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世纪臂丛损伤诊治的研究方向与任务 被引量:59
1
作者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7-9,共3页
21世纪臂丛损伤诊治的发展目标包括以下几方面 :( 1)在臂丛损伤诊治中应用并开发三维直观技术。 ( 2 )选择更有效更科学的治疗方法治疗臂丛损伤。 ( 3 )对神经移位方法进行改良与创新。( 4 )加速神经再生。 ( 5 )能够早期检测神经再生... 21世纪臂丛损伤诊治的发展目标包括以下几方面 :( 1)在臂丛损伤诊治中应用并开发三维直观技术。 ( 2 )选择更有效更科学的治疗方法治疗臂丛损伤。 ( 3 )对神经移位方法进行改良与创新。( 4 )加速神经再生。 ( 5 )能够早期检测神经再生的质量。 ( 6)揭示肌萎缩的本质 ,找到定量指标。 (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治疗 诊断
原文传递
锁骨下水平副神经切断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树锋 张高孟 +2 位作者 顾玉东 张丽银 赵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94-597,共4页
目的观察在锁骨下水平切断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 ,恢复臂丛损伤患者肩外展功能的临床效果及对斜方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在锁骨下副神经内外侧分支入肌处切断副神经,移位到肩胛上神经 49例 ,术后 2~ 4年随访肩外展功能,其中 20例... 目的观察在锁骨下水平切断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 ,恢复臂丛损伤患者肩外展功能的临床效果及对斜方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在锁骨下副神经内外侧分支入肌处切断副神经,移位到肩胛上神经 49例 ,术后 2~ 4年随访肩外展功能,其中 20例来院随访的患者又进行了术后斜方肌肌力及电生理检查。结果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恢复臂丛损伤患者肩外展功能,其肩外展角度平均 61°,副神经移位后对斜方肌下部功能影响明显,对中、上部无明显影响。结论在锁骨下水平切断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后,其肩外展功能恢复良好 ,且对斜方肌上、中部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 神经移植 臂丛撕脱伤
原文传递
健侧C_7神经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干部损伤的改良术式 被引量:19
3
作者 彭峰 蔡佩琴 +2 位作者 陈德松 陈琳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 证实移植神经经胸锁乳突肌下方通道的改良术式修复臂丛神经根干部损伤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2年 12月 ,对 10例臂丛神经根干部损伤患者行健侧C7神经移位于患侧臂丛上干或下干。术中发现两神经断端间距为 ... 目的 证实移植神经经胸锁乳突肌下方通道的改良术式修复臂丛神经根干部损伤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2年 12月 ,对 10例臂丛神经根干部损伤患者行健侧C7神经移位于患侧臂丛上干或下干。术中发现两神经断端间距为 5 .5cm~ 10cm ,平均 7.8cm。采用桡浅神经、腓肠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等为移植神经 ,桥接健侧C7神经和患侧受神经。将移植神经经胸锁乳突肌下方通道为该术式的改良处。结果  3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较短未统计在内。 7例患者术后随访 6~ 15个月 ,6例修复上干者 ,其中 2例的屈肘肌力为M3 、肩外展肌力M2 ,2例屈肘、肩外展肌力M1~ 2 ,2例腋神经、肌皮神经肌电图有运动动作电位出现。 1例修复下干者 ,刺痛觉恢复至腕部 ,正中、尺神经肌电图示有运动动作电位出现。结论 健侧C7神经移位术中移植神经经胸锁乳突肌下方通道是可行的。其优点是缩短移植神经的长度和充分利用健侧C7的神经动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侧C7神经移位 修复 臂丛神经根干部损伤 术式改良 神经移植
原文传递
臂丛神经损伤的MRI表现与功能恢复的关系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新春 陈健宇 +4 位作者 沈君 曾庆思 伍筱梅 刘庆余 梁碧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的MRI表现与功能恢复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证实的70例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以及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63例臂丛神经损伤MRI诊断与手术结果一致,臂丛神经损伤正确诊断率为90%。15例节前损...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的MRI表现与功能恢复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证实的70例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以及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63例臂丛神经损伤MRI诊断与手术结果一致,臂丛神经损伤正确诊断率为90%。15例节前损伤中恢复4例,8例节后损伤中恢复6例,臂丛损伤的MRI表现与功能恢复的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创伤性脊膜囊肿与功能恢复关系密切。结论:在大多数患者中,臂丛神经损伤的MRI可提示其肢体功能恢复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MRI 预后
下载PDF
臂丛神经损伤后不同部位肌肉萎缩的检测和机制探讨 被引量:15
5
作者 胡韶楠 顾玉东 +2 位作者 徐建光 施达仁 陆洪珍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26-529,共4页
目的 研究臂丛神经损伤后不同部位的失神经骨骼肌的萎缩规律 ,并探讨细胞凋亡和肌卫星细胞的变化在失神经萎缩骨骼肌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 臂丛神经损伤后手术治疗患者 5 0例 ,术中切取不同部位的失神经骨骼肌 80块 ,按肌肉部位分为A... 目的 研究臂丛神经损伤后不同部位的失神经骨骼肌的萎缩规律 ,并探讨细胞凋亡和肌卫星细胞的变化在失神经萎缩骨骼肌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 臂丛神经损伤后手术治疗患者 5 0例 ,术中切取不同部位的失神经骨骼肌 80块 ,按肌肉部位分为A、B两组 ,A组为小指展肌 34块 ,B组为肱二头肌 4 6块 ,每块分别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失神经萎缩肌肉中凋亡细胞核的免疫组化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1)随时间的延长 ,肌细胞萎缩愈加明显 ,A、B组在各时间段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2 )失神经后骨骼肌中染成绿色的胶原纤维增多 ,早期增生并不明显 ,失神经支配 1年以上的肌肉中胶原增生更为显著。不同时间组胶原纤维与骨骼肌细胞面积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同一时间段内A、B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3)正常的骨骼肌细胞鲜见凋亡细胞核 ,失神经后骨骼肌随时间延长 ,其凋亡细胞核的数量增加 ,而小指展肌中上升速度较肱二头肌快。 (4)随着失神经时间的延长 ,肌卫星细胞含量迅速下降 ,小指展肌中肌卫星细胞下降速度较肱二头肌快。 结论 不同部位的肌肉失神经支配后 ,萎缩的肌纤维截面积及胶原纤维的增生情况相似 ,胶原纤维的增生只在晚期才成为影响神经修复手术疗效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肌肉萎缩 细胞凋亡 肌卫星细胞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14
6
作者 沈杰 王志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81-584,共4页
目的调查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对103例臂丛神经损伤手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得分... 目的调查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对103例臂丛神经损伤手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为(65.78±15.24)分,生理、心理和环境领域得分均低于常模(P<0.05或P<0.01)。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伤侧与优势手是否为同侧、上肢功能得分、家庭亲密度得分、家庭人均月收入是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且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应联合家属加强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双方面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创伤和损伤 生活质量 家庭关系
原文传递
多组神经移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38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杰 顾玉东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22-525,共4页
目的 探讨多组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对 38例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采用膈神经、副神经、肋间神经、健侧C7神经根移位治疗 ,并进行长期随访 ,观察肩外展、屈肘、屈指和手部感觉功能恢复的情况。 ... 目的 探讨多组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对 38例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采用膈神经、副神经、肋间神经、健侧C7神经根移位治疗 ,并进行长期随访 ,观察肩外展、屈肘、屈指和手部感觉功能恢复的情况。 结果  37例随访 (4.91± 1.2 5 )年。肩外展 >30°占 5 7.1% (2 0 35 )。屈肘恢复的总有效率为 73.7% (2 8 38) ,屈腕指动作恢复有效率为4 4 .7% (17 38) ,其中肌力≥M3者 10例 ,优良率为 2 6 .3% (10 38)。手掌感觉恢复有效率为 5 5 .3%(2 1 38)。肋间神经修复胸背神经 ,31例有不同程度肌力恢复 ,占 81.6 % (31 38) ,其中肌力≥M3者2 4例 ,有效率为 6 3.2 % (2 4 38)。 结论 多组神经移位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可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 疗效分析 多组神经移位 治疗
原文传递
磁共振对臂丛神经损伤诊断准确率的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曹树明 杨蓊勃 虞聪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臂丛神经节前损伤诊断的准确率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MRI对27例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多序列扫描,将影像学诊断与手术所见及术中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各神经根损伤诊...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臂丛神经节前损伤诊断的准确率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MRI对27例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多序列扫描,将影像学诊断与手术所见及术中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各神经根损伤诊断的准确率。结果臂丛神经节前损伤MRI表现的直接征象:冠状面、横断面或多平面重建均见脊神经前后根消失或连续性的中断,脊髓移位(中心点偏移〉1.5mm);间接征象:创伤性脊膜囊肿,椎管内囊状脑脊液积聚,脊髓变形或移位,“黑线征”,脊柱旁肌肉信号异常、强化。臂丛神经节后损伤MR/表现的直接征象:神经增粗或离断、扭曲,伴或不伴T2WI信号增高,创伤性神经瘤形成;间接征象:去神经化肌肉的显示。MRI对臂丛C5~T1各神经根撕脱损伤诊断的准确率分别是59.3%、85.2%、100%、88.9%和92.6%。结论MRI对臂丛各神经根节前损伤的诊断效能不同,影像诊断应与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检测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损伤 磁共振 诊断
原文传递
屈肌腱松解术后功能锻炼患者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臂丛阻滞的最低镇痛浓度 被引量:11
9
作者 姚长智 张伟 +3 位作者 方力 何锡强 苑贵敏 张晓光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2-424,共3页
目的比较屈肌腱松解术后功能锻炼患者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腋路臂丛阻滞的最低镇痛浓度(MLAC)。方法选择70例ASA Ⅰ或Ⅱ级行屈肌腱松解的择期手术病人,采用神经刺激器导管技术(B.Braun)行腋鞘置管。术后24-48 h进行功能锻炼前经导管注射20... 目的比较屈肌腱松解术后功能锻炼患者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腋路臂丛阻滞的最低镇痛浓度(MLAC)。方法选择70例ASA Ⅰ或Ⅱ级行屈肌腱松解的择期手术病人,采用神经刺激器导管技术(B.Braun)行腋鞘置管。术后24-48 h进行功能锻炼前经导管注射20 ml罗哌卡因(R组,n= 35)或布比卡因(B组,n=35),30min后进行VAS评分(包括静止和锻炼时)。采用阶梯序贯法,两种局麻药的起始浓度均为0.1%。如锻炼时VAS评分≤10 mm,同组的下一病例降低局麻药浓度0.01%;如锻炼时VAS评分>10mm,同组的下一病例增加局麻药浓度0.01%。同时观察运动功能阻滞程度。结果屈肌腱松解术后主动锻炼时,腋路20 ml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MLAC为0.133%, 95%可信区间为0.128%-0.138%;布比卡因的MLAC为0.121%,95%可信区间为0.116%- 0.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屈肌腱功能锻炼时的镇痛强度比为0.91。R组4例(11%)、B组16例(46%)患者发生运动神经阻滞,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屈肌腱松解术后主动运动镇痛中,罗哌卡因的镇痛强度较布比卡因弱10%,且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的影响较布比卡因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肌腱松解术 功能锻炼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臂丛阻滞 镇痛浓度
原文传递
臂丛神经合并上肢大血管损伤的手术时机与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宗宝 朱贤 +2 位作者 陆剑锋 黄建平 王涛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总结臂丛神经合并上肢大血管损伤的手术治疗结果,探讨最佳手术时机与方法的选择。方法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对4例臂丛合并上肢大血管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4例患者中,2例臂丛根性损伤合并锁骨下动脉损伤,2例臂丛束支部损伤合... 目的总结臂丛神经合并上肢大血管损伤的手术治疗结果,探讨最佳手术时机与方法的选择。方法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对4例臂丛合并上肢大血管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4例患者中,2例臂丛根性损伤合并锁骨下动脉损伤,2例臂丛束支部损伤合并肱动脉损伤。根据患者创伤程度与类型的不同,分别采用神经直接缝合、神经移植与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损伤。采用血管直接吻合、血管移植与血管搭桥修复血管损伤。其中1例神经血管急诊一期修复;1例神经血管亚急诊一期修复;2例急诊一期修复血管,二期修复神经。结果术后随访28~44个月,平均37个月。修复的血管通畅,患肢血供良好,修复的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臂丛合并上肢大血管损伤应争取一期同时修复血管与神经,二期修复神经会明显增加手术的难度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损伤 手术时机
原文传递
臂丛神经损伤早期修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琳 彭峰 +1 位作者 蔡佩琴 陈德松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79-282,共4页
目的研究臂丛神经损伤早期行神经修复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2004年2月—2005年10月,对5例早期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神经探查修复术。其中2例为臂丛神经束支部损伤,3例为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受伤后至手术时间最短为4 h,最长为25 d,平均为5.... 目的研究臂丛神经损伤早期行神经修复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2004年2月—2005年10月,对5例早期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神经探查修复术。其中2例为臂丛神经束支部损伤,3例为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受伤后至手术时间最短为4 h,最长为25 d,平均为5.8 d(140 h)。4例伴有锁骨下动脉或腋动脉损伤,2例伴有锁骨骨折,均在修复神经的同时行血管和骨折的处理。结果5例患者在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臂丛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血管通畅性良好。结论臂丛神经损伤早期行探查修复手术有利于神经的再生,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需具备相应的医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急诊处理 神经损伤
原文传递
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合并肩袖及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11
12
作者 劳杰 何继银 +4 位作者 顾玉东 张丽银 虞聪 赵新 陈为民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4-145,共2页
目的了解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合并肩袖及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的发病情况。方法以 50例诊断明确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臂丛上干损伤35例,全臂丛损伤15例;用超声检测的方法,探查其是否合并有肩袖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的损伤。结果... 目的了解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合并肩袖及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的发病情况。方法以 50例诊断明确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臂丛上干损伤35例,全臂丛损伤15例;用超声检测的方法,探查其是否合并有肩袖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的损伤。结果肩袖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完全损伤5例 (5/50),部分损伤17例(17/50);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合并肩袖及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有21例,占21/35;全臂丛神经损伤有1例,占1/15。结论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合并肩袖及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有非常高的发生率(21/35)。在制订臂丛神经上千损伤治疗方案的同时,需兼顾对损伤的肩袖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的治疗,尤其是对完全损伤肩袖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神经损伤 超声检查 肩袖损伤
原文传递
进胸膈神经全长切断后的肺功能变化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文东 顾玉东 +2 位作者 刘靖波 虞聪 徐建光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研究全长膈神经移位术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5例行全长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术的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病人的术后肺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共随访42~48个月,4例在随访过程中失访。结果所有病例术后无呼吸功能障碍,胸部X线片中均出现... 目的研究全长膈神经移位术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5例行全长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术的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病人的术后肺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共随访42~48个月,4例在随访过程中失访。结果所有病例术后无呼吸功能障碍,胸部X线片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术侧膈肌麻痹和抬高(高1.0~1.5个肋间)。肺功能参数如肺活量、肺活量占预期值的百分比、残气量、肺总量、功能残余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在术后1年均恢复到术前水平,但所有病例的最大吸气压值即使在术后4年仍比预期值有明显降低(平均降低20%)。结论单侧膈神经完全切断后的肺功能参数均在术后1年内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 创伤和损伤 膈神经 肺功能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在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明娜 郑宏明 赵刚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主要措施有功能康复训练、理疗等,将12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方法的臂丛神经损伤患...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主要措施有功能康复训练、理疗等,将12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方法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主要措施有针刺、推拿等,比较二组的康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臂丛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在功能量表各方面、整体健康状况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提高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护理 臂丛神经损伤 康复效果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胸背神经双分支的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学超 张文惠 +2 位作者 高顺红 李瑞国 李文宏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对胸背神经的外侧束和腋神经穿越四边孔后支配的三角肌肌支进行显微解剖研究,并应用于临床,为臂丛神经损伤后功能重建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取 17具成人尸体,在手术显微镜下对 31侧胸背神经外侧束和腋神经三角肌肌支进行解剖,观察... 目的对胸背神经的外侧束和腋神经穿越四边孔后支配的三角肌肌支进行显微解剖研究,并应用于临床,为臂丛神经损伤后功能重建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取 17具成人尸体,在手术显微镜下对 31侧胸背神经外侧束和腋神经三角肌肌支进行解剖,观察其可应用长度、直径及分支情况,并取神经标本经 HE染色、石蜡切片,对有髓神经纤维进行计数。临床上进行 3例手术。例 1将胸背神经外侧束与四边孔内切断的腋神经三角肌肌支吻合。例 2在例 1术式基础上,用胸背神经内侧束支配的部分背阔肌重建屈肘功能。例 3将背阔肌按内、外侧束的支配区域,剪切成两部分,移位的同时重建屈肘、屈指功能。结果胸背神经在入背阔肌处开始分为内、外侧束,外侧束明显较内侧束粗大。外侧束在背阔肌内可利用的长度平均为 58.2 mm,直径平均为 1.46 mm,有髓纤维数平均为 1 519根, 90.4%的外侧束可再分为 2支或 3支。腋神经三角肌肌支直径平均为 2.31 mm,有髓纤维数平均为 2 341根, 61.3%的三角肌肌支可再分为 3支, 32.3%的三角肌肌支可再分为 2支。 3例术后情况 :例 1三角肌肌力为 4级;例 2三角肌肌力为 4级,屈肘时肌力为 4级;例 3屈肘、屈指时肌力均达到 4级。结论应用胸背神经双分支的解剖基础,将胸背神经外侧束与腋神经三角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局部解剖学 神经移植 胸背神经双分支
原文传递
膈神经移位修复下干后股重建臂丛撕脱伤伸肘及伸指功能的中期随访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树锋 栗鹏程 +1 位作者 薛云浩 李玉成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5-861,共7页
目的观察膈神经移位修复下法国国会干后股重建臂丛神经撕脱伤伸肘、伸指、伸拇功能的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膈神经移位修复下干后股重建43例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的伸肘及伸指功能,男36例,女7例;年龄4-44岁,平均(23.5... 目的观察膈神经移位修复下法国国会干后股重建臂丛神经撕脱伤伸肘、伸指、伸拇功能的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膈神经移位修复下干后股重建43例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的伸肘及伸指功能,男36例,女7例;年龄4-44岁,平均(23.5±9.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12个月,平均(3.7±1.9)个月。其中全臂丛神经撕脱伤32例,中下十撕脱伴上千部分损伤或正常5例,C6-T1神经根撕脱伴C,椎孔外断裂或部分损伤6例。取锁骨上、下臂丛神经探查联合切口,显露下干后股,向近端干支分离后切断。将后侧束、桡神经向远端游离,切断后侧束的其他分支。将下干后股、后侧束及桡神经上提,膈神经存胸廓上口内切断,将膈神经与下十后股吻合。膈神经与下干后股直接吻合33例,通过腓肠神经桥接10例。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73个月,平均(39.7±7.1)个月。伸肘、伸指、伸拇肌力达到3或以上的比例分别为81.6%、41.9%、39.5%。结论膈神经移位修复下干后股,其伸肘功能恢复满意,伸指、伸拇功能的恢复仍需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创伤和损伤 膈神经 桡神经
原文传递
经椎体前路移位健侧颈_7神经根修复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雷 顾玉东 +6 位作者 徐建光 陆九州 徐文东 林森 沈云东 沈浩 韩栋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健侧颈,神经根经椎体前路移位,修复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的最短通路及其安全性,并分析其应用指征和临床疗效。方法将颈部双侧前斜角肌切断,经椎体前、食管后间隙构制健侧颈,神经根移位通路,将颈,神经根自锁骨后股束交界处切断... 目的探讨健侧颈,神经根经椎体前路移位,修复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的最短通路及其安全性,并分析其应用指征和临床疗效。方法将颈部双侧前斜角肌切断,经椎体前、食管后间隙构制健侧颈,神经根移位通路,将颈,神经根自锁骨后股束交界处切断,近端游离至椎间孔,通过皮神经桥接或直接缝合修复患侧颈_(5、6)神经根或上干前后股。2005年12月—2007年5月,对8例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伴下干部分损伤,或合并副、膈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修复。结果术后1周内,8例患者在咳嗽、进食时健侧手指有轻度麻木感,2~3周后症状逐步消失;体感诱发电位(SSEP)在术后3个月时均能引出,7个月时能引出支配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术后12个月肩、肘功能部分恢复。结论切断双侧前斜角肌不仅可以缩短移植神经的长度,且健侧颈,神经根翻转通路更通畅、安全。直接修复或短段皮神经移植极大地缩短了神经再生的距离,利于患肢肩、肘功能的恢复。术后早期禁食可以减轻食道的组织创伤反应,利于颈,神经根缝合口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显微外科手术 损伤 神经移植
原文传递
分娩性臂丛损伤后的肩外展及外旋功能重建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亮 顾玉东 +3 位作者 胡韶楠 苏昌祺 闵若良 傅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 评价斜方肌和 (或 )背阔肌移位术重建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 (产瘫 )后肩外展及外旋功能的疗效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对 34例产瘫后肩外展及外旋功能障碍的患儿行斜方肌和(或 )背阔肌移位术并经术后 1年以上的随访。 34例中 2 5例... 目的 评价斜方肌和 (或 )背阔肌移位术重建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 (产瘫 )后肩外展及外旋功能的疗效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对 34例产瘫后肩外展及外旋功能障碍的患儿行斜方肌和(或 )背阔肌移位术并经术后 1年以上的随访。 34例中 2 5例行单纯背阔肌移位术以重建肩袖功能 ,另 9例行背阔肌及斜方肌的组合式移位以同时重建三角肌功能。采用Gilbert肩关节功能 5级评定法作术后评价。结果  2 5例行单纯背阔肌移位者 ,肩外旋功能均有较明显的改善 ,但外展功能仅13例有明显改善 ,另 12例改善不显著 (Gilbert分级无进步 ) ;9例行斜方肌背阔肌组合式移位者 ,8例肩外展及外旋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 ,仅 1例无效。结论 对于产瘫的肩外展及外旋功能障碍者 ,若术前外展达到 90°以上 ,则可仅行背阔肌移位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肩关节损伤 臂丝损伤 肩外展 外旋功能重建
原文传递
端侧缝合与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损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文军 裴连魁 +2 位作者 梁炳生 史其林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 为临床提供端侧缝合与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损伤疗效优劣的实验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36只,按术后取材时间分为1、2、3个月组,每组12只。按手术方法分为2组。(1)端侧缝合组(前肢右侧):于臂丛内侧束远端外侧外膜上开窗,将桡神经远断端... 目的 为临床提供端侧缝合与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损伤疗效优劣的实验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36只,按术后取材时间分为1、2、3个月组,每组12只。按手术方法分为2组。(1)端侧缝合组(前肢右侧):于臂丛内侧束远端外侧外膜上开窗,将桡神经远断端和内侧束开窗处作外膜端侧缝合。(2)神经移位组(前肢左侧):在正中神经远端切断神经,将其近端和桡神经远断端作端端缝合。术后两组各时间组行电生理、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运动终板面积及抗神经丝(neurofilament,NF)免疫组化和神经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端侧缝合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潜伏期,NF阳性表达强度均劣于神经移位组(P<0.01);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及运动终板面积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1)。结论 端侧缝合组术后远端神经虽可再生但疗效明显差于神经移位组,故临床上是否可用其来修复臂丛神经损伤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侧缝合法 神经移位 臂丛损伤 动物实验 神经再生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椎管内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树锋 李玉成 +3 位作者 李中哲 王来旭 潘勇卫 张云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1-346,共6页
目的观察通过打开椎管找到残存的臂丛神经根并进行神经修复的可行性。方法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15具30侧,测量C5-T1,神经前根椎间孔段的直径、长度和有髓神经纤维计数。选择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2例为椎孔处刀刺伤,3例为闭合... 目的观察通过打开椎管找到残存的臂丛神经根并进行神经修复的可行性。方法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15具30侧,测量C5-T1,神经前根椎间孔段的直径、长度和有髓神经纤维计数。选择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2例为椎孔处刀刺伤,3例为闭合性创伤。自受伤到椎管内探查的时间为3-6个月,平均4个月。CTM显示部分已损伤的神经根其椎管内神经前后根仍存在,而锁骨上臂丛神经探查在椎间孔外找不到相应的具有正常结构的神经根近端,通过打开椎管将椎管内残存的神经根用腓肠神经桥接进行神经修复。结果C5-T1,神经前根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为4000-6000根,椎间孔段的长度为11~14mm,外径为1.2~1.5mm。5例患者的椎管内均找到了具有正常结构的神经根近端,其中C5神经根3例,C5、C6神经根1例,C7神经根1例。C5修复肩胛上神经和C5神经远端各1例,C5修复正中神经内侧头1例,C7修复内侧束1例,C5、C6分别修复上干后股、肌皮神经1例。术后随访38--46个月,平均42个月。5例患者其修复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力分别达3-4级。结论对于神经根在椎间孔处断裂的臂丛神经损伤,可通过打开椎管找到损伤神经根的近端,为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修复提供理想的动力神经源,有利于臂丛神经治疗效果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脊神经根病 损伤和创伤 椎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