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3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106
1
作者 文四成 陈潜沛 +2 位作者 欧阳天纬 李夏桃 麦武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2-47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拟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A组、B组和C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组、B组和C组分别给予0.3%、0.4%、0.5%的罗哌卡因30ml。观察...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拟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A组、B组和C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组、B组和C组分别给予0.3%、0.4%、0.5%的罗哌卡因30ml。观察并评价注药后15、30min臂丛各主要神经的痛觉阻滞效应、运动阻滞程度,记录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结果注药后15minA组、B组和C组各神经痛觉完全阻滞例数依次递增,C组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完全阻滞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5),C组运动阻滞3级(不能屈肘)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5);注药后30minB组和C组运动阻滞4级(不能屈腕)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1)。A组优16例(80%),良4例(20%);B组优18例(90%),良2例(10%);C组优18例(90%),良2例(10%),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或P%0.01)。结论0.3%~0.50o的罗哌卡因30ml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均可达到理想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随着浓度增加,麻醉起效加快而阻滞持续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肌间沟 臂丛 神经阻滞
下载PDF
上肢手术病人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被引量:93
2
作者 李挺 吴道珠 +1 位作者 徐旭仲 黄品同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上肢手术病人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拟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病人120例,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3组(n=40):超声引导组(U组)、神经刺激器组(N组)、传统方法组(T组)。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 目的探讨上肢手术病人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拟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病人120例,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3组(n=40):超声引导组(U组)、神经刺激器组(N组)、传统方法组(T组)。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容量混合液,剂量为0.4ml·kg-1。记录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并评价其阻滞完善率; 评定手术全程的麻醉效果(优、良、差),记录并发症。结果 U组4根神经阻滞完善率均接近100% (P>0.05),N组和T组尺神经的阻滞完善率均低于肌皮神经和桡神经(P<0.05)。与T组比较,U 组和N组正中神经阻滞完善率均较高,麻醉优良率较高,起效时间均较短(P<0.05或0.01)。与N组比较,U组尺神经阻滞完善率和麻醉优等率较高,起效时间较短(P<0.01)。T组穿刺过程中有3例误入血管,3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上肢手术病人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较神经刺激器辅助和传统方法下的阻滞效果更好,起效时间更短,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21世纪臂丛损伤诊治的研究方向与任务 被引量:59
3
作者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7-9,共3页
21世纪臂丛损伤诊治的发展目标包括以下几方面 :( 1)在臂丛损伤诊治中应用并开发三维直观技术。 ( 2 )选择更有效更科学的治疗方法治疗臂丛损伤。 ( 3 )对神经移位方法进行改良与创新。( 4 )加速神经再生。 ( 5 )能够早期检测神经再生... 21世纪臂丛损伤诊治的发展目标包括以下几方面 :( 1)在臂丛损伤诊治中应用并开发三维直观技术。 ( 2 )选择更有效更科学的治疗方法治疗臂丛损伤。 ( 3 )对神经移位方法进行改良与创新。( 4 )加速神经再生。 ( 5 )能够早期检测神经再生的质量。 ( 6)揭示肌萎缩的本质 ,找到定量指标。 (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治疗 诊断
原文传递
提高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治水平 被引量:60
4
作者 顾玉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损伤,但其疗效仍不理想,尤其臂丛等高位神经损伤的诊治一直是临床医学的一大难题。当前,应强调动员多方面的力量,明确职责,协同攻关。首先,领导者的责任是不要急功近利,切实把握周围神经损伤基础与临床研究方向...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损伤,但其疗效仍不理想,尤其臂丛等高位神经损伤的诊治一直是临床医学的一大难题。当前,应强调动员多方面的力量,明确职责,协同攻关。首先,领导者的责任是不要急功近利,切实把握周围神经损伤基础与临床研究方向的决策。第二,临床工作者的责任是要认认真真地做事,重点一是要明确周围神经神经的常见性,严防漏诊;二是要明确周围神经损伤手术指征,配合药物、康复等综合治疗方法。第三,手术者的责任是选择最终手术方法,酌情行神经松解、神经缝合、神经移植、神经移位术等。第四,研究者的责任是探索临床难题,主要包括神经再生缓慢问题、肌肉萎缩的变性与防治问题、灼性神经痛的治疗问题、手内部肌功能恢复问题等,应重视人类的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特殊性与规律性研究,提高周围神经损伤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神经修复 臂丛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6
5
作者 崔旭蕾 徐仲煌 +3 位作者 董锡臣 黄宇光 任洪智 罗爱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US)定位与单纯神经刺激器(NS)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US组和NS组。两组均给予0.5%的罗哌卡因30ml。记录寻找目标神经所需时...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US)定位与单纯神经刺激器(NS)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US组和NS组。两组均给予0.5%的罗哌卡因30ml。记录寻找目标神经所需时间和完成操作所需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和持续时间;评价各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程度、手术区域麻醉效果(优、良、失败);观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US组完成操作所需时间(3.7±1.1)min,明显短于NS组的(7.2±3.5)min(P<0.01)。US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2.0±2.4)min,明显快于NS组(15.2±3.0)min(P<0.05)。麻醉效果优等率US组为85%,NS组为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S组未出现并发症;NS组有3例患者出现与神经阻滞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臂丛 神经阻滞
下载PDF
健侧C_7神经根移位经椎体前通路的应用解剖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王树锋 胡琪 +3 位作者 王海华 苏彦农 赵俊会 常万绅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 通过尸体解剖及临床手术 ,找到健侧C7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损伤的最佳桥接神经通路。方法 对 8具成人颈段尸体标本 ,显露双侧臂丛神经 ,将右侧C7神经在干股交界处切断并游离至椎孔处 ,经前斜角肌的深面翻转至椎体前 ,测量C7神经根至... 目的 通过尸体解剖及临床手术 ,找到健侧C7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损伤的最佳桥接神经通路。方法 对 8具成人颈段尸体标本 ,显露双侧臂丛神经 ,将右侧C7神经在干股交界处切断并游离至椎孔处 ,经前斜角肌的深面翻转至椎体前 ,测量C7神经根至对侧臂丛上干前后股的距离。临床选择 13例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 ,术中测量健侧C7神经根经椎体前及颈前皮下通路修复患侧臂丛上干或前后股的距离 ,并对其手术入路进行观测。结果 尸体标本测量C7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至对侧臂丛上干前后股的距离平均为 ( 7.9± 2 .6)cm , x±s,下同。临床测量健侧C7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及颈前皮下通路至对侧臂丛上干或前后股的距离分别为 ( 9.4± 1.2 )cm及 ( 18.2± 3 .2 )cm。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1)。临床应用 13例全部取得成功 ,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经椎体前通路是健侧C7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损伤的最佳桥接神经通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侧C7神经根移位 椎体前通路 解剖学 臂丛神经损伤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局部用药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46
7
作者 李露 王晓林 +1 位作者 周海滨 王庚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8-330,共3页
目的通过评价右美托眯定局部用药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探讨其局部用药的镇痛机制。方法前臂及手部择期手术患者52例,年龄18~50岁,体重50~80kg,ASA分级I或Ⅱ级,拟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目的通过评价右美托眯定局部用药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探讨其局部用药的镇痛机制。方法前臂及手部择期手术患者52例,年龄18~50岁,体重50~80kg,ASA分级I或Ⅱ级,拟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6),对照组(C组)神经阻滞时仅用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D组)神经阻滞时局部注射罗哌卡因和0.8μg/kg右美托眯定的混合液。以臂丛支配区痛觉消失为阻滞有效,局麻药容量30ml,采用序贯法确定罗哌卡因浓度:初始浓度为0.50%,相邻浓度比值为1.2,阻滞有效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浓度,阻滞无效则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用Dixon.Massey法确定EC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D组罗哌卡因EC50(95%可信区间)为0.32%(0.30%~0.33%),C组为0.44%(0.42%~0.46%)。D组罗哌卡因EC50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局部用药可降低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EC50提示其具有局麻药样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酰胺类 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5
8
作者 赵丽艳 常庚申 康定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9-481,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在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拟行上肢手术患儿60例,年龄2~12岁,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组和解剖标志组。超声引导组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周围注入0.25%罗哌卡因0.5ml/kg;解剖标志组在环...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在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拟行上肢手术患儿60例,年龄2~12岁,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组和解剖标志组。超声引导组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周围注入0.25%罗哌卡因0.5ml/kg;解剖标志组在环状软骨(C6)Tk平肌间沟内为穿刺点,注入0.25%罗哌卡因0.5ml/kg。所有患儿均行氯胺酮基础麻醉(静注2mg/kg或肌注6mg/kg),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1.5~2.5mg·kg^-1·h^-1维持镇静。记录患儿手术时间、丙泊酚和氯胺酮总用量、苏醒时间、术中麻醉效果、苏醒期烦躁、恶心、呕吐、喉痉挛不良反应,以及血肿、声音嘶哑、局麻药中毒、气胸、膈神经阻滞、Horner综合征等麻醉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引导组丙泊酚和氯胺酮总用量均明显少于解剖标志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短于解剖标志组(P〈0.05)。超声引导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100%,明显高于解剖标志组的87%(P〈0.05)。解剖标志组苏醒期6例(20%)烦躁,3例(10%)呕吐,7例(23%)Homer综合征,2例(7%0)声音嘶哑;超声引导组1例(3%)呕吐,2例(7%)发生Horner综合征,超声引导组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解剖标志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进行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满意,术后苏醒迅速,苏醒期不良反应和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小儿 区域麻醉 臂丛神经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对上肢手术患者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及上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5
9
作者 周俊 王汉兵 +4 位作者 林文静 高润兴 李云 徐枫 杨承祥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对上肢手术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及上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拟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18~55岁,体重45~80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对照组...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对上肢手术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及上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拟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18~55岁,体重45~80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神经阻滞用药为0.5%罗哌卡因30 ml;右美托咪啶组(D组):神经阻滞用药为0.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啶8 mg混合液30 ml.评价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效果,记录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于麻醉诱导前(T0)、松止血带后1、5和30 min(T1-3)时抽取术侧肘部静脉血样,测定血浆MDA和缺血修饰蛋白(IMA)的浓度,同时取术侧肘部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术中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头晕、心动过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中主诉疼痛的患者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仍因疼痛无法完成手术的患者则改为全身麻醉.结果 无一例患者使用补救用药,无一例患者更改麻醉方式,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头晕、心动过缓等并发症.与C组比较,D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血浆MDA和IMA的浓度明显降低,PaO2和BE升高(P<0.05),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两组T2、T3时血浆MDA和IMA的浓度升高,C组T1时pH值降低,两组T1时PaO2降低,T1、T2时BE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不仅可增强上肢手术患者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还可减轻止血带诱发的上肢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神经传导阻滞 臂丛 再灌注损伤 上肢
原文传递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实施老年病人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王俊安 汪春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51-1052,共2页
目的评估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实施老年病人臂丛神经阻滞的优缺点及安全性。方法 75例ASAⅡ或Ⅲ级择期实施上肢手术的65岁以上老年病人,随机均分为三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组(US组);超声引导组(U组);神经刺激仪定位组(S组)。记录... 目的评估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实施老年病人臂丛神经阻滞的优缺点及安全性。方法 75例ASAⅡ或Ⅲ级择期实施上肢手术的65岁以上老年病人,随机均分为三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组(US组);超声引导组(U组);神经刺激仪定位组(S组)。记录各组臂丛神经阻滞的各项评价指标。结果三组局麻药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S组和U组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S组(P<0.05),辅助用药例数、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S组(P<0.05);US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U组(P<0.05),三组均无病人改全麻。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病人影响小,用于老年病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刺激仪 臂丛 神经阻滞 老年病人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被引量:39
11
作者 李金玉 葛东建 +1 位作者 祁宾 唐刚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1-713,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I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20~60岁,体重40~70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组(n=20):罗哌卡因组(R组)、不同剂量右美托...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I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20~60岁,体重40~70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组(n=20):罗哌卡因组(R组)、不同剂量右美托眯定混合罗哌卡因组(RD1-5组)。采用经肌间沟法行臂丛神经阻滞,R组单次注射0.5%罗哌卡因25ml;RD1-5组单次注射含右美托咪定[0.25μg/kg(RD。组)、0.50μg/kg(RD2组)、0.75μg/kg(RD3组)、1.00μg/kg(RD4组)、1.25μg/kg(RD5组)]的0.5%罗哌卡因25ml。记录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心血管事件、过度镇静、气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RD1-5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P〈0.05)。与RD1组和RD2组比较,RD3-5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P〈0.05)。RD1-2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4组和RD5组少数患者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和过度镇静。其余各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0.75μg/kg混合0.5%罗哌卡因25ml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臂丛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酰胺类 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2
作者 詹银周 张兴安 +2 位作者 邵伟栋 徐波 吴群林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6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均选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穿刺找到异感后注射0.375%罗哌卡因10mL+1%利多卡因10mL局部麻醉,15min后麻醉效果确定、切皮无疼痛感后,试...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6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均选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穿刺找到异感后注射0.375%罗哌卡因10mL+1%利多卡因10mL局部麻醉,15min后麻醉效果确定、切皮无疼痛感后,试验组10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后以0.5μg·kg^(-1)·h^(-1)维持30min;对照组则静脉注射氟芬合剂2mL(含氯哌利多2.5mg和芬太尼0.05mg)。记录不同时点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并进行OAA/S镇静评分。结果 2组给药后,各时点OAA/S评分均降低,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停药后20min试验组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用药后心率减慢(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试验组患者给药及维持期间SpO_2、呼吸频率无明显变化,对应时点对照组患者5pO_2、呼吸频率有所下降,2组差异显著(P<0.05)。2组术后均无发生恶心、呕吐,患者对术中评价满意。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清醒患者有明显镇静效应并可被唤醒,无呼吸抑制情况,但会使患者心率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臂丛 麻醉 局部 氟哌利多 芬太尼
原文传递
高频超声引导锁骨上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8
13
作者 吴道珠 黄品同 +3 位作者 李挺 徐旭仲 余微萍 杨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4期524-527,共4页
目的:通过高频超声引导锁骨上、下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来评价锁骨上、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价值,旨在探讨一种新的外周神经阻滞方法。方法:选择上肢前臂及手部、血管造瘘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超声引导锁骨上(SCB)和锁骨下(ICB)二组,... 目的:通过高频超声引导锁骨上、下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来评价锁骨上、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价值,旨在探讨一种新的外周神经阻滞方法。方法:选择上肢前臂及手部、血管造瘘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超声引导锁骨上(SCB)和锁骨下(ICB)二组,每组各60例,各组均在超声引导下完成阻滞,两组测定麻醉操作时间,分别记录腋神经、上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的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和麻醉并发症,并评定麻醉效果。结果:高频超声能成功地引导到达靶神经,并能清晰地显示局麻药的扩散。SCB组和ICB组的麻醉操作时间分别为(4.5±3.2)min,(3.9±1.6)min,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CB组的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起效时间分别为(8.3±3.1)min、(7.1±2.8)min和(3.8±4.1)min,ICB组分别为(4.1±2.0)min、(3.6±1.7)min和(8.5±1.8)min,SCB的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的起效时间较ICB组长,而桡神经的起效时间较短(P<0.05);两组麻醉完善率为100%。SUB组麻醉有效率86%,INF组有效率8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CB的组Horner`s综合征发生率为16%,ICB无并发症。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楚地显示臂丛神经,其能监测锁骨上、下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可行的区域麻醉方法,尤其对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更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臂丛 神经阻滞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儿术后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37
14
作者 黄葱葱 连春微 +3 位作者 夏颖 南洋 李挺 李军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儿术后转归的影响。 方法择期行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儿60例,性别不限,年龄6~12岁,BMI〈24 kg/m2,ASA分级Ⅰ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儿术后转归的影响。 方法择期行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儿60例,性别不限,年龄6~12岁,BMI〈24 kg/m2,ASA分级Ⅰ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组(DR组),每组30例。七氟醚麻醉下行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DR组给予0.25%罗哌卡因+1 μg/kg右美托咪定(0.3 ml/kg),R组给予0.25%罗哌卡因0.3 ml/kg。记录苏醒时间,于苏醒即刻观察躁动的发生情况,记录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和运动神经阻滞时间、PACU镇静、镇痛药物用量、术后24 h补救镇痛药物曲马多用量和PACU滞留时间,观察围术期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R组比较,DR组患儿苏醒即刻躁动发生率降低,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延长,PACU镇静、镇痛药物和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药物曲马多用量减少,苏醒时间和PACU滞留时间延长(P〈0.05)。2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其它围术期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促进七氟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儿的术后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麻醉药 吸入 儿童 康复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时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6
15
作者 赵彩霞 靳会欣 +3 位作者 张在旺 刘军 陈卫 庞国勋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44-847,共4页
目的通过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时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确定右美托咪定局部用药的适宜剂量。方法择期行尺骨和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9~50岁,体重50~80kg,ASA分级I或... 目的通过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时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确定右美托咪定局部用药的适宜剂量。方法择期行尺骨和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9~50岁,体重50~80kg,ASA分级I或Ⅱ级,拟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0.4、O.6、0.8μg/kg组(D.组、D:组和D,组),C组神经阻滞用药仅为罗哌卡因,D1-3组神经阻滞用药为罗哌卡因和相应剂量右美托咪定的混合液。以臂丛支配区痛觉消失作为阻滞有效的标准,局麻药容量为40ml,采用序贯法确定罗哌卡因浓度,初始浓度为0.4%,相邻浓度的比值为1.0,阻滞有效时采用低一级浓度,否则采用高一级浓度,直至每组出现第7个交叉点。以各交叉点罗哌卡因浓度的均数作为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EC50。记录臂丛神经阻滞有关不良事件、心血管不良事件和镇静过度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D1组、D2组和D3组入选病例分别为20、22、24、19例;与C组比较,D2组和D3组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EC50降低(P〈0.05),D1组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EC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D1组未见不良事件发生,D2组心动过缓发生率为17%,但是一过性的;D3组心动过缓发生率为58%,低血压发生率为32%,且需要特殊处理,镇静过度发生率为10%。结论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时右美托咪定的适宜剂量为0.6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酰胺类 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原文传递
胸腔镜视下切取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报告 被引量:28
16
作者 徐文东 顾玉东 徐建光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 首创在胸腔镜视下切断膈神经远端移接于肌皮神经的新术式。方法 临床应用 5例。在胸腔镜视下于入膈肌近端切断膈神经 ,游离在胸腔内的膈神经全长。膈神经自锁骨上抽出经皮下引至肌皮神经 3例 ,于锁骨下自第二肋间引出移位于肌皮... 目的 首创在胸腔镜视下切断膈神经远端移接于肌皮神经的新术式。方法 临床应用 5例。在胸腔镜视下于入膈肌近端切断膈神经 ,游离在胸腔内的膈神经全长。膈神经自锁骨上抽出经皮下引至肌皮神经 3例 ,于锁骨下自第二肋间引出移位于肌皮神经 2例。移接于肌皮神经主干 2例 ,移接于肌皮神经肌支 3例。首例于术后 110d ,检测肱二头肌肌电图出现再生电位。结论 胸腔镜视下切断并游离胸腔内膈神经全长 ,是膈神经移位术中切取膈神经的最佳术式。手术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这一术式也可将膈神经移接于正中、尺神经 ,对提高臂丛根性撕脱伤的治疗效果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膈神经移位 臂丛神经损伤 神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高频超声对臂丛神经显像和定位的价值 被引量:32
17
作者 吴道珠 徐旭仲 +5 位作者 李挺 黄品同 黄福光 吕夕明 杨琰 邹春鹏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49-452,共4页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臂丛神经显像和定位的价值。方法采用高频超声对30例志愿者行臂丛神经检查,主要在肌间沟、锁骨上、锁骨下及腋下4个部位。11例志愿者臂丛分布的4个部位上,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进针及定位神经,然后在电神经器刺激下确认...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臂丛神经显像和定位的价值。方法采用高频超声对30例志愿者行臂丛神经检查,主要在肌间沟、锁骨上、锁骨下及腋下4个部位。11例志愿者臂丛分布的4个部位上,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进针及定位神经,然后在电神经器刺激下确认是否为神经。所有臂丛神经声像图特征、解剖的变化、进针和神经定位均被动态记录。结果臂丛神经在横断面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结构,内部由点状回声组成,肌间沟、锁骨上及腋下臂丛神经显示率均为100%,锁骨下臂丛神经显示率为97%。11例志愿者臂丛声像图上低回声结构在超声引导下行电刺激均被证实为神经组织。结论高频超声能提供高质量的臂丛神经声像图。超声引导下穿刺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臂丛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 被引量:34
18
作者 陈云俊 夏艳 +2 位作者 夏新 黄树敬 何咸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01-1103,共3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52例ASAⅠ或Ⅱ级拟行单侧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U组)和传统体表定位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N组)。...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52例ASAⅠ或Ⅱ级拟行单侧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U组)和传统体表定位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N组)。局麻药为0.2%盐酸罗哌卡因,总量为1ml/kg。肌间沟入路和腋路分别给予局麻药总量的一半。观察两组注入局麻药后5、10、15min的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的阻滞情况、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注入局麻药后5、10、15min时U组桡神经阻滞有效率明显高于N组,注入局麻药后10、15min时U组尺神经和正中神经阻滞有效率明显高于N组(P<0.01或P<0.05)。U组麻醉优良率为26例(100%),明显高于N组20例(76.9%)(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患儿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 被引量:33
19
作者 顾晨桃 王爱忠 +1 位作者 单宇 江伟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7-219,共3页
目的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方法 择期上肢手术患者50例,年龄19~72岁,体重45~83 ks,身高150~181 cm,ASA分级Ⅰ或Ⅱ级.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罗哌卡因30 ml,初始浓度0.50%,浓度变化梯度为O... 目的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方法 择期上肢手术患者50例,年龄19~72岁,体重45~83 ks,身高150~181 cm,ASA分级Ⅰ或Ⅱ级.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罗哌卡因30 ml,初始浓度0.50%,浓度变化梯度为O.05%,阻滞有效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浓度,阻滞无效,则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采用Prebit法计算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为0.436%,95%可信区间为0.393%~0.477%.结论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为0.4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臂丛与颈深丛联合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20
作者 谢淑华 丁玲 +2 位作者 魏颖 耿立成 王国林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1-754,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臂丛与颈深丛联合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A组)和神经阻滞组(NA组),每组30例。GA组患者常规全身麻醉,NA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臂丛与颈深丛联合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A组)和神经阻滞组(NA组),每组30例。GA组患者常规全身麻醉,NA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颈深丛阻滞。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情况,术后首次进食水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麻醉总费用,平均住院时间,患者麻醉满意度评分,手术医生麻醉满意度评分,术后2、4、8、12 h时视觉模拟评分(VAS),需要额外镇痛药物患者比例,术后24 h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心率最低值,患者术中麻醉满意度、手术医师术中麻醉满意度,术后12 h VAS评分≤3分比例、需要额外应用镇痛药物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A组患者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心率最高值均低于GA组,术后首次进食水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明显短于G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GA组,麻醉总费用和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GA组,术后2、4、8 h VAS评分≤3分比例显著高于GA组,需要额外应用镇痛药物患者比例显著低于GA组(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完善的臂丛联合颈深丛神经阻滞是肩关节镜手术麻醉的一种可靠选择,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臂丛 颈丛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肩关节镜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