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营养不良对克罗恩病病人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左芦根 李毅 +6 位作者 王宏刚 朱维铭 曹磊 张伟 龚剑峰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讨论克罗恩病(CD)病人术前营养状况对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因CD相关并发症行肠切除吻合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营养正常组(41例)与营养不良组(53例)病人术后内镜复发、临床复发、并发症发生率、拆线时间... 目的:讨论克罗恩病(CD)病人术前营养状况对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因CD相关并发症行肠切除吻合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营养正常组(41例)与营养不良组(53例)病人术后内镜复发、临床复发、并发症发生率、拆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拆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分别比较两组术后1、2和3年的累计内镜复发和临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病人术前营养状况良好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切口愈合,缩短住院天数,减少费用。术前营养状况可能对术后复发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营养不良 肠切除 术后复发 并发症
下载PDF
肠部分切除后吻合方式对克罗恩病术后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维铭 李毅 +3 位作者 余超 张伟 李宁 黎介寿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实施肠切除肠吻合手术后,吻合方式对CD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肠切除肠吻合术的94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实施侧侧吻合(SSA组,56例)与端侧或端端...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实施肠切除肠吻合手术后,吻合方式对CD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肠切除肠吻合术的94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实施侧侧吻合(SSA组,56例)与端侧或端端吻合(非SSA组,38例)两组患者的术后内镜复发和临床复发情况。结果SSA组和非SSA组术后1年和2年累计内镜复发率分别为10.7%、46.4%和29.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术后1年和2年累计临床复发率分别为3.6%、8.9%和7.9%、21.1%,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相对于端端和端侧吻合.CD患者在实施肠切除时行侧侧吻合能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侧侧吻合可考虑作为CD肠切除后的首选吻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肠部分切除 术后复发 侧侧吻合
原文传递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15例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1
3
作者 耿万德 沈文彬 +2 位作者 孙宇光 夏松 常琨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总结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1999-2006年收治小肠淋巴管扩张症15例。该症的临床表现为水肿、腹泻、低蛋白血症以及外周淋巴细胞降低,结合淋巴管造影、核素标记白蛋白腹部显像和病理学检查确诊。治疗方法:(1)内... 目的总结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1999-2006年收治小肠淋巴管扩张症15例。该症的临床表现为水肿、腹泻、低蛋白血症以及外周淋巴细胞降低,结合淋巴管造影、核素标记白蛋白腹部显像和病理学检查确诊。治疗方法:(1)内科治疗:低脂、中链甘油脂肪酸(MCT)饮食;支持治疗:补充白蛋白、利尿剂;重症者给予TPN及生长抑素;(2)手术治疗:采用胸导管-颈外静脉吻合、肠切除和肠淋巴瘘切除等手术治疗。结果内科治疗8例,随访1年6个月至7年,平均2年6个月。明显好转4例,好转2例,无效2例;手术治疗7例,胸导管-颈外静脉吻合4例,随访1~5年,明显好转2例,无效2例。对2例无效者,行肠切除1例,另1例保守治疗4年无效,行十二指肠淋巴瘘切除加腹膜后淋巴管静脉吻合,随访1年7个月治愈;肠切除术3例,随访1~3年,治愈1例,好转1例,无效1例。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继发小肠淋巴管扩张症行肠-腔静脉分流1例,随访2年无效。结论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是一种少见病,目前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扩张 脂肪酸类 胸导管-静脉吻合 肠切除
原文传递
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董英界 蔺英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136-1138,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梗阻的外科诊治效果。方法总结65例左半结肠癌引起急性梗阻的病例资料,手术前均行CT检查。按手术方式分组:观察组:I期左半结肠切除术35例,对照组:分期手术3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 CT检查... 目的回顾性分析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梗阻的外科诊治效果。方法总结65例左半结肠癌引起急性梗阻的病例资料,手术前均行CT检查。按手术方式分组:观察组:I期左半结肠切除术35例,对照组:分期手术3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 CT检查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检出率较高,诊断符合率(93.84%,61/65),能够提供良好的诊断依据。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明显高于B组的9.14%(P<0.05);A组的手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B组为97.0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期左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并发梗阻应当根据病情慎重选择。从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预后来看,I期左半结肠切除术较高,但是两组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年龄大、病情严重、病史较长者仍以分期手术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梗阻 结肠癌 肠切除术 肠吻合术
下载PDF
基于术前磁共振小肠成像预测克罗恩病患者首次肠切除术后早期吻合口复发风险
5
作者 何伟涛 申晓迪 +5 位作者 王杨迪 杜金芳 李雪华 熊珊珊 李周雷 林少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4-671,共8页
目的 基于术前磁共振小肠成像(MRE)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克罗恩病(CD)患者首次肠切除术后早期吻合口复发(EAR)风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术前行MRE和初次肠切除术的CD患者,分为EAR组(18例)和无EAR组(12例)。EAR组包括内镜下Rutgeerts评... 目的 基于术前磁共振小肠成像(MRE)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克罗恩病(CD)患者首次肠切除术后早期吻合口复发(EAR)风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术前行MRE和初次肠切除术的CD患者,分为EAR组(18例)和无EAR组(12例)。EAR组包括内镜下Rutgeerts评分≥I_(2)或术后12个月内需要切除吻合口的患者。分析患者术前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切除肠段及其邻近肠系膜的MRE参数、组织学分析和术后药物治疗数据共38个参数。采用LASSO回归分析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EAR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性能。结果 MRE上的梳状征和肠系膜爬行脂肪指数为CD术后发生早期吻合口复发的独立因素,一致性指数为0.882 (95%CI:0.764~1)。校准图显示了实际观测和预测早期吻合口复发概率之间的强相关性。结论 基于术前MRE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能是一种预测CD患者术后早期吻合口复发的潜在工具,有利于CD患者肠切除术后个体化管理。为EAR高风险患者术后早期个体化药物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磁共振小肠成像 肠切除术 早期吻合口复发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吉 王曦 +3 位作者 张国敬 陆礼 闫永嘉 付蔚华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34-103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ASMVT)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6例ASMV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非手术治疗组和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ASMVT)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6例ASMV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非手术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差异。结果本组36例ASMVT患者在诊断后均立即予抗凝治疗,治疗后再通率42%。手术治疗组21例,其中急诊手术9例,延迟性肠切除12例。非手术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患者在入院时血红蛋白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4±29)g/L比(93±13)g/L,t=3.880,P=0.006]。急诊手术组较延迟性肠切除组切除肠管距离长[(65±58)cm比(13±6)cm,t=2.700,P=0.035],小肠双腔造瘘多(6例比1例,x^2=7.875,P=0.01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56%比8%,x^2=5.619,P=0.046),但两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复发率、死亡率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ASMVT的患者中,早期积极抗凝治疗有可能避免肠切除、或者缩小肠切除范围。经积极抗凝治疗仍有肠梗阻的患者如能过渡到延迟性、确定性肠切除手术可能是最佳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静脉 肠切除术
原文传递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早期外科治疗必要性 被引量:5
7
作者 辛世杰 王磊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12-1015,共4页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acute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AMAE)是一种临床上相对少见的急重性血管外科疾病,通常是由栓子脱落或局部动脉硬化血栓形成而引发的。起病急、进展快、易误诊、病死率高是此病的主要特点。此类病人多有复杂的基...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acute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AMAE)是一种临床上相对少见的急重性血管外科疾病,通常是由栓子脱落或局部动脉硬化血栓形成而引发的。起病急、进展快、易误诊、病死率高是此病的主要特点。此类病人多有复杂的基础疾病,短时间发生的部分或全小肠功能障碍或坏死是此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早期药物干预或手术解除肠系膜动脉闭塞状态恢复肠道血运,尽可能多地保留未坏死肠管是降低病死率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首要手段,近年来开展的开放手术和腔内治疗均是在这一共识的基础上开展的。长期的临床工作显示,目前对AMAE行开放手术普遍偏晚,腔内治疗手段及疗效也不尽人意,应鼓励外科医生抓准手术黄金时间点,更加积极有效地救治,以免待病人后期大面积肠坏死及病情累及多器官功能不全时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 栓塞 动脉取栓术 肠切除术
原文传递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卫文栋 孙长怡 +1 位作者 李非 刘君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年第8期707-70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AE)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年来收治的41例MA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年龄(65.59±10.63)(43~87)岁。65岁以上者23例(56.10%)。MA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97....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AE)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年来收治的41例MA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年龄(65.59±10.63)(43~87)岁。65岁以上者23例(56.10%)。MA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97.6%)而腹部体征轻微。经影像、手术和病理证实者33例,仅经影像学证实者8例。手术前确诊19例(46.3%)。行开腹手术探查者33例,其中行肠切除26例,行SMA切开取栓2例,人造血管髂内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转流1例,因肠管广泛坏死无法进行肠切除者4例;介入治疗即选择性血管造影同时行溶栓和抗凝治疗6例;放弃治疗者2例全组死亡27例(65.9%)。结论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症状与体征不相符合,疗效不尽理想。对可疑病例应无条件地进行CT或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肠坏死发生之前应尽早手术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血管栓塞 急腹症 肠切除 溶栓
下载PDF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肠肿瘤切除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学惠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分析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时肠道转移瘤行肠道肿瘤切除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3年52例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时肠道转移瘤行肠道肿瘤切除的患者,与同期未行肠道肿瘤除的仅行姑息性手术的16例... 目的:分析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时肠道转移瘤行肠道肿瘤切除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3年52例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时肠道转移瘤行肠道肿瘤切除的患者,与同期未行肠道肿瘤除的仅行姑息性手术的16例患者进行比较,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结果:68例手术治疗患者中,52例完成肠道肿瘤切手术,其中34例无肉眼可见残余肿瘤,8例残余肿瘤<1cm,10例残余肿瘤>1cm,其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个月、23个月和个月,16例因肿瘤广泛转移未行肠道肿瘤切除仅行姑息性手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7.66个月,肠道肿瘤广泛转移及肠系根部广泛种植是手术失败的关键。结论: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时行肠道转移瘤切除,达到满意手术效果时生存期提高是有帮助的,而选择恰当的患者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肿瘤细胞减火术 肠肿瘤切除 生存期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致透壁性肠坏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黄应雄 叶子 +3 位作者 蒋鹏 詹红 姚陈 崔冀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3年第6期413-421,共9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致透壁性肠坏死(TIN)的临床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急诊收治最终诊断为急性MVT的患者102例。根据肠切除术后的病理观察及随访结果,...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致透壁性肠坏死(TIN)的临床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急诊收治最终诊断为急性MVT的患者102例。根据肠切除术后的病理观察及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TIN组(35例)和非TIN组(67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腹部体征、急诊首次实验室检查及CT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MVT致TIN的临床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危险因素预测TIN的价值。结果102例急性MVT患者中,男性77例(75.5%),年龄(42.9±14.9)岁,中位随访时间40(3~84)个月。41例于首次入院后行剖腹探查,其中40例(39.21%)行肠切除术,术后病理分析31例发生TIN,9例为小肠黏膜及黏膜下坏死;剩余61例于首次入院后行非手术治疗,其中2例因广泛肠坏死无法行肠切除病死,2例在3个月的随访期内因发生肠坏死行肠切除术。62例(60.8%)存在MVT的继发性病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白细胞(WBC)计数>14.87×10^(9)/L(OR=10.574,95%CI:1.762~63.468;P=0.010)、凝血酶时间(TT)≤15.9 s(OR=7.880,95%CI:1.302~47.696;P=0.025)、CT显示中量腹腔积液(OR=11.730,95%CI:1.747~78.753;P=0.011)为急性MVT致TIN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0、1、2和3个独立危险因素的急性MVT患者发生TIN的风险分别为0、4.76%、54.55%和100.00%,依据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其对急性MVT致TIN的预测性能较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95%CI:0.848~0.974)。结论WBC>14.87×10^(9)/L、TT≤15.9 s和CT显示中量腹腔积液,是急性MVT患者发生TIN的独立危险因素。密切监测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和肠切除,减少TIN进行手术治疗的延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透壁性肠坏死 危险因素 肠切除
原文传递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have longer post-operative in-hospital stay than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but no difference in complications’ rate 被引量:2
11
作者 2015 European Society of Coloproctology(ESCP)collaborating group Alaa El-Hussu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2019年第5期261-270,共10页
BACKGROUND Right hemicolectomy or ileocecal resection are used to treat benign conditions like Crohn’s disease(CD)and malignant ones like colon cancer(CC).AIM To investigate differences in pre-and peri-operative fact... BACKGROUND Right hemicolectomy or ileocecal resection are used to treat benign conditions like Crohn’s disease(CD)and malignant ones like colon cancer(CC).AIM To investigate differences in pre-and peri-operative factors and their impact on post-operative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CC and CD.METHODS This is a sub-group analysi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oloproctology’s prospective,multi-centre snapshot audit.Adult patients with CC and CD undergoing right hemicolectomy or ileocecal resection were included.Primary outcome measure was 30-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were post-operative length of stay(LOS)at and readmission.RESULTS Three hundred and seventy-five patients with CD and 2,515 patients with CC were included.Patients with CD were younger(median=37 years for CD and 71 years for CC(P<0.01),had lower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 score(ASA)grade(P<0.01)and less comorbidity(P<0.01),but were more likely to be current smokers(P<0.01).Patients with CD were more frequently operated on by colorectal surgeons(P<0.01)and frequently underwent ileocecal resection(P<0.01)with higher rate of de-functioning/primary stoma construction(P<0.01).Thirty-day post-operative mortality occurred exclusively in the CC group(66/2515,2.3%).In multivariate analyses,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similar in the two groups(OR 0.80,95%CI:0.54-1.17;P=0.25).Patients with CD had a significantly longer LOS(Geometric mean 0.87,95%CI:0.79-0.95;P<0.01).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re-admission rates.The audit did not collect data on post-operative enhanced recovery protocols that are implemented in the different participating centers.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CD were younger,with lower ASA grade,less comorbidity,operated on by experienced surgeons and underwent less radical resection but had a longer LOS than patients with CC although complications'rate was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s disease Colon cancer COMPLICATIONS Length of stay bowel resection Right HEMICOLECTOMY
下载PDF
62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德江 马立人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年第6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22例(35.5%)。62例患者均行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58例患者行坏死肠管切除术,其中35例患者行多次...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22例(35.5%)。62例患者均行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58例患者行坏死肠管切除术,其中35例患者行多次肠管切除术。术后16例患者死亡(25.8%)。术后随访3~24个月。结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误诊率高,病死率高。对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心脏瓣膜病及既往有急性动脉栓塞病史患者突发剧烈腹痛,应警惕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可能。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缩小肠管切除范围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取栓 肠管切除
下载PDF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 after bowel resection for Crohn’s disease 被引量:1
13
作者 Ze-Xian Chen Yong-Le Chen +3 位作者 Xiao-Ming Huang Xu-Tao Lin Xiao-Wen He Ping L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2019年第4期67-74,共8页
BACKGROUND Complications of Crohn’s disease such as intestinal obstruction,fistula or perforation often need surgical treatment.Nearly 70%-80%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would receive surgical treatment during the... BACKGROUND Complications of Crohn’s disease such as intestinal obstruction,fistula or perforation often need surgical treatment.Nearly 70%-80%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would receive surgical treatment during the lifetime.However,surgical treatment is incurable for Crohn’s disease.The challenge of recurrence postoperatively troubles both doctors and patients.Over 50%patients would suffer recurrence postoperatively.Some certain risk factors are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ce of Crohn’s disease.AIM To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 for endoscopic recurrence and clinical recurrence after bowel resection in Crohn’s disease.METHODS Patients diagnosed Crohn’s disease and received intestinal resection between April 2007 and December 2013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Data on the general demographic information,preoperativ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surgical information,postoperativ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collected.Continuous data are expressed as median(inter quartile range),and categorical data as frequencies and percentages.Kaplan-Meier method was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impact of the clinical variables above on the cumulative rate of postoperative endoscopic recurrence and clinical recurrence,then log-rank test was applied to test the homogeneity of those clinical variables.Multivariat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endoscopic recurrence and clinical recurrence.RESULTS A total of 64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for the patients was 17(9.25-25.75)mo.In this period,41 patients(64.1%)had endoscopic recurrence or clinical recurrence.Endoscopic recurrence occurred in 34(59.6%)patients while clinical recurrence occurred in 28(43.8%)patients,with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operation and recurrence of 13.0(8.0-24.5)months and 17.0(8.0-27.8)mo,respectively.In univariate analysis,diagnosis at younger age(P<0.001),disease behavior of penetrating(P=0.044)and preoperative use of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TNF)(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sk factor ENDOSCOPIC RECURRENCE CLINICAL RECURRENCE bowel resection Crohn’s disease
下载PDF
NOD2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患者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易感性的关联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标 顾全凯 +2 位作者 马晓龙 马金生 周万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5-558,共4页
目的 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2(NOD2)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CD)患者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唐山市工人医院普外科2017年1月-2021年1月因CD入院接受肠切除术并在术后发生腹腔感染并发症患者41例为感染组,以... 目的 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2(NOD2)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CD)患者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唐山市工人医院普外科2017年1月-2021年1月因CD入院接受肠切除术并在术后发生腹腔感染并发症患者41例为感染组,以倾向性匹配评分法按照1∶1的比例选择同期医院行肠切除术但术后未发生腹腔感染并发症患者41例为非感染组。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调取纳入对象临床资料,入组时抽取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NOD2通路相关因子NOD2、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和核因子-κB(NF-κB)水平。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对NOD2基因R702W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感染组血清中NOD2、RIP2、NF-κB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NOD2基因R702W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经检验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感染组患者NOD2基因R702W位点AA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6.34%、54.88%,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重度感染组NOD2基因R702W位点AA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轻/中度感染组(P<0.05)。结论 NOD2基因R702W位点多态性与本地区CD患者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风险增加有关,其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2 基因多态性 克罗恩病 肠切除术 腹腔感染
原文传递
急诊情况下肠系膜血管疾病识别与处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备 黄任平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98-1000,共3页
在急诊情况下,普外科医生对于肠系膜血管疾病往往难以做到早期识别与及时有效处理。各种类型的急性肠系膜血管疾病均有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等特点。在肠坏死前早期诊断是提高病人存活率的关键,而及时有效地处理则能明显改善病人的... 在急诊情况下,普外科医生对于肠系膜血管疾病往往难以做到早期识别与及时有效处理。各种类型的急性肠系膜血管疾病均有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等特点。在肠坏死前早期诊断是提高病人存活率的关键,而及时有效地处理则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普外科医生对于急性肠系膜血管疾病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血管疾病 CT血管成像 抗凝药 动脉取栓术 肠切除术
原文传递
肠切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82例临床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清文 叶永生 +2 位作者 袁远程 陈哲 梁志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8期357-358,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肠切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2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采用肠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在肠切除手术中有60例患者出现肠坏死情况,12例患者小肠粘连成... 目的研究分析肠切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2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采用肠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在肠切除手术中有60例患者出现肠坏死情况,12例患者小肠粘连成团,10例患者形成缩窄环。经过肠切除手术后,治愈78例,占95.1%,有4例患者死亡,死因为中毒性休克。手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腹腔感染3例,占3.7%,切口感染5例,占6.1%,切口裂开1例,占1.2%,肺部感染3例,占3.7%,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占1.2%,所有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时要判断其是良性或恶性,临床医生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绞窄、肠缺血及坏死等情况,而肠切除是有效治疗肠梗阻的方法,但个别患者若情况危急则可以采用其他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切除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缩窄环 肠缺血 坏死
下载PDF
影响克罗恩病肠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华山 张珑娟 +5 位作者 粱振兴 胡拓 周驰 何小文 吴小剑 吴现瑞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35-942,共8页
目的分析影响克罗恩病肠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239例克罗恩病行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肠切除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 目的分析影响克罗恩病肠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239例克罗恩病行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肠切除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随访情况。(3)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4)影响患者术前贫血的临床因素。采用门诊或病房接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术后30d内切口感染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月。采用Shapiro-Wilk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将单因素分析中P〈O.05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中以逐步向前法进行分析。结果(1)手术情况:239例患者中,11例行急诊手术、228例行择期手术;65例行腹腔镜手术、174例行开腹手术;手术方式均为肠切除术,肠切除术后179例行消化道重建吻合,81例行肠造口术(21例联合行肠吻合和造口术)。239例患者术中发现纤维性狭窄137例、肠瘘113例、小肠梗阻101例、脓肿58例、蜂窝组织炎54例、肠穿孔11例(部分患者合并多种症状)。(2)随访情况:239例患者术后30d均获得随访,随访期间48例发生切口感染,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3)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疾病行为、红细胞沉降率〉20mm/h、术前贫血、术前合并慢性肠瘘、开腹手术、术中发现纤维性狭窄、术中发现肠瘘是影响克罗恩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值比=2.530,2.579,4.233,2.988,2.554,0.503,3.052,95%可信区间:1.218~2.259,1.141~5.833,1.598~11.210,1.522—5.864,1.082~6.029,0.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肠切除术 切口感染 贫血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并肠坏死18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坤 李振想 施海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栓形成的诊断及不同程度肠缺血坏死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外科2011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18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并肠坏死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其中9例患者行肠切除肠吻合术,5例患...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栓形成的诊断及不同程度肠缺血坏死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外科2011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18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并肠坏死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其中9例患者行肠切除肠吻合术,5例患者行肠切除+空-回肠端侧T型吻合+远端回肠残端造瘘术,2例患者行肠切除+近端造瘘+远端造瘘置入营养管术,1例患者行肠切除+近端造瘘远端关闭术,1例患者仅行开关腹术。18例患者中,除一例自动出院外,其余均康复出院。6例患者于6~9个月后行造瘘还纳术。随访有1例发生短肠综合症。结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症状隐匿,易延误诊治;对于急性肠系膜血栓形成肠坏死的患者,应早期手术切除坏死肠管,剩余肠管可一期吻合或肠切除+空-回肠端侧T型吻合+远端回肠残端造瘘术,术后早期积极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静脉 血栓形成 肠坏死 肠切除术 肠吻合术
下载PDF
Chronic Constipation and Megarectum in a 14-Year-Old Patient Operated of Anorectal Malformation—Case Report
19
作者 Sejdi Statovci Nexhmi Hyseni +3 位作者 Hasan Ahmeti Sadik Llullaku Ardian Shefkiu Defrim Kocinaj 《Surgical Science》 2015年第4期157-161,共5页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the case of a female patient, 14 years of age, who developed a megarectum and overflow of fecal incontinence as a consequence of chronic and severe constipation, after the surgical ...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the case of a female patient, 14 years of age, who developed a megarectum and overflow of fecal incontinence as a consequence of chronic and severe constipation, after the surgical repair of her vestibular fistula at the age one. The huge rectum was resected than dissected down to the pelvic floor and a new anus was reconstructed via a 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 with excellent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STIBULAR FISTULA CONSTIPATION Megarectum bowel resection
下载PDF
大鼠结肠上皮二肽载体异常表达的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石斌 李宁 +1 位作者 李幼生 刘放南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7年第2期77-82,共6页
目的:探讨结肠上皮异常表达的二肽载体(PepT1)功能及其转运细菌寡肽产物(fMLP)的病理学意义。方法:用肠切除方法诱导大鼠结肠上皮PepT1表达,大鼠小肠横断后吻合作为对照研究。用Western blot及结肠灌注PepT1底物cephalexin的方法,检测结... 目的:探讨结肠上皮异常表达的二肽载体(PepT1)功能及其转运细菌寡肽产物(fMLP)的病理学意义。方法:用肠切除方法诱导大鼠结肠上皮PepT1表达,大鼠小肠横断后吻合作为对照研究。用Western blot及结肠灌注PepT1底物cephalexin的方法,检测结肠PepT1的表达和功能,分别在结肠PepT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用fMLP结肠灌注结合组织学检查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研究PepT1表达与结肠炎性损伤的关系。用PepT1的底物(Gly-Gly)竞争性抑制PepT1对fMLP的转运,观察PepT1在结肠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术后2周,肠切除诱导大鼠结肠表达的PepT1水平最高,术后4周下降,仅为2周的25%。其二肽转运功能随着PepT1的减少而下降。10μmol/LfMLP结肠灌注4h,可导致诱导组大鼠术后2周PepT1高表达的结肠上皮损伤,使组织MPO活性明显升高,而不能导致诱导组大鼠术后4周PepT1低表达的结肠上皮损伤。抑制PepT1功能后,10μmo/LfMLP引发的结肠损伤明显减轻。结论:结肠异常表达的PepT1,具有短肽转运功能。结肠上皮PepT1表达上调,使其对细菌产物的敏感性增加。结肠上皮异常表达的PepT1,可以转运细菌产物而导致结肠炎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切除 寡肽载体 短肽转运 细菌寡肽产物 结肠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