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飞飞 黄金思 +2 位作者 王翕韫 刘婉慧 叶建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7-133,共7页
【目的】克隆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Burkholderia pyrrocinia JK-SH007)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BpPG),并阐明Bp PG基因在B.pyrrocinia JK-SH007定殖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PG-F、PG-F)克隆Bp PG基因,并对其... 【目的】克隆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Burkholderia pyrrocinia JK-SH007)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BpPG),并阐明Bp PG基因在B.pyrrocinia JK-SH007定殖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PG-F、PG-F)克隆Bp PG基因,并对其全长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MEGA 5.0软件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将B.pyrrocinia JK-SH007接种杨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Bp PG基因在B.pyrrocinia JK-SH007定殖过程中的差异表达。【结果】Bp PG基因全长2 001 bp,编码666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69.23 ku,理论等电点为8.37;Bp PG蛋白有6个蛋白质结合位点,属于Glycosyl hydrolases family 28家族,为亲水性蛋白,不具有信号肽。二级结构主要包括α-螺旋、β折叠、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二级结构相符。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p PG与PG(Gen Bank序列号WP 034181566.1)具有同源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pyrrocinia JKSH007定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Bp PG基因表达量存在差异。【结论】克隆得到Bp PG基因,Bp PG基因在进化上是保守的,其极有可能在B.pyrrocinia JK-SH007定殖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 分子克隆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