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传统固定矫治器对牙列拥挤患者牙周的影响
1
作者 厉文华 鲍敏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2期48-51,共4页
目的 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牙列拥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3年9月连云港市立东方医院收治的101例牙列拥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密闭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50)、研究组(n=51)。对照组使用传统固定矫治器,研究组... 目的 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牙列拥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3年9月连云港市立东方医院收治的101例牙列拥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密闭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50)、研究组(n=51)。对照组使用传统固定矫治器,研究组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的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 G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 S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及附着丧失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 CAL),并检测龈沟液中炎性因子水平,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G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BI评分为(0.61±0.17)分,PLI评分为(2.58±0.49)分,CAL评分为(3.47±0.46)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6、11.294、6.820,P均<0.05);研究组龈沟液中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列拥挤效果较优,对患者牙周刺激较小,能够降低牙周炎症,且并发症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传统固定矫治器 牙列拥挤 牙周炎症 炎性因子 并发症
下载PDF
上颌第一前磨牙拔除后不同附件无托槽隐形矫正技术在尖牙的应力分布情况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强 廖天安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707-711,共5页
目的:比较上颌第一前磨牙拔除后不同附件无托槽隐形矫正技术在尖牙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单个正常牙合患者的影像,用于建立了上颌骨、上颌牙列、髌骨、隐形矫治器和附件的三维模... 目的:比较上颌第一前磨牙拔除后不同附件无托槽隐形矫正技术在尖牙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单个正常牙合患者的影像,用于建立了上颌骨、上颌牙列、髌骨、隐形矫治器和附件的三维模型。通过Ansys工作台分析尖牙配备动力臂和垂直长方形附件时(模型1组)尖牙和牙周膜的应力分布和运动模式,并与模型2组(仅有垂直矩形附件)和模型3组(非附件设计)进行比较。结果:模型1组组齿面应力分布均匀,应力集中在远端齿颈,并且牙齿运动大多属于近远中单向运动;在模型2组和模型3组中,应力逐渐向内侧唇侧和远端舌侧偏移,运动模式包括从唇侧到舌侧远端运动和扭转运动,其中模型3组扭转运动最为突出。施力后,模型1组位移最大,远端效率最高,为94%;模型2组的远端效率为73%,模型3组的远端效率最低为29%。结论:添加动力臂和垂直长方形附件后,增加了尖牙远中移动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附件 三维有限元 应力分布 远中移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