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氨基酮戊酸乳膏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癌前病变和皮肤原位癌 被引量:49
1
作者 王宏伟 王秀丽 +1 位作者 过明霞 虞叶风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皮肤癌前病变和皮肤原位癌的疗效。方法对15例光线性角化病、3例Queyrat增生性红斑和8例Bowen病患者进行ALA-PDT治疗。结果15例光线性角化病患者的17个皮损获得完全缓解,2例复发,复发率13.3...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皮肤癌前病变和皮肤原位癌的疗效。方法对15例光线性角化病、3例Queyrat增生性红斑和8例Bowen病患者进行ALA-PDT治疗。结果15例光线性角化病患者的17个皮损获得完全缓解,2例复发,复发率13.33%;3例Queyrat增生性红斑除1例无效外,另2例患者的皮损获完全缓解,无复发;8例Bowen病除1例获得部分缓解外,其他7例完全缓解,1例复发。结论ALA-PDT是一种疗效好、无明显痛苦、无瘢痕形成、复发率低、美容效果好的治疗皮肤癌前病变和皮肤原位癌的新疗法;特别适合于头面部及外生殖器部位的多发性、较大面积皮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酮戊酸 角化病 增殖性红斑 bowen
原文传递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治疗Bowen病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秀丽 徐世正 +1 位作者 张春荣 郑卫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Bowen病的疗效。方法5例Bowen病患者皮损发生于腹部及股部,面积3.2cm×30cm至4.5cm×30cm,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局部外用...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Bowen病的疗效。方法5例Bowen病患者皮损发生于腹部及股部,面积3.2cm×30cm至4.5cm×30cm,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局部外用新鲜配制的20%ALA霜,3h后用波长632.8nm的HeNe激光照射,激光机输出功率为100mW,每次光剂量60~100J/cm2,照射时间8~15min。结果经1次(1例)和4次(4例)治疗后,患者皮损完全消退,恢复正常皮纹。随访6~1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ALA-PDT治疗Bowen病简单、有效、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酮戊酸 光化学疗法 bowen 疗效 皮肤肿瘤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鲍温病1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3
作者 熊林 陆延娜 +2 位作者 万静 魏亚东 赵延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鲍温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例鲍温病患者分为两组,各10例。治疗组予5-氨基酮戊酸外涂于皮损处,3h后予红光照射20min,能量密度100~120J/cm2,1次/周,共4周。对照组外涂5-氟尿嘧啶软膏皮损处,2次/d,共...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鲍温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例鲍温病患者分为两组,各10例。治疗组予5-氨基酮戊酸外涂于皮损处,3h后予红光照射20min,能量密度100~120J/cm2,1次/周,共4周。对照组外涂5-氟尿嘧啶软膏皮损处,2次/d,共4周。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90.00%,对照组为30.00%,两组间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有溃疡及瘢痕等不良反应。结论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鲍温病临床疗效较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5-氨基酮戊酸 5-氟尿嘧啶软膏 鲍温病
下载PDF
p27、细胞周期素D_1在恶性角质形成细胞肿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7
4
作者 杜娟 张建中 +2 位作者 朱铁君 涂平 刘桂英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肿瘤中 p27、细胞周期素 D1的蛋白表达与角质形成细胞肿瘤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 p27与细胞周期素 D1蛋白表达。结果 p27在 Bowen病和日光性角化病均为高表达,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为低... 目的探讨恶性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肿瘤中 p27、细胞周期素 D1的蛋白表达与角质形成细胞肿瘤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 p27与细胞周期素 D1蛋白表达。结果 p27在 Bowen病和日光性角化病均为高表达,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为低表达,而且前两者的表达显著高于后两者( P< 0.05)。细胞周期素 D1在 Bowen病、基底细胞癌及日光性角化病均无表达,而在鳞状细胞癌表达率很高。结论 p27和细胞周期素 D1蛋白表达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肿瘤中的改变具有一定肿瘤特异性,可作为判断角质形成细胞肿瘤恶性程度、评估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wen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P27 细胞周期蛋白D1 皮肤肿瘤
原文传递
δ-ALA-PDT治疗面部基底细胞癌、Bowen病及日光性角化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洁思 李森真 李春香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δ-ALA-PDT)治疗面部浅表基底细胞癌(BCC)、Bowen病(BD)及日光性角化病(AK)的近期效果。方法24例患者中,16例皮肤BCC,3例BD病,5例AK,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局部外用新鲜配制的20%ALA乳膏,封包4 h后用... 目的探讨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δ-ALA-PDT)治疗面部浅表基底细胞癌(BCC)、Bowen病(BD)及日光性角化病(AK)的近期效果。方法24例患者中,16例皮肤BCC,3例BD病,5例AK,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局部外用新鲜配制的20%ALA乳膏,封包4 h后用中心波长630 nm的德国Waldmann PDT1200不连续红光照射,病变部位照射强度为105~168 mW/cm2,剂量为150~200 J/cm2,照射时间20~30 min。结果经过1次(12例)、2次(3例)和3次(1例)治疗后,BCC患者10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无反应;BD患者2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AK患者3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结论δ-ALA-PDT治疗面部浅表BCC、BD病及AK有效,方法简单,患者耐受性好,无瘢痕形成,在保持患者面部美容方面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学疗法 基底细胞癌 bowen 日光性角化病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鲍温病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晶 吴严 +4 位作者 刘梅 曲乐 杨振海 陈洪铎 何春涤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11期1302-1307,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皮肤鲍温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库、CBM和CNKI等电子数据库,纳入PDT治疗皮肤鲍温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1966年... 目的系统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皮肤鲍温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库、CBM和CNKI等电子数据库,纳入PDT治疗皮肤鲍温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1966年1月至2010年3月。检索语种限中、英文。对纳入RCT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0.2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共354例患者,496处皮损,其中试验组皮损237处,对照组皮损259处。Meta分析结果显示:PDT组的治愈率高于安慰剂组[RR=4.16,95%CI(1.69,10.25)]或外用氟尿嘧啶软膏治疗组[RR=1.38,95%CI(1.12,1.71)],而与冷冻治疗组无显著差别;PDT组的美容效果评价优于冷冻组[RR=1.48,95%CI(1.18,1.87)]或外用氟尿嘧啶软膏治疗组[RR=1.51,95%CI(1.05,2.15)];PDT组的复发率低于安慰剂治疗组[RR=0.29,95%CI(0.10,0.86)],但与冷冻组或外用氟尿嘧啶软膏组无显著差异。以红光为光源的PDT组治愈率高于绿光光源组的PDT[RR=1.29,95%CI(1.02,1.65)],复发率低于后者[RR=0.20,95%CI(0.05,0.87)]。两次光照治疗方案与单次光照治疗方案的治愈率及美容效果评价无显著差异。PDT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不同程度的疼痛、局部感觉异常、局部炎症反应、色素沉着、结痂。结论现有有限证据表明,PDT治疗皮肤鲍温病的疗效优于安慰剂、冷冻或外用氟尿嘧啶软膏等对照治疗,复发率低于安慰剂,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似;红光-PDT治疗疗效优于绿光-PDT,复发率低,而不良反应两者相似;两次光照治疗方案与单次光照治疗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前者疼痛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鲍温病 鳞状细胞原位癌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p27和细胞周期蛋白E在Bowen病及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8
7
作者 曲才杰 史同新 林桂铭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p27和细胞周期蛋白E在Bowen病及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27和细胞周期蛋白E在16例Bowen病、35例皮肤鳞癌和25例正常人皮肤中的表达。结果p27在Bowen病和皮肤鳞癌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人皮... 目的探讨p27和细胞周期蛋白E在Bowen病及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27和细胞周期蛋白E在16例Bowen病、35例皮肤鳞癌和25例正常人皮肤中的表达。结果p27在Bowen病和皮肤鳞癌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人皮肤,在Bowen病、高分化鳞癌和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呈下降趋势。细胞周期蛋白E在Bowen病和皮肤鳞癌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人皮肤,在Bowen病、高分化鳞癌和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强。在Bowen病和皮肤鳞癌中,p27和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p27异常低表达和细胞周期蛋白E异常高表达可能与Bowen病和皮肤鳞癌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wen 鳞状细胞 细胞周期蛋白E P27
原文传递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老年面部Bowen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颉玉胜 彭学标 +2 位作者 范文成 宋维旭 马爱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959-960,共2页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老年面部Bowen病的疗效和美容效果。方法:对10例年龄大于65岁、患高血压、糖尿病或不愿手术治疗的Bowen病患者面部皮损进行ALA-PDT治疗。结果:10例Bowen病患者的18个皮损获得完全缓解,1例...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老年面部Bowen病的疗效和美容效果。方法:对10例年龄大于65岁、患高血压、糖尿病或不愿手术治疗的Bowen病患者面部皮损进行ALA-PDT治疗。结果:10例Bowen病患者的18个皮损获得完全缓解,1例复发,复发率10%。结论:对老年面部Bowen病,ALA-PDT是一种痛苦小、疗效好、无瘢痕形成、复发率低、美容效果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bowen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3在四种皮肤肿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吉 张碧红 +3 位作者 谢红付 唐桦 陈明亮 陈翔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16-718,共3页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3(AQP3)在四种皮肤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脂溢性角化病、15例Bowen病、32例鳞状细胞癌、17例恶性黑素瘤及15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AQP3的表达。结果脂溢性角化病、Bowen病、鳞状...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3(AQP3)在四种皮肤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脂溢性角化病、15例Bowen病、32例鳞状细胞癌、17例恶性黑素瘤及15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AQP3的表达。结果脂溢性角化病、Bowen病、鳞状细胞癌、恶性黑素瘤及正常人表皮组织中均存在AQP3蛋白的表达;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AQP3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owen病、鳞状细胞癌及恶性黑素瘤皮损中AQP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其中鳞状细胞癌与恶性黑素瘤的表达最强,均显著高于Bowen病(P〈0.01),但鳞状细胞癌与恶性黑素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鳞状细胞癌中AQP3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有显著相关性(P〈0.01);在已转移恶性黑素瘤中AQP3的表达显著高于未转移恶性黑素瘤(P〈0.05)。结论AQP3在皮肤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病 脂溢性 bowen 鳞状细胞 黑色素瘤 水通道蛋白质3
原文传递
14例鲍温病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郑道城 王晓华 +2 位作者 陈文静 吴铁强 陈永锋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年第3期161-163,186,共4页
目的:分析14例鲍温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方法:对我院近5年来诊治的14例鲍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病理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温病多见于中老年,多见于55岁以上者,皮损以单发为主;本组病理中有4例(28.57%)呈Paget... 目的:分析14例鲍温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方法:对我院近5年来诊治的14例鲍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病理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温病多见于中老年,多见于55岁以上者,皮损以单发为主;本组病理中有4例(28.57%)呈Paget病样生长;2例肿瘤细胞有部分突破基底膜。光动力治疗效果较好。早期误诊8例(57%)。结论: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本病的依据,医务人员应加强对鲍温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温病 临床 病理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日光性角化病和鲍温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罗东 邹晓辉 +1 位作者 梁俊琴 普雄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0X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日光性角化病和鲍温病的疗效。方法:对12例日光性角化病、10例鲍温病患者进行ALA-PDT。结果:12例日光性角化病患者的皮损均获得完全缓解,1例复发,复发率为8.3%;10例鲍温病患者除1例获得部...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日光性角化病和鲍温病的疗效。方法:对12例日光性角化病、10例鲍温病患者进行ALA-PDT。结果:12例日光性角化病患者的皮损均获得完全缓解,1例复发,复发率为8.3%;10例鲍温病患者除1例获得部分缓解外,其它9例完全缓解,1例复发,复发率为11%。结论:ALA-PDT是一种疗效好、无明显痛苦、复发率低、美容效果好的治疗日光性角化病和鲍温病的方法,特别适合于头面部和外生殖器部位的多发性较大面积的皮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日光性角化病 鲍温病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skin cancers with δ-aminolevulinic acid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世正 王秀丽 +2 位作者 徐威 夏育民 张春荣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8期1141-1145,共5页
Objective To use δ-aminolevulinic acid induced photodynamic therapy (ALA-PDT) increasingly in treating skin cancers and other diseases in many countries and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ALA-PDT for skin cancers in Chi... Objective To use δ-aminolevulinic acid induced photodynamic therapy (ALA-PDT) increasingly in treating skin cancers and other diseases in many countries and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ALA-PDT for skin cancers in China. Methods Eighty-eight patients, including 34 cases of basal cell carcinoma (BCC), 32 case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two cases of basal-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SCC), one case of verrucuous carcinoma, nine cases of Bowen disease, two cases Paget disease of the nipple and eight cases of extramammary Paget disease, were treated by the δ-aminolevulinic acid induced photodynamic therapy first in China from 1997 to 2000. Results All BCC, including 11 cases of superficial lesions and 29 solid lesions, achieved complete reaction (CR) by 1-4 times of the ALA-PDT. Except one patient with adenoid SCC (grade Ⅲ), all SCC (grade Ⅰ and grade Ⅱ) patients achieved complete remission by 3-6 times of ALA-PDT. All Bowen diseases achieved complete reaction by 1-4 times. Although for Paget diseases it could not cure the disease simply by ALA-PDT, it could control the symptoms. The recurrence rates were 11% (4/34) for BCC, and 22% (7/32) for SCC by following up 1-3 years after the therapy. The continuous therapy is still effective. Conclusions ALA-PDT is an effective, non-traumatic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BCC, SCC, Bowen and Paget diseases. It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older and weaker patients or those who are not tolerable to other therapies. It also has a unique advantage for tumors in specific anatomical areas. It is a new alternative modality for skin cancer therap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 basal cell carcinoma ·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 basal-squamous cell carcinoma · verrucuou s carcinoma · bowen disease · Paget disease
原文传递
普通型外阴上皮内瘤变19例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顾宇 朱兰 +1 位作者 冯瑞娥 郎景和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按照国际外阴疾病学会(ISSVD)2004年新分类标准对原外阴上皮内瘤变(VIN)Ⅱ级及以上级别以及鲍温病、鲍温样丘疹病的病理切片进行重新判读的结果及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调阅北京协和医院1999年至2006年入院手术的全部VINⅡ... 目的探讨按照国际外阴疾病学会(ISSVD)2004年新分类标准对原外阴上皮内瘤变(VIN)Ⅱ级及以上级别以及鲍温病、鲍温样丘疹病的病理切片进行重新判读的结果及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调阅北京协和医院1999年至2006年入院手术的全部VINⅡ及以上级别患者、鲍温病及鲍温样丘疹病患者共19例的手术病理切片,请病理医师根据ISSVD2004新分类标准重新阅片分类,并总结其临床随访结果。结果根据ISSVD2004分类标准,所有19例患者的病理诊断均符合普通型VIN。进一步区分亚型,惟一1例鲍温病患者的两处病灶中,1处符合疣型VIN,另1处符合基底细胞型VIN,其余患者的病灶均符合疣型VIN。患者初次手术切除的治愈率为89%(17/19);术后随访中有2例出现复发,但再次手术治疗效果好,复发病灶的病理均符合疣型VIN。结论原V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以及鲍温病、鲍温样丘疹病按ISSVD2004分类标准以普通型VIN(疣型)为主,新的分类标准使VIN的病理诊断明显简化。手术切除治疗普通型VIN效果满意,但术后密切随访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肿瘤 癌前状态 bowen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表现为手指浸润性红斑的Bowen病1例
14
作者 曹雪 刘丽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0-1042,共3页
患者女,66岁,右手食指浸润性红斑1年。皮肤科情况:右手食指第一指节关节伸侧至甲周分布一浸润性红斑,约1.0 cm×1.5 cm,表面光滑,边界欠清。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亢进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全层可见异型性细胞,真皮浅层淋巴... 患者女,66岁,右手食指浸润性红斑1年。皮肤科情况:右手食指第一指节关节伸侧至甲周分布一浸润性红斑,约1.0 cm×1.5 cm,表面光滑,边界欠清。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亢进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全层可见异型性细胞,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浸润。诊断:Bowen病。予以手术切除治疗,目前患者随访3年,皮损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wen 手指 红斑
下载PDF
原位杂交和PCR法检测鲍温病皮损中的人乳头瘤病毒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冬梅 卢宪梅 +1 位作者 周桂芝 陈学超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检测鲍温病(BD)皮损中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并探讨其在B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病例组BD皮损20例,其中女8例,男12例。对照组正常皮肤标本33例。用原位杂交(ISH)和PCR法检测组织切片中的HPV DNA,检测的类型为HPV6、11、16、18、31、33... 目的:检测鲍温病(BD)皮损中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并探讨其在B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病例组BD皮损20例,其中女8例,男12例。对照组正常皮肤标本33例。用原位杂交(ISH)和PCR法检测组织切片中的HPV DNA,检测的类型为HPV6、11、16、18、31、33。结果:20例BD中仅有1例呈HPVDNA阳性,为HPV6型,系外阴部位皮损。手部、其他部位皮损组织均为阴性。对照组全部为阴性。结论:HPV16等6种黏膜型HPV可能并不参与生殖器外BD(EBD)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温病 人乳头瘤病毒 原位杂交 PCR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E和p27在外生殖器表皮肿瘤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蔓小红 王家璧 +1 位作者 刘跃华 方凯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19-421,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E和p27在外生殖器表皮良、恶性增殖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99例外生殖器尖锐湿疣、原位鳞状细胞癌和浸润性鳞癌进行HPVDNA检测和分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病变...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E和p27在外生殖器表皮良、恶性增殖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99例外生殖器尖锐湿疣、原位鳞状细胞癌和浸润性鳞癌进行HPVDNA检测和分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病变中细胞周期蛋白E和p27表达。结果①上述病变中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较正常表皮显著升高,且HPV阳性组高于阴性组;比较HPV阳性的3种病变中细胞周期蛋白E表达,尖锐湿疣<原位鳞癌<浸润性鳞癌。②尖锐湿疣中p27表达较正常表皮略升高,而原位鳞癌和浸润性鳞癌中则显著下降,HPV阳性组低于阴性组,比较HPV阳性的3种病变中p27的表达,尖锐湿疣>原位鳞癌>浸润性鳞癌。③上述病变中细胞周期蛋白E与p27的表达有相关性。结论上述病变中HPV感染与细胞周期蛋白E和p27的表达有相关性,HPV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蛋白E和p27的表达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引起感染表皮的增殖及恶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E P27 外生殖器表皮肿瘤 检测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鲍温病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禚欣欣 康定华 徐春兴 《皮肤病与性病》 2012年第5期268-270,共3页
鲍温病是一种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的表皮内鳞状细胞癌,有发生侵袭性鳞癌的可能性。鲍温病发病率的上升及人们对于美容要求的提高引起业内人士对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和探索。鲍温病的治疗手段有:手术切除、冷冻、放疗、激光、外用5-氟尿嘧啶... 鲍温病是一种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的表皮内鳞状细胞癌,有发生侵袭性鳞癌的可能性。鲍温病发病率的上升及人们对于美容要求的提高引起业内人士对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和探索。鲍温病的治疗手段有:手术切除、冷冻、放疗、激光、外用5-氟尿嘧啶、外用咪喹莫特和近几年兴起的光动力疗法等,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多种选择。本文就鲍温病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温病 表皮内鳞状细胞癌 治疗
下载PDF
Bcl-2、Bax及M30在Bowen病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敏 张谊之 +1 位作者 王琳 李俸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1-223,共3页
为了研究细胞凋亡与Bowen病发病的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28例Bowen病皮损中Bcl-2、Bax及M30的表达。结果发现M30及Bax染色阳性分别见于4例和8例表皮角质形成细胞,Bcl-2在10例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12例真皮淋巴细胞呈阳性表达;Bc... 为了研究细胞凋亡与Bowen病发病的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28例Bowen病皮损中Bcl-2、Bax及M30的表达。结果发现M30及Bax染色阳性分别见于4例和8例表皮角质形成细胞,Bcl-2在10例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12例真皮淋巴细胞呈阳性表达;Bcl-2表达阳性率高于Bax,但无统计学差异(χ2=2.1053,P>0.05);M30与Bax表达显著正相关(r=0.6455,P<0.01);M30与Bcl-2表达微弱负相关(r=-0.2932,P>0.05)。提示Bowen病发病可能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凋亡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wen 细胞凋亡 BCL-2 BAX M30 皮肤癌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ABCG2、CK19和P63在皮肤日光性角化病、Bowen病及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泓馨 管海宏 +1 位作者 孙建方 林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3-627,共5页
目的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ABCG2、CK19和P6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经病理学确诊的组织学标本37例,其中日光性角化病(AK)10例,Bowen's病(BD)14... 目的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ABCG2、CK19和P6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经病理学确诊的组织学标本37例,其中日光性角化病(AK)10例,Bowen's病(BD)14例,鳞状细胞癌(SCC)1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检测ABCG2、CK19、P63在各类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程度,计算各分子在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百分率。结果 ABCG2和CK19的阳性反应物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在SCC中两种分子的阳性细胞率(22.1%±12.6%,23.5%±18.5%)显著高于AK(7.1%±6.6%,5.7%±4.5%)和BD(10.8%±9.1%,6.6%±4.9%,P﹤0.01),而AK与B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K、BD和SCC中ABCG2和CK19阳性病例的比例逐渐增加(ABCG2为40.0%、71.4%、84.6%,CK19为40.0%、50.0%、92.3%)。P63阳性反应物定位于细胞核,在AK、BD和SCC的所有病例中均呈阳性,其阳性细胞分别为50.5%±17.1%、56.3%±19.8%、43.5%±21.6%,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G2、CK19和P63阳性表达程度可能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临床鳞癌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生物学标记 日光性角化病 bowen's病 鳞状细胞
下载PDF
尖锐湿疣、鲍恩样丘疹病、Bowen病及外阴鳞状细胞癌皮损中端粒酶的表达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圆圆 王玉坤 郝宝珍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正常组织、良性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损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所有鲍恩样丘疹病和Bowen病病例进行组织病理分析。结果正常人对照组、尖锐...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正常组织、良性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损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所有鲍恩样丘疹病和Bowen病病例进行组织病理分析。结果正常人对照组、尖锐湿疣组及外阴鳞状细胞癌组中任两组间hTERT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阳性率依次增高。鲍恩样丘疹病组较尖锐湿疣组hTERT表达强度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虽与Bowen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较外阴鳞状细胞癌组表达强度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上,Bowen病比鲍恩样丘疹病细胞异形性更明显。结论端粒酶在正常组织、良性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强度呈梯度升高,提示端粒酶激活在细胞增生及永生化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鲍恩样丘疹病 bowen 鳞状细胞 端粒 末端转移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