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源大肠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艳丽 张星星 +4 位作者 黄新 吴桐忠 何延华 韩猛立 钟发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462-2469,共8页
为研究近年来新疆地区牛源大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分布及其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本研究于2016-2018年从新疆石河子、沙湾、奎屯、玛纳斯和伊犁5个地区12个规模化奶牛场分离出116株牛源大肠杆菌,药敏试验检测... 为研究近年来新疆地区牛源大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分布及其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本研究于2016-2018年从新疆石河子、沙湾、奎屯、玛纳斯和伊犁5个地区12个规模化奶牛场分离出116株牛源大肠杆菌,药敏试验检测其耐药性,同时利用PCR扩增PMQR耐药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62.93%的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耐药率最高。对链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和恩诺沙星的耐药率依次为56.90%、54.31%、43.10%和42.24%。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7.76%和11.21%。分离菌主要携带qnrA、qnrS和aac(6′)-Ⅰb-cr 3种耐药基因;116株大肠杆菌中有31株携带PMQR的耐药基因,检出阳性率为26.72%,其中26株仅携带1种PMQR耐药基因,占所有菌株的22.41%,4株携带2种PMQR耐药基因,占所有菌株的3.45%,1株携带3种PMQR耐药基因,占所有菌株的0.86%。综上所述,新疆地区牛源大肠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基因主要为qnrA、qnrS和aac(6′)-Ⅰb-cr 3种,且对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牛源大肠杆菌 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 药敏试验
下载PDF
1株牛源腹泻大肠杆菌耐药基因检测
2
作者 于辰龙 康秀华 +5 位作者 陈亮 冯万宇 兰世捷 苗艳 田晓鹏 张蕾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8期6-8,共3页
试验旨在分析牛源腹泻大肠杆菌耐药原因,并获悉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携带情况。采用药敏试纸对腹泻大肠杆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通过PCR检测分离株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携带情况,给昆明小白鼠腹腔注射稀释菌液观测,发病死亡情况。结... 试验旨在分析牛源腹泻大肠杆菌耐药原因,并获悉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携带情况。采用药敏试纸对腹泻大肠杆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通过PCR检测分离株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携带情况,给昆明小白鼠腹腔注射稀释菌液观测,发病死亡情况。结果显示,该株大肠杆菌携带rmtB耐药基因,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多黏菌素、头孢吡肟敏感,对其余8种不同种类抗生素均表现耐药。试验小鼠在注射稀释菌液5 h后开始发病,48 h内全部死亡。研究表明,该牛源腹泻大肠杆菌对阿米卡星、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提示要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源大肠杆菌 抗生素 16S rRNA甲基化酶 氨基糖苷类药物 耐药基因
下载PDF
牛大肠杆菌病诊断与治疗
3
作者 赵晨莹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2年第19期89-91,共3页
在牛养殖过程中,牛大肠杆菌症的发生率非常高。如果牛感染了大肠杆菌,对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非常大的。牛感染大肠杆菌后的临床症状为精神抑郁,活动量减少、腹泻和采食量明显减少。针对不同种类的疾病状态,需要采用不同应对治疗方案... 在牛养殖过程中,牛大肠杆菌症的发生率非常高。如果牛感染了大肠杆菌,对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非常大的。牛感染大肠杆菌后的临床症状为精神抑郁,活动量减少、腹泻和采食量明显减少。针对不同种类的疾病状态,需要采用不同应对治疗方案。为降低此类病毒对奶牛的传染风险,饲养者必须在奶牛日常管理中开展高效的预防管理,学习基本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控制患病牛的病情。该文首先对牛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进行阐述,然后就该病的发病特征及症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在预防和治疗大肠杆菌病期间,需要按照胃肠调理的基本要求开展护理,并进一步做好营养管理、对症疗法、整体护理的方式,使病牛恢复正常生产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大肠杆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毒力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杨斯琴 敖日格乐 +1 位作者 王纯洁 周婷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61-764,共4页
为鉴定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奶牛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本研究分别采用接种小鼠试验、玻片凝集试验、PCR方法及药敏纸片法测定E.coli分离株的致病性、血清型分布、8种毒力基因及对20种抗生素的敏... 为鉴定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奶牛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本研究分别采用接种小鼠试验、玻片凝集试验、PCR方法及药敏纸片法测定E.coli分离株的致病性、血清型分布、8种毒力基因及对2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内蒙古奶牛场采集的100份粪便样品中鉴定出50株致病性E.coli(50%)。定型的24株致病性E.coli的血清型共10种,以O18、O146和O152为优势血清型,共14株,占定型菌株的58.3%。50株致病性E.coli中,毒力基因irp2、eae A、stx1、stx2和hly A的检出率分别为100%、50%、14%、10%和8%。另外,所有血清型菌株对受试的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性,并且均耐受青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和阿莫西林6种抗生素,而且全部含有毒力基因irp2。本研究结果为牛源致病性E.coli病的防控和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药敏试验
下载PDF
牛源致脑炎大肠杆菌多表位抗原的制备及免疫效果的初步评价
5
作者 海永慧 钦倩 +4 位作者 李蓓蓓 任静静 马勋 王鹏雁 蒋建军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 为了初步评价基于FimD、PilN和PilV蛋白优势表位设计的重组蛋白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将FimD、PilN和PilV蛋白的优势B细胞表位串联,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然后在BL21(DE3)大肠杆菌中进行原核表达及纯化;用弗氏佐剂与重组蛋白充分混匀后... 目的 为了初步评价基于FimD、PilN和PilV蛋白优势表位设计的重组蛋白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将FimD、PilN和PilV蛋白的优势B细胞表位串联,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然后在BL21(DE3)大肠杆菌中进行原核表达及纯化;用弗氏佐剂与重组蛋白充分混匀后免疫小鼠,收集血清,利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抗体效价,并进行抗原性的检测;三免后进行攻毒保护实验并对小鼠肝脏、脑和脾脏载菌量进行测定。结果 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blot结果显示出现一条特异性条带,与预期的重组蛋白大小相符,表明成功制备出多表位抗原。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高达1:204 800。试验组小鼠攻毒后存活率为66%,对照组小鼠肝脏、脑和脾脏载菌量均显著高于试验组。结论 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具有研发牛源致脑炎大肠杆菌多表位疫苗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源致脑炎大肠杆菌 B细胞表位 原核表达 免疫保护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