导3.0T磁共振扫描仪行磁共振扫描,观察挫裂伤周同影像学变化,并进行定位取材,行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MRI可见挫裂伤周围脑区呈低灌注表现,DWI上低灌注区明显小于PWI上低灌注区,超微结构可见神经元、星形细胞、血脑屏障不同程度的损伤,神经元凋亡现象,并与时间和空间呈相关性。结论挫裂伤灶周围确实存在“创伤半暗带”;其发生发展过程及临床诊治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半暗带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Numerical study on dynamic mechanism of brain volume and shear deformation under blast loading 被引量:9
15
作者 Zhijie Li Zhibo Du +8 位作者 Xiaochuan You Zhanli Liu Jian Cheng Chengcheng Luo Dongyang Chu Shaowu Ning Yue Kang Ce Yang Zhuo Zhuang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104-1119,共16页
Blast-induc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b-TBI)is a kind of significant injury to soldiers in the current military conflicts.However,the mechanism of b-TBI has not been well understood,and even there are some contradictor... Blast-induc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b-TBI)is a kind of significant injury to soldiers in the current military conflicts.However,the mechanism of b-TBI has not been well understood,and even there are some contradictory conclusions.It is crucial to reveal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brain volume and shear deformations under blast loading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b-TBI.In this paper,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is adopted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researches on this issue for the first time.Based on the 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 method,the fluid-structure coupling model of the blast wave and human head i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wo situations,namely the head subjected to the frontal and lateral impacts.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analyzed to obtain the underlying dynamic mechanisms of brain deformation.The brain volume deformation is dominated by the local bending vibration of the skull,and the corresponding frequency for the forehead skull under the frontal impact and the lateral skull faced to the lateral impact is as high as 8 kHz and 5 kHz,respectively.This leads to the high-frequency fluctuation of brain pressure and the large pressure gradient along the skull,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brain under head collisions.While the brain shear deformation mainly depends on the relative tangential displacement between the skull and brain and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inner skull,being not related to the brain pressure and its gradient.By further comparing the medical statistics,it is inferred that diffuse axonal injury and brain contusion,the two most common types of b-TBI,are mainly attributed to brain shear deformations.And the von Mises stress can be adopted as the indicator for these two brain injuries.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diagnosis of b-TBI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tective equi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st-induc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Numerical head MODEL Fluid-structure coupling MODEL Diffuse AXONAL INJURY brain contusion
下载PDF
前额底脑挫裂伤的手术时机探讨 被引量:9
16
作者 郭剑峰 王占祥 +7 位作者 谭国伟 方耀春 姜月明 朱宏伟 薛伟明 叶永造 陈四方 沈上杭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前额底脑挫裂伤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前额底脑挫裂伤并施行手术的病例。结果入院即行手术(含24h内)14例为A组;初期保守治疗,24h后手术24例为B组。入院时GCS:A组平均6.5分,B组平均13分。... 目的探讨前额底脑挫裂伤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前额底脑挫裂伤并施行手术的病例。结果入院即行手术(含24h内)14例为A组;初期保守治疗,24h后手术24例为B组。入院时GCS:A组平均6.5分,B组平均13分。随访半年并根据GOS判定:A组康复良好8例(57.1%),中度残废3例(24.1%),重度残废2例(14.3%),死亡1例(7.1%);B组康复良好8例(33.3%),中度残废5例(20.8%),重度残废7例(29.2%),死亡4例(16.7%)。入院时A组GCS普遍低于B组,GOS结果A组良好率高于B组,A组重残率、死亡率低于B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额底脑挫裂伤早期(24h以内)明确手术指征,筛选出可能恶化的病例并及时手术对改善前额叶底脑挫裂伤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前额底 手术时机 手术指征
下载PDF
大鼠脑挫伤后脑组织COX-1/COX-2的表达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学荣 周亦武 +3 位作者 章诗伟 邓伟年 刘良 徐小虎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 观察脑损伤后COX 1和COX 2蛋白表达及其时序性变化 ,探讨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及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方法 以自由落体撞击雄性SD大鼠右顶叶制备脑挫伤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处理脑组织检材 ,观察不同时间 ( 1、 3、 5、 7、 1... 目的 观察脑损伤后COX 1和COX 2蛋白表达及其时序性变化 ,探讨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及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方法 以自由落体撞击雄性SD大鼠右顶叶制备脑挫伤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处理脑组织检材 ,观察不同时间 ( 1、 3、 5、 7、 14d)脑组织COX 1/COX 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及手术对照组大鼠 ,脑组织内有低水平的COX 1/COX 2表达 ;脑挫伤后 1~ 5d ,大鼠脑组织内COX 1表达逐渐增加 ,14d时仍维持在高表达水平 ;脑挫伤后 1~ 3d ,大鼠脑组织皮质内COX 2表达逐渐增加 ,1d时海马COX 2表达达高峰。结论 脑挫伤后可诱导COX 1/COX 2蛋白在脑内表达 ,并呈现出时序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挫伤 脑组织 COX-1 COX-2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类似物YM14673对大鼠脑损伤并发脑水肿的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家瑾 张绍东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用雄性Wistar大鼠,采用Feeney等的落体撞击法造成左顶颅脑挫伤。动物随机分组,给于TRH类似物YM14673(0.1mg·kg-1或1.0mg.kg-1,ip)或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组可明显地减轻脑水肿。
关键词 TRH 促甲状腺素 类似物 YM14673 脑损伤 脑水肿
下载PDF
脑挫裂伤的形态学变化及丹参治疗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辉 薛贵平 +1 位作者 邢立强 赵铁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3-146,T030,共5页
为了探讨脑挫裂伤的形态学变化及丹参对其治疗的作用。本研究用大鼠 6 0只 ,其中 45只复制脑挫裂伤动物模型 ,取其中 30只进行丹参加胞二磷胆碱钠肌肉注射治疗 ,伤后 2 d、14 d、和 2 8d取材 ,光、电镜下观察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并检... 为了探讨脑挫裂伤的形态学变化及丹参对其治疗的作用。本研究用大鼠 6 0只 ,其中 45只复制脑挫裂伤动物模型 ,取其中 30只进行丹参加胞二磷胆碱钠肌肉注射治疗 ,伤后 2 d、14 d、和 2 8d取材 ,光、电镜下观察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并检测了血清中的超氧化歧化酶与丙二醛。结果证明丹参加胞二磷胆碱钠治疗组脑挫伤区神经元恢复快 ,胶质瘢痕形成早 ,血清中超氧化岐化酶活性高于模型组 ( P<0 .0 5 ) ,丙二醛含量少于模型组。提示丹参与胞二磷胆碱钠联合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形态学变化 丹参 治疗作用
下载PDF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金胜昔 郐国虎 +2 位作者 周游 陈勇 刘磊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7期255-257,共3页
目的评估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11例均行颅内压监测的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同... 目的评估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11例均行颅内压监测的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同时对患者3个月格拉斯哥恢复评分(GOS)评估预后。结果 3例患者保守治疗;8例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脑挫伤灶清除术;3个月时进行GOS评估,7例恢复良好,1例中残,1例重残,死亡2例。结论颅内压监测可以为患者保守治疗提供安全保障,同时在患者病情变化时,为我们提供最佳手术时机,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脑挫裂伤 格拉斯哥评分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