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界病例矫治拔牙与否与鼻、颏部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毛琴 段余峰 +3 位作者 许雅芬 张芳 李浙杭 雷勇华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 研究正畸临界病例拔牙与否与鼻、颏部形态的关系.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取治疗后侧貌良好并且治疗前为正畸临界病例的患者50例,分为拔牙组及非拔牙组,每组25例.选用29项指标,测量两组病例正畸治疗前的头颅侧位片,研究相应软硬组织形态... 目的 研究正畸临界病例拔牙与否与鼻、颏部形态的关系.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取治疗后侧貌良好并且治疗前为正畸临界病例的患者50例,分为拔牙组及非拔牙组,每组25例.选用29项指标,测量两组病例正畸治疗前的头颅侧位片,研究相应软硬组织形态,并对测量结果用SPSS19.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拔牙组和非拔牙组两组间SNB角、SNPg角、PgNB、U1/SN角、11/MP角、U1/L1角、Pg-NP、SL8项硬组织指标及Prn-NP、FH/NsPos角、FH/SiPos角、ASn、Ls-EP、Li-EP、Cm-Sn-Ls、Li-Si-Pos角8项软组织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映两组间鼻、颏部形态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侧貌良好的正畸临界患者中,拔牙组鼻、颏部突度相对非拔牙组较小,而非拔牙组中鼻、颏部突度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病例 颏部形态 鼻部形态 拔牙与否 头影测量分析
原文传递
临界病例拔牙与非拔牙治疗后侧貌突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许天民 刘妍 +1 位作者 张海萍 林久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4-386,共3页
目的 比较正畸拔牙与不拔牙治疗对临界病例侧貌突度的影响。方法 由5位正畸专家判断出的33个临界病例,根据其实际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3组:①不拔牙治疗组12例患者;②拔4个第一双尖牙治疗组13例患者;③拔4个第二双尖牙治疗组8例患者。用... 目的 比较正畸拔牙与不拔牙治疗对临界病例侧貌突度的影响。方法 由5位正畸专家判断出的33个临界病例,根据其实际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3组:①不拔牙治疗组12例患者;②拔4个第一双尖牙治疗组13例患者;③拔4个第二双尖牙治疗组8例患者。用结构重叠法,以眼耳平面(FH平面)为水平参照平面,对33例患者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上反映侧貌突度的解剖标志点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 拔牙组和不拔牙组患者治疗后,仅上下切牙的突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种不同的拔牙方式对患者侧貌突度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临界病例,拔牙治疗与不拔牙治疗对侧貌突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上下切牙突度的改变,其对上下基骨及侧貌软组织突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病例 拔牙治疗 非拔牙治疗 侧貌突度
下载PDF
安氏Ⅲ类边缘病例非拔牙矫正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林玲 游清玲 杨一鸣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1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评价采用上颌快速扩弓技术与下颌后牙后倾技术相结合的非减数治疗模式治疗青少年安氏Ⅲ类错边缘病例患者后所引发的牙骨性及软组织侧貌的改变。方法:收集9例符合安氏Ⅲ类错边缘病例特征的青少年患者,平均年龄13.4岁,上颌平均... 目的:评价采用上颌快速扩弓技术与下颌后牙后倾技术相结合的非减数治疗模式治疗青少年安氏Ⅲ类错边缘病例患者后所引发的牙骨性及软组织侧貌的改变。方法:收集9例符合安氏Ⅲ类错边缘病例特征的青少年患者,平均年龄13.4岁,上颌平均拥挤度为(6.7±2.8)mm,下颌平均拥挤度为(2.6±0.4)mm。采用Hyrax上颌快速扩弓装置及固定矫正装置予以治疗。治疗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使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前后比较,SNA增大1°,A点前移1.69mm,SNB减小0.69°,B点后退1.88mm,两者相结合,导致ANB增大1.69°(P<0.05);下颌平面下旋1.50°,Y轴角增大0.88°,表明下颌出现下旋(P<0.05);上切牙唇倾度增加4.75°(P<0.05),下切牙唇倾度无明显变化;鼻唇角无明显变化,上唇位置前移1.00mm(P<0.05),下唇位置后退0.63mm,使得上、下唇突度的差异度减小(P<0.05)。结论:该治疗模式有利于患者矢状向骨性关系及上、下唇关系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Ⅲ类错(牙合) 边缘病例 快速扩弓 磨牙后倾
下载PDF
正畸拔除四个第二双尖牙治疗牙列轻中度拥挤及前突 被引量:4
4
作者 陈丹鹏 徐磊 柏忠英 《口腔正畸学》 2007年第4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牙列轻中度拥挤病例拔除四个第二双尖牙矫治后,对侧貌突度的改善情况。方法:牙列轻中度拥挤病例共17例,均拔除四个第二双尖牙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及模型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矫治后齿槽座的位置、大小、骨骼矢状向... 目的探讨牙列轻中度拥挤病例拔除四个第二双尖牙矫治后,对侧貌突度的改善情况。方法:牙列轻中度拥挤病例共17例,均拔除四个第二双尖牙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及模型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矫治后齿槽座的位置、大小、骨骼矢状向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维持了原有的上下基骨关系;IMPA 角、U1-PP 角分别减少了4.6°和12.16°,前面高 AFH 增加了2.1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IA 角平均增大了5.21°、Z 角平均增大4.15°,后面高 PFH(mm)平均增加了4.30mm、面高比 FHI 平均增加了5.62%,矫治前后此四项指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轻中度拥挤的临界病例,当侧貌协调或前突不严重时,拔除第二双尖牙矫治既能有效地解除拥挤,又能维持或改善软组织侧貌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病例 第二双尖牙 拔牙 头影测量
原文传递
正畸拔牙临界病例的个性化设计 被引量:5
5
作者 肖立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6年第8期474-475,共2页
目的:探讨正畸拔牙临界病例的个性化特点,为其治疗提供合理设计。方法:收集拔牙临床病例50例,正畸前拔牙指数在150~155之间。所有病例采用标准方丝弓技术实施非拔牙矫治,其中9例经诊断性治疗3个月后减数治疗。结果:针对不同患者... 目的:探讨正畸拔牙临界病例的个性化特点,为其治疗提供合理设计。方法:收集拔牙临床病例50例,正畸前拔牙指数在150~155之间。所有病例采用标准方丝弓技术实施非拔牙矫治,其中9例经诊断性治疗3个月后减数治疗。结果:针对不同患者采取的个性化设计,临床疗效满意。结论:正畸拔牙临界病例应采用个体化治疗模式,正畸初期引入诊断性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病例 拔牙 口腔正畸
原文传递
安格尔Ⅱ类1分类错畸形临界病例拔牙与否的正畸治疗效果评估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文文 杜熹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93-596,共4页
目的通过对安格尔Ⅱ类1分类错临界病例正畸前后的牙模型同行评估等级(PAR)指数分析,评估这类患儿拔牙与否的正畸治疗效果,为临床医师制定矫治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择83例平均年龄(12.6±1.1)岁的安格尔Ⅱ类1分类错临界病例为... 目的通过对安格尔Ⅱ类1分类错临界病例正畸前后的牙模型同行评估等级(PAR)指数分析,评估这类患儿拔牙与否的正畸治疗效果,为临床医师制定矫治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择83例平均年龄(12.6±1.1)岁的安格尔Ⅱ类1分类错临界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拔牙57例,非拔牙26例,应用PAR指数对其治疗前后的牙模型进行评分,比较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矫治前后错的分值变化,进而评估两组正畸治疗的效果。结果安格尔Ⅱ类1分类错临界病例不论拔牙与否,治疗后的加权PAR指数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加权PAR指数减少率均大于70%,且两组之间的加权PAR指数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效果明显改善者为96.39%(80/83)。结论安格尔Ⅱ类1分类错临界病例拔牙与否,均可在牙关系方面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格尔Ⅱ类1分类错 临界病例 拔牙 非拔牙 同行评估等级指数
下载PDF
模糊性与语义敏感性
7
作者 王海若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4-50,共7页
在对模糊性现象的研究中,威廉姆森提出模糊语词的语义相对使用是敏感的。模糊语词的语义敏感性是认知主义的语义不可辨别观点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个条件下,容错边际原则可以解释边界情形所导致的无知。然而,包括威廉姆森在内的认知主义... 在对模糊性现象的研究中,威廉姆森提出模糊语词的语义相对使用是敏感的。模糊语词的语义敏感性是认知主义的语义不可辨别观点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个条件下,容错边际原则可以解释边界情形所导致的无知。然而,包括威廉姆森在内的认知主义者很少对模糊语词的语义敏感性进行辩护。这似乎暗示,模糊语词的语义敏感性是自明的。但由于边界情形的缓冲作用,这种自明性的说法站不住脚。不仅如此,通过进一步加深凯伊对语义不可辨别观点的批评,可以发现,模糊语词的语义敏感性应该被模糊语词的邻近语义稳定性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性 语义敏感性 相似情形 边界情形 语义不可辨别性
下载PDF
临界病例错[牙合]差异指数和治疗效果的初步评价
8
作者 杨芳红 韩欣颖 +2 位作者 李文君 杜莹 任有忠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58-161,共4页
目的研究正畸拔牙与不拔牙治疗对临界病例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错[牙合]差异指数和矫治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用了既可拔牙治疗,又可不拔牙治疗的34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患者术前的错[牙合]差异指数(DI值)... 目的研究正畸拔牙与不拔牙治疗对临界病例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错[牙合]差异指数和矫治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用了既可拔牙治疗,又可不拔牙治疗的34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患者术前的错[牙合]差异指数(DI值)和术后的治疗效果(OCTEEI值)及二者之间相关性.结果①治疗结束后,拔牙组OCTEEI值总分扣分多于不拔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拔牙组侧貌项目OCTEEI值扣分少于不拔牙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目均无差异(P>0.05).②拔牙组和不拔牙组的DI总分与OCTEEI总分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①临界病例拔牙与不拔牙治疗均能够获得临床较为满意的疗效,但是拔牙治疗的患者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软组织侧貌;②临界病例术前错[牙合]差异指数与矫治结果之间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病例 拔牙 错[牙合]差异指数 治疗效果评价指数
原文传递
第一双尖牙根管治疗术后集中片切矫治中度拥挤牙[牙合]畸形“临界病例”的临床应用研究
9
作者 姚世红 俞怀洲 +3 位作者 曾立军 方俊 周红 廖子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970-972,共3页
目的:探讨第一双尖牙根管治疗后集中片切矫治中度拥挤牙牙合畸形"临界病例"的矫治效果。方法:对牙拥挤度3.0~6.0mm的"临界病例"用第一双尖牙根管治疗后集中片切,常规直丝弓矫治法完成治疗(集中片切组)。20例"临界病例"选择拔... 目的:探讨第一双尖牙根管治疗后集中片切矫治中度拥挤牙牙合畸形"临界病例"的矫治效果。方法:对牙拥挤度3.0~6.0mm的"临界病例"用第一双尖牙根管治疗后集中片切,常规直丝弓矫治法完成治疗(集中片切组)。20例"临界病例"选择拔牙矫治(拔牙矫治组)和16例"临界病例"选择邻面去釉矫治(邻面去釉组)。观察牙列排齐整平时间、间隙关闭时间、完成矫治时间;矫治期间和矫治结束后牙齿过敏、龋齿发生率。结果:牙列排齐整平时间无显著差异。关闭间隙时间和完成矫治时间上集中片切组与拔牙矫治组有显著差异(P〈0.05)。集中片切组与邻面去釉组牙过敏及龋齿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第一双尖牙根管治疗后集中片切可为中度拥挤牙牙合畸形"临界病例"矫治提供足够间隙,缩短拔牙矫治关闭间隙时间,减少牙过敏、龋齿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治疗集中片切 临界病例 矫治
下载PDF
拔除第二双尖牙矫治轻中度拥挤
10
作者 孙红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17期35-36,共2页
目的评价拔除第二双尖牙矫治牙列轻中度拥挤对侧貌突度的影响。方法16例拔除第二双尖牙矫治患者,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及模型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Z角FM IA分别增大3.9°和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PA角、U1-PP... 目的评价拔除第二双尖牙矫治牙列轻中度拥挤对侧貌突度的影响。方法16例拔除第二双尖牙矫治患者,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及模型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Z角FM IA分别增大3.9°和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PA角、U1-PP角分别减少了4.58°和12.14°,两项指标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角、SNB角、ANB角改变不明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侧貌协调、伴有轻中度牙列拥挤的病例,拔除第二双尖牙矫治既能解除拥挤,又能维持和改善软组织侧貌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中度拥挤 第二双尖牙 拔牙
下载PDF
模糊指称的量词分析及乔姆斯基意义内在论
11
作者 蔡激浪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18,共5页
模糊指称是以具有跨界状词语去指称世界的一个对象所产生的一种现象。模糊指称现象的深入分析表明,名词指称的模糊性并非自身所带,而是量词的跨界状属性所致。采用形式语言学的分析方法,模糊指称名词可以被分析为一个包含量词空语类投... 模糊指称是以具有跨界状词语去指称世界的一个对象所产生的一种现象。模糊指称现象的深入分析表明,名词指称的模糊性并非自身所带,而是量词的跨界状属性所致。采用形式语言学的分析方法,模糊指称名词可以被分析为一个包含量词空语类投射的短语结构,模糊指称乃量词句法投射所致。模糊指称是意义外在论观念所导致的哲学困惑,乔姆斯基的意义内在论彻底否定外在于心智的指称,能提供维特根斯坦所言的“智性治疗”,从而消解模糊指称现象带来的困惑。此外,把形式语言学分析方法运用到哲学探究中去,是“哲学与语言学互为摇篮”的一个明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指称 量词 跨界状 乔姆斯基意义内在论
原文传递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拔牙临界病例非拔牙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盼盼 郭泾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402-404,共3页
正畸拔牙临界病例的治疗设计错综复杂,不同的矫治技术采用的设计方案有所不同。随着医疗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得以推广,其移动牙齿的效能不断被证实。有专家提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相对于传统唇侧固定矫治技术在拔牙临界... 正畸拔牙临界病例的治疗设计错综复杂,不同的矫治技术采用的设计方案有所不同。随着医疗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得以推广,其移动牙齿的效能不断被证实。有专家提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相对于传统唇侧固定矫治技术在拔牙临界病例的非拔牙治疗中显示出优势。该文就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三维方向移动牙齿的特点进行回顾与展望,总结分析此技术在拔牙临界病例非拔牙治疗设计中移动牙齿的优势,从而为正畸拔牙临界病例的治疗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拔牙临界病例 正畸学
下载PDF
临界病例拔牙与非拔牙矫治的判别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时一兵 王建国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2-475,共4页
目的用判别分析对临界病例拔牙非拔牙治疗进行判别及预测。方法收集69例临界拔牙病例,其中35例接受拔牙矫治,其余34例接受了非拔牙矫治。两组之间的性别及年龄差异无显著性。为了评价所形成判别方程的准确性,其中9例患者被随机选出形成... 目的用判别分析对临界病例拔牙非拔牙治疗进行判别及预测。方法收集69例临界拔牙病例,其中35例接受拔牙矫治,其余34例接受了非拔牙矫治。两组之间的性别及年龄差异无显著性。为了评价所形成判别方程的准确性,其中9例患者被随机选出形成验正样本不参与判别分析,剩余6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判别分析。结果判别分析选出了六项敏感的测量项目:Pog-NB、ANB、ANS-Me、U1-L1、L1-NP、L1-NB。判别方程为:p=1/(1+e-(-4.07PONB+0.43ANB+0.37ANSME-0.13U1L1+1.25L1NB-2.22L1NP))结论颏部突度、上下齿槽突角、面下部高度、下中切牙突度、上下中切牙交角的变化对判别临界拔牙病例拔牙与非拔牙矫治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同时患者本人对美观标准的认可和功能性因素应加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病例 拔牙 判别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